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阅读

2022-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教孩子阅读

关于如何提高农村孩子阅读水平的几点思考

俗话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古至今,读书一直被人们重视,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熟读课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读得熟不用解说也自晓其义也。这句话也点到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基础。离开反复的诵读,何谈感悟和体会呢?因此,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就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如何提高阅读水平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一抓。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书

农村孩子受家庭的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孩子看书积极性不高。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因此,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孩子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质疑激趣

课堂教学往往分为初读、研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其中研读这块又可以从“读、思、悟、用”上着手,其设计可以是抓突破口,也可以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初读之后让学生质疑: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是怎么一步一步揭开谜底的?实际上一次次的质疑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有兴趣往下读。

2.榜样激励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孔夫子搬家全是书,他教出的学生也有许多是满腹经纶。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甜酱蘸着吃。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好书激趣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在班级图书角里选一些有精彩画面适合孩子口味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激发阅读兴趣。

4.评价激趣

在课堂上,随机评价,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我会极力表扬,这样既触动学生,也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5.以身作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触动都很大。因此,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特别是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感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会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认为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将会受益终生。

二、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1.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定书、定时、定量。定书是要求读一本书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定时是要针对自己学习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定量是说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定一个读书计划。此外,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

2.指导做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同样适用。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要求读一读、圈一圈。圈出优美的词语,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要求划一划、想一想。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要求抄一抄、写一写,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3.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新课标中对每个阶段的阅读能力都作出了规定,老师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平时要求六年级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书方法。六年级课文中第11课中也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方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以后,三种读书方法可以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4.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朗读情感已到位时,老师还要重视阅读技巧的指导。比如,要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变速的快慢,语句的重音、停顿,当然不同的学生朗读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让学生读到哪一个层次,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让学生多渠道的读书

朱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充分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学校、社会、家庭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校要完善图书借阅制度,各班级也要完善班级图书角。学校还可以向社会各界求援,把这项事业推到更广大的空间。家长应为孩子多买些书,内容要健康,类型要多样,如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总之,必须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四、经常交流阅读成果

我在班级里每个星期五都举行一次阅读成果交流会。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强化阅读训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顺河镇中心小学)

作者:姚建峰

第2篇: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辅助阅读教学

摘要:多媒体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这样说,多媒体是我们教师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帮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使用电教媒体能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有声有色,从而能够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对如何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进行浅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境 激发 兴趣 重点 难点 思维 美感

在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语文课文的语言优美、内容覆盖面广,都很适合小学生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学生理解和挖掘课文精髓?这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被普遍运用开来,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多媒体引进我们的课堂,而且要让多媒体来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御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

一、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有兴趣。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使其在创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记得在教《瀑布》一课时,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瀑布,根本体会不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这时,我利用电教多媒体播放瀑布声音的磁带,让学生体会“远听瀑布的声音似浪涛、似松涛”,之后,又通过展示瀑布录像使学生感知“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挂在山涧”的气派场面,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诗文。通过此过程,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还让感知到了瀑布的壮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自然油然而生。可见,电教手段的使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只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正好符合这一特点,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够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如讲《观潮》一课时,我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屏幕上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不少学生发出阵阵感叹。又如,讲《草原》一课时,我利用媒体再现课文描绘的情景,将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草原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滴,一只只羊儿悠闲的吃着草,从远处看好像一朵朵洁白的花儿。面对这样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仿佛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这样,学生会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当然也十分活跃。

三、运用电教多媒体突破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我们往往讲得口干舌燥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就要利用电视录像,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图像变化、情节展示引学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我课前先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再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看赤壁之战的录像。生动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特点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我再讲赤壁之战的起因,之后略讲第二段的战前准备,最后详细讲解战役经过,还找学生分析了交战双方胜败的原因。这时,我又把关键性环节的录像片重放了一遍,其中曹操的傲慢骄横态度、火烧曹营的经过以及曹操三次大笑的画面再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从中点拨,使学生知道:曹操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仗着兵多将广傲慢轻敌,东吴取胜是因为能知己知彼,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条件。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如,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照片。学生看到小兴安岭的照片后都非常惊讶,纷纷说“小兴安岭很大很大,而且树木是那么的茂密,小兴安岭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呀”,这下,学生知道了课文中为什么把小兴安岭比喻成绿色的海洋。在讲解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时,我采用投影片的形式,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季节的画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各个不同季节的词语以及一些句子,并让学生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样就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四、运用电教多媒体发展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给学生提供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考虑问题时会不全面,这时,我们可以使用电教媒体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例如,在讲《翠鸟》这一课时,第三自然段讲翠鸟飞行敏捷,这一段学生有点难以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翠鸟的行动敏捷?学生能很快从课本中找到“难以逃脱”“像箭一样飞过去”“锐利”等句子,但是学生不一定找到“只有桅杆还在晃荡,水波还在荡漾”等句子。此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看到这一画面都很兴奋,好像他们也在这种坏境当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认真观看翠鸟在河面飞起降落。然后,我再次提问:“我们看到‘河边水波荡漾’和 ‘苇杆的摇晃’持续的时间长吗?这时翠鸟去哪里了?”这时候学生们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然后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五、利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美感”

小学中的许多课文把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美的感受,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一课时,学生很难通过课文中的文字去理解《月光曲》的真实内容。我在教学中边让学生读“皮鞋匠静静的听着…”这些语句,边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录音,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每一句文字与每一段音乐的联系、文字内容的起伏变化和音乐高低的不同。通过此环节,学生会深深感悟到:如果不是亲耳聆听,决不会凭空想象出这么美妙的音乐。音乐美与意境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和形式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开发例如学生智力。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张丽娟

第3篇:教孩子学会说话

笔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发现,刚入园的幼儿,其口语与交往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重视。来看以下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入园才几天的扬扬突然跑来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嗯……嗯……。”年轻的老师一下没反应过来,等她耐心地问清楚时,扬扬已把大便拉在裤子上了。

分析与对策

不少成人让幼儿从小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如有的孩子由老人照管,祖辈土话多,幼儿也学着用上活与人之流;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成人常用儿语与孩子说话,使孩子从小接受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影响了幼儿词汇的积累?孩子语言模仿能力强,成人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有条件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学说普通话

案例2

喝牛奶的时间到了,老师发现丁丁拿着盒装牛奶没喝,便问:“你为什么不喝呀?”丁丁摇摇头。老师又问:“你不爰喝牛奶?”丁丁摆摆手。老师发现了他手中的吸管,就说:“噢,你不会插吸管是吗?”丁丁点点头。

分析与对策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中的“小人阳”大人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稍有表示便立即办到、如孩子的许多要求、意愿,只要乎一指,头一点,大人就能心领神会,立即满足,不再要求孩子讲出来 渐渐地。这些孩子习惯于点头、摇手,而不愿或不会使用语言与人吏往 事实上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最高的,家长要善于抓住时机,促进孩子语言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案例3

因为父母很忙,3岁的文文经常独自看电视、玩玩具,很少外出。一次,父母带她去朋友家,并要她向朋友问好,文文却躲在父母身后,双手紧紧拉住妈妈的衣服,不愿与大人打招呼,也不与朋友家的孩子玩。

分析与对策

出现这类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足环境因素,如现代住房的封闭式结构使独生子女间缺少交往、有的是幼儿性格上的原因,如胆小羞怯 有的是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过度保护,很少允许幼儿去与同伴吏往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看电视既可以增长知识,自己也省心,殊不知过度看电视不仅损伤孩子视力,而且孩子在此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减少了与人交往及语言练习的机会因此,家长应认清语言与交往能力发展的密切关系,努力为孩子的语言交往创设有利条件!

案例4

小强爸爸与小本爸爸是好朋友。一天,他们带上各自的孩子一起出去玩。老朋友一见面,都提醒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问好。小强向小本做了个鬼脸,向小本瞪了瞪眼睛。小强爸爸夸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能干”,“我们全家他最大,都听他的”。而小本怯生生地说:“叔叔好。”话音未落,小本爸爸就数落他:“声音小得像蚊子叫,真没出息!”

分析与对策

不难看出,小强爸爸对孩子过分宠爱,而小本爸爸对孩子要求过高:成人对孩子语言及吏往方面要求过高,令使孩子失去语言交往的信心。成人溺爱孩子,孩子蛮横霸道,会失去吏往的朋友。有的家长在众人面前强迫幼儿叫人或训斥幼儿,有的家长错误地干预孩子们的交往行为,这些都会成为孩子语言、交往能力发展的障碍。

语言是影响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孩子需要交往,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交谈能力。家长要善于把孩子的语言学习与交往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下建议,家长不妨尝试一下。

一、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时,注意保护其与人交往的积极性

1、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流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是调动孩子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体验到语言交往的意义、成功与快乐时,孩子学习用语言与人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出来。

家长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亲切,使孩子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对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的孩子,家长要做有心人,为其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首先要让孩子敢于说话,不要过分强调语言表达的正确与否。

2、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引导孩子进行语言交往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由于孩子受到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只会对感兴趣的事物加以关注,对自己熟悉的事情才会述说。所以,需要成人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尤其是丰富孩子交往的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进行语言交往。

3、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培养孩子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留意周围的语言信息,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孩子与人交往的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的局限性。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孩子语言倾听习惯。如创造和谐的环境,使孩子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别人说话。进而引导他在集体中会听老师和同伴说话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能在语言指导下做事情。然后,再要求他在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能耐心听完别人讲话。

二、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练习,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如:

1、家长要坚持让孩子把话讲清楚后再满足他的要求

如,孩子需要家长帮助穿衣服,但他讲得不太清楚,家长虽然听懂了,也要坚持让孩子讲清楚。因为孩子有愿望时,会积极努力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

2、把培养良好习惯与学习语;结合起来

可以编一些儿歌来培养洗手习惯,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一、二、三、四、五、六、七(甩手次数),小手洗得真干净”,使孩子在学习洗手的同时,练习念儿歌,发展了语言。

3、善于抓住突发事件进行随机引导

如下雪了,孩子多高兴啊!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观察,同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下雪的场景。大人可与孩子一起,一边玩雪一边说说笑笑,在快乐的玩耍中发展语言。若遇孩子们吵架了,只要不是谩骂,不影响到安全的话,家长不要马上制止。争吵中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说话的积极性高涨,可以让孩子们在争执中学习辩论,发展语言,提高交往的技巧。

美匡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这说明成人语言对幼儿影响的重要性。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交流水平,要做孩子学习规范语言的引领者及进行良好交往的同伴,并为孩子创设与选择有益于其语言交往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园、在家里,它包括幼儿所到的其他地方。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话,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之交往,把发展孩子语言与交往能力融入孩子综合素质教育之中,成为孩子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临平第一幼儿园)

作者:沈士玲

第4篇:怎样教孩子学会阅读

一,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阅读

我们总是不断地告诫孩子要多读一些书,看到孩子玩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说“看书去”。或者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孩子比较“你怎么不像某某某那样爱读书。”从我们的切身体会来讲小时侯读很多书对人的一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醒孩子要读书,可是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他只是听你一味地说要读书,要读书。也许他听了你的话去读了,并且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从此爱上了读书,这固然是好事。可是大多数孩子了?他们把你的唠叨当成了耳边风,对于这种好象是被逼迫做的事情感到无奈,甚至产生厌恶感,不仅不爱阅读,反而视其为苦差使。

庄子认为:人的美丑是天生带来的命运,有没有素养则是书籍造就的命运。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孩子可能一时无法理解,但是可以告诉她一些格言,从而强化读书重要的意识。

最重要的是让她找到乐趣,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很会模仿的,于是我们故意在孩子面前读书,读得很专心的样子,甚至源源叫我们我们都假装不理睬。有时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时候就放声大笑。源源果然被吸引了过来,甚至学起我们的模样看起了书,因为她想知道是什么吸引了她的父母,又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快乐。而获得这个答案最好的办法就是模仿我们自己去试一试。

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告诉孩子读书的乐趣,当然你还要让她有成就感,通常都是我们给源源讲故事,老实说我讲故事的技巧并不高明,照着书念或者乱编故事。源源能自己看书以后,我们就让源源给我们讲故事,这样源源为了讲故事就要自己去看书,为了讲得好就会认真地筛选故事,理解故事。她讲完后我们都会给予赞许,这样源源会归功于阅读,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爱阅读。当然我们也会引导她进步,注意一些没有理解的以及讲述不当的地方。

当孩子爱上阅读,这美丽的书本世界就为她打开了,当然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候读什么书,这都很有讲究。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头脑笨,反而与会不会阅读有关,同时阅读也是提高情商的绝佳办法,阅读可以医治心理的病。总而言之,阅读是一生可以依赖的锚。

二、读什么样的书

孩子的头脑干净无暇,他们的记忆只要被画过一次,就不容易擦拭。所以不能让不好的书籍来污染孩子,要用好书给他们留下最好的熏陶,伴随他们走过童年带到成人世界。

我坚信启蒙的第一本书会影响到孩子对书的看法,书的兴趣。举个例子说,我以前对足球比赛毫无兴趣,无论老公怎样讲述足球的魅力都无法打动我的心,那是因为我看过足球比赛,我的结论是不过如此,很无聊嘛。我后来才知道我随便打开的比赛是一场中国足球甲B联赛。这场乏善可陈的比赛让我丧失意欲,甚至昏昏欲睡。

想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一个人将被送到无人岛去,如果只能带一本书,你会带哪一本?”当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许多书只能在我们生命中扮演一般角色,而有些书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什么时候开始读都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我来说那一本是一个高中同学给我看的那本,激励了我豪迈的高中生涯的书。

要给孩子选哪些书了?

(一)拥有永远且普遍的价值观的书

我们童年时印象深刻的书我们的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用我们的经验给他们推荐?恐怕不一定,不同时期的图书带着那个时期的烙印,有着浓厚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今天不带者回忆再看那些书还有当时的感觉的话那么那本书一定包含了永远且普遍的价值观,便值得推荐。反之则不一定,当然孩子会告诉你她的不认同,这本书对他来说就是不完美的。也可以说是揪错版。

(二)成长故事

精神的成长永无止境,英雄传说,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中国古代很多勤奋好学,孝顺机敏,重视承诺等等的传统美德的故事自然也是必须要有的。

(三)探索故事

少年时代最可贵的是好奇心,将好奇心好好地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上面两类书是社科书的话这个就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了,或者是科幻方面的社科书。

(四)感动教育

心灵鸡汤等所有真善美的故事。

- 1 -

(五)有想象力的故事

童话故事,《艾丽丝梦游仙境》等等,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三、阅读也要有技巧

阅读准备训练

1.事先准备法

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准备读书的心理状态一个预习图书的方法。

(一)看着书的封面、署名,试着想象作家与内容

(二)看着目录,与自己想象的内容做比较

(三)快速翻阅书籍,透过看到的插图想象内容

(四)先了解作家的序或者作家的生涯,不过此时要注意的是,不去看内容摘要的字句或是批评的字句。看过摘要的读者,会对书失去兴趣,看过批评字句的读者会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反而对阅读产生抗拒,进而妨碍正确的阅读。

2.念出声音法

念出声音法有两点好处:第一是可以提升正确的辨读文字的初期阅读力;另外一点是可以协助孩子们,迅速进入书籍的世界。

(一)当孩子在念的时候,把声音录下来之后再放给孩子听,让孩子可以注意自己的发声状况,声音的强弱、声音是否适合等。

(二)让小朋友念图画书给自己的弟弟或妹妹听,并赞美小朋友,如此一来,小朋友便会经常念给弟弟妹妹听。

(三)让小朋友到摄取老人门聚集的场所,并让小朋友在阿公阿婆的面前,以流畅的声音念给阿公阿婆听。 3默读

经历过出声阅读阶段,小孩子会自然地舍弃念出声音法,该用眼睛来阅读,如果念出声音法是以单字为单位来念,那用眼睛的读法,则是以文章为单位。

什么时候读什么书:

一、胎教时期

存好心,想好事。

听好话、说好话。

阅读优美的诗词。

阅读伟人的传记。

阅读名言与格言。

二、床边故事时期(1.2岁)

唱催眠曲

回答婴儿的每一句咿呀语

讲很多事情或者故事给孩子听

给孩子听歌曲或童谣

让孩子与图画书玩耍

给孩子看图画书,并给他听

三、图画书时期(3.4岁)

1.与书籍拉近距离

孩子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由孩童时期,父母所给予的环境来左右。

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可以亲近图书,现在就该让孩子经常接触图书。例如带孩子逛书店,去图书馆、读书给孩子听等,都是可以亲近书籍的好机会。周末的时候除了去游乐场我们也会带孩子逛下书店。

2.给孩子看外面的世界

孩子到了

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用语言沟通,也可以到处走动。这个时期起,孩子们不太喜欢待在家里。他们开始更关心外面的世界。一个广阔的大自然会带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很大的影响。带孩子到郊外远足,到公园散步就是带领孩子来读大自然着本书。

3.给孩子读内容短的图画故事书

到了三岁以后,幼儿门开始喜欢听故事,这时,把听故事的乐趣,自然转移到书记才是正确的做法。

4.读图画书,并让孩子把内容表现出来

给孩子读完图画书以后,如果马上把书合起来,孩子们很快就会忘记从书里发现的喜悦,想要让孩子可以常识件持续那种喜悦,并开启思考力,就该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

5.给孩子听一些有着拟声语和拟态语的故事

6.教导孩子如何对待书籍

四、听故事时期(5.6岁)

1.给孩子读单纯的神话故事

2.让孩子亲近幻想文学

五、幻想童话时期(小学一二年级)

1.阅读幻想

2.多阅读简单的短篇童话

3.两个人一起享受阅读

4.阅读后与孩子讨论内容

六、历史故事时期(小学

三、四年级)

1.欣赏神话和传说故事

2.仰慕英雄

3.自己选择图书

4.开启多读时代

和孩子一起阅读

(一)念书给孩子听

就像是婴儿时期给他们唱催眠曲一样能够让他们乖乖入睡一样,三岁之后,给他们念故事书也会让天马恩高兴,不管是什么内容都会让他们 高兴,因为他们喜欢的其实不是内容而是母亲的阅读声音。我给源源讲故事的时候有时候因为太忙而不认真,漏了一段,源源马上就会指出。显示对内容已经很熟悉。刚开始我也会脸红,觉得自己没有专心于阅读,其实没有关系,源源享受的不是内容,她可能已经熟悉,她享受的其实是母亲的体贴和心意。当然,给孩子念书有更大的好处,可以让孩子提前适应学校的授课生活。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听老师讲课,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聆听的能力。

另外,如果你的孩子阅读力一般,或者对阅读感到痛苦万分。阅读给孩子听是非常好的方式。

(二)规划出一个图书馆

如果把家里所有人的图书都拿出来放到一起,就会成为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建议替这个图书馆取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例如蓝天图书馆,当然全家人一起取名是最好的方式。

建立图书馆的好处有 :

1.让孩子感受倒书籍贵重且懂得珍惜

2.可以让只会借阅图书的孩子养成购买图书存入图书馆的好习惯。

(三)带孩子逛书店

不会有父母担心没钱可以 买书,也不会有孩子因为没有买到更昂贵的书籍儿生气。这就是百货公司和书店的差异点。

进入书店,孩子看到这么多的书籍就会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的事实,而看到那么多自己还没阅读过的书籍,也会刺激孩子门的阅读欲望。

第二就是会好奇写这些书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第三就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像哪些作者那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这些想法会让孩子一步步的与书籍更加亲近。

(四)如何选择书籍

不要依畅销书排行榜,事实上 选择名著或古典书籍,比选择畅销排行榜书籍更加安全。一般来说,注意以下三点:

一,最好是选择装订优良或精美的书籍,因为是给孩子的第一印象。

二,留意纸张的情况,米色系的纸张比白色纸张理想

三,书籍内文心爱用的字型,尽量选择柔和易阅字体,以免影响阅读性。

四,然后要判断所选择的书籍是否能够满足阅读的孩子只是方面的好奇心,应参考孩子的想法要判断文章内容是否简洁。其次插图是否优美,慎选出版书籍的公司,建议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出版社。

(五)要当看书的父母

每个孩子都拥有学习父母的特性,因此才会有“孩子是父母亲的镜子”这句话。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方法就是要让孩子亲眼目睹父母亲每天至少会阅读书籍三十分钟的样子。

(六)读后讨论会

更积极底阅读指导方法,是母亲与孩子一起阅读之后,再进行讨论会,虽然阅读是同一本书,不过由于大人与小孩的经验,价值观,以及思考力有所差异,因此感想也会 有所不同。

不同家庭成员读不同的书然后在读后讨论会上推介,这样就能起到劝导读书的作用。

(七)制作阅读记录卡

这是阅读整理的好方法,是阅读效果检验和对以后产生良性循环的好方法。

用阅读医治心理的病(解决孩子成长的烦恼)

孩童时代就像天堂一样美好,但孩子其实也有属于他们的烦恼:

(1)担心外表不出众时看的书

1.安徒生《丑小鸭》

2.《美女与野兽》法国童话故事

3.《出卖笑容的孩子》

4.《藏着的翅膀》德国童话故事

(2)担心头脑笨拙时看的书

《爱迪生》:成功不在于头脑,而在于想要做的决心

爱迪生小时候被看作时理解力差,智力不足的学生,并被退学。但是他为了发明一样东西,可以平均反复实验一百次以上,在发明灯泡时,他甚至实验失败了两千次。成名以后,当某一位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拥有比别人更旺盛的想象力以及希望和耐心。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上学的时候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请不要再让贵子弟到学校来上课,如果他再继续发文一些莫名奇妙又无厘头的问题,会严重妨碍到其他优秀的学生。”不过他的母亲非常清楚自己的儿子并不是笨蛋,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母亲身心一个被学校退学的孩子是特别的孩子并特别照顾的原因就是他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好像每个人的脸孔长得不一样,每个人得能力也都不尽相同,找出属于自己得特别能力并加以开发,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3)讨厌父母时看的书

①巴斯通吉《妈妈是大树》

②《安徒生的一生》

③《林肯》

④ 赛珍珠的《给爸爸的礼物》

(4)与朋友吵架后想要一个人静一静时看的书

①寓言故事《流浪者和熊》

②八岛太郎《乌鸦少年》

③赫塞的《蝴蝶》

(5)心情郁闷生气的时候读的书

《美德的书》或者一些诗。

(6)讨厌学校要逃课时看的书

《jennings 不是最后一名》

如果不是小淘气而是模范生,就不需要阅读这本书。这本书对模范生而言不会有趣,此童话书主要是对于功课不好且喜欢调皮的jennings的爱为主题的长篇童话书。

《魔法石》

有很多小朋友有着这样的不满,尤其上数学课的时候,女孩子们就会有诸如此类的不满,适合这类型孩子的书籍就是《魔法石》,《最后一课》

(7) 被人取笑胆小愤怒时看的书

《大卫的新奇一天》

住在市中心的孩子们,经常抱怨他们没有可以去冒险的机会,无趣的公寓,、近在隔壁的学校、社区内的钢琴学院。 《GI NO 的 战争》

在我们周围,有着像大卫一样,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无忧无虑成长的孩子。也有一些是 刚好相反的情形,就像《GI NO 的战争》里,像GI NO 这样的孩子。

《威廉泰尔》

【一年级推荐】

导言:一年级是正规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做好低幼衔接,以温柔的心、温暖的手去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我们推荐的书可能和一般的成人的想法不同:成人觉得一年级要让孩子大量识字,但我们觉得阅读的基础并不一定是识字,而阅读图画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反对以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代价,极度增加识字量的做法;成人们觉得大量的知识很重要,但我们觉得爱和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我们在一年级推荐了六本图画书,让孩子在图像与文字的合奏中,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乐趣。本年级推荐的八本书,都是值得孩子一读再读的。我们希望大人们和孩子一起读,孩子可能更在意的不是读书,而是和大人一起读书的温馨感觉。

文字的奥秘(3册)

包括大自然篇、动植物与人体篇、生活篇共3册。

中国文字自甲骨文演变至今, 已有数千年历史,在此历程中, 文字亦为中国文化与思想作见证,一文一字, 其形音义皆具深邃意涵。这本书将“文字”以浅显之言写成篇章, 佐以生动图画,帮助读者知晓中国文字之诞生演变及其所蕴涵之中国文化与思想。

本书曾获台湾2001年“好书大家读”大奖。作者系台湾儿童文学创作者、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 在大学时代接触文字学后才恍然大悟文字自有其精妙的本源结构,深为中国语文之美着迷不已。他将中国语文的渊博内涵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介绍给小朋友,引领小朋友进入中国语文、文学的瑰丽殿堂。

推荐年龄:小学生、文字学爱好者。拼音读本。

阿罗系列(7册)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图画书之一。中文版包括《阿罗有枝彩色笔》《阿罗的童话王国》《阿罗漫游太空》《阿罗的ABC》《阿罗在北极》《阿罗在马戏团》《阿罗房间要挂画》7册。

这是一个类似神笔马良的故事。小男孩阿罗,在他天马行空的世界里,凭借着一枝彩色笔,画出了自己的无数梦想。克罗格特巧妙地运用孩子们的逻辑和语言,真切地描画出他们自由想像的历程,使得阿罗系列作品成为风靡全球四十年的经典之作,畅销逾2亿册。

阿罗聪明、单纯、可爱,热爱幻想并有幽默感,紧紧抓住了孩子的心。他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小孩”。推荐年龄:2-8岁。拼音读本。

猜猜我有多爱你

世界性的经典图画书,全球销量高达1500万册以上;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推荐的100本最佳童书之一。推荐年龄:2-8岁。

爷爷一定有办法

当代经典图画书。它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它原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犹太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富节奏的文字来重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图画则细腻地描绘出充满浓厚人情味的小镇和约瑟的家庭,不管是人们丰富的表情、家具、物品,都非常的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家庭更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

“这个精彩、奇妙的故事,其实都只是由一块很普通的料子带来。精彩和奇妙本来就是在最最平常里的。平常的日子,平常的东西,平常的人。一个平常的人,如果你能把自己‘剪裁’好,‘缝制’好,那么你会被人欣赏,令人惊异的。”

推荐年龄:3-8岁。

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2册)

包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2册。

可以这样说:在国内已经出版的十来本日本的图画书里,除了那本传世经典《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一本应该是最好的!

推荐年龄:3-8岁。

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5册)

包括《小鼹鼠的土豆》《袋鼠的袋袋里住了一窝鸟》《小怪物》《小灰兔找朋友》《红鞋子》5册。

由国内著名作家、画家和幼教专家联袂打造的图画书,其中《小鼹鼠的土豆》还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套图画书针对目前独生子女在其个性发展及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个个温馨、幽默的童话故事和一幅幅柔和、丰盈的画面,不仅带给孩子阅读的快乐,同时还引导他们去触摸,去体会 ”分享”、“关怀”、”友谊”、”承受挫折”、“接受自我”等许多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细细感悟的宝贵的心理品质。推荐年龄:3-8岁,拼音读本。

“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系列(9册)

包括第一站•衔接提高之《狗仔》《妞妞和爷爷同岁》《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第二站•欣赏提高之《我喜欢你》《会跳舞的摇摇》《力力不喜欢女孩》;第三站•拓展提高之《鱼灯》《甜橙树》《睡蟒边的雪兔》共9册。

由金波、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陈丹燕、高洪波等9位著名作家创作的9个深情、诙谐、充满趣味的故事,9位画家分别为图书手绘图画,由9位儿童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热力参与。丛书分为三个梯次:一是帮助孩子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阅读衔接;二是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三是提升孩子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孩子完成必要的文学欣赏和写作的教学补充。

推荐年龄:5-10岁,拼音读本。

小猪唏哩呼噜

小猪唏哩呼噜一部非常适合大声读的长篇童话,作者孙幼军、插画家裘兆明分别获得1990年国际安徒生奖作家与画家的提名奖。

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了!怎不叫他们喜欢。不过小猪唏哩呼噜并不是为了逗笑而诞生的,他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

推荐年龄:5-10岁。

第5篇: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现在,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都有两个月左右。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孩子,孩子就天天呆在电视机前,或者泡在网吧里打游戏,实际上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是不好的。有的家长不管孩子同意不同意,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辅导班、培训班,让孩子像没有放假时一样天天去“上课”,结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家长可以利用首先首先首先首先,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

这就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家长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愿望。孩子走出校门以后,就不再想看校内学习用的课本或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辅导书,很想读些“让人轻松”、“有欣赏价值”、“能扩展视野”的书,或者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读物。家长就不应该强迫孩子在课外也要多读“对课内学习有帮助的”诸如《××科习题精选》之类的书。因此,家长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孩子们大都喜欢故事、幽默、笑话、寓言之类的书,家长可订购《故事大王》、《幽默大师》、《少年寓言金库》等。当孩子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促使孩子养成天天自动读书的习惯才有了基本条件。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新华书店或附近的书城,让他们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现在一般大的书店里都开放空调,外面天气炎热,里面既可以挑书读书、增长知识,又可以“避暑”,去书店也就成了一件一举两得的事。经常带孩子去社区或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据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如随时找机会让孩子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有时,家长还可以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也可以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做既强化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又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读书的质量。

读书的成绩是孩子坚持读书的动力,也是强化读书兴趣最有力的刺激。每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家长应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最后最后最后,,,,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家长要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优化环境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忽视文化知识,抱有“读书无用”思想的家长,很难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因此,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也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放小音量,最好是放电视的房间与书房隔绝,避免声音对孩子读书的干扰;另外,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也是一种享受。

第6篇:如何教孩子记账?

花旗基金会理财教育的公共事务处协理杨淑娟建议,父母可以透过教孩子记帐,让孩子规划自己的财务、审视金钱流向,建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理财教育」可以从家庭开始,从记帐做起。

Q孩子多大可以开始记帐?

A︰「记帐」这件事需要有几个前提:第一,孩子有零用钱或压岁钱等可自由支配的金钱;第二,孩子具备基本的加减算数能力。这大约要到国小三年级之后。

Q为什么要教小孩记帐呢?

A︰根据花旗银行基金会在今年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父母给的零用钱是「不够的」。而身为父母,也常常叨念孩子「很浪费」、「都不知道存钱」。到底是父母给的不够,还是小孩花得太多?若可以记录每次的花费,当讨论零用钱到底够不够时,就不会是件「罗生门」了。

此外,对孩子的好处是,透过详细的纪录,他会知道钱花到哪里,会帮助他认识自己的消费模式,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父母也可以知道孩子的金钱流向,甚至进而看见孩子在乎什么。例如,你在帐上本发现,孩子每天都要买一杯饮料。结果不是因为他喜欢喝饮料,而是因为好朋友们每天都要喝一杯,这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原来饮料是他的社交工具。

Q要如何记帐?用什么工具?要注意哪些原则?

A︰有些人会用电脑软体记帐,然而,记帐最重要的是方便,随手随时可记,一边记帐还可以一边思考自己用钱的方式。最好的记帐工具就是一般有横格的本子。

记帐时,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 分门别类:孩子年纪小,只要简单列下日期、收入、支出、项目、结余即可。国小高年级之后,可将项目细分成食、交通、育、乐等,并加上「想要或需要」的选项。分类精细,有助于审视消费时,一目了然。

$ 每笔消费都要记:无论金额多小都要记。

$ 定期检讨帐本:记帐的目的就是检视花费,在发下一笔零用钱前可和孩子讨论一下花费。孩子通常很难做的好,不要过度责备,因为他正在学习。

Q要怎样让记帐成为生活习惯?

A︰记帐虽然好处多,但是过程繁琐,要能落实记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鼓励。要让记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妨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 每天记帐:孩子不记帐,有时是因为时间久了,实在想不起来钱花到哪里去。年纪愈小,愈需要父母的陪伴,每天找时间和他回想今天的花费,记录下来。如果每天记帐很困难,一周至少要记两次。

$ 让孩子体验记帐的好处:如果孩子零用钱有盈余,帮他将钱存入银行,让

他看见金钱增加的真实感。必要时给予一些奖励,例如,每月帐面盈余多少,父母就拨多少钱入户头,让孩子有努力的目标。但给孩子零用钱不要和成绩及家务绑在一起,小时候父母用钱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长大后也会用钱控制你的期待。哪天,当你要求孩子洗碗时,他会跟你算洗一个碗多少钱,或在外打工洗一小时碗可以赚多少钱。

$ 与财务规划挂勾:有时会碰到一些节日,花费较高,例如死党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等,需要提前规划,以免透支。也可善用孩子的梦想,帮助他用计画满足梦想。例如他想买一台两千元的游戏机,父母就可以和他一起规划,每个月储蓄三百元,半年后就有一千八百元。另外,为了奖励他,父母赞助两百元,游戏机就可到手。

Q如果不认同孩子的花费,要如何和他沟通?例如,家长认为只要球鞋够好,什么球都能打;孩子则认为,每种运动都应有专属的球鞋。

A︰当孩子将钱花在你无法认同的地方,先别马上下判断,认为他浪费。过多的价值判断反而使得孩子不愿意让父母知道他的花费,抗拒记帐。

有时候青少年买一双又贵又炫的球鞋,或许是运动需要,但主因可能是寻求同侪的认同,在孩子看来这的确是「需要」;但父母可能认定这是「想要」,不同于「需要」。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妈妈只愿意买「三双二十元」的袜子,而孩子非「一双二十元」的袜子不穿,那么,妈妈就直接提供她可以接受的金钱二十元,其他不足的,孩子必须撙节花费,从现有的零用钱支出。

有时候青少年买一双又贵又炫的球鞋,或许是运动需要,但主因可能是寻求同侪的认同,在孩子看来这的确是「需要」;但父母可能认定这是「想要」,不同于「需要」。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妈妈只愿意买「三双一百元」的袜子,而孩子非「一双三百元」的袜子不穿,那么,妈妈就直接提供她可以接受的金钱一百元,其他不足的,孩子必须撙节花费,从现有的零用钱支出。

第7篇: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让孩子喜欢阅读。

有很多家长常常感叹说:“我看他天天看书,怎么阅读能力这么差?作文写得也不行!”其实这是咱们很多人的很功利性的想法,认为孩子只要多读就一定能写出来,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这样,阅读同写作当然有关联,不读书肯定写不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写作是有感而从心而发,这是心智积淀的自然结果,是一个逐步发酵的过程。所以咱们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打击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阅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个人认为阅读的益处往往要等到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读书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伴随着心智的不断成熟,各方面知识的持续积累,阅读作为最重要的汲取外界信息的手段之一其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读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将来不读书少读书日子照过,但读书则肯定有另样的精彩。

所以,读书的效果不在一朝一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读书是为了孩子将来有更丰富的生活,有更充实的精神世界。

二、尊重孩子阅读兴趣,引导孩子阅读。

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定,有的喜欢文学作品、有的喜欢科普作品、还有的喜欢漫画,随着年龄的发展还有可能有变化,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只是一味的把名著、校园文学的作品一厢情愿的拿给孩子看,有可能造成阅读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从现在开始便不喜欢读书。

我的孩子和很多男孩子一样,非常喜欢科普作品。这让我很苦恼,其实从很小的时候,他的睡前阅读作品都是一些童话故事,我一直很想引导他读一些文学作品,但是也发现他不像很多孩子喜欢把一本或者几本故事书反复讲,也从不复述故事内容,后来发现他喜欢科普作品,我便买了神奇校车系列的书,这一套书既有科学知识,也有故事性,直到现在这还是他有事没事拿出来翻看的书,后来我便循序渐进的买了许多同类的作品,坚持和他一起阅读,直到现在他基本上已经喜欢上了文学作品,许多好的作品都是反复阅读,阅读越有兴趣,比如《佐贺的超级阿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等。

三、巩固好的阅读习惯,坚持“陪读”。

大家不要误会,我这里说“陪读”并不是说像孩子小的时候一样读给他听,而是说和孩子一起读书,咱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读,你读几页,我读几页,可以先读读孩子的书,找到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地方,和孩子讨论,甚至可以适当的“犯些错误”,引导孩子对作品中的细节进行回忆,甚至再次阅读作品。

说到这里,我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有一天和儿子一起回家上楼,他突然说:“妈妈,我有很强的恶意!”我一听,吓坏了,什么是“恶意”?我赶紧制止他:“别这样说,你想干什么,为什么想干坏事?”他却很惊讶的说:“《佐贺的超级阿嬷》中就是这么写的!说他很饿!”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搞笑,但是赶紧趁机引导他:“你翻给我看看,这个词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的?这个词还真有个性!”当天晚上孩子就又翻出书看了起来,还告诉我:“不光这个词有个性,还有好多词用的好来!”

另外,咱们自己的阅读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 “陪读”,咱们自己读书,孩子也想参与,那么他就也得读,慢慢就形成习惯了。这两个礼拜我就重新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实这是给孩子买的书,本意只是想自己先复习一下,因为我也是很多年前看过的,早已淡忘了,谁知我看的时候,儿子就说是老师推荐过的,问我什么时候能看完,给他看看。我故意看的慢点,还边看边把我认为难理解的地方说给他听,希望能对他的独立阅读有所帮助!

咱们多试试各种陪读的方式,大家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妙的方法,只要我们有这种陪读

的意识,相信孩子一定会慢慢喜欢上阅读的。

四、谈谈从中学语文的角度看小学生的阅读。

1、 不求多,只求精。

2、 不求读得细,只求能读懂。

3、 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所收获。

4、 不求分数提高,只求能力提高。

注重孩子概括、词语分析、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举例子: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于孩子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一点点想法,有不太成熟的地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只希望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第8篇:如何教孩子学习数学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如当孩子能玩玩具或看儿童书籍时,教育孩子要爱护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每次玩过或看完后一定要让孩子整理好,放回原处。笔者作过统计,约有45%的学生不爱护书籍,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本及学习用具。当孩子第一次拿笔写字时,就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法及写字姿势,否则,习惯成自然,到上小学了,老师也很难纠正。笔者也作过统计,约有60%的学生握笔不正确。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二、培养孩子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是因为他能思考问题。苹果成熟了掉到地上,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现象,而牛顿在想:苹果为什么要掉到地上,不飞起来呢?他发现有重力的作用,那这重力是谁给的呢?因为有这一层层问题的思考,所以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小孩子没被世俗束缚,好奇性强,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这时做父母的要耐心解释,引导孩子思考,有些浅近的问题,可以叫孩子再想一想。当提出的某些问题连父母也回答不上来时,如头上长有几根头发,这河塘里有几尾鱼等。你可以说,这些问题在书本上可以找到,等你掌握了知识就能解决。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哄骗孩子,更不能责骂孩子:连大人也不知道的问题,问什么!烦死了!这样为挫伤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刚萌发的活跃思维会因受父母的责骂而受压抑。

三、怎样辅导孩子学数学

给孩子辅导数学,不像在学校,受场地及人数限制,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1.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数学,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那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如何判定你已经写完了?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有时,你做家务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题给他做,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几何图形,叫孩子说说这个像什么?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说像大饼;像圆圆的月亮;像妈妈漂亮外衣的纽扣等等。只要是圆的,不管说什么都对,说得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2.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编的题, 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丰富生活知识。

养金鱼是小孩子挺喜欢的事。为让孩子做减法,可编制“金鱼缸中有5条金鱼,死了一条,还剩下几条?”有过养金鱼经验的孩子不一定就简单的回答4条,他要提出这条死了的金鱼捞出来了没有?这样他就有两个答案:4条或5条。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可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丰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为两类。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决定。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动、植物分,或按海产类或非海水类分,也可按炒菜、汤菜分;冷菜、热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学一点分类思想,还丰富了生活知识。

家里买来一袋绿豆,问孩子:你能知道这袋绿豆有几粒吗?如果一粒一粒数,当然是很费事的,你能想出好方法吗?(如:先秤出一两,数出这一两绿豆的粒数,然后秤出这袋绿豆的总重量,就可算出这袋绿豆的粒数。)又如怎样知道一本书中的每页纸的厚度等问题可培养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动手操作的题,父母不要给出答案,让孩子去操作、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当孩子沿着对角线剪得3 个角时,这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如图,与孩子一起走路时,本该从A到B,B到C的道路上走,可孩子偏从花坛中从E到F穿过。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走?孩子说:近!你怎么知道就近呢?要孩子回家动手画出图形,量一量,并比较EB+BF与的长度与EF的长度的大小。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多做几次,让孩子领悟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等三边”。

孩子都看过能伸缩的活动推拉门或防盗窗,这些门或窗的结构是四边形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边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围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压一

压,看那个会变形。让孩子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领悟出某些结论,为创造发明打下基础。

总之,孩子良好的学习素质一半来自家长的熏陶。给孩子提问题,也要讲究方法,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能激发兴趣,开发智力,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京翰教育·罗老师

第9篇: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

主持人语: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感受到家人们对他的完全接纳。这种感觉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并在这种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学会接纳他人,融入集体生活。

养孩子就像放风筝,需要给他一片接纳与包容的天空,但又不能松开手中那根“牵引与归正的丝线”。因为接纳不代表纵容溺爱,更不代表对孩子的错误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如何张弛有度,平衡爱与管教?如何在责备孩子时仍带着深深的接纳?如何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先天特质或不足之处?如何教孩子接纳他人,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接纳,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功课。

跟孩子“非暴力沟通”

(周先生,40岁,企业管理人员)

我所在的公司从去年起转型改组,其间我们进行了“非暴力沟通”的培训,培训教材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撰写的《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一书。

随后,我把“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用到了对儿子周一的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儿子学会了如何接纳自己、接纳别人。这个过程中,我有三点体会。

首先,任何时候,无论孩子做了、说了什么,家长都要先与他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连接”,观察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

儿子4岁的时候,有段时间爱说脏话,屡禁不止。我认为,脏话是“表象”,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是“根源”。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问他:“你说脏话,是不是因为觉得很搞笑、很有能耐,能让妈妈气得跳起来?让我们关注你?”

儿子得意地说:“嗯!我的嘴巴可有魔力了!”然后随口就说了一句脏话。

我推测周一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说脏话是他探索话语力量的一种方式。故此,我们不再对他的脏话大惊小怪,而是正面引导――妻子教他朗读儿歌和唐诗,送他去少年宫参加“小小演说家”的比赛。我们收看《我是演说家》的电视节目,还每周举行一次家庭演讲比赛。在体会到“优雅的语言也可以充满魔力”之后,周一觉得说脏话没劲了。

其次,先说出你的感受,再用正向的、可操作性的语言向孩子提出行动上的具体请求。

家人们习惯于使用否定性的语言来教周一,结果却事与愿违。比如妻子说:“不要在沙发上吃掉渣的食物!”周一就拎着薯片到床上去吃。妻子再说:“把床单搞脏了,我会罚你面壁!”周一跳下床,故意用脏兮兮的手去摸墙纸。妻子被气得火冒三丈,吼他“好邋遢”“太懒了”……我劝妻子冷静,并问她:“你这会儿是不是感觉不太好?”她说:“我感觉这孩子做得不对。”我说:“不要评价对错,先告诉我你的感觉和需要。”妻子努力体会了一下,说:“就像看到土匪打劫过的情境一样,我焦虑、火大、无助……我需要家里有秩序、有美感,不要破坏我的劳动成果!”

我将妻子的需求和感受“翻译”成孩子的语言告诉周一。当他又想带脏兮兮的玩具上床时,我说:“你这样做的话,妈妈感觉很难受,好像细菌爬满了她的床,要咬她。”周一说:“没事儿,过会儿她就不难受了。”

我继续说:“你是不是需要一个放玩具的地方?妈妈则需要家里整洁干净。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俩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从我真诚的态度中,周一感受到我不是“帮助妈妈反对他”,而是“重视每位家人的需要”。他收起叛逆作对的态度,开始想办法。最后,他极有创意地想出一个双赢的办法――将玩具放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枕头边。

在我的双向沟通以及示范帮助下,妻子与周一谈话的方式逐渐改变。她努力不在恶劣情绪中吼孩子,而是用理性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使用正向性、细节性、可操作性的语言。她不再说“把房间搞干净”,而是说“我需要你在3分钟之内,把脏衣服放进卫生间的洗衣篮,把果皮包装袋丢进垃圾桶,把盘子放回厨房”。

再次,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从而接纳他人,也为他人所接纳。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说:“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仔细想来,我们大脑中出现的绝大多数话语都是评论和判断,孩子们更是如此。

据周一说,他幼儿园里的孩子分为“好孩子”的大部队和“坏孩子”的散兵游勇。为训练他具有接纳性的心态和批判性的思维,当他说某某是坏孩子,被其他孩子孤立拒绝时,我常问:“他做了什么事?你观察到了什么?”周一回答不上来,只说:“大家都这么说。”

我就告诉他:“不要随便说某某是坏人,《圣经》上说,你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至于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你可以先观察再下结论!”

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将小朋友们分成几个组做手工,任命周一为组长。一个叫陈磊的小孩因为搞破坏被排挤,大家都让周一“开除”他。对于这种另类的孩子,周一已经知道先观察,再接纳(至少不去歧视)。

我建议他:“观察要仔细,要发现他搞破坏的原因:有人的眼神让他感觉不舒服?不想待在这个组?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还是想得到大家的重视?……每当我公司里的员工搞破坏时,我都会在仔细观察、倾听他的需要之后再作判断。因为人都是在感到被重视、被接纳的时候才会改变。”

周一试着跟陈磊沟通,虽然他讲话有点词不达意,但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尊重与接纳。正如我所预料的,陈磊是因为觉得大家都要改变他,所以他偏不改变、偏要捣乱给人看。周一后来发现陈磊身上有很多优点,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用管理学的技巧来进行沟通,将他们当作员工一样来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就会寻找更有效、更双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接纳他人的需要。

不喜欢自己的小男孩

(文女士,33岁,绘本馆老师)

我儿子从小就脾气大,如果尿布湿了,或是奶嘴不对位,他都会歇斯底里地哭很久。上幼儿园后,他常跟小朋友发生冲突。渐渐地他表现出了一种无法接纳自己的纠结心理,连老师都看出来了,评价他:“占有欲、领导欲很强,就是脾气有点急,难免伤人。他事后会主动认错,也很愿意帮助人,但总会失去友谊。”

当小朋友离他而去,不愿跟他玩时,他伤心地问我:“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我为什么不好呢?”

我也是一个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常常讨厌自己的脾气。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儿子那种“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就伤害到身边人”的事后懊恼。见他一本正经地“自责”与“忏悔”,我顿感无力。事实上,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情绪化地发飙,经常在恼怒中乱骂老公和儿子,事后又道歉,不久之后却又在无意中伤害他们。儿子的问题如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需要改变与成长。

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跟他一起面对“自我接纳”的深刻问题?后来我从弗洛伦丝?塞沃斯著的《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一书中得到启发。

这是一个关于小恐龙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是:“小恐龙为啥哭啊,因为他把所有的朋友都吃到肚子里去了!虽然他不想这样,可他每次都忍不住!”

儿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处于情感敏感期的他,认为小恐龙的孤独就是自己的痛苦――“忍不住!忍不住!就是忍不住去伤害自己在乎的人!甚至把人家吃下去!”

小老鼠莫罗来跟小恐龙做朋友,他说自己会念口诀,让自己的肉变味道从而不被吃掉。莫罗还打算烤蛋糕给小恐龙吃,让他改掉吃朋友的坏习惯……

可是,蛋糕烤得太慢了,小恐龙等不及,一口把莫罗吞了下去。还好,莫罗念了口诀,变得太难吃,又被小恐龙吐了出来。

莫罗没生气,反而好好地跟小恐龙沟通,他故意延长烤蛋糕的时间,训练小恐龙的忍耐力……最终,小恐龙被“无条件的接纳”所征服,学做蛋糕跟莫罗分享,从那以后再也不吃朋友了。

这个故事完全反映了儿子的内心!作者了解人性中“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的弱点。他塑造的小老鼠充满同理心,从来不说教;他发现问题源于莫罗“肚子饿”和“耐性差”,就从源头着手来解决问题!“肚子饿”通过传授做蛋糕的技术来解决;“耐性差”需用理性克制、循序渐进的训练来解决。

回想当初儿子每每因为与小朋友争执而“发飙”时,我的反应都是用很凶的方式制止他、提醒他、责备他……他事后平静、自责痛苦的时候,我又不太懂得安慰,而是用说教的方式控告、揭发他,希望他汲取教训。我这种错误的方式,源于“怕丢脸、怕人家说我们没家教”的心理,却导致儿子越来越不接纳自己。

所以,我需要向故事中的小老鼠学习。作为家长,我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将亲人当出气筒。作为孩子的朋友,我要改变教育方式,避免说教。

当儿子再跟人起冲突时,我温柔而坚定地将他带回家,抱入一个房间,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发脾气,但是你要像绘本中的小恐龙一样学习忍耐,安静30分钟之后,你才能回到小伙伴中去。”

儿子生气地哭闹时,我就像小老鼠莫罗那样,一边做自己该做的事一边安静地陪着他,即使他又打又撞、说狠话,我也保持克制,丝毫不妥协。

渐渐地,儿子就像绘本中的“小恐龙发现小老鼠不好吃”一样,发现无理取闹的味道一点都不好,任性发飙也越来越让他难受。他开始调整,反思一会儿之后,安静下来,独自玩会儿玩具……不到半小时,他就能恢复心态,高高兴兴地去赔礼道歉,再次融入小朋友之中。

形形色色的“缺乏自制和忍耐”的问题,我都如法炮制,如限制吃糖、不许懒床、按时睡觉等问题,我都像小老鼠莫罗对待恐龙一样态度坚定、口气柔和、界限清晰、步骤明确,哪怕被他冲撞,仍无条件地接纳他。幼儿园老师也用相同的办法对待他,效果很好。我还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在歌唱、弹琴等方面的特长。

一段时间后,儿子比较能接纳自己了。他在忍不住又做错事、得到当事人和家长们原谅之后,会喃喃自语:“我认错了,爸爸妈妈仍然爱我。”他也渐渐学会了接纳身边的人。当小朋友被孤立时,他主动跟人家玩,还安慰人家:“你做小恐龙,我做小老鼠莫罗,我会帮助你受欢迎的!”

如今,儿子尽管依旧急脾气、爱发火,但伴随着我的改变与成长,他感受到了接纳,也表达出了接纳。我相信,他性格中的极端负面之处会渐渐改善。

重视幼儿“接纳”的功课

(周女士,幼儿园高级教师)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玩“比一比”的游戏:谁的玩具多、谁的头发长、谁的裙子漂亮、谁得的奖励多、谁的妈妈更年轻……有些孩子为获胜而吹牛,有些孩子因自卑而敏感,有些孩子对输赢无所谓,有些孩子不卑不亢,接纳每个人的特殊之处。

这些现象反映出孩子的天性,也反映出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孩子既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又需要管教、训练与引导。如何才能做到二者平衡呢?

第一,管教前要与孩子“共情”,听清孩子的话外音,探索孩子的内在需求。

要让孩子深深感到被接纳,家长只要认真听“他所说出的话语”和“他没说出的需求”就行了。只要做到这两点,无论你的管教、责备如何严厉,孩子都会知道你在乎他、理解他,是为他好。

案例中周先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愿听”和“会听”。这种最不花钱的方法简单易行,却最能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珍视。我最欣赏他“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的做法。这既能培养孩子有个性、会思考、不人云亦云,又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如何了解并接纳别人的需求,想出共赢的办法。

第二,管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管教之后要重申“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不少家长管教孩子时会说:“再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你照我说的做,妈妈才爱你!”……这些将接纳与孩子的表现挂钩的话语非常不妥。

更有杀伤力的是,父母在管教之后把孩子晾一边,冷言冷语,讽刺挖苦,故意装出不再爱他的样子。然而,幼儿没有“事情会过去”的概念,如果他觉得父母现在不爱自己,那就是永远就不可能再爱自己了。这种想法对大人来说是可笑的,但对孩子来说是锥心刺骨般真实的恐惧。

所以,家长一定要在管教后跟孩子讲清楚:“爸爸妈妈不喜欢你的某种坏行为(讲得越具体越好),但永远喜欢你。”“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爱你。”

第三,教孩子直视自己的弱点、特点,发挥自己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不相同,从外表看,有的皮肤黑,有的个子矮,有的招风耳,有的大兔牙;从性格看,有的脾气暴躁,有的胆小内向,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多愁善感……这些外在和内在的特点,都需要家长智慧地引导孩子去面对,而非逃避。

案例中的文女士没有回避儿子“脾气大”的缺点。她用小恐龙的故事告诉孩子,生气是合情合理的事,但因生气而打人、伤害人、搅扰周围环境则是不对的。她用“改掉情绪化的发飙”的做法来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被接纳中体会到任性、发飙的不良感受。她还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不将自己的长处去比较他人的短处。

我觉得,能教孩子跟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众不同、弱点缺点”好好相处的家长,本身就是处理自己情绪的大师。他们培养的孩子能够接纳自己,拥有良好的自我形象,长大后能够接纳他人、热爱生命,把包容与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个人。

〔编辑:冯士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