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清洁生产

2022-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物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自建设实施以来,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显著进步。围绕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突出适应未来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的培养锻炼为主线,强化清洁生产审核的实践性教学。教学改革通过完善科学的课程教学知识结构与深度、建立“理论教学+实习观摩+案例分析”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优化教师结构与强化教师素质培养、改革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等,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探索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际上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也逐渐从培养污染控制方面的人才转向培养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人才[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第15条明确规定,应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清洁生产成为高校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加强清洁生产的教育,将其精髓渗透到环境类人才的思维习惯中,对培养和造就具有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发展的实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重庆大学将《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 Production and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CP & CPA)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正式纳入环境工程专业2011级本科以及2014级工科试验班(环境工程类)本科培养计划中,开始该课程的建设与运行。为满足当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支撑学校本专业培养“高素质、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环境工程类高级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目标,就必须要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清洁生产课程建设

1.明确教学目标。重庆大学是重庆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结合我校的这一资质背景和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制定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系统讲授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原理、审核方法和步骤等,并以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生产过程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为实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清洁生产审核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培养学生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清洁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管理等工程活动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并为展开环境管理领域相关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能够在环境保护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2.合理选择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目前已出版的清洁生产相关教材有十余部,分别被不同的院校选用作为环境类专业本科生教材。这些教材中一部分是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为主题的教材,一部分是以清洁生产审核为主要内容的教材。我校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设计需要,选用了魏立安编著的《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3]、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编著的《清洁生产审核手册》(2015年3月第一版)[4]作为教学用书。通过综合两部教材对清洁生产的理论与方法、清洁生产审核的理论与程序、典型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的详细阐述,并结合参考资料对不同行业特点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流程的进一步强化,保证了教材知识覆盖面的广度,实用性强。

3.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涉及到两个核心概念: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 Production Audit)。从概念关系来看,清洁生产是为消除末端治理的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是属于技术层面的,而清洁生产审核则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绪论与发展历程、清洁生产(CP)、清洁生产审核(CPA)的三大板块为串联(图1)。在清洁生产(CP)的知识单元设计中,以CP1(基本概念与内容)为基础,在CP2(清洁生产基本原理)与CP3(清洁生产实践工具)单元中深入阐述介绍了环境容载力、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等清洁生产的理论支撑,以及生命周期评价、生态设计、ISO14000环境管理等清洁生产的实践工具;CP4(清洁生产法规体系)中特别设计了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清洁生产审核办法》(2016年第38号令)、《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详细解读;CP5(清洁生产评价)中介绍评价内容、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并设计了评价示例。清洁生产审核(CPA)的知识单元设计中,CPA1(基本概念与原理)全面介绍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对象方式、原理思路、原则、职能定位、特点与作用;CPA2(清洁生产审核程序)重点详细(10个学时)介绍“七个阶段35个步骤”的具体工作程序,细化到每个步骤的阐述及规范化工作表格介绍;CPA3(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分析)选取了以印染、电力、机械、冶炼等4个重污染行业典型企业为案例进行重点讲解。通过理论阐述结合案例分析的实践性教学,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清洁生产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明确适应职业资格制度的教学目标。在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人才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检验高校中心工作的主要尺度。《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融合了现代产业学、系统学、工业生产原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化工、管理等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但目前的教学普遍面临着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就业契合度不高等挑战,与我国清洁生产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不相适应。具有一定数量清洁生产审核师,是我国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对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设立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制度应是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适应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是《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导向[5,6]。教学改革应以突出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的培养和锻炼,以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实践教学。清洁生产审核作为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工具,是学生将来就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已经掌握了环境污染物产生机理、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如何运用好这些理论知识则需要良好的工程技术能力。目前国内开设的清洁生产课程大多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掌握了清洁生产审核基本理论后,只能纸上谈兵,不会实际应用。因此,在教授环境类课程专业基础知识与清洁生产基础知识之外,应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优化实践性教学的形式。这也对实践性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长期清洁生产审核实践工作的积累,能掌握目前各行业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前沿,熟悉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能结合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分析清洁生产方案优缺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7]。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完善科学的课程教学知识结构与深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预备知识、年龄特征、学习需求;研究分析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所需人才在本课程的知识内容、技术能力上的具体需求;深入分析本课程的具体知识点与环境工程学科下各基础课程、各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互补性、进度衔接。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程的具体知识结构需求目标,并深入分析其与现代产业学、化工、管理、资源、工业设计等学科下各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相关性。从以下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其交叉关联性和知识点互补性,筛选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清洁生产知识点内容体系:(1)现有清洁生产课程教材《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以及国家规范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手册》、《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教程》等材料的具体知识点;(2)环境工程学科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空气污染控制工程》等基础课程、各专业课程中支撑本课程基础的具体知识点;(3)现代产业学、化工、管理、资源、工业设计等学科下《化学工艺与设计》、《绿色化学原理》等各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点。针对学科特色、课程特点、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各学科知识点在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上的合理分布设计,吸收科学的课程知识框架设计方法,以“概论、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分析、清洁生产的未来前沿”为递进逻辑思路,优化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框架,并进一步完善各内容框架下的教学要求与知识点,完成教学大纲的修订。

2.“理论教学+实习观摩+案例分析”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现有的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实践性教学仍不能完全满足对于应用性很强且又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复杂工艺下清洁生产审核知识和技能教学的需求。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生产实习环节(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电厂、各企业污染治理工程等),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重点对涉及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现状调研部分的知识点(如企业详细的工艺流程分析、污染源分析、污染处理设施等)进行回顾以及资料实地收集整理。生产实习结束后,也组织学生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实习观摩,通过与企业清洁生产专员的交流沟通,调研与征集清洁生产方案,实地体会清洁生产方案内容与实施情况,切身体会清洁生产实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加深对清洁生产的认识,提高对审核工作操作的理解。通过“理论教学+实习观摩+案例分析”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希望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行到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清洁生产审核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基础。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改进优化了教学的学时配置,将教学过程分为基础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60%)、案例分析教学(占25%)、实践教学(15%)三部分。

3.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活动”是根据完成某一工作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行动能力发展的根本目的[8]。教师选取典型案例,结合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创设清洁生产审核师职业活动的具体情境,以多元式、开放式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思考相关问题,从而更深入理解清洁生产的核心思想、审核工作的技术方法、不同行业的特性等[5]。结合内容实际需要,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除广泛使用PPT课件投影、视频等现代媒体以外,也有机结合教参、黑板、纸质审核报告等媒体,在教学方法上将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5],注重各个章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流程设计。

4.优化教师教学结构与强化教师素质培养。执教本课程的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能够将清洁生产的最新理论进展和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掌握国家政策和政府管理要求以及行业发展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经验与创新结合[8]。团队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中青博士,也有工程经验丰富、熟悉行业情况的高级工程师。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点,各尽其能,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内容设计、单元教学、课后辅导和实践指导,形成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雄厚的教学团队,保证了教学的高水平运作。同时,我院通过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教学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办法》,建立了教师与企事业单位联系机制,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增强实践经验,提升了教师与时俱进的工程素养,更好地促进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效果。

5.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课程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改革,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方法下学生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靠考试前死记硬背却在考试结束后忘得一干二净的弊端[9]。将单一的考核方式优化为平时综合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1)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占期末总成绩的10%;(2)实践环节考核,根据学生在实践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命题案例材料的分析报告评分,这部分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3)期末理论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60%,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简单案例分析等,并注意涵盖课程各章节知识点。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和优化,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扩大了课程考核覆盖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四、结语

在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的方针下,《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作为高校环境资源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其建设与改革应以突出适应未来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的培养锻炼为主线,强化清洁生产审核的实践性教学,以多方面内容的课程教改为依托,提升学生的清洁生产知识掌握与清洁生产审核专业技术能力,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良辉,薛云波.《清洁生产》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广东化工,2014,41(20):165-167.

[2]刘春涛,于秀娟.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63-64.

[3]魏立安.清洁生产审核与评价[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清洁生产审核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5]陈润羊.基于行动导向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6):54-57.

[6]陈润羊.基于行动导向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143-145.

[7]洪俊明.清洁生产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136):55-57.

[8]张丽娟,黄志艳,李建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152-153.

[9]蔡征宇.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133-134.

Research of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on "Cleaner Production and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SHI De-zhi,LIU Yuan-yuan,JIANG Ya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China)

Key words:cleaner production;cleaner production audit;course construction;education reform;research

作者:石德智 刘元元 蒋琰

第2篇:论清洁餐饮必须集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消费于一体

[摘要]本文从简要分析餐饮业基本特征、地位、作用出发,从分析餐饮业供需矛盾中餐饮供给对餐饮消费主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主要环境因素入手,创新提出了要实现清洁餐饮必须集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消费于一体。论述了餐饮清洁生产、清洁服务的供给,是实现清洁餐饮消费,即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并提出在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餐饮消费三位一体运营全过程中应实现餐饮业节能降耗减排。

[关键词] 清洁生产;清洁服务;清洁消费;食品安全;HACCP管理体系;节能降耗减排

[

餐饮业是指专门从事烹制饮食品并提供消费场所和设备、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重要传统行业,它除了包括众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餐饮企业以外,还广泛包括众多企事业单位的食堂以及社会上一切以人为直接服务对象的行业中的餐饮供应环节,如住宿业、旅游业、长途乘客在旅途中的就餐等。

餐饮业的基本特征:第一,以其直接为消费者吃、喝服务而成为经久不衰的“朝阳”行业。与消费者在家庭中就餐纯属个人消费行为不同,消费者离家在外就餐就不仅是个人消费,同时亦是在餐饮公共场所进行的公共消费行为;第二,餐饮业劳动者的劳动是消费者家务“做饭”劳动的社会化。区别仅在于:做饭的家务劳动创造的价值是无酬劳动,不计入GDP总值;而餐饮从业人员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有酬劳动,计入GDP总值。第三,餐饮从业人员的劳动既是物质生产劳动又是非物质生产劳动,兼具产品劳动、服务劳动和商业劳动的特征。后厨师傅生产的主食、菜肴等是形成“新的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劳动;他们生产的“新的使用价值”是一种商品,要现场卖给在前厅就餐(或外卖送餐)的消费者当场即时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商业劳动;在前厅为就餐消费者提供各种就餐服务的劳动是非物质服务劳动。

餐饮业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对GDP总值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而且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能带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如农业、旅游业、食品工业等的发展,以其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著称,成为促进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能满足不同职业、年龄、宗教信仰等特殊社会群体对饮食的特色需求。

餐饮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消除它对资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压力,更面临着该行业特有的保障餐饮食品安全的压力。所以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创新提出实现“清洁餐饮”的新思路:必须集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消费于一体。

一、清洁生产原理的由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清洁生产原理的产生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的“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因为这次研讨会开创了对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旧的生产模式的革命性变革的先河,这场变革的关键创新思路是要变以往的“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或称“源削减”,这就是清洁生产原理的实质,尽管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1990年美国颁布的《污染预防法案》中对“污染预防”的定义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原理的实质:污染预防是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内减少生产场所所产生的废物量,包括通过源削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生产中重复使用投入的原料以及降低水消耗量来合理地利用资源,常用的两种源削减方法是改进产品和改进工艺。并明确规定污染预防不包括废物的厂外再生利用和废物处理等[1]。可见,污染预防当时仅局限在企业内部的直接生产过程,不包括企业外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废物的处置和再循环。“清洁生产”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89年,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对这场关于污染治理的“末端”到“源头”的变革中的各种名称及其内涵各异的表述加以提炼升华的结晶: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久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同年,环境规划署还制定了全球清洁生产行动计划,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将清洁生产列为全球《21世纪议程》中的重要内容[2]。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才引进了源自西方的“清洁生产”,始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厦门举办的清洁生产培训班上;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确立了清洁生产在工业污染防治中的重要地位,经过试点和实践,1994年清洁生产被列为《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重要内容。1998年我国成为《国际清洁生产宣言》的签字国。我国推广应用清洁生产的实践经历了由工业向国民经济各行业、由企业内直接生产过程向社会再生产过程逐步拓展的历程。2002年4月2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规定了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是“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3],即涵盖了从工业、建筑业到农业、服务业三次产业中的所有市场微观主体及宏观上为推行清洁生产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各级人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清洁生产法》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推行清洁生产为目的的法律,而且也首次以立法形式对第三产业实施清洁生产和清洁服务进行了认定。2002年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作为餐饮业清洁生产的行业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为国际同行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餐饮业清洁生产基本水平。具体指标包括工艺和装备、资源和能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废物回收等六个方面的若干规定。本文不再复述。

二、“清洁餐饮”及其三位一体的新内涵

人的任何一个餐次的在外就餐消费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公共餐饮环境中进行的,而且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1)消费主体,即现场就餐消费者;(2)消费客体,即由餐饮经营者向餐饮消费者提供的菜肴、饮品及其服务;(3)消费环境,一般包括以下两大类环境因子:(A)餐馆内的就餐环境,包括它的硬件设施、设备提供的硬环境及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软环境。(B)餐馆外周边环境,包括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果是露天餐饮,上述两大类消费环境便合二为一。可见,餐饮清洁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每位就餐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对各类相关环境资源的消耗量及其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程度的大小。

所以,笔者提出的“清洁餐饮”至少包含以下不可分离的三位一体新内涵:(1)清洁生产过程。我国《清洁生产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2)清洁服务过程。我国《清洁生产法》适用范围首次突破了传统的工业领域,拓展到了人文服务领域,即清洁生产拓展到了清洁服务;(3)清洁消费,这里的消费特指生活消费。我国《清洁生产法》尚未涉足这一领域。因为长期以来,对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一直是人类的生产消费过程。然而生产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消费。人类本是地球有生命系统中的天然成员,所以环境消费权应当是人类与生俱来应享有的生活消费权利之一。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已宣告: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我国1982年通过的《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生态良好”列为“全面小康”新目标“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统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进党的重要文献。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所以笔者提出了与“清洁生产”概念相对应的“清洁消费”新概念。“清洁消费”的含义就是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被称为“可持续消费”的含义,是指在提供服务及其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趋于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趋于最少,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该报告还明确指出,“可持续消费”并不是介于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而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折中,而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它适用于全球各国各种收入水平的人们。同年,联合国召开《可持续消费专题研讨会》,又进一步明确规定,可持续消费关联着从原料提取、预处理、制造、产品购买、使用、最终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环节中所有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4]。人的食、衣、住、用、行等消费结构中的任何一类消费都必须实现清洁消费,并由相对应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部门[5]的供给来满足。“清洁餐饮”必然要由餐饮企业的清洁生产、清洁服务来提供。

三、餐饮消费对消费主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首先,来自餐饮食品的安全危害。

主要是指食品中能够引起人类疾病或伤害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目前已知有二百种以上的食品安全危害,其中食源性疾病是我国头等食品安全危害,其次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化学危害,还有食品添加剂的滥用[6]。俗话说“病从口入”,食源性生物类危害主要指食品中潜藏的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如1988年上海流行甲型肝炎,约有29万人感染,主要原因是他们食用了被污染而又未经彻底加热的毛蚶。食源性化学类危害主要有两大类:(1)天然存在的化学危害,如常见于海产品中的藻类毒素;发芽土豆中含有的植物毒素;河豚毒素是典型的鱼类动物毒素;(2)人为造成的化学危害,主要指食品原料中农药、兽药、化肥、重金属等残留超标所形成的危害。生物危害、化学危害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全国因食物中毒死亡196人[7]。物理类危害通常指食品中非正常出现的异物,如玻璃渣、骨头渣、小石子等,人食用时可能造成牙齿损伤、口腔被割破等人身意外伤害,或使消费者食欲大减。此外,过敏反应也被列为食品安全危害的范畴,约有4%成人、8%儿童具有过敏体质,从而对某些食物中含有的异构蛋白产生排斥反应[8]。

第二,来自餐饮企业对资源的消耗及其对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

1. 对土地的占用。浙江省四星级和部分三星级饭店的建筑面积均在3万米2以上[9],按这个标准估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星级饭店将达到800家,如果再加上即将施行的北京市餐饮企业经营面积准入标准要从目前的50米2提高到80米2这一新举措,全市餐饮业的土地占用总量至少在千万米2以上[10]。

2. 对能源的消耗。四星级饭店平均每米2建筑面积消耗的电能是普通民用建筑能耗的20倍。

3. 对水的消耗。星级饭店平均每间客房每天耗水1000—2000升左右,是一般城市居民日用水量的4—10倍[11]。

4. 对各类食物资源的浪费惊人。据2005年对北京市2211张餐桌的浪费调查显示,米饭面食等粮食浪费比例为11.5%,若以此比例计,全国餐饮浪费的粮食大约为240万吨,相当于减少517万公顷的粮食播种面积和18亿米3的农业用水[12]。餐饮日常大量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餐盒、餐巾等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餐饮企业尤其是大型餐饮企业对资源的大量耗费,必然进而表现为这些资源耗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环境污染。目前餐饮业废气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已升至第三位,仅次于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废弃食物垃圾在北京市城市垃圾构成中的占比1995年为35.96%,1998年上升为36.12%,位居第一,仍呈上升趋势[13];此外还有废水尤其是大量含洗涤剂的污水、餐饮噪音污染、餐馆室内空气污染源,如烟焦油中含有的苯并[?琢]芘,室内装饰、建筑材料中含有的甲醛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餐饮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有的已构成对周边居民生活的严重干扰,如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北里27号楼被8个餐馆的烟囱包围[14];有的宾馆饭店则构成对当地历史和人文景观的破坏,如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铜仁川主宫,始建于1375年,因被用于经营茶楼、餐饮,于2007年3月不慎起火[15];天津市水上公园建于1950年,21年来,公园周边饭店、宾馆的建设逐渐蚕食公园面积约23%[16]。

第三,来自餐饮消费者、餐饮企业服务人员自身不科学的生活习俗和行为方式形成的危害。

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与人之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地区出现了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畜禽肉类与油脂食物消费量过多,从而使谷类食物的供能比例仅达到47%,远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55%至65%的合理比率[17]。由此而引发了各种疾病:如我国糖尿病人数居世界之首,因高血压死亡的人数居世界第二,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世界1/5。上海市是国内乳腺癌发病率“冠军”[18]。

我国传统的“南甜北咸”也是一种很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吃糖太多,不仅易使牙齿脱钙,发生龋齿,而且易引发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食盐太多,危害之一是易引发高血压,以每人每天食盐量(克)与其高血压患病率(%)二者的相关性对比显示:北方人平均每日食盐量在15-20克,上海为10-12克,广州为7-8克,与此相对应的北方如北京、天津、沈阳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0%,南方如上海、杭州约为5%-7%,广州、福州、湛江约为3%-5%[19]。

我国不科学的传统烹饪习俗之一是过于注重色、香、味、形俱全,不仅导致食物最根本的价值——营养素的流失,而且易导致食物在烹饪环节上的污染。如杂环胺是一种致癌化合物,它主要生成于食物(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肉类食品)高温烹调过程中,目前已成为我国胃癌高发的主因之一。

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糟粕之一——“八珍大补”之说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能够强身健体,这种做法一方面不利于对濒危珍稀动物的保护,另一方面食用野生动物容易传播疾病。传统“八珍”之中有熊掌、猩唇、驼峰、豹胆、龙肝、凤髓等。现代又将鱼翅列入“新八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翅消费国,鱼翅的大量消费使得鲨鱼的种群逐渐减少,以致世界环保组织向世界最大鱼翅出口国欧盟呼吁:禁止向中国出口鱼翅[20]。2004年初,研究人员从某餐厅所有的6只果子狸以及从市场上找来的91只果子狸身上取样,共84只检测到冠状病毒,这为野生动物果子狸传播“非典”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1]。

另外,餐饮消费者身上的不文明的习俗和行为,如用公款大吃大喝,民间存在的种种诸如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之陋习,助推了餐饮业“红火”,间接给消费者带来危害。而其它如不实行分餐制、有的餐厅服务人员无健康证、消毒不达标等也是造成危害的原因。

四、餐饮企业清洁生产、清洁服务的供给是实现清洁餐饮消费即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强调,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北京市餐饮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北京市广大市民,而且关系到一切来京流动人口,尤其关系到2008年奥运赛事期间国外代表团成员的人身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安全属于国家安全。为此,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印发了《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北京作为特大消费城市,70%的食品由外部调入,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市政府大力“提升餐饮业卫生水平”,从每个饭店的操作空间、原料进出、加工等9个部分67个方面,对全市4万6千余家餐馆进行A、B、C、D四级量化分级。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推荐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2002年3月我国发布了《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规定》。餐饮业对HACCP体系的应用与餐饮业应用清洁生产、清洁服务原理是一致的。因为HACCP本源自1959年美国P:11sbury公司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生产安全的航空食品而创建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22]。

HACCP体系包括危害分析与预防措施、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等7大原理。餐饮业应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餐饮企业可能引起食品危害的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分析和评估”,并从中挑选出若干“显著危害点”作为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事前对这些“关键控制点”采取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23]。尽管各餐饮企业因其产品的特色各异,具体的HACCP计划有所差异,但对餐饮行业而言与清洁生产、清洁服务原理具有以下共性:第一,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严把原料进货关。这也是清洁生产的源头“关键控制点”。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台账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进货原料的清洁,世界著名快餐企业麦当劳建立了自身独立的土豆供应商辛普拉,麦当劳在中国的土豆供应基地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这个经验值得借鉴。中小餐饮企业建立自己独立的原料供应基地有困难,可以联合建立采购物流配送中心。第二个关键控制点是确保采购来的原料等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清洁安全,尤其要确保运量大、运距远、污染机率高的原料运输的清洁安全。第三,严格控制已采购、运输进店的原料的预处理和入库仓储这两个环节上的二次污染。第四,后厨加工和烹饪环节上的清洁安全生产过程是实现清洁餐饮的重中之重。要将“均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科学餐饮理念和全国营养健康型示范单位——北京顺峰酒店倡导的“低脂、低糖、低盐、低热量”、“少味精调料”、“原汁、原味、原香”的烹饪原则贯穿于加工和烹饪生产全过程[24],尽量采用使食品营养素流失最小化的生产工艺。充分挖掘“医食同源”的内涵,创新推出具有“食疗、食补、食养”作用的保健餐饮品牌。建立现场制作的餐饮食品的标识及其可追溯制度。逐步推广“明厨亮灶”工程,接受餐饮消费者的现场监督。第五,现场制作好的餐饮食品要安全送达餐桌。最后,餐厅服务人员要提供清洁服务,其内涵包括:(1)倡导“适度消费”,当消费者点餐时,服务员要本着“经济实惠、合理配置、有利健康、减少浪费”的清洁餐饮消费理念,向顾客推荐数量适中、营养含量高的菜肴。(2)顾客用餐完毕后,对其剩余食品主动提供“打包”或代客保存剩酒的服务。便宜坊烤鸭店在591年店庆之际推出了“节俭有奖日”活动:顾客吃尽盘中餐者,九折优惠。5天试点显示,在客流量增加近2成的情况下,剩余饭菜量亦从原来的700多斤减少到300多斤,这项活动在全国尚属首例[25]。(3)倡导和创建“无烟餐厅”,善于劝阻酗酒者,在餐厅醒目处张贴“司机免酒”的温馨提示牌。(4)倡导分餐制和自助餐制。

五、在清洁生产、清洁服务与清洁餐饮消费三位一体运营全过程中实现餐饮业的节能降耗减排

“十一五”规划确定GDP能耗下降20%,2006年应完成能耗下降4.4%的目标,然而全国仅有北京市完成了这一指标,万元GDP能耗下降了5.25%,2007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又继续下降4.95%[26]。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能耗大户做出了应有贡献。笔者认为餐饮业2002年制定的清洁生产行业标准还应加一项最源头的项目,即餐饮企业营业场所的选址及其建筑物的设计,尤其是高星级的大型餐饮企业属于大型公建,应当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生态设计理念(ECO-design)。设计阶段就全面考虑将其环境影响最小化,《清洁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又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提供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值得餐饮业借鉴:如国家体育馆工程中100千瓦光伏电站用于地下场馆照明所需的1124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设计、奥运村6千米2太阳能集热板用于生产热水的设计等[27]。沈阳市的科隆酒店采用先进的“地源热泵”新技术,用可再生的地热能替代了原有的2台2吨燃煤蒸汽锅炉及其40米高的烟囱,减排烟气、二氧化硫等[28]。对宾馆饭店的既有建筑,北京市则要求必须按绿色旅游饭店标准在2007年内全部完成“节能降耗减排”改造。

餐饮业利用循环经济原理节能降耗减排前景广阔:北京卡尔顿酒店让水在企业内部循环,采用世界领先的中水系统——平板式MBR膜技术,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冲厕,节水6万多吨[29]。餐饮企业还可与其他相关行业建立外部循环,如废弃的饮料瓶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可再生产出用于食品包装的聚酯原料;杭州华创实业有限公司则发明了用废弃饮料瓶再生纺涤纶短纤维生产技术,开发了30多个品种,有一种被称为“赛羽绒”[30];武汉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与意大利有关单位合作,将建成一条利用餐馆废弃油加工年产3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线;无锡市华宏生物燃料有限公司一年就能“吃掉”餐馆产生的地沟油、泔水油近3万吨,约占无锡市同类废弃物的50%,重庆市环卫集团与法国威立雅环境服务公司合作,利用餐厨垃圾每吨可发电120度[31]。可见,餐饮业节能降耗减排的前景非常广阔,将餐饮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部门的潜力无限!

[参考文献]

[1][3] 鲁明中,张象枢.中国绿色经济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p173~174,p119,p31,p177~p178.

[2][13]刘振刚.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探索与实践[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p12, p159.

[4]卢莉芳.清洁消费中的经济学和法学问题探讨[J].可持续发展研究,2004(1):p12~14.

[5]李成勋,剧景文.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谐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p336~347,p340~341.

[6][8]邹翔,钱和.餐饮业HACCP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p8,p33.

[7]赵新培.去年全国发生596起食物中毒[N].北京青年报,2007-3-15(A21).

[9]魏新生.饭店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10]赵新培.餐饮企业经营面积不得低于80平方米[N].北京青年报,2007-6-13(A2).

[11]赵婷婷.奥运签约饭店年内全部达绿标[N].北京青年报,2007-7-13(A12).

[12]石姿委.构建节约型餐饮文化,推行在外就餐改革[J].国际贸易论坛,2007(2):p60~61.

[14]李天际,徐笛.8个餐馆烟囱包围30户居民[N].北京青年报,2006-11-18(A7).

[15]周之江.600年古建筑竟成吃火锅之所[N].北京青年报,2007-3-15(A21).

[16]傲腾,程少华.天津水上公园离市民越来越远[N].人民日报,2007-4-24(8).

[17]易茗.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仅达47%[N].北京青年报,2007-2-6(D5).

[18]若丹.可能吃出乳腺癌[N].北京青年报,2007-5-22(D5).

[19]于峰.“南甜北咸”是不好习惯[N].北京青年报,2007-1-23(D5).

[20]翟墨.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吃鱼翅[N].北京青年报,2007-5-28(A5).

[21]据《广州日报》报导:果子狸传播“非典”找到证据[N].北京青年报,2006-11-23(A9).

[22][23]李亨.餐饮业实践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p96,p95.

[24]易茗.中国餐饮启动健康大行动[N].北京青年报,2006-12-12(D5).

[25]安苏.吃尽盘中餐,餐费打九折[N].北京青年报,2007-6-7(A1).

[26]雷嘉.全国仅北京完成GDP降耗任务[N].北京青年报,2007-7-13(A2).

[27]梁琦.太阳能电池组件,国家体育馆装完[N].北京青年报,2007-6-20(A10).

[28]徐元锋.沈阳用上“大地牌空调”[N].人民日报,2007-6-4(13).

[29]采用先进中水系统,酒店年节水6万吨[N].北京青年报,2006-11-25(A7).

[30]武卫政.塑料瓶变身“赛羽绒” [N].人民日报,2007-5-17(15).

[31]高杰.吞下泔水,产出“绿能” [N].人民日报,2007-1-25(16).

作者:卢莉芳

第3篇:清洁生产推进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清洁生产推进机制,对清洁生产运行机制、技术机制、管理机制、政策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清洁生产的产生理论和运行管理进行分析。结论是,政策机制的关键是成功地实施技术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在中国清洁生产的实施应该主导的政府执法机制,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激励和支持机制应激机制。

关键词:清洁生产;管理模式;推行机制

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日趋严重,资源与能源日趋紧缺。经历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重新思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国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中认识到,要改变通过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促进经济增长传统的模式,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生产环节减少或杜绝废物的产生,做到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最大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这些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最佳生产方式,我国已经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清洁生产运行机制分析

清洁生产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政府、企业、公众以及社会的协调配合相互推进、支持。首先政府对清洁生产的实施起主导作用。从本质上讲,清洁生产是一项环保事业,推进清洁生产的实施中,政府不仅是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清洁生产实施支持的主导作用。其次,除了政府的扶植外,企业也起着推动作用。在实施推进清洁生产时,企业是运行主体,不仅是清洁生产的主体,而且是清洁生产的受益者;第三,公众的选择是有一个重要作用。公众作为清洁生产的最终消费者,促进市场对清洁生产的需求调节作用,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促进企业主动选择清洁生产;第四,社会的协调配合作用。推行清洁生产,应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促进清洁生产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1]。

2清洁生产技术机制

清洁生产技术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企业支付能力、成本改变、环境管理水平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实用性。推行清洁生产首先是盘查和审计生产工艺和制造程序,找出一切可能减少排放废物以及能源使用的程序,然后改善流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的关键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

2.1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推进清洁生产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是必须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中小企业应通过职工分析工艺流程进一步确定出需要哪种先进技术,进而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提高技术的适用性。只有企业真正参与技术研发的实际工作,才能增强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实现企业预期的盈利。企业是否购买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决定于企业的支付能力,大多数企业有对资金的短缺问题存在,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清洁生产的扶植力度,制定出一系列优惠的经济政策,对清洁生产的研发和制造项目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购买清洁技术的企业,提供财政援助,低息贷款或税收优惠,特别是要鼓励支持乡镇企业。

2.2完善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体系

我国政府要实施清洁生产就要先健全清洁生产的技术服务体系,在企业的设计和生产中得到相关技术指导。政府还要制定清洁生产的技术标准,引导企业选择与其生产相适应的清洁生产方法。政府要建立适应清洁生产发展的技术市场,市场发挥调结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的技术发展。通过建立完整的清洁生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及时引入国内外的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和实施案例,建立清洁生产互联系统,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清洁生产中的作用[2]。

3清洁生产内部管理机制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清洁生产试点实施,部分因经营不善,导致废旧物资和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严重浪费,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清洁生产是从根源上解决资源利用问题。降低污染不仅注重技术,同样注重管理的提高。科技公司需要重视管理变更,重新规划经济思想,改变错误的环境效益观点,企业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更新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清洁生产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3.1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内部清洁生产管理

在国际上ISO14000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出口认证,通过认证的企业,可以有效地避免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在企业的清洁生产中管理和生产是互补的,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3]。环境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和社会的环保意识,企业会更加关注生产经营活动与清洁生产的关系。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内部审核,以开发更好的的清洁生产方案,做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好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案和政策持久和持续改进,制定出达到清洁生产效率最佳的方案。因此,良好的内部管理是确保清洁生产实施的保证。如果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既能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又可以确保顺利实施清洁生产。

3.2完善企业内部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在企业在进行内部核算时,如果把环境成本考虑到总体成本中,就会得到不同的生产和运行方案,如何健全企业的内部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将有助于企业认识到自身的环境责任,企业考虑了环境成本后就会寻找避免环境污染的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所以要完善企业内部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4清洁生产政策机制

以企业作为清洁生产土体,推动清洁生产的政策机制可由来自政府和非政府两方面的强制、激励、压力和支持4种作用构成。

4.1强制性机制

企业清洁生产需要政府制定强制性的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必要的干预,即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措施达到促进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企业在实施生产活动需要政府的指导、鼓励和保护。现在我国已经通过清洁生产的法律规范,《清洁生产促进法》已经在2003年开始实施。强制性政策促进清洁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2激励机制

企业清洁生产需要政府制定激励机制,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是指在市场的运行机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政策,如环境和经济政策措施,促进企业采取对环境有益的生产方式。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寻求利润最大化,如果实施相应的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企业将不得不实施清洁生产的激励,这些激励措施对清洁生产的实施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如环境税制度的实施,利用税收的调节机制,通过征税等经济行为,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提高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还要调整排污收费制度,多年来我国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由于征收机制与经济发展脱节,导致很多企业宁可多缴纳排污费也不愿实施清洁生产,排污费要成为刺激企业实施生产清洁的经济手段,要对排污费核算系统进行改革。

5结论

本文分析了推进清洁生产的机制,对清洁生产运行机制、技术机制、管理机制、政策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重点对清洁生产的产生理论和运行管理进行分析,显示了实施清洁生产的客观必然性的重要性。政策机制是顺利实施技术机制与内部管理机制的关键,技术机制与内部管理机制能够相互促进。市场调节手段是推进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政策机制的关键是成功地实施技术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在中国清洁生产的实施应该主导的政府执法机制,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激励和支持机制应激机制。

参考文献

[1]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报社,1999:22-33.

[2]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比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3]赵家荣.张德霖.清洁生产促进法问答.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15-20.

收稿日期: 2013-11-12

作者简介: 向红霞(1981-),女,硕士,汉族,湖南怀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清洁生产、资源再生与利用工作和研究.

作者:向红霞

第4篇:生物质转化为清洁能源(中英文)

热解系统

申请人 发明者 应用编号: 归档时间

弗兰克²帕索罗布尔斯,CA(美国) 弗兰克²帕索罗布尔斯,CA(美国) 14/105,832 2013年12月13日

餐厨垃圾高效裂解生产清洁燃气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垃圾热解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一个主要反应和次要反应。合成气的主要干馏热解产生,然后混合随着助燃空气并点燃,在反应下,产生能量。碳进入二次反应并通过一个气闸舱从系统排出。

热解系统 工作原理

[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解废物的热解过程中回收热量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背景

[002]废材料,目前不断增加的处理问题。

[003]在过去,垃圾和有毒废物往往被烧毁。然而,由于政府和监管标准的提高,致癌的空气排放潜在着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如电池和燃烧传播有毒物质的风险,垃圾焚烧已普遍被抛弃。

[004]在我们的努力下,以热解过程,将提供低排放的燃烧安全和允许从燃烧热取代焚烧垃圾的回收率。

[005]发明参考,描述了一个系统的废物热解。该系统包括一个热氧化裂解装置,联合一个堆栈单元。热解装置包括第一罐布置在燃烧室和设置燃烧室外面二反应。燃烧室供给热量,该粉体的废物是通过第一罐输送。热氧化剂氧化热解气体从第一罐和堆栈单元提供一个方法将热解分析气体通过热氧化。从燃烧室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

总结

[006]本发明的特征用于裂解系统,包括裂解装置裂解单元的改进,热氧化装置,和一个堆栈单元,例如,在美国专利中所描述的类型为6758150号。如上所述,在热解系统的发明,为防止合成气在排气管中形成堵塞热解装置和烟气排出,气体从热解装置中排出,以恢复它们的热量,并消除烟气对环境的排放。热解装置的这些和其他功能的增强,在商业过程中使用的红外活性,可能会增加热解系统,包括热解装置的能量产率。

[007]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包括热解装置

(一)燃烧室包含一个或多个燃烧器的配置产生热烟气;(b)主要的反应,设置在燃烧室,配置为至少部分地裂解原料送到反应,从而产生合成气;和(c)混合室,使合成气和烟气流动。 [008]一些实现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009]该装置可进一步包括

(一)烟道气卸管,其具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密封流体连通的第一端,以及与该混合室流体连通的第二端;和(e)设置烟气溢流管内,合成气溢流管具有第一端流体连通的主要反应和流体连通的第二端与混合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使用过程中,烟气的救济管道内气体的温度和合成气溢流管在+ / -25华氏度,对烟道气和合成气的温度分别在燃烧室与主罐,合成气卸管外壁和烟道气卸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可以选择这样的流动性,在使用过程中的气体流速约30至60英尺/秒。

[010]某些情况下,长轴的合成气补救设置管道通常垂直于水平面通过一长轴主要反应。烟道气卸管长轴最好也设置一般垂直于水平面,在这种情况下,两管长轴一般可共线,

[011]该装置还可包括在混合室中的混合隔板和分配锥,其配置为在混合室中的直接气体。该装置还可包括燃烧作为入口和加力元定位锥下游分布。

[012]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热氧化室流体连通的混合室和加力系统设置在热氧化室。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前与热氧化室流体连通的膨胀室。多个混合隔板可以设置在膨胀室中。风机可设置扩展下游在室内,风机被配置在膨胀室抽真空,热氧化室,混合室。

[013]该装置还可以包括一次反应流体连通的反应和配置从主反应中接收固体残留物。二次反应最好安装在膨胀锡安辊使主要反应和次要反应相对运动。这种安装技术允许二次反应和主要反应是由刚性管道连接。

[014]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利用本发明的设备的方法。例如,本发明方法包括(a)提供原料的一个主要的反应,设置在燃烧室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燃烧器;(b)利用燃烧器产生的热烟气,从而至少部分裂解原料,生成合成气;和(C)绘制的烟道气和合成气进入混合室采用负压的主要反应和燃烧室。

[015]该方法的一些实现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功能的一个或多个。

[016]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通过烟道气卸管排出燃烧室中的烟道气体,该烟道气卸管具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密封流体连通的第一端部D流体连通的第二端与混合室;和(e)排气从合成

气主要通过合成气溢流管反应处理线气体减压管内的气,可靠在与主要的反应和流体连通的第二端与混合室的液体具有第一端EF管。

图纸描述

[017]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的热解装置的示意图。

[018]图2是一个与热解装置在流体连通性的扩张腔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详细描述

热解装置10在图1中显示。裂解装置10可用于执行初始裂解步骤中裂解系统,包括热氧化装置和堆栈单元N把以上,裂解单元线路的方式,减少了机组检修气排放烟气,路线以恢复他们的热消除了烟气排放环境,包括其他功能,提高了商业可行性的热解系统。

热解装置10包括一个燃烧室12,它是由能够承受的温度1200-2600°F.燃烧器14材料设置在燃烧室。帖前燃烧器可以是天然气或丙烷,并适于产生和供应热燃烧气体进入燃烧室。虽然两只燃烧器的说明,可以提供更多或更少死亡;

一个主要的反应16设置在燃烧室12。原料的裂解发生在这个主要的反应,产生的热解气体,称为合成气。主要的反应16包括在其上表面上的槽或其它开口,其与合成气管道17流体连通。主要的反应有圆柱形的截面和包含输送元件被配置为将原料经过蒸煮,如图1所示为螺钉18。主要的反应16的进料端和出料端22 20。进料端和排出端反应延伸通过近端和远端,分别,在燃烧室12。螺杆18适于从进料端移动物料从进料端到端部的轴向旋转运动F的反应。

原料输送到主反应罐的进料端20。如果原料是例如固体材料,如,对废轮胎橡胶件,原料送入固体入口24,保留原料和直接到气闸舱26。漏斗可以包括液位传感器调节输送原料来增强程序的主要反应悬浮控制。热解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液体进料。气闸舱26对原料输送到主要的反应和用于防止或减少牛的入场氧为主要的反应。一个合适的密封舱结构的详细描述在美国专利:6758150号。

由于旋转螺钉18将沿主反应16在图1中的箭头方向上的长度的原料,原料经过热从燃烧器

14、电热梳烙气体漩涡的主要反应,热解物质产生合成气。

这种合成气是用尽(垂直箭头,图1)通过一个合成气管道28在密封流体与合成气管道的出口17。合成气溢流管保持在负性压力从主反应画合成气。合成气减压管28从主要反应垂直延伸,最好是处置一般垂直(±10度的垂直于肢)在水平面内通过主要反应的长轴,如下所示。虽然它是优选的合成气的救济管道一般垂直于轴线,在某些实现我不能在±45度,例如,在+ /25摄氏度。燃烧室和主要的反应罐中烟气和合成气的温度。 12.设备要求10进一步包括一个流体与热氧化剂室联通的扩张室。 13.设备要求2进一步包括一个配置在扩张室的多元化的混合挡板。

14.设备要求12,进一步包括,下游在膨胀室中,一个鼓风机配置为了在膨胀室中吸成真空,热氧化室,和混合室。

15.设备要求1的设备之间的间隙外墙的合成气减压管的流速是选择在管道内约30至60英尺/秒这样的速度。 16.方法包括:

提供原料的主要反应罐,设置在燃烧室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利用燃烧器产生热烟气,从而至少部分裂解原料,生成合成气;通过应用负压主要反应罐将烟道气和合成气引入混合室;在燃烧室和燃烧室之间有一个密封流体连通的第一末端的烟道气卸管排出燃烧室中的烟道气与混合室流体连通的第二端;通过安装在烟道气卸管内的合成气管排出主要反应罐内的合成气;具有第一端流体连通的合成气卸管与主要的反应罐和流体的第二端与混合室联通。

17.(取消)

18.在要求16的方法中合成气卸管的长轴方向一般垂直于一水平面,通过一长轴主要反应罐。

19.要求18的方法中,在烟道的长轴气体减压管布置也一般垂直于水平面。

(i9) United States (i2) 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10) Pub. No.:US 2015/0166911 Al Reed

(43) Pub. Date:

Jun. 18,2015

(54) PYROLYSIS SYSTEMS

(71) ApplicantFrank Reed, Paso Robles, CA (US) : (72) Inventor: Frank Reed, Paso Robles, CA (US) (21) Appl. No.: 14/105,832 (22) Filed: Dec. 13,2013

Publication Classification (51) Int. CL CIOJ M2

(52) U.S. Cl. (2006.01) CPC ....................................... C10J3/82 (2013.01) ABSTRACT (57) Systems and methods are disclosed for pyrolysis of waste feed material. Some systems include a main retort and a secondary retort. Syngas is produced by pyrolysis in the main retort, and is then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and ignited, in some cases to produce energy. Carbon char travels to the secondary retort and is exhausted from the system through an airlock.

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Jun. 18,2015 Sheet 2 of 2 US 2015/0166911A1

Z Qld

US 2015/0166911 A1 PYROLYSIS SYSTEMS Jun. 18,2015

flow rate of the gases during use is about 30 to 60 feet/second. FIELD OF INVENTION [1]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yrolyzing waste materials and recovering heat from the pyrolysis process. BACKGROUND [2] Waste materials present ever-increasing disposal problems. [3] In the past, refuse and toxic waste were often burned. However, due to increased governmental and regulatory standards, the potential public health impacts of carcinogenic air emissions, such as dioxins and fiirans, and the risks of spreading toxic plumes, the burning of wastes has generally been abandoned. [4]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replace burning of waste with pyrolysis processes that would provide for safe combustion with minimal emissions and allow recoveiy of heat from combustion. [5]

U.S. Pat. No. 6,758,150, the Ml disclosure of which is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describes a system for pyrolysis of waste material. The system includes a pyrolysis unit, a thermal oxidizer unit, and a stack unit. The pyrolysis unit includes a first retort disposed within a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second retort disposed outside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combustion chamber supplies heat, which pyrolyzes the waste material as it is conveyed through the first retort. The themal oxidizer oxidizes pyrolysis gases from the first retort and the stack unit provides a draft to move the pyrolysis gases through the thermal oxidizer. Flue gases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re vented to atmosphere. SUMMARY [6] The present disclosure features improved pyrolysis units for use in pyrolysis systems that include a pyrolysis unit, a thermal oxidizer unit, and a stack unit, e.g., of the type described in U.S. Pat. No. 6,758,150. As discussed above, in the pyrolysis systems disclosed herein, syngas is exhausted from the pyrolysis unit in a manner that prevents formation of clinkers in the exhaust duct, and flue gases are discharged from the pyrolysis unit in a manner that recovers their heat and eliminates discharge of flue gas to the environment. These and other features of the pyrolysis units enhances their viability for use in commercial processes and may increase energy yield from pyrolysis systems including the pyrolysis units. [7] In one aspect, the invention features a pyrolysis device comprising (a) a combustion chamber containing one or more burners configured to generate hot flue gases; (b) a main retort, disposed with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nfigured to at least partially pyrolyze a feedstock delivered to the retort, thereby generating syngas; and (c) a mixing chamber, into which the syngas and flue gases flow. [8] Some implementations may include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9] The device may further include (d) a flue 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sealing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and (e) disposed within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a syn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ain retort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In some implementations, during u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ases within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and the syngas relief duct is within +/_25 degrees F,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ue gas and synga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main retort, respectively. The clearance between an outer wall of the syngas relief duct and an inner wall of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may be selected such that the

[10] 111 some cases, a long axis of the syngas relief duct is disposed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a horizontal plane taken through a long axis of the main retort. The long axis of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is preferably also disposed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in which case the long axes of the two ducts may be generally colinear, [11] The device may further include a mixing baffle and distribution cone within the mixing chamber, configured to direct gas outwardly within the mixing chamber. The device may also include a combustion gas inlet and an afterburner element positioned downstream of the distribution cone. [12] The device may also include a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and an afterburner system disposed within the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and, in some cases, an expansion chamber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A plurality of mixing baffles may be disposed within the expansion chamber. A blower may be disposed downstream of the expansion chamber, the blower being configured to draw a vacuum on the expansion chamber,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and mixing chamber. [13] The device may also include a secondary retort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retort and configured to receive solid residues from the main retort. The secondary retort is preferably mounted on expansion rollers to allow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main retort and secondary retort. This mounting technique allows the secondary retort and main retort to be connected by a rigid conduit. [14] In another aspect, the invention features methods of utilizing the devices disclosed herein. For example, the invention features a method comprising (a) delivering a feedstock to a main retort that is disposed within a combustion chamber containing one or more burners; (b) utilizing the burners to generate hot flue gases and thereby at least partially pyrolyze the feedstock, generating syngas; and (c) drawing the flue gases and syngas into a mixing chamber by applying a negative pressure to the main retort and combustion chamber. [15] Some implementations of the method may include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6] The method may further include (d) exhausting the flue gases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rough a flue 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sealing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and (e) exhausting the syngas from the main retort through a syngas relief duct disposed within the line gas relief duct, the syn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fluid connnmiication with the main retort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DESCRIPTION OF THE DRAWINGS

[17] FIG. 1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pyrolysis unit according to on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vention. [18] FIG. 2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expansion chamber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yrolysis unit shown in FIG. 1.DETAILED DESCRIPTION [19] A pyrolysis unit 10 is shown in FIG. 1. Pyrolysis unit 10 may be used to perform the initial pyrolysis step in a pyrolysis system that includes a thermal oxidizer unit and stack unit (not shown.) As noted above, the pyrolysis unit routes syngas discharge in a manner that reduces maintenance of the unit, routes flue gases in a manner that recovers their heat and eliminates discharge of flue ga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includes other features which enhance the commercial viability of the pyrolysis system. [20] The pyrolysis unit 10 includes a combustion chamber 12, which is made from materials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temperatures of 1200-2600° F. Burners 14 are positioned within

3 US 2015/0166911 A1 Jun. 18,2015

pyrolysis unit to the environment is eliminated, improving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se burners may be natural gas or propane-fired and are adapted to generate and supply hot combustion gases in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While two burners are illustrated, more or fewer could be provided. [21] A main retort 16 is disposed with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2. Pyrolysis of the feed material takes place in this main retort, producing pyrolysis gases, referred to herein as syngas. The main retort 16 includes slots or other openings (not shown) in its upper surface, which are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a syngas conduit 17. The main retort has a generally cylindrical cross section and contains a conveying element configured to convey a feedstock through the retort, shown in FIG. 1 as screw 18. The main retort 16 has a feed end 20 and a discharge end 22. The feed end and discharge end of the retort extend through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respectively,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2. The screw 18 is adapted to be axially rotated to move material from the feed end to the discharge end of the retort. [22] Feedstock is delivered to the main retort at the feed end 20. If the feedstock is a solid material such as, for example, pieces of shredded tire rubber, the feedstock is fed into a solid inlet 24, which may have a fonnel (not shown) to retain the feedstock and direct it into an airlock 26. The funnel may include a level sensor to regulate delivery of feedstock to the main retort for enhanced process control. The pyrolysis unit may also include a liquid feed (not shown). Airlock 26 regulates delivery of the feedstock into the main retort and is adapted to prevent or minimize the admission of oxygen into the main retort. The structure of a suitable airlock is described in detail in U.S. Pat. No. 6,758,150. [23] As the rotating screw 18 conveys the feedstock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main retort 16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rrow in FIG. 1,the feedstock is subjected to the heat from the burners 14 and to hot combustion gases swirling about the main retort, pyrolyzing the material and generating syngas. [24] This syngas is exhausted (vertical arrow, FIG. 1) through a syngas relief duct 28 in sealed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utlet of the syngas conduit 17. The syngas relief duct is maintained at a negative pressure to draw syngas from the main retort. The syngas relief duct 28 extends vertically from the main retort, and is preferably disposed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within +/-10 degrees of perpendicular) to a horizontal plane taken through the long axis of main retort, as shown. While it is preferred that the syngas relief duct be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in some implementations it can be within +/-45 degrees, e.g., within +/-20 degrees of vertical. The syngas relief duct 28 is disposed within a flue gas relief duct 30 that is in sealed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2. The hot flue gase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generated by burners 14, are exhausted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rough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30, keeping the syngas warm as it travels through the syngas relief duct 28,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ue gas and the syngas in their respective chambers is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temperature of these gase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e.g., within +1-25° F, This reduces or eliminates the formation of solid residue (“clinker”)in the syngas relief duct, minimizing maintenance. The generally vertical position of the syngas relief duct also helps to keep the duct clear by causing any fines to drop back into the main retort rather than being trapped in the duct. [25]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walls of the two ducts, and the volumes of the ducts, is selected to maintain a flow rate of from about 30 to 60 feet/sec for both gases. [26] The flue gas then flows into a mixing chamber 32 where it mixes with the syngas, rather than being exhausted to atmosphere. As a result, the heat energy from the flue gas is recovered, enhancing the energy yield of the system. Moreover, emission of hot gases, and potentially particulat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of the system. [27] Mixing of the syngas and flue gas is assisted by a mixing baffle 34, after which the gaseous mixture is distributed outwardly by a distribution cone 36. Distribution cone 36 forces the mixture outwardly within the mixing chamber as the mixture flows past combustion air inlet 38. As it passes the combustion air inlet, the syngas/flue gas mixture is further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The mixture of the three gases then enters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42 where it passes through afterburner burners 40, This routing of the gas mixture causes the mixture to pass through the afterburner burners, igniting the gases. The combustion air inlet 38 is preferably positionedjust upstream of the afterburner burners 40,as shown, rather than further upstream, to prevent pre-ignition of the gases. In some embodiments, the combustion air inlet is in the form of a ring surrounding the chamber 42. [28] Referring to FIG. 2,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after-burner burners 40,the gas mixture flows into an afterburner expansion chamber 42 which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mixing baffles 43 which tumble and mix the gas, giving the gas time to be completely or substantially completely combusted and thereby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the system. The gas mixture then travels through a blower 45, which imposes a negative pressure on the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and combustion air inlet, and may be exhausted to a stack. In some implementations, the pyrolysis system may include an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energy from the syngas and flue gas. For example, the discharge from the thermal oxidizer unit may be supplied to a boiler where water is heated to produce steam. This and other methods of heat recovery from pyrolysis are well known, and are discussed, e.g., in U.S. Pat. No. 6,758,150. [29] The solid material that remains after pyrolysis of the feedstock in the main retort (carbon char) falls though a conduit 44 at the discharge end of the main retort into the feed end 46 of a secondary retort 48, which is disposed outsid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12 and directly below the main retort. As it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ary retort 48, conveyed by a screw 50,the solid material cools, allowing it to be safely exhausted without danger of ignition. Some llirther pyrolysis may also take place in the secondary retort, due to residual heat in the solid material. [30] To provide for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conduit 44, and for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main retort 16 and secondary retort 48 due to differential thermal expansion, thermal expansion rollers 52 may be provided both at the endof the main retort adjacent the transition to the secondary retort and below and supporting the secondary retort, as shown. These thermal expansion rollers provide for a degree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movement between the main and secondary retort segments. The thermal expansion rollers are supported on a framework (not shown.) [31] Near the discharge end of the secondary retort is a discharge 54 including a dischai^e airlock 26. Material conveyed to the discharge 54 by the screw 50 is discharged from the pyrolysis unit 10 through the airlock 26 into a suitable container. The length of the secondary retort is selected so that by the time the solid material is dischai^ed pyrolysis of the material is substantially complete and the material has cooled, preferably to a temperature of less than about 220° F. [0032】 Various sensors may be provided to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the pyrolysis system, as is well known. [33] The systems and methods disclosed herein are adapted to destroy most forms of organic waste material, e.g., solid waste, liquid waste, hazardous waste, industrial wastes, and all form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The systems and methods can be used to process hydrocarbons, PCB’s,rubber, chlorides,

US 2015/0166911 A1 herbicides, pesticides, plastics, wood and paper. The pyrolysis Jun. 18,2015

gas relief duct is selected such that the flow rate of the gases process breaks down the waste material into gas and carbon char. The carbon char may be recycled for use in any application that utilizes carbon, for example in inks or paints, as activated carbon, in tires, and many other products. OTHER EMBODIMENTS [34] A number of embodiments have been described. Nevertheless, it will be understood that various modifications may be made without departing from the spirit and scope of the disclosure. Accordingly, other embodiments are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following claims. 1. A pyrolysis device comprising: a combustion chamber containing one or more burners configured to generate hot flue gases; a main retort, disposed with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nfigured to at least partially pyrolyze a feedstock delivered to the retort, thereby generating syngas; and a mixing chamber, into which the syngas and flue gases flow; a flue 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sealing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and disposed within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a syn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ain retort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2. (canceled) 3. The device of claim 1 wherein a long axis of the syngas relief duct is disposed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a horizontal plane taken through a long axis of the main retort. 4. The device of claim 3 wherein a long axis of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is also disposed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5. The device of claim 1 further comprising a mixing baffle and distribution cone within the mixing chamber, configured to direct gas outwardly within the mixing chamber. 6. The device of claim 5 further comprising a combustion gas inlet and an afterburner element positioned downstream of the distribution cone. 7. The device of claim 1 further comprising a secondary retort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retort and configured to receive solid residues from the main retort. 8. The device of claim 7 wherein the secondary retort is mounted on expansion rollers to allow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main retort and secondary retort. 9. The device of claim 8 wherein the secondary retort and main retort are connected by a rigid conduit. 10. The device of claim 1 further comprising a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in fluid commim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and an afterburner system disposed within the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11. The device of claim 1 wherein, during u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gases within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and the syngas relief duct is within +/-25 degrees F.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ue gas and synga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main retort, respectively. 12. The device of claim 10 further comprising an expansion chamber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13. The device of claim 12 furth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ixing baffles disposed within the expansion chamber. 14. The device of claim 12 llirther comprising, downstream of the expansion chamber, a blower configured to draw a vacuum on the expansion chamber, thermal oxidizer chamber, and mixing chamber. 15. The device of claim 1 wherein the clearance between an outer wall of the syngas relief duct and an inner wall of the flue

within the ducts is from about 30 to 60 feet/second. 16. A method comprising:

delivering a feedstock to a main retort that is disposed within a combustion chamber containing one or more burners;

utilizing the burners to generate hot flue gases and thereby at least partially pyrolyze the feedstock, generating syngas; drawing the flue gases and syngas into a mixing chamber by applying a negative pressure to the main retort and combustion chamber; and

exhausting the flue gases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rough a flue 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sealing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and

exhausting the syngas from the main retort through a syngas relief duct disposed within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the syngas relief duct having a first end in flui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ain retort and a second end in fluid cormnunication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17. (canceled)

18. The method of claim 16 wherein a long axis of the syngas relief duct is disposed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a horizontal plane taken through a long axis of the main retort.

19. The method of claim 18 wherein a long axis of the flue gas relief duct is also disposed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 * * * *

第5篇: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1、清洁生产定义

《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2、清洁生产审核定义

清洁生产审核是按照一套科学程序,对生产全过程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生产、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3、清洁生产的强制实施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A、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

B、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3、 处罚措施

(1)强制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应在名单公布后30日内在媒体如实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公布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所在地址、排放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浓度和总量以及超标、超总量情况等。

(2)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且超过限期拒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3)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由行政部门公布,并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4、 清洁生产审核的自愿实施与鼓励措施

(1)内资企业在我国境内投资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其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企业环保设备投资符合条件的,比照此规定执行。

(2)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产品,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对从事清洁生产研究、示范和培训,实施国家清洁生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自愿削减污染物排放协议中载明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级财政安排的有关技术进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

(4)在依照国家规定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应当根据需要安排适当数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5)企业用于清洁生产审核和培训的费用,可以列入企业经营成本。

(6)天津市经委编制《天津市清洁生产项目名录》,名录中项目列入市技术改造资金支持范围。

(7)符合《天津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规定的清洁生产项目,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上优先予以安排。

(8)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5、 清洁生产的审核思路

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思路可以表述为:

(1)提出问题→ 废物在哪里产生? --污染源(废物)清单

(2)分析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废物? --废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3)解决问题→ 如何减少或消除废物? --方案产生和实施

7、清洁生产的审核程序

我国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包括7个阶段: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工作总结《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8、贯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全过程的八要素

(1)原辅材料和能源

主要包括:原辅材料本身特性(如纯度、毒性、降解性等性能),原辅材料的使用(如储存、发放、运输、投入方式和投入量等),使用的能源是否清洁以及是否采取了节能和采用了二次能源等措施。

(2)工艺技术

主要包括:技术是否先进、是否实现连续生产、生产稳定性。整体地或部分地用清洁生产技术替代落后技术是实现清洁生产的最重要途径。

(3)生产设备

主要包括:设备的大型化及设备间的搭配、设备自身功能、状况与维护保养情况等。

(4)生产过程控制

主要包括: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十分重要,反应参数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达到优化水平(或工艺要求),对产品的合格率和废物产生数量具有直接的影响。

(5)产品

主要包括:产品自身及其包装的方式和用材、体积大孝储运和搬运过程,使用以及报废后的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等。

(6)生产管理

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水平,例如管理制度上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得到有力执行,管理是否严格,奖惩措施是否配套和落实等。

(7)员工

重点考察员工的素养:是否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的操作工人和优良的管理人员员工的责任心,以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8)输出的废物

主要包括:废弃物是否回到生产过程进行再利用,或者综合利用成为其它生产过程的原料;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是否做到经过处理后才排入环境。

9、 常见无费、低费方案

①原辅料及能源方面:

n 采购量与需求相匹配;

n 加强原料质量(如纯度、水分等)的控制;

n 根据生产操作调整包装的大小及形式等。

②技术工艺方面:

n 改进备料方法;

n 加捕集装置,减少物料或成品损失;

n 改用易于处理处置的清洗剂等。

③生产过程控制方面:

n 选择在最佳配料比下进行生产;

n 增加检测计量仪表;

n 校准检测计量仪表;

n 改善过程控制及在线监控;

n 调整优化反应的参数,如温度、压力等。

④设备方面:

n 改进加强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减少跑冒滴漏;

n 及时修补完善输热、输汽管线的隔热保温等。

⑤产品:

n 改进包装及其标志或说明等。

⑥管理方面:

n 清扫地面时改用干扫法或拖地,以取代水冲洗;

n 减少物料溅落并及时收集;

n 加强库存管理,严格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等。

⑦废弃物等处理方面:

n 现场分类收集可回收的物料与废弃物;

n 实施冷凝液的循环利用、余热利用等。

n 实施清污分流等。

⑧员工方面:

n 加强员工技术与环保意识的培训;

n 采用各种形式的精神与物质激励措施等。

10、清洁生产审核中应注意的问题

(1)清洁生产是一种有效益的新型资源和环境管理模式。

(2)清洁生产及其审核工作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尤其是涉及企业产品自身和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必须获得企业高层领导支持和参与,这是做好实施清洁生产的基本前提。

(3)清洁生产是一个企业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每一位职工的热心参与。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

(4)每轮审核一般针对一个审核重点。要全面调查,科学分析,针对污染严重、消耗大、环境及公众压力大且有明显的清洁生产机会的重点部门进行。

(5)坚持边审边改、循序渐进。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有多个环节提出无费、少费方案,应立即实施,边实施边积累。

(6)坚持注重实际。落实清洁生产报告中提出改进措施是实现清洁生产的关键,以取得经济实惠和改善环境为目标,应量力而行,先易后难,贵在持久。

(7)清洁生产是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6篇:清洁生产的排头兵,记XX平台清洁生产工作

争做清洁生产排头兵

记胜利二号平台清洁生产工作

胜利二号是一条已经服役了25年的极浅海钻井平台。按照平台的年龄来算,他已经是垂暮之年。但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海洋人的精心呵护下,他一次又一次如苍鹰啄喙磨爪般的更新着自己,现如今他依然精神抖擞的屹立在渤海湾,为祖国的石油工作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它不仅是中国第一条自行式钻井平台,也是胜利人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拓者之一,它为胜利海洋石油做出过一个又一个不朽的贡献。二十余年来,他转战辽河,冀东,大港,在渤海湾发现大油田的历程中谱写了绚丽的一笔。走进两号,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这些往昔的荣耀,而是新石油人对清洁生产工作的不懈追求和付出。

满身油污的工衣,脏乱的环境,这是以前人们对石油工人的基本印象。而今,窗明几净的司钻房,工完料清的场地是你登上平台第一眼能看到的,当然这些也不过是清洁生产工作模式带来的最表面的改变。正如平台经理孟祥波的话:真正的清洁生产就是要做到 ——节能、减排、减污、增效。短短的八个字概括的是清洁生产的核心理念。

推广清洁生产管理理念以来,平台生产时刻紧靠八字方针,对每个工序及流程都用清洁生产的理念进行重新梳理,在设备更新维护及技术创新中也是按照八字方针为主线开展。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平台在处理钻台电磁刹车冷却水泵冬天保温的项目上。大部分的改进方案是加电伴热,这样不仅在加工制作上要加大成本,而且在后续使用中也需要电能消耗。平台的技术没有按照传统的加电伴热的方法,而是将冷却水泵改装在机房散热器附近,这样在冬天的时候只需要搭盖一个保温棚,散热器的热量就足以保证冷却水泵冬天的保温需求,既减少了排放又节约了能源,完全满足清洁生产理念的指导方针。

绕着平台走一圈,你随处可见清洁生产给平台带来的改变。平台的污水零排放系统是2011年坞修改造时在船厂进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作业生产时产生的污水流入海洋造成污染。最初的设计是在平台四周加装接水槽,由于平台本体较大,加装的水槽一方面浪费大量材料,另一方面会造成平台本体质量的改变,对平台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技术小组在研究平台结构后决定利用平台内、外体之间的夹缝,这样只需要焊接一块连接内体及外体之间夹缝的底板就可以满足需要,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又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也满足了污水零排放的目的。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正是在这种深入人心的清洁生产理念的引导下,平台在2009年及2010年度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共征集到清洁生产方案27项。其中三项为不可行方案,其余24项低、中、高费方案实施以来累计降低能源消耗成本超过数百万元,其中柴油机海水热交换器的改造方案一项就每月节约用油成本近10万元,固井车回水系统的改造单井节约淡水超过200方,在减少消耗的同时也降低了污染的排放,真正将污染治理放在生产过程的环节中来。也正是因为在清洁生产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这种边角不漏的普及范围让胜利二号平台在当年的中石化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中代表公司评审取得了清洁生产先进单位的称号。

十八大召开后,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口号也提上了日程。推行清洁生产的管理理念正是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最好的途径之一,两号人会一如既往地将清洁生产工作进行下去,坚定地执行“节能、减排、减污、增效”的八字方针,开发不忘治污染,建设美好新油田。

胜利二号平台

梁欣

第7篇:清洁生产 总结

一.清洁生产定义,清洁生产审核定义及其区别。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要求转变态度、进行切实负责的环境管理以及科学而全面地评估技术方案。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并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注重污染预防,目的是为了经济、环保、社会效益三效统一。

清洁生产审核:是一种组织行为,是审核机构和企业一起,就企业存在问题采取措施,最后为了称为清洁生产企业。是对企业现有的和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是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在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及其毒性的方案。

二. 清洁生产审核步骤

1.审核准备:1)取得领导支持。2)组建审核小组。3)制定工作计划。4)开展宣传教育。 2.预审核:1)进行现状调研。2)进行现场考察。3)评价产污状况。4)确定审核重点5)设置清洁生产目标。6)提出和实施

3.审核:1)准备审核重点资料。2)实测输入输出物流。3)建立物测平衡。4)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5)提出和实施无/ 低费方案。

4.方案产生和筛选1)产生方案。2)分类汇总方案。3)筛选方案。4)研制方案。5)继续实施无/ 低费方案。6)核定并汇总无/ 低费方案实施效果。7)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5.方案的确定:1)进行市场调查。2)进行技术评价。3)进行环境评估。4)进行经济评估。5)推荐可实施方案。

6.方案的实施:1)组织方案实施。2)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3)验证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成果,4)分析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

7.持续性清洁生产:1)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2)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3)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4)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三.制定备选审核重点原则

1)污染严重的环节和部位。2)消耗大的环节和部位。3)环境及公众压力大的环节和部位。4)有明显的清洁生产机会。

四.实测输入输出物料

1准备及要求:制定现场实测计划,校验检测仪器和计量器具。监测项目:对审核重点全部的输入输出物流进行监测。监测点:主要的物流进出口要监测,因工艺条件无法监测,要用理论计算代替。实测时间和周期:间歇式生产企业。实测三个周期(投入产品-产品产出),连续式企业,连续监测72小时,输入、输出物流的监测应在同一生产周期内完成。现场记录:及时记录原始数据,标出工艺条件。实测(数量,组分,工艺条件):实测输入物流,输入物流指进入生产过程的原料、辅料、水、气以及中间产品、循环利用物等。实测输出物流。输出物流指所有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循环利用物以及废弃物。汇总数据:汇总各单位操作数据、汇总审核重点数据。

工艺流程图、工艺设备流程图→实测输入输出物流→物料流程图→①水平衡图②能量、物料平衡图

物料流程图:分析生产过程中物料能量损失和污染物产生及排放原因的基础数据。 物料平衡图是根据审核重点编制的,即用图解的方式将预平衡测算结果表示出来。是分析物料能量损失依据。物料能量守恒定律是物料能量平衡图的基本原理。

五.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无聊能量损失原因)

1)原辅料和能源:原辅料不纯或为净化;存储,发放,运输流失;投入量配比不合理;原辅料及能源超定额消耗;有毒,有害原辅料的使用;未利用清洁能源及二次能源

2)技术工艺:技术工艺落后,原料转化率低;设备布置不合理,无效传输线路过长;反应及转化步骤过长;连续生产能力差;工艺条件要求过严;生产稳定性差;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料

3)设备:设备破旧;设备自动化水平低;有关设备之间配置不合理;主体设备和公用设施不匹配;设备缺乏有效维护及保养;设备的功能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4)过程控制:仪器不全或检测精度达不到要求;某些工艺参数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过程控制水平不能满足技术工艺要求

5)产品:储存和搬运过程中的破损、漏失;产品的转化率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不利于环境产品规格及包装

6)废弃物:a.可利用废弃物未进行再用和循环利用。b.废弃物不利于后续的处理和处置。c.单位产品废弃物产生量高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7)管理:有利于清洁生产的管理条例,岗位操作规章等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管理制度不完善(岗位操作规程不够严格,生产记录不完整,信息交换不畅,缺乏有效奖惩办法) 8)员工:素质不高,缺乏对员工主动参与激励措施。

六.技术可行性分析:1)与国内外同行业对比技术的先进性。2)技术成熟程度,有无实施先例。3)方案对产品质量有无影响,能否保证产品质量。4)引进技术和设备要符合我国国情,要有消化吸收能力。5)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6)现有的公共设施要满足要求。

环境分析:1)资源是否达到合理利用。2)生产中废弃物排放量的变化。3)污染物组分的毒性及其降解情况。4)污染物的二次利用。5)操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6)废弃物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经济可行性分析:如果为了环保达标要求,有违反情况也不需要经济分析。1)投资偿还期N应小于定额投资偿还期。2)净现值NPV应为正值。3)内部收益率IRR应大于基准收益率或银行贷款利率。

七.怎样进行持续清洁生产?

步骤一: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行动一:明确任务。行动二:设立清洁生产机构,专人负责。

步骤二: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步骤:行动一:把审核成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行动二: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激励机制。行动三:保证稳定的清洁生产资金来源。 步骤三: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步骤四: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常见障碍和克服办法

1.观念 认为环保就是末端治理问题,清洁生产审核太麻烦,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讲明清洁生产审核的内容和意义,开办培训班,了解清洁生产的程序,提供清洁生产成功案例

2.技术 缺乏本行业清洁生产的可行技术,难获得生产过程中的物耗和废弃物排放的数据,物料平衡统计困难;聘请专家,查阅国内外数据资料,正常生产情况下,实测各种数据。 3. 经济 缺乏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资金;内部挖掘,寻找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4.管理 部门独立性强,协调困难;企业高层领导直接参与,部门主要领导与技术骨干组成审核小组,同时赋予改组相应的权利。

第8篇:清洁生产

技术促生产,清洁保效益

当我们走进公司的厂区时,公路两边的绿化带和醒目的文明标语映入眼帘,这展现着我公司良好的环保企业形象,表明我公司是一家注重环保、清洁生产的冶炼企业,充分贯彻集团公司的环保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条规定: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对于紫金铜业的火法炼铜来说,尽量减少或者避免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和烟尘的排放,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是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

公司的冶炼生产工艺流程为:闪速熔炼——PS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永久不锈钢阴极电解精炼。这是世界上先进的火法炼铜工艺,也是最能体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循环经济的工艺。下面就说说这一工艺是如何清洁生产的。

(1)精矿运输和精矿的干燥。精矿用火车集装箱装运,以国内其他铜厂采用蛇皮袋装运相比,原料更加清洁,而且省去了人工清理蛇皮袋、稻草、塑料等繁琐的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使工作场所更加清洁。精矿的干燥采用了芬兰库迈拉的蒸汽干燥机。从配料系统出来的含水8-10%的湿混合矿,经电磁铁除去精矿中的铁质杂物和振动筛除去块状物料及稻草等杂物,再由输送皮带送到蒸汽干燥机内。蒸汽干燥机以废热锅炉产出的蒸汽为热源,在干燥机内混合矿与盘管中的蒸汽间接接触,并被加热干燥。干燥后含水小于0.3%的干矿从干燥机的出料斗排出并进入空气提升设备。干燥过程产生的废气,经布袋收尘后,含尘浓度小于50mg/Nm3的烟气由排风机引出后放空。这种设备占地小,固定投资小、无烟尘发生率、无着火危险,无S02发生率、热损失小,排气量低

的干燥法正是清洁高效生产的体现。

(2)闪速熔炼、转炉吹炼和阳极炉精炼。

闪速熔炼技术与传统熔炼法相比,有许多显著优点:较高的环境保护水平,

低能耗,熔炼过程可充分利用精矿本身的化学反应热,只需补充少量辅助燃料,能耗仅为常规工艺的1/2-1/3;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原料中硫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冶炼过程的余热(包括低温烟气)可得以回收利用,其它有价元素也可分别予以回收;炉子寿命长,由于闪速炉具有良好的冷却结构,且不受高压风强烈搅动熔体的浸蚀,炉子远比三菱法、诺兰达法等其它冶金炉长。劳动生产率高,闪速熔炼过程稳定,易于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自动化控制,设备大型化,劳动生产率高;对原料的适应性强,闪速炉脱硫率可任意控制,各种品位的铜精矿均可产出高品位冰铜。

闪速炉和转炉产生的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沉尘室和电收尘回收烟尘,再由闪速炉排风机和转炉排风机把SO2引入制酸系统。回收的余热一部分用

来发电,一部分作为蒸汽干燥机的热源,还有一部分作为员工的生活用水。回收的烟尘则返回作为物料继续熔炼。阳极炉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再经空气冷却器进一步冷却后由布袋除尘器收尘,经处理后烟尘浓度50mg/m3,净化后的烟气再引入环境集烟脱硫系统脱硫后排放。这一工艺一方面防止了烟尘和烟气的污染,二来把余热和SO2回收利用,并且生产的硫酸也是生产总值的一部分,清洁

的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无不向我们传达着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3)电解和净液工序。电解工艺采用永久性不锈钢阴极板, 代替了传统的铜始极片, 阴极铜产品从不锈钢阴极上剥取, 取消了繁琐的始极片生产系统, 简化了生产过程, 减少了设备和操作人员。由于不锈钢阴极平直, 生产过程中短路现象少, 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 而且可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和较小的极距, 进一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能, 残极率低 、综合能耗低。 电解及净液工段产生的硫酸雾气体由酸雾捕集装置收集,再经玻璃钢酸雾净化塔处理后,由高出屋面

1.5m排气筒排放。电解槽底积累的阳极泥则通过泵体抽送到金银车间进行金银的提炼,这是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净液系统采用国内较先进的、工艺成熟的净化流程。工艺流程为真空蒸发浓缩、水冷结晶生产粗硫酸铜-诱导法脱铜及杂质-电热蒸发浓缩、水冷结晶生产粗硫酸镍。

(4)渣选工序。闪速炉和转炉渣由渣包车叉到渣选区进行缓冷,经碎磨、 浮选和脱水工序,回收渣中的铜,使尾矿的品味控制在0.35%以下。尾矿是水泥的非常好的原料,可以销往水泥厂,还可以修建道路等等。

(5)循环水系统。厂区循环水系统分为综合循环水、圆盘浇铸机循环水、电解区域循环水、硫酸循环水、制氧站循环水、缓冷场循环水等六个循环水设施及一个回水设施。闪速炉、余热锅炉等的冷却水通过汽包、循环泵和给水泵实现循环利用,动力纯水站能够及时的向闪速炉、余热锅炉和阳极炉浇铸提供水源。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采用先石膏再中和。先将废酸排出液用于制造石膏,去除废酸中大部分硫酸和氟,再将石膏滤后液与其它污水混和进行中和处理。经污水处理工段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中的一级标准要求的排水全部回用于生产用水,不外排并实现含有害金属离子的废水“零排放”。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全部回用于厂区绿化。

投产后,我厂全面实现清洁生产,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厂贯彻“全员维修制度”,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设备完好高效的运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

综上所述,我厂的每一个生产工序都拥有先进的技术含量,都可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再生利用。这样一个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毫无疑问,将会给公司带来最大的生产效益。目前我厂设计生产阴极铜200kt/a,生产硫酸81.89万吨/年,生产黄金和白银分别是5.074吨/年、126.196吨/年。各位同仁一定要相信将来生产规模势必翻一番。

先进的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的生产,清洁的生产能够保证企业的效益,企业、社会和个人协调发展。如今全世界掀起低碳生活的热潮,让我们的企业成为低碳的“形象代言人”。

第9篇: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清洁生产的八字方针: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①节能:减少水、电、蒸汽、燃油等能源消耗;

②降耗:减少物料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减污;减少污染排污,降低污染物的毒害性;

④增效: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增加效益。

3、开展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即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并在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实践证明具有效率高、可带来经济效益、容易为企业接受等特点,因而实行清洁生产将是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手段。此外,清洁生产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减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清洁生产还可以树立企业形象,促使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

4、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第16号令)。

5、清洁生产的原则:集成性原则;预防性原则;广泛性原则;持续性原则

1、什么是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2、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是什么?

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是:①判定废弃物在哪里产生;②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③提出和实施清除废弃物的方案。

废弃物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废弃物→如何消除这些废弃物 ——污染源清单——原因分析——方案产生和实施

3、清洁生产与员工有什么关系?

员工是清洁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清洁生产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特别是一线员工,了解生产和工艺,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何处可以采取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减少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和风险。

4、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调整或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耗结构、合理布局、改进产品设计、选择使用清洁的原辅材料、资料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方法是对生产全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动力)、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员工、产品和废弃物等八个方面进行系统优持续改进。

5、清洁生产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是哪部门?

清洁生产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6、清洁生产有哪两大目标?

清洁生产谋求两大目标:

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二是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直至零排放。

1、清洁的能源

清洁的能源是指: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生产过程是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采用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利用(包括厂内和厂外);简便、可靠的操作和优化控制;完善的科学量化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

清洁的产品是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尽量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成分;产品应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合理包装产品;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具有节能、节水、降低噪声的功能)和合理的使用寿命;产品报废后易于处理、易降解等。

1、清洁生产的核心构成:

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2、清洁生产最重要的特征:

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

3、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

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方案以减少或消除废物。

4、清洁生产审核要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源流和废物流,需要做好 四个平衡:

物料平衡;能源平衡;水平衡;污染因子平衡。

5、清洁生产方案的种类:

无/低费方案;中/高费方案。

4、企业如何做好清洁生产?

实施清洁生产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可以通过提升管理理念,整合管理资源来提升管理水平。也就是(1)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减少废物产生量,提高利用效率(2)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对物料进行循环控制设计(3)提高企业的管理,有计划地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是通过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的协助和指导完成。

5、实施清洁生产的好处是什么?

实施清洁生产是企业形成内生性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途径。在生产力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主要在经营(消费)理念落后、技术设备落后、管理滞后。清洁生产可以通过系统寻优获得的提升管理和技术进步方案的实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消除全球化市场“绿色贸易壁垒”,使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继ISO9000、ISO1400

1、ISO18000等体系认证后的新的追求目标。

上一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要点下一篇: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