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两基工作制度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充满活力和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使用制度。制度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求。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两基工作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新两基工作制度

健全督导评估制度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1995年,我县原在四川省的农业大县中率先实现了“两基”。之后,我们又从健全“乡村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人手,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并被重庆市教委批准为素质教育实验县。

1998年11月,在重庆市召开的首届教改成果交流表彰会上,我县荣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综合优秀奖”,教育部原副总督学王文湛专程到会为梁平等县颁奖。

1999年,我县被重庆市教委评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一等奖”、“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师培师训工作先进集体”等,并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县”、“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县”。

几年来,我县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着重抓了“四个结合”。

一、把乡镇“两基”闫标管理和强化“督政”制度相结合。

实践证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能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良好运行机制。

我县是大巴山南麓一个辖34个乡镇、664个自然村,有86万人口的财政穷县。为实现“两基”,县、乡镇财政不仅倾其所有,而且采取了捐资、集资(1.2亿元)助教等有效措施。“两基”达标验收后,为防止“教育发展差不多了,‘两基’应让路”的思想倾向,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了“两基”验收后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乡村教育年度评估验收制”两项新举措,并出台了《梁平县关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通知》《梁平县乡镇教育工作目标及考评办法》《县属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办法》等文件。根据评估方案,首先把各级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两基”巩固提高阶段中的职责、任務确定下来。其中,在对乡镇党政部门评价方案中,还专门设立了“两基”的地位教育投人、办学条件、普及程度、农科教结合五项“A级”指标,并把年度“两基”目标分解细化为内容具体、项目量化、便于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将“两基”目标管理与督导评估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我县还积极健全教育督导网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有四大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育工作考评领导小组”,任命了第二届兼职督学25人,把全县划分为五个督导片区,并在各乡镇和学校成立了“教育评估工作指导小组”。通过齐抓共管,全县不断完善“单位自查、片区互查、县级复查”的督导评估制度。

按照“细查”、“实评”的原则,坚持按评估成绩“分等级排座次”,颁发“两基”目标管理年度奖(每年12万元)。凡年度评估成绩不合格者,一律扣发,奖金,限期整改提高;把三年评估综合成绩作为乡、镇党政领导换届及学校、教办室负责人任免、升职、降职的重要依据,从而有效地增强了行政制约效力。

我县这种以督政为主,督政、督教、督学三位一体的“两基”目标管理的督导制度,既可督政府尽责、投入到位,又能导地方法制完善、政策落实,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起到了监督、激励的作用,保证了“两基”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

几年来,为巩固“两基”,全县多渠道投人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的资金达4100万元,使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把解决“两基”的难点问题和专项督导、随访督导相结合。

“两基”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级党政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督察、督办活动,及时排除各种干扰,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我们针对投人不足、办学行为不规范、辍学率波动等问题,积极开展了多次专项督导和随访督导,特别是对“控制流失生”问题,通过开展专项督导,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流失生问题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很多方面。因此,这一专项督导活动不能采取“大呼拢,搞突击”的方式,必须建立起一套专项督察制度。我县每年都认真开展“三查”活动:一查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动员人学工作。如每学期由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开学检查活动,重点看乡镇政府是否开展教育法规宣传月活动;是否实行乡级政府通知人学;责任,人是否缴纳学额保证金;是否凭脱盲证及初中以。上毕业证办理外出务工手续等制度;是否对经过多次教育仍不送儿童人学的责任人履行“乡级政府起诉,法庭裁决,强制执行处罚条款”等法定程序,从而督促乡镇政府把控制流失生工作纳人依法治教的轨道。二查学校抓普及程度的常规工作。每年冬季,县、乡结合督察学校,检查对控制流失生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看学校是否健全控制流失生工作的报告制度;是否实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班主任、科任教师联合包班的控制流失生工作的群体责任制;是否开展救助贫困学生活动;是否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后进学生以及乱办班、乱收费、乱订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负担等不良现象;是否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三查对控制流失生工作的“奖罚制度”的兑现情况。每年暑假前夕,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各片区结合,对各中小学的年巩固率进行考评验收,看是否把人学人数(招生人数)与教学效果和教师职责考评挂钩;是否把以人学人数为基础的学年评估成绩与校长教师的奖金、津贴挂钩,并兑现。通过这种追根溯源、奖罚分明的跟踪考评,培养出一种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形成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四率”指标,稳定在“国标”水平。

三、把布局结构调整和“两基”效益评估相结合。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村级小学办学点过多、规模过小,而中心校又出现班额猛涨,越办越大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初中校的容量与人学高峰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我县把效益评估作为“两基”巩固提高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根据“从需求看调整,从投入看产出”的效益评估原则,在乡镇、教办室、学校三个评估方案中,把调整布局、改造薄弱学校、加强村小基点校建设、提高学生就学时间效益和教师岗位编制效益等作为刚性指标,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标准。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完不成“效益指标”的单位不得参与年度评比。

这种务实的效益评估,有力地推动了布局结构的调整。全县先后撤并高中校8所,初中校31所,村级小学137所,分别占原校数的41%、40%、27%,学校的规模效益明显提高。现在,平均每2.06万人口中拥有1所初中,每1.34万人口拥有一所中心小学(完小),其中平坝、丘陵地区每3100人口拥有1所村小(或基点校)。同时,完善乡镇农校34所,改造村级学校206所,全县中小学和成人学校的合理化布局目标,得到逐步落实。

效益评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县实施乡村教育一体化工程,建立起强校与弱校结对帮扶,成人学校配合初中分流,紧缺学科教师在学区内统一排课,重要设备、设施实行资源共享等。实现了优势互补,缩小了校际的差距,加快了薄弱学校的改造步伐,出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大好局面。同时,避免了重复投入,节省了资金,减轻了社会负担,提高了办学的整体效益。目前,小学留级、初中复读等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小学生往中心学校挤的现象大为缓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县围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高村校办学效益”的成功经验,被刊登在《人民日报》《重庆日报》及其他有关报刊上。

四、把学校规范化管理和健全内部评价机制相结合。

规范学校管理是提高“两基”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有力保障。我们坚持一手抓学校常规管理,一手抓学校内部评价机制的探索实验,及时纠正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中的违规行为,落实“两全”工作初见成效。1997年9月,重庆市教委肯定了我县评估学校工作的成绩。接着,我们又以原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修订稿)》为依据,针对一些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突出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出台了《梁平县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了全面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指標体系,并与各校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合,增强了内部活力。现已建立起有效的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督导评估制度和运行机制,使“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各学校最明显的变化是,校长和教师的评估意识增强了。广大教师都能自觉地把评估方案的各项指标,作为规范自己教学工作的依据,并积极投入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县经重庆市教科所确定立项的有《转变薄弱学校》《增强德育实效性》《调整课程结构》等10个课题,及《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效益研究》《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研究》等68个子课题。各个学校的领导班子和一线教师都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找准主攻方向,选择不同的突破口和发展途径,探索整体优化的育人模式,呈现出办学特色“多样化”的良好态势。

以上措施,逐步淡化了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减轻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第2篇:云南省“两基”国检工作知识读本

编者按:为广泛宣传“两基”国检工作相关知识,切实做好云南省“两基”巩固提高各项工作,云南省“两基”迎接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宣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省政府的相关规定,编写了《云南省“两基”国检工作知识读本》,本刊特节选部分内容,供各级各部门和各学校学习参考。

一、基本概念

1 “两基”的含义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2 义务教育的概念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3 “两基”国检的含义

指国家教育督导团对省级政府“两基”工作进行的全面督导检查。按国家“两基”验收工作程序规定,在全省以县为单位实现“两基”后,要以省为单位,整体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全面督导检查。“两基”国检是国家依法对省级“两基”工作的整体评估和确认,是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检查和考核,是各省(市、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国检标准高、要求严、涉及面广、任务重,是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制度的一项主要任务。

对省级实现“两基”的全面督导检查,要以县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两基”标准,既要检查全省范围内“两基”工作的进展和总体水平,也要检查所辖区域内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教育差距,特别是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既要总结全省“两基”工作的成绩,也要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整改的措施和实际效果。

4 “两基”国检的主体

组织“两基”国检的主体是国家教育督导团,接受“两基”国检的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

5 “两基”通过国检的条件

“两基”通过国检的前提条件是:全省所有县(市、区)的“两基”均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审查,并由教育部公布;省级上报的“两基”自查材料通过国家审查;所抽查地区(州、市、县)的“两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6 “两基”国检的程序

“两基”国检的程序是:全面自查、提出申报、检前公告、组织检查、作出结论、发布公报。各省在接受“两基”国检前必须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自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然后写出自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接受国检申报。

7 “两基”国检的重点

“两基”国检的重点是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扫盲工作等7个方面。

8 云南省“两基”工作简介

1986年10月29日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规定:到20世纪末,全省人口三分之二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他地区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云南省于1993年开始开展以县为单位的“两基”评估验收工作,到2000年年底,全省有89个县(市、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71.6%;106个县(市、区)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为81.8%;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普及六年义务教育。

2002年,以“两基”攻坚为重点,全面实施《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年,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云南省2002年底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35个县列入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06年末,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07年末,云南省超额1个县完成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全省实现“两基”的县(市、区)累计达到121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1.5%。2009年末,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9 云南省“两基”迎国检工作组织机构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两基”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省人民政府成立以省长秦光荣任组长,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副省长高峰任副组长的省“两基”迎接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教育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工商局、省扶贫办、省编办、省妇联、团省委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通知》还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要求各州(市)、县(市、区)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迎接国检工作责任制,把迎接国检各项工作分解到有关部门,落实到有关人员。

二、指标要求

10 “两基”国检的主要内容

(1)普及程度。重点检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等情况。

(2)教师队伍。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落实情况和空编不进人的问题: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等情况。

(3)办学条件。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布局、大班额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配备情况,中小学占地、校舍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施配套等情况,以及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实验室等使用效益情况。

(4)教育经费。重点检查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情况,以及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

(5)教育质量。重点检查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主要检查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以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的问题。

(6)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应急机制等情况。

(7)扫盲工作。重点检查近年来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和脱盲人员复盲情况。

11 “两基”国检“一票否决”的内容

教育经费未达到“三个增长”、教育费附加未全部用于教育;有D级危房;普及程度不达标;教师学历达标

率不达标或数量严重不足;2001年后拖欠教师工资;国检当年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弄虚作假行为。

12 “两基”国检指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两基”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2l号)随文下发了《云南省“两基”国检指标要求》,其中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程度、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5方面35项指标。

13 “两基”国检对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要求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小学l%以下、初中3%以下。

(3)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998年以前验收的县(市、区)分别达到90%以上,1999年以后验收的分别达到80%以上。

(4)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左右,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0%左右。

14“两基”人口覆盖率的计算

“两基”人口覆盖率是指已实现“两基”的县人口数之和占本地区总人口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两基”人口覆盖率=(已实现“两基”的县人口数之和÷本地区总人口数)×100%。本地区可以是州(市)、省、全国等范围。

15 小学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的计算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净入学率)=(小学学龄人口中在小学就读的学生数÷小学学龄人口总数)×100%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普通、职业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初中学龄人口总数)×100%。

16 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要求

青壮年非文盲率农业人U195%以上。非农业人H98%以上。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岁)非文盲率100%。近3年脱盲人员复盲率4%以内。

17 青壮年非文盲率

青壮年非文盲率是指青壮年非文盲人数占青壮年人口总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青壮年非文盲率=青壮年非文盲人数(受完小学四年教育以上人数+扫盲合格人数)÷青壮年人口总数×100%。

①受完小学四年教育以上人数包括上完五年制小学三年级以上或简易小学毕业人数;②青壮年是指15~50周岁年龄段的人口。

18 个人脱盲的标准

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 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19 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

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是:其下属的每个单位15~50周岁人口中的非文盲人数,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在农村达到95%以上,在城镇达到98%以上;复盲率低于5%。

20 国检指标规定的教师学历合格率

在职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小学达到90%以上,初中达到80%以上。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21 云南省中小学教学用房要求

小学:普通教室每班一间,城镇小学有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仪器和准备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少先队活动和科技活动室等;农村完小有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和科技活动室等;农村初级小学有少先队活动室和图书室(可兼用)。初中:普通教室每班一间,并有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理化生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医务室、团队活动室等,农村初中如不具备医务室条件,亦应有简易卫生室,职业初中还应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

22 云南省中小学生均图书配备标准要求

城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生均15册,其他农村小学生均10册,每生每年至少增加1元的新书;城市初中生均20册,农村初中生均10册,每生每年至少增加1.5元的新书。

23 云南省各类学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要求

城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按一类标准,农村完小按二类标准,初级小学根据教学需要做适当配备;初中12个班及12个班以上的按一类标准,12个班以下的按二类标准配备。

2010年4月,省教育厅印发了《2010年“两基”迎国检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供各地配备教学仪器时参考。

24 云南省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规定标准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9年颁布的《云南省实施小学、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必备办学条件的标准和要求》规定:小学平均每名学生应不少于3.6平方米,每名住校生增加4平方米;初中平均每名学生应不少于4.6平方米,每名住校生增加4平方米。

25 国检指标对危房率的规定

完成排除危房任务,全面消除D级危房。

26 中小学危房的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小学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下列等级划分:

(1)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2)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3)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4)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三、政策保障

27 云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规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制定云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2]52号)规定,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为1:13.5~1:18,小学为1:19~1:23。

各地要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配足配齐合格教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杜绝空编不进人的现象发生。

28 国检对教育经费的要求

依法做到“三个增长”;教育费附加依法足额征收,全部用于教育,专款专用,使用合理,不得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

29 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30 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的政策规定

国务院规定,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教育费附加率为3%,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按专项资金管理,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

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发放奖金。不得因教育费附加纳入预算专项资金管理而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

31 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32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

《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人学。

33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中央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用4年时间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34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主要任务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确定了以下5项基本任务:

一是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是“两基”攻坚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三是资助困难学生;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3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各省(区、市)制订的本省(区、市)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36 教育经费“挤出效应”

2006年,云南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确保在中央和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时,防止地方减少投入,《云南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云政办发[2006]36号)明确要求,“实施免学杂费政策的同时,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的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必须继续保留,并用于中小学公用支出,严禁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冲减、抵顶财政政策内生均公用经费拔款。”

37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2009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出要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5月8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印发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3年内完成工程建设。按照国家的要求,云南省迅速组建领导小组,成立机构,召开会议,完善政策,明确职责,全面排查鉴定,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38 “两免一补”的含义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2010年云南省小学、初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300元、500元,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500元、750元。

39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范围

《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防暑、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40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做好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流出地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手续时向学生收取费用。建立并妥善管理好外出学生的学籍档案。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比较集中的地区,流出地政府要派出有关人员了解情况,配合流入地加强管理。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返回原籍就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并督促学校及时办理入学等有关手续,禁止收取任何费用。

41 教育督导

云南省于1988年恢复、重建了教育督导制度。2002年8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113号令颁布《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明确了教育督导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及其有关工作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等活动。

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总督学、副总督学、督学、特聘督学组成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42 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要求

2009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要求调出合理结构,调出规模效益,调出办学质量,调出领导水平。小学集中到乡镇或行政村,初中集中到县城或乡镇,高中集中到州、市或县城。目标任务是:通过3年的努力(2009年~2012年),一师一校的点全部撤销,3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基本上撤并,初中学校规模1000人左右;在2008年学校数的基础上全省撤并小学数30%左右,普通中学撤并20%左右;中小学区域布局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教育资源得到明显的有效整合,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宜撤则撤,宜并则并;宜建则建,宜拆则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43 “三生教育”

云南以“三生教育”为载体,扎实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为“三生教育”)。

44 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的总体要求

云南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阶

段性主要目标是经过2至3年努力,初步建构起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及其教真育爱的价值取向、适应全省基础教育现代化趋势要求、引领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基本制度框架,形成师生主动参与、依法管理、民主科学、规范高效的全省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运行机制,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四、常规管理

45 《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安全责任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46 《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47 云南省文明学校的条件

“十有”创建条件:有明确的育人育才方向,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有守法依规的办学行为,有风清气正的办学氛围,有积极进取的和谐校风,有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洁净有序的校园环境,有科学长远的发展目标。

“十无”创建条件:教书育人无违规,行为规范无混乱,言行文明无低俗,遵纪守法无违反,环境卫生无死角,爱护公物无破坏,重视安全无伤亡,崇尚科学无邪教,日常管理无松懈,教研质量无下滑。

48 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全省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依据学校现代管理理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要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全过程,学校要用科学、先进、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引领学校发展。

49 学校规章制度和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中小学校要把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要在学校门卫值班室、校长室、教务处、图书馆(室)、实验室等场所和地点悬挂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要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0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要按省政府教育督导团颁布的《全日制普通小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督导评估标准》要求,健全、规范学校各种档案资料,注重痕迹管理,积淀办学历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守法、文明、礼貌、卫生,具有较高素养和进取精神的合格公民。

51 做好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

要营造勤奋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温馨的生活环境、浓郁的人文环境,以省级文明学校的标准要求打造每一所学校。校园规划要布局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景物协调得体。校园绿化美化要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做到校舍干净、整洁、明快,不留卫生死角。门窗玻璃完好无损,标牌标示整齐规范。加强对教室、师生宿舍、办公室、食堂、厕所等方面的卫生监督和管理。不得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乱堆乱放,校园内的场地要平整平缓,要及时清除校园硬化地面上的尘土和沙粒,坚决消除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浆遍地的现象。

5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

学校是传播知识文化的主阵地,要引导学校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建设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要整体设计、精心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由学校引领、班级为主、丰富多彩、体现个性、贴近生活、贴近学习;功能室文化建设要体现功能室特点,要注重科学文化、管理文化、技术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指导。建立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符合现代文化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制度和个人仪表规定。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文化、深远的学校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富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文化、张扬学生个性的墙体和宿舍文化、渲染氛围的教室和办公室文化。

53 加强安全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强化学校门卫制度,把好人员出入关。加强校舍安全管理,排除中小学危房,消除消防隐患。强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对实验器材、药品的管理,严格实验程序,确保师生安全。强化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食堂工作人员证件齐全,服装规范、整洁。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师生中开展交通安全和用水用电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安全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珍爱生命。

54 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两基”工作情况汇报应包含的内容

州(市)、县(市、区)情况及教育情况、全面反映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管理与质量(含学校安全)、扫盲工作等方面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以及实施“两基”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特色亮点基本经验等。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打算。

55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简介的内容要求

在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还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1)政府行为在学校的体现,包括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情况,如学校公用经费、学生免杂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教师绩效工资等的情况。

(2)学校的特色、特点,并通过学校宣传栏、功能室、学生活动课等形式充分展示。

第3篇:浅议“两基”中的基础教育之新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索,面对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浅陋的看法。

一、学习新课程, 转变教育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人的发展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在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基础上又有了进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培养富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自由的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甚至有人预言人的潜力的发掘可以是无止境的。然而这种发展观忘记了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发展不仅要全面、个性化,也应是可持续、终身的发展;过分密集的枯竭性的智能开掘如同对地球资源的毁灭性利用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学生是独立的自成一体的生命,无视孩子的个体需要而进行过度开发,就必将付出比破坏自然生态更大的代价。生态文化虽似冰山初露,但生态的教育、生态的课堂已经呼之欲出 。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灵动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上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上。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具有"三性";一是积极性。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性也就产生了。二是主动性。学生有了求知欲,具有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就能不断发现问题,并善于探索研究问题。三是绩效性。每一次教学,都应该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形成新的创新意识,这样的课才能称得上有效益。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体现,是一堂课成败的主要标志,也是教师需要着力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二、以人为本,齐抓德智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每一个适龄青少年,要能够接受到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由于受课程评价系统的制约,评价不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的,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成绩的主要标准。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作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化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三、学习新课程,创建新课堂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寻找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今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绞尽脑汁想出调动学生活动的“高招”,学生一兴奋就争着发言,吵作一团,教师往往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得不到完成,自己许多“经典的练习”还没有的到落实,教师又得板起面孔维持秩序,活跃起来的气氛又“凉”了下去,节节课就这样“潮起潮落”,教师声嘶力竭,精疲力竭。课堂上来自分数与教师自己权威的影响,甚至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人性的举动。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老师还在这矛盾中徘徊。然而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才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四、师生共勉,勇于创新

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注重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因而素质教育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创造性来发展的,因此弘扬创新精神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指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将学生培养成“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就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领域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而教学方式的变革可能是这个时代教育将要发生的变化中最突出的特征。

教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他们希望改变学生的态度,并能让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想一想:即使你的教学质量只提高了10%,那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有影响。新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要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我们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最后再引用加拿大人戈培尔的一句话:无论设立的目标看上去如何遥远,都不能不做出系统的描述。毕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变迁,只要它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生的,就比方向错误的变迁乃至无方向的变迁更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尼玛卓嘎

第4篇:小学新两基工作方案

***小学打造“新两基”

学校工作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缩小差距,保障适龄儿童少龄平等接受良好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1、办学条件达到《贵州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办学条件9项指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不低于4.5㎡,生均图书册数:不低于20册;教学实验仪器配置:不低于3.5万元,每100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不低于6台,班班通:每个教学班均配置班班通设备;师生比:小于或等于1:22,班额:不大于45人)中至少7项以上达标,办学基本条件各项指标的评估得分达85分以上。

2、两项评估内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达85分以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不大于0.7。

3、一个重要参考。公众对学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结果达85%以上。

(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1、以校(村)为单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均达85%以上。

2、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6%以内。

3、协助完成高中阶段招生入学任务。

三、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落实校长与班主任(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依法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复学通知书》。关注特殊全体教育,提高“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加快学校建设,基本实现班班通。

2、协助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普通高中、中职招生任务。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8月)。召开“新两基”工作推进会,对照“新两基”指标要求,进行自查,梳理情况,找准差距,制定措施,明确职责。

(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根据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硬件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

(三)自查阶段(2016年10月)。学校对“新两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阶段性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撰写好自查自评报告; 迎接“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市级认定和“基本普十五”省级评估验收。

五、组织机构及职能职责

为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有序推进,特成立“新两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新两基”相关指标要求,指导实施全镇“新两基”工作,管理校长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长:***( 校长)

副组长:****( 副校长)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行政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职能小组:

1、财务及宣传组:

组长:**

成员: ** *** 职责:安排好“新两基”工作专项资金,建立中小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负责做好扶贫济困工作,确保困难家庭子女上学,确保困难学生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收集整理财务相关资料。

负责宣传“新两基”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推进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新两基”工作的良好氛围;收集整理“新两基”宣传资料。

2、安全及卫生组: 组长:** 成员:** ** ** 职责: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及时依法处理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安全事件,处理校园突发事件,为学校师生提供安全保障;收集整理安全资料。

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和保健工作的指导、宣传、普及疾病预防知识,落实疾病预防措施;监督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做好校园饮食卫生的专项整治;收集整理好学校卫生及食堂资料。

3、教学及资料组:

组长:*** 成员:**** ****

**** 职责:负责做好辖区内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及“控辍保学”工作,推进辖区内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收集整理完成“新两基”工作资料。指导督促教师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收集整理好教育教学资料、德育资料、人事资料及上级临时交办资料。

六、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墙报、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新两基”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升广大群众对“新两基”工作的认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实现“新两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实行班主任包班的包保制度。

(三)积极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争取教育局、中心校及社会有识之士的经费投入,用好学校有限经费。

(四)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在“新两基”工作中要坚持标准,绝不允许弄虚作假。

(五)收集资料、规范建档。

注重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建档工作,确保资料的严肃性,逻辑性、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做到“应有尽有、一看就懂,一查就实,一核就准”。

(六)提升教师素质,着力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对新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推进新教师黄金成长期优质培养制度,切实推进 “青蓝结对”工程,促进师资队伍相对均衡;不断完善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七)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积极开发学校、村委会、家庭教育资源,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环境。严格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各类课程。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并将其纳入到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和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探索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完善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核心的以校为本、联校、联片、区域互动、资源共享和开放的教研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创建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中立足校情,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突出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排出时间表,做好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把创建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地制宜打造学校亮点,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教学设施、设备的管理、使用,在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受益,确保使用效果。

(九)以深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体制创新。真正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建立健全班子联系薄弱学科机制,提高薄弱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小学

2016年8月17日

月工作安排表

八月份

1、完成学生报名注册工作; (责任人:各班主任)

2、完成学校办公环境改善工程。(责任人:**)

3、完成学校校门口外观整治。(责任人:**)

4、完成学校厕所新建工程。(责任人:**)

5、组织安全检查,完善安全资料,安排安全值班、安全隐患监测工作。(责任人:**)

6、完成学校开学用品、用具采购工作。(责任人:**)

7、完成秋季学期各项工作计划拟定,调整课务、教师拟订学科计划、进度;完成开学教学准备保障9月1日正式开课 (责任人:***各科教师)

8、开学典礼;安全教育第一课;学生文明礼仪;“三爱”“三节”宣传启动(责任人:***)

9、组织卫生大扫除,整顿校容校貌。(责任人:***)

10、做好教师桌凳、办公计算机采购准备工作(责任人:***)

九月份

1、辍学学生走访动员工作(责任人:***)

2、整理常规管理档案资料迎接开学工作检查(责任人:各相关教师)

3、文化户口册更新(责任人:***)

4、开展中秋节、教师节系列活动(责任人:***)

5、开展“教师节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责任人:***)

6、启动各活动阵地(大课堂、大课间)开展活动,举行教研活动(责任人:****)

7、推动新教师“师徒结队”青蓝工程(责任人:***)

8、班级文化常规管理检查(责任人:***)

9、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活动(责任人:***)

10、做好在校生、转出、转入名册(责任人:***)

11、做好新生学籍申请,老生学籍维护(责任人:***)

12、做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责任人:***)

13、完成学校留守儿童走访调查慰问工作(责任人:***)

14、完成留守儿童之家及心理咨询室建设(责任人:**)

15、教师工作月检;,接受开学工作检查(责任人:**) 十月份

1、“新两基”及两项督导自查自评及整改工作(责任人:***及相关教师)

2、举行教研活动(责任人:***)

3、举行工作竞赛活动(责任人:***)

4、班级文化常规检查(责任人:****)

5、开展一次安全、禁毒、文明礼仪活动(责任人:***)

6、教师工作月检(责任人:***)

第5篇:“新两基”工作宣传标语

附件:

“新两基”工作宣传标语

1、千算账万算账算好教育发展账,千欠钱万欠钱不欠教育发展钱

2、新常态、新两基、新发展

3、实施新两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4、高中与职中,一样能成功

5、脱贫致富,教育铺路

6、建成小康,教育担当

7、决战普十五,腾飞夯基础

8、开放首要开明智,筑梦先筑新两基

9、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0、均衡发展要实现,校际均衡是关键

11、人才培养靠教育,巩固普九抓两头

12、加大财政投入,夯实“普十五”基础

13、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为新两基保驾护航

14、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创建学校特色品牌

15、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16、攻坚“9+3”,奋力普“15”

17、强化政府教育工作职责,加快实现新两基

18、夯实新两基,实现新跨越

19、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 20、普及十五不用愁,巩固中间抓两头

21、抓实新两基,促进新发展

- 34 -

第6篇:小关乡两基工作汇报(新)

小关乡“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2003年,我乡完成了“普初”工作 ,为了完成“两基”攻坚任务,促进我乡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和谐发展,我们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整体规划,常抓不懈,努力提高“两基”成果。通过不懈努力,全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而推动了我乡经济的发展,全乡人民更加意识到提高“两基”水平,是富民强乡的长远大计。我乡根据县上的统一部署,对两基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我乡“两基”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小关乡位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西南角,平均海拔2300米,全乡共有6个行政村,57个合作社,2082户,10138人;全乡总耕地面积为14200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副业为辅,农作物以油菜、蚕豆、小麦为主,自然灾害频繁,常年产量低而不稳,2006年粮食总产量1706吨,单产175公斤,人均纯收入639元。由于小关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群众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生活普遍困难,为全县最贫困乡之一。

2、学校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6所完全小学,3所教学点 ,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为1294人,其中女622人,少数1002人,女478人。一年级299人,其中女140人,少数234人,女112人,二年级287人,其中女162人,少数224人,女128人,三年级242人,其中女110人,少数205人,女96人。四年级177人,其中女85人,少数127人,女57人,五年级156人,其中女70人,少数120人,女51人,六年级139人,其中女55人,少数92人,女34人。

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公派教师31人,其中女7人。代课6人,女5人,临聘教师17人,女1人。 大专以上学历31人,女2人;中专学历10人,女2人;高中学历13人,女3人。教

师学历合格率为100%,高级6人,一级18人,未评30人,教师平均年龄为29岁。

二、普及程度

1、小关乡普初程度:

小关乡共有适龄儿童1213人,已入学1166人,入学率为96.1%,其中适龄女童590人,已入学568人,入学率为96.3%,少数民族适龄儿童995人,已入学953人,入学率为95.8%,少数适龄女童484人,已入学463人,入学率为95.7%;15周岁总人口192人,其中女104人,完成小学毕业人数184人,其中女99人,完成率分别为95.8% 、95.2%;小学应届毕业生为178人,实际毕业178人,毕业率为100%;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为1171人,上学年末在校学生数为1166人, 巩固率99.5%;小学实际毕业生178人,升入初中学生数为178人,升学率为100%。

2、小关乡普九程度:

小关乡共有适龄少年601人,已入学551人,(七年级178人,女94人,少数134人,女67人,八年级177人,女94人,少数142人,女81人,九年级196人,女112人,少数155人,女89人),入学率为91.7%,其中适龄女少年323人,已入学300人,入学率为92.9%,少数民族适龄少年473人,已入学431人,入学率为91.1%,少数女童254人,已入学237人,入学率为93.3%。

3、初中在校生的去向:

高关初级中学就读的学生有111人,其中女53人,七年级33人,其中女13人,八年级31人,其中女17人,九年级47人,其中女23人。

吹麻滩初级中学就读的学生有99人,其中女46人,七年级20人,其中女8人,八年级31人,其中女18人,九年级48人,其中女20人。

别藏中学就读的学生有204人,其中女108人,七年级93人,其中女53人,八年级76人,其中女33人,九年级35人,其中女22人。

居集中学就读的学生有4人,其中女2人,均在九年级。 红台中学就读的学生有61人,其中女41人,七年级20人,其中女11人,八年级18人,其中女12人,九年级23人,其中

女18人。

韩集中学就读的学生有72人,其中女50人,七年级13人,其中女11人,八年级23人,其中女14人,九年级36人,其中女25人。

3、扫盲基本情况

小关乡15—50周岁的青壮年5043人,现有文盲和复盲人数为1100人,我们利用寒假农闲季节举办扫盲班12个,参加学习1089人,女503人,已脱盲890人,女387人,文盲率从10.9%下降到4.2%。

三、办学条件:

22小关学区占地总面积22983m,校舍总建筑面积3710m,生均22占地 17.8m,生均享受建筑面积2.9m,现有课桌凳746双人套,配齐率为100%,现有图书13068册,生均约10册,教学仪器172台(件),钢篮6付,微机27台。

四、所作的工作: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责任落实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顺利实现,小关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今年组织召开全乡教育工作会议多次,认真研究分析“两基”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两基”攻坚的具体工作。我乡根据州、县“两基”具体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了《小关乡2009年“两基”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调整小关乡“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小关乡控辍保学制度》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责。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工作氛围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全乡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两基”攻坚战。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乡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的“两基”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两基”工作的宣传进学校、到农户。村委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开学、新生报到,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

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3、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普及程度达标

实施“两基”就是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针对我乡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乡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学年初学生开学之前,利用一周时间,对全乡各村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学。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三是制定《小关乡控辍保学制度》,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每人200元的罚款或不分配救济物资。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

4、筹措资金、改善条件

乡党委、乡政府为了完成“两基”达标的硬件指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多方与帮扶单位协调、联系,各帮扶单位从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积极帮助对口帮扶学校克服困难,给予了大力支持,截止目前,县财政局支持3.2万元,2万元用于大茨滩、尕阴洼校门前路面硬化,1.2万元用来解决600多名学生的校服;县残联支持7000元,用于唐藏小学校园硬化,二井沟小学校园平整;县文体局支持5000元用于五家堡小学的校园硬化;县教育局为小关小学修建教辅用房5间,硬化校园200多平方米;县农委领导亲到学校实际考察调研正准备对小关、大寺小学办事实。在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中英项目”、“香港福建希望工程”等项目之后, 使如今的学校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的喜人景象。大多数村校都配齐远程教育接受站,中心小学配备了微机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室1间。多方联系争取课桌凳120双人套。

5、建立完善两基档案,认真搞好表册填写工作

认真建立完善“两基”资料,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完备、数据真实可靠、详实对口,专人负责,入档入柜。小关乡的“两基”业务工作在州、县各级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乡党委、政

府的统一部署下,召开多次业务培训会议,教育局督导室进行了为期3天的综合督导评估,具体解决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全乡包村干部及教师派到全乡57个社进行摸底。在以村校为单位进行统计,学区抽调人员进行复核复查,严格按要求进行汇总,建立完善各种表册,竭尽全力地做到不漏、不重、不虚、不假,表格清晰,书写工整、规范。

六、今后的打算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乡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科配套问题严重;三是“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仍然很艰巨,尤其是初中辍学学生动员返校工作还需继续努力;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成效不够明显。

“两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抓好教育内部的各项改革,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力争使我乡教育事业全方位、快速、健康、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基本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

2、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争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4、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形成“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实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更多的人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5、加强学校管理,继续抓好常规管理、安全管理和校园文化

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监管机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安全;二是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地制宜,进一步规范、美化校园环境,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让学校有一个安定、健康的办学环境

第7篇:八德中心学校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汇报

八德中心学校关于

“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情况汇报

彭昌盛(2016年8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为全面抓好“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按照关县通[2016]22号《关岭自治县教育“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接受省人民政府考核评估验收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我校教师进一步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按照巩固中间抓两关头的工作思路,努力抓好“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现在,特将我校抓“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校辖一所村级完小、三个教学点、一所公办幼儿园和两所民办幼儿园,现有园幼儿学生370人;在校小学生x人。中心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建有科学实验室、电脑、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图书室、社团活动、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班班通等专用教室。

二、普及程度达标情况

(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八德片4-6周岁697人,在园幼儿370人,毛入园率为53.1%。

(二)小学六年巩固率。八德片义务教育在校生,2010年160人,2016年152人,巩固率为95%。

1页

(三)“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八德片7-15周岁“三残”儿童少年10人,入学8人,入学率为80%。

(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八德片16-18周岁710人,入学465人,入学率为65.5%。

(五)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为x%。

三、主要工作措施

我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将“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校长负责制,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项指标都有具体负责人。做到 “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有主管,项目有分管,事事有主办。使“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我校大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做好“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三个到位,一个确保。即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工作力度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我校“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得到落实。具体做法是:召开“新两基”和“两项督导”工作专题会议,与班主任、教师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分析学生流退主要有三种原因:①因为贫困;②受打工潮影响;③学生厌学。针对上述问题,学校拿出了具体方案。制订了《防流控辍划班承包责任制度》,把防流控辍作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个制度,班主任、教师进村入户对文化户口薄认真摸底检查,了解本片区学生入学情况,摸清本片学生流失情况,填写流失学生统计表,全体教师针对家庭困难生、学习困难生、有辍学倾向的学生进行重

2页

点家访。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贫困学生生活困难,把辍学问题降到了最低限度。对于外出打工家庭的学生,学校做了三步工作:首先由教师家访,动员家长催促孩子返校;其次教师与学生通电话召其回校;第三通知村干做工作,务必把学生找回学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保障适龄儿童“进得来,留得住”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进得来,留得住,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1、是坚持依法施教,确保入学率达标。每年的8月份,镇政府根据文化状况登记册对有新入学孩子的家长发出入学通知书,要求学生家长按时送子女入学。

2、是每年2月和8月进村入户开展控辍保学宣传,使宣传工作进入家庭,把控流保学工作做在前头。学校将易辍人员进行排查摸底,对贫困家庭子女采取“减、免、缓”等措施,开启“绿色通道”,保证学生及时入学;对厌学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查找根源,充分利用晚自习辅导学困生;对留守儿童学生学校积极开展关爱活动,每月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与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使他们能在学校感受到亲情,感受到温暖。

3、是把国家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每个学生免费入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得到相应补助;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使真正贫困的住校学生得到寄宿生活困难补

3页

助,不因贫困而辍学。

(二)、着眼学生未来,促进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抓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最终成为具有阳光、快乐、健康的人;抓德育工作的态度是:学校无小事,贵在坚持,把小事做好;抓德育工作的习惯是:抓好细节,持之以恒;抓德育工作的信念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抓德育工作的措施是:实施立体式德育,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点(少先队)线(班主任)面(全体教职工)体(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用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德育教育的场所,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整治校园环境,形成“人人管人,人人被管”的管理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班级建设的主动性,使班风、学风得到明显的好转。

3、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抓好和谐校园的建设。关注留守儿童,学校积极开展了“1+1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儿童能在学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还注重育人环境的拓展与优化,通过召开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促教学质量提高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我们制订了《八德中心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制度管人。教导处每月对所有任课教师进

4页

行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课、讲课、作业批改、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试卷分析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每检查完一个教师,都要进行座谈,对工作认真的教师给予表扬;对责任心不强的教师进行解剖分析,限期进行改正。并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把检查结果在全校进行通报,通过这样的措施,进一步端正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作风。

2、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学校鼓励教师进行新课程研究,要求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教研论文及总结材料。几年来,我校年轻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有20多篇曾获省市的奖励。同时我校以研促教,大力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还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中,如果不达标者取消年终评优的资格。

3、立足校情,突出办学特色。一是形成了体育教学特色,体育教学成为了我校的一个优势,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传承八德苗族板凳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爱好体育,爱好大课间活动。因此,2015年我校获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展示评比小学组县级一等奖。在体育课教学中,一直强调以强健学生体魄为宗旨,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二是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利用书画竞赛活动,学校文艺汇演活动及校外手工艺培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了面

5页

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宽基础、强能力、多兴趣、有特长”的显示学生个性发展的办学特色。

4、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形成精干、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行政作风,一方面加强制度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人文管理,着眼于和谐校园建设;第三方面,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加强师德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在组织教师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学习的基础上,做好新任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为了能够让年轻教师尽快的成长为合格的教师,学校加大了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组织外出培训、学习、教研组培养、教导处直接管理等方式,使他们目前已经基本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

(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在学校能生动活泼、健康的学习和成长,每学期初,一是学校都和每位教师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使安全管理不留死角;二是利用校会、班会宣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来我校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大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三是不定期进行学校水、电路、教学设施及教学楼的安全隐患排查,并记录存档,及时作出整改。四是对学生出入严格执行登记制

6页

度,确保学生安全。每天晚上学生就寝时坚持学校值日行政人员和生活教师及宿管员巡查到岗,班主任跟班到位,每天做到三查四问,即查学生上课是否到位、就寝是否到位、就寝30分钟是否在位;做到“四问”,即问人数、问生活、问纪律、问有无生病。如有异常情况,班主任必须及时处理,不能处理时立即报告学校。因此几年来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不足,没有专职的生活教师、宿管员、食堂工人。

(二)学前教育的普及虽然达到了省定标准,但在师资配备上民办幼儿园未达到“两教一保”。

五、在下步工作。我们将以这次省过程督导为契机,一要正视困难与问题,认真研究,扎实做好整改工作。二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各项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三要继续加大关爱留守儿童力度。打造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的升级版,让农村教育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一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7页

第8篇:xx镇“新两基”和“两项督导”迎检工作方案

xxx县xxxx镇“普十五”和“两项督导”

工作迎检方案

为加快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力推进全镇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xx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根据省、市、县相关会议文件要求,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普十五”和“两项督导”迎检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普十五”和“两项督导”工作在推进我镇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缩小城镇与农村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升xxxx镇教育整体水平,推进全镇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镇迎检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xxxx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迎检有关工作组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员:xxxx镇各股室负责人、中心校全体工作人员。

—1— 办公室负责按照标准做好迎检日常工作。一是认真完成各种表册统计,确保表册数据真实无误;二是检查、指导有关部门、辖区内学校、幼儿园开展好“普十五”和“两项督导”自查自评工作和拟写好汇报材料;三是按照评估标准指标体系整理好评估资料;四是做好其他临时性工作。

(二)后勤保障组。 组

长:

员:xxxx镇各股室负责人、镇中心校全体工作人员。 后勤保障组负责上级评估组人员就餐、休息、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评估所需物品购置等相关工作。

(三)安全保卫组

长:(水城县公安局xxxx派出所所长) 成

员:镇综治办全体人员,派出所全体人员。

安全保卫组负责督导期间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协调、管理交通通畅,处理一切突发事件。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迎接省政府“普十五”和“两项督导”评估工作是我镇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全力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二)完善资料档案。各有关部门、各学校、幼儿园要严格按照资料目录建档项目及内容,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做好档案资

—2— 料的收集整理和各类表、册的填写统计工作,做到立卷归档资料全面、系统、详实、规范。

(三)严格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在迎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镇政府将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凡因股室或学校资料不完善影响全镇“普十五”和“两项督导”验收结果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将严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3—

第9篇: 乡镇“新两基”汇报材料

篇一:小雅镇”新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小雅镇 “新两基”工作

汇报材料

“普九”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将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落实教育科学发展战略,切实履行教育职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围绕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程,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雅镇位于正安县城西南63公里。地处东经107°8′--11′,北纬28°15′--34′。东与和溪镇相接,西南和绥阳县为邻,西接庙塘镇木耳村,北连庙塘镇和桴焉乡。总面积162.17平方公里,最高黄沙岩海拔1837.8米,最低海拔竹园坝55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600米,是一个由十岩十坝五垭装点的魅力乡镇。

全镇辖8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37686人;201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0元。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其中寄宿制学校4所; 2015年秋小学在校学生1679人,在校初中学生961人。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 先安排教育发展。一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纳入镇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范畴,通过下发文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与村委会、镇属相关部门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切实肩负起党委政府作为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学校实际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及时帮助解决;二是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小雅镇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小雅镇党政领导联系学校责任制》和《控辍保学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教育氛围。

三、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形成“三校一园”的教育格局

我镇根据镇域实情,科学规划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规模,形成了学校布局合理、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校点布局。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强势推进学校硬件改造。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作,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摸查,现场办公,逐一落实扩容建设工作。近年来,多渠道筹措和争取教育项目资金2600余万元,实施了7间学校的教师公租房,5间学校的学生宿舍、10间学校的学生食堂等,中心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等项目已纳入2016年5月全面改薄计划,目前征地工作已全面完成。全镇中小学校园面积达到15479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3899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6230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 积小学达5.2平方米,初中达5.8平方米;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29448平方米,生均活动场所面积小学达10.56平方米,初中达12.13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使我镇校园环境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2、重视学校的设备设施建设。近年来,学校内部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中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进程。目前,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值255.28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达714.7元,初中达1407.7元;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06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小学达到4.4台,初中达到13.7台;中小学共有图书60785册,小学生均17.2册,初中生均33.25册。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学校2间。

四、坚持贯彻落实教育法规,“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工作中,我们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有效巩固了我镇“两基”成果。全镇2015-2016学适龄儿童1753人,入学1739人,入学率99.2%;适龄少年1091人,进入初中就读1046人,尚在小学就读14人,适龄少年入学率97.16%。其中7—15岁残疾儿童6人,入学6人,入学率100%;达到法定入学年龄的女童全部入学,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就学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五、强化安全管理,着力构建平安校园

为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我镇制定了《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意见》,着力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一是镇、村和学校均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逐级签订的安全责任书;二是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整顿,确保学校教学秩序不受外界干扰;三是每月至少对全镇中、小学校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四是聘请司法、公安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适时开展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六、重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我们知道:一个好班子可以带出一支好队伍的道理。为此,首先从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入手,狠抓学校班子建设。并多次推荐相关人员参加各类提高、研修培训,领导班子精干、务实、高效、廉洁。实现了学校领导班子德才兼备的目标。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让全镇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价值观,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形成了“敬业、严谨、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

3、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进程中,有效整合资源,通过组织教师 参加国培、指导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等多形式多举措引领全镇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全镇有教职工213人,其中小学123人,初中90人;全镇专任教师20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3人,在校学生1679人,师生比1:14.86;初中专任教师87人,在校学生961人,师生比1:11.05;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96人,占84.96%,中师学历17人,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81人,专科学历6人,学历合格率100%。

七、创新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镇中小学不断创新管理模

式。一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修订学校制度和办学章程;二是以人为本,积极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三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四是深化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我镇中小学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中心小学食堂工作精细化管理走在全县前列,“和雅”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正有序实施,被评为正安县特色学校打造先进单位,2014年正安县教育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中学获得一奖等,中心小学获二等奖等。2015年教育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中心小学获得一奖等,中学获二等奖等。近三年来有叶东、骆锐、李永波、易军、冯泽帮等30余人被评为正安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先进教育工作育等。 2016年5月6日

篇二:赤水市新两基汇报材料(长期镇) 巩固成果 提高水平

——长期镇“新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长期镇人民政府

(2016年4月)

尊敬的验收团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长期镇位于赤水市东部中心位置,东与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相接,西与葫市镇相连,南与官渡镇接壤,北与长沙镇毗邻。208省道马合公路纵穿全境13公里,习水河如一道天堑将长期镇划为东西两岸。全镇地处半高山和高山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镇内最低海拔230米,最高海拔1368米,年日照率为28-30%,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平均气温18.70C,地域面积117.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286亩,森林9万余亩,有竹资源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辖10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83万人。

多年来,历届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我镇学校先后获得如下荣誉:长期中学荣获2011年赤水市中考教学质量三等奖,2014年赤水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第四名,2014赤水市共青团考核三等奖,2015年赤水市首届中小学球类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团体第三名,2015年赤水市学校目标考核二等奖;长期小学荣获2011、2012赤水市教学质量一等奖,2013年赤水市教学质量二等奖,2014年赤水市教学质量三等奖,2015年赤水市学校目标 考核一等奖;长期幼儿园荣获2013赤水市综合评估二等奖,2014赤水市督导评估先进单位,2015年赤水市三八红旗集体 。

全镇所辖一间中学---长期中学 ,一间小学---长期小学,一个幼儿园—--长期幼儿园。长期小学为乡镇中心小学,现所辖完小2间,教学点4个。全镇现有在校学生2852人 ,其中幼儿园学生535人,小学学生1596人,中学学生721人 。全镇70个教学班,学前教育15班,小学40班,中学15班。全镇共有教职工175人,其中专任教师167人,学历合格率为99%;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1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91人,学历合格率为95.6%;初中专任教师55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主要做法

(一)体现教育优先发展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重教。办好教育不仅是给每个孩子创造,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贫困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长远之举。

1、坚持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和条件,为教师办了实事、解了难题。2012年由政府出面协调强保障。镇党委政府尊重教师、尊重人才,要为教师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土地,修建了教师公租房70套,2450平方米,解决了异地教师的住宿问题,为教师安心工作提供了生活保障。每年教师节,评选优秀教师,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氛围。

2、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在镇域经济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优先满足教育教育,加快标准化 学校建设。学前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望子成龙的希望。2012年新建了长期幼儿园,大幅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去年8月份还通过 验收,被评为二类幼儿园。长期中学新建了校门,美化了校园、添置了班班通设备、计算机、塑胶运动场。今年预计维修、更换“办公室的门窗”、美化教室、办公楼、修建长期小学标准化食堂。总体上讲,对我镇教育的投资是“逐年增加的”。

3、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近年来,筹措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真办好营养餐,保证学生吃饱吃好,营养餐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受益学生达2317名。

4、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十二五”规划,足额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抓好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特岗计划”实施力度,2012年以来,向我镇补充了小学补充了16名特岗教师,初中补充了9名特岗教师。

(二)体现了学校均衡发展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1年以来投入学校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幼儿园1620平方米,改扩建中学2000平方米,改扩建小学1200平方米。以融资租赁方式融资100多万元实施标准化建设,配备“班班通”设备37套,计算机180台,新建塑胶运动场5000平方米,标准化实验室4间。

2、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普及十五年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镇在教育局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确保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确保每一个初中学生毕业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为原则,领导广大教师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一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2015年全镇在园幼儿660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57.8%。二是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2015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辍学率0.1%;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 1.2%;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5%以上。

小学六年巩固率为 81.6%,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4.5%,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巩固率为83.6%。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加强

一是教师数量不断充实,2011年以来补充教师50余名,平均每年补充教师10名。二是队伍结构不断改善。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幼儿园100%,小学95.6%,初中100%。教师职称结构合理。三是师德建设不断加强,人才素质不断提升。2015年有遵义市级优秀教师2人,赤水市级优秀教师21人;赤水市优秀班主任8人,赤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赤水市师德标兵1人;赤水名师 1 人;赤水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遵义市级骨干教师 1人,赤水市级骨干教师 4人 ,省培专家1人。

4、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小学毕业检测成绩名列前茅。2015年小学毕业检测获同类学校第2名,英语学科平均分获全市第1名。二是中考成绩稳步上升,升学率95%。

5、 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现。长期小学的目标教学法,长期中学的“266”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小组学习”为主体,以“展示交流”为主导,自评他评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2011年长期中学承办了赤水市教研现场会。二是学校特色逐步显现。大课间活动、少年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长期中学的幸福教育,长期小学的兰德教育已经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三)体现学校特色发展

1、注重特色学校内涵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长期小学确定“养君子之兰,修君子之德”为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主题。我校本着“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办学宗旨。根据实际提炼出一训三风: 校风:识君子之兰 修君子之德

校训:自强不息 团结奋进

学风:善学乐学 德行高雅

教风:善教乐教 淡泊明志

围绕特色学校建设,长期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课篇三: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最新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最新) 夯实基础求发展 深化改革创佳绩

——盘县徐霞客小学“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战略布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几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徐霞客小学系盘县教育局三所直属小学之一,坐落于盘县城关镇南郊,与风景秀丽的碧云公园毗邻。学校于1991年为了解决原政府机关子女就近入学而创建,1993年9月1日开班,原名“碧云小学”,开班时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二实验小学”,1994年8月又恢复为“盘县特区碧云小学”。1998年,中国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在盘县召开,为了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由县人民政府将校名改为“盘县徐霞客小学”,并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了校名。现有教职工 人,其中工人3人,中共党员10人,小学高级教师 人;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 人,其中小学班级13个,学生 人,幼儿班2个,学生人。学校占地675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862.12平方米,教学用房1818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0余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1994年,我校在全县率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在一至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引入了珠心算教学,并培训了一批珠心算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的学生通过珠心算教学,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对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凡在我校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学生,在中学数学成绩皆较为优秀。几年来,我校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学校多次受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经过近10年的努力,珠心算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XX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校“脑功能开发实验研究”课题被列为子课题。 XX年春季,我校又在幼儿班中开展了幼儿快速识字的课题实验,让幼儿在不同的语境里认识汉字,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通过3年来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在我校就读的幼儿,大部分皆能在一学期内认识400个汉字,为幼儿在小学的各科学习中打下了基础,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从XX起,我校在各年级实行长短课时制,满足了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上一篇:幼儿园总结模板下一篇:青春励志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