中国清洁生产发展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清洁生产发展

超低硫汽油生产技术助力中国汽车清洁化

2009年12月31日,修订后的车用无铅汽油标准发布,规定全国范围内的无铅汽油含硫量降为15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的质量分数)。 时隔一年半,2011年5月,新的车用汽油国家标准GB17930—2011发布并实施,要求将车用汽油硫含量控制在不大于50ppm。 硫含量是衡量汽油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汽油中的硫不仅会对发动机造成腐蚀,而且是形成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主要污染源。这一项项控制汽油硫含量、推进中国车用燃油低硫化发展的举措,为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燃油消耗带来了福音,同时也给汽油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安庆市绿能石油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业从事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高新技术的研发、生产与营销。据总经理宋金文介绍,为推进车用无铅汽油新标准的实施,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绿能公司通过设计理念创新、催化剂创新和工艺技术创新,开发了一种通过“异构—芳构—脱硫”生产超低硫汽油的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即IAS技术。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荣获香港第八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IAS技术是基于宋金文的发明专利“一种生产超低硫汽油的方法”(专利号:200810007929.1)研发而成的。该发明采用两段加氢的方法降低硫含量,所用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能够根据不同需要,生产硫含量小于50ppm甚至是20ppm的超低硫汽油,完全满足欧Ⅲ、欧Ⅳ及欧Ⅴ燃料汽油排放标准。 IAS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裂解反应的发生,既能达到好的异构、芳构化效果,又有高的液体收率,同时解决了催化剂超温结焦和保证汽油收率高的问题。该技术不仅能够使脱硫率达95%~98%,而且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工艺条件缓和、显著延长运转周期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投资、极大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此外,采用IAS技术脱出来的硫可回收利用,基本无环境污染。

检测评价显示,该催化剂性能优良,具有加氢脱硫—异构—芳构化的多种功能。2009年9月通过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的催化剂性能、工艺技术和所产汽油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本项目已完成小试、中试、工业放大和工艺条件优化。 总之,使用该工艺,不仅能够帮助拉动炼油厂、催化剂生产等企业产值的迅速增长,使其收获超值的经济投资效益,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我国汽油质量,使汽油污染物排放量减少95%以上,大幅度降低汽油燃烧副产物硫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具有节能减排的良好社会效益。 基于在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高新技术的研发、生产、营销领域的突出贡献,安庆绿能被认定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第二届安徽民营企业优秀创新企业”,而总经理宋金文也荣膺“2010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 宋金文,1945年生,江苏如皋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7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本科专业,从事石油化工研发工作30多年,2008年初创立安庆市绿能石油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催化剂及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开发工作。

作者:张宇

第2篇: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棉纺织造业持续发展

我国棉纺织行业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大多数员工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在世界范围内是一流的,纺织装备水平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我国棉纺织行业经历了10年的快速增长,2010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业绩。

一、棉纺织造业的现状

1.棉纺织行业最新状况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头年,起好步非常重要。2011年第一季度棉纺织行业市场运行总体较好,自3月中旬起,受国际、国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棉纺织市场走弱,尽管目前表面趋于稳定,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

目前,我国棉纺织行业仍处在一个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产业内部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也不乏一些外部因素阻碍棉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表现在:宏观货币政策调整频繁,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供应紧张或将制约企业生产;行业税赋负担重,企业利润空间缩水;技术、管理等人力资源紧缺;各国绿色环保贸易壁垒不断增加以及人民币汇率、进出口税率等不确定因素存在。在调整期间,纺织企业要充满信心,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还有较大的出口市场,纺织品需求有较大潜力。企业要加倍努力,通过调整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研发、新型原料应用等措施积极应对,度过难关,谋求发展。

2.棉纺织造产能和产量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战胜了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2010年全国织机达126万台,其中无梭织机占有率达46.63%,比“十五”末增加17.92个百分点;生产布800亿m,其中无梭布占有率达73.75%,比“十五”末增加21个百分点。

3.新产品种类增多

各类纱线通过开发创新,生产出的交织面料、高支高密面料、大小提花面料、宽幅面料等产品使研发水平得到充分体现,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

4.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十一五”期间,棉纺织行业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各项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底,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效果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色纺纱产量已达75万t左右,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降低染化料的使用,又达到了节能节水,产品的附加值较高,其优越性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2)通过积极不断地推广环保上浆,棉纺织所用浆料约100万t以上,PVA使用量从45%左右下降到30%左右;降低了废水中COD浓度20%~30%。

(3)通过染纱技术的提升,降低了污染。筒子染纱、经轴染色、小浴比染纱替代传统染色,使吨纱染色用水降低20%~30%,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废水回用成效显著,水的重复使用率为85%,废水回收率为35%,冷却水循环利用率为95%。

(5)加大了回丝、布角料处理的纤维再利用,每年约有100多万吨用于棉纺织生产。

二、纺织上浆的现状

1.非环保浆料的应用比重减少

非环保浆料的应用比重的减少,这得益于如下几个方面:

(1)纱线质量的不断提高。今天的纱线质量整体水平已较多年前有很大提高,乌斯特公报亚太地区采样2007版比2005版多20个百分点,所占比重5年增长5.22个百分点。许多纱线的质量水平已经能使浆纱速度得到提升,有利于织造效率和坯布质量的提高;

(2)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纺纱自动络筒机比重5年增加了8.62个百分点,就浆纱机而言,不仅速度、烘燥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其功能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浆纱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许多优势企业大力推广实施“两高一低”浆纱工艺,使工艺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

(4)新型浆料的不断问世,进一步提高了浆料的各种上浆性能;

(5)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降解浆料仍占据市场

2010年2月6日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纺织行业COD的排放量位于前列,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8.12%。2010年棉纺企业生产纱2717万t,生产梭织布800亿m,以此计算,棉纺织行业年共消耗浆料约120万t,如果按协会统计的产纱量计算约年消耗浆料100万t左右。

2005年消耗浆料约55万t左右,绝大部分企业的梭织布生产中多多少少都使用含有PVA的浆料,使用的PVA数量不少于25万t,浆料PVA含量占45%左右。尽管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使用含PVA的浆料比重降低,但绝对值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约达30万t。这是因为5年间布产量增长65%以上,此外,50%以上的织布企业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小织布企业大量增多,其技术、管理水平较弱,只能靠使用PVA浆料来满足织机的正常运转和生产效率。

(2)织厂单纯追求浆料低成本、织机高效率

我国纺织产业链完整,但集中度较弱,棉纺织企业的经济成本核算往往注重到自身,只从自己企业生产的角度看问题,例如只考虑使用的浆料成本低,考虑织机效率高、布的产量高、单位产值高等,而不去考虑印染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织布企业是连续生产、订单生产,即使有新的、物美价廉的浆料,织造企业不敢轻易尝试,一怕影响正常生产,二怕影响织造效率等;还有的织造企业也不了解印染厂处理排放的困难,因此就不够重视使用环保浆料。尽管这样,也不能全归罪于棉纺织企业,因为目前没有可以执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可执行使用环保浆料的标准。

(3)印染厂只注重采购坯布的原料成本,不重视污水处理的成本

经纱上浆后织造成织物,织物进入印染加工,印染加工的第一个工序就是退浆。目前纯棉产品退浆产生的废水中COD占比不到40%,涤棉产品占比达60%以上,引起前处理废水COD值高的主要原因是难降解的PVA等浆料。随着化纤产品的不断增多,今后对废水中COD的处理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长久以来,印染厂只注重采购布的实时价格。当染厂向织厂买布,议价时往往都是什么品种什么价格,即每米多少元,没提及合同条款里有该布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何种浆料。这就是说,染厂不单独考虑污水处理的成本,无论买到什么品种的布,不问使用何种浆料织成的织物,均按有不降解的浆料来处理。结果导致:织厂没有使用环保浆料的积极性,染厂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最终客户有意见或不接受。

三、清洁生产的方向

清洁生产是一个产业链的环保过程,贯穿原料种植、纺纱、织造、染整到服装和家纺全过程。棉纺织企业在投资设计和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清洁生产,建厂房时,厂房设计、选择的建筑材料、装备要节能减排和环保;在产品生产和设计过程中清洁生产,防止污染空气、水和土壤,要减少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使棉纺行业实现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1.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

(1)实施产品绿色设计。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一要考虑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要考虑商业利益,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提高竞争力。

(2)实施生产全过程控制。清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

(3)实施材料优化管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选择材料时其要关心再使用与可循环性,具有再使用与再循环性的材料可以通过提高环境质量和减少成本获得经济与环境收益,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不污染,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有污染。

2.推广浆纱工序清洁生产

(1)使用环保浆料

2004年的浆料年会曾定义过环保浆料,即:退浆废液中的残浆应有高的生物降解性或易被分解处理,并没有有害气体和有害的发挥物,不含甲醛、氯等有害物质。以今天的角度看,7年前就提出这样的环保浆料的定义,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老一辈的浆料、浆纱生产技术工作者,为推动环保浆料的使用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作为行业人不应忘记,更要发扬和努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思维的创新,对环保浆料就有了进一步的定义,笔者认为更要以数据来衡量,如BOD5与CODcr的比值等。

(2)远离PVA等非环保浆料

PVA浆料以及一切不易降解和有毒有害的浆料,都会在棉纺织行业的应用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有悖于国家当前所提倡的低碳节能、清洁生产的理念。因此,从对环境保护以及清洁生产、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远离PVA等非环保浆料势在必行。

(3)无PVA上浆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国际环境看,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PVA作为浆料在纺织中的应用。以PVA作为浆料的纺织品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出口的贸易壁垒。无PVA上浆必然有助于我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突破国际贸易壁垒。

从国内环境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清洁生产与无PVA上浆,不能停留在对眼前利益的关注。当今,对40S以下常规棉织物产品生产时,织厂要重视提高管理和技术,使用环保浆料,染厂采购布时应逐步附加使用浆料条款。

(4)共同创新,共同合作,推进环保上浆

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环保上浆。目前以生产40S纱以下常规棉织物产品,如果织厂采购的纱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且有一定的技术管理水平,基本上可以不用含PVA的浆料进行生产。而对60S以上布产品的生产,目前需要纺织、浆料技术人员共同配合,优选浆料和工艺技术。

环保上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纺厂生产高质量的纱线,需要浆料厂研制好的浆料,需要织厂使用环保浆料和先进的工艺技术,需要印染厂优价采购环保浆料生产的布,也需浆纱设备厂好的装备,一句话,就是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清洁生产。

3.协会推进环保上浆工作

协会的重要工作就是,争取政府对清洁生产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上的、贷款上的、精神鼓励上的支持,并要做好环保上浆的技术推广及宣传工作。目前,要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1)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正在进行国家一项有关浆料产品的研发推广项目,有学校、浆料企业、织厂、印染厂共同参加,必定会对环保上浆起到积极作用;

(2)开展“环保上浆联盟示范工程”。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等3家单位共同牵头,发出使用环保浆料倡议书,并加快具体实施;

(3)开展评选年度环保上浆积极推动者的活动。今年是第一年,虽然在评选标准和实施方案上还要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毕竟走出了第一步;

(4)开展常规品种不用不易降解浆料的活动,让更多的织厂不用PVA等不易降解的浆料,让更多的印染厂拒绝收购使用PVA不易降解浆料的布,让印染企业进一步对废水处理付出经济代价,以治理使用PVA不易降解的浆料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

(5)加强基础工作。制订环保浆料定义(试行),组织制定可操作的使用环保浆料的工作规程和标准,参与制订PVA检测等标准,发挥好浆料检测中心的作用。

总之,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积极研究新原料、新工艺,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提高社会贡献率,实现行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朱北娜

第3篇:实施节能减排 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

作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的分支机构,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自2002年改制以来,在公司总部的正确领导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实施“发展壮企、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管理固企”的企业战略,用五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产量、规模、效益、资产等方面相当于“再造一个贵铝”。与此同时,贵州分公司力求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现实状况,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建设的各项活动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和安全清洁发展,对资源型企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积极获取资源

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推动发展。作为资源型企业,资源是发展的命脉。贵州分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加紧力争矿权,加快矿山建设,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为此,公司制订了矿山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并实施了“自建矿为基础,外购矿作补充,拓展联办空间,加快资源获取”的资源战略,为实现“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贵州分公司还将继续加强资源获取工作,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致力技术创新

不断实现节能降耗新突破

结合铝冶炼企业的实际情况,贵州分公司把节能降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实现企业节能降耗新突破。

氧化铝生产方面,贵州分公司针对自己特有的混联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先后实施了“自流式外循环板式降膜蒸发器在氧化铝行业的开发应用”、“烧结法赤泥快速分离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烧成窑提产工艺装备创新技术应用”、“单套管预热-高压釜强化溶出技术应用”、“混联法高浓度氧化铝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应用”、“混联法二段分解生产砂状氧化铝工艺技术应用开发”、“熟料窑增产、提质、节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常压脱硅”、“高效精滤技术”等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部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解方面,通过开发应用新槽型和新控制技术,不断促进节能降耗。先后自主开发了“180KA级铝电解槽技术”和“230KA高效节能型预焙铝电解槽技术”,提高了电解槽的稳定性、单位面积产能,优化了国内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提升铝电解装备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产提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贵州分公司继续保持了在全国铝行业技术、质量和产量的领先地位。在电解控制技术上,开辟了具有特色的创新之路,开发应用了“大型预焙电解槽自适应控制及新型风动下料装置”、“186KA预焙槽系列智能模糊控制技术”、“铝电解在线检测”、“预焙铝电解槽槽电压噪声控制”、“铝电解物料储运及烟气净化管控一体化综合系统”等1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现场型“铝电解工艺—控制研究室”,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DJYF-1型铝电解工艺过程控制系统”,成功开发出一套全新的氧化铝浓度控制技术应用于电解生产,为“电解槽强化电流技术”、“降低效应系数和持续时间”、“延长槽寿命综合技术”等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和有效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其节能提产降耗的综合效益非常可观。采用贵州分公司自主开发的“电解铝液直接熔铸铝合金”技术的年产10万吨铝合金产品的生产线目前正在建设,节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结合企业下一步发展思路,贵州分公司将以占领技术制高点为目标,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精神,进一步整合完善相关技术,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

加强综合利用

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遵照总部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贵州分公司紧紧抓住资源利用的四个重点,努力实现五个环节的突破。四个重点——资源的综合利用、能源的梯级利用、资产的充分利用和废物的再次利用。五个环节——在资源开采环节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延长矿山寿命;在资源消耗环节推进节能降耗,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再生资源利用环节,加强研发,进行氧化铝生产流程回收稀有金属镓,充分延伸产业链;在原燃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使用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绿色产品,抵制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

由于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突出成效,贵州分公司荣获了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十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先进企业”称号。贵州分公司将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探索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打造生态铝业。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企业实现清洁发展

贵州分公司牢固树立清洁生产思想,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努力减少和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将污染治理重心从过去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移,通过企业清洁发展,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围绕氧化铝、电解铝、碳素三个生产系统的高能耗、高物耗和污染物,分公司从判明部位、分析原因、提出并实施解决方案三个层次,针对原辅材料和能源、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员工素质、产品和污染物八个方面,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废水治理上,制定了“控制废水产生、完善废水处理系统、开发利用再生水”的治水原则,全面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成为“节水型企业”。分公司“铝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颁发“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证书。

分公司还采用烧结赤泥和粉煤灰筑坝、粉煤灰用于水泥生产原料及建筑材料生产等方式,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取得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多赢效果。2006年11月,贵州分公司在贵州省率先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达到“清洁生产先进单位”标准。

与此同时,贵州分公司还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岗位粉尘和噪声,进行厂区家属绿化建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进行矿山复垦,在采空区和废弃排土场进行覆土平整,播撒大量草种,进行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植被。

科学规范管理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科学的管理,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贵州分公司按照国际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要求,积极适应新的体制和机制,健全完善制度,再造优化流程,严格规范管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计量检测体系通过国家认证并保持有效运行,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平稳对接。稳步推行员工配置、岗位绩效工资和培训开发等制度改革并建立健全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减少管理层次,提高效率。全面推行了清洁生产、精益生产、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以及ERP等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了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贵州分公司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努力实现安全发展。在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同时,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了独具特色的“三个到位、四方汇签、五个确认”安全管理模式,并以危险源辨识、现场安全和杜绝违章作业为重点,推动了安全的日常化、规范化,努力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

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分公司逐渐形成了具有贵铝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不断规范和完善,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企业文化与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使企业文化理念和员工行为规范不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对企业管理和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分公司荣获全国企业文化最高奖——企业文化优秀奖,被贵州省委命名为“2003-2005年度全省文明单位”。科学发展观作为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内涵极为丰富。贵州分公司作为资源型企业,如何结合企业实际,依靠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努力。科学发展,任重道远。贵州分公司将继续秉持“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向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中铝百年老店”的目标不懈努力,全力以赴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作者分别系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

作者:常顺清 柳健康

第4篇: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马梦娇(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07级环境工程一班)

摘要分析了清洁生产的问题,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从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及污染物排放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清洁生产;现状;发展前景

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一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所以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就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评价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状况也要从这两点出发。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即3R) 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一. 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我国清洁生产起步晚,但发展很快。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1. 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 /3,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选矿尾矿为2%。煤矸石为17%。在日本,粉煤灰已

基本上被利用。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左右。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而法国已超过30%,美国为25%~30%。

2. 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二. 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 一) 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 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 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 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 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 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 减少废物排放, 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

( 二) 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 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2006 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 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

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

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 如果不加以重视, 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 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北京市2007 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医院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

( 三) 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 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坚,陈润羊.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2] 杜悦英.农村污染:必须直面日趋严重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0.

[3] 王旭,韩福荣.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质量. 2002.

[4] 涂瑞和.中国推广清洁生产:综述与展望[J].产业与环境.1999.

[5] 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J].节能与环保.2007.

[6] 安加锋.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第5篇:清洁生产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1清洁生产的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界受到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造成.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一时轰动了世界。它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自然环境和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注。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最早出现在1974年美国3M公司推行的“3P”中。此后,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提法,如欧洲国家称之为“少废无废工艺”,日本称为“无公害工艺”,美国称为“废料最少化“等, 但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

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

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清洁生产被正式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并被视为工业界达到改善环境和保持竞争力及可赢利的核心手段之一同时被列入《21世纪议程》中。同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清洁生产会议上根据联合国环发大会的精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清洁生产计划进行了相关调整建立了一些示范项目和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加强各地区的清洁生产能力。1994年5月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再次认定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自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清洁生产以来人们对此越来越重视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指出清洁生产将成为我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战略转变的重要内容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清洁生产的概念及主要内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清洁生产下的定义为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即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贸易模式和消费模式,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预防污染的战略,使工业生产在环境可承受的限度内得到发展。这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地说,可以把清洁生产概括为清洁的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及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是一种预防性方法。传统的末端管理模式是从生产末端着手解决污染问题而清洁生产是从生产始端就注重防止污染

第6篇:中国工业清洁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我国工业近几年清洁生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为我国工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清洁生产;对策措施

改革开放3 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目前,中国正在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 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 0%的约束性指标。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整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而且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清洁生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一、工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0万亿元,占国民经济的40%以业清洁生产标准;近几年,清洁生产科研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开发了冶金行业干熄焦、焦炉煤气脱硫脱氮工艺技术、建材行业节能型隧道窑焙烧技术、煤炭行业矿井水净化回用技术及电力行业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五年多来,国家和地方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清

洁生产在节能减排,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已初见成效。2007年我国铜、铅冶炼先进熔炼工艺产能占总产能的7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53%,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组织设计、自主成套,国产

化率达到7 0%。

2.清洁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必须充分认识到: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当前,全国能耗70%在工业,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 O D)、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分别占全国的3 7%和8 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不论是从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还是从企业管理角度,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例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吨钢可比能耗高1 5%,火电供电能耗高2 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废钢利用量不到粗钢总产量的2 0%,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煤炭回采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约为30%、3 0%和6 0%,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 0、1 0和2 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多数企业装备缺乏完整的效率数据采集系统,对工况监测数据准确性低、可靠性差;在冶金、炼化、电力、煤炭、石油石化等高能耗行业中某些企业装置设备本身技术落后,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迫切需要加强管理、提升系统效率尤其是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

二、存在问题

我国工业清洁生产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对推动清洁生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是促进

法,强制上。工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1.清洁生产推进初见成效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尤其是工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和广度明显增大。一是制定了包括《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1 6号令)、《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各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加强清洁生产资金引导,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可用于并优先用于清洁生产项目,使排污费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额度逐年增加。三是组织开展了近90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获得经济效益120多亿元,主要污染物削减1 0%以上,企业取得巨大经济和环境效益。四是加强标准制定,推动清洁生产技术进步,200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三批涉及10个行业、1 4 4项技术的《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颁布了钢铁等24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39项行性的条款较少,激励性的条款较多,而激励性条款在法律中又是原则性的,需要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由于配套的激励政策没有出台,如财政支持政策、减排激励政策等支持力度不够,使清洁生产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对清洁生产概念、技术及相关法规认识不足

目前某些地方一些企业还存在“清洁生产等同于清洁工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会增加企业负担”等错误观念,这说明清洁生产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企业还没真正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力度不够。

(3)清洁生产投入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投资机

《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建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财政部虽设立了专项资金,但由于种种问题,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效果,2008年已被取消。各省(区、市)只有少数几个省建立了专项资金,而且规模有限。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投入有限,金融机构对清洁生产项目的融资渠道也没有建立。

(4)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力度不够

清洁生产的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升。尽管加大了清洁生产的科技投入,但一些关键的、共性的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不够,特别是适应各行业特点的技术研发、创新不足。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有待加强,一些先进、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由于缺乏机制和资金,难以全面推广应用。

(5)清洁生产审核推行力度不够

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促进清洁生产工作的主要抓手,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一是全国仅9000余家企业开展审核,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计算,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0.6 2%。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江苏省有2%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浙江省为0.75%,上海市仅0.25%,部分省市清洁生产工作尚未开展。二是强制性审核没有按计划推进,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如在某经济发达城市,属于强审范围的450家电镀企业中,4年仅3 0家开展审核,且未按要求向社会公布名单和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远远不能达到《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关于“强制性审核企业两次审核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五年”的要求。

(6)企业缺乏清洁生产专项制度和专业人才,难以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范围广、专业知识强,是一项跨学科综合性、可持续的工作,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反应缺乏明确制度和专业人员,工作不知从何下手,造成某些企业清洁生产流于形式,没有扎实推进下去。

三、对策研究

推行清洁生产,落实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自觉执行,在当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工作:

(1)建立配套政策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

各级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应协调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建立有利于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的市场价格机制。探索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对于清洁生产达标排放企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与企业签订进一步节能减排的协议,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引导企业落实协议中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地方探索污染防治市场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专业化公司,鼓励独立第三方对污染防治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

(2)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培训

将清洁生产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加大对工业企业培训和指导力度,引导行业协会、咨询机构开展清洁生产服务,支行业协会和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开展清洁生产经验交流或技术研讨等活动。

(3)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清洁生产

一是恢复财政部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奖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各省市从排污费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三是利用有关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清洁生产项目的实施。

(4)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

编制化工、冶金、造纸、电镀、印染等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项目改造专项规划,筛选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引导先进适用的技术在行业内快速实施。

(5)加大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一是总结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经验,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动清洁生产审核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度。出台《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指导行业和企业科学合理地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审核评估工作,要加强审核评估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不断完善评估方法,简化评估程序,切实提高清洁生产审核质量。二是加大清洁生产审核监督管理。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过程的监管,严把审核质量关:对于强制审核的企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公布强制性审核企业的名单,采取有效手段推进技改项目的实施;对于自愿审核和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成效显著的企业,要对其表彰,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加大对咨询服务机构的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公布咨询机构清洁生产审核的业绩,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三是重点推进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造纸、染整、酒精、味精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在工作中要以清洁生产审核为重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带动全面工作。

(6)鼓励企业建立持续清洁生产机制

各级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清洁生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清洁生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建立清洁生产组织机构,配备相关专职人员,系统制定公司清洁生产长远规划、短期计划、项目和目标等,建立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设立内部表彰奖励机制,使企业持续高效地开展清洁生产。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推进,人民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工业领域能耗高,污染重,新形势下推行清洁生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与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逐步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7篇:国外清洁生产技术政策和发展现状

1. 美国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加剧,美国为对付来自日本、西欧的挑战,不断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1)调整投资结构为了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美国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调整投资结构,把固定资本投资的大部分用于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二战以后,美国十分重视新技术开发和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许多传统工业不断扩大和转向高技术,并力图把高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传统产品的生产。

(2)技术改造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技术改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个特点。

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大量采用由电脑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数控装置、加工中心和柔性生产系统,自动化水平因而大大提高。

②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普遍推广电脑的辅助维护。美国各工业企业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技术改造措施。对于一些陈旧的厂房、建筑物和设备,经过调查研究与核算之后,对于决心淘汰的,着手进行设备更新和厂房重建;对于一些还有潜力的老厂房、老设备、老工艺,则通过多次技术改造,使其逐步成为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此外,对于一些老企业,还采取更新与改造并举的方式,一方面注意挖掘老设备、旧工艺的潜力;另一方面,又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对主要工序和关键设备大胆采用最新技术,促进技术改造恰到好处。

(3)扩大技术改造投资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扩大技术改造投资。 ①实行投资抵免所得税办法。为了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投资,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投资抵免税办法。一些办法经过不断修改而沿用至今。如1971年规定的企业用于机器设备的投资,可按其投资额的7%抵兔当年应缴的所得税。目前,已将上述比例提高到10%。有些州还通过立法规定:凡购买新机器设备的企业,政府为其分担7%的购置费;购买新产品的企业,政府承担的部分可高达30%。里根政府曾制定了《经济复兴税收法》,进一步缩短固定资产折旧期,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②向新产品试制者提供低息贷款。对新产品试制和企业试生产的最初阶段,为了减轻企业的风险,美国政府实行了低利率贷款。如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银行贷款利率一般为13%~15%,支持开发新产品的利率仅为7%。

③支持发展高级技术领域。美国政府为了减轻高技术领域的资本失败的压力,早在50年代就颁布了投资法,规定公司创业投资100万美元,便可得到政府贷款40万美元。在企业获得利润后,用于发展高技术的投资部分可以全部免税。

④政府包销一部分新产品。为了刺激新产品的发展,美国政府专门制定了各级政府购买国产新产品的制度。

美国政府采取的以上措施,保证了美国在1984年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中名列前茅,其中,计算机、通讯、生物技术、化工工程等方面居世界首位,至今仍保持领先。

(4)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控制的战略转移尽管工业技术改造与革新给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效益,但是,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问题.环境危机。美国作为最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国家之一,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按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控制污染,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为此,美国国会1990年8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宣布以污染预防政策取代曾长期采用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政策。明确污染物在发生之前就应当

给予削减和防止。对于产生的污染物,则首先考虑回收利用,末端治理和处置仅作为工业污染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并提出改变生产工艺,改进操作,完善管理等具体途径。随之推进了一系列清洁生产的项目。 (5)美国开展的清洁生产项目

①33/50项目33/50项目是美国环保局有毒物质管理办公室管理的一项志愿性的污染预防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志愿性源削减,在制造工业中将17种化学品和化合物的排放量与转化量从1988年的6.35亿kg减少至1995年的3.17亿kg,7年内削减50%。分阶段的目标是1992年削减33%,1995年至少削减50%。全美排放33/50化学品的企业超过3000家,美国环保局1991年11月报道,环保局深为33/50项目的早期成果鼓舞,已有近300家企业参加这一项目,并承诺在1995年前至少削减0.98亿kg污染物。美国环保局已邀请其余的几千家企业参加33/50项目,并将每年公开报道企业参加项目的情况,重点报道源削减活动和化学品替代品方向的进展。

②绿光项目美国环保局在1991年1月宣布了其新一轮绿光项目。绿光项目是鼓励企业在有利可图,且一定会维持和改进现照明条件的前提下,安装高效节能的照明装置以减少电厂造成的污染。由于绿光活动及其合作者的高度透明性,高效节能照明装置及其改进过程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参与,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高效节能技术和设计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③联邦场地废物削减评估项目该项目是由美国环保局“削减风险工程实验室”协调,由若干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参加。其目标一是评估在联邦设施内的产污工艺中进行源削减和循环利用的机会;二是通过项目报告、项目总结、会议及研讨班的形式,向公众和私人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增强和推广污染预防与循环利用。 2. ④部、局与各州的清洁生产

a.国防部美国国防部分布在全世界的重大设施超过1000个,并拥500万军人和文职人员,是有毒废物的重大污染源之一。国防部积极参加污染预防活动,不仅在本身的设施进行污染预防,并且通过巨大的权威鼓励有关私人供货厂商采用污染预防措施。 b.能源部美国能源部1990年发表了《废物削减政策声明》,声明强调:废物削减将为科研、工艺设计、设备更新、新设施设计、设施运行、反设施污染和停购的基本考虑因素。能源部和工业部合作,寻求和实施费用有效的废物削减机会,并开展了研究废物削减的技术项目。技术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减少工业废物,提高工业部门的用能效率和生产效率。能源部门同样向有关的单位、私人合同承包商和供货商施加强大影响,以推动他们开展废物削减活动。

c.邮电局美国邮电局的废物削减目标十分明确,1993年12月削减1992年废物产生量的25%,并于1995年12月在此基础上再削减25%,邮电局废物削减的重点是寻找机会,研制备选方案,开展削减废物和回收抛弃物质的可行性研究。 d.各州美国各州对清洁生产极为重视。以立法为例,1985年前只有一个州有一条含有污染预防内容的法律,到6年后的1991年,含有污染预防内容的州法律差不多有50条之多,且其中一半以上是1990年制定的。到1991年4月1日,美国各州一半以上已有了州的污染预防法,有的州还不止1条。也有一些州,虽然没有对污染预防立法,但却开展了重大的污染预防项目研究。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89年推行了新的无氰、无淋洗铬酸盐喷涂表面处理工艺,使污染污泥数量减少20倍,用水量减少80%,减少了含氰废水处理设施费用,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美国干电池制造工业,1989年成功地开发了有机硅化合物添加剂,使碱性锌二氧化锰干电池中的水银用量显著降低,水银的消耗下降91%。

实践证明,“污染预防”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在美国,污染预防不断被人们认识。美国的《污染预防法》要求1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每年向环保局上报向环境排放的300种有毒物质,包括废物产生量、源削减量、循环利用量及增减率,对未来1-2年的预测拟采用的污染预防措施等内容。《污染预防法》还规定,环保局应促使企业和政府采用源削减的措施防治污染,并协调联邦机构的源削减战略。建立污染预防信息交流中心,制定衡量源削减的标准和方法,按污染预防的要求修改现有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美国在进行技术改造时,把清洁生产作为首要任务,在生产的全过程中防治了污染的产生,在一些领域和企业实践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经济激励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进行奖惩,促进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和开发,为促进工业企业使用源削减技术而向各州拨付配套资金。美国采用预防污染技术的投资回收期见表5-4所示。

表5-4美国采用预防污染技术的投资回收期

在整个美国,目前正在国家层次上开展多项努力,以重新构建美国环境立法体系;试图使之更加多介质化和以预防为基础,美国各地的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试验项目和援助计划正在增长。

2.日本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日本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影响技术引进的政策制度;二是促进技术研究开发的政策制度。 (1)技术引进政策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审查认可制度,设投资促进政策、补助金制度、财政投融资制度等。

(2)促进技术研究开发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其核心是创立和维护、巩固研究开发(R&D)的主体地位,现已形成富有特色的“产学官”紧密结合的技术进步机制。其中,“官”者的职责在于创造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企业的积极性,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并始终保持具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锋型”产业结构,其措施包括:①创立产业技术中心;②实行技术开发减免税制度;③重新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④政府承担起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的中介职能,并用法律手段促进技术转让。

3.德国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政府主要负责基础科学研究的投资与组织实施,辅助企业进行科技开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根据内部经营发展的需要,主动地进行技术改造。

(1)德国政府的资助德国政府的资助,其资金由联邦研技部,经济部和国防部具体落实,资助经费主要用于以下五方面。①资助安置和培训科技人员;②资助企业技术开发与应用;③资助基础类研究项目;④资助合作性质的开发研究项目;③资助中小企业技术进步。

(2)投资补贴投资补贴重点放在鼓励生产力地区布局调整,新技术运用推广、环境保护与改善、节能节水等方面。

德国大力鼓励节能与环保方面的研究开发,凡为节能而进行的投资,都可以向所从属的财政部门申请补贴,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一经确认,可享受7.5%的补贴,凡用于老设备改造或更新,减少环境污染的投资,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测量,确认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可向联邦环保局提出补贴申请,补贴额可达50%。

3. (3)税收优惠联邦政府所得税法规定,凡是用于技术进步的开支,计入生产开支,列入生产成本,不列入计税基数,其中,凡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设备资产,或者70%以上用于环保设备的,可在5年内全部折旧。 (4)金融扶持德国的官方、半官方与私人金融机构,都大力扶持企业的技术开发研究。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优先办理用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贷款申请;凡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高科技开发应用、新产品开发等项目,都可获得不同程度的优惠。德国结算银行、重建信贷企业州建筑财政所和州建筑筹资会,对技术改造、节能、改善环境等项目予以优惠贷款,其特点是期限长,利率低。除此之外,欧共体的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也为德国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持,以市场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各类银行为支持德国企业技术进步拟列了如下几项计划或规划。

①欧洲复兴计划德国结算银行制定了庞大的欧洲复兴计划、贷款金额高达200亿马克。这项计划由区域规划贷款、污水净化规划贷款、空气净化规划贷款、清除垃圾规划贷款、补充规划贷款等组成。污水净化、空气净化、清除垃圾方面的技术革新与改造项目可以获得所需投资的半数贷款,年利率为5%。新建项目若能达到净化标准,也可以获得同样的贷款。其他有益于环境的设备与产品、工艺与技术革新都可以获得25%-50%的贷款。复兴计划特别照顾中小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的技术进步。区域规划贷款对营业额在5000万马克以内,职工在200人左右的中小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的投资予以30万马克的贷款,年利率为5.5%。空气净化规划贷款中,对中小企业投资予以50%贷款,年利率为5%。

②重建信贷企业贷款此项贷款计划旨在促进企业全面技术进步。凡属于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环境保护等项目都可申请贷款,获得投资额的2/3,贷款期限较长,贷款利率较低,前10年利率为5%,10年后则以市场利率计息。

③中小企业规划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扶持企业进行风险性投资,规划予以专门贷款,最高额可达1000万马克,年限不限,年利率为5.5%。

德国由于对清洁生产极为重视,因此,在取代和回收有机溶剂与有害化学品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对物品回收作了很严的规定,物品回收最初集中在包装品上面,现在已适应包括汽车、计算机。机床等范围极为广泛的产品。物品回收的要求,赋予德国工业界在设计容易循环使用的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增设回收和再利用单元 等方面以强大的动力。 4.丹麦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1)实施清洁生产的三项计划1988年,丹麦政府颁布了《丹麦环境和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通过采用清洁工艺和循环利用,应用市场经济手段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感,在各经济领域中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以预防污染解决环境问题。丹麦国家环保局为实施清洁工艺安排了三项计划。

①1987~1989年清洁工艺发展规划,总预算为9000万丹麦克朗; ②1990~1992年清洁工艺行动计划,总预算为2.3亿丹麦克朗; ③1993~1997年清洁工艺行动计划,总预算为3.8亿丹麦克朗。

(2)实施清洁生产的结果自1986年以来,丹麦已开展了250多个清洁生产项目。实施结果使人们增加了如下认识。

①在某一企业进行的示范工程,要在其他同类行业中推行,没有一定深度的交流活动是难以实现的。 ②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因素仅是一方面,管理和组织因素绝对不能缺少。 ③某些大公司需要特殊的支持,不仅是经济原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人力投入清洁生产。 ④观念、态度的转变需要时间。

⑤应制定促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

丹麦政府还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工业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凡申请且获得资金的企业没有还贷的义务,仅有的要求是必须帮助同类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即把他们实施清洁生产的方法、程序、技术和经验介绍给同类企业,带动更多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丹麦环保局1991年颁布了《丹麦环境法》,其中指出,法案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是减少对原材料、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费;目标之二是主张推行清洁工艺。在减少对原材料和资源能源的消耗与浪费条款中规定,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环境部可以规定限制使用的产品、原材料,以及对特殊产品生产使用原材料的约束指标。在促进使用清洁生产工艺条款中规定,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而大幅度削减对环境有影响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对提供清洁生产工艺信息予以奖励;如企业生产的产品对环境有益,但属非盈利性产品,政府可对这类项目提供资助。

丹麦一些公司已开始把实施清洁生产以提高公司的环境形象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成为公司、企业规划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而清洁生产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工业的必由之路。 5.澳大利亚王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澳大利亚通过三级政府与工业界、行业协会、社团等密切合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澳大利亚有三级政府:国家、州和地方政府,在环境管理和保护中各有明确地位。澳大利亚国家政府设有环境部门,环境保护局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家级政府对环境事务的领导,是通过国家纲领标准和战略等机制开发,通过提供广泛的良好环境行为信息来实现。 澳大利亚有5个州和2个领域地,各自对本地区的环境事务负责。州及领域地政府主要是通过以立法为基础的条例进行管理。如:颁发废物贸易许可证,尾气监测并制定以州为基础的政策以减少污染。

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直接与社区联系开展工作。他们有责任提供环境管理服务,如土地使用规划、废物管理回收利用、垃圾收集、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填埋场管理及其供水。 为协调这些各异的环境责任,澳政府成立了国家环保委员会,旨在制定国家环保措施,并为全体澳大利亚人提供环境保护。在澳大利亚,国家政府旨在改善所有行业的环境行为,而最终采纳清洁生产的是工业界。所以,政府主要是引导这一进程,制定注重防治 污染的政策,提供相应信息,鼓励工业界启动并执行清洁生产计划。国家政府通过与各界要害部门的实际使用以引导澳大利亚的清洁生产,包括产业协会、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社团。 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如澳大利亚国家纺织厂于1992年引入清洁生产项目,并进行废物审计和酝酿废物贸易计划,通过环境行为方案注意减少排放,注重回收与再利用废水,在实施了50多个低成本和无成本改良方案以后,染色成品提高近60%,且减少了44%的污水排放量,获经济效益1327000澳元。澳大利亚霍尔顿发动机公司(HEC)实施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技术投资68000美元,降低了50%的化学冷却剂消耗,每年减少10000L废品;装置“金属屑干燥器”使公司当场回收金属屑300t,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500000美元。由于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公司还节约煤气成本15%,每年电费开支降低1300万澳元,减少CO2排放量达28850t。这些项目均为澳大利亚的各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了综合、现实的范例。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的开展,政府对参与示范项目的公司提供财政刺激(如赠款、低息贷款或免费咨询等)。许多参与公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均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澳大利亚政府还与州和地方政府协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以下几点。 (1)在全澳大利亚与州和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研讨会以提高清洁生产意识; (2)为以州为基础的清洁生产项目提供资金,以在工业部门扩大示范效应; (3)召开环境部门间会议,以制定战略,在全国范围内鼓励清洁生产; (4)成立清洁生产工作组,举办研讨会,并开发清洁生产教育信息; (5)加强清洁生产的教育培训,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的带动下,维多利亚技术大学、斯温本理工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理工大学、南澳大利亚理工大学等都相继创办清洁生产本科班及清洁生产研究生班,或把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一门课增加到研究生环境管理班。澳大利亚清洁生产中心还计划把一个非常综合和详细的顺序发展计划汇总成儿童“环境理解”,把清洁生产非常深入地插到5~15岁儿童的教育课程中。

澳大利亚政府发现,鼓励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在于教育并培训所有利益相关者;澳大利亚政府为实施清洁生产计划,在向信息转让和培训计划提供材料和基础信息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6.加拿大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加拿大政府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以下几点。

(1)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有效调控和规范宏观经济活动,加政府通过《投资法》、《银行法》、《环保法》等一整套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行为。 (2)设立专项拨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提供银行贷款或担保,帮助企业融资。 (4)税收优惠。

(5)采取特殊措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加拿大政府还一直鼓励工业界发展和实施志愿非法规性举措,把传统的以排放标准。惩罚和罚款为基础的命令与控制措施,演变成一种以污染预防为重点的更精细思路,即不同革新性手段和公共私有伙伴关系的一种混合物。这种思路反映了加拿大可持续发展工商业的方式,并产生了很多效益。如减少毒物排放方面,加拿大在1994年就建立了“加速削减与消除毒物(ARET)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使30种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有毒物质(PBT)削减90%,并使87种其他有毒物质削减50%。到1998年就有152家公司实现了有毒物质削减54%,其他ARET物质削减61%。 7.英国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英国的产业技术政策着重培育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加强高技术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地位。②大力推动具有商业前景的技术创新。 英国于1990年11月1日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用生产工序排污许可制代替过去 实行的排污量控制的许可制,作为开展清洁工艺的措施之一。生产工序排污许可制是将每种工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分解,井与国家的《经济可行性最佳工艺指南》进行对照,凡是有排污的工序,均须进行申报和缴纳排污费。一次性排污费为150英镑,如若此种工艺不改革而继续排污,需每年另缴100英镑维持费,作为经济措施辅助法律实施。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污染预防的财政投入也从完全依靠国家拨款发展为更多地依靠征收排污费。

英国环保部门对企业进行广泛的培训、宣传与教育,使其了解并充分认识清洁生产。尽管英国立法严格,但他们用温和的政策替代强制手段,主要依靠工业部门自觉地通过技术改造将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英国政府在清除大量由工艺过程产生的非放射性和放射性危险废物的污染方面有一定成效,并按照英国和欧洲立法制定了《经济可行最佳工艺指南》,改革了严重的污染工艺。

8.法国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法国产业技术政策的特色在于强调政府积极干预,并以法律形式确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及科技发展的重大方针。

法国政府推进企业科技进步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从1988年起,逐步削减企业的捐税和社会分摊,规定对企业的征税不得超过其附加价值的5%。

二是建立工业现代化基金,专门为企业技术改造发放低息贷款。

三是政府大幅度增加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l.85%提高到1985年的2.5%,直至1990年的3%;设立科研和技术发展基金,为科研和革新提供资金扶持。

四是改组生产结构,将生产向技术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

五是政府通过实施“工业现代化计划”、“尤里卡计划”重点发展现代科技产业。

六是法国政府通过限额采购产品、财政预算拨款等手段,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此外,法国政府也大力扶植中小企业成长,重视地区产业技术进步。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并为此设立无污染工厂奥斯卡奖,奖励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对100个系统的清洁生产技术经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清洁生产设施运行费低于原工业运行费的80%。

9.荷兰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荷兰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先驱国家之一,其清洁生产成效显著。1989年5月,国会通过了(《1900—2010年环境保护全面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10年将污染降低70%~90%,根据五项原则制定了分期达到的目标及政策的规划。

原则一,有约束地发展,防止与减少随发展而产生的污染严重化趋势。因为国家缺少土地,工业密集,工业部门不能只考虑经济而不考虑环境保护,必须有约束地发展。 原则二,考虑长期影响,改变政策。过去,西欧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开发单项治理技术“控制环境污染”;80年代提出“控制废物流”;90年代提出控制“污染源”;到2000年,提出“控制产品的清洁工艺”,考虑“新工艺的清洁产品”,以确保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

原则三,各有关部门共同保护环境,《规划》全面规定了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贸业、科学教育、社会团体以及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工业部门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污的任务。

原则四,新政策的目标是物质流密闭,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改进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减少原料投入,采用清洁工艺。

原则五,政府推行清洁生产的措施有9条,包括:①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②出版成功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并及时进行交流和推广;③支持建设示范工程;④进行环境保护普及教育及培训;⑤制定清洁生产指南;③强制立法和契约;①奖励对污染的举报;③加强监督,成立专职监督机构,1991年起发动警察进行环境保护培训;③资金支持,采用清洁工艺的新设备,可获得15%~40%的资助,国家为培训警察拨款约7000万荷兰盾。

荷兰在利用税法条款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比大的成功。清洁生产的概念在荷兰已普遍深入人心,目前,大中型企业基本上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清洁生产审计,中小型企业的清洁生产审计则主要以付费的方式请专业性的私人咨询公司进行。 10.瑞典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瑞典的污染控制政策是“预防好于治理”,工业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推行清洁生产,以解决污染问题。瑞典政府除了采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外,另一重要措施是经济手段,如加强税收,增加收费,实行资助等,限制消极处置,推行“环境审计”等重要措施。

(1)环境审计的内容瑞典结合本国国情,在清洁生产过程中应用环境审计成效显著。目前,各大公司已设立环境审计机构。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 ①如何降低成本(通过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量); ②如何改善质量,使之有市场竞争能力; ③如何改善工作条件; ④如何提高效率;

⑤如何降低风险的暴露程度等。

(2)企业实施“三P”规划环境审计使工厂发现采用清洁生产有更大优越性,从而制定了企业的“三P”规划——Pollution(污染)、Prevention(预防)、Planing(规划)。企业通过制定此种规划获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三P规划”中,对于工业环境保护,争取主管部门考虑以下方面。

①开发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 ②确定达到阶段目标的时间进程表; ③开发和实施减少废物的生产程序;

④确定责任期限和财政支持,确定分阶段的目标及所需费用; ⑤教育各阶层人员;

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创造性人员; ⑦获得尽量多的情报信息; ⑧进行监测和总量评价;

⑨定期向雇员通报项目进展,充分调动他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⑩讲求实效。

除推行“三P”规划之外,瑞典为了促进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的发展,还确定并推行环境标志,将来,不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将影响出口。

另外,在清洁生产的教育培训方面瑞典也有其特点。如瑞典隆德大学在制订环境管理理学硕土的教学计划中,强调预防性环境思路与清洁生产和废物最少化,并结合制订提供清洁生产博士生计划。

11.突尼斯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突尼斯积极促进清洁生产,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减少污染和经济节约的清洁生产实践,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采用污染预防方法和清洁生产技术。

活动一,向工业界提供技术援助,以确认并应用无成本与低成本污染预防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工业设施评价,以确认通过废物最少化、源头削减和污染预防提高生产力以及减少末端控制所需的方案。

活动二,在工业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内部提供各种各样层次的清洁生产培训,使之适合于不同培训对象,如工厂操作员、工业管理人员、财务分析人员和政府环境官员。 活动三,向有关各方提供关于与工业和城市环境管理有关的一般问题和特定问题的信息,为有关污染预防的技术文献、电子数据库、环境法规及相关资料的利用提供方便。 活动四,政府设计的政策和法律要有利于污染预防和促进政府与工业界之间的合作。 活动五,制定并执行污染预防计划,向工业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传递污染预防信息。 活动六,在汽车电池、肥皂与炼油厂和皮革娘制行业的私有企业中进行污染预防审计。这些审计,推荐了很多无成本与低成本污染预防革新,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财务表现、产品质量和形象;也显著减少了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减少了雇员对风险与危险的暴露,减少了污染产生及其向自然环境的排放。突尼斯实施清洁生产部分项目效益统计见表5-5所示。

表5-5突尼斯实施清洁生产部分项目效益统计

12.埃及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埃及推行清洁生产得到国家领导的支持,埃及环境事务局制定了一项长远战略以确保工业发展的环境无害性。此项战略包括如下内容。

(1)制定总体政策,以通过实施特定的污染削减计划提高环境质量; (2)建立地区的和企业的工业污染监测系统;

(3)要求新的工业与贸易活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国际捐赠者提供财政援助,促进重大污染性工业企业转向清洁生产和改善生产投入的使用。

1994年,埃及环境事务局启动了一项全国工业污染预防计划,此项计划由一些国际捐赠者资助共5500万美元。此外,还通过国际资助机构提供约1.05亿美元,用于通过信贷和赠款资助污染预防与废物最少化项目。此外,还通过内部筹资3.5亿美元用于石油、食品、化工和金属等工业的污染预防与工艺现代化项目。 另外,埃及除政府部门外,还创办了私人清洁生产咨询公司(埃及工业部长离职后创办),目前正在向工业界提供清洁生产技术帮助,而且已经建立了废物最少化地区俱乐部。 13.意大利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意大利近年来已经开始重新评价本国的环境管理方法及其生产工艺;国家正在讨论一项关于废物的框架法律草案,这份草案把清洁技术列为削减废物产生量的途径。其重点是中小型企业引进清洁生产方法。

罗马市已经促进非政府组织ECOMED——一个从事地中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机构,该机构的优先事项包括了促进清洁生产。 14.哥伦比亚技术政策与清洁生产

哥伦比亚把清洁生产作为国策。为了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哥伦比亚通过了一项国家环境政策以及一系列计划:战略性生态系统的保护、更好的水体、清洁的海域和清洁的海岸。更多的森林、更好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人类住区政策以及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把环境尺度引进生产部门中,并引导这些部门推进清洁技术和清洁环境管理。

选择了能源、采矿、运输、工业和农业作为优先部门。实现这个目标的战略是:自愿协议进程、环境立法、经济手段的设计和实施、加强体制能力、国际合作以及充实执法体系。

另外,哥伦比亚环境部还促进经济手段和立法议案,以刺激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改变和清洁生产战略的采用,目前该部正致力于税收及其实施方案的设计;在财务手段方面,该部已颁布了环境 投资的执照税和折扣率;在金融手段方面,已经建立了2.6亿美元的工业改造信贷基金。 第五节国外实施清洁生产的经验和启示

纵观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实施清洁生产的情况,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一、经验

(二)把技术改造作为工业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并制定了一系列投资向技改倾斜的工业政策,积极推动了清洁生产的开展

如美国与德国,其工业投资重点在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而不是基本建设,每一次技改更新都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大好机会,以此推动企业提高技术等级与管理水平。政府为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投资,制定了一系列投资免税办法。政府还向新产品试制者提供低息贷款,支持高级技术领域并包销一部分新产品。在新产品试制和企业试生产最初阶段,政府为减轻企业风险,除对其实行低利率贷款外,还制定了各级政府购买新产品的制度,作为优先部门,以刺激新产品的发展。如美国政府从1993年起在更新办公设备时,就一律要求采购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更新个人电脑全部都是具有“能源之星”标志的绿色产品,可回收利用,而且耗电节省20%。美国环保局为鼓励政府部门优先采购各类再生物资而公布了五个指导准则:①纸和纸产品;②润滑油;③翻新轮胎;④建筑绝缘材料;⑤含有粉煤灰的水泥和混凝土。

这些准则是利用政府部门的巨大采购能力鼓励对环境友善的生产工艺的一种典型活动。这种行政管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有助于根本改善环境质量,积极推动清洁生产的实施。

(二)畅通提供可供利用的清洁生产技术信息 畅通提供技术信息,对于推行清洁生产和提高经济竞争力日益重要。将信息方便、快捷、多渠道地输送给公众和决策者,使他们及时掌握更多更好的信息,将是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例如:美国是首先倡导建立“有毒物质排放清单”的国家,美国法律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报告其向环境释放的有毒物质数量与组成,然后把这种信息向公众公开。于是企业为了避免成为社会环境不友好成员的企业形象而不断改变工艺和使用替代原料,其结果是大量削减了有毒物质的排放量,环境质量因而优化。

英国组织制定了清洁生产的工艺规范并向企业推荐采用。英国环境保护部门出版了《经济可行最佳工艺指南》,改革污染严重的工艺,在清除大量非放射性和放射性危险废物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三)政府干预,立法保障,将清洁生产作为首选环境保护战略,将污染预防纳入环境保护的主流活动

从法律上明确清洁生产的预防性、整体性和生命周期性特征,并要求企业接受此约束,不仅把清洁生产作为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将清洁生产纳入法治轨道,从而有助于统一清洁生产规范和推广清洁生产的先进工艺。

英国政府认为,制定适当和有效的环境法规框架是实现清洁生产的先决条件,1990年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用“生产工序排污许可制”代替过去实行的“排污量许可制”。 瑞典与荷兰对于超标排放征收相当于两倍的达标费用,避免某些生产者宁可受罚也不采取环保措施。

美国环保局努力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将污染预防结合日常主流活动,如立法、发放许可证。监督检查和执行活动都必须以在源头削减污染为出发点,尽量减少废物在不同环境介质间的转移而产生二次污染。美国于1990年开始实施污染预防法,从法律上明确污染预防是全国的环境保护目标,污染预防法规定,治理环境污染时,首先应选择的办法是预防污染,其次是循环利用,再其次是污染处理,最后才是选择污染处置或直接排入环境;污染预防法还规定,环保局应促使企业和政府采用源削减的措施防治污染,并协调联邦机构的源削减战略。

(四)用经济手段激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1)排污交费,可以改变自然资源的无偿占有为有偿使用,除交纳排污费外,生产用的原材料和产品中的污染物含量高也必须交费。 (2)征缴与减免环境税(污染税),以激发企业的环保动机。 法国于1985年开始征收大气污染防治税,并规定对企业用于控制空气和水污染的投资,可减收调节税;在特殊情况下,清洁工艺在工程完成的第一年可减税一半。芬兰从1990年开征二氧化碳税。荷兰征收水污染税,使1970~1980年间工业污染降低了2/3。 污染防治税往往隐含于销售税、所得税、商品税之中,一部分国家如日本和美国对使用再生材料的生产者和销售商减少了纳税;另一些国家对不产生污染的工业装置采取了优惠政策,在安装设备的前三年免收50%固定资产投资税。瑞典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危险物质的名录,凡以此类材料为原料者需要缴费。产品污染高者应当加税,例如油的含硫量高,所加的税值等于所需脱硫的费用,每公斤油的硫含量0.05%时,价格比不含硫的高32克朗。

(3)提供补贴、信贷等优惠,鼓励企业开发污染技术,预防污染。

荷兰对6类工业部门进行改造或替换,对实施清洁生产的冶金企业实行补贴;荷兰生产清洁汽车的税要比普通汽车低,而且保证广泛供给无铅汽油。无铅汽油的价格比含铅汽油低,在推行的头两个月,无铅汽油便完全替代了含铅汽油。

欧共体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鼓励生产清洁汽车,满足未来欧洲汽车的需求。 法国对开发新工艺与新技术者,给予相当于投资额6%的补贴费用。

日本对那些为环境保护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奖金奖励,公诸于社会,示范效果良好。为鼓励工业企业安装污染控制设备,日本采用对在生产工艺中安装污染控制工业装置的企业可扣除50%的设备折旧费;对不产生污染的工业装置,在安装的第一年的折旧费可扣除33.3%,中小型团体可以扣除50%的折旧费,或在头三年中每年得到30%的设备折旧费。各国对能减轻环境污染的环保设施给予贷款,贷款利率低于资金市场利率,偿还条件也优于市场条件,贷款周期长,开始的几年不需偿还,必要时还给予补贴。

(五)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条件

国外各工业发达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经验证明:成功实施清洁生产要求许多不同级别的部门参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所有产业部门的作用都很重要,而且它们之间需要相互补充与协作。中央政府必须制定实施清洁生产总体计划框架,包括法律和制度措施以及一系列相互协调的经济刺激和处罚手段。另外,中央政府对确保研究和开发、教育及培训系统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并提供清洁生产所必要的知识和专门技术。产业部门的积极参与也很重要,因为他们更加了解生产和处理系统的复杂性,从而能够提出最适宜的清洁生产方式选择方案。

清洁生产伙伴关系还必须包括银行和金融机构,首先要让金融部门了解清洁生产及其经济回报,以及其较低的债务和信贷风险,以增进他们认识对促进清洁生产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清洁生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是先导和基础

宣传、教育和培训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亦可认为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先导和基础,其中教育又是基础的基础。

随着全球范围内清洁生产的不断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已从概念培训阶段逐步进入学校课堂的正规教育。例如,澳大利亚的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将清洁生产概念引进大学课程,在工程学、应用科学的有关专业增设清洁生产课程。皇家墨尔本技术学院(RMIT)还开展了清洁生产的硕士生培养教育,可授予清洁生产方面的工程硕士学位;从1997年开始推行通过海外远距离教育或压缩教育形式学习清洁生产的知识;其研究生院的焦点是扩大和提高清洁生产法的应用,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进修清洁生产的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做贡献。

清洁生产课程进入高等教育,使得清洁生产贯穿于整个工程教育之中,以培养一代新型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不但掌握专门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清洁生产的概念、方法和思维也深深扎根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之中,他们选择技术时必然不会忘记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这对深入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将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二、启示

研究分析国外清洁生产的情况,对我们有以下启示。

(一)以宏观经济政策为保障

推行清洁生产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开展清洁生产的宏观经济政策。 (1)对于企业技术进步和推行清洁生产,财政必须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

(2)对于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较多的企业,仍然要在税收减免方面给予优惠。 (3)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应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采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调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积极性。

(4)制定以加速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推进技术进步为目标的新的折旧制度,刺激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运用新技术、新设备。

(5)在人才方面鼓励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技人员流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

(二)转变观念与机制

使企业真正成为推行清洁生产、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的主体,重视企业研究开发的经济功能,把研究开发、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为此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在生产方式上变过去的“要素投入粗放型”为“技术进步主导效益型”。 (2)积极促进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明确产权关系,通过企业交叉持股等形式促使各企业及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推行清洁生产,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尽快制订《企业技术进步法》、《清洁生产法》。 (4)加强企业新技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第8篇:实施清洁生产是铸造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0.引言

资源与环境,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我国能源资源从数量上

看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能源利用率低,其中煤利用率不到10%。据

报道,我国GDP的50%来源于高能耗。2003年我国GDP总量达11.58万亿元,其代价是要消耗16

亿吨煤,2.5亿吨原油,2亿多吨钢材,8亿吨水泥。2004年我国GDP总量达13.65万亿元,消耗能

源更多。

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我国每创造l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

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铸造行业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目前已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能源消耗大、原材料涨价、劳动条件恶劣和对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

由此带来了铸件综合质量差、生产效率低,技术、经济效益差,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铸造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是必由之路。在这里我想就何谓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的审核思路、步骤等方面,并结合铸造企业的特点做简要的介绍:

1.中国和世界铸造业的生产情况

铸造是机械工业重要的基础工艺。中国铸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相当规模与水平。据有关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铸件产量达2400万吨,已连续5年居世界各国首位。我国有2.2万余

厂点、从业人员逾百万。有关调查显示我国2003年生产铸件1987万吨,平均每一铸造企业的产量

不足1000吨,其中300吨以下企业约占1/3,年产300—5000吨的企业占l/2以上,年产5000吨

以上企业只占l/6,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约占1%。工业发达国家的铸造企业一般规模都在5000吨

以上,万吨以上的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大,还有10万吨甚至60万吨的企业。我国铸造专业化程度只

有30%,工业发达国家达80%—90%。是美国和日本产量的总和,占世界总产量的24%。尤其是在

十一五期间我国正式将机械、

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列入了发展规划,这必将带动铸造行业的飞速发展,

以汽车为例,一辆整车约有10.5%的零件是铸铁件,6.4%铝铸件,汽车产量的翻番将为汽车铸件生

产及汽车铸件的成套铸造设备生产同时提供机遇。

国内每生产1吨合格铸铁件的能耗为550—770kg标煤,国外为300—400kg标煤,据统计,中

国铸造生产过程中材料和能源的投入约占产值的55—70%,整个铸造业每年排放污染物总量为:废

渣420万吨,粉尘70万吨,废气140—279亿m3,废砂1810—2090万吨。国外1吨合格铸件的三

废排放量不到中国的1/10,发达国家铸造厂用于环保投资占整个铸造厂设备投资的20%—30%,而

中国只占3%—18%。由此可见,我国铸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当今世界资源紧缺,原材

料(例如生铁,废钢,焦炭)价格急剧上升,我国铸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铸造行业推

行清洁生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铸造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2.清洁生产

2.1什么是清洁生产

联合国环境署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

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对清洁生产是这样定义的:(第二条)本法所称清洁生

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

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

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2清洁生产的实质内容

以上两个定义都强调了两个实质性内容:一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改善管理;二

是从源头减少或淘汰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或者根除污染,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前者是手段,后

者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3实施清洁生产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1995年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和1996年修订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均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1998年11月,国务院令(第235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明确指出: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1999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将《清洁生产法》的制定列入立法计划。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实施。

2004年8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6号令发布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并于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5年12月2日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

2005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其内容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的生产项目。

2.4国内清洁生产动态

1993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及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提出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明确了清洁生产在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地位。199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专门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这一领域。1996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1997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清洁生产纳入已有的环境管理政策中,以便更深入地促进清洁生产。为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国家环保总局还会同有关工业部门编制了《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以及啤酒、造纸、有机化工、电镀、纺织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审计指南。

19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选择北京、上海等10个试点城市和石化、冶金等5个试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和试点。与此同时,陕西、辽宁、江苏、山西、沈阳等许多省市也制订和颁布了地方性的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1996年陕西省环保局和省经贸委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提出将部分排污费返回给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1997年辽宁省政府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各地区要将排污收费总额的10%以上用于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工程。沈阳市、本溪市政府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清洁生产政策。1999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清洁生产步伐的若干意见》,从支持立项审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信贷支持、科研推广扶持等10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扶持政策。2000年山西省人大批准颁布了《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

2003年山东省《关于加快清洁生产步伐的若干意见》业已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自1993年以来,在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以及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推进下,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飞机制造、医药、采矿、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以及交通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与欧盟国际科技合作--“天津铸造行业清洁生产项目”2004年5月全面启动。此项目由奥地利国际中心、天津国际科技咨询公司和天津铸锻行业协会承办,将通过引进欧盟专家、资金和技术,使该市15家重点铸造企业成为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据悉,该项目是欧盟、奥地利外交部和国家科技部共同资助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中引进欧盟资金34万欧元。

3.铸造企业如何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3.1什么是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就是对企业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判定出企业中不符合清洁生产的地方和做法,提出方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清洁生产。

3.2清洁生产的审核思路

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我们必须清楚废弃物产生在那里(where?),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why?)及如何消除或消减这些废弃物(how?)。即判明废弃物产生部位,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提出方案减少或消除废弃物。

3.3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和步骤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通常需要进行以下七个阶段:

3.3.1筹划与组织:主要是进行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

3.3.2预评估:主要是选择审计重点和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3.3.3评估:主要是建立审计重点的物料平衡,并进行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

3.3.4方案产生和筛选:主要是针对废弃物产生原因,产生相应的方案并进行筛选,编制企业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3.3.5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第四阶段筛选出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确定出可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

3.3.6方案实施:实施方案并分析、跟踪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

3.3.7持续清洁生产:制定计划、措施在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最后编制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报告。

4.铸造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4.1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技术

4.1.1覆膜砂铸造工艺

覆膜砂强度高、流动性好、易于存放。用它制造的壳型、壳芯,可以生产出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的优质铸件,且生产效率高。因此,很早就被汽车、拖拉机行业用于大批量生产各种复杂型、芯。目前,覆膜砂已作为一种造型材料商品由各专业覆膜砂厂生产供应。国内的专业覆膜砂生产厂现已达到近百家,覆膜砂总产量达50万吨/年。

4.1.2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与酯硬化改性水玻璃砂工艺

1)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

国内于1986年开始立项研究碱性酚醛树脂,于1988年通过部级鉴定。到目前为止,已在重型、矿山、阀门、汽轮机、桥梁、水泥机械、耐火材料、有色合金等行业几十家大中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国内的应用实践表明,这种工艺无论是在铸造工艺性能方面,还是在劳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采用这种工艺,起模快,气味小,铸件光洁,尺寸精度高,热裂缺陷少,砂芯溃散性好,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2)酯硬化水玻璃砂工艺

用酯硬化水玻璃砂生产铸钢件克服了呋喃树脂砂生产薄壁或壁厚相差较大的铸钢件易于产生裂纹的缺点。

酯硬化水玻璃砂较CO2水玻璃砂的水玻璃加入量大幅度下降,使型砂的溃散性大为改善 ,不仅减少了清砂工作量,而且使铸件质量得到提高。

酯硬化水玻璃砂成本比呋喃树脂砂降低了30%以上,对环境污染小,劳动条件好。

4.1.3消失模(EPC)铸造技术

国内外工厂的实践证明,采用此工艺,可减少机械加工余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尺寸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通过应用EPC技术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4硅溶胶—水玻璃复合制壳工艺

采用硅溶胶制作的型壳,高温强度高,变形量小,生产的铸件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但因硅溶胶的价格与水玻璃相比要高,因此,限制了其应用面。采用硅溶胶制作型壳面层,而用水玻璃制作型壳背层,充分发挥了硅溶胶和水玻璃分别在性能及价格方面的优势,既提高了熔模精铸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又不至于使成本提高很多。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法。表面粗糙度可从Ra6.3—12.5提高

到Ra3.2—6.3。

4.2改善铸件内部质量,提高铸件性能技术

4.2.1纯净铸钢及其精炼技术

通过采用炉料炉前处理和多种精炼工艺,可使钢水中[S]+[O](或[N])达到低于150ppm的纯净钢水平。采用的精炼工艺为:

1)氩气净化。

2)钙线射入净化+氩气净化。

3)AOD(氩氧脱碳)精炼。

4)VOD、VODC炉精炼。

4.2.2冲天炉—感应电炉双联熔炼工艺

充分利用冲天炉熔化便宜的优点,克服了冲天炉大幅度调整化学成分能力差的缺点,代之以热效率高,调整成分方便的感应炉作为前炉。既保证了铸铁件内部质量,尤其是球墨铸铁件的质量,降低废品率,又降低了成本。

4.2.3铸造焦在铸铁熔炼中的应用

由于铸造焦的固定碳含量高、强度高、块度均匀,用于一般冲天炉可使出铁温度提高到1500℃以上(焦耗12.5%左右),且温度的稳定性好,提高铸件内部质量,降低废品率,降低铸铁件生产的综合成本。

4.2.4铝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和铝合金气体喷吹无毒熔炼技术

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性能被广泛重视并日益转向工业规模应用,如汽车驱动杆、缸体、缸套、活塞、连杆等各种重要部件都可用铝基复合材料制作;在汽车向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用镁合金材料或铝合金材料制作各种重要汽车部件。

铝合金气体喷吹无毒熔炼技术与传统“冒烟有毒熔炼”相比:

1)有效减少熔炼时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绿色铸造”工程的实施。

2)提高铝合金熔炼过程中除气和排渣效果,增强铝合金晶粒细化和变质能力,延长有效时间。

3)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4)减少设备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

4.3先进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

4.3.1在重要铸件生产中,对材质要求高,如球墨铸铁要求P≯0.04%、S≯0.02%,铸钢要求P、S均≯0.025%,采用热分析技术及时准确控制C、Si含量,用直读光谱仪2-3分钟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且精度高,C、S分析与调控可使超低碳不锈钢的C、S含量得以准确控制,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4.3.2在大批量中小铸件的生产中,采用微机控制的高密度静压、射压或气冲造型机械化、自动化高效流水线湿型砂造型工艺,

砂处理采用高效连续混砂机、人工智能型砂在线控制专家系统, 制芯工艺普遍采用树脂砂热、温芯盒法和冷芯盒法。

5.小结

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机械装备业的发展给铸造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欧共体和国家一系列环保法规的公布和实施及能源紧缺、原材料涨价,更使铸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铸造行业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和管理体系,推行清洁生产才是我国铸造行业应对挑战,赢得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第9篇:新技术工艺和清洁生产是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解读文件。《准入条件》将“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以及“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列为不受生产能力限制的产品。 可以说,目前一些欧美日等国已大量应用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但国内企业由于设备投入较高等原因而很少采用该工艺。为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准入条件》规定这类项目不受生产能力的限制,这为新型铅蓄电池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技术在新铅蓄电池中的运用

由于铅蓄电池的主要原料是铅,容易给人们造成不环保的印象。铅蓄电池能否成为“绿色能源”,也是人们一直在寻求和关注的问题。

随着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的开发利用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铅蓄电池作为不消耗地球资源的“绿色”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如何减少铅的污染,如何绿色生产,早在2010年就有电池行业著名专家提出,铅蓄电池特别是动力铅蓄电池作为一种绿色能源,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提升技术含量,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虽然这次的《准入条件》对新建、改扩建、现有和单纯极板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有了一定的限制,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鼓励对铅蓄电池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企业还是“相当宽容”。

《准入条件》中之所以明确规定:“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或采用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不受生产能力限制。”是因为这些新型铅蓄电池从工艺的技术上都符合未来铅蓄电池的发展方向。未来铅蓄电池企业应将重点转移到发展阀控密封、胶体、卷绕式、双极性、超级电池、铅碳电池等新型蓄电池,推进铅蓄电池减铅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研究提高铅蓄电池的功率特性,降低铅的耗用量,对降低铅蓄电池成本、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清洁生产是新铅蓄电池发展方向

从2011年铅蓄电池行业经历的环保专项检查,到2012年到国家为电池行业制定的《电池行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再到工信部下达的“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我国对铅蓄电池行业生产要求更加严格,行业标准及规定越来越多。2012年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铅蓄电池行业将受多重洗礼,清洁生产仍是主题。

此次发布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改扩建企业应远离各类环境敏感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应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封闭式的生产设备,并按照生产规模配备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节能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减少员工接触铅污染的机会,并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 据了解,在蓄电池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浙江长兴县,超威动力投资新建了绿色能源科技创业园。与以往新建项目不同的是,超威新基地的规划起点就是环保优先、节能减排。在已建成投产的一期项目中,由于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和生产设备,全面推广内化成、新型充电、废水循环等先进生产工艺,整个厂区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已经成为长兴环保型企业的标杆。

在国家低碳环保的理念倡导新形势下,蓄电池行业领军企业也加快了向低碳节能的转型升级,实现清洁生产是未来新型铅蓄电池发展的必然方向。

资讯来源:洲际电池网http:///

上一篇:党建责任制落实情况下一篇:放牛班的春天看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