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工作总结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两基工作总结

云南省“两基”国检工作知识读本

编者按:为广泛宣传“两基”国检工作相关知识,切实做好云南省“两基”巩固提高各项工作,云南省“两基”迎接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宣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省政府的相关规定,编写了《云南省“两基”国检工作知识读本》,本刊特节选部分内容,供各级各部门和各学校学习参考。

一、基本概念

1 “两基”的含义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2 义务教育的概念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3 “两基”国检的含义

指国家教育督导团对省级政府“两基”工作进行的全面督导检查。按国家“两基”验收工作程序规定,在全省以县为单位实现“两基”后,要以省为单位,整体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全面督导检查。“两基”国检是国家依法对省级“两基”工作的整体评估和确认,是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检查和考核,是各省(市、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国检标准高、要求严、涉及面广、任务重,是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制度的一项主要任务。

对省级实现“两基”的全面督导检查,要以县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两基”标准,既要检查全省范围内“两基”工作的进展和总体水平,也要检查所辖区域内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教育差距,特别是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状况;既要总结全省“两基”工作的成绩,也要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检查整改的措施和实际效果。

4 “两基”国检的主体

组织“两基”国检的主体是国家教育督导团,接受“两基”国检的主体是省级人民政府。

5 “两基”通过国检的条件

“两基”通过国检的前提条件是:全省所有县(市、区)的“两基”均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审查,并由教育部公布;省级上报的“两基”自查材料通过国家审查;所抽查地区(州、市、县)的“两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6 “两基”国检的程序

“两基”国检的程序是:全面自查、提出申报、检前公告、组织检查、作出结论、发布公报。各省在接受“两基”国检前必须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自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然后写出自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接受国检申报。

7 “两基”国检的重点

“两基”国检的重点是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扫盲工作等7个方面。

8 云南省“两基”工作简介

1986年10月29日云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规定:到20世纪末,全省人口三分之二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他地区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云南省于1993年开始开展以县为单位的“两基”评估验收工作,到2000年年底,全省有89个县(市、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71.6%;106个县(市、区)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为81.8%;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普及六年义务教育。

2002年,以“两基”攻坚为重点,全面实施《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4年,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云南省2002年底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35个县列入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06年末,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07年末,云南省超额1个县完成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全省实现“两基”的县(市、区)累计达到121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1.5%。2009年末,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9 云南省“两基”迎国检工作组织机构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两基”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省人民政府成立以省长秦光荣任组长,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副省长高峰任副组长的省“两基”迎接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教育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民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审计厅、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工商局、省扶贫办、省编办、省妇联、团省委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通知》还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要求各州(市)、县(市、区)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迎接国检工作责任制,把迎接国检各项工作分解到有关部门,落实到有关人员。

二、指标要求

10 “两基”国检的主要内容

(1)普及程度。重点检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等情况。

(2)教师队伍。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落实情况和空编不进人的问题: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等情况。

(3)办学条件。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布局、大班额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配备情况,中小学占地、校舍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设施配套等情况,以及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实验室等使用效益情况。

(4)教育经费。重点检查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等情况,以及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

(5)教育质量。重点检查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主要检查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以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的问题。

(6)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应急机制等情况。

(7)扫盲工作。重点检查近年来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和脱盲人员复盲情况。

11 “两基”国检“一票否决”的内容

教育经费未达到“三个增长”、教育费附加未全部用于教育;有D级危房;普及程度不达标;教师学历达标

率不达标或数量严重不足;2001年后拖欠教师工资;国检当年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弄虚作假行为。

12 “两基”国检指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两基”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2l号)随文下发了《云南省“两基”国检指标要求》,其中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程度、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5方面35项指标。

13 “两基”国检对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要求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2)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小学l%以下、初中3%以下。

(3)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998年以前验收的县(市、区)分别达到90%以上,1999年以后验收的分别达到80%以上。

(4)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左右,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0%左右。

14“两基”人口覆盖率的计算

“两基”人口覆盖率是指已实现“两基”的县人口数之和占本地区总人口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两基”人口覆盖率=(已实现“两基”的县人口数之和÷本地区总人口数)×100%。本地区可以是州(市)、省、全国等范围。

15 小学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的计算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净入学率)=(小学学龄人口中在小学就读的学生数÷小学学龄人口总数)×100%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普通、职业初中阶段在校学生数÷初中学龄人口总数)×100%。

16 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要求

青壮年非文盲率农业人U195%以上。非农业人H98%以上。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岁)非文盲率100%。近3年脱盲人员复盲率4%以内。

17 青壮年非文盲率

青壮年非文盲率是指青壮年非文盲人数占青壮年人口总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青壮年非文盲率=青壮年非文盲人数(受完小学四年教育以上人数+扫盲合格人数)÷青壮年人口总数×100%。

①受完小学四年教育以上人数包括上完五年制小学三年级以上或简易小学毕业人数;②青壮年是指15~50周岁年龄段的人口。

18 个人脱盲的标准

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第七条规定,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 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

19 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

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是:其下属的每个单位15~50周岁人口中的非文盲人数,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在农村达到95%以上,在城镇达到98%以上;复盲率低于5%。

20 国检指标规定的教师学历合格率

在职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小学达到90%以上,初中达到80%以上。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21 云南省中小学教学用房要求

小学:普通教室每班一间,城镇小学有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仪器和准备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少先队活动和科技活动室等;农村完小有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和科技活动室等;农村初级小学有少先队活动室和图书室(可兼用)。初中:普通教室每班一间,并有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理化生仪器室、理化生实验室、医务室、团队活动室等,农村初中如不具备医务室条件,亦应有简易卫生室,职业初中还应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

22 云南省中小学生均图书配备标准要求

城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生均15册,其他农村小学生均10册,每生每年至少增加1元的新书;城市初中生均20册,农村初中生均10册,每生每年至少增加1.5元的新书。

23 云南省各类学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要求

城镇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按一类标准,农村完小按二类标准,初级小学根据教学需要做适当配备;初中12个班及12个班以上的按一类标准,12个班以下的按二类标准配备。

2010年4月,省教育厅印发了《2010年“两基”迎国检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供各地配备教学仪器时参考。

24 云南省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规定标准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9年颁布的《云南省实施小学、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必备办学条件的标准和要求》规定:小学平均每名学生应不少于3.6平方米,每名住校生增加4平方米;初中平均每名学生应不少于4.6平方米,每名住校生增加4平方米。

25 国检指标对危房率的规定

完成排除危房任务,全面消除D级危房。

26 中小学危房的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小学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下列等级划分:

(1)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无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2)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3)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4)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三、政策保障

27 云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规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制定云南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2]52号)规定,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为1:13.5~1:18,小学为1:19~1:23。

各地要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配足配齐合格教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杜绝空编不进人的现象发生。

28 国检对教育经费的要求

依法做到“三个增长”;教育费附加依法足额征收,全部用于教育,专款专用,使用合理,不得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

29 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30 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的政策规定

国务院规定,教育费附加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教育费附加率为3%,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地方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按专项资金管理,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提出分配方案,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用于改善中小学

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不得用于职工福利和发放奖金。不得因教育费附加纳入预算专项资金管理而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

31 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

《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32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

《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人学。

33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是国家有关部门经国务院批准制定的旨在解决西部“两基”问题的计划。中央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采取集中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用4年时间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34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主要任务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确定了以下5项基本任务:

一是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二是“两基”攻坚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三是资助困难学生;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3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各省(区、市)制订的本省(区、市)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36 教育经费“挤出效应”

2006年,云南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确保在中央和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时,防止地方减少投入,《云南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云政办发[2006]36号)明确要求,“实施免学杂费政策的同时,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的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必须继续保留,并用于中小学公用支出,严禁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冲减、抵顶财政政策内生均公用经费拔款。”

37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2009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出要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5月8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印发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3年内完成工程建设。按照国家的要求,云南省迅速组建领导小组,成立机构,召开会议,完善政策,明确职责,全面排查鉴定,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38 “两免一补”的含义

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2010年云南省小学、初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300元、500元,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为每生每年500元、750元。

39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范围

《云南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防暑、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40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使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做好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流出地政府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手续时向学生收取费用。建立并妥善管理好外出学生的学籍档案。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比较集中的地区,流出地政府要派出有关人员了解情况,配合流入地加强管理。外出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返回原籍就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并督促学校及时办理入学等有关手续,禁止收取任何费用。

41 教育督导

云南省于1988年恢复、重建了教育督导制度。2002年8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113号令颁布《云南省教育督导规定》,明确了教育督导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及其有关工作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等活动。

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总督学、副总督学、督学、特聘督学组成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

42 云南省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要求

2009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工作,要求调出合理结构,调出规模效益,调出办学质量,调出领导水平。小学集中到乡镇或行政村,初中集中到县城或乡镇,高中集中到州、市或县城。目标任务是:通过3年的努力(2009年~2012年),一师一校的点全部撤销,3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基本上撤并,初中学校规模1000人左右;在2008年学校数的基础上全省撤并小学数30%左右,普通中学撤并20%左右;中小学区域布局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教育资源得到明显的有效整合,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宜撤则撤,宜并则并;宜建则建,宜拆则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43 “三生教育”

云南以“三生教育”为载体,扎实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为“三生教育”)。

44 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的总体要求

云南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阶

段性主要目标是经过2至3年努力,初步建构起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及其教真育爱的价值取向、适应全省基础教育现代化趋势要求、引领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基本制度框架,形成师生主动参与、依法管理、民主科学、规范高效的全省普通中小学校现代管理运行机制,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四、常规管理

45 《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安全责任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46 《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的要求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47 云南省文明学校的条件

“十有”创建条件:有明确的育人育才方向,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有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有守法依规的办学行为,有风清气正的办学氛围,有积极进取的和谐校风,有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洁净有序的校园环境,有科学长远的发展目标。

“十无”创建条件:教书育人无违规,行为规范无混乱,言行文明无低俗,遵纪守法无违反,环境卫生无死角,爱护公物无破坏,重视安全无伤亡,崇尚科学无邪教,日常管理无松懈,教研质量无下滑。

48 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全省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依据学校现代管理理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要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全过程,学校要用科学、先进、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引领学校发展。

49 学校规章制度和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中小学校要把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要在学校门卫值班室、校长室、教务处、图书馆(室)、实验室等场所和地点悬挂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要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0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要按省政府教育督导团颁布的《全日制普通小学督导评估标准》和《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督导评估标准》要求,健全、规范学校各种档案资料,注重痕迹管理,积淀办学历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高度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守法、文明、礼貌、卫生,具有较高素养和进取精神的合格公民。

51 做好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

要营造勤奋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校园环境、温馨的生活环境、浓郁的人文环境,以省级文明学校的标准要求打造每一所学校。校园规划要布局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景物协调得体。校园绿化美化要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做到校舍干净、整洁、明快,不留卫生死角。门窗玻璃完好无损,标牌标示整齐规范。加强对教室、师生宿舍、办公室、食堂、厕所等方面的卫生监督和管理。不得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乱堆乱放,校园内的场地要平整平缓,要及时清除校园硬化地面上的尘土和沙粒,坚决消除刮风时尘土飞扬,下雨时泥浆遍地的现象。

52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

学校是传播知识文化的主阵地,要引导学校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建设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要整体设计、精心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由学校引领、班级为主、丰富多彩、体现个性、贴近生活、贴近学习;功能室文化建设要体现功能室特点,要注重科学文化、管理文化、技术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指导。建立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符合现代文化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文明礼仪制度和个人仪表规定。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文化、深远的学校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富有时代意义的科学文化、张扬学生个性的墙体和宿舍文化、渲染氛围的教室和办公室文化。

53 加强安全工作,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强化学校门卫制度,把好人员出入关。加强校舍安全管理,排除中小学危房,消除消防隐患。强化实验室管理。规范对实验器材、药品的管理,严格实验程序,确保师生安全。强化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食堂工作人员证件齐全,服装规范、整洁。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师生中开展交通安全和用水用电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安全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珍爱生命。

54 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两基”工作情况汇报应包含的内容

州(市)、县(市、区)情况及教育情况、全面反映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管理与质量(含学校安全)、扫盲工作等方面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以及实施“两基”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特色亮点基本经验等。客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打算。

55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简介的内容要求

在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还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

(1)政府行为在学校的体现,包括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情况,如学校公用经费、学生免杂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教师绩效工资等的情况。

(2)学校的特色、特点,并通过学校宣传栏、功能室、学生活动课等形式充分展示。

第2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一核两基五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探析

摘要:民族团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百色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核两基五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模式,不断提升培养勇担民族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水平,实现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任务。本文以百色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模式为例,努力探索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举措新方法新机制,以期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高校;一核两基五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

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文化传承创新、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好”[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系列重要战略论述,为当前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百色学院以“一核”为目标,“两基”为示范,“五维”为途径,构建了“一核两基五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充分发挥预科教育学院及博物馆两个基地的示范作用,抓牢教育、宣传、科研、实践、服务五个维度途径,强化协同合作,全面统筹五个维度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元素,打造“一核两基五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模式。

一、明确“一核”目标任务

“一核”为目标,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组织开展各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百色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对照“民族团结进步进高校测评指标”,明确了创建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目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实现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发挥“两基”示范作用

(一)发挥预科教育学院基地作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特色品牌

百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成立于2013年,是广西仅有的两所预科教育学院之一,多年来为广西十多所高校培养和输送了近万名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技术人才,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预科教育学院依托百色革命老区,围绕“民族性、革命性、边疆性”,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特色品牌。在第一课堂开设《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八桂乡情》等民族文化课程,培养预科生为民族团结事业、为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服务的志向和责任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芒果花开杯”民族文化系列活动和特色教育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配合,增强了各民族学生文化认同,增进了民族团结和谐,彰显了民族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发挥博物馆基地作用,构建文化浸润式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百色学院博物馆正式成立于2016年,2019年获批为首批“广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百色工作站”,“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百色市文新广局共建),“百色市民族影像文化中心”、“百色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百色学院校史研究中心”。

博物馆构建一核多维度文化浸润式育人体系,围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核心,从藏品展示、教学研究、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四个维度整体推进,形成了“文化普及课程+沉浸式讲解教育+体验式文化传习+服务文化实践项目”文化育人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馆内藏品展示及线上展馆,开设《百色非遗》《百色文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依托第二课堂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乡村文化与非遗技艺微纪录大赛”、“科研雏鹰”创新训练等主题活动,对百色市中小学生开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多角度展示百色地方历史文化,不间断提高各族师生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直观认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实践教育场所作用。

三、确保“五维”途径效度

(一)抓好“五个认同”教育,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有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百色学院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切实抓好师生“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

1.坚持党建引领,将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常态化

百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等纳入中心组学习内容,校内各基层党组织均积极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学习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2.发挥第一课堂主体作用,推进民族文化及理论政策进课堂

百色学院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融入思政课堂。学校利用多学科优势,开设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的课程。如预科教育学院和政管学院专门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对各民族新生进行民族理论政策教育。学校还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文化、翻译、设计、舞蹈、体育等民族文化课程,如《民族文化保护與开发》《民族植物学》等,还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专业教学及公共体育教学之中。

(二)深化民族团结宣传,实现民族团结认知有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百色学院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中,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各族师生内心。

1.重视新媒体宣传作用,以新媒体带动民族团结宣传

百色学院充分发挥校院两级门户官网、微信公众号、QQ官方公众号、校园广播、易班平台等主流宣传阵地,注重结合板报、横幅、LED电子屏等灵活的方式开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宣传教育,及时发布民族理论政策知识,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

2.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百色学院结合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如建有展示百色7个世居民族的民族墙、校园沿路建有铜鼓嘹歌广场、见证学校风雨征程的土墙、同心绣球文化广场、图书馆以及展示百色民族民俗文化的博物馆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场馆。

3.依托“道德讲堂”“学工讲坛”“红城大讲台”三大平台,大力开展民族文化知识的系列宣讲

百色学院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系列民族文化知识宣讲,如举办“坚持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守住传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我们的节日三月三”等主题讲座,大力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

(三)突出民族科研导向,实现民族文化研究有深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百色学院将社科研究与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紧密结合,立足百色民族性、边疆性、革命性特点,以百色民族文化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现有3个民族文化传承特色研究团队,7个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平台。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23项,厅局级46项,发表民族领域论文百余篇。2020年,百色学院博物馆成功申报“广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百色世居民族文化纪录片《西林壮寨裁缝》入围2019年国家文化部非遗影展。学校为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承贡献了力量。

(四)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实现民族文化浸润有厚度

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先后提出“五点希望”,“八字真经”,“十六字诀”,“四点要求”,搭建起青年个人奋斗和“中国梦”两者之间的逻辑桥梁,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6]百色学院注重创新大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坚定品质。

1.加强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業发展

截至目前,百色学院共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300多个,实践基地大多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与实践基地双向交流,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大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2.以节庆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百色学院建立有民族文化艺术社团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等团体,结合重要时节、民族传统节日、党团日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迎中秋庆国庆贺重阳·民族团结携手奔小康”系列活动,录制“携手连心一起唱,我们都是一家人”两岸同唱一首歌活动视频。

3.依托校团委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平台,开展学生个体返乡实地调研活动

百色学院大学生“三下乡”调研范围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成为具有百色精神特质的应用型人才。

4.参加各类民族团结、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体育竞赛活动,硕果累累,为百色学院及百色市争得荣誉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百色学院组织师生参加民族体育类、民族文化类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几十项。例如,体育学院参加2020年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获得体育专业组传统舞龙比赛第一名、自选舞龙第三名、传统南狮第三名的优异成绩;百色学院民族体育代表队获得2021年广西“壮族三月三 民族体育炫”系列比赛男子珍珠球比赛第二名。

(五)服务民族团结大局,实现民族情感交融有温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7]百色学院各族师生同心同德、守望相助,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到各个领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1.多措并举,关心关怀困难少数民族师生

百色学院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生活用品,办理缓交学费手续,逢假期及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师生。食堂开设清真食品专窗,举办英语考级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若干期,全面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613”工程和“5+5”工作机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解决饮食习惯、英语考级、考研及就业方面的问题。

2.积极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交关于民族文化的资政报告,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近五年,百色学院提交的《关于百色市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等90多篇资政报告获得上级领导的批示。

3.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事业打牢基础

百色学院派出多批次党员教师赴那坡县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项目,组织开展“抗疫情促消费助脱贫”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百色学院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自治区2020年度脱贫摘帽通报表扬。

4.大力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在服务中成长成才

近年来,百色学院多次组织学生奔赴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开展资助政策进村入户宣传、送文化下乡、家电义务维修等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与实践中培养热爱祖国、敬业奉献、砥砺奋斗的精神。

结语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永远在路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和“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百色学院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为实现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 10- 19.

[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 -28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 -05 -03

[4]施雨岑等.“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习近平的小康故事)——习近平情系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N] .人民日报,2021-07-08

[5]张学立.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N] .光明日报,2021-04-09.

[6]陈志勇.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鲜活教材——《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蕴含的理论价值[N] .中国青年报,2021-04-13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新华社,2017-10-27

作者简介:张兴洁(1985.12~),女,汉族,广西蒙山人,讲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百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筹经费重点课题“高校基于红色文化认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1B176。

作者:张兴洁

第3篇:“两基”攻坚

今年民族教育最让人振奋的话题是“两基”攻坚。为了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好地解决西部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瓶颈”问题,今年初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两基”攻坚计划正式启动,令西部地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农牧民为之振奋。

西部“两基”攻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截至2003年,西部地区还有330个县没有实现“两基”,其中民族县280个。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高原、高寒山区、牧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基础薄弱,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义务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保证“两基”攻坚的顺利实施,2月,召开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会议。4月,教育部召开了教育系统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视频会议。10月,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召开了全国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研讨会。

西部地区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规划,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两基”攻坚目标按期实现。

加强宣传,深入调研,合理制定规划。

西部地区各地政府、各部门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学习好有关文件,吃透精神,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找准方向,开拓思路,明确措施,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制定“两基”攻坚规划时,各地有关部门首先根据本地区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当地人口状况、经济水平、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统筹兼顾,务求实效,而不是把下发的各种表格填齐了,数字算出来了,就是做好了规划。新疆为保证“两基”攻坚的顺利实施,自治区“两基”攻坚办公室选择若干个项目县作为厅领导直接联系点,负责进行全程的跟踪调研和指导。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建立联系点,每一位局领导包括相关科室的负责同志,都分别联系几个项目学校,到这些县的项目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指导和推动县、乡、学校里的工作。新疆“两基”攻坚办要求每个“工程”校点的确定,要依据在校生规模和学校服务半径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使学校的布点适应人口的变化。在新建和扩建的学校中,积极推广民汉和民族之间的合校,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拍脑袋定规划、定校点、按民族分类建校的作法。

西部各地还在普及“两基”攻坚知识,加强宣传,广泛动员方面下大力气。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工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特别是攻坚县的群众了解“两基”攻坚计划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两基”攻坚的有关政策。

7月5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与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中央、有关部门和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两基”攻坚计划的目标、责任和任务,确保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它标志着这一事关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必将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寄宿制学校。“两基”攻坚的突破口。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的关键,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央财政从2004-2007年投入100个亿,用于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这100个亿就是专项用于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范围以2002年底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372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为主,包括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中部地区到目前尚未实现“两基”的县,并兼顾了中西部已经实现“两基”、但基础仍然薄弱的部分地区。

目前,全国各民族地区已建成民族寄宿制学校近10万所,有在校寄宿学生472.9万余人。实践证明,在经济文化不太发达,居住分散,山高谷深,交通困難和常年游牧的牧区、山区和边疆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改善和提高这些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一项德政工程,成为民族地区实现“两基”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切实做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于今年8月国家“两基”攻坚办制定并下发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两基”攻坚办就项目学校建筑设计、专项资金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顺利实施。西部地区各地认真组织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建筑设计工作。建筑设计坚持“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确保校舍建筑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安全、安静、便利、卫生等因素,建筑设计还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特点、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专项资金根据“工程”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实行项目管理,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专款专用,保证效益,确保建一所成一所。云南省严防寄宿制学校建设出现“豆腐渣”工程,在工程资金管理上,力求资金使用最大化。今年,云南省在14个县启动227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3572万元,其中土建投资30765万元,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4257万平方米。为了确保明年秋季开学时建设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工程专项资金严格按规划实施。建立了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对不按规定设立工程资金专户的,挤占、挪用、截留工程资金或减少本地政府投入,变相挪用工程专项资金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西部地区各地还按照“两基”攻坚办的要求专门设立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对监督举报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做到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

科学管理是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加快建设步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抓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民族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办好民族寄宿制学校最关键的是建设好教师和管理队伍。西部民族地區各地教育部门选拔那些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和事业心强、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干部管理学校。大力加强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2003年10月新疆启动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书记)培训工作,一年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了12期中学(书记)培训班,在各地州市开展了小学校长(书记)培训工作,受训人员包括全区7000多所学校近1万名校长(书记),提高了办学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西部民族地区重视加强寄宿制学校教师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加强民族地区教师新理念培训,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严格编制管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通过教育对口支援、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和引导优秀教师和志愿者到民族寄宿制学校任教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调整、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西藏自治区根据实际,建立了“培训、引进、录用、聘用”开放的、积极灵活的教师任用制度,坚持中青年教师到基层薄弱学校任教定期轮岗制度,充实基层寄宿制薄弱校的教学力量。并设立专项资金,吸引高校毕业生和其他优秀人才到农牧区、边远地区、高寒山区中小学任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西藏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切实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常规管理,才能逐步提高寄宿制学校在民族地区的影响力,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西部民族地区在加强安全、食堂、宿舍和勤工俭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湖北省在加强保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兴山县规定每30-50名学生配1名保育员,夷陵区政府规定在教师编制总额的基础上增加5%的保育教师编制,五峰县制定了《保育员岗位职责》,当阳市制定了《小学寄宿保育工作管理常规》及考核办法,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寄宿制学校的保育水平。四川省积极建设小农场、小牧场,增强寄宿制学校自给能力。峨边、美姑等县各乡镇无偿为寄宿制学校划拨5亩和0.5亩熟地用于小牧场和菜园地建设,并将小牧场建设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劳动,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凉山州在有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建设了浴室、医疗室,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逐步地改变了贫困边远地区学生陈旧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性;通过学生示范使农牧民生活观念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

西部民族地区在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建设和学校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力发展民族寄宿制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新疆以牧区为重点,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利用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重点开发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课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西藏普遍建起了远程教育收视点,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实践,民族地区各级教育部门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只有对寄宿制学校进行规范、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才能保证民族地区“两基”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李东成

第4篇:两基工作总结

“两基”工作总结

历时半年多的“两基”迎国检工作接近尾声,经历了这场“攻坚战”后,我感到自己进步了许多,也发现了诸多不足。现将我在“两基”迎国检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 思想觉悟提高了。

从今年三月份开学的第一周周末就加班干“两基”工作,到十月份“两基”国检结束,休息日、节假日加班是经常的事。记得第一次加班时,因为是开学的第一个周末,我很不情愿,心想周末都不让人消停。后来,逐渐认识到“两基”工作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特别是教导处的几位老师废寝忘食地工作,我再也没有怨言了,随着“两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班越来越多,我总是积极完成任务。

在喷绘店做展板时,难闻的气味叫人头昏脑胀,两天下来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我坚持下来了;周末看到部分老师能正常休息,而我们干活多的反而要加班,我都去加了;多次到兄弟学校学习经验,补办转学手续,有的并不是分给我的任务,要我做还要自己开车去,我都去做了;五月份录入信息时,连续一周每天从早七点到校一直到下午六点多放学,除了吃午饭和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在电脑前不停的录信息,每天工作将近十小时 ,完了还要补上落下的课程,我都坚持下来了。 因为我知道还有比我更忙更累的,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是要奉献的。

二、业务能力增强了。

这次“两基”工作整理档案时,我一开始负责安全、班团队、爱国主义及民族团结等方面G类的3项和F类的3项档案,完成任务后上级档案的体系变更了,我又负责A

19、20、23和F50的档案,共3大项12方面的内容,任务非常重。但是这些项目大都是有关班团队建设,思想教育方面的,我刚担任团总支书记,有些团队方面的情况还不了解,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使自己更好的掌握了我校班团队建设的现状,也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工作热情更高了。

在完成了档案整理任务后,我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两基”工作视频制作上。起初,学校计划由我们自己策划好后交给专业人员制作,后来因为时间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只能由我自己来制作。

努力的方向明确了。

第5篇:两基工作总结

XXXX局

二O一O两基工作总结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历年来,我局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分期分步组织落实。现将我局2010“两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巩固提高全县“两基”水平,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我局及时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局党组书记为第一组长,副局长为组长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主要工作人员,其他股室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普九”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宣传,依法治教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各方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普九”攻坚战。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人流聚集之地,发放“两基”宣传资料近5000份,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普九”工作的宣传入机关、进学校、到农户。法律责任规范政府机关、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三)采取措施,确保质量

一是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我局切实加强领导,履行责任,积极指导并配合教育、财政等部门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年报统计工作。我局计划于2010年12月1日至10日召开我县2010年统计工作年报和统计工作总结会,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好“两基”的各项数据和情况的真实可靠,力争在迎接“两基”国检中坚持标准、实事求是。

二是主动牵头摸清全县青壮年文盲基数,并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两基”工作的数据填报工作,及时、准确、全面的为“两基”国检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及近期人口普查和近期1%人口抽样调查等方面的统计资料。

三是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市人口普查的统一要求,切实抓好普查的复查、人工逻辑检查、非专项编码、专项编码和普查表书写检查等工作,确保登记质量,确保数据处理高效、快速,确保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回顾我局“两基”工作历程,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县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实现“两基”目标,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领导,履行好我局工作职责,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推动我县“两基”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第6篇:两基工作总结

作者:黄明文 文章来源:二乙 发布时间:2007-9-8 阅读:4126 次

长坪学校两基工作总结 黄明文

一、我校“两基”工作基本情况

我校于1998年顺利通过了 “两基”达标验收,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州、县、镇的工作部署,我校将于2007年迎接国家级“两基”达标验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争取主动,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级“两基”达标验收,我校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对“两基”各项指标的检查督促落实的力度,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省、州、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质效型的基础教育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学生的入学率、完成率、巩固率都有所提高:2004—2005年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75%,13—15周岁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99.04%,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7.04%,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2.64%,2005—2006年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62.5%,13—15周岁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99.68%,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7.99%,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91.9%,2006—2007年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66.66%,13—15周岁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99.83%,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5.58 %,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1.63,在校生辍学率小学为0.45%,初中为3.3%,15周岁文盲率为0。目前,我校“两基”的主要指标均能保持在控制线以内。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两基”核心指标达标。

控制学生辍学率,提高普及程度,是实现“两基”工作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校始终采取宣传教育和强制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首先,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大力宣传“治穷先治愚”、“要奔小康,先上学堂”、“多一个文盲,就是多一个贫困户”、“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扶贫对象”、“让所有的学生都回到课堂,一个都不能少”等观点和理念,先后出墙报100多期,书写标语500多幅,发放材料1000多份,营造了防流控辍,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由于我乡经济条件差,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贫困儿童数量较多,为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多年来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办法,确保贫困适龄儿童入学。一是充分用足用好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保证救助钱、物如实发到贫困儿童手中,2004--2005学,我校给贫困学生减、免,补139813.58元,2005—2006学,我校给贫困学生减、免,补239964.7元,2006—2007学,我校给贫困学生减、免,补 260172.5元,保障了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二是民政部门安排一定资金解决贫困儿童入学资金问题;三是学校采取减、免、缓的办法以及亲友救助,教师垫资等办法解决贫困儿童入学问题。2006年9月,我校校长李代海同志闻听庄尚村蒋清清因家庭贫而即将失学,亲自将500元钱送到蒋清清手中,蒋清清又笑着回到了学校。四是包村干部和教师为学生入学问题,包班包生到人,并走村入户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2007年3月,我校张千聪老师利用双休日先后下村20余次,耐心劝说想去打工的学生返校就读,使得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五是对学生实施爱教育,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加强后进生的帮教,无论在品德上,还是学习上,我们的口号是“永不放弃”, 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调整初中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思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良好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人员队伍逐步形成。目前,我校的教师合格率小学已达100%,初中已达99.5%,小学专任教师当中取得大专及以上毕业学历的24名,初中专任教师当中取得本科毕业学历的12名, 2001年以后新补充教师学历达到规定要求,学历达标为100%; 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我校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几年来,我校初中部在全县各类考试及全能竞赛中,成绩均居前列。

(三)、开展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在培训中学到的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等新理念、新策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大胆进行新课程教学实践。2004—2007几年中小学教师共有50余篇论文在省级、州级论文评比获奖;30余篇论文在省级、州级刊物上发表。

(四)、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构筑良好育人环境

古人言:‘育人必先自育,成人必先自成,责人必先自责,正人必先正已。’我校在广大教职工中掀起‘铸师魂、正师德、练师功、树师表’的教育活动,学校结合教育改革,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教职工行为规范,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貌、昂扬向上、仪表端庄的形象,具有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和表扬都充满了爱,因为,在关爱中成长的学生才会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杜绝无视学生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的行为,严肃查处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教职工。在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普遍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师德师风建设,到目前为止,无违反师德规范的恶性案件发生,构筑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强化学校管理,注重学校安全工作

我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学校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严密防范,充实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检查活动,及时排查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校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遏制、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年来,未出现由于学校或教师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安全信息现象。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切实加强学校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障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组成的护校队,积极配合公安、工商、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游戏室、网吧、交通、治安环境进行了重点巡查,建立巡查制度、安全工作制度、班主任“五到位”制度,切实加强了学生常规管理,有效的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了学校稳定、师生平安,为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六)开展依法治校活动。

在学校管理人员中开展“廉洁从教,勤俭办学”专题教育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得到了增强,能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廉洁从教。

为了不断地普及法律知识,我校中小学教职工积极购买和认真学习《四五普法》读本,参加相关考试,同时,我校还继续组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学校与当地派出所、邀请他们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进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氛围。我校以广播、黑板报、专栏、主题班会、校会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并开展未成年人“远离不良文化”的签名宣誓活动和校外道德教育实践。其中,马王溪小学2006年9月中,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了《如何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的专题教育,中心完小在各班举行“远离黑网吧”的签名宣誓仪式活动。几年来,我们中小学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省、州、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校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学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办学条件,且一些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往往受到影响,如教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教研等由于经费的不足而无法参加,影响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极少数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

一、陈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新课程的启动实施后,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任重道远。三是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音、体、美教学器材匮乏,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四是学校硬件设施薄弱,维修困难,一些隐患难以根除;教学设施也严重不足,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仍然缺乏,从而对学生的一些实践技能的培养受到影响。

为解决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继续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同时加大对村片小的政策倾斜,整体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优化教育资源,加快村片小学校信息化教育建设,均衡教育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巩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四是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两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求深入、创特色,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使我校教育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

浦市镇长坪完全小学

2007年3月

第7篇:“两基”工作总结

盘信镇大告完小“两基”工作总结

(2004至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这个学期,我校的“两基”工作在县政府、县教育局、镇政府及教辅站的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两基”工作任务。

我校两个村总户数为413户(大告村248户,团塘村165户),总人口为2104人(大告村1223人,团塘村881人),分居在9个自然寨(大告村5个,团塘村4个),2004年共有适龄儿童281人(大告村164人,团塘村117人),现有文盲42人(大告村22人,团塘村20人),新增文盲2人(大告村1人,团塘村1人)。2005年分给我校的扫盲任务是12人(大告村6人,团塘村6人),由此可见,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学初,成立了“两基” 攻坚领导小组,校长唐江银任组长,负责我校的“两基”全面工作,副校长龙成山、教导主任龙群字任副组长,负责领导各成员下到各村各户宣传、摸底、核查以及配合组长搞好“两基”工作,同时,学校还与各位教师签定了“两基”工作责任状,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凡不完成“两基”工作,普教方面:入学率、巩固率在98%以下,辍学率大于2%,15周岁的完成率小于95%,15周岁的文盲率不小于1%,17周岁的完成率小于80%;农教方面:不完成扫盲任务,不完成农技培训任务,非文盲率小于95%,近三年脱盲巩固率不大于95%(复盲率大于5%)。以上只要有一条,将作为年终考核不合格处理。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各位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两基”工作中去,认真地抓紧、抓细,不敢怠慢,从而确保了“两基”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为了完成普及教育工作的任务,各位教师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放学后、晚上登门上户去动员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宣传讲解一些法律法规。一次动员不来又反复动员,从来没有一个教师叫苦叫累,反而变得越坚强,越有方法和家长交谈,直到动员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为止。如有个别家庭经济确实很困难的学生,教师就用自己的工资作担保让学生报名,对个别特困生学校实行减免杂费及书费。这样,就使两个村281人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我校百分之百地完成了适龄儿童入学的任务。

在教学工作上,我校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教师们认真学习知识、言传身教、兢兢业业,耐心地辅导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使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按时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思想的沟通,让家长能够把子女送到我校而放心。因此,学生没有一个辍学,巩固率达到了100%。

在农教工作上,我们就组织了两个村的24人参加扫盲学习班(大告村12人,团塘村12人),我们利用晚上时间为参加扫盲学习的学员上课,每晚上三节课,从7:00开始到10:00结束,共学习六周。以后由学员自学,教师上门辅导,通过教师的耐心辅导,学员们求知欲高,学习认真、踏实,他们中有的不但学得好,还能热情地帮助学得慢的学员。因此,验收中24人就脱盲了12人(大告村6人,团塘村6人),我校百分之百地完成了今年的扫盲任务。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我们把农村中的校外小学、初中、高中及已脱盲人员共100多人都组织起来学习种植业、养殖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学员们学习兴趣高,从来没有一个迟到的、旷课的。在学习期间,学员们认真地听讲、认真地作笔记,回去后认真实践。结果,他们都掌握了一门技术,用于农业生产,为自己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为了能顺利地迎接省政府对我校“两基”工作的验收,全体教师不辞劳苦,顾不上上课的劳累,一放学就投入到“两基”工作上来,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奋战,我校所有的“两基”材料都装上了封面,并归档,保存入“两基”资料保管室。

大 告 民 族 完 小

2005年7月10日

第8篇:两基工作总结

xxx小学“双高”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校在区委区政府关心和支持下,在区教育局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将大力推进“双高”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双高”工作的开展,较好完成“双高工作”任务,现就我校“双高”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双高”工作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

7-12周岁适龄儿童242人,正常儿童入学242人,入学率100%,其中7-12周岁女童123人,正常女童入学123人,入学率100%;学区内适龄儿童254人,入学254人,入学率100%;适龄女童入学率100%;无残疾少儿;无辍学学生。

2、师资水平

学校教职工29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大专及本科学历共24人,专任教师岗位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

开设10个班,平均班额25.4人.有实验室、图书室、教师办公室,配齐了相应的体育器材和图书。学校占地14551m2生均57.9 m2;建筑面积2632 m2,生均10.4 m2;达标率100%。

有各类仪器1021件,图书3110册,其中学生用书2822册,生均11册,教师用书288册,师均31册,电子图书629册。体、音、美器材及各类教学实验器材均按省颁Ⅱ类标准配备。

4、教育经费

全校教职工工资由区财政局按时足额发放,没有拖欠, 2006年教育经费为605119元,生均2208元。

5、教育质量

学校全科合格率96%,教育质量稳步前进。2005—2006学年度毕业班学生61人,考核合格61人,毕业率为100%;学生近视率为0.4%;无学生犯罪。

二、实施“双高”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校遵照“双高”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始终把“双高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发展战略目标上,实现入学率100%,无辍学现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坚持为教育办实事

为了迎验“双高”工作,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明确班主任、授课教师责任,严格管理程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订详细的“双高”迎验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做到“双高工作”与抓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运行,两促进,两不误。

(二)加大教育法规宣传力度,依法保护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为确保“双高工作”的宣传到位,我校利用广播,固定标语、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实施“双高工作”工作对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双高”使“双高工作”的实施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

(三)抓好“控辍保学”工作

为进一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把好入学关,建立入学通知制度,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把好巩固关,建立健全了流生报告制度,学生转学报告制度和辍学报告制度,加强监控,发现一个、动员一个、返校一个;三是做好“两免一补”工作,我们依照教育局文件安排,建立“两免一补”学生档案,确保贫困学生不流失。

(四)创新德育活动、促文明校风形成

1、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开展德育研讨活动。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面向学生实际、面向生活实际、加强校本化、自主化活动建设。德育内容以“尊重、平等、宽容、守信”为核心内容的人文教育为重点,提升校本化、自主化活动建设、深化校本德育、加强学校德育课程(思品课、班队课、社会实践课)建设。每学期举行“班主任工作”为主要形式的德育研讨活动。

2、全员参与、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开展“雏鹰争星”评比、争做合格小学生活动。强化班风、校风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训练有序、方法灵活、善于指导、常抓不懈、切实提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加强学生安全、法制和环保教育。我校历来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学校与法制副校长及当地派出所的联系,分析本校学生的德育现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和校正,制定安全工作制度,与班主任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向学生下发安全承诺书、家长责任书等,做好安全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值班力度,每周安排值班领导、值周教师、每天都有值班教师,每周总结研讨安全工作,定期向上级汇报安全工作。开展绿色素质教育活动,争做环境小卫士。

(五)加强常规教学,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我校利用我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契机,开足开齐各门课程,遵循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原则,按照《西安市课堂评价标准》,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科学合理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课程教学,进一步优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努力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思路,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并重的原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的活动。学校教研组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组织骨干教师选择研究课题,承担实验研究,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多年来坚持集体备案制,分为三个备课小组,每组教师实行课后教师反思制,教学年级集体讨论汇总制,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制定对策,并形成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学期末形成自己的随笔录、反思录。教导处、教研组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乎校情的教科研和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水平,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3、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活动。多年来,我校抓好了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把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强化质量意识,用新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师,用《教师评价方案》考核评估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校重视了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资质量的提高。一是师德建设。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学校定期进行师德教育的专项活动,举行师德演讲、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本学期评选师德先进个人两名,优秀教师两名予以表彰奖励,广大教师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二是业务培训,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先后派8名教师参加市、区举办的专业理论及新课改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强化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他们创造平台、引路子,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改活动,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研究课题、制订实验计划。三是经常开展评教、赛教活动,使教师的个体素质得到锻炼和增进,近年来,我校先后有四名教师被评为市、区“骨干教师”。四是在职进修,通过函授、自考、继续教育等形式,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七)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落实“双高”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结合实际,积极协调,多方筹措,把学校建设、维修工作落到了实处,解决了师生的后顾之忧,使“双高”工作取得了新成果,近年来我校先后购置课桌凳140套, 教师办公桌37套,内粉所有教学用房和教师办公室,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虽然我校在实施“双高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达到要求,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首一定的问题:一是教育经费不足;二是校园的绿化、硬件工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下阶段,我校将以本此 “双高”复查验收为契机,认真研究落实各级领导的反馈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扎实工作,狠抓落实。

四、今后工作打算

1、不断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和人事改革工作,充分发掘教师潜力,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校活力和竞争力。

2、提高办学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争取从多方筹措资金,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努力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3、积极争取改善现有生源范围,努力扩大办学规模,以控制学生流失为重点,尽最大努力改善生源和招生质量,提高学校整体竞争能力。

4、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和教研教改工作,突出抓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培养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加强过程督导为重点,狠抓内部练兵,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xxx小学

2010年6月

第9篇:“两基”工作汇报

庆城镇“两基”工作汇报

多年来,庆城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争取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把“两基”国检验收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做以汇报:

一、 基本情况

庆城镇辖9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029人,其中农业人口3463户,15645 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人均粮食220公斤。

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4所,幼儿园1所。在职教师503名,其中中学教师188名,小学教师315名,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在校中小学生7787名,其中初中生2872名,小学生4915名。共有教学班215个,其中初中85个,小学130个,留守儿童之家1个。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9所,培训17期,培训577人次。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1、2008-2009学年初,全镇共有适龄儿童2395 名 ,其中女童 1187名,7—12周岁残疾儿童8名,入学率8100%。小学毕业人数865人,毕业率100%

2、2009-2010学年初,全镇共有适龄儿童2277名 ,其中女童 1108名,7—12周岁残疾儿童6名,入学率100%。小学毕业人数765人,毕业率100%

3、2010-2011学年初,全镇共有适龄儿童2145名 ,其中女童 1039名,7—12周岁残疾儿童9名,入学率100%。小学毕业人数776人,毕业率100%。

(二)师资水平

503名中小学教师中,专任教师490名,均有教师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449人,现仍有98名教师在职进修学习,校长接受岗位培训比例100%,教师普通话培训合格率85%,在职教师每年全部按要求完成了继续教育课时数。所有在职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办学条件

全镇校园占地总面积170959.3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21.9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7347.4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4.8平方米,修建花园20座,栽植风景树845棵,校园绿化面积达到30%,总藏书量87475册,生均11.2册。城区2所初中,4所小学拥有先进的多媒体电教室、计算机室、地面卫星接收室、电子备课室、综合实验室、达标的仪器室、图书室。各农村小学校生都有远程教育接收室,光盘播放室。强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努力整合教育资源,三年来撤并规模太小学校4所,使全镇教育工作得以均衡发展。今年前季全镇师生捐书26222册、金额25805.8元,购置图书1606册、金额24202.5元。

(四)教育教学质量:经常组织教师围绕新课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被树立为全县新课改的排头兵,小学日常规范行为合格率均达100%,学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全镇所有学生均没有违法犯罪现象。

4、2007-2008学年毕业考试全科及格率 80.2%,2008-2009学年毕业考试全科及格率 85.3%,2009-2010学年毕业考试全科及格率 87.4%。2010至2011学全科及格率97.02%。连续五年全镇小学毕业质量检测稳居区域第一,全县前茅,多次荣获全县目标管理先进集体。

(五)经费投入

做到了两个提高逐年攀升,三个增长提升明显,生均教育经费逐年提高。教师工资能全额按时发放。严格按照校财局管的制度,把好义务教育经费开支观,坚决杜绝胡支乱花,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六)扫盲工作

全镇2008年青壮年人口总数为9628人,青壮年人口中文盲人数为244人,非文盲率为98%,巩固率100%;2009年青壮年人口总数为9717人,青壮年人口中文盲人数为225人,非文盲率为98.2%,巩固率100%;2010年青壮年人口总数为9939人,青壮年人口中文盲人数为86人,非文盲率为99.6%,巩固率100%。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每学期处,都要召开全镇所辖小学校长、教学点负责人、教导主任参加的“两基”工作安排动员培训会,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导全镇“两基”工作,要求各校建立工作责任制,分工负责,学校领导要亲自抓,带头抓,要理清工作思路,要逐环节落实。对因工作安排、部署不到位的,工作措施不得力、影响全学镇工作的,追究学校负责人责任。在扫盲工作上,各村、校根据全镇安排,以村为单位,核清文盲底数,对新生文盲、复盲人员加强监测,跟踪调查。进一步完善扫盲工作档案,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有一个脱一个,杜绝新生文盲。真正做到了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使扫盲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保质保量完成。

2、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宣传工作是实施“两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才能把全镇教育教学成绩抓上去,才能使学生、家长看到希望,才能从质量上留住学生。几年来全镇从《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两免一补”惠民政策等方面,进行“普九”宣传。向适龄入学儿童家长下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通知书,及时督促送子女入学,使全镇幼儿入学率达100%。在控辍保学上,全镇教师落实责任对象,深入村民组,深入家庭进行调查、宣传、发动,了解未入学学生的真正原因,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制定出台了《庆城镇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及措施》,三年来共劝返流失学生39名,使全镇辍学率控制在0.03%以下

3、落实扫盲安排,确保工作实效

全镇各村、校每年利用一月时间组织青壮年文盲参加“扫盲”学习,各村扫盲领导小组成员不惜牺牲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亲自做文盲人员的入班学习动员工作,落实扫盲责任,实行包教制度,进一步确保了当年文盲(除失能人员外)90%以上的入班率,使得全镇的青壮年人口中的非文盲率逐年上升。在扫盲工作中,镇政府结合实际,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行政村内六年制小学、教学点为中心,以就近分班、方便群众的原则集中开办扫盲班9所,对文盲人数较少的进行分散包教,逐个扫除。同时鼓励脱盲人员参加巩固学习活动,鼓励50岁以上的文盲积极参加“扫盲”活动。为保证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各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将扫盲教材发放到了扫盲对象手中,保证每个学员人手一册教材,并责成各村扫盲领导小组,合理安排集中学习培训时间、地点,确保学习时间不得少于规定要求。同时认真聘任扫盲教师,由村校骨干教师担任扫盲教师,切实做到了扫盲工作“时间、人员、教材、场地”四落实,确保扫盲工作如期顺利完成。三年来,学区共建办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9所,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所,并如期落实了一年两期的乡级和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先后共培训17期,培训人员达到577人次,办学面和培训面均达到95%以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存在问题

1、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多,外出就读情况佐证材料收集缓慢,个别外出去向不明。中途回家的儿童无任何转学证明,给建档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2、群众对扫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扫盲工作。当前扫盲工作对象大多数都是家庭的主劳力,家务缠身,难以分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扫盲学习中去,致使他们当中的少数人不愿参加扫盲学习,即使进户包教学习,他们也多为应付差事。

五、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按上级的要求,结合全学镇实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指标体系,规范操作程序,建好基础工作档案。做到表与表数据统一,表与册数据统一,册与人相符统一,县乡数据统一。

2、合理安排教师结构,做到该用则用、知人善任,同时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职后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和谐、稳定的“两基”宣传氛围,使百姓听得懂,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促使家长积极送子女入学。

4、进一步加大扫盲经费投入,不断优化扫盲教育内配设施。

庆城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信访维稳工作半年总结下一篇: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