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e江南登录

2023-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江南大学e江南登录

e江南集体荣誉申请指南

集体荣誉操作说明

一、 学生查看已发布的集体荣誉

1、登录E江南,选择“学生事务”,点击“学工服务”进入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在“荣誉管理”版块点击“可申请的集体荣誉”。

2、选择要申请的荣誉,点击页面右侧的“

”图标进行荣誉申请,弹出申请页面。

1 / 7

3、点击“申请荣誉”(系统将进行资格校验,不符合资格将无法申请),填写相应的信息,并点击“保存”跳转到提交页面。勾选复选框,点击“提交”,系统提示“申请成功”,申请完成。

二、 辅导员审核

1、学生提交以后,辅导员打开 “集体荣誉”选项下的“辅导员审核”界面,对学生申请记录进行审核。

2 / 7

三、 扎口辅导员公示

1、打开“基础设置”,点击“公示说明”;点击“新建”,创建新的公示说明。

2、公示正文部分,需输入公示标题,内容填写完毕后,点击“保存”。

3 / 7

3、扎口辅导员打开“集体荣誉”选项下的“扎口辅导员审核”界面,审核无误后,选择批次及荣誉名称,点击公示。

4、选择设定好的公示说明,及公示日期,点击“确定”

5、如需查看已经发布的公示信息,点击“扎口查看公示”,再点击页面右侧的“行修改和删除操作。

”,进、

4 / 7

四、学生查看公示信息

1、登录学生综合服务平台,点击“集体荣誉公示”进行查询。

五、公示意见反馈

1、学生可以查看公示信息,如果有疑问,可选择有疑问的学生,点击反馈,填写反馈信息给扎口辅导员。

5 / 7

六、扎口辅导员反馈信息处理

1、扎口辅导员打开审核页面,点击反馈标记,可以填写反馈的处理结题及意见,反馈处理完成才可以审核。

2、查看反馈信息、选择勾选框,点击“反馈解决”,填写“处理意见”,点击“确定”完成操作。

六、扎口辅导员审核

1、反馈解决之后到审核页面,点击审核

6 / 7

七、副书记审核

1、副书记打开个人荣誉的副书记审核界面,查看无误后,点击审核,提交给学工处。

7 / 7

第2篇:江南,又见江南美文

掬一捧湖水,绿如蓝的颜色霎时淡褪成透明,耳边却隐隐响起那摇醒清晨的桨声;捧一片落红,绯如锦的娇艳似江南女子薄施胭脂的脸,眼前便似乎出现那粲然如初绽桃花的笑靥。江南,这便是江南。暖风如酒,画桥烟柳。恼人的二月春风剪疼了堤边的垂柳,眼泪就化作点点杨花在温润的空气里肆意纷飞。双飞的燕子已经回来,夹岸的桃花蘸着春水开得正艳。怨这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在山花欲燃的时节,流觞曲水,抚石依泉,指尖流淌出一首高山流水,只是不知是否有钟子期在听。十里荷花,青盖如伞。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得团荷遮晚照。老鱼吹浪,莲叶田田,留人花间住。随性赋诗,冷香飞过诗句。骤雨初歇,袅袅婷婷的江南女子穿着碎花旗袍,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走过小桥。你在桥上看风景

江南,依旧是江南。江南有美景,也有情愫。江南的情愫,似那一江春水,流不尽,剪不断;江南的情愫,如那一笛疏雨,细细绵绵,却凉得透彻肺腑。那桥边的红药,不知目睹了多少美丽的初遇。是那动人的回眸一笑,让明艳的春光都黯淡了;是那无意的惊鸿一瞥,一种哀愁让一颗心为之震撼;是那一曲琵琶,奏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是那墙里的佳人笑,让墙外行人驻足,又被无情所恼。江南的爱情,热烈而又决绝。“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怎样的大胆与天真;“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又是怎样的忠诚与不移。江南的爱情,刻骨铭心,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有缘无分,挥手作别;抑或是让爱在伤痛中化作隽永。江南,也为无数离人掉过泪。十里亭前花似镜,偏叫杨柳断人魂。丝丝缚君还须别,何日梦中又逢君。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纵他一夜东风,也吹不散这许多愁。酒醒还嗟叹,这杨柳岸,晓风残月,终是一个人的良辰美景。

江南,又见江南。三千年风雨飘摇,淡没了六朝金粉,远去了鼓角争鸣,唯余江南的烟雨朦胧。秦淮河畔,依稀可听那昨日的欢歌;月下垆边,仍有皓腕凝雪的佳人伫立。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驿外桥边还有那吴侬软语悄悄讲着;寒食后,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江南,依旧在每一个有风的晚上低吟浅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3篇:江南 江南可采莲练习

田老师中小学课外辅导 独家配套练习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写了江南水乡优美秀丽的景色。)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游戏

一、组词

东(

)(

)

北:(

)(

)

二、找朋友。

hã jiān

cǎi

kě 间 lián

三、下面词语分属哪一类,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植物

②、动物 ③、人物 ④、动作

黄瓜 青草 鸟 我 树 爸爸 白鹅 鱼 你 飞 (

)

(

)

(

) (

)

(

)

(

)

(

)

(

)

(

) (

)

四、课内阅读。

1、短文共____句话,描写了____________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3、填写标点符号。

鱼戏莲叶间 :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4、“ 鱼戏莲叶间 ”这句诗是对余下四句诗的概括,它们是_____与_____的关系。

5、“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四句话具体描写了鱼儿

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6、多音字

间:这顶帽子的中间____是黑白相间____的条纹,很好看。

7、词语积累(描写水的好词)。

xiānɡ liān qīnɡ châ dǐ jiàn jiānɡ bēn liú 山 水 相 连 清 澈 见 底 水 花 四 溅 江 水 奔 流

第4篇:江南大学大作业

1、如何正确理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校课程改革 ”,请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去分析。

答: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新课程实施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被列入国家的战略教育主题。提高课堂有效性是解决这一战略主题的不二选择。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

近几年来,徐州市教育局一直在践行学讲计划,目的就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互学”“和学”“群学”学习能力,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教会学生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我经过这几年的“学讲计划”课堂实验,教学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教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得积极高兴,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镇级、区级的质量抽测中,一直名列前茅,这就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果。因此,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

2、如何正确理解“小班化教学是未来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 请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去分析。

答:小班教育好处多,有利于教育与教学,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可以做到人人见面,面批面改!小班教育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践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 教学中,老师辅导针对性强,细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心与每一个学生交流,用心捕捉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以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能很快的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在小班中,学生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与班级日常的管理当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格言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岗位、自主、自觉,健康成长。小班教育是优质教育,它是以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为追求目标,他是素质教育最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尤其是在作业辅导方面,能够“一对一”的进行面批,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农村小学的一位教师,执教的班级人数65人,深感人多的弊端,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影响,老师负担较重,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学生的习惯难以培养......这都是学生人数多造成的影响。由此可见,小班化教学是未来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

第5篇:江南大学导师简介

江南大学微电子学导师信息汇总

1.虞致国,男,副教授,1979.1出生,于南京大学获得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 博士学位。2005.7-2012.7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从事系统芯片 设计及IC设计项目管理、物联网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芯 片及VLSI的设计、物联网工程等。在专业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 ,其中EI检索4篇。取得5项软件著作权、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版图设计专用 权,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持或参与军用微电子预研课题1项、集团公司预研支撑 课题1项、集团公司青年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军用集成 电路型号2项、江苏省工业支撑计划1项。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 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11年入选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 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编:214122

电话:15861580692

Email: yuzhg@139.com

2. 闫大为,1981年12月生,山东枣庄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毕业,获工科博士学位,师从国际知名学者陆海教授,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 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宽禁带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目 前,发表第一作者SCI期刊6篇,在国际权威SCI杂志 《Applied Physics Letter 》(IF=3.85)分别发表宽禁带半导体GaN-based LED与HEMT的相关工作,受到国内 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曾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了9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 题,目前主持中央高校自主科研基金青年项目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 一项。

招收专业:半导体器件(与顾晓峰教授联合培养)

研究方向:宽禁带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器件的制备与物理特性

招生要求:具有一定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基础,热爱科研

联系方式:

地址: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B223

电话:13770543872

邮箱:davidyan2001@163.com

3.倪屹(博士),1970年出生,江苏武进人。2001年7月清华大学核技术专业博士 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光电子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专业杂志Optics Express等发表学术论

文30篇,其中SCI检索23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 ,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①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

②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晶体材料生长设备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①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

②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晶体材料生长设备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 编:214122

电 话:

Email: niy2011@163.com

4. 肖少庆(博士),1980年出生,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等离子体光伏实验室主任, 硕士生导师。2008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自旋光电子实验室,获博士学 位;2008年至2013年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离子体源与应用中心以及高等 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硅基新能源材料及器件 、新型光电器件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左 右,第一作者SCI论文11篇,发表在包括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2013年影响因子13.9,五年平均影响因子19.0),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s(2013年影响因子5.9,五年平均影响 因子7.4),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等在内的国际重 要物理与材料学术期刊上,第一作者发表英文学术专著章节2章,申请国际专利1 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分别是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金纳 米颗粒表面等离子激元在n型晶硅HIT太阳能电池中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和江苏省 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研究项目“基于绿色等离子体原子化沉积技术的高效硅基太 阳能电池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完成的代表性科研项目包 括: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能源应用开发大型项目“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低成本微 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Low-cost,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s via Advanced Plasma Processing)”、第八届中国-新加坡联合研究计划 项目“基于先进等离子体技术开发商业上可行的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ly Viable 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via Advanced Plasma Technologie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侧向光伏与磁电 阻共存新型光电材料的研究与制备”等。

2.

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专业性研究生: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编:214122

电话:

Email: larring0078@hotmail.com

5. 钟传杰博士,1959 年出生,山东 人。2002年3月日本东北大学固体电子专业研究 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微电子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专业杂志Journal of Non- Crystalline Solids, Thin Solid Films,Microelectronics Journal ,Jpn. J. Appl. Phys,Solid State Ionic,J.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半

导体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7篇。主持和参加国家 级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 ,与多家公司和企业合作开发物联网接点设备、专用集成电路等。

二、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内容:①新型半导体器件

②有机电子学

③微电子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三、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 编:214122

电 话:13093082426

Email: zhongchuanjie@jiangnan.edu.cn

6. 姓名:朱兆旻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计算机技术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5106182315

E-mail:431113249@qq.co

7. 郭良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701519051 8. 陆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606177066 彭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951588905 9. 孙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高工, 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话:13806182992 10. 陶建中,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圆片制造工艺及工艺集成、封装工艺、掩模制版 工艺的研究工作,在专业杂志《微电子学》、《电子与封装》等发表学术论文10 多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10多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级 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现任《电子与封装》杂志社长、编委。

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装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 话:13701510626(0510 85810058)

Email: taojz08@sina.com

11. 魏敬和,1970年1月9日出生,汉族,安徽庐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数字电路研究室主任,江南大学兼职教授, 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1988.9~1992.7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

1992.9~1994.7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物理教学

1994.9~1997.4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7.5~2001.7 东南大学无锡工程学院

2001.9~2004.7 安徽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4.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从事系统设计,历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管研究室全面技术工作,其中 2008.10~2010.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联合企业博 士后工作站。

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工作近20多年, 先后主持系统集成电路、可重构ASIC 等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核高基”抗辐照高速总线接口项目总设计师,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余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 人。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在国内外会议、国内核心期 发表论文20余篇。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5号58所

邮 编:214035

电 话: 0510-85866312, 13511659170

Email: pume1975@sina.com 12. 于宗光,1964年9月3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教授/博士/博导,现任中国电 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副厅级)。分别1985年7月、1988年1月在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1月起在中国电科58所工作(其中1994年3月 -1997年1月在东南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历任工程师,高工,研究员,研究 室副主任、主任,设计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所副总工程师、科研项目处处 长、所长助理等。2002年起,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

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工作20多年, 先后主持安全专用集成电路、CMDSPC30 数字信号处理器等3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次,其中 1998年以来,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六次;获国 防科技进步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部级科技进步一等 奖五次,二等奖7次。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四部。

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 “金卡用集成电路技术” ,获2000江苏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 的“专用集成电路”、“20万门门阵列技术”等项目解决了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 的各种难题,建立平设计平台技术,为研制多品种、少批量的专用集成电路提供 了强有利的保障,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研制的安 全专用集成电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04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2005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首席专家研制的CMDSPC30 是32位 高性能的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

内含双1K×32位SDRAM、4K×32位ROM、64*32位 指令高速CACHE、40/32位浮点/整数乘法器及ALU、32位桶形移位寄存器。采用全 定制层次化基于单元的设计技术完成芯片设计,解决了先进DSP体系结构、高速乘 法器设计、全局时钟设计、高可靠性设计等技术难题,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在0.5/0.8μm CMOS工 艺开发、设计建库及工程服务体系项目中,主持完成了有自主产权的0.5微米CMOS 军用集成电路单元库的建立,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应用到30余种产品的开发中, 获2008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

JM8512型静态存储器电路中解决了超低功耗设计的问题,实现了目前国内最高水 平的高可靠4Mb 静态随机存储器,获2008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 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从2002年开始,每年招收2-3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开发,成为理 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2004年以来,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江 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 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 人才等,2008年成为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专家组成员,2009年被评为“中央 企业劳动模范”,人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起任中国电科 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评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百名精英”。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2) 博士生

招生专业:轻工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电路与微系统

术及应用

3.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5号58所

邮 编:214035

电 话: 0510-85866103, 13815101058

Email: yuzg@cetc58.com; yuzg58@sina.com

13. 张国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3. 联系方式

电 话:13601519181 张正璠,男,1966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兼职教授 、兼职硕导。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 一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模拟集成电路重点研究室主任。长期

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涉及CMOS集成电路、CMOS/SOI、BiCMOS、抗辐射加固技术 和A/D、D/A转换器技术和新型器件技术等多个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 ,完成科研课题3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申 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SiGe微电子技术》专著一部,在国家会议、国 内核心期发表论文30余篇。

1982.9~1986.7 云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本科毕业

1986.7~1990.9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技术员 1990.9~1993.2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3.3~1995.8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工程师

1995.8~1988.2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管技术工 作

1998.2~2002.6 信息产业部二十四所,任4英寸单片工艺室主任

2002.6~2004.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任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主任

2004.11~2009.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副所长,分管技术

2009.5~201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所长

2011.12至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8所所长

2.研究生教育

(1) 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3. 联系方式

联系人:第五十八研究所 黄诚

电 话:15951560956

Email: huangcheng100@163.com

第6篇:苏州大学文学院“忆江南——中国园林建筑与江南文化”

海峡两岸学生交流营开幕式顺利召开

2011年7月12日,由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忆江南——中国园林建筑与江南文化”海峡两岸学生交流活动开幕式在省台办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正式展开。本次活动文学院同学将与分布世界各地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台湾籍优秀学生一道,通过聆听名师讲座,游览苏南名胜等方式,实地考察江苏城市农村建设现状,对江南文化及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开幕式由苏州大学港澳台办公室黄兴主任主持。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处王艳副处长、董邦生副研究员,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尧院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开幕式。17位台湾籍海外留学生和15位大陆师生代表全程参与交流营的全部活动。

王尧院长的讲话亲切回顾了苏州大学与台湾东吴大学的百年渊源,并与大家分享了他赴台进行学术交流的心得体会。王院长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与平易亲切的叙述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赢得两岸学生的多次喝彩。

王艳副处长也对台湾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承诺将尽力为台湾同学的“大陆行”提供便利,希望台湾同学通过本次活动能对大陆有一个更直观的印像,同时能与大陆的同学互相学习、增进友谊,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开幕式上,大陆和台湾的同学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留学墨尔本大学的林家晖同学向主办方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期待在未来一周的行程中能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蒋晨彧同学则希望本次活动能突破短暂交流的局限,与台湾同学结下长期而深厚的友谊。

开幕式最后,两岸同学在红楼前合影留念。

上一篇:学校党建工作制度精下一篇:读论语有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