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江南公开课教案

2022-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江南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部编版江南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江南 -部编版

《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可”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江南”“田田”“东西南北”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莲花贴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诵读表现真精彩,每个人的坐姿都那么端正,声音又那么洪亮,老师要给你们竖大拇指了。为了奖励你们,我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荷花)

师:你从这张图片上看到什么?

……

师:荷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莲”。拼读lian.

离这么远都觉得它美,想不想走进看看?(课件展示:莲花

拼读)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叶子。

(课件展示:莲叶)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课件展示:莲子)

师:莲子很有营养价值。每年夏季的时候,人们都去采莲。

介绍“采”字汉字演变。

师:老师把生字采下来,看你会认识吗?

识生字,点名读,齐读。

采莲去一个地方最合适了,那就是我国的江南。看地图介绍。每年夏天,池塘里长满莲花,江南的人们开着小船到池塘中间去采莲。那情境特别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江南看一下。

板书:江南,加拼音。

三、引入视频,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打开书58页,一起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圈出来,边圈边读,左手指,右手圈。

生活中识字(图片介绍东西南北)

1、请同桌互相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读3遍,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

2、淘气的生字宝宝跑到黑板上了,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点名读,跟读。齐读)

3、和生字宝宝已经认识了,这回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点名读,说理由)

师:我最喜欢这一句。(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配动画)

1、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你能夸夸这些莲叶吗?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作者是这样夸的。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夸莲叶。(说话练习:莲叶真

!)

5、老师也想学作者的样子来夸夸。范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你们也来夸夸。(生齐读)

师:我还喜欢一句,但是不告诉你们,你们看图来猜猜。

(课件:鱼戏水)

这么美得莲花,吸引好多小鱼来玩呢,我也迫不及待想当一条小鱼,我们来这水中玩吧。你们读,给我指引方向。

(贴画,贴字“东”西””南”北”)

小游戏,据诗句贴图.

师: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心情真美。这是首汉乐府诗,古代人喜欢把这些诗唱着读出来。我们也试试,配乐起。(齐读)(男女生读)

师;听到咋们这么愉快地读,莲叶宝宝也跑来了,它说要挡着我们不让看字,看能不能读出来。(课件:配乐,遮挡读)

四、指导“可”字书写。

1、观察。2、注意笔顺。3、范写。4、学生练写。5、点评。6、生再写。

七、作业:回家把《江南》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

江南

西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诗,要求孩子熟读背诵。在理解词句意思的过程中,针对一年级孩子对形象性知识记忆深的学习特点,我利用图片、小视频和游戏的方式攻破难点。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在看图的过程中渗透了生字“莲”“采”字的认识。视频《江南》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儿歌欣赏过程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题书写是对江南拼音的复习,也是在对生字识记的巩固。小游戏的使用是在玩的过程中渗透诗句内容的理解,也强化了对“东”“西”“南”“北”生字的识记。所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利用视频、图片、配乐读、插图、游戏等,都是让他们获得直观性、形象性、个性化、活动化等最有价值的知识。在看似“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江南,了解了江南的美景,也体会到了快乐。过程中方式变换多样,不单调、生硬、枯燥,孩子还很感兴趣,轻松掌握了需要识记的生字。

二、自我评价

自认为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利用有意思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完成教学任务。学会了表扬孩子,让孩子在受激励的课堂上主动学习。

不足之处是部分地方环节过渡不自然。生字识记方法落实不完全到位。生字书写指导方法需要改进,要细致,也要高效。学生在学守规矩,都不敢踊跃回答问题。

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了解学生和学科特点,多掌握些知识,教学过程中学会细致、高效。

第2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江南 人教部编版

《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

)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

)的游戏,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一会儿游到(

)。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也可请去过江南的学生展示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三、指导书写“西”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一边写一边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继续练写。

第3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

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新授 东晋的兴亡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

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宋、齐、梁、陈(统称南朝) 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2)原因:①自然条件适宜,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的北方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材料研读(p.92)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其次,当时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最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结: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识拓展:阅读(p.92)东晋南朝时的海外贸易。 作业:课后活动(p.9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第4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3)江南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3)江南

1.识字:第一课时中,通过同桌对读正音、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组词来认识生字,但没有做到每个字都让学生说一句话;第二课时,通过带拼音全班齐读生字、小组合作读生字卡、识字游戏等方式复习巩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生字,少数学生不能认读“莲、南”,nl不分。

2.写字:第一课时,学写“东、西”,“东”的第四笔容易错写为点,有几个学生能自觉发现“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区分。书写时,竖弯容易错写成竖折。时间分配不当,课堂上实际写字的时间不足。

3.诵读:第二课时的读比第一课时多,设计了小组赛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吟诵品读等方式。但读得还不够多样,环节设计不够紧密。部分学生误将“莲叶何田田”读成“荷叶何田田”。尚须要强化识记,加强诵读,读中理解,熟读成诵。 4.拓展:介绍了《采莲曲》《小池》等古诗,其中意外发现《小池》是学生幼儿园学过的。这个环节充分暴露了我的问题:不信任学生。我一开始应该先询问学生知不知道其他关于莲花的古诗。由于担心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我在教学中有“满堂灌”的倾向,这节课我讲的时间起码占了一半,没有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5.调控:不时有学生开小差、搞小动作,我有时不能发现,可见我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留意到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说明我的课堂还不够生动有趣,不能完全吸引学生。

第5篇: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课文3《江南》优质课教学设计

3江

1.会认“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重、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2种笔画。

1.字词教学。

图示记字法:教师提供江水流动、采摘莲子、鱼儿嬉戏的图片,让学生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

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书写生字:“东、西”是独体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1次学习古诗,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出生字。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词语。

3.准备有关江南风景的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一、谜语先行,进入画面。

1.教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想看看吗?这种小动物有些害羞,藏在谜语里呢,你能把它请出来吗?

课件出示谜语:

有头没有手,有尾没有腿。

能行千里路,不能离开水。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谜底是“鱼”。

2.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师: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旅游比较仓促,没有看够的同学还有机会,赶紧到诗歌里去瞧瞧,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写江南的?

谜语激趣导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紧跟着课件展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让孩子们对接下来的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二、借助拼音,进入诗歌。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并给予评价。

3.听教师示范读。

过渡:想要读得准确、流利,我们还要做什么呢?那就是和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成为好朋友。

4.请大家再读诗歌,注意要将课文后要求我们会认、会写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5.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生字。

6.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教师课件出示江水流动、采摘莲子、鱼儿嬉戏的图片。

预设:谜语识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7.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生字,教师随机正音。

8.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学习“莲”,认识草字头,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如:草、菜、花。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三、结合图片,走入江南。

1.课件出示采莲的图片。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指名读,齐读。

2.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莲叶/何田田

请生示范读,提醒停顿。

3.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4.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5.师范读,生跟读。

古诗要想体会的深刻,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朗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生字指导,书写练习。

1.课件出示生字:可、东。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东”的第三笔是竖钩。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东:第二笔为撇折,竖钩要挺直,正好落在竖中线,但与第一笔横不能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

4.学生互评。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写一两个字也可以。这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也训练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1.巩固认读生字新词,学习生字“西”和新笔画“竖弯”。

2.熟读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一、复习巩固,再赏江南。

1.课件出示会认字,抽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江南可采莲

鱼东西北

2.听写生字“可、东”。

3.对照课件纠正。

4.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得很好。下面教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5.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简简单单的课前复习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有效的复习,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二、细读全诗,感受美景。

1.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全诗,齐读。

3.江南美,美在荷叶。瞧,(课件出示女孩采莲图)这里的荷叶真多,我们一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指名读。

(2)师相机评价,这里的荷叶可真多,我们可以说“莲叶何田田”。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3)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4.江南美,还美在鱼儿,这里的鱼儿很调皮、很活泼,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又游到北。大家知道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是怎样的吗?

教师在黑板上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让学生直观地认知方位。

5.鱼儿可真多,这一条条的鱼儿游来游去,让江南更美了。齐读全诗,通过你们的朗读,读出江南的美。

6.学生齐读课文。

7.大家读得真好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课文中描绘的江南的美景,尝试着背诵课文吧。教师引背,学生接背。

学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为朗读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课文。

三、生字指导,升华主题。

1.出示生字“西”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竖弯。教师指导书写新笔画竖弯:起笔时稍重,从上往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写。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与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兼美的文章,如果过多分析就会破坏美感。用音乐、图画、言语渲染和创设与文章相谐的情境,在

情境中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弘扬个性,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二、激活生活体验。

生在接触新知识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转化成内涵丰富的语言,但这还需要教师去提醒,去激活。一旦激活了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产生了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思,激发创造性的语言。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为学生打开门,而是帮助、鼓励他们寻找打开门的钥匙。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去打开更多的大门!

第6篇:部编版iuv教案

2. i u ü

执教:谢小焜

【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学习目标】 :

1.学会单韵母i u û, 能够读准音,认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正确读出 i u û的四声。 3.复习巩固六个单韵母。 【学习重点、难点】 :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 【学习流程】 :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出示“a o 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 o e”的四声。

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三、学习单韵母

(一) 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1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 i 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 í ǐ 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 u 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ū ú ǔ ù ”,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2 (3)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 ù ū ú ”

(三)学习单韵母û 1.观察字母“û”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û”。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û”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û”的形

(1)问:“û”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û”的形呀? (2)看图,它与“û”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û û û”。 3.学习“û”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û”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û”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 ǘ ǚ ǜ”。 (3)自己试着读读“û”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û”的四声。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u û”。请同学们观察“i u û”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 ”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3 (4)书空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书空

4.指导书写û

(1)引导学生看书上“û”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û”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书空

5. 学生练习书写“i u 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1)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2)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3)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读儿歌、编顺口溜等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突破四声难点的时候,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本节课有关的音节词,降低学习的难度,如发i时,请学生想想衣服的发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i的四声都有什么词语,这样学生一听就会发音了,效果挺好。

由于时间仓促,指导书写的时间不足。如果再次进行教学我也会在时间分配上做好调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检验小朋友们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楼道打闹的检讨书下一篇:法院学习市委书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