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发展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农业生产发展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飞速的发展,农业生产在产量及生产效率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这完全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化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快速提高贡献着巨大的力量,但在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农机化的发展提供帮助。

第一篇:农业生产发展论文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循环经济理念用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过程,以减少资源、物质的浪费,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结合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讲述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农业循环经济的四个原则以及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中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经济模式。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循环经济在农业方面强调的比较少,主要是应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好农业的生态环境,既有利于农业的远期发展,也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科技化,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农间作业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节地、节水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应用比较成功的是珠江三角洲种桑养蚕—养猪—养鱼的良性循环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其他地区也有相关成功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山东的玉米收获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浙江的无水层灌溉水稻技术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这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涌现,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节省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2.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的要求

我国农业发展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的相关应用,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过多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营养价值下降,农业机器使用产生的废气污染以及农药残留对食品的危害等。这些不好的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要求。

2.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来说比较匮乏,而且我国农业人口比较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这种有限的资源以及农业人口较多的不和谐关系,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时刻面临着考验。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套路,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够保障我国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业经济的合理发展。

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四个原则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四个原则。首先要做好减量化,这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也就必须做好农产品的加工,对有关农产品初加工后附产品和有机废弃物,利用新的技术进行成分的分析,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再循环原则,就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废弃物重新返回工厂进行相关的提炼,并将提炼物应用到新的产品中。再思考原则,就是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思考,找出更多的有利于农业循环发展的路子。

4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首先,应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这主要表现在要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畜禽粪便排放等,以便导致农业系统中土壤、水体、生物、大气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其次,要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工业化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主要表现在可以将农业当作一个工程来建设,通过工程项目所采用的论证、设计等方式,再进行循环利用资源,促使污染和废弃物的减量化,从而获得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为此,在以后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下方向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4.1 传统农业朝着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农业工业园建设的问题上,要求制定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的规划,通过生产要素这个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加工企业集中到一起,从而实现封闭式的生产,并将污染控制在这个区域内。

其次,在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的建设上,做好场地的选择以及实现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从而保障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

4.2 传统农业的理念实现向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我国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的强调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3 加强农业经济发展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新路子

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主要是粗放型农业,在以后农业发展道路上,必须实现粗放型农业向精准型农业发展。要实现农业的转变必须做到:要不断的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优势农业的发展;加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采用滴灌技术;在农业经济的建设上,不断的进行集约种植并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规模效益。

5 结论

总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加农业经济产量以及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补发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变传统农业理念,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合理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作者:任奕

第二篇:发展农业机械 护航农业生产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迅猛,成绩喜人,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事业能有今天的成绩与农业机械化各部门的协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是分不开的,新的历史时期农业机械化部门更要积极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首先总结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后提出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相关工作的具体办法,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作用;对策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机械化底子薄、起步也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步伐,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迅猛,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时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体现出来。

1.1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粮食高产、稳产,加快秸秆还田进程。总的来说,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我国农业发展步伐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转移,农民对农业机械作业的需求自然提高;以农村土地流转为载体的种田大户对高效率的农业机械的作业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调整。

1.3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部分农户纷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增收创富的同时也带领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潮当中。有的农户自己购买了农机具,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打工创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比较直接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业机械化作业为农民实现了节本增效,使用农业机械,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收获的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

1.4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社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转变。新机具、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耕、种、收、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使一些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的对策

要想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做的还很多,尤其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配合,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较多。从当前的情况出发,做好以下几点十分必要。

2.1加大宣传,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自身先行动起来,要组织各个农业机械化相关部门,深入到农户家中,把好的先进的技术和农机具推广给广大农户,并积极的宣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尤其是针对个别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民收入生活水平不高的地区,更要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在深入到农村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同时积极邀请当地政府负责人的加入,让当地政府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通过开展各种现场活动也有利于当地政府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难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户加入到农业机械化活动当中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2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农业机械不能离开农业技术而单独存在,如果两者分离,农业生产就无从谈起。所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与农业技术的发展相协调,两者要同时进步与发展,两者密切相关。所以农业机械化部门,要与农业技术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提高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3重视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机械化团队战斗力

农业机械化人才是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原动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农业机械化包含的部门众多,每一个部门都要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地位,做好人才培训及培养工作,为顺利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注重人才业务能力和责任心的培养,致力于综合型人才的打造。

3结语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及进程。农业机械化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对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转变思路和方法,要想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单靠以上几点还远远不够,农业机械化工作部门还要积极探讨新时期发展的形势,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立丹.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2] 陈金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杨栋,中专学历,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办事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

作者:杨栋

第三篇: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飞速的发展,农业生产在产量及生产效率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这完全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化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快速提高贡献着巨大的力量,但在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农机化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建议

1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总体发展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四多四少”,也就是小型多、种植业的多、传统机械多、动力的多,相对来讲,大型机械偏少、农村其他各行业的机械较少、高性能机械复合机械较少,再有就是配套机械不全,品种较少。另外由于近年来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而现在的农机研制仍然以粮食生产为主,还主要侧重于大田作物,如玉米、大豆、水稻等,针对于这些作物的机械相对较丰富,但对于一些经济作物的机械相对较少,导致这些作物的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落后于当前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

1.2 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十分不均衡,农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农机化发展情况因地域、经济、自然等情况的影响而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地区发展仍然缓慢,主要原因是对于农机化发展方面的投入不够。虽然近些年国家在农机购置方面有补贴政策,但由于农民的基数庞大,能够享受补贴的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农民享受不到补贴;由于地方财政的发展水平低,难以在农机化发展方面抽出更多资金进行投入;农户的资金积累较弱、农机产品价格、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投资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民投资农机产生一定的制约。

1.3基层农机管理推广组织不健全

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很多地区的基层农机管理推广机构建设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有的地方农机人员与政府合在一起办公,基本上工作开展都是以乡(镇)政府为中心,受政府部门的支配,在工作场所、资产配置、专职人员设定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农机推广、管理水平低,服务形式简单,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步伐。

1.4 农机化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

农机的使用主体是农民,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都比较落后,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基层农机管理机构工作的不到位,很多农户对于农机的使用及保养都没经过正规的培训,特别是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使用,实际作业时不正确的操作及误操作情况时有发生,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加上农机操作者的安全意识淡薄,所以生产事故屡有发生。

1.5农机化组织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的农机近年来大量普及,但服务组织发展却相对落后,农村的基层服务组织实际很少,而且往往都是个体服务站点,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很低,服务水平落后,很多服务点只能做简单维修服务,在工具、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很落后,参与市场的意识不强,导致总体的农机化水平较低。

1.6 农机与农艺脱节,互相适应度不畅

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都分散到各家各户,这导致在种植品种及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多数都是小片分散种植,不能进行连续收割,而且一些大型机具未得到普及,这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很难提高。传统的种植习惯及分散的种植方式使得大型机具在短期内难以推广和普及。

2农机化的未来发展建议

2.1 促进政策落实,加大补贴投入

基层单位要展开对《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学习,同时制定落实计划,各级地方政府要对农机化的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机化的政策要大力落实,加大支持力度,在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保证,对于农户购机的补贴、燃油补贴等扶持发展政策认真落实,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和产业的扶持效应。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购买力,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学选取项目,突出补贴重点,推进农机化的发展。

2.2加快发展节约型农机化

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政府部门要提倡作业标准化,淘汰落后的机械、旧的机具、旧的耕作模式,全面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对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激发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热情,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节能型产品的开发,建设节约型农机具,促进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发挥技术优势,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2.3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步伐

利用地方资源,整合优势力量,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创建新型农机合作组织,发挥新型服务组织的带动、示范作用,加大农机的推广力度,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为基层的农机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促进农机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2.4狠抓产品质量,加强监督管理

农机生产部门要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生产出融新技术、新工艺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农机产品,使农民用得放心,用得舒心,大力提高生产力;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大农机的管理力度,严格管控农机的使用与安全,确保农机在生产中安全进行,企业自身、农机监督管理单位和农机管理行政部门要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3结语

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农机化的进程中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大力推广农机化的节约增效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达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作者简介:宋彦,本科学历,大安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研究方向:农机与农艺结合。

作者:宋彦

第四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

[摘 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政府高度重视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但与粮食作物相比,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装备水平不高,生产手段相对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农机化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已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增收

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现实需要,现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设施农业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特点。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发展重点已经发生了新的转变。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所面临的一项关键任务。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如设施种植技术、设施加工技术、设施养殖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等。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要根据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总体状况和实际需求,找准发展定位,多渠道增加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强化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通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普及推广;以提升效益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我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高效设施农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到2011年底,全县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0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3.617万亩,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59.8%。以大杖子乡、三道河乡为中心的设施蔬菜种植区已具备一定规模,2011年又新建了10个设施农业示范生产区。针对目前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我县设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转变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方式,改进生产手段,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首先,要根据各地设施农业的产业布局,及时加大设施农业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引导农民积极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我县大部分地区,用于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核心是新型温室大棚拱架、多功能卷帘机、智能喷滴灌施肥设备、温室供暖设备及小型农业机械(如多功能管理机、小型深耕机、精量播种机、育苗机等)。

1.球形温室拱架。使用独到的球形构造,全部温室是一种使整体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网架构造,它在设计原理上充分利用了最具固定性的铁三角效应与球体外表的整体张力效应,构成了强固而耐压的温室外表曲面设计的温室。这种温室抗压性、防风性、抗震性强,高度在4~8m甚至更高,可以普遍用于花草、蔬菜、养殖、观光农业等多个领域,可依据不同情况建成椭圆形、圆拱形、飞碟形等,也可进行分层种植,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立体栽培的成效也很显著。与普通温室相比,在生长期同为60d的条件下,球形温室内的植株高度高于普通大棚5-7cm,叶片厚,颜色深绿而有光泽。以种植西红柿为例,普通温室亩产值为4500元,而球形温室亩产值为6800元,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最佳结合。

2.滴灌施肥设备是将施肥与灌水结合起来的一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灌溉不但可以和肥料结合,可溶性农药、锄草剂、土壤消毒剂等制剂的喷施也可以借助灌溉系统来实施,它可以提高各种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养分向根系分布区以下土层的淋失,省水省肥,有利增产,不破坏土壤结构,在棚室栽培条件下,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抑制杂草。与地面沟灌相比,节水量在40~50%以上,可节约肥料30%以上,肥料利用率可以提高到75%。

3.日光温室卷帘机。它的特点是输出扭矩大,耗电小,承载能力强。电机功率在0.75kw~2.2kw之间,承载能力为5t~12t,70cm~90cm的温室,重12t(含雪或水)的双层草苫可一次铺卷完成。卷帘机按工作型式分为四类:自动固定式,双跨支臂式,爬山虎式及侧置套管式。侧置套管式主要用于卷铺保温被。

4.温室供暖热风炉。它的设计避免了锅炉加热的不便管理和不能自动控温的弊端。温室供暖热风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可降低种植成本,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

5.采用小型深耕机械进行深耕作业,可以提高土壤团粒性、渗透性和保水性,使作物根系发育旺盛,促进作物生长。

6.机械化播种和栽植是蔬菜栽培的基础环节,小型播种机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播种质量,使蔬菜苗齐、茁壮,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7.小型中耕机体积小,运行灵活,可以在棚室内一次完成开沟、培土、起垄等作业,减少机具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采用小型中耕除草机可进行施肥、除草、拌肥等作业,可有效改善作物根系发育条件,提高作物产量。

目前在我县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約:一是菜农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多数农民认为机械化作业达不到人工作业的质量,不愿接受。二是菜农在核算成本时,并不考虑自己劳动力成本,认为机械作业成本较高,一时接受不了。三是对于购买机械的机手来说效益不突出。四是设施农业对作业机械的要求较高。

针对如上问题,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农业机械的好处,提高对生产机械化的认识。二是建立示范基地,为设施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提供产品示范表演的场所。三是协调政府各部门,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积极改善设施条件,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六是要求设施农业机械各生产厂家加强技术革新,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让用户满意。

作者:郭艳春

第五篇:实施农业发展指数研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摘要:农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有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较多,但对温州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的很少。本文通过对温州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定量比较分析,剖析温州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温州;农业;指数;对策

基金项目:温州科技局2014年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R20140043;浙江现代农业中小企业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zny2016010

1文献综述

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较早对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例如美国社会学者A.Inkeles等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10项指标,把传统农业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的学者T.W.Schultz,他提出要想打破这种状态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须有新的要素投入,即技术的变迁。

国内学者柯柄生综合各地的经验与做法,选取了社会人均GDP、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比重等10个指标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焦守田在对北京市农业现代化研究时,设定了评价农业现代化的12个指标,蒋和平等建立了4项准则指标,即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水平,并将4项准则分为15项个体指标;易军等设定了6项主体指标和21项个体指标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数理模型对北方沿海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定量评价;蒋和平、辛岭(2010)在其著作《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中借鉴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参考了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评价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衡量标准,建立了4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其评价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的研究非常多,特别针对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研究,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看法,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适合温州地域特征的研究较少,针对温州整个农业体系的研究少之又少。农业是个生态体系,任何因素都可能对结论造成影响,如果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判断,得到的结论也是舍本逐末的理论结果。

2 研究指标

本文调研了温州的农业实际发展情况,咨询了相关农业专家,对温州统计年鉴编制的取数标准作了研究。评价农业发展水平,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应用了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虽然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经过正确的统计处理,可降低主观随意性的干扰,这也是目前农业经济科学研究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即AHP法)将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克服了专家评价法的主观随意性,是比较先进并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

2.1评价指标

通常建立指标体系要遵循系统性、综合性、重点性、代表性、可比性原则,基于模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本文通过分别认真筛选农业专家的意见,得到初步评价指标集,并将这个指标集告知各个专家,再对得到的初步评价指标集进行权重的修正,得到了相应的指标和权重,见表1。

2.1.1 农业生产条件水平 农业生产条件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当前和未来的生产能力起到保障作用。

①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一般用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千瓦/公顷)=农机总动力/耕地总面积

②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有效灌溉面积/耕地总面积

③电力水平,反映单位耕地面积的用电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电气化程度越高,用电量也越大,二者正相关,计算公式为:

单位耕地用电量(千时瓦/公顷)=第一产业总用电量/耕地总面积

④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计算公式为:

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吨/千公顷)=化肥总用量/耕地总面积

2.1.2农业产出水平 采取如下指标反映,计算公式为:

①城乡收入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可支配收入

②土地生产率,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土地生产率(吨/公顷)=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

③人均农业产值,反映农业从业者人均农业生产产值的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农业产值(万元/人·年)=第一产业GDP/农林牧渔劳动力人数

2.1.3农业科技水平 市级农业科技项目占比,反映市级课题中农业科技项目占的比重;农村网络覆盖率,反映农业信息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标。

2.1.4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仅与文化程度和森林覆盖率指标有关,还与农村污水垃圾整治、农业病虫害防治水平及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相关。

①每百人初中以上文化占劳动力比例。

②森林覆盖率,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林木覆盖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包括大的水面)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国土资源总面积

2.2 评估模型

本文查阅了《温州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并参考了国土资源部等相关权威的网络数据,本着整体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原则,构建了农业生产指数水平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包括农业发展水平测评分项指标及其明细指标。分项指标的数据由明细指标和权重相乘得来,生产指数由分项指标和权重相乘得来,模型计算公式:

本文对模型的相应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查询了年鉴中2010年~2014年的相应数据,得到相应的指标值,分别见表2、表3、表4、表5,最终得出这五年的指数值,见表6。

综合来看,温州农业指数基本持平,在五年的指数得分中2011年的得分最低,本月比2010年低了6.8472,下降了21.38%,详见图1。

农业生产条件在分项指标中,也是比较平稳的,但2011年较2010年下降了23.2430,下降成分比為22.64%,比农业指数的下降比例还高,详见图2。

3创新和不足

3.1 创新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温州农业指数研究的指标,分析了连续五年的指数情况,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本文在指标设计和量化方面做出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性。农业现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更符合温州的市情,各指标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得,具有科学性、操作性。本文中的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了农业服务和链条的延伸、城乡统筹及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指标比较适合温州市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2 不足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年鉴数据,很多细化的数据难以获得,不得不采取替代变量处理,对于分析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同时,由于一些数据的可获得性受到限制,所以部分能反映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只能放弃。

参考文献

[1]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1):647-650.

[2]王刚.基于方法集的农业产业化综合评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04):162.

[3]马秋芳.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6.

[4]王爽英.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湖南省农业区域经济评价及发展方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2):241-244.

[5]刘秀梅、周胜芳.温州农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21).

[6]陈国胜,黄武刚,林利迈,高光照,吕慧静.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育途径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

作者简介:刘秀梅,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

作者:刘秀梅

上一篇:农业问题论文下一篇:农业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