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教育名著

2023-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阅读教育名著

名著阅读的困境及教育途径

摘 要 由于多种媒体对书籍阅读的冲击,大众文化对经典的消解,教育方式对名著阅读的影响,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探索名著教育的各种途径,如通过名著选文教学、名著导读以及其他教学活动,让学生见识经典,熟识经典,在当前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名著 阅读教学

与一般的短章时文相比,文学名著的阅读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从语文教学层面上来说,文学名著给文学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它把整本书的阅读作为教学的对象,完善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局限于词、句、篇的教学,而忽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二是从人与社会发展层面上来说,名著阅读可以为学生的精神发展与专业发展作准备,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对名著阅读提出了“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1]的明确要求。而近两年来,“读整本书”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重要话题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的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的现状总体上是不容乐观的。相关调查发现,青少年的阅读表现为“阅读量减少 ,阅读比重降低 ,阅读情趣与品位下降和阅读消费偏低等”现象[2]。

一、名著阅读的困境

1. 多种媒体对名著阅读的冲击

图书作为传播信息、承载文化的媒介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近代以来,随着报刊、收音机、电影电视以及国际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人类在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娱乐上进入了一个多种媒体并存的时代。而今国际互联网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使人们获得了巨大的便利。于是有人预言读图时代即将来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剧,我们越来越注重实用信息的阅读,而逐渐远离经典名著的阅读。与工作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相关的信息类杂志备受读者青睐,信息的阅读形成了当今社会的一股潮流。由于电脑、手机等媒体在内的信息传播媒体不断地介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每天有限的时间正在被各种媒体所瓜分,坐下来阅读经典名著的时间越来越少。

2.大众文化对经典的消解

在经济全球化、生存数字化的今天,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断碰撞和交融,以工业时代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席卷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社会的到来,文化不断走向大众化、商品化,在阅读方面出现了通俗化、快餐化、卡通化的趋向,在一些人看来,经典名著的阅读已经成为过时的、古板的象征。

3.教育现状对名著阅读的影响

从语文学科教材的编排来看,我国现行的中小教材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指导他们的阅读兴趣方面考虑不够;从课堂教学的取向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课上得“完美无缺”,不注意课外的拓展和迁移。长期以来,我们为了对付高考,采取“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对策,许多不大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的长篇文学作品,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偶有将它们纳入教学,也是从应试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肢解式的分析,使之成为学生训练的材料。急功近利式的应试教学遮蔽了经典名著丰富的意蕴和应有的价值,而為应付高考而实施题海战术也消耗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他们几乎无暇阅读经典名著。

二、探求名著教育的途径

名著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结构体例的复杂性、阅读时间的延续性等特点,与一般的文章相比,文学名著首先是文学作品,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相比,文学名著又是属于经典名著。因此,名著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教育,更不同于一般的文章教学。

名著教育的目标应该有三个层面:一是“名著知识”的教学。“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名著阅读教育而言,就是让学生了解名著是什么,如何阅读名著等,它强调的是“知识的认识功能”。二是“文学作品”的教育。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作品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理解,通过作品独特的言语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发挥文学的“情感陶冶功能”。三是经典名著的教育。经典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凝聚了每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人类的生存智慧,作为经典名著的教育,是对经典作品中所蕴含本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认同与传承,对人类优秀文明的理解与吸收,对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维护与对终极关怀的守望,强调的是“文化的传承功能”。

從目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名著教育可以从下面三个途径来实施。

1.窥斑见豹——名著选文的教学

自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以文选型的语文教科书取代了“四书五经”,成为语文教材的主要模式,语文学习也就由古代的读整本的书转入到读教材中的选文。“叶老一贯主张应让学生学习阅读整本书,教科书没有节录整本书的条件,那么把整本书的一部分选作教材,让学生‘尝’整部作品的‘一脔’,进而在课外读整本的书。”[3]这应是现当代语文教材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基本策略。

“名著选文教学”就是通过这一“选文”的教学让我们去见识整部名著。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如果单从选文的角度进行教学,则通过文本的言语形式,与黛玉一起走进贾府,用心感受贾府非同寻常的环境特点与人物性格,与书中的主要人物构成多重对话关系,从而丰富其精神,敏感其心灵。但作为《红楼梦》选文的教学,其目的是见识《红楼梦》这部经典,因此有必要增加《红楼梦》知识教学和《红楼梦》文化熏陶,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了解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感受《红楼梦》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世界,探讨《红楼梦》的意蕴与意义。

当然要从名著选文教学中达到“见识经典”的目的,需要有一些配套措施,如名著选文要尽量体现原著的精华和主要人物的精神,甚至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节选名著,以便让学生通过这些选文的阅读对整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人教社编制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在选文上有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由一部名著或这部名著的几篇选文组成一个名著单元,如《红楼梦》选文单元。它由四篇选文和一篇《红楼梦》导读文章组成,这四篇课文突出宝黛爱情这条主线,也了反映了贾府的矛盾及衰亡的原因,同时也顾及到这群被欺压的女性形象,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感受这部名著的魅力,符合名著选文的基本要求。

2.教是为了不教——名著导读

通过对选文的教学来达到了解整部名著的“选文教学”只是名著教育的一种途径。对于名著教育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阅读整部名著,那就不是用几堂课的教学所能解决的,需要寻找一种恰当的教育途径,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课外的自觉阅读,这种教学途径就是“名著导读”。它包括:一是名著书目的指导,二是名著阅读的指导。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相比,经典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比较漫长、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根据名著阅读的不同要求,我们将学生的名著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给予指导。

(1)了解性阅读指导

“了解性阅读指导”就是指导学生了解名著的概况,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一部名著在不同阅读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阅读目的要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条件相对简陋、阅读时间相对仓促,如在一节阅读课上阅读一本名著,或是在图书馆、书店短暂的时间内,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名著,可以通过选读、跳读的方式,如阅读名著的序、跋、前言、后记等要素来了解名著的基本特点,也可以选择名著的重要章节,如开头以及典型的情节等,或是对作品某一方面,如人物、结构、语言等要素进行细细品味,以把握全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人物的基本命运。

如果阅读条件比较理想,有适宜的阅读环境,有充余的阅读时间,如节假日、寒暑假等,应该认真地从头到尾地细读,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的基本性格,作品呈现给读者的基本思想倾向等。既然是细读,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学会做“读书笔记”等。撰写名著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阅读中做笔记,如摘录文中描写精彩的语言、概括体现作品重要信息的语句,包括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记录作品的难懂语句等;二是在阅读后做笔记,如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对作品内容的初步理解,提出对作品理解的疑难问题等。从某种角度上说,读书笔记是记录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的初步认识,是学生阅读心理的外在显现和阅读名著的外在见证。

(2)感悟性阅读指导

“感悟性阅读指导”是要求学生将名著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文学作品的阅读特点是以读者之心去会作者之意,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具体地说,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原著或撰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生发“感”的内容,学会撰写“名著读后感”。要写好“名著读后感”,最关键的一点是读者(学生)要与作品中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对话”关系。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读者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和作品的人物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地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4],文学名著永远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3)探究性阅读指导

“探究性阅读指导”是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名著阅读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阅读指导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与名著解读有关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歸纳,对名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观点与态度等进行解读、鉴赏、评价,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开展名著探究性阅读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一是撰写“研究综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归纳与名著阅读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各种专题性研究奠定基础。学生在收集、整理、归纳前人主要包括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消化、接受专家学者的思想、思维的过程,丰富对名著内涵理解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撰写“名著研究综述”,首先要收集专家学者关于这部名著的研究成果,在这方面,老师的指导作用特别重要;其次是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撰写一篇关于这部名著的研究综述,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用学术性研究综述的规范来要求学生,但是有一点学术规则必须遵守,那就是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研究综述中各种论点的后面必须注明原作者、标题、出处等。

二是进行“名著专题研究”,即学生在“名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名著本身的特点选择一个角度,或对人物性格进行重新认识,或对作品的意义进行多层面地解读,或是对作品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或对作品得失进行评价等等。比如研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可以结合《〈呐喊〉自序》重点探究鲁迅的小说创作观,如研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们可以重点分析作品的象征意义,研读钱钟书的《围城》,我们可以关注作品的修辞艺术等。“名著专题研究”成果要注意交流和评价。

3.营造名著氛围——名著教育活动

“名著教育活动”是指除了名著选文教学和名著导读活动以外,能够促进名著阅读的其他教育活动,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名著教学与名著导读的拓展和延伸。名著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课本及原著,主要的途径通过教学促进学生高质量的阅读原著,是名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名著阅读教学,名著教育活动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教育形式更为活泼。除了原著、导读本、名著读书杂志等文本外,还可以利用如名著改编的话剧、影视作品、音乐美术作品、网络资源,以及与名著创作有关的地域风俗、作者故居等各种名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名著教育活动,如名著书市活動、专家名著讲座、观看名著影视、建立名著读书杂志网站、名著考察活动等。名著教育活动虽然没有落实名著阅读的具体步骤,但却能从环境气氛等方面来配合、推动学校名著阅读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季.阅读退化的隐忧:书刊文化影响与青少年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1(5).

[3]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钱理群.学魂生铸[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作者:金中

第2篇: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摘 要】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的审美不仅仅是一种鉴赏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课堂上审美教育的渗入也越来越得到关注与重视。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育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影响力的阐述和诠释,使得在高中语文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得到更进一步的凸显,这样一来,高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目的与方向也更明确。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可以说从最初时代所涌现的语文名著阅读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就已经紧密,也最利于实施审美教育。因此本文细致的来谈谈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特殊联系。

一、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特殊联系

1.文学名著的概念内涵

在『文学』的分类中,把文学归属为社会科学的学科之一,与哲学、政治、法律等并驾属于社会的上层学问,口头文学是文学最早出现的形式,最初的口头文学通常与音乐联结成可以演唱的一种抒情诗歌。中国的《诗经》、印度的《伊利昂纪》等被认为是最早的书面文学。在先秦时期把文学写成作品都可称为文学,到现代就常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文学可以理解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精神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语言、通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各异的形式(体裁)来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或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名著』通常指具有永恒的主题,有精典的任务形象,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具有流行性,而且有经久不衰的特点。

由此,文学名著可以理解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运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内心情感及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生活,具有永恒主题和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能够经受时间考验,在社会上呗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从对文学作品名著这个理解我们可看出,文学名著是五国界的,无时间界定的。基于此,文学名著一直以来成为语文教材选材的重要课程资源,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因此也成为语言教学、思想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

2.审美教育教育概念界定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简》是席勒于1793—1794年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信中他对一系列教育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他认为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类的教师,这对后来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审美教育是运用各种媒介手段使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从而使教育者感知美知、鉴赏美、创造美,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通过美的事物来使教育者的情感与心理上受到影响,是一种情感教育方式。

二、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1.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地位演变和确立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育目的、结构与教育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它整体上规定着某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容选编的依据在教学上的建议,是写作教材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富人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性质,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随之产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审美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名著阅读教育中实施美育

审美教育,是通过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美的形态影响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的教育活动。由此受教育者在審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事物的感染,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性情得到陶冶,情感上产生共鸣。审美教育对人心灵的定性,给人理想以正确的方向,能塑造美的灵魂。

三、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在精神的追求也逐渐高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到重视。美育是促进学生提高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语文文学名著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的人格、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受到熏陶感染,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美化学生的心灵世界。

由初中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纪的增长及再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是他们在身体和心理的成长上经一部成熟,使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追求和较强是非的是非与美丑评价标准,也有自己的好恶感。

四、结束语

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名著是能从这些文学作品中获得自身的审美体验,是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得到提高,促进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有着丰富情感世界和对未来有着美好追求的高中生,他们此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正在形式时期,也是处于知识增长和培养能力的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易受外界的影响,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审美教育参透在教育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的能动性,有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感知美、鉴赏美,评价美。积极主动的参与审美的过程,会受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

作者:邹延彬

第3篇:中学语文名著阅读的教育策略与研究

(湖北省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 湖北 利川 445400) 【摘要】在语文课本中,教材编纂者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汇聚至此。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以期引领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品味中实现个人基础知识的夯实、阅读能力的提升、文学素养的完善和高尚品格的有效建立。

【关键词】初中 名著阅读 语文

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借助基础知识教育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还需要借助课本内外的名著阅读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引领学生在丰富的名著海洋中自由徜徉。

一、名著背景的了解

一本书之所以可以成为名著,不仅仅因为其拥有振聋发聩的教化作用,还因为其深深扎根于时代的背景之中。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名著背景的分析和探究鼓励学生了解名著的诞生价值,并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到阅读中。

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这部文学名著之前,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骆驼祥子》进行背景查找。经过合作探究和分析,有的小组找到了老舍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写作文章的时代背景;有的小组通过了解老舍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写作背景了解到文章的写作价值;还有的小组通过旧中国当时情况的了解、针对劳动者水深火热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资源查找和分析。最终,每一组学生都对《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和老舍先生的个人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通过背景了解对名著的阅读产生了积极性,进而主动投入到后续的文学阅读和作品欣赏中。可见,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名著背景的查找请学生进行详细探究,以期引领学生在背景分析中了解作品的创作基础、促使学生在了解中建立文学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主动投入到后续的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中。

二、经典片段的讲述

经典片段往往是名著中容易吸引人的重要内容,故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名著经典片段为学生加以介绍,以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凭借经典片段建立阅读积极性、进而在阅读中详细欣赏。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笔者为了尽可能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兴趣,就以口述的形式为学生讲述了书籍后半部分的故事:当筑路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保尔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后来,他失明了,且几乎瘫痪在床。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在积极帮助妻子进步的同时开始进行文学写作——他拿起了另一种武器,投入到新的生活和战斗中。学生们听过笔者声情并茂的讲述后,纷纷被保尔坚强的品质所打动、并希望借助详细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保尔的故事。最终,学生在片段欣赏中建立了阅读兴趣、主动投入到阅读体验中。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凭借笔者对于名著经典片段的讲述能够感受到名著中凝聚的思想与感情,并感受到其中渗透的可贵品质,进而积极投入到后续的自主阅读中。

三、阅读讨论的开展

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讨论活动的实施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交流,并借此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拓展学生的阅读眼界,进而促使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实现阅读自信的建立、閱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笔者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阅读讨论活动,并鼓励大家在交流会上针对自己正在阅读的名著、名著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等内容进行发言。在一次交流会上,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于《朝花夕拾》这本名著的看法,借助书中内容表达出了鲁迅先生的犀利与睿智;有的学生针对《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进行了详细讲述,并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本名著的热爱;还有的学生结合《儒林外史》中的故事分析了作者对于封建制度的批判、对于高尚人格的歌颂……学生们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其中建立了阅读自信与积极性、在他人发言的聆听中实现了阅读视野的拓展与阅读知识的丰富。可见,阅读交流讨论大会的组织和开展不仅能给予学生阅读交流的平台,还能促使学生在其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逐步完善。

四、语段情节的迁移

语段情节的迁移主要是指当教师在教授一本名著作品时,可以结合其中的情节、语段内容进行迁移,以期为学生展示出更多元的名著内容、进而促使学生拓展阅读眼界、完成相关阅读。

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祥林嫂》进行阅读,以期感受老舍、鲁迅两位先生对于人物描写的各自特点。学生借助类似情节的迁移通过《骆驼祥子》迁移到《祥林嫂》的阅读欣赏中,并感受到老舍先生文章中的细腻和温和、对比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尖锐、犀利与文章中血淋淋的真实。最终,学生们不仅在笔者的引导下拓展了阅读眼界,还在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欣赏中感受到不同名家笔下的写作特点、在文学名著的欣赏中实现文学作品的详细理解与阅读眼界的有效拓展。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良好的名著阅读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名著背景的讲述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创作的缘由;教师可以借助经典片段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讨论的组织鼓励学生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段情节的迁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莹琳.名著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才智,2020(03).

[2]叶瑞娟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9(36).

作者:牟云波

第4篇: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题总结

“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课题总结

宁城高级中学 赵冬梅

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新课标》对中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博学问、广见识、养性灵”。让每一个学生经受名著的熏陶,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充实精神,滋润心灵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我做了如下尝试:

1、教师阅读先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教师应尽量多阅读,博览群书。这样,当教师教导学生时,时时旁征博引,书籍的魅力就会表露无遗,学生也会因其魅力而爱上阅读。

2、品片段,读简本,“诱”读原著

学生反映平时时间太少,因学习压力使原有的阅读兴趣也一扫而去。这时,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名著精彩片段来诱读另外名著简写本。由于语言简洁,线索明晰,也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促使学生在读后自觉地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内去欣赏原著。

3、媒体观赏,对比阅读

组织学生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四大名著都有经典影视剧,找经典片段给学生播放,以激发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电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再去读原著,并指导学生从中寻找相同和不同,然后再写出观后感。这样,学生得到了名著的熏陶,加深了对小说的理解,还提高了比较鉴赏能力。

4、把“名著阅读”纳入各类活动之中

教学中,利用课前5分钟展讲活动,进行了“名著阅读交流”,把读过的名著介绍给大家,力求讲得精彩,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办手抄报,写评论,并将其中的优秀作品装订成册。这些活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学生对名著阅读也越来越重视。出以名著阅读为主题的班级版报,让学生走进名著,融入名著.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名著阅读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指导名著阅读是值得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激励学生去阅读名著

第5篇:如何指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一)

经典名著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促进人不断地成长。学生在书海中遨游,能采撷到文学之浪花,仙露之琼浆,使其不断地成长,心灵不断地美化。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选取适合学生的名著来阅读,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阅读课外长篇名著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耐心,不细心,此时教师应首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让学生懂得,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对自己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给学生们讲一些中外许多名人的成长都与青少年时期爱读名著有密切关系的例子。激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全部读过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级不同,给学生确定阅读范围和时限,选择《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的有品位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简·爱》等,来让学生阅读,这些长篇名著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和情趣的需求。读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指导学生以周为单位,规定每周读多少回或多少字,如每周读一万字。另外,寒暑假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好时机,教师可以将长篇阅读与假期作业相挂钩。

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阅读长篇名著最难解决的就是时间问题,都在课堂完成肯定是不现实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周

六、周日等较长时间的就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养成习惯,才能完成阅读任务,我的一些小做法是,制作一个“名著阅读大擂台”给出一周的时间,不规定必须读多少,一周后先在“擂台表”上,填写自己阅读了几页,然后阅读课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效果较好。为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如学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介绍读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学习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就让学生去读她的《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儿童文学作品及诗集 《繁星》、《春水》;在学习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我就让学生去读《西游记》。

三、以作业促阅读,读写结合

布置让学生读了还不行,还需要老师的适当督促,有所反馈,不能放任自流。可以利用课前简单提问一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把最近的阅读以读书笔记的形式体现;也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作业,让学生找自己感兴趣的精彩片段、好词佳句、各类描写和精彩的情节等,并加以适当点评,利用自习课读给大家听听。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有些长篇名著内容复杂,篇幅较长,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老师可以对重要情节加以点拨,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另外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谈,了解阅读进展情况,交换对读物的看法,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提高他们读长篇圈、画、点、注、评、摘的能力。

经典名著是仙露琼浆,让人回味无穷,经典名著是良师益友,让人不断地成长,心灵不断地美化。

第6篇:名著阅读:《爱的教育》读后感

一本好书,一个益友,一笔财富,相伴我们一生。

最近,我就读了一本好书,——《爱的教育》。我起先看到书的封面图画是这样的:一个慈祥的中年妇女,斜坐在一把白色的摇椅上,靠着阳台,抱着一个满脸天真稚气的小男孩。他俩正在看同一本书,我想这书就是《爱的教育》吧。之后我便意识到,整本书一定多是以“爱”为中心吧!我迫不及待得翻开书,坐在桌上,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经过两天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读完了!其中必然少不了深有感触的故事,那么我便与大家分享一个吧!

这故事写了一个年轻的鼓手,他们的分队被敌人包围了,孤立无援之时那严肃沉着的上尉向他传递了一个任务——去总部,搬救兵。一路上,少年冒着枪林弹雨,腿部不小心中了枪,可离目的地还很远。他,不能倒下,为了完成使命。他只得拖着中弹发炎的腿,一跛一跛地向总部前进,就在敌军要战胜分队时,他叫的援军便来了,取得了胜利,可他却因腿部发炎,而截肢了,上尉也深情地说:“我只是个上尉而你是个英雄。”

这个故事表达了少年鼓手对祖国的爱。《爱的教育》是一支通俗的、单纯的、美好的、永恒的“爱”的舞曲。

第7篇:《简爱》名著阅读

第一篇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从中我了解到了作者夏洛蒂.勃郎特的许多事。她出生在一个年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器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民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上打上了可见的烙印。

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的塑造了这个天才们。有似乎急不可耐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些才华横溢的儿女,都无一例外的先于父亲再人生的黄金时间离开了人间。惜乎,勃郎特姐妹!

《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第二篇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

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然而,最打动我心的却是海轮,一个同样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小姑娘。

海伦——我心目中超凡美丽的天使。她超凡,是因为她完全放弃现世,达到了浩淼高远的精神境界,有着难以比拟的忍耐精神。她美丽,毋庸置疑,有哪个人心目中的天使不美丽呢?

海伦的超凡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包括简爱。

海伦因小事受鞭罚,简认为这是无法忍受的。她说:“要是他用那个鞭揍我,我会从她手中夺过来,我会当着他的面把它折断。然而海伦却以圣经中的以德报怨,告之以忍耐既然无可避免就非忍受不可,命中该你忍受的事如果你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简惊异而无法理解这种信条,也无法理解和赞同她的宽容,然而她感觉到了海伦是“凭借一种我所看不到的光来考察事物的”。(本段有所引用)

简的反抗精神固然自然率直,令人振奋,但海轮的坚忍宽容更显豁达而耐人寻味。海伦的超凡在于她能够把真正的智慧和勇气施及他人。

在简受到勃洛克赫斯特的诽谤和污辱时,她看到海伦眼中闪出奇怪的光芒。而且明了那是高智慧和真勇气的流露,凭借着这圣光的支持,简抑制住将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但简只能以此抚慰自己无助又不安的灵魂,却无法踏入海轮的精神殿堂。(本段有所引用)

这也正说明了海伦的超凡脱俗。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竟有如此虚怀若谷的气度和容纳百川的胸襟,真是可钦,可敬!

然而,天使终归是要回返天堂的——她永远的家。

海伦在人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发出了流星般耀眼的光芒。海轮的一生,有如落日一般辉煌与悲壮,这是一种崇高的美,豁达的美,气势磅礴的美,可歌可泣的美。

还记得那次梦中醒来,努力搜集所有有关海伦的语言和描述。不知为什么,对她的死就是有一种不甘。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发现了一段被自己忽略了的细节,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海伦的墓碑上有这么一个拉丁文,Resurgam意思是我将再生”。

一股郁结也心胸的感伤终于释怀了。我欣然,释然。“Resurgam”不正象征了海伦的崇高精神永存不灭吗?

我想,这也是对海伦的死的最好的诠释。

第8篇:《简爱》名著阅读

一、填空

1.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2. 、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3.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4. 罗彻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上的渴求者。同时,他又是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他有是一个精神上的强大者

5. 简与罗彻斯特在经历了痛苦的磨折之后最终拥有了灵魂结合的永恒幸福。尽管此时的罗彻斯特已双目失明、一条腿折断,且失去了大部分财产,但沧桑过后,他与简的灵魂之爱更显真实可贵。而此时的简因继承了叔父的遗产而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取得了与罗彻斯特的象征意义的平等。

6、简 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这两个人一个是老师谭波儿小姐,一个是她的朋友海伦。

7、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 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8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救了她,简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9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圣约翰发现简是他的他的表妹,简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

二、简答

1. 年幼的简·爱有一次被舅妈关入红房子是为什么? 和表哥打架。

2. 简·爱的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简·爱?

舅妈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的母亲;舅妈不满舅舅收留简·爱;舅妈一家不喜欢简·爱的性格。

3. 里德太太讨厌简把简送到了哪里? 罗沃德孤儿院。

4在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也因此死去,使简爱受到很大的打击? 一场传染性的伤寒

5简为什么离开孤儿院,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什么个性? 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她追求自由,幸福,勇于反抗

6简为什么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7简·爱所教的孩子是谁?被谁所收养?

1 / 3

阿黛勒;罗切斯特

8婚礼前夜,简做了一个什么梦? 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

9“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在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简在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但也透漏出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

10简.爱为何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而且不爱他的妻子

11你能说出几句《简爱》中的精彩对白吗?

简:“你认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罗:“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爱你像我的生命一样,尽管你穷、低微、矮小、不美。 12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聚会中,罗切斯特先生扮演了什么人来试探简.13简爱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但她不甘受欺侮,哪件事最能表现她的反抗精神? 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受惊吓大病一场。

14简爱为什么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简爱发现自己仍深爱着罗彻斯特先生,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深情的呼唤。”。

15最终简爱在什么情况下,与罗彻斯特结合在一起? 罗彻斯特的疯妻子烧毁了庄园,自己也摔死了,罗彻斯特为救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16罗彻斯特先生在认识简爱前,为什么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为逃避不幸婚姻带给他的痛苦和寻不到真正爱情的苦闷

17简·爱离开后,桑菲尔德府发生了什么事?

在秋收后被一把火烧毁了,这把火是她的妻子伯莎·梅森放的

18简·爱为什么没有和罗切斯特结婚? 因为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活着的妻子。

19罗切斯特先生为什么瞎了? 他的妻子放火烧了庄园,他为了救人,一只眼睛发炎,另一只眼睛被砸伤

20圣约翰为什么要娶简·爱?

他想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是一个合适的传教士之妻。

21简 爱因婚事受阻而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你能说说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婚姻吗? 因为在婚礼上被人指控罗切斯特早有妻室,就是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

简·爱

热忱刚烈:1.首次与罗切斯特相遇(罗从马上跌落)热心的伸出援手。

2.里德太太去世之际请求她回去,并没有拒绝,并原谅其行为。

3.在洛伍德学校海伦被挂上了“邋遢”纸板,将其撕下。

4.罗切斯特问其自己是否漂亮,如实回答不漂亮。

5.得知自己有了2万英镑的遗产后豪爽的和表兄等人平分。

2 / 3

6.得知火灾的发生后赶去芬丁庄园照顾罗切斯特。

敢于反抗:1.约翰表兄打了她,回手反抗,导致被关在红房子里。

2.受到舅妈家不平等待遇时敢于和舅妈反抗:“你坏!”

3.从舅妈家离开之际还和舅妈大吵一架,说她不会再叫她舅妈了。

4.在洛伍德学校海伦挨打后教她学会反抗。

5.被布洛赫克斯先生污蔑是撒谎者后及时反驳。

追求自由:1.在舅妈家不喜欢让别人束缚,自己躲起来看书

2.在洛伍德学校过了八年,决定为过一种新的生活而离开。

3.最终还是没有和圣·约翰去印度当传教士。

坚定勇敢:1.即使身份差别很大,依然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

2.婚前,费尔法克斯太太说了罗的一些缺点表示不赞成,简都不在乎。

3.得知了罗切斯特有妻子的事实后,坚定地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4.去沼泽山庄后努力地改变那里没有教养的孩子们。

5.罗切斯特残疾后问是否依然愿意嫁给他,简答应了。

捍卫尊严:1.收到布洛赫克斯先生在洛伍德的诋毁后,在别人帮助下大胆澄清。

2.初次和罗切斯特在桑菲尔德见面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出沉着冷静,不卑不亢。

3.在表白自己(书后导读选段)中表示:在灵魂上和罗切斯特是平等的。

4.答应罗切斯特的求婚后罗想为简买衣饰和珠宝,遭婉拒。

5.因不愿做情妇而离开罗切斯特。

3 / 3

第9篇:《名著阅读指导》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丰富名著知识;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二、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克服阅读惰性;

四、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

五、课型:指导课

六、授课时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

二、阅读调查

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三、了解阅读的目标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四、阅读方法指导

(一)你是如何阅读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

(二)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

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检视阅读略读分析阅读精读综合阅读比较阅读

1、检视阅读(略读):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略读测试卡的制作: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分析阅读(精读):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要会做批注,会做摘要、笔记。精读测试卡的制作: 我阅读的章节是: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我的批注是:精读测试卡示例 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很快他想了起来。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机。 我的批注:表现了三个少年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景物描写静谧、温馨。

3、綜合阅读(比较阅读):同时读几本不同观点或内容的书或评论。

这种阅读方法要了解分类、排架,会各种查询检索,使用各种目录,会资料剪辑,会了解运用各种参考工具书,会阅读、摘要、笔记、报告。综合阅读测试卡示例: 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阅读的禁书书单,这张书单上包括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还有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限制的原因多半是书的内容与暴力及含脏话等有关,常常也会和种族冒犯的字句有关。马克·吐温对孩子真的就那么危险吗?你喜欢汤姆吗?谈谈你的看法。 搜索并阅读关于本书是否禁书的观点的文章,再阅读有关汤姆人物评论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 阅读不同的书、书中的不同内容,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迅速浏览、了解大意、用心阅读、记取细节、纵览全文、撷取纲领、深究內容、推取含意除了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之外,过一个阶段,我们还应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以便进行总结反思交流。 自我评价表示例: 学生姓名填表日期

我认真回顾了从月日至月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篇名著,合计字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3、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贵在坚持,希望同学们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来进行阅读,这样的话你定会觉得书中乐趣无穷,你定会受益终生。最后让我们一起去书的海洋中畅游,让书陪我们成长!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上一篇:意识形态整改工作报告下一篇:纪检监察办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