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南春教案

2023-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江南春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古诗江南春教案

[四下教案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四下教案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教案《四下教案 古诗两首 江南春 春日偶成》。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曾担任上元县主簿、太子中允、监察御史、宗宁寺丞等职。]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第2篇: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教学教案

3 古 诗 两 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教案示例二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第3篇:江南春古诗

诗文作者典籍 杜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7.8(4911人评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寇准

江南春·波渺渺

作者:寇准

7.1(197人评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 江南春

作者:李中

5.3(135人评分) 千家事胜游,景物可忘忧。水国楼台晚,春郊烟雨收。鹧鸪啼竹树,杜若媚汀洲。永巷歌声远,王孙会莫愁。 ▼ 江南春

作者:李约

6.5(69人评分) 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来。 ▼ 李白 江南春怀

作者:李白

7.7(37人评分)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 张籍 江南春

作者:张籍

6.0(54人评分)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 吴文英

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作者:吴文英

(少于10人评分)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荣华事、 ▼ 白居易 南湖早春

作者:白居易

7.9(604人评分)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 曹雪芹

咏红梅花得“梅”字

作者:曹雪芹

8.7(49人评分)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江南曲

作者:柳恽

7.8(51人评分)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

第4篇:《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

学设计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1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四、教学时间:两时 ★

五、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

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

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

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

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第二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

(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北宋

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

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

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

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

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

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

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

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

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选做) ★

六、板书设计: 江南春(杜牧) 莺啼

绿映红

(写景) 村郭

酒旗风 南朝

(抒情) 楼台

烟雨中 (忧国忧民)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

余心乐 傍花随

转载自湟小教育教学网

第5篇:4《古诗两首》(江南春 春日偶成)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运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到处是一派明媚可爱的美景,所以自古以来描写春天的诗歌很多,你们能背诵几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吗?

2、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江南春》

3、释题: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4、介绍作者: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探究。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三、交流点拨。

1、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读生字词:莺啼 绿映红 酒旗 烟雨 楼台 水村山郭 南朝

(2)齐读全读,注意节奏。

(3)解释词语:“绿映红”、“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景物?(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3、指导感情朗读。

四、达标训练。 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五、拓展延伸。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

3、简介作者:程颢,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hù 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学探究。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

三、交流点拨。

1、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思考:

(1)诗的前两句,具体写了哪些春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

(2)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春日郊游时的愉悦心情)

四、达标训练。

1、《江南春》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其中,怀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映”的意思是_______,“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春日偶成》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其中,写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谓”的意思是_______,“时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春意很浓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是偶成》是宋代诗人_______春日到郊外游玩时偶有所感写成的一首诗,抒发了诗人郊游时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这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板书设计:

江南春(杜牧) 春日偶成(程颢) 千里莺啼绿映红, (写景) 云淡风轻

水村山郭酒旗风。 余心乐 南朝四百八十寺, (抒情) 傍花随柳 多少楼台烟雨中。

教学反思:

第6篇: 《江南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用时:0.5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上一篇:模拟法庭法官台词大概下一篇:最新的北京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