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2022-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09-10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琼阔如克小学“两基”(普九)工作自查报告

“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对青壮年文盲的扫除,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的工作原则,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强化行为,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工作不停、投入不减、指标不降、狠抓落实,使我校“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2009-2010学年“两基”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琼阔如克小学,分民汉两个语系,隶属于托克逊县教育局,位处托克逊县北大街河北,校园占地面积18269.2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硬化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5500平方米,学校共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数为680人;平均班容量为37.8人。

二、自查达标情况 ( 满分:117.5分,自评分:114.1分)

(一)普及程度 ( 满分:22分,自评分:22分) A1-B1-C1: 适龄儿童入学率 (赋分4分)

标准: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100%,农村98% 以上,牧区97%以上。

小学学段适龄儿童入学人数为365人,全部入学,入学率均为100%。

自评分:4分

A1-B1-C3:残疾儿童入学率 (赋分4分)

标准: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80%,农牧区60%以上。 无适龄残疾儿童及少年。 自评分:4分

A1-B2-C4: 辍学率 (赋分4分)

标准: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1%,农牧区1.5%以上。 全部入学,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自评分:4分

A1-B3-C6: 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 (赋分4分)

标准: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99%,农牧区95%以上。

2009-2010学年15周岁少年人数为65人,全部毕业升入初中,达标率100%。

自评分:4分

A1-B4-C8: 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 (赋分6分) 标准: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1%,农牧区2%以上。

2009-2010学年15周岁人口中无文盲、半文盲,达标。 自评分:6分

(二)师资水平 ( 满分:20分,自评分:20分)

A2-B5-C9: 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 (赋分5分) 标准: 95%以上。

小学专任教师47人,获得小学三级以上职称的教师47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47人,达标率100%。

自评分:5分

A2-B6-C11: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赋分5分) 标准: 95%以上。

小学专任教师47 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人数为47 人,继续教育合格率100 %。

自评分:5分

A2-B7-C13: 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赋分5分) 标准: 达标率100% 小学新任教师5名,获得中专以上学历的教师5名,其中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有5人,非师范中专以上毕业学历的教师2名,获得教育学、心理学证书的教师2名。

自评分:5分

A2-B7-C15: 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率 (赋分5分) 标准: 100% 校长均已经过校长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率为100%。 自评分:5分

(三)办学条件( 满分:22.5分,自评分:22.5分) A3-B9-C17:小学设臵 (赋分2.5分)

标准: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合理设臵学校,方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小学的服务半径不超过三公里。班额以《小学管理规程》规定为准。

学校设臵合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学校共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数为680人;平均班容量为37.8人。班额符合《小学管理规程》的规定。

自评分:2.5分

A3-B10-C19: 小学校舍达标率 (赋分2.5分)

标准:县政府所在地95%,农牧区80%以上小学达到规定标准。 学校校舍总面积为18269.2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校舍达标率为100%。校园硬化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5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为8.09平方米。

自评分:2.5分

A3-B11-C21: 学校危房 (赋分5分)

标准:学校无危房,出现危房能够及时消除,杜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事故。

无危房,危房率为0。 自评分: 5分

A3-B12-C22: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电教器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齐率(赋分2.5分)

标准:县政府所在地小学和乡、镇、场中心小学95%以上小学达到规定标准。

2009-2010学年数学教学器材应配备种类29种,数量411个,实配备种类58种,数量781个,种类配齐率100%. 2009-2010学年科学教学器材应配备种类105种,数量1059个,实配备种类166种,数量1933个,种类配齐率158%。

2009-2010学年实验教学器材应配备种类166种,数量1993个,实配备种类166种,数量1993个,种类配齐率100%。 2009-2010学年电教器材应配备种类7种,数量17个,实配备种类1种,数量1个,种类配齐率14.28%,

2009-2010学年信息技术器材配备种类1种,数量1个。 2009-2010学年美术教学器材应配备种类28种,数量169个,实配备种类25种,数量106个,种类配齐率89.2%。数量配器率62.7%。

教学仪器配齐率至今已达100%。 自评分:2.5分

A3-B13-C24:小学图书资料配齐率 (赋分2.5分)

标准:县政府所在地学校95%以上。2001年后每年递增5%,逐步达到100%。

2009-2010学年图书应配备种类5种,数量10200本,实配备种类5种,数量11019本,种类配齐率100%.当年总价100944.05元

自评分:2.5分

A3-B14-C26:小学音乐、美术配齐率 (赋分2.5分)

标准:县政府所在地小学和乡、镇、场中心小学95%以上小学达到规定标准。

2009-2010学年音乐教学器材应配备种类30种,数量112个,实配备种类92种,数量100个,种类配齐率32%.数量配齐率112%。总金额14828元,当年金额14828元。

自评分:2.5分

A3-B15-C28:小学体育、卫生设施配齐率 (赋分2.5分) 标准:县政府所在地95%以上小学达到规定标准。

2009-2010学年体育教学器材应配备种类38种,数量750个,实配备种类38种,数量757个,种类配齐率100%。总金额35229元,当年金额35229元。

2009-2010学年卫生设施教学器材应配备种类66种,数量86个,实配备种类53种,数量59个,种类配齐率100%。总金额10978元,当年金额10978元。

自评分:2.5分

A3-B16-C30:小学劳动基地及设施配齐率 (赋分2.5分) 标准:劳动基地县政府所在地80%以上小学达到规定标准。 劳动器材设施:县政府所在学校100%。

2009-2010学年劳动基地应配备种类71种,数量1143个,实配备种类44种,数量754个,种类配齐率62%,数量配齐率66%。总金额23557元,当年金额23667元。

自评分:2.5分

(四)经费(满分:13分,自评分:13分) A4-B17-C32:财政对教育部拨款 (赋分4分)

标准:财政对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且逐年增长。 2009为319.85万元,拨款逐年增长,且增长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其比例逐年增长。

自评分:4分

A4-B18-C33:生均教育事业费 (赋分4分) 标准:生均教育事业费高于上年水平。

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4703.68元,逐年增长,且生均教育事业费高于上年水平,其比例逐年增长。

自评分:4分

A4-B19-C35:生均公用经费 (赋分5分) 标准: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按原标准执行。 2009年为300元,生均公用经费达标。 自评分:5分

(五)管理与质量(满分:40分,自评分:36.6分) A5-B22-C41:领导定点联系学校 (赋分4分)

标准:有制度并落实,能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依法治校。 县委县教育局领导定期到我校,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并协助学校解决问题和困难,学校将“两基”工作始终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负责“两基”工作,每学年初、学年末均定期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因缺少文件资料。

故此项自评分3.9分。

A5-B22-C42:继续教育社区教育 (赋分4分)

标准:有教师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的规划、投入并组织落实。 学校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的规划,并逐年增加投入。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家长学校开课情况不足,但比前两年略有进步。

自评分3.5分。

A5-B23-C43:规章制度 (赋分4分)

标准:百分之百建立规章制度并落实,努力创建文明学校。 我校属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周边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外来打工人员,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从而使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校纪严明。几年来,我校曾获“县级五好党支部”,“绿色学校”、“县级德育达标学校”“县级巾帼建功”先进集体、“锐丰杯”职工文艺汇演三等奖、先进基层党

组织、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地区级“精神文明单位”, “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近期,我们又获得了“地区级德育达标示范校”的光荣称号,并顺利通过自治区德育达标学校的验收。2008年荣获“地区级青少年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并通过“地区级文明单位复验”学校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良好,但微有不足。

自评分3.8分。

A5-B23-C44:后勤管理 (赋分3分)

标准:后勤部门为教育服务,校园四化落实。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与运动区分区明确,校园内有各种宣传橱窗、板报,校内道路平直,干道、通道均为砖或水泥路面;操场平整,分别设有足球场、篮球场各一个,跑道全长200米,直道100米,另外设有体育器材单、双杠、爬梯等。学校有九大室,设备先进齐全。行政用房齐全,教学办公设备达到了县级标准化水平。近三年来,先后在校园建设方面我校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万余人次,铺垫土方5000多方,硬化地面4000多平方米,种花种草面积2800多平方米,新修校大门、警卫室、远程教育防风墙、升旗台、小花池等。同时我校还积极利用外援资金为我校购买了50台吊扇,25套课桌椅。为了使校园建设实现“四化”,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美化校园的意识,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讲究卫生,不随手丢垃圾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向学生宣传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果皮纸屑袋袋入桶、绿化校园、美化校园的环保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自评分:3分

A5-B24-C45:转变观念 (赋4分)

标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师在教学行为上能体现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明确教育教学工作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人际关系,不苛求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学校的“双语教学”越来越规范,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但个别教师还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故扣0.5分。

自评分:3.5分

A5-B24-C46:师德建设 (赋4分)

标准: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热爱尊重学生,

无体罚学生现象。

教师能主动学习,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学历培训、继续教育,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体罚侮辱学生现象,能从学生发展出发规范自己的行为。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思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故扣0.5分。

自评分:3.5分

A5-B25-C47:思想品德养成教育 (赋4分) 标准:德育有计划,渠道畅通。

学校德育工作有计划,各年级形成了一定的递进层次,能够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反对迷信,不信邪教,相信科学,维护民族团结。班队活动均能按计划及标准进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校环境良好。能保持自治区德育达标学校的风采。但共青团活动次数不足。故扣0.2分。

自评分:3.8分

A5-B25-C48:课堂教学改革 (赋6分)

标准: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做到有要求、有检查。 在教学目标中能够重视情感、能力、知识、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要求,课堂教学体现以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交给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能积极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电教手段提高效率,全体学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和学科要求。课堂教学检查不够细致,创新不足。故扣0.5分。

自评分:5.5分

A5-B26-C49:学生全面发展 (赋4分)

标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措施落实。认真贯彻教育部及自治区颁布的课程计划。

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无违背教学常规现象,校领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每年召开全校运动会和文艺汇演,坚持两课两操、晨检、体检。学生体育成绩合格率均为95%以上,学生坚持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每学期两次,每次有计划、有总结。有学生兴趣小组,参与率达到80%以上,有指导教师、计划、场所、时间、器材。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量不足。故扣0.7分。

自评分:3.3分

A5-B26-C50:面向全体学生 (赋3分)

标准:课内外环境宽松和谐,实现共同发展与差异发展相统一,

培优补差,措施落实。

学生情绪活泼愉快,课内外环境宽松。努力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因材施教,有各班各学科、计划,班本课程百花齐放,实施有成效,学期末有总结。培优补差效果较好,但仍有个别待进生,面向全体学生工作材料不齐全。故扣0.2分

自评分:2.8分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学设施、办公条件、仪器设备、电教设备等配备时间较晚,各方面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于改进。

四、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的工作力度按照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校“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继续深化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和“双语”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校园和高质量的标准化学校。

琼阔如克小学两基工作领导小组

2010年12月

第2篇:县两基迎国检自查自评报告

好范文原创投稿

昌都县“两基”迎“国检”自查自评报告

自****年实现“两基”目标以来,昌都县始终将巩固“普九”成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强化管理、深挖内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推进“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两基”成果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

益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实效。根据《国家“双基”检查验收各项指标要求》,我们组织自查评估领导小组,对全县中小学的组织实施、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学校管理、教育质量、扫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及教育概况

昌都县全县幅

员***万平方公里,下辖**镇**乡,1***个村委会,***个街道居委会。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万人,系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我县分别于****年、**年、***年分别实现了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目前,我县共有**个乡镇,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初级中学*所,完全小学**所。另有幼儿园**所,教学点**个。**年-**学年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人,**年--**学年全县共有初中在校生****人,全县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人,初中专任教师***人。

二、昌都县“普九”指标巩固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学年全县7—12周岁适龄儿童***人,其中残疾**人,小学在校生****人。适龄儿童在校生****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2、初中入学率:**学年全县13—15周岁适龄少年****人,其中残疾**人,初中在校生****人,初中入学率为*****%。

3、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学年初小学在校学生*****人,学年末全县小学在校生*****人,学年内辍学**人,辍学率为***%。

4、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学年初初中在校学生****人,学年末全县初中在校生****人,学年内辍学***人,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

5、15周岁人口中小学教育完成率:全县15周岁人口总数为****人,其中残疾**人,完成小学教育***人,完成率为****%。

6、17周岁人口中初中教育完成率:全县17周岁人口总数为****人,其中残疾*人,完成初中教育****人,完成率为****%。

7、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全县15周岁人口总数为****人,其中残疾**人,完成小学三年级以上教育****人,现有文盲*人,文盲率为*%。

8、15—50周岁人口文盲率:全县15—50周岁人口总数为******人,其中残疾***人,完成小学三年级以上教育******人,脱盲******人,现有文盲***人,文盲率为*%。

(二)师资水平

9、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全县小学专任教师***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高中)学历***人,无合格学历但教龄满20年且能胜任教学工作*人,合格学历教师***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1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全县初中专任教师***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大专以下学历*人,合格学历教师***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11、小学代课教师比例:全县已无代课教师。

12、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001年以来新补充小学专任教师***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高中)学历**人,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13、初中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001年以来新补充中学专任教师***人,其中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初中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

14、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全县共有中小学正副校长**人,经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有**人,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

(三)办学条件

15、学校设置:全县共有*所中学,**所完全小学,**个教学点。能覆盖县域内全部人口,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布局基本合理。

16、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全县小学建筑面积共*******平方米,小学在校生总数***人,生均校舍面积**平方米。

17、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县中学现有建总面积*******平方米,在校生*****人,生均校舍面积****平方米。

18、

危房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危房率为**%。

19、小学生均图书:全县小学共有图书******册,小学在校生****人,生均图书**册。

20、初中生均图书:县中学现有图书******册,初中在校生****人,生均图书**册。

21、小学仪器配备达标率:全县各完全小学基本配备了常规教学仪器,仪器配备达标率为***%。

22、初中仪器配备达标率:县中学配备了理化生实验仪器、电教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等,仪器配备达标率为***%。

23、学校“七配套”情况:各学校实现了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住校生人人有床铺,寄宿学校有食堂;学校运动场、围墙、大门、厕所等附属设施基本齐全,各中心小学建有劳动基地。

(四)教育经费

24、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比例:**、***、**年,县财政收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县财政对教育事业投入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分别占当年县财政收入的**%、**%、**%。

25、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年小学教育事业费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小学在校生分别为****人、****人、****人,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元、****元、****元。

26、初中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年初中教育事业费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初中在校生分别为****人、****人、****人,初中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元、****元、****元。

27、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年小学公用经费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小学在校生分别为****人、****人、****人,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元、***元、***元。

28、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年初中年公用经费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初中在校生分别为****人、****人、****人,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元、***元、***元。

29、多渠道筹措资金:****年以来,多渠道筹措资金****万元,其中援藏资金***万元,全县干部职工捐资集资***万元。

30、“三包”经费管理:“*****

31、教职工工资发放:教职工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未发现挪用、挤占、违规使用或拖欠、截留教职工工资等现象。

(五)教育质量

32、教学计划执行:各学校能按要求执行自治区义务教育教学计划,部分教学点从一年级开设了汉语文课,各中心小学、村完全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部分中心小学四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各中心小学开设了劳动课,初中开设了劳动技术课。

33、德育工作:各学校均建立了德育室,强化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执行。各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反分裂教育,坚持了升国旗唱国歌制度。

34、体育艺术工作:各学校开齐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体育艺术工作有开展。

35、小学毕业率:****学年小学毕业班学生****人,毕业****人,毕业率为****%。

38、初中毕业率:****学年初中毕业班学生****人,毕业****人,毕业率为***%。

37、安全卫生:各学校均成立了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卫生工作有安排、有开展,全县各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卫生事故。

38、劳动教育:小学开设了劳动课,中学开设了劳动技术课,大部分学校建有劳动实践基地和大棚温室,学校劳动教育有开展。

三、昌都县“两基”巩固工作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基础教育实行“由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地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我县加大了政府行为,强化了政府职责,以改革为动力,以投入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切实做到对教育工作的常抓不懈。一是县委、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中,把“两基”成果的巩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每年召开教育专题会议,特别是**年*月召开“昌都县****年教育工作会议”,****年*月召开了“昌都县‘两基’迎‘国检’档案资料建设和控辍保学工作专题会议”,****年*月召开了“昌都县****年教育工作会议”。这三次会议以科学的态度,准确分析了我县“两基”巩固面临的新形势,对今后我县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全县干部职工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提高了认识。切实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两基”巩固工作作为乡(镇)、村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有力保证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同时,与各乡(镇)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乡(镇)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将教育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目前,我县已将“两基”巩固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掀起又一轮领导重教、单位支教、群众办教、社会助教的热潮。二是加大督导力度。县“两基”办和县教育局经常下乡开展调研,准确把握“两基”巩固工作的大方向,查找“两基”巩固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为县委、县府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并根据自治区和地区“两基”复查时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两基”巩固工作取得实效。三是明确规定在“两基”巩固期间,对县直单位、乡(镇)严格实行“教育一票否决制”。并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年终考核和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在制度上、措施上、人员上保证了教育各项指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严格制度措施,强化任务落实

一是严格实行“七条运行机制”。即适龄儿童少年登记入学通知制,辍学报告制,义务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三率”达标制,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制,教育实施情况总结制,建立村规民约促教制,实施控辍保学“四书制”。及时制订、出台了《关于巩固初中在校生的措施和办法》、《昌都县各乡镇招生巩固工作奖惩办法》和《昌都县“两基”巩固办法》。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在防流控辍工作中,实行双线控辍目标责任制,县、乡(镇)、村委会、家长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学校实行“校长包年级、中层包班级、教师包学生”的制度,将招生、巩固任务分解到人头,狠抓“两基”工作的落实。三是坚持包片制度。继续实行县级干部包乡镇、对口支教单位包校、“两基”办成员包片的制度。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通过任务细化、分解,将学生的招生、巩固任务分解到人头。明确县级干部、乡镇党委政府、支教单位、攻坚办蹲点人员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四是实行学生到位日报告制。县“两基”办将各乡镇在学生每日到位情况报县委、县府及薄片的县级干部和支教单位,并将各乡镇中小学生的到位情况每周向地区“两基“办汇报一次。五是改革”三包经费管理和运作模式,实行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向“三包”学生发放助学金,购买饮料和零食,让学生切实享受到党的优惠政策。六是加强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操作能力培训,认真完成学生电子学籍信息录入工作,建立健全学生电子学籍档案,为学校管理、招生巩固,特别是为“整班移交”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为了提高全县干部职工和农牧区群众对“两基“巩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县坚持“宣传先行、引导为主、处罚为辅”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利用开会、法制宣传月等有利时机,通过广播、电视、标语、横幅、散发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两基”巩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提高全县干部职工对“两基”工作的认识。二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要求每一位分片县级领导“下乡将教育、下乡差教育、下乡帮教育”。结合3月份的综合治理宣传月、“五五普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组织教育、文化、法制工作组,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形式,进村驻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方针政策、制度、措施,使教师和家长明白自己在“两基”巩固中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两基”巩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兴教氛围,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的大好局面。

(四)更新教育理念,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

根据“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回乡能致富”的办学思路,我县将职业教育作为巩固“两基”成果重要途径。根据“学生自愿、家长自愿”的原则,大力实施职业教育,适时制定了《昌都县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短、平、快”的原则,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文化课为辅”的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功能。确立了由教育部门牵头,由农牧、科技、妇联、劳动社会保障、建设、乡企等单位参与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立了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办学目标,并对专业设置、教材使用、师资配置、经费保障、职教场地、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等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并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与其他教育指标一起实行指标单列,专项考评,严格奖惩。目前,昌都县第一初级中学设置了缝纫班、编织班、驾驶培训班、摩托车维修班、木工雕刻班等专业,共有职教学生***人,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学习效果明显。全县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基本达到了以职业教育留住学生的目的,对巩固“两基”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用质量和环境留住学生

根据“严、恒、细、实、全”的学校管理方针,我县加强了对学校的管理力度,经常性地到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学生到位情况,解决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学校规范日常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学校教学、教师、学生、后勤等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通过不断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使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狠抓德育工作。坚持学校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德育室建设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昨天、珍惜今天、开创明天。三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指导学校根据学生实际,突出学校特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四是指导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制定适合本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达到规范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五是强化对学生流动和辍学状况的检测和报告,规范转学、搬迁、残疾学生的手续,避免了学生在册不在校和开假证明等现象。六是乡镇、支教单位积极协调,密切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建立健全门卫制度,坚持教师轮流值班制度,防止学生流失。学校消除脏、乱、差现象,改善学校环境,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利用实施“

十、百、千”工程的有利时机,以培养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二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继续执行超编学校教师与缺编学校教师轮岗制度和教师下乡支教制度,保证偏远学校对师资的需求。三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区内外学习培训,利用寒假和虫草采挖假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普通话和教育技能培训,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四是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三留人”条件。向学校校长、教师发放岗位津贴,在节假日或教职员工生病住院期间,县级领导和教育部门经常深入学校慰问、探望教师员工,解决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五是制定量化考核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县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暂行规定》、《昌都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等与学校、教师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并在全县中小学实行校长岗位津贴、班主任津贴、学校财务人员和中层干部津贴制度。

目前,我县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要求,学科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城乡分布趋向合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地位和待遇有所提高,全社会尊师重教风气逐步形成。

(七)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设良好校园环境

******

(八)规范“三包”经费使用管理,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

(九)做好资料档案建设和人口统计工作

******

(十)巩固“扫盲”成果,迎接“两基”“国检”

我县始终把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作为“两基“达标验收工作中的一项硬性指标来抓,各乡镇将文化知识教育与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劳务输出紧密结合起来,将扫盲工作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狠抓文盲、半文盲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真正将扫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劝学控辍工作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由于我县地域广、人口居住分散,学校点多线长,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造成有限的教育经费紧缺。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教育对农牧区生产和农牧民生活的影响不大,教育的自身吸引力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四是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管理思路、手段缺乏创新,学校管理水平整体不高,尤其是教学点的管理急需规范。五是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知识面较单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职教师资、教材、场所、经费紧缺,制约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到学生巩固。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强化措施,抓住关键,全面做好“两基”巩固工作

1、强化政府职能,加强“两基”巩固工作的组织领导。教育由于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讲实情、办实事,脚踏实地做好教育工作。必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认准目标,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到位,是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要继续加大落实“由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两基到人”的工作要求,全面实行双线控辍目标责任制,即县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县长、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对辖区内的控辍工作总负责,教育局长、校长是教育系统内部控辍第一责任人。要按月、季度、学年三个时段,定期、不定期的对乡镇“两基”巩固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将结果提供给组织人事部门,并向全县通报,从而督促各乡镇党委、政府加强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领导,使“两基”巩固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两基”巩固办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两基”巩固的措施、考核办法和奖罚机制,使“两基”巩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各部门形成合力,全力抓好教育宣传工作。宣传部、政法委、司法局、文化局、卫生局、科技局、教育局等部门要利用下乡,采用书写标语、悬挂横幅、散发手册和传单等形式,结合“三下乡”及“五五”普法的宣传,对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善于发现、挖掘农牧民中的典型,结合其致富事例,通过电视等媒体多方宣传文化知识给农牧民群众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如俄洛镇中心小学连续几年在内地**班考试中取得的优秀成绩,埃西乡中心小学的自主招生和达野中心小学的规范化等,组织教师、群众去参观学习,大力宣传学校的成功经验,让家长看到我县教育工作的成绩,提高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3、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标。招生巩固工作既是“两基”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直接决定“两基”工作的成败。要按照《昌都县“普九”巩固工作暂行办法》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细化包乡镇县级领导、支教单位、各乡镇、各村委会、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职责,加强相互配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为子孙造福,为社会谋利,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要责成各乡镇摸清教育底数,全面做好“两基”材料和数据整理完善工作,要严格按照指标招齐招足学生,做好整班移交工作,为迎接“国检”储备足够生源。

(二)内部着手,整合资源,提高教育自身吸引力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在校生的巩固工作,承担起“两基”巩固中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学生巩固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准确把握中小学校学生在校情况。要打破教育部门“独家办学”的格局,做好县级干部、支教单位、学校、乡镇等的衔接协调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要先将招生指标、时间等通知乡镇,并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协同乡(镇)政府、教研室分片人员、支教单位,走村入户开展招生宣传工作。要管好、用“三包”经费,规范“三包”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千方百计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在学生到校以后,学校要尽力创造“三留人”条件,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爱护学生,用温暖的亲情、良好的食宿、丰富的知识、多彩的活动留住学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当出现学生逃学、辍学现象时,要及时向教育局、乡镇报告,协助乡镇招回学生。

2、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自身吸引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工作,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理念,大力提高教学质量。要遵循教育规律,指导学校规范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抓好“备、教、改、辅、考”等基础工作,提高课堂质量。要制订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完善对各校的评价体系,分季度、学期、对乡镇、学校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评比,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予以奖惩。要在职业教育上狠下功夫,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设置学生感兴趣、市场有前景的职业教育专业,力争扩大规模,办出成绩,让学生学到技术,让群众得到实惠。要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加大对“三镇一乡”小学的管理和指导,树立昌都县教育的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并促进中学管理出效益、上质量。指导全县各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办出各自学校的特色,形成各自学校的亮点和看点。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体制和环境。一是按照“师德为本、能力为重”的教师队伍建设总体思路,坚持政治、业务培训两手抓,严格对教师的政治考核、教学行为考核,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对校长的培养与教育,要求校长明确办学目标,具备先进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总结、吸取管理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校长考核机制、教师考核机制,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三)加大投入,重视建设,着力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协调,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争全面完成教学点的改造工作,完善教学点的校舍条件及配套设施。各乡镇、教育局和中心小学要明确各自在教学点管理中的责任,将教学点管理纳入每年年初的工作计划,并经常到教学点检查、指导工作,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教学点的行课时间和教学进度。同时,要尽量为教学点的教师办实事,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交通、燃料、蔬菜及日常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为教学点的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总之,我县的教育工作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在地区教育局的关心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决心继续发扬成绩,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昌都县教育事业美好的明天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第3篇:“两基”迎“国检”工作自查自评

尼玛县申亚乡“两基”迎“国检”工作

自查自评报告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计划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普遍提高我乡广大牧民群众素质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两基”工作,根据我乡实际,把“扫盲”、“普六”、“普九”工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乡的就教育事业。近年来, 我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定不移的抓好“两基”攻坚工作,以“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契机,举全乡之力,按上级统一部署,稳步推进“两基”攻坚各项工作,现将“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 申亚乡基本情况及教育基本情况

申亚乡位于尼玛县东南部,地处我县与申扎交汇地,距县城所在地96公里,全乡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800米,牧民经济收入渠道以畜牧业单项收入为主。全乡辖6个村,

22个自然村,包括1个联营牧业合作组织。全乡现有农牧民418户,1648人。全乡现有干部职工19人,其中聘用干部3人,临时工4人,卫生3人,兽防2人,公安1人,公务员6人。

2009至2010学年,我乡现有完全小学1所,在籍学生152人。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9人,临时工4人。

二、“普六”巩固情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把“两基”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制定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两基”成果得予巩固和提高。2004年实现“普六”后,乡党委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争取,扎扎实实抓好“普六”的巩固提高工作。经近年来的努力,我乡“普六”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4年至今,全乡适龄儿童(除三类残疾外)入学率连续7年保持100%,并保证在校生巩固率保持在100%,真正的做到了适龄儿童入学“不少一个”。

三、“扫盲”情况

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投入,艰苦卓绝工作,举全乡之力,于2006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这标志着我乡基础教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以后,为防止青壮年复盲,切实有效巩固“扫盲”成果,乡党委政

府与各村委会以及乡完小有效结合,精心组织、分工明确,扎实有效的做好了“扫盲”巩固工作。

申亚乡总人口1679人,其中15—50周岁人员1038人。近年来,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共设扫盲点12处、办扫盲班8个,招聘扫盲教师16人,发放扫盲材料3000余份,投入扫盲经费20000余元,为扫盲巩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年来,全乡共扫除青壮年文盲675人,复盲率0%。

四、“普九”情况

1、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2010全乡7—12周岁适龄儿童163人,其中残疾13人,小学在校生152人。适龄儿童在校生1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初中入学率:2010学年全乡13—15周岁适龄少年94人,其中残疾11人,初中在校生83人,其中超龄0人,初中入学率为100%。

3、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2010学年初小学在校学生152人,学年末全乡小学在校生152人,学年内辍学0人,辍学率为0%。

4、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010学年初初中在校学生83人,学年末全乡初中在校生83人,学年内辍学0人,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

5、15周岁人口中小学教育完成率:全乡15周岁人口总数为27人,其中残疾1人,完成小学教育26人,完成率为96.3%。

6、17周岁人口中初中教育完成率:全乡17周岁人口总数为39人,其中残疾3人,完成初中教育36人,完成率为92.3%。

7、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全乡15周岁人口总数为27人,其中残疾1人,完成小学三年级以上教育26人,现有文盲1人,文盲率为3.7%。

8、15—50周岁人口文盲率:全乡15—50周岁人口总数为1016人,其中残疾35人,完成小学三年级以上教育325人,脱盲675人,现有文盲16人,文盲率为1.57%。

(二)、师资水平

9、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全乡小学专任教师9人,其中大专学历9人,中专(高中)学历0人,合格学历教师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10、小学代课教师比例:全乡已无代课教师1名。

11、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2005年以来新补充小学专任教师6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6人,中专(高中)学历0人,小学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

12、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全乡共有小学正副校长3人,经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有3人,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经费

13、教职工工资发放:教职工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未发现挪用、挤占、违规使用或拖欠、截留教职工工资等现象。

14、“三包”经费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安排部署,我乡“三包”经费由专人负责,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截留、违规使用,保证了“三包”政策落实到。

(四)、教育质量

15、教学计划执行:我乡党委政府及学校能按要求执行区、地、县三级教育教学计划,从一年级开设了汉语文课。

16、德育工作:乡完小建立了德育室,强化德育工作,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执行。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反分裂教育,坚持了升国旗唱国歌制度。

17、体育艺术工作:乡完小开齐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体育艺术工作有开展。

18、小学毕业率:2010学年小学毕业班学生27人,其中在外借读生4人,毕业27人,毕业率为100%。

19、初中毕业率:2010学年初中毕业班学生36人,其中1人在外借读,毕业36人,毕业率为100%。

20、安全卫生:乡完小和乡党委政府协助成立了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卫生工作有安排、有开展,全学年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卫生事故。

三、“两基”巩固工作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统一安排部署,我乡加大了

党委政府行为,强化了党委政府职责,以改革为动力,以投入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切实做到对教育工作的常抓不懈。一是乡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中,把“两基”成果的巩固工作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年初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对本我乡教育工作的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同时,与各村、乡完小签订了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教育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二是加大督导力度。乡党委政府经常深入乡完小开展检查、督导、调研,准确把握全乡教育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为乡党委、县府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为了提高全乡干部职工和牧民群众对“普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乡坚持“宣传先行、引导为主、处罚为辅”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开会、法制宣传月等有利时机,通过讲解、散发手册等形式,广泛宣传“普九”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好处。二是结合3月份的综合治理宣传月、“五五普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组织教育、文化、法制工作组,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形式,进村驻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方针政策、制度、措施,使教师和家长明白自己在“普九”工作中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

家长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两基”巩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项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兴教氛围,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的大好局面。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受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影响,我乡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由于我乡地域广、人口居住分散、牧民群众思想落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对牧民群众生产和农牧民生活的影响不大,教育的自身吸引力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四是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管理思路、手段缺乏创新,学校管理水平整体有待提高。五是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以后工作中,我乡将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强化措施,抓住关键,全面做好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大教育法律法规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标。

第4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中江县人民政府、中江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乡组织了党委、政府及学校有关领导对元兴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残疾人口入学率及成人教育等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学校做到了数据准确,家底清楚,证据齐全,装订规范。各项指标、软件资料、设备设施均符合上级要求。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核实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 基本情况

元兴乡位于中江县最南端,距县城82公里,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3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全乡共有居民5202户,人口17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6610人。

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其中村3所)。全乡有中学教学班8个,在校生419人;小学教学班17个,在校生723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小学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

二、 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情况

(一) 普及程度

1、 初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6—12周岁正常儿童1296人,已入学1296人,入学率100%;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912人,辍学0人,辍学率为0%;

③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生182人,实际毕业182人,毕业率100%;

④15周岁少年219人,小学毕业219人,依法免入学0人,完成率100%;

⑤6—15周岁残疾人口2人,依法免入学0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100%;

2、 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13—15周岁正常人口664人,已入学664人,入学率100%;现有在校学生41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417人,没有辍学,辍学率0%;

③上学年初毕业生417人,实际毕业120人,毕业率100%;

④17周岁青年208人,初中毕业203人,完成率100%。

(二) 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37 人,学历合格37人,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9人,学历合格29人,合格率100%。

(三) 办学条件

元兴乡中小学校园总面积2940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9636平方米,教师宿舍1887平方米,学生宿舍700平方米。

(四) 教育经费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划在个人工资卡上。上级划拨的公用经费全用于学校维修、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

(五) 教育质量

德育: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各学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创建新型学校社区协作机制,逐步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建设中小学德育信息化平台,发挥校园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德育创新,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优秀研究成果;建立德育研究发展体系,建设新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支持。

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在智育理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体育:元兴乡党委、政府以提高全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建设,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推动了我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发展。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教科研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深入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 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每年春、冬两季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开展田径、乒乓球、蓝球等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有效促进了全乡学生身体素质。

三、 扫盲成人教育工作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和全部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做到了有人员、有阵地,资料保存完好,专柜管理,扫盲成人教育成绩显著。一是摸清本乡情况和扫盲工作状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扫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扫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乡扫盲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 巩固“两基”成果所做的工作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学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基”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和学校狠抓《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件》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利用乡村干部会、机关单位负责人会、广播电视、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和强制性,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二) 依法执教,加大执法力度

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组建了“义务教育执法队”、“扫除文盲工作队”、“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组”等队伍,加强对我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执法和扫盲工作力度。

(三) 明确责任,摸清家底

乡中学由唐学荣校长负总责,唐成光主任具体抓,所有行政领导、相关教师分班、分村负责,对巩固充、适龄人口入学率进行“横到底,纵到边”拉网式点名,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证据充分。

(四) 千方百计,防控学生流失

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复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我乡学生就近上学,杜绝了学生流失,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依法涌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活动,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等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2、 责任控流。实行行政、教师双线控流责任制,即连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社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的控流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包干。每年开学前组织家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效防止学生中途辍学。

3、 救助堵流。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认真对全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排,对贫困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档案规范;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一是建设“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另、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监护人联系办法等;二是建立家校。经常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四是建立“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

4、 教改防流。针对少数学生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教改防流,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现象的重复发生。一是成立流控领导小组,实行“三包”,签订责任书;二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们一体的联防联控;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住学生的心。 《1》《2》《3》

五、 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增多,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少,为此,初中学生的巩固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解决一定费用使他们安心读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大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力度,一如既往地把“两基”工作放在 “重中之重”的地位,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继续发扬勤奋进取、敬业求实的光荣传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认真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元兴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们新的更高的水平。

【1】【2】【3】

第5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中江县人民政府、中江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乡组织了党委、政府及学校有关领导对元兴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残疾人口入学率及成人教育等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学校做到了数据准确,家底清楚,证据齐全,装订规范。各项指标、软件资料、设备设施均符合上级要求。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核实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 基本情况

元兴乡位于中江县最南端,距县城82公里,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3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全乡共有居民5202户,人口17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6610人。

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其中村3所)。全乡有中学教学班8个,在校生419人;小学教学班17个,在校生723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小学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

二、 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情况

(一) 普及程度

1、 初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6—12周岁正常儿童1296人,已入学1296人,入学率100%;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912人,辍学0人,辍学率为0%;

③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生182人,实际毕业182人,毕业率100%;

④15周岁少年219人,小学毕业219人,依法免入学0人,完成率100%;

⑤6—15周岁残疾人口2人,依法免入学0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100%;

2、 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13—15周岁正常人口664人,已入学664人,入学率100%;现有在校学生41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9.43%;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417人,没有辍学,辍学率0%;

③上学年初毕业生417人,实际毕业120人,毕业率100%;

④17周岁青年208人,初中毕业203人,完成率100%。

(二) 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37人,学历合格37人,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9人,学历合格29人,合格率100%。

(三) 办学条件

元兴乡中小学校园总面积2940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9636平方米,教师宿舍1887平方米,学生宿舍700平方米。

(四) 教育经费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划在个人工资卡上。上级划拨的公用经费全用于学校维修、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

(五) 教育质量

德育: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各学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创建新型学校社区协作机制,逐步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建设中小学德育信息化平台,发挥校园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德育创新,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优秀研究成果;建立德育研究发展体系,建设新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支持。

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在智育理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体育:元兴乡党委、政府以提高全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建设,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推动了我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发展。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教科研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深入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每年春、冬两季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开展田径、乒乓球、蓝球等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有效促进了全乡学生身体素质。

三、 扫盲成人教育工作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和全部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做到了有人员、有阵地,资料保存完好,专柜管理,扫盲成人教育成绩显著。一是摸清本乡情况和扫盲工作状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扫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扫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乡扫盲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 巩固“两基”成果所做的工作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学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基”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和学校狠抓《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件》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利用乡村干部会、机关单位负责人会、广播电视、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和强制性,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二) 依法执教,加大执法力度

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组建了“义务教育执法队”、“扫除文盲工作队”、“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组”等队伍,加强对我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执法和扫盲工作力度。

(三) 明确责任,摸清家底

乡中学由唐学荣校长负总责,唐成光主任具体抓,所有行政领导、相关教师分班、分村负责,对巩固充、适龄人口入学率进行“横到底,纵到边”拉网式点名,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证据充分。

(四) 千方百计,防控学生流失

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复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我乡学生就近上学,杜绝了学生流失,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依法涌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活动,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等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2、 责任控流。实行行政、教师双线控流责任制,即连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社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的控流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包干。每年开学前组织家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效防止学生中途辍学。

3、 救助堵流。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认真对全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排,对贫困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档案规范;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一是建设“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另、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监护人联系办法等;二是建立家校。经常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四是建立“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

4、 教改防流。针对少数学生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教改防流,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现象的重复发生。一是成立流控领导小组,实行“三包”,签订责任书;二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们一体的联防联控;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住学生的心。

五、 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增多,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少,为此,初中学生的巩固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解决一定费用使他们安心读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大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力度,一如既往地把“两基”工作放在 “重中之重”的地位,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继续发扬勤奋进取、敬业求实的光荣传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认真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元兴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们新的更高的水平。

第6篇:乡镇两基工作自查报告

为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我乡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法规,乡党委、政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建立村、校级以村主任、校长为组长的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不等不靠,真抓实干,按照“两基”国检各项指标和自查标准认真进行自查、整改,现将我乡自查自改情况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杨家坳苗族土家族乡位于思南县城西偏南,乡政府距县城80公里。乡境地跨东经107°~521°至108°~271°,北纬27°~50°至27°~56°。其界东邻许家坝镇,南与青杠坡镇毗邻,西同风冈县永和镇以河为界,北与亭子坝土家族苗族乡、胡家湾苗族土家族乡隔六池河相望。东西长15.7公里,南北宽9.8公里,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属思南县边远乡之一。全乡辖城头盖、王大坪、水口寺、观音山、大盆水5个行政村,149个村民组。总户数4842户,总人口20073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817人,以苗、土家族、汉族为主。200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8900多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408元;2006年财政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两基”工作班子不散、力度不减,抢抓扶贫开发、远程教育、布局调整等发展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要求,使我乡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乡现有初中一所,在校生880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2541人,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兼职教师2人,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兼职教师10人。

二、“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两基”迎国检标准及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两基”迎国检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具体落实到人,采取了表册关系不清不填表,并制定出迎国检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安排,填好表册,为建档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多数学校教师牺牲星期天、节假日,加班加点,填好表册,给予人力、财力、时间的保证,确保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顺利进行。

三、“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九”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①初等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

2005--2006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49人(其中女生1044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34人(其中女生1039人),未在校适龄人口5人(其中女生3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7)。

2006--2007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287人(其中女生1092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269人(其中女生1087

人),未在校适龄人口6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7(其中女生99.8)。

2007--2008学年:小学适龄人口2356人(其中女生1139人),其中在校适龄人口2338人(其中女生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4人(其中女生2人),入学率99.8(其中女生99.8)。

②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

2005--2006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139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134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06--2007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72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70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2人,入学率99.8。

2007--2008学年:校内外适龄人口数1066人,其中在校人口数1066人,未在校适龄人口数0人,入学率100。

③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05—06学年13人、入学率100。

06—07学年15人,入学率100。

07—08学年17人,入学率100。

④初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在校学生2413人,

05—06学年在校学生2525人

06—07学年在校学生2474人

三学年均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⑤初级中等教育在校学生年辍学率:

04—05学年初在校学生723 人,辍学20人,辍学率2.8;

05—06学年初在校学生869人,辍学22 人,辍学率2.5 。

06—07学年初在校学生842人,辍学20人,辍学率2.4 。

⑥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和文盲率:

15周岁人口367 人,完成初等教育 367人,完成率100,文盲率为0;

⑦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

17周岁人口438 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438人,完成率为100 :

2、师资水平

初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

(1)、小学专任教师50人,其中达任职要求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中专(高中)学历24人,大专以上学历24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2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小学专任教师中,从2001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18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小学校长4人,其中培训4人,合格率100。

(2)、中学专任教师28人,其中达任职要求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取得大专学历17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11人,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0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老师资格证达100。

在初中专任教师中,从2001年起新补充的教师人数21人,学历达标100。

共有初中校长2人,其中培训2人,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

(1)、学校设置:全乡小学19所,其中完全小学6所,有教学班级73个,平均班额35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中学一所, 12个班级,平均班额73人。

(2)、校舍:19所中小学,校舍总面积8749平方米,其中小学19所,校舍面积6515平方米,在小学生2541人,生均面积2.6平方米;初中校舍面积2234平方米,在校学生880人,生均面积2.5平方米,危房已经全部消除。全乡中小学校园设施、教室、行政用房、厕所设置全部达标。

(3)、教学仪器:中学和乡中心小学教学仪器共2所达到二类标准,配器率90,18所小学(教学点)全部达到三类标准,已基本满足初中和小学的需要,并经常利用。

(4)、图书:初中共有图书7600册,生均8册,小学共有图书11162册,生均4册。

4、教学质量:

(1)、小学:

2004--2005学年:毕业班学生373人,全科合格人数369人,全科合格率 98.9,毕业生373人,毕业率100;

2005--2006学年:毕业班学生355人,全科合格人数353人,全科合格率 99.4,毕业生355人,毕业率100;

2006--2007学年:毕业班学生344人,全科合格人数344人,全科合格率 100,毕业生344人,毕业率100。

初中:

2004--2005学年:毕业班学生201人,全科合格人数181人,全科合格率 90,毕业生181人,毕业率90;

2005--2006学年:毕业班学生218人,全科合格人数201人,全科合格率 92.2,毕业生201人,毕业率92.2;

2006--2007学年:毕业班学生267人,全科合格人数254人,全科合格率 95.1,毕业生254人,毕业率95.1。

(二)、扫盲工作达标情况:

1、我乡1985年通过 县级“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原有三个小乡); 1995年通过了省级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1999年通过了省级“两基”验收,2003年“两基”工作又通过省级复查验收。

2、全乡现有2万 人,200

4、200

5、2006年分别有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96

39、98

49、9899人,丧失学习能力的有10人。三年青壮年非文盲率 分别为98.1 、99.4、99.5。全乡5个行政村非文盲率全部达标。

3、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有专用教室6间、兼职教师12人。2004-2006年脱盲278人,巩固270人,巩固率达97.1。2006年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技术培训1400人次。

4、扫盲、成教经费:

2004-2006年各级财政投入成教扫盲经费6700元。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

我乡的“两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普九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了普九教育工作,轻视了成人技术培训和盲后继续教育。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全乡学校内部设施还不完善,应用水平和效率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3、办学经费不足,教育发展缺乏后劲。

针对以上问题,我乡打算以“两基”国检为契机,进一步查漏补缺,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今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如下几方面:

1、进一步建好成人技术学校阵地,完善内部设施,聘请专兼职教师,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从而实现普九教育、成人教育的双翼齐飞。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3、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环境

上一篇:生活励志美文下一篇:我的同学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