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链条财务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庆市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产权改革、循环农业、特色农业方面有着扎实成效,但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看,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方面受限于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链条组织衔接程度低。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生产链条财务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业生产链条财务论文 篇1:

基于农业生产链条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比较研究

【摘要】 本文以种植业为核心,构建了包括种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狭义农业生产链条,并以此为研究视角,以2007—2012年为研究窗口,对处于该链条不同位置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测算比较。研究结论显示:处于该狭义农业生产链条上不同位置的企业,其绩效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财务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农业生产链条 上市公司 财务绩效

绩效评价是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的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国内针对农业行业进行的绩效评价研究也并不少见,相关实证研究基本都选择农业门类下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这保证了样本公司数量,却忽略了农、林、牧、渔各行业间生产组织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异。本文提出以农业生产链条作为观察视角,在界定链条各环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绩效的测算与比较,并试图回答下述两个问题:第一,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的上市公司,其绩效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农业上市公司,其绩效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及农业生产链条各环节特征分析

本文所指农业生产链条是狭义的农业生产链条。即以传统农业种植为核心,向上游延伸至种业,向下游延伸至以农业种植产出物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的传统农業生产链条。其运作依托于自然环境,显著受到季节和周期的影响。

1、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基础,通过登陆各上市公司网站,明确其主营业务及其在农业生产链条上所处的具体环节。具体筛选样本公司时,剔除在2007—2012年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转变的公司;剔除种植业中不依赖土地资源开展生产的公司;剔除农副食品加工业中不以种植业产出作为主要原料的公司。最终选择了29家上市公司,结果见表1。

2、样本公司基本信息描述分析

表2从企业性质和上市公司所属板块对样本公司进行了分类。

首先,按照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否为境内自然人将样本公司划分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看出,在竞争较为充分的农副食品加工业,民营企业占多数。而在经营风险较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全部是国有企业。其次,在板块分布上,主板上市的公司居多。然而进一步结合企业性质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全部是主板上市,民营企业基本分布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在主板市场的4家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购买壳资源的方式实现主板上市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发展对民营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农业生产链条各环节企业经营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样本企业2007—2012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对农业生产链条各环节经营特征作出如下描述。

种业行业在研究期间,资产规模大幅增加,息税前利润增长迅速,财务绩效表现符合该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经验认识。值得关注的是,一般认为种业企业注重研发投入,应该有较高的无形资产水平。然而报表数据却显示,拥有大量土地使用权的种植业企业是狭义农业生产链条上无形资产水平最高的。如果剔除土地使用权,则种业企业由于拥有品种权等技术性资产,其无形资产水平是最高的。

种植业生产经营具有回报率低、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特征,弱质性表现较为突出,规模庞大、准入门槛高是该行业的显著特征。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种植业企业固定资产占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由于对劳动力资源投入的依赖,该行业承受了更多的人工成本上升压力。

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的生产主要依赖机器设备的投入,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对于技术和劳动力资源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相较于种业和种植业,加工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竞争充分,是民营企业最为活跃的领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1: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的上市公司,其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农业上市公司,其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二、样本公司财务绩效测算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共计11项财务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息税前利润(X1)、资产报酬率(X2)、净资产收益率(X3)、每股收益(X4);现金获得能力指标包括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X5)、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X6);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X7)、总资产周转率(X8);偿债能力指标包括速动比率(X9)、资产负债率(X10);成长能力指标包括资本积累率(X11)。

财务绩效测算使用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实现。

巴特利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六年数据的显著性都为0.00,说明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KMO 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观测期间内有4年数据通过了检验。结合整个数据观测期间的经济环境波动情况,笔者认为因子分析法仍然是适用的。

将2007—2012年各年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测算后,各年度都提取了4个公因子。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各年总绩效的因子表达公式分别是:

F2007=(38.633F1+19.461F2+14.656F3+14.520F4)÷87.270

F2008=(32.671F1+22.579F2+16.281F3+15.863F4)÷87.394

F2009=(27.183F1+22.463F2+18.833F3+15.870F4)÷84.349

F2010=(24.303F1+23.994F2+21.971F3+14.813F4)÷85.082

F2011=(33.7F1+18.61F2+18.505F3+14.917F4)÷85.732

F2012=(31.691F1+17.867F2+17.837F3+17.089F4)÷84.483

由上可以看出,在不同年份各个财务指标在公因子上的载荷是不同的。波动始自2009年,并在后续年份出现了回复的趋势。而2009年正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粮食主产区旱情突出,时间集中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农作物受灾严重。这印证了环境的变化会造成不同年份数理分析结果的不一致,也进一步揭示出,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年度对农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

具体来说,盈利因子基本总是第一公因子。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农业企业总绩效的考核中,盈利能力总是发挥较大的影响作用。现金获得因子是第二公因子。成长能力指标总是加载在第一或第二公因子上。偿债能力因子在研究窗口期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排序变化,说明该因子对于环境波动最为敏感。

三、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1、农业产业链条各上市公司绩效表现差异性分析

采用ANOVA分析测试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的企业,其績效表现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相伴概率为0.934,满足ANOVA分析的前提条件。从ANOVA结果显示,方差检验的F值为7.217,相伴概率为0.001,说明农业生产链条不同位置的企业间绩效存在差异。假设1成立。

采用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以进一步确定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不同位置企业之间绩效的差异程度。结果显示:在3个生产链条环节中,种业与种植业行业差异显著;种植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之间绩效有差异,但其显著性不如种业与种植业行业差异;种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无差异。可以推断在农业产业链条上,种植业的绩效水平显著落后于种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

2、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上市公司绩效表现差异性分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测试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绩效表现是否有显著差异。

从表4中可以看出F的相伴概率0.907,因此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相应地,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剔除种植业企业的绩效值后,对剩余的104个绩效数据重新进行T检验,结果仍为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假设2成立。

四、结论

1、狭义农业生产链条上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表现有较为显著差异

最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种植业绩效表现是最差的。具体分析发现,种植业企业在研究窗口期表现最差的是营运因子。这说明制约种植业绩效表现的主要是企业的资产营运效率和效益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企业资产结构问题、资产运行状态及管理效果等。而相比于农业生产链条上的种业和加工业企业,种植业企业的资产规模是最庞大的。因此,资产规模庞大与要求不断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成为目前制约种植业企业绩效改善的主要矛盾。种植业企业要想改善财务绩效就应该重点关注企业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

2、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其绩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民营企业的财务绩效优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这是由于在审批制下,大批绩效表现平平的国有企业得以上市融资,而民营企业得以入场的主要条件就是优异的绩效表现。国有企业大多拥有规模优势,企业的财务资源并不匮乏。因此,改善绩效的突破点应该放在财务资源之外,通过提高资源投入效率改善绩效表现。

最后,本次研究还发现近两年上市的企业绩效波动幅度大。以2011年新上市的6家企业(神农大丰、海南橡胶、万福生科、朗源股份、龙力生物和好想你)为例,上市当年在农业生产链条上的绩效排名分别是3、6、8、12、4、2,上市第二年绩效排名全部下降,分别是14、15、25、19、11、12。对这一发现的研究分析仍有待验证。

(注:基金项目: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Z08048)。)

【参考文献】

[1] 徐雪高、马九杰: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8(7).

[2] 罗华逊、贾宪威: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农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J].财会通讯·综合,2009(10)下.

[3] 胡亚敏、陈宝峰、姚正海: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4).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李立群

农业生产链条财务论文 篇2:

探索农村“三社”改革 提升农业“三链”效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庆市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产权改革、循环农业、特色农业方面有着扎实成效,但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看,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方面受限于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链条组织衔接程度低。表现为以家庭农业单兵作战为主,规模化程度不高;传统农业生产科技化程度不足;生产农业因循守旧,资本化程度不够;单功能农业多为一产,融合化程度不深。另一方面局限于农业经营载体,农业供应链条组织运行成本高。其表现为优质品种稀少,优势产品供给差,产品销售渠道窄。同时还制约于农业资本投入,农业价值链条延伸拓展不高效。表现为农业生产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两板挤压,生产要素配置错位,服务体系配套缺位,产品加工滞后,营销手段落后等等。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要破解以上农业农村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农村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三社”改革,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提升,这对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发挥合作社作用,促进家庭生产向社会化生产转变,提升产业链

探索成立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和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将合作社资产委托“村公司”经营管理,搭建资产运营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基础。

(一)以合作社为载体,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开展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和资产量化确权改革,明晰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及债权债务,明确配股对象。推动土地、森林、草地、荒山、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清理核查、确权颁证、评估认定,有效盘活集体房屋、建设用地(物)、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使用权,探索个人技术技艺、劳动力、知识产权等协商折价为技术股、管理股,入股经营主体,实现共享收益。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农业生态修复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类资金整合,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股金,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方式,投放到效益较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形成股权。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形成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实现稳定收益。坚持农户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按照“分子分母”确权、人地因素配股、二次时点配股、增设集体股等方法,鼓励引导农民自愿成为股权投资人,参与分红,有效转变农民投资、创业、就业和增收方式。让农户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参与者和受益人,最终形成以股份合作为核心,以股权为纽带,采取“保底分红+收益分红”等方式,让农民从资源资产中获得财产性收入,变身成为“股份农民”,实现分配收益。

(二)加快农村内部产业深度融合

拉伸农业生产链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农业集中育种育秧、机械化喷药防虫及收割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向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地批发销售,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让农户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同时,突出品牌农业、绿色农业优势,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产地直销平台,按市场需求发展订单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三)促进农业向外与工业融合发展

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质量、效率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向外延伸,由产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立足农村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发展输送工业发展思维理念,用现代化物质技术武装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深入释放农业的多重功能

以农业传统生产功能为基础,深入挖掘“农业+”的价值和创造潜力,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引导乡村产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做精乡村旅游业,大力开发生态型景区、特色产业支撑、高山避暑纳凉、科普观光、民俗风情等特色乡村旅游,培育一批农业产业景点、特色村镇。

二、发挥供销社作用,促进农业生产产供销一体,提升供应链

(一)发展资金互助,解决产业发展缺资金

按照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吸纳社员入股,搭建资金互助服务平台。探索组建区县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乡镇农合分会,在联合会下搭建资金互助平台,发展供销社会员股东,筹集股本金开展资金互助。开展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试点,由村民自愿组建非营利性基层社会团体组织,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提供产权流转、风险补偿承诺和不良贷款资产处置等服务。

(二)发展生产服务,解决农业生产缺劳力

重点鼓励支持供销社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尝试建立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既可以承担政府购买服务,又可以直接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培训、优质农资推广、代耕代种代收、运输销售等生产性服务。这既解决劳动力外出“无人种地”,又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让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其他社会组织为供销社打工。

(三)发展经纪服务,解决农产品销售缺渠道

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性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围绕市场需求,发展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开展农超对接、商标富农行动,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和物流仓储设施,加快村级电子商务网点建设。联合相关物流配送公司成立区县供销集团公司,采取全资、控股、参股等方式,形成集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农产品购销于一体的经营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四)发展技术服务,解决农民增收缺技术

发挥各地庄稼医院、区镇村三级农资配送中心以及农资连锁店的作用,紧贴农民培训需求和市场导向,大力培养一批致富能人、“田秀才”“土专家”,采取结对帮扶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引导带头发展,形成示范效应。

(五)发展新兴服务业态,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资源

发挥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健全、服务功能完备的优势,承担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环境保洁等新兴服务业态。结合精准扶贫,开展贫困群众资金互助服务、农业生产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农村带去城市资源,带去人文活力,填補农村公共服务缺资源短板。

三、发挥信用社作用,促进生产农业向投资农业转变,提升价值链

(一)开展金融创新,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针对农户、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及上下游客户需求,设计“支农惠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融资、支付结算、工资代发等方面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力争实现产业链全流程融资。对供销系统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合作金融,提供互助资金账户监管服务,在资金融资、结算、托管及信贷、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协助供销系统实现“财务集中”管理。

(二)创新投入模式,促进三农三变融合

创新财政投入,变财政资金均摊投入为集中投送和重点扶持,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效果,壮大产业规模和新型主体,增强盈利和带动能力。创新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支农贷款担保体系,增设金融支农贷款担保基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用金融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创新社会投入,深化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在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等开发项目上,探索新型PPP融资模式,降低企业参与“三农”门槛,减少农民投入负担,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三)完善服务担保,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探索“三社”融合基金、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新业务,加大“三农”发展风险保障力度。探索建立供销系统担保公司,按“合作社+供销社担保公司+信用社”“农户+供销社担保公司+信用社”“农户+合作社+信用社”等模式发放担保贷款。同时,采集农户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建立信息监测大数据平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作 者: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责任编辑:张 波

作者:刘晟

农业生产链条财务论文 篇3:

对提升贺州城市竞争力的思考

[摘要]作为地处湘、粤、桂三省交界之处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的中心,贺州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在广西提出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目标背景之下,如何有效提升贺州的城市竞争力,使贺州能承担起引领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任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笔者借鉴其他同类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方法,对贺州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贺州;城市竞争力;途径

[作者简介]关景灵,中共贺州市委党校讲师,广西贺州542800

贺州市设立于2002年7月,辖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大西南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是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接纳海外及中国沿海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所以,作为三省交界之处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的中心,贺州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特别是在广西提出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目标背景之下,如何有效提升贺州的城市竞争力,使贺州能承担起引领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任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笔者借鉴其他同类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方法,拟对贺州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进行探讨。

一、城市竞争力及其指标体系

(一)城市竞争力。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相同的社会制度背景下,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科学技术、环境、对外联系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竞争、优化、配置相同资源,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更大程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综合能力。

(二)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在众多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本文选用IUD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这是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RID)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以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为核心建立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解决方案。这一指标体系共设立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140个(如表1)。

二、贺州的城市竞争力现状及分析

通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贺州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贺州仍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地区。

(一)尽管城市实力已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质量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KID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城市实力系统反映了一个城市现阶段已拥有的整体实力,是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力的全面评价。其主要的评价指标有: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为便于说明,我们在城市实力系统的众多三级指标中仅选取一部分关键性的数据来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选取了GDP、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来说明贺州的经济规模。

由表2的数据可见,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现状影响了贺州城市实力的有效提升。

另外,从产业结构看:2007年,贺州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24%,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27%。可见,农业在产业结构中还占比较大的比重。这说明贺州仍处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阶段。所以可以认为,贺州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城市缺乏活力。

(二)尽管贺州已初步发展为三省交界处的中心城市。但其城市聚集、流通等能力还有待提高。在IUD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城市能力系统反映城市吸收、控制、转化资源,持续高效创造价值的能力。其主要衡量指标为城市的聚集能力、扩张能力、流通能力和增长能力。

目前,贺州的人口密度达184人/平方公里,可以称得上是人口密集区。在贺州的人口构成中,就业人员仅占51%。这不仅说明贺州的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同时也说明贺州的资本流、人力流的指数偏低,贺州的流通能力偏弱。

另外,由于贺州通往中原、南部沿海、长三角等地的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所以,在2007年,贺州当年新签外资项目(合同)个数仅有6个,名列全区第9;当年合同外资金额1798万美元,名列全区第10;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1万美元,名列全区第11。这表明贺州的城市聚集能力不强。

(三)尽管城市活力已初步显现。但企业活跃度小、创新环境不够成熟等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在IUD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城市活力系统反映城市资源配置机制及效率的综合水平。其主要的评价指标有:企业活跃度、资本市场成熟度、市场开放度、创新环境和城市治理结构。对其中的企业活跃度评价指标,我们选取民营企业占GDP的比重、外资企业占GDP的比重、工业企业数、工业总产值等指标来进行衡量。据测算,2007年,贺州的民营企业占GDP的比重为42%;外资企业占GDP的比重为6%;工业企业129个。名列全区第12;工业总产值114.95亿元,名列全区第14;职工人数7.51万人,名列全区第13。在创新环境方面,2007年,贺州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专利申请授权量为5项,名列全区第11。

以上数据表明,贺州的工业企业数量少,企业活跃度小,创新环境不够成熟等影响贺州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

(四)尽管城市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市场空间有待扩展、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在IUD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城市潜力系统反映城市在未来或潜在竞争中能够争夺、控制制高点所必需的要素支持的完备程度。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桂林到贺州、广州到贺州、永州到贺州的高速公路和洛阳经贺州到湛江、贵阳经贺州到广州、贵福铁路柳州经贺州到韶关段构成的“三高三铁”交通网络的建成,贺州的区位优势度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但与此同时,贺州的资源集约化指数和人力资源素质仍有待提高。目前,贺州市仅拥有1所高校,与梧州、玉林、河池、来宾一起并列全区第7;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为8566人,名列全区第10。因此,在未来几年内,贺州还要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来提升贺州的发展潜力。

(五)尽管城市品牌已基本树立。但城市形象影响力、文化凝聚力有待提高。在IUD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城市魅力系统体现了一个城市知名度、影响力等无形资产的综合水平。而贺州位于港澳一广州一桂林旅游黄金通道上,境内拥有姑婆山、紫云洞、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黄姚古镇等一批国家级4A和3A旅游景区。在《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等几部电视剧的影响下,贺州已成为广西旅游界的新星。2007年还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但据《广西统计年鉴(2008)》显示:在2007年,贺州的国内旅

游人数为291.12万人次,名列全区第12位;国内旅游总收入达71542万元,名列全区第12位;入境国际旅游人数为12.92万人次。名列全区第4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052.70万美元,名列全区第5位。可见,贺州在港澳地区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的知名度较小。贺州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凝聚力还有待提高。

上述基本情况表明,贺州的综合实力不强,城市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贺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根据贺州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找科学的发展目标,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以便能找到迅速提升贺州城市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三、提升贺州城市竞争力的途径

(一)优先发展具有贺州特色的产业。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

1 以支柱产业为核心,构建具有贺州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工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贺州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质量不高,关键在于工业落后,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未能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因此,要有效提升贺州的城市竞争力,必须优先发展具有贺州特色的产业,努力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

近年来,贺州加大了对大工业项目的投入力度,以期不断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通过引入华润贺州水泥厂、火电厂、大桂山林场50万立方米人造板生产线等大型企业来进一步发展有色冶炼、林产、电力和生态旅游四大支柱产业;通过培优扶强铝箔电子、烟用辅材、食品制药等新兴产业,巩固提高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优势产业等措施,促使企业群或产业群的形成。同时,贺州还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今后几年,贺州还将重点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着力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检测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工业项目及科技孵化中心的投资建设,将有效提升贺州的经济总量,增强贺州的经济实力。

但这些大项目多为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就业容量不大,对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加快大工业项目投入的同时,贺州还应大力发展门槛低、就业容量大、更易藏富于民的中小企业。一个地方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本地创业者兴办的中小企业。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贺州的个体就业人员达8.95万人,名列全区第5位。这些个体就业人员对家乡的风土人情、资源特点十分熟悉,不少人还在外面的世界闯荡过,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另外,贺州还拥有86.43亿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所以,如果他们进行创业,则可依靠自身的人脉资源和贺州城乡较高的储蓄率,迅速打造一批具有贺州特色的工业体系,实现藏富于民。

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往往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较好,对前来寻找投资机会的外来资本将产生强烈的诱惑力。这不仅能有效吸引外来的资本流前来贺州投资,提高贺州发展的潜力,而且还能提升贺州的企业活跃度。因此,贺州市要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大力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创业平台。通过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和担保体系、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等措施,促使大量的中小企业能在贺州蓬勃发展,不断提升贺州的活力。

2 以特色农业为方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贺州的农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早在上世纪80年代,贺州就是珠三角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近年来,贺州通过延长农业生产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行业,使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新体系。目前,贺州已初步形成了以八步城区为中心的菜篮子基地,以富川县为中心的脐橙基地、春烤烟生产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基地,以昭平县为中心的名优茶叶和沙田柚基地,以八步区公会镇和昭平县凤凰乡为中心的晒烟基地。不少的“马蹄村”、“茄子村”、“烟叶村”、“茶叶村”、“水果村”脱颖而出。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种养方式催生了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又把种、养、加、运等生产环节有机地联成一个整体,使资本、劳动、科学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形成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在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带动下,贺州市初步建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等配套比较完善的林板、林纸、林化、马蹄、茶叶等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共有1425家,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的有361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6家,市级15家。

不断增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了贺州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贺州的城市活力。目前,贺州市将通过政策支持、财政倾斜、信贷优先等措施,扶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打造企业品牌,加快建设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区。同时,贺州还将通过积极筹办好第五届贺州农交会,不断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另外,贺州市有关部门还通过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连结机制,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生态化生产技术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近年来,贺州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其行业大都集中在邮电、通信、旅游、零售、酒店等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和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由于贺州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生产集中度低,专业化特征不显著,产业链短。造成中介组织、物流、贸易等生产服务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企业无法迅速地购入生产所需的配套原料、工具等,产品也无法迅速地进入市场。以上种种不便使得企业的非生产性成本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贺州城市能力的提升。

因此,贺州必须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加速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引进与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变政府招商为企业自主招商,给企业自招企业以同样的优惠政策。通过贺州的企业进行以商引商,引进这些主导产业所必须的前、后向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在培育发展中介组织的同时,政府还要加快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中介组织的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使中介组织在人员、财务、业务、名称等方面与主管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彻底脱钩,并改制为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制企业。让这些中介组织真正成为依托企业生存、围绕企业服务、获得企业支持的经济组织,为贺州的企业提供优质的生产配套服务。

(二)优先发展交通和能源建设,形成加快发展的新优势

1 加快交通网络的构建,以良好的基础设施来提升贺州的活力。2008年,桂林到贺州高速公路已贯通,洛阳经贺州到湛江铁路也全面接轨,贵阳经贺州到广州快速铁路开始了动迁,贺州由地无寸铁的城市一下子跃升为桂粤湘三省区交汇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在今后几年内,随着永州到贺州

高速公路、贵福铁路柳州经贺州到韶关段、广州到贺州高速公路的建成,贺州将形成通向西南、华南和中原地区,连接东盟、台湾、长三角,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的交通网络。

在贺州的交通条件提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会自动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分别沟通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巴拿马和埃及并没有因此而摆脱贫困。因此,我们在交通条件得以改善的同时,更要发展自己的产业。充分利用本地创业的生活成本低和社会关系广泛等外地所不具备的优势,造就一大批本地创业者。用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来展示贺州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提升贺州的活力。

2 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为贺州工业的大发展预留动力。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产业结构的不断重型化会促使能源的消费需求快速上升。而能源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一般一个大中型火电站的建设周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能源建设项目必须适当先行。

因此,在贺州工业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能源供给能力的提高。尽管贺州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建成了以合面狮电厂、昭平电厂和龟石电厂等骨干电厂和100多个小水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拥有上市电力企业——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西电东送”的通道和重要基地,但我们仍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些能源供给是无法满足贺州工业大发展的要求的。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贺州市在花大力气推进贺州火电厂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努力为贺州工业的大发展预留动力,以不断提升贺州发展的潜力。

(三)挖掘文化潜力,提升贺州的魅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只有注入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品位,才能更好地展现城市的魅力。文化内涵越深厚,城市的旅游景观、投资环境等的吸引力就越强。贺州历来是贯通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塞。早在先秦时期,贺州就有古道通达楚境,成为广西较早接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及其先进技术的地区之一。“潇贺古道”也因此而流芳千古。

几千年的文化交融使贺州成为独具特色的移民城市。在贺州市境内,汉、瑶、壮等民族和睦相处,不少贺州人还通晓普通话、粤语、客家话、桂柳话、西南官话等多种语言。长期的文化交融还使贺州人具有一种包容的心态。贺州对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同时,相通的语言、习性,包容的环境,使不少外地人来到贺州后,感觉自己似乎没有离开家乡。内涵厚重的历史文化、各放异彩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山水文化增加了贺州的魅力。在2006年和2007年,贺州先后被评为“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因此,我们在谈论如何提升贺州的城市竞争力时,必须把这种独特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贺州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贺州将成为广西的一个交通枢纽。要把贺州的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向世人展示贺州内涵厚重的历史文化、各放异彩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山水文化,使世人了解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南来北往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本流来贺州并在这里扎根,从而不断提升贺州的城市竞争力。

[责任编辑 清泉]

作者:关景灵

上一篇:中职电子商务下一篇:妇女节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