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2023-0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首先根据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比较适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德菲尔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作者简介]张杰(1962- ),女,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运筹与优化、电力系统电能调度;李晗(1990- ),女,河南商丘人,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运筹与优化。(吉林 吉林 132012)

[

一、引言

如今,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仅要求其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具备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为满足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近年来,高校通过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普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如何全面、客观和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每所高校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题。

随着各种数理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运筹学和信息论系统理论的应用,综合测评理论和方法都有了长足发展,国内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研究。李真和张琼采用了适合评价指标相互独立的综合评分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方法不适用于评价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指标。毛军权和万远英分别设计出了一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然而,这两位研究者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比较主观,所建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具推广性。姜瑛采用了熵权和广T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际案例。李勤和李平考虑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而采用了神经网络模型来加以研究。但这三位研究者都没能构建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李金霞利用DEA方法对学生学习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但其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缺乏导向性、数据采集困难、可操作性差等问题,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积极构建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应用其中的层次分析法尝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堅持科学与人文并重,评价内容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阶段与连贯并重,评价内容可引导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尝试构建出一个全面、科学、客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流程

第一步,广泛征集评价指标。为了实现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广泛性,应该从教职工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选择代表进行征集。第二步,对征集来的指标进行筛选和分类。筛选的目的是为了剔除不合理指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关联性强的指标。经过删选和分类,最终得到比较适合的指标。第三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调查所确定的指标是否合理以及分类是否恰当为主要内容。为确保调查结果的正确性,也应该从教职工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选择代表进行调查。第四步,确定评价指标并分类。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对已确定的评价指标及其分类进行修改,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并按照不同的性质分类。第五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邀请评价主体反馈信息。如果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合理,则确定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内容。否则,返回第二步。

(二)运用专业方法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了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德菲尔法,是一种匿名的专家问卷调查法,即选择数位有经验的专家,为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并将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进行咨询,然后从专家那里回收所有答复意见并整理出相同意见,将不同意见的部分再次设计成问卷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终意见一致。专家咨询法,即模拟市场法,将专家设定为市场潜在购买者,利用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价格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某高校明确规定学习成绩和学生所参加的各项科技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两个方面。本文根据这一规定,以学生在每个学年所参与的各项科技竞赛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必要的背景材料,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广泛征集评价指标。为了达到广泛征集评价指标的目的,本文选择了500名学生,40位任课教师,40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以及20位教辅部门的教师进行评价指标的征集。在600份评价指标的征集意见中,整理出57项相同的评价指标和112项与其他所有指标均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

2.筛选评价指标并分类。筛选出学校管理规定之外的评价指标,比如剔除“担任老乡会会长作为评价学生社会工作能力”诸如此类的指标。对于与学生综合素质关联度低以及适应范围小的指标进行筛选剔除,比如剔除了音乐等级证书以及地方戏剧表演能力两个评价指标。经过仔细筛选整理出55项评价指标。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类,比如辩论赛和演讲比赛等可以归类为组织表达能力,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很小的指标可单列为一类。初步分类后,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再进行综合归类,最终得到20项三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3项一级指标。

3.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以调查这20项指标是否合理以及分类是否恰当为主要内容,分别向500名学生,40位任课教师,40位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以及20位教辅部门的教师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5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5%。三级评价指标支持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两项评价指标支持率低于10%,有四项评价指标支持率高于60%,有四项指标支持率高于70%,有两项评价指标支持率高于80%,还有八项评价指标支持率高于90%。为了实现全面、合理、科学、准确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剔除支持率低于10%的评价指标,如非公益类社会实践、文化遗产继承等指标,最终得到18项三级评价指标。

针对评价指标的归类是否合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一级指标的分类合理;87%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二级指标分类过于细致,需要进一步归类合并;83.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同三级指标的分类。

4.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笔者对评价指标及其分类进行修改,得到了一个包含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有3项,二级指标有8项,三级指标有18项。

5.评价主体对指标体系进行反馈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为了验证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笔者采用专家咨询法,选择500名学生作为潜在被评价者进行意见反馈。若90%以上的学生认为合理则该评价指标体系成立,否则将重新设计调查问卷并重构评价指标体系。反馈结果显示,93%被调查学生认为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合理,因此所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成立。

6.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本次所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素质、创新实践素质和文体素质。其中:专业素质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为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其中,学习成绩主要是指专业成绩;专业技能对应的三级指标为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以及各类职业证书;学术水平的三级指标是指是否发表了与学术有关的论文;技术水平的三级指标主要是指项目研发。创新实践素质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为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其中,创新能力的三级指标为数学建模和其他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的三级指标为公益类实践、社会工作实习以及生活技能实践。文体素质所对应的二级指标为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人文素质的三级指标为社科知识水平、文艺修养水平、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想先进表现;身心素质的三级指标为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参加过各种体育竞赛。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简明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

已知甲、乙、丙三名同学大二学年的学习成绩和参加活动情况如下:专业成绩排名为乙、甲、丙;甲通过了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在校报发表三篇文章,获得省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航模比赛一等奖,担任班长并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主持过学院迎新晚会,获校运动会跳远项目第二名;乙通過了英语六级并在校报发表一篇文章,获演讲比赛二等奖和十佳大学生称号,担任团支书和学校篮球协会裁判员;丙通过了英语六级,获程序员资格证书并在软件研发中心担任项目经理,获省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校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并在迎新晚会上表演古筝,是校运动会长跑纪录保持者并获市“百优大学生”称号。

基于已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三名同学的具体情况,咨询并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采用1~9比例标度法给出每一级指标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根据三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每个三级指标都构造一个 3[×]3阶的判断矩阵,共得18个3[×]3阶矩阵。求得每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判断[CR=CIRI=λmax-nn-1RI]是否小于0.1,如果小于则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其中n表示判断矩阵的阶数;CI为一致性指标,可通过特征值以及判断矩阵的阶数求得;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可通过随机一致性指标数值表直接查得;CR表示随机一致性比率,当CR的值小于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将与已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的[λmax]相应的特征向量按列排列得到一个3[×]18的权重矩阵。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三级指标相对于二级指标的八个18[×]18的判断矩阵和一个 18[×]8的权重矩阵;得到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的三个8[×]8判断矩阵和一个8[×]3的权重矩阵;得到一级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一个3[×]3判断矩阵和一个3[×]1的权重向量。将得到的权重矩阵和权重向量从底层开始依次相乘,最终得到3[×]1的排序向量A=[0.32 0.48 0.2]即为三名学生的综合素质排名。由排序向量可知:学生乙的综合素质最高,学生甲其次,最后为学生丙。

[参考文献]

[1]姜瑛.用定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大学生素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4).

[2]李金霞.基于DEA方法的学生学习相对有效性评价[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7(2).

[3]李平,莫春立.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大学生素质综合评价[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3,28(2).

[4]李勤,王宗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9(7).

[5]李真.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1).

[6]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

[7]万远英,尹德志.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3).

[8]张琼.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

作者:张杰 李晗

第2篇: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

摘要:我国正在全面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而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构建高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给教育指好指挥棒尤为重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德智体美劳五育全要素数据来深度、精准刻画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画像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该文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构建,从指标体系层、数据实践层以及数字画像层设计了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首先,基于学术研究文献和政策文本的梳理归纳,形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考虑了指标体系中不同维度数据的采集难易程度及技术要求,提出包含必选数据项、可选数据项及拓展数据项的MIPAL数据模型,进一步将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三类数据项分别进行映射转换。以必选数据项的部分数据为例,构成学生五育表现的标签,并给出了利用数字画像技术以全面、立体、客观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最后,从因材施教、生涯规划、家校共育、考试招生以及教育治理方面对数字画像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及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价值。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数据驱动;体系架构;MIPAL数据模型;画像应用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综合素质发展,逐步构建德智体美劳培养的教育体系是当下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务院及教育部多次发布相关文件指明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个性地健康发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1]。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以《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为关键,再度明确对学生的评价应着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全面落实,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与未来规划、高中学校的管理改进、高等学校科学的人才遴选以及构建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而言都至关重要[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应用支持下,为采集学生的基本属性、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数据[3]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建模分析,以深度刻画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学生数字画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4],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其中数据要素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如何充分利用德智体美劳五育全要素数据来全面、深度、精准刻画学生综合素质的数字画像成为了新的研究问题。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助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同时亦为各级教育机构的决策优化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本文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构建这一主题,整合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概念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数字画像建立过程中数据采集、分析及应用的实践指南。从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视角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并进一步阐述画像的应用策略及价值,以期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育人的导向功能[5]。

二、研究现状简析

(一)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现状

学术研究层面,在中国知网中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题,并限制检索条件为SCI或EI收录、核心或CSSCI期刊类型进行检索,相关文献总数共704篇(截止至2021年1月)。通过年度发文的统计分析,可知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1996-2005年),该阶段发展较为平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处于起步初期;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2006-2013年),该阶段的发展较之前有了一定的飞跃,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14-2020年),该阶段自2014年国务院、教育部就立德树人、考试招生制度、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相继发布相关文件后,大批学者涌人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领域,对“以评价促发展”“落实学生本位”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思考。面对新时代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以解决过程性评价的困境,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研究仍在持续进行,并将迈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政策颁布层面,白十七大召开以来,党中央着重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多次做出要积极发挥综合素质评价育人作用的有力指示。国家大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在诸多相关政策文本的执行推动下逐渐走向明朗,具体发展历程如下页图1所示。由此发展历程可知,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地展开。

(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内容设置而言,不同国家及地區结合自身情况形成了不同的指标,构建了各具特点的评价框架。学者们一致认为学业成就仅是学生评价的一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同样需予以重视,应力求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以综合考量学生的发展。CJullickson[6]指出美国联邦教育部主要从基本信息、素质发展状况、学业成绩、实践活动情况等方面持续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学者关注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人际交往能力,Webber等人[7]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增加了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参与情况,认为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步人未来社会。随时代更迭,评价观念发生变化,亦有学者在评价内容中加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态度观点,以全面地评价学生发展[8]。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需要明确的考察指标,在具体指标确定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主要采用教育部文件[9]规定的六个方面(品德素养、公民品行、学习能力、合作与沟通、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达)进行评价,也有一些学校基于这六个方面重新构建一级指标,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和调整二级指标,探索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10]。虽然确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维度,但每个维度的核心表现并未达成一致,即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指标内容间的对应关系尚未有清晰的定论[11]。从评价内容到指标体系,存在两种观点分歧: “分解”观,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应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科学可信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便于相关人员观察与测量[12];“整合”观,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深挖不同维度间的内在联系,使之融合,而不是根据多级指标逐项打分并简单相加[13]。可见,综合素质评价在顶层设计及理论研究中既要多层面、全方位地考虑评价学生的内容,也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动态变化,构建低耦高聚的评价指标,即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以科学引导综合素质评价优质、便捷地开展与落实。

(三)数字画像赋能综合素质评价发展

学生数字画像由用户画像概念迁移而来[14],Teixeira等[15]认为其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用户信息以描述其需求、偏好和兴趣的数字模型。赵雅惠则认为数字画像是通过搜集用户数据进而抽取出描述其真实特征及行为的标签集[16],基于具体教育情境构建学生数字画像,通过智能技术采集学生各项学习行为和结果数据,并以自动化方式处理分析,提炼出可描述其特征和行为的标签集,进而从各维度完整地描述学生表现。写实记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要求,强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证据”说话[17],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描绘的数字画像有助于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生成的学生数字画像,能够让评价结果更易于理解和应用。余明华等[18]以学生研究性学习行为记录库为数据源,采用定性画像方法通过人工刻画的方式实现学生信息标签化,并借助可视化技术呈现面向学生的个人画像和面向教师的群体画像。薛耀峰等[19]设计了一个面向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支持区域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学生画像,该画像基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个维度呈现区域学生在“五育”培养方面的发展情况。张治等[20]构建了基于数字画像的评价模型,生成个体数字画像和群体数字画像,分别服务于学生生涯规划和个性发展、学校办学改进和政府教育治理。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到结果可视,智能信息技术融人综合素质评价中,能够较好地解决评价的效率、效用、客观性等问题。综上所述,多类技术支持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有助于强化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有效落实五育并举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推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科学应用。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是破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难点的重要依托,但如何充分利用五育全要素数据进行全面、精准、深度地刻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设计框架

2007年,图灵奖得主、关系数据库的鼻祖JimGray提出了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TheFourth Paradigm: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2l],科学研究范式从第一范式(实证范式)、第二范式(理论范式)、第三范式(计算范式)迈向第四范式(数据范式)。作为第四范式的教育大数据是教育数据要素的主体来源,应发挥教育大数据的数据要素价值。通过海量教育数据挖掘分析而形成的数字画像往往需要根据画像应用目的、具体教育场景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及解释等,进而根据教育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可视化呈现相关信息。因而,建模数字画像的维度不同,数字画像结果阐释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在本研究中,重点关注数字画像应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潜能,汇集多源、多维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有据可依的综合评价,借助可视化的画像形式表征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从而推动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初衷。

从数字画像的构建流程考虑,将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设计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指标体系层、数据实践层以及数字画像层,如图2所示。画像标签的提取和识别是数字画像构建的基础,定义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的标签关键在于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辨析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清晰且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高效指导教育环境中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綜合考虑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将二者所包含的维度及指标进行合理关联,构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数字画像的标签集生成奠定基础。

数据实践层中,对数据来源的明确是第一步,学生学习生活中多类场景应用的平台系统及相关材料的数据为评价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证据。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场景应用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多元,这也使得对学生行为、生理及心理等多种数据的采集更为便利,利用多类数据解释学生同一方面的能力发展将使得评价更为科学、可信。同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也为分析解释多源多维数据创造了条件,保障了画像构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画像层是基于数据实践的结果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建模、可视化的过程。根据所构建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实践层采集的数据建立起画像标签的映射关系,进而抽取标签,进行画像分析,呈现数字画像。从多方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个体数字画像和群体数字画像的应用策略,展现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效用和价值。

基于该设计框架,本文在第四部分探究了应用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从体系构建原则、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内涵等方面阐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数据实践层中复杂多样的数据来源,本文在第五部分提出了数字画像的数据模型,根据数据采集的难易程度及技术要求对数据项做了相应的分类。据此,在第六部分中阐述了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策略,以明晰数字画像技术应用于综合素质评价场景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指评价指标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22]、中学段教育的特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制定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保障指标内容的切实可行。

2.可评价性原则。评价指标具有可评价性,评价结果才具有科学性,才能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个性和共性。所选择的评价指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采用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做出评价,并尽可能定量化或数量化[23]生的表现。

3.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是指评价要素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体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水平[24],凸显学生素质发展的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性。因此,对综合素质多个子维度的选择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必须从多方面选择多个评价要素,通过多要素综合评价揭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全貌。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核心素养是国家课程理念设计及实施的基石,而综合素质评价在中高考评价制度中是不容忽视的一极,两者都体现对学校教育功能和内容的要求,表达了对教育质量的诉求[25]。这表明整合二者的指标内容是可行且必要的,能够进一步丰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使得各指标的具体表现或信息采集点更为明确、可操作。本文将核心素养置于综合素质评价的上位,系统地分析了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政策文件及已有研究,结合二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这同时也是本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的数据项采集和处理的参考依据。该评价指标体系以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人文底蕴及实践创新五个方面为基础,延伸出“国家认同”等21个二级维度,并进一步细化至“热爱国家,具备国家观念,知悉国家历史及基本国情,认可国民的身份,主动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形象和利益……”等68个三级维度。

五、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数据模型

(-)MIPAL五育数据模型

基于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并充分考虑不同指标中数据采集的可行性、多维性、丰富性及特殊的技术要求,本文提出了德智体美劳(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cal Education.Art和Labor)MIPAL五育数据模型(如下页图3所示),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的数据采集以及其与具体的评价指标建立映射关系提供了有效指导。该模型包含德智体美劳五育场景的元元数据模型和元数据模型,元元数据模型所包含的数据要素将供相应场景元数据模型继承和扩展,可细分为五育必选数据项、五育可选数据项和五育拓展数据项。其中,五育必选数据项是指已在全国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普遍被应用的数据项,例如电子版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中的具体字段;五育可选数据项是指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通过多种技术装备采集的数据,如各类在线学习系统、智慧教室中学生学习的细粒度数据;五育拓展数据项是指未来(三至五年后)将引入教育领域的新技术所能采集的数据,如学生的隐私性生物特征数据——人脸数据、指纹数据、声纹数据、虹膜数据等。

(二)五育必选数据项

必选数据项来源于广泛应用的电子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电子纪实报告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数据量化转变,使得相应行为表现的观测点能够构成数字画像的数据来源,形成对应的数据标签。如品德发展维度,国家认同这个二级指标,可从纪实报告中的学生参加国防、民防的项目次数、累计时长,以及参加党团活动的次数、级别、所担任的角色,是否被评为优秀营员等情况来体现,如表2所示。同时从表2也可发现,在国际理解这一指标下,目前的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尚无合适的数据项能够映射至该维度,表明现有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尚有缺失,还有一定的扩充空间。

在学业发展维度,则可以从学生基础型课程各学科成绩、等级考试获得的等级、拓展课程参加次数及课时、研究型课程(课题/项目)总天数等方面予以说明;在身心发展维度,则可以从学生体质测试分数、体质各维度趋势正向发展情况、参加体育比赛项目次数及级别、获得的名次、体育特长项目次数及等级等方面提取相关数据;在人文底蕴维度,可以从学生语文、历史、艺术各科课程分数、艺术各科课程技能测试情况、参加艺术活动项目次数及级别、获奖的名次、参加市级学生艺术团队次数及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实践创新层面,考虑的是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创新探索的表现,可以从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调查其内容撰写质量、课题持续时间、课题采访(请教)过的重点对象人数、指导教师评语等级、报告曾获得奖励的级别、参加科技活动项目次数及级别、创造发明项目数量及所属专利类型、参加市级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庸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次数等方面进行数据提取。

(三)五育可选数据项

可选数据项可以基于目前已在部分学校使用的各类学习平台系统,例如作业系统、阅读系统、研究性学习系统、慕课学习系统、实验系统平台以及智能录播系统等,分别依据平台中学生的细粒度行为数据,如操作时长、操作次数、操作完成率、操作正确率以及与他人互动情况等方面,结合相应数据归类到具体的表现中。如学业表现维度,作业平台系统中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总时长、按时提交作业情况、不同难度题目的有效作答时长等可被纳入作业的参与投入情况;在学习情感维度,学生在阅读平台与他人交流的次数、分享相应作品的情况、积极回答他人问题的次数等可被划分为学生的阅读态度等,如表3所示。

在品德发展的维度,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系统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评价、志愿者服务类型,以及德育管理系统中学生眼保健操/课间操得分、值日卫生得分、仪容仪表得分等方面进行数据提取;在身心发展维度,可以通过学生体质健康系统中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学生跑步速度、学生运动耐力等级、学生体格测量分数、学生体脂率、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得分等方面予以评价;在人文底蕴方面,可以通过学生浏览艺术类网页次数及时长、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馆次数、电子化海报的制作数量、学生视频拍摄类型、学生视频获赞次数、学生演讲/辩论次数及获奖情况等衡量;在实践与创新层面,可以从实践/劳动组织方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技术应用的种类、学生作品得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五育扩展数据项

扩展数据项是从面向未来新技术的教育应用角度出发,遵循相关数据伦理规范,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采集学生的人脸数据、声纹数据、虹膜数据、指纹数据等生理、心理数据,通过多模态数据构建全方面、立体生动的学生数字画像。以身心发展这一维度为例,可采集如学生的用水、对花草树木的爱护、垃圾分类处理、每天步行以及餐厅用餐情況以描述学生珍爱生命的表现;在健全人格方面,从学生情绪平均指数、帮助他人的次数、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长等观测点予以体现;对于自我管理维度,可从学生使用各类电子设备的总时长、所访问的页面类型、每日计划完成情况等进行相应的数据采集;在人际交往方面,可根据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情绪总体水平、调和团队矛盾次数等内容作出表述;而在体育表现中,可以从学生每天锻炼时长、锻炼内容、锻炼地点等方面进行描述,如表4所示。

此外,在品德发展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参加党团活动时的情绪感受、参观红色基地的次数及行为表现予以说明;在学业发展方面,则可借助如眼动技术、脑电波技术、可穿戴设备等,采集学生课堂情绪指数、注意力集中时长、课堂话语以及作业/考试纸笔撰写工整度等方面的数据;在人文底蕴方面,则可以从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馆时的情感水平、沉浸状态、艺术类作品创作时的审美表现等方面观测;在实践创新层面,可以从作品制作时长、信息搜索策略、技术应用熟悉度等方面加以叙述。

(五)数据项分析方法

在进行画像分析的过程中,数据项的类型及特点影响了建模中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不同数据处理方法所观测到的结果亦有所不同。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聚类分析法、关联规则法,序列分析法以及离群值检测法等,部分研究者还尝试了深度学习算法,如长短时记忆网络算法等。其中,聚类分析法可以依据数据项的相似性将学生划分至具有不同标签的学习群体中,便于找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关联规则法是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找出数据指标之间隐藏的关联关系,发现两件事情发生的关联规律。而时间序列分析法作为序列分析法的一类,能够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类推和延伸,预测未来时间线上可能发生的事情[26]。算法选择与应用是建立数字画像的重要步骤,根据各类算法所具有的特性,组合不同算法以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够较好地阐明所采集的数据项背后的丰富含义。

以五育必选数据项中部分数据为例,尝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如表5所示,为了直观展现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发展情况,根据指标体系所对应涵盖的数据类别,对其进行标签分类,将素质发展水平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命名标签。例如,品德发展这一维度,可依照对应的三级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学生品德修养进行评价,如学生积极参与了相关活动并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可称之为品德发展达人,如学生参加了部分活动也曾获得个人荣誉称号称之为品德发展胜任者,如学生较少参加相关活动则称之为品德发展新手。

六、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策略

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是为了全面、立体、客观地评价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基于学生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够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办学、高校遴选人才等多方面发挥全过程的支撑作用,以评价带动多方教育利益相关者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一)应用于因材施教的策略

在因材施教方面,学生数字画像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呈现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状况,体现过程性评价对教与学的指导价值。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数字画像展现,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辅助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辅导,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及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及身心成长的需要,促进其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此外,该画像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校方管理者把握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发现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潜力的学生,预警存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贯彻学校个性化办学的理念。

(二)应用于生涯规划的策略

在生涯规划方面,通过学生数字画像各维度的具体发展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更准确的定位,了解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积极探寻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帮助及指导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设计个人择业、就业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及特长,打造契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应用于家校共育的策略

在家校共育方面,学生数字画像不仅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亦能够强化家校间的联系,增加家校共育的深度,促成家校间更为一致的育人共识。通过学生数字画像,一方面能够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家长亦能从中认识到家庭教育能够在哪些方面与学校教育更好地进行配合,使得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有较多的机会以发展各方面素质,进而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水平。

(四)应用于考试招生的策略

在考试招生方面,通过学生数字画像,高校能够清晰地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各方面情况,依据学生的过往经历和特点,从中选拔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较为切合的学生,在此情况下,可以一定程度缓和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院系转专业人数较多等方面的情况。高校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的选拔,能够较为符合学生潜在的专业选择倾向,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所学专业中保持良好的表现,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五)应用于教育治理的策略

在教育治理方面,省市区各级教育部门可以根据群体数字画像制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计划,促使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各区域的学生均衡发展,把控各校招生流量,缓解升学和就业压力,明晰人才缺口,建立相关行业的人才培养扶持体系等。此外,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群体数字画像,能够让教育相关部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情况有较为细致的了解,及时对一些地区的教育发展采取精准帮扶措施,推进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升。

总的来说,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将有效指导学生个性成长及生涯规划、高中办学改进、家庭教育管理、高校人才分类选拔培养、社会公共教育服务完善以及政府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画像是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核心驱动力,可将其视为助力教育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的有力抓手。

七、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更是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基础与核心[27]。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个分层次、多类型的评价体系,涵盖德智体美劳多维度的素质表现,兼顾了可测量的客观性指标与难以测量的主观性指标。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综合素质评价及核心素养的相关学术研究及政策文本,构建融合核心素养内涵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该指标体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的数据采集指导方案,提出包含三类数据项的MIPAL五育數据模型。具体来说,将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中包括的数据字段作为五育必选数据项,将部分学校目前使用的在线学习系统中的数据要素作为五育可选数据项,而随着新技术的教育应用,将潜在可采集的数据可作为五育扩展数据项。并以五育必选数据集中的部分数据为例,展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的方法。最后,由于各方教育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从因材施教、生涯规划、家校共育、考试招生以及教育治理五个教育场景阐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的应用策略。

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运用多类技术采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丰富了对学生过程性成长数据的观测,这类评价方式远比单纯用分数等结果性评价更为科学、全面。准确把握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综合素质评价视角下的学生数字画像能够加强对育人过程、育人质量的评价,推动评价结果的科学应用,彰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导向。未来,将结合真实教育情境中的数据,依据所构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数据模型进行画像建模,呈现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同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m。e.gov.cn/jyh_xxgk/moe_177 7/moe_177 8/2 02010/t20201013 _4943 81 .html.2020-10-13

[2]张治,戚业国.基于大数据的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叽中国电化教育,2017.(9):69-77+97.

[3]艾兴,张玉.从数字画像到数字孪生体:数智融合驱动下数字孪生学习者构建新探[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1):41-50.

[4]中华人民共和同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围困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 147/202103/t202103 14_5 197lO.html.2021-03 -13

[5][20]张治,刘小龙等.“新高考”背景下綜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的研究——以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7):8-14

[6]Gullickson A R.The stud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How to improveevaluations of students[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03. 107-109.

[7]Webher C F.Aitken N.et aI.The Alberta student assessment study:Finalreport[R].Edmonton.AB:Alherta Education,2009.

[8]文部科学省.高校生∞允幻④学∥@基出诊断J实施方针[EB/OL].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一一iCsFile s/afieldfile/2017/08/17/1393 874_l_l.pdf,2017-07-13.

[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on/srC site/A26/s7054/20021 21t20021218_78509.html.2002-12-18.

[10]王先军.着眼发展·着重过程:发展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探索[J].中小学管理,2020,(10):21-23.

[II]吕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桎梏及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9,(3):68-70.

[12]罗祖兵,邹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8):27-29.

[13]李雁冰.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8):91.

[14]崔佳峰,阙粤红.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学生数字画像: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20(I1).88-95.

[15] Teixeim.C,Sousa.P.J.et aI.User Profiles in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J].Campus-Wide Information Systems.200825(3): 128- 144.

[16]赵雅慧,刘芳霖等.大数据背景下的用户画像研究综述:知识体系与研究展望[J].图书馆学研究,2019,(24):13-24.

[17]卢海弘,张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最新进展、主要难点及破解思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0,(5):46-50.

[18]余明华,张治等.基于学生画像的项目式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3):89-95.

[19]薛耀锋,曾志通等.面向区域教育治理的学生画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62-68.

[21]Tansley S.Tolle K M.The fourth paradigm:data-intensive scientificdisrovery [M].Redmond,WA:Microsoft research.2009.

[22]张俊丽.艺术专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1):241-242.

[23][24]季卫兵.高校德育系统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5]王鼎,任虹宁等.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有效性研究——基于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20):18-28.

[26]田雅慧.基于学习者画像的MOOC学情预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27]辛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育人方式转变[J].中国考试,2021,(2):4-6

作者简介:

张治:上海市特级教师,博士,馆长,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教育评价。

刘小龙: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研究性学习。

徐冰冰: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陈雅云: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

吴永和: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驱动的教育、模式驱动的教育。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基于学习者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行动研究”(课题编号:BCA190084)研究成果。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Based on Digital Portrait: Framework, Indicators,

Model and Applications

Zhang Zhi1, Liu Xiaolong l, Xu Bingbing l, Chen Yayun2, Wu Yonghe2

(1.Shanghai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Shanghai 200086;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hhai 200062)

Kevword: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digital portrait; data-driven; architecture; MIPAL data model; portrait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 : 2021年5月13日

責任编辑:李雅瑄

作者:张治 刘小龙 徐冰冰 陈雅云 吴永和

第3篇: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摘 要]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支撑教育评价的一种量规,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素质评价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领域中研究的缺失,首先通过文献和个案分析,提出评价基本模型,提取有效的一、二、三级指标与观测点,形成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然后,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采用教师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三级指标与学生行为表现进行两轮筛选,通过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两轮意见征询并对指标加权,最终构建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学业表现、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和创新实践素质5个一级指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14个二级指标以及35个三级指标与学生行为表现,整合了中小学各学段的评价,融入21世纪技能和信息化应用要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用性、可定制性,体现了个性化评价,初步应用效果良好,可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整合评价以及评价工具开发与应用的标准,促进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革新与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 中小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21世纪技能

[

[作者简介] 王咸伟(1965—),男,海南澄迈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网络与软件、信息技术教育等研究。E-mail:wangxw@scnu.edu.cn。

一、引 言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既能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能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21世纪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倍受关注,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存在以下缺失[1-2]:(1)大多仅面向某一学段,其整合性、通用性差,与小升初、中考和高考或就业软挂钩。(2)设计思想认识失衡,未能将素质教育理念切实地根植到评价体系中,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如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忽略21世纪技能的培养等。(3)指标缺乏指引性,直接可测性差。(4)倚重传统的纸笔评价,忽视信息化应用,评价效率低下,如未能有效整合并呈现多通道信息、与教育信息化系统对接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互操作。为此,本文结合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校的实际需求,着眼于构建一个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整合评价及信息化评价工具开发提供一种标准。

二、研究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逐步求精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首先,确定研究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个案分析,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文件,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生评价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模型,初步形成指标体系框架。其次,将第三级指标转化为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由中小学一线教师评定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问卷调查并配合教师访谈,了解当前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求。再次,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征询,由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的合理性给出意见和建议。根据实情,经两轮或三轮对专家的意见咨询,并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汇总得出结果。最后,采用统计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综合素质整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一)指标体系方案设计

1. 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借鉴国际和国内的经验,参照已有的国内外学生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国际学生学业评价项目PISA[4-5]、21世纪技能学习框架[6]、美国ASCA学生国家标准[7]、日本学生评价[1,8]、新加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9]、韩国的逐行评价[1,10]、教育部相关教育政策文件[11-13]、港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14-15]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和顺德[1,16-20]等的评价标准。二是依据相关研究发展水平和前期研究成果[3,21],根据顺德区中小学校的需求对指标体系进行改进。三是根据日常观察、生活实践等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四是根据信息化特点界定评价指标的属性[1-2]。

2. 指标体系基本模型构建

依上述依据,本研究构建出图2的指标体系基本模型。该模型由通用评价指标集及扩展评价指标集组成,包括7个维度,其中生涯规划为高中阶段所特有。通用评价指标集反映的是依据国家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提出的对中小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为各学段共同遵守的属性集合;扩展评价指标集是对中小学生拓展评价的引导性指标。

3.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經过全面细致的文献收集、综合分析、理论视角整合、同类指标借鉴、个案分析及全面考量各项影响因素后,遵循指标的全面性、合理性、发展性、自主性、动态性、代表性、可测量性、个性化、超前性和整合性等原则,选取了能够充分反映综合素质的7项一级指标(以A、B、C、D、E、F、G标识),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与分解,得到15项二级指标(以A1、A2……G2标识)和63项三级指标及其学生行为表现(以A11、A12……G22标识),依图2构建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如图3所示。限于篇幅,所有第二级以下的指标均未列出,仅以编号简记。

(二)中小学一线教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1. 一线教师的选定

从顺德区相关小学1~6年级中选取班主任各1名,从初高中各年级中选取班主任2名,并选取德育和信息技术教师各1名。其中,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为90.2%,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9.4%,一、二级教师各占36.6%和31.7%,其专业、教学和教研水平较高。

2. 第一轮教师意见咨询结果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共发放问卷41份,其中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问卷各为14、14和13份,回收41份,剔除无效卷,有效卷为4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7.6%。

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得知:该指标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向,教师主要意见与建议可归纳为:(1)指标项数量过多、有冗余,需归并与优化;需注重学生参与精神,不宜过分强调获奖。(2)对“A12.热爱科学”项需增加爱科学的具体行为;除了“A32.熟记报警急救电话及个人信息”外,A中其余各项的同意率≥92.5%。(3)对“B24.具有广泛的知识兴趣和具备学习反思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评价存在困难,需修改。(4)“C16.获得个人卫生先进称号”不合理;在“C21.心胸宽阔,平等待人”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困难,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与家长关系不和谐等,要修改。(5)“D22.文艺专长”指标设置门槛太高,宜强调重在参与而非获奖。(6)对E项中学生需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给予肯定。(7)对“F13.媒体创作与表达能力”,42.9%的认为此项要求太高,建议删除或合并。

在访谈中,了解到对于G项,多数教师认为对初高中生来说评价为时过早。教师还建议对期末考试成绩、体质健康和个人特长之类指标可对接教育信息化系统,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互操作。

在征求教师意见后,对三级指标与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调整、归并和修改,初步形成指标体系,下设7项一级、14项二级、35项三级指标与观测点。

3. 第二轮教师意见咨询

本轮采用问卷法研究,问卷中增加了学生自评和互评内容。此轮调研教师反映的主要问题为:(1)评价难以做到面面俱到。(2)需对“A14.遵纪守法”项进行调整;“B14.具有学科特长”较难判断。笔者认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可作为学科特长加分标准。“B2.4具有广泛的知识兴趣”很难评价。在C项三级指标中,教师认为无需强调与异性正常交往,应对其正确引导;“E21.具有发散思维,敢于质疑和批评”可设置为加分项。对于“F23.具有组织和领导力”,教师认为担任班委、组长并不能代表学生领导能力强。经查阅香港学生发展指导标准后[14],发现在参与课堂活动时能带领同伴讨论、组织、策划活动才是领导力的具体体现。“G11.权衡升学与就业”项仍受到部分教师质疑。然而,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因此,笔者毅然将其纳入评价范畴。

(三)专家确定评价指标项

1. 第一轮专家意见咨询

(1)专家对象选定。本轮邀请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研究院、顺德区教育局和各学校的14位专家组成咨询专家组,包括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和信息化专家、一线德育教育校长和主任、从事学生评价研究的教授、教育管理者和教研员,符合德尔菲法所要求的专家人数一般为10~25人的原则,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专家积极系数。专家积极系数=回收咨询表份数/发放咨询表份数×100%。该系数越高,表明专家对本研究关心合作程度越高,研究结果可信度越高。采用现场发放问卷、Email、QQ和微信等方式征求专家建议,使得该系数>93%。

(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即指某指标给出通过人数与对指标作出评价专家总数之比,比值越大,则说明同意该指标的专家人数越多。本研究采用满分比,将满分比>50%的保留,满分比≤50%的删除。

(4)一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具体见表1,A项中政治一词较为敏感,对于顺德这样的侨乡,学生尤为抵触,需改措辞;对G项50%的认为较重要,适用于初高中生评价,33.33%的认为鉴于国情,不适用,16.67%的认为需视具体情况抉择。

在添加指标中,有些专家依目前顺德教育信息化情况,从21世纪技能视角提出将学生的媒体和信息素养提升为一级指标,以与国际人才培养接轨。

(5)二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具体见表2,

A项的二级指标未体现学生的“三观”,A1较为敏感,需修改;建议将A3调整为C项的二级指标;B项二级指标中缺少对学习兴趣的评价;D项二级指标中应补充学生对欣赏美、鉴赏美能力的评价;F项二级指标表述不够完整,需添加内容;对于G项,25%的专家建议删除,8.33%的认为应视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6)三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专家对A、B和C的三级指标修改意见见表3。修改的重点是A26和A27。A27太过局限,因为安全常识可含交通、网络、在校和户外运动安全等。建议将B13删除。对于C21,专家认为无须专门提出与异性正常交往,针对学生早恋问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需正确引导。

表4给出D、E、F和G四项三级指标修改意见。其中D项三级指标缺少对鉴赏美、欣赏美能力的评价,需完善。另外,學生遵守网络道德属于道德评价的一部分,不应作为审美与表现的三级指标。应将E12放在身心健康指标中。经查阅文献,将它放在了A项的三级指标中。另外,对于学生信息的搜索、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些专家建议对信息素养进行单独评价,和21世纪技能的媒体与信息素养相呼应。在F项三级指标中,需增加懂得欣赏、赞美他人方面的评价。在F22中,不能够只凭学生担任班委而认为此学生具有领导力,需修订。专家认为对G项的3个指标无须评价。

2. 指标体系重构

笔者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后,以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指标体系进行重构[1],拟从五方面着手:第一,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国策;第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评价指标具有个性化特征;第三,勇于创新,积极与国际上的人才培养标准相接轨,吸纳对学生未来生存所需的评价要素;第四,针对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大环境,将学生安全教育、信息素养等纳入指标体系;第五,结合顺德的教育信息化程度高,华侨较多的特点,使指标体系能够本土化、区域化和信息化。

(1)一级指标重构。在审美评价方面,将审美素质作为一级指标。在实践评价方面,实践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面向国际,如美国将学习与创新技能列入21世纪技能之一[6],可见它在学生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将实践创新素质列入一级指标。

(2)二、三级指标重构。对A项下的指标,本体系采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二级指标。另外,美国对学生未来生涯规划的技能非常重视。但考虑到我国国情,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极少涉及。从多次调研中也发现教师对此项认可度较低,专家意见分歧较大。但考虑到研究的超前性原则,笔者只取理解个人品质、教育和工作的关系作为A项下公民素养三级指标。21世纪技能对学生的数字化素养技能做出相应要求,因此,将数字化媒体素养纳入B项的二级指标。借鉴各地区研究和专家意见[1],将B的二级指标设置为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习惯、数字化媒体素养,并对三级指标进行了重构。

对C项,专家建议将“生命安全意识”归入“身心健康”下;出于表述一致性考虑,將身心素质分为5个二级指标:体质体能和生活卫生习惯等。体质体能从学生体育课等方面展开评价,生活卫生习惯从学生生活、饮食等方面展开评价。考虑到领导力非每个人必需的,故将领导力设置为加分项。对D项,专家认为在基础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将审美素质分为两个二级指标:审美情趣、艺术表现。对E项,将实践创新素质分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两个二级指标。

3. 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

综上,得出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仍沿用上轮专家对象,采用实地与网络访谈方式咨询专家意见。

专家总体建议: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个性发展元素。另外,考虑到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需求,需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宜使部分评价工作自动化、批量化。

对各级指标的调查结果与建议:一级指标得到绝大多数专家的肯定,二级指标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的肯定。需改进之处:对公民素养的内涵做进一步的界定,建议增加学生在审美方面所具有的个性特长。

以下例举专家对于三级指标的调查结果与建议:

对于B项下的指标,专家认为媒体与信息素养的三级指标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相应能力,需增加学生使用、批判评价媒体方面的内容。

综合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做了最终编排与修订。

(四)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1. 指标因素加权问卷的设计

采用统计加权法来获得各指标项的权重系数。为获取权重,笔者制定一份问卷,请被调查对象按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各指标的重要性依次排序。该问卷由主因素、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加权意见组成。其中,评价因素对应需加权的各个指标,重要程度对应重要程度编号,重要程度越高则对应分数越大。

2. 权重的计算

本次调研专家为13位。指标权重的获取采用在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通过E-mail、QQ和微信等网络途径发放问卷,共发放13份,回收12份,有效卷1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3%和100%。在统计加权法中,权重系数统计公式Wi=■,aj代表重要程度所对应的分数,nij代表各指标的相应人数,N代表投票相应的总人数,按此公式计算以获得权重系数。下面以“思想道德素质”一级指标的权重W1计算为例加以说明:

同理,可计算出学业表现为0.19,身心素质为0.25,审美表现为0.07,创新实践素质为0.16。至于二级和三级指标权重,可仿上述类似的计算方法求得[1]。

3. 指标体系的确定。

目前,国内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评判等级划分无统一规定。根据新课改,将评价等级划定为A、B、C、D四个等级,对应的分值分别是1、0.8、0.6、0.4。据统计结果,综合指标权重,得到各权重平均值,最终完成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5。它包括5个一级维度、14个二级维度下的35个指标项与学生行为表现以及相应的权重值。由于篇幅所限,表5中未给出初高中生行为表现具体内容,仅以“同左”及“……”缺省标识。

四、讨论与结论

本文结合顺德区中小学校的实际,通过研究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思想道德素质、学业表现等五个方面,以人为出发点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促进个体和谐发展,体现了以下主要特点:

(1)融入21世纪的技能,注重与国际人才培养标准接轨,并结合国情和区域教育的需求,符合当下我国教育政策法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并考虑到信息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将评价贯穿于基础教育各学段,具有一定的整合性、通用性、个性化和可操作性,可用于评价中小学生生涯的整个成长历程。其设计思想既注重学业成绩,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又关注媒体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并通过加分指标,体现个性化评价。还设置了三级指标相应的学生行为表现,具有可操作化语言定义,增强了评价主体的直接可测性。”。

(3)指标观测点融入信息化应用要素、标识信息化环境下评价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批量处理效能。如“B12.期末考试成绩”可从成绩管理系统中获取。随着全国学生学籍信息联网,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将更显重要,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潮流。

(4)对一、二、三级指标分别设置权重,各级指标项均可等级量化,从而有利于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适应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5)评价指标可按评价周期由评价主体定制。可在第1个周期(如月评),从5个一级指标中抽取部分指标开展评价,得出第1期的结果;在第2个周期,抽取剩余部分开展评价,得出第2期的结果。用此循环法对学生评价,使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工作常态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

该指标体系目前只支持教师和学生两种评价主体,对其他评价主体的支持尚待拓展。另外,本研究试图将“生涯规划”納入拓展指标集的预期与实际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顺德区地域的特殊性,造成此差异的深层原因尚需深入探讨。

该指标体系已应用于笔者所开发的“基于Java EE的中小学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支持系统”中[2,22],初步应用效果表明,其信度与效度、契合度等均达到预期目标,并收到良好的成效[1-2],可为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监测提供标准,也可为信息化评价工具开发提供支撑,并可为个性化或适应性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发提供指标框架模板[2],促进教育信息化评价的革新与发展。

注:①所谓MIS是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包括学生成绩、成长档案和健康档案MIS等。②各指标项评等可设A、B、C、D四档,分值各为1、0.8、0.6、0.4。③带“(+)”者为加分项,加分方法:若为获奖项,则参考“A.国际/国家级;B.省级;C.市级;D.其他”来量化;对非获奖的“(+)”项可参考“A.表现很好;B.表现一般;C.表现尚可;D.表现较差”等来量化。④获取评价数据方法有二:一是评价主体与系统交互所产生的数据,采用A、B、C、D评等法;二是由MIS自动获取数据,如B11~B13、C11~C12、D21~D22和E23指标项。⑤若用于传统的纸质评价,则加分指标项需由人工计分。

[参考文献]

[1] 王咸伟,徐晓东,刘欢欢,齐海云. 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A]. 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支持系统一期项目验收报告[R].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6.12:1-17.

[2] 王咸伟,徐晓东,李碧莹,陈青云,郑少珍. 中小学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支持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A]. 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支持系统一期项目验收报告[R].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7.2:93-115.

[3] 王咸伟,刘欢欢,陈青云,郑少珍. 中小学生电子档案系统中素质评价指标与评语库的构建[C]// 徐福荫,黄慕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2012教育技术国际学术会议(ETIF2012)论文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521-526.

[4] WIKIPEDI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EB/OL].[2016-07-2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gramme_for_

International_Student_Assessment.

[5] 陈时见,谭菲.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5(7):107-111.

[6] SCARDAMALIA M,BRANSFORD J,KOZMA B,et al.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M]. Netherlands:Springer,2015:110.

[7]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ASCA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tudents[EB/OL].(2014-01-30)[2015-12-22]. http://www.doc88.com/p-7184318021452.html.

[8] 刘妍.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6-17.

[9] KOH K H,TAN C,NG P T. Creating thinking schools through authentic assessment the case in singapore[J]. Educ asse acc.2012,24(24):135-149.

[10] 崔允漷.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国际/地区比较研究总报告[R]. 北京:教育部,2011.

[11] 教育部.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J]. 人民教育,2003(3):40-42.

[12] 教育部. 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DB/OL].(2013-06-03)[2016-05-1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306/153185.html.

[13] 教育部. 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DB/OL].(2014-12-10)[2016-05-1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59/201412/181667.html.

[14] 袁文得,艾思柏,许锦屏,等.香港学生发展指导标准[EB/OL].(2011-09-07)[2016-03-21]. https://wenku.baidu.com/view/dde624f9fab069dc5022018e.html.

[15] 李栋. 台港沪三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比较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1.

[16] 张爱兰. 中小学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发展评价方案简介[J]. 中小学管理,2005(8):35-38.

[17]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06]66号)[DB/OL].(2006-09-05)[2016-06-23]. http://www.110.com/fagui/law_115974.html.

[18] 广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粤教[2006]号)[DB/OL].(2010-09-12)[2016-09-08]. https://wenku.baidu.com/view/9f99bdc58bd63186bcebbc58.html.

[19] 广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DB/OL].(2016-08-23)[2016-09-16].http://www.gd.gov.cn/govpub/bmguifan/201609/t20160930_239973.htm

[20] 付莉.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9-11.

[21] 魏金宝,黄秦安,张勇.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综述[J]. 考试研究,2016(3):73-78.

[22] 王咸伟,徐晓东,赵学孔,等. 开源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选择[J]. 电化教育研究,2013(2):61-67.

作者:王咸伟 徐晓东 刘欢欢 张英华

第4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品德 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公私观;信用;诚实;善良

价值观 成就型;自由型;自我完善型;支配型;实惠型

性格 乐观性;独立性;挑战性;敢为性;合作性;坚持性;进取心

智力 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等

技术能力(语言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操作能力;)

能力 社会能力(语言能力、说服能力、协商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开拓能力、决策能力、组织领

导能力;)

兴趣 技术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经营型;常规型

第5篇:大学生论文:培商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单一型高级专门人才向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作为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的高校纷纷开展素质教育,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过“引文入理、引理入文、文理渗透”等措施改革大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健全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机制,设计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管理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研究方法,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找出了现有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提出了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与设想。从社会选用高校毕业生的标准出发,结合培商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培商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包括五大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和能力素质。该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培商学院会计学系2009级本科全体学生2010-2011学第二学期的实际情况,运用所确定的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实例来展示了该指标体系的应用。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are required instead of the ones only specialize in limited fields. Universities are quickly taking up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o train talents that qualify by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arts. Through these 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 will gain more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ies. How to build a more complete comprehensive evaluating system, design a comple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ng index system, provide the society with more high quality tal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or higher education educators.This paper utilizes Management Theories as guidance, and employs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hierarchy process analysis and expert grading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of Peishang College, finding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evaluating system. Finally some evaluating principles and ideas have been raised with a

reference of state-of-the-art researches home and abroad. An evaluating index has been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enterprises and organization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Peishang College. It consists of three index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ncludes: moral quality, expertise, mental and physical

quality, humanities and ability. This index system uses

hierarchy process analysis and expert grading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all indicators, taking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all the students of 2009 four-year-students in the second term between 2010 and 2011 into consideration. An actual

exemplification show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after 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with the weights determined.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英文关键词】Colleg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Evaluating index systemHierarchy process analysis

【目录】培商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5-6ABSTRACT6第一章 绪论9-17摘要1.1 研究背

1.2.1 国外

1.3 研究景及意义9-10研究现状10-12

内容与方法15-17

15-17

17-28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51.3.1 研究内容151.3.2 研究方法第二章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与评价的现状分析2.1 培商学院的概况17-182.2 民办高校人才

2.2.1 民办高校人培养的传统目标及培商学院的目标18-21

才培养的传统目标

20-21

21-26

21-23

23-2618-202.2.2 培商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2.3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与评价的现状分析2.3.1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2.3.2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分析2.4 本章小结26-28

28-40第三章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作的过程28-29

的原则29-31

建31-39

33-35

36-37

39-40

40-56

40-533.1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2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3.3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3.3.1 思想道德素质32-333.3.3 专业素质35-363.3.5 身心健康素质37-393.3.2 能力素质3.3.4 人文素质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4.1 培商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权重的配置4.1.1 指标权重配置的基本方法40-41

41-444.1.2 4.1.3

4.3

致培商学院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本章小结55-56录60-64

谢65-6644-534.2 案例分析53-55参考文献58-60结论56-5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附表66

第6篇:沟通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沟通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沟通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可以说,沟通成本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没有沟通的效率,就没有企业运营的效率。没有沟通的质量就没有企业运营的质量。没有良好的沟通,企业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良好的沟通,企业也没有战斗力。因此,提高每个员工的沟通能力,尤其是管理者的沟通能力,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个人认为,成功沟通应该把握十四点要领。

一、分清对象。分清对象是成功沟通最重要的前提。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首先明确沟通对象的社会身份,对方是商人?还是官员?还是其它什么身份;其次要清晰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还是亲情关系;再次要明确自己与沟通对象之间有没有利害冲突,有没有沟通的禁区;再次要明确对方的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当然这有赖于对沟通对象的了解;最后要把握沟通对象喜欢的沟通方式,对方是喜欢开门见山、直言不讳;还是喜欢点到为止、心照不宣。

二、明确目标。在沟通之前明确沟通的目标非常重要。也就是通过沟通,期望达到怎样的结果。很多时候,往往沟通成为了一种闲扯,沟通了很久,结果什么问题都没解决,浪费了双方很多时间。这是典型的没有明确沟通目标造成的结果。

三、做好准备。分清沟通对象、明确沟通目标都是沟通前的准备。但是最重要的沟通准备是制定沟通方案,也就是明确如何去沟通;该说那些话;该以怎样的方式讲话;该如何应答对方可能提到的问题等。这些都要在沟通前做到心中有数。

四、尊重第一。无论是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沟通,还是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沟通,都要尊重对方。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而不是做样子。在沟通过程中,自己的肢体语言非常重要,也许自己一个不经意小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影响自己的形象,影响对方的沟通情绪。

五、适当寒暄。在沟通正事前,适当寒暄是必需的,尤其是当双方还不够熟悉时。适当的寒暄是为沟通营造好的氛围,是为正式沟通热场,是让双方都进入正式沟通的状态。

六、控制语速。在沟通中,要做到有话好好说,有话慢慢说,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语速。语速太快,容易给对方造成压迫感,会给对方留下“不沉稳、心浮气躁”的印象。控制语速还可以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让自己做到边想边说,想好再说。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历练。要切记:要用脑袋指挥嘴巴,而不是想到那里讲到那里。真诚不等于说心里话。

七、语气、语调。语气、语调的掌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很多时候,讲话的语气、语调体现了自己的身份。讲话能否做到有节奏感、有感染力,给人以信赖感,很多时候看语气、语调的掌握。在语气、语调的把握上要做到:语气、语调符合自己的身份;不娇柔做作;沉稳有底气。

八、注意互动。沟通是双方的事情,不是一个人演讲,要注意与沟通对象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语言的互动、适当的赞美、沟通内容的确认,还包括眼神、肢体语言的交流与互动。没有高质量的互动,就没有成功的沟通。

九、不要轻易打断对方。不管沟通对象的身份如何,都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轻易打断对方显得自己很不礼貌。打断对方,会影响对方的讲话思路,也会影响对方讲话的积极性。如果对方觉得自己不受尊重,可能很多想讲的话都不讲了。有问题,有不同意见,完全可以在对方讲完后再说。即使对方有些言语是错误的,也要让对方讲,也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

十、善于启发。那些沟通的高手,总是善于激发别人讲话,他们总是善于把握对方的闪光点,给对方以鼓励,调动对方的讲话热情。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取决于自己对人情世故的把握程度。沟通的功夫也在“诗外”。

十一、多听少说。沟通是听的水平,然后才是说的艺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听,深入把握对方语言的内在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另外,言多必失,不该说的一定不要说。该说的,也要想好再好。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十二、交浅不言深。“交浅不言深”是沟通的一条重要原则。说话要分对象,说话的分寸要看与沟通对方的关系到了什么份上。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却忽视了这一点。比如与关系不是很贴的人开过头的玩笑,直言不讳地指出别人的不足等,虽然是自己出于好心,结果反而引起对方的不快。

十三、懂得包容。由于大家的知识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也就造成了大家对同一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误解也就产生了。在沟通中,产生误解是很正常的事情。化解误解的方法惟有包容,要站在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对方的语言,而不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来理解对方的语言。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这需要开阔的心胸、比较高的人生觉悟。 十

四、完美收尾。对沟通而言,有一个好的收尾非常重要。沟通该结束的时候,一定要立刻结束,否则不仅浪费双方的时间,更会让双方很尴尬。一般沟通收尾时,会确认一下双方沟通的内容、达成的共识。另外,沟通收尾要礼貌、有礼节,有时甚至要向对方表达谢意。

总之,沟通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需要自己不断历练。成功的沟通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诚的态度、人生的阅历作为支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沟通的高手,为自己的成功助力。

第7篇:保险公司动态监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二

保险公司动态监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保险公司动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创新、诚信、经营、管控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为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监管”提供基础数据和事实依据。

第一类指标:发展类指标(100分)

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理念以及其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

一、政策执行情况(0-20分) 监测要点:

1.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保监会和上级公司确定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三项功能,坚持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0-10分)。

2.是否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国家、地方和上级公

司有关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使每位员工都能理解和掌握这些政策对于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并在经营过程中向社会予以广泛宣传(0-2分)。

3.是否及时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大政方针政策中蕴含的保险业发展契机,积极培育和挖掘潜在的保险市场需求;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汇报、沟通,以获得政策支持(0-3分)。

4.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将有关政策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0-2分)。

5.是否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深入研讨保监会及上级公司有关保险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性意见,使每位员工都能够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并在经营管控中予以贯彻落实(0-3分)。

二、覆盖面(0-20分) 1.保险覆盖率(0-10分) 计算公式1(用于人身险公司):

市(州)级保险机构保险覆盖率=××市(州)保险机构承保人次/××保险机构所在市(州)人口数量×100% 省级保险机构保险覆盖率=××省级保险机构各市州级保险机构保险覆盖率之和/××保险机构各市(州)级分支机构数×100% 计算公式2(用于产险公司):

保险覆盖率=××保险机构各市(州)分支机构市场份额之和

/××保险机构各市(州)级分支机构数×100% 指标释义:

“××市(州)保险机构承保人次”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保险机构所在市(州)人口数量”以吉林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为准。

“××保险机构各市(州)分支机构市场份额之和”等于××保险机构在设有分支机构的市州中,各分支机构占当地市(州)的市场份额之和,简单加总即可。

“××保险机构各市(州)级分支机构数”等于××保险机构在省内设立有分支机构的市(州)数,在同市(州)内开设多家机构的按一家机构进行统计,不予累计。

评分标准1(用于成立三年以上人身险公司): 50%以上:10分 10%至50%:7分 5%至10%:4分 1%至5%:1分 1%以下:0分

评分标准2(用于成立不满三年人身险公司): 20%以上:10分

5%至10%:7分 1%至5%:3分 1%以下:0分

评分标准3(用于成立三年以上产险公司): 15%以上:10分 7%至15%:7分 3%至7%:4分 1%至3%:1分 1%以下:0分

评分标准4(用于成立不满三年产险公司): 8%以上:10分 3%至8%:7分 1%至3%:3分 1%以下:0分

2.机构平均保单件数(0-10分) 计算公式:

机构平均保单件数=××保险机构监测期承保件数/××保险机构监测期内机构数量

指标释义:

“××保险机构监测期承保件数”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承

保的有效保单件数(即承担了保险责任的保单件数),不包括犹豫期撤单的保单,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季报数据为准。

“××保险机构监测期内机构数量”包括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省级分公司、市(州)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营销服务部,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保险公司机构人员情况统计表》(季报)中的“机构数”项目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1(用于成立三年以上人身险公司): 20000件以上:10分

15000件至20000件:7分至10分 10000件至15000件:4分至7分 0件至10000件:0分至4分

评分标准2(用于成立不满三年人身险公司): 10000件以上:10分

5000件至10000件:7分至10分 2500件至5000件:4分至7分 0件至2500件:0分至4分

评分标准3(用于成立三年以上产险公司): 6000件以上:10分

4000件至6000件:7分至10分 3000件至4000件:4分至7分

0件至3000件:0分至4分

评分标准4(用于成立不满三年产险公司): 3000件以上:10分

2000件至3000件:7分至10分 1000件至2000件:4分至7分 0件至1000件:0分至4分

三、保险宣传(0-15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具有完备的品牌宣传规划和组织实施部门(0-2分),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介对自身进行宣传,打造专业品牌,以扩大知名度(0-3分)。

2.是否在宣传企业自身的同时,广泛宣传保险的意义和作用,以扩大保险业的影响,增强人们的保险意识(0-5分)。

3.是否积极主动举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并取得社会公众认可,产生较大反响(0-5分)。

四、重大事件应对(0-5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建立了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应对预案,以妥善应对各种危机突发事件(0-1分)。

2.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否及时、周到,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认

可和客户的认同,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未发生重大危机事件为满分(0-2分)。

3.是否建立隐患事件分析及信息传递机制,及时将隐患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企业形象(0-2分)。

五、行业协作(0-35分) 1.与监管部门的配合(0-25分) 监测要点:

(1)对于保险公司的机构、高管变动事宜是否及时上报,信访投诉处理是否及时、认真,公司内部大事项是否及时告知(0-15分)。

(2)是否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试点或检查、调研等工作(0-10分)。

2.与行业协会的协作(0-5分) 监测要点:

(1)经营活动是否能够自觉遵守共同签署的行业约定或协定(0-3分)。

(2)是否积极支持、参与行业协会的工作,如是否及时缴纳会费,是否按要求及时、认真地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等,以促进行业自律工作的推进(0-2分)。

3.与同业保险公司的协作(0-5分) 监测要点:

(1)是否能够就关于行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宜与同业公司进行沟通、交流,并达成一致(0-2分)。

(2)是否存在有恶意挖角、诋毁同业等恶性竞争的行为,是否有主动规避同业恶性竞争的制度和措施(0-3分)。

六、其它与发展有关的工作(0-5分) 监测要点:

是否开展了除上述工作之外的其它一些促进保险业发展,并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工作。

评分标准(简单累计,以5分为限): 该项工作处于计划阶段:1分 该项工作处于实施阶段:2分 该项工作产生较好社会影响:4分

该项工作卓有成效,产生较大、较好社会影响:5分 第二类指标:创新类指标(30分)

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保险公司在管理、服务、产品、销售等领域开展的创新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价。

一、管理创新(0-6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建立鼓励创新的制度,并有专人负责落实(0-1分)。 2.是否针对不同地域特点或行销模式形成新的管理理念,施行

新的管理方式,并得到有效执行(0-2分)。

3.是否及时总结管理创新方面的经验、典型,并得到上级和有关部门的肯定、支持,并加以宣传、深入推广(0-3分)。

二、服务创新(0-6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及时总结服务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并加以推广(0-4分)。

2.创新服务是否得到客户的认可,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0-2分)。

三、产品创新(0-6分) 监测要点:

1.是否主动根据区域或客户特点研究保险需求,并向上级机构提出产品开发建议或经授权开发新产品(0-1分)。

2.是否针对市场需求对现有产品进行组合销售,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0-3分)。

3.是否及时清理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主要通过零保费产品占保险公司投入市场的产品比例予以监测(0-2分)。

评分标准: 占比50%以上:0分 占比50%至20%:0分至2分

占比20%以下:2分

四、销售创新(0-6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建立专门的市场研究、分析制度,并配备相应人员,根据市场实际探索、推广新的销售方式(0-2分)。

2.是否及时总结销售创新方面的经验、典型,并予以推广,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0-4分)。

五、其它创新(0-6分)

监测要点:除上述四方面创新外的其它创新工作,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如: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保险试点工作;率先提出关于保险业发展的一些新思想、新理念等。

评分标准(简单累计,以6分为限): 创新工作处于计划阶段:1分 创新工作处于实施阶段:2分 创新工作产生较好效果:4分

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产生较大、较好社会影响:6分 第三类指标:诚信类指标(60分)

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保险公司开展的有关诚信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价。

一、投诉情况(0-40分)

1.投诉指数(0-30分) 计算公式1(用于产险公司):

投诉指数=(保险机构监测期内受客户向监管部门投诉次数×60%+保险机构监测期内受客户向公司投诉次数×40%)/保险机构监测期内承保件数

计算公式2(用于人身险公司):

投诉指数=(保险机构监测期内受客户向监管部门投诉次数×60%+保险机构监测期内受客户向公司投诉次数×40%)/保险机构监测期内承保人次

指标释义:

“保险机构监测期内受客户向监管部门投诉次数”指监测期内保险监管部门接到的涉及该保险机构的有效投诉次数(即监管部门转办和立案的投诉),以监管部门统计数据为准,但对于经调查核实后属于客户误解的除外。

“保险机构监测期内受客户向公司投诉次数”指监测期内该保险机构接到的客户有效投诉次数(即保险机构内部予以调查处理的投诉)。此数据由公司自行统计,监管部门抽查复核,对于经调查核实后属于客户误解的除外。

“保险机构监测期内承保人次、承保件数”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1(用于产险公司) 3‰以下:30分

3‰至6‰:30分至15分 6‰至10‰:15分至0分 10‰以上:0分

评分标准2(用于人身险公司): 万分之一以下:30分

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30分至20分 万分之二至万分之三:20分至10分 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四:10分至0分 万分之四以上:0分 2.投诉处理机制(0-10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建立并保持投诉处理程序和客户服务热线电话,及时接受客户的投诉和咨询(0-3分)。

(2)是否对咨询投诉处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分析和反馈,并进行整改和跟踪监督(0-1分)。

(3)是否建立投诉处理工作的奖惩机制,并予以兑现、落实(0-1分)。

(4)是否有固定签约的律师事务所或专、兼职法律事务人员,

并在变动时及时向监管部门备案(0-5分)。

二、诚信宣传和教育(0-5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并在日常管控中加强宣传、贯彻落实(0-1分)。

2.是否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并对诚实守信者表彰奖励,对欺诈误导者严厉惩处(0-1分)。

3.是否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并有效落实(0-2分)。 4.是否对一些好的诚信宣传和教育经验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0-1分)。

三、公司信誉度(0-10分) 监测要点:

1.是否建立完善的客户回访制度,并建立客户回访档案,有效传递客户信息,以提升公司服务水平(0-2分)。

2.是否被有关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0-2)。 3.客户对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的评价和满意情况(0-6分)。 注:对于此监测点,监管部门将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评。即从保险公司户档案中抽取部分客户的资料,进行访问,然后综合计算其对保险机构的评价情况,最后以此确定该项监测点的分值。

四、其它与诚信有关的制度和措施(0-5分)

监测要点:保险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还施行了哪些诚信建设的制度和措施,产生了哪些良好效应。

评分标准(简单累计,以5分为限): 该项工作处于计划阶段:1分 该项工作处于实施阶段:2分 该项工作产生较好效果:4分

该项工作卓有成效,产生较大、较好社会影响:5分 第四类指标:经营类指标(180分)

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能力和业务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同时根据产、寿保险公司的不同情况,将全部指标分为产险指标、寿险指标两个部分,由统研处、中介处负责监测。

一、产险指标(180分) 1.保费增长率(0-20分) 计算公式:

保费增长率=(监测期保费收入-上年同期保费收入)/上年同期保费收入×100% 指标释义:

“监测期保费收入”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的规模保费收入,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30%以上:20分

10%至30%:10分至20分 5%至10%:5分至10分 -5%至5%:0分至5分 -5%以下:0分

2.应收保费率(0-20分) 计算公式:

应收保费率=监测期应收保费/监测期保费收入×100% 指标释义:

“应收保费”口径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监测期保费收入”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的规模保费收入,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8%以下:20分

8%至15%:20分至10分 15%至25%:10分至0分 25%以上:0分

3.综合费用率(0-20分)

计算公式:

综合费用率=监测期(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摊回分保费用)/监测期(自留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00% 指标释义:

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指标的口径与《保险公司利润表》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自留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各项目的口径与《保险公司利润表》中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评分标准: 30%以下:20分

30%至40%:20分至10分 40%至50%:10分至0分 50%以上:0分

4.综合赔付率(0-20分) 计算公式:

综合赔付率=监测期(赔款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分保赔款支出-摊回分保赔款-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监测期(自留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00% 评分标准:

50%以下:20分

50%至55%:20分至15分 55%至60%:15分至10分 60%至65%:15分至5分 65%至70%:5分至0分 70%以上:0分

5.承保利润率(0-20分) 计算公式:

承保利润率=监测期(承保利润)/监测期(自留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00% 评分标准: 5%以上:20分 3%至5%:20分至10分 0至3%:10分至0分 0以下:0分 6.结案率(0-20分) 计算公式:

结案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结案案件数量(件)/监测期内××保险机构立案案件数量(件) 评分标准:

90%以上:20分

80%至90%:10分至20分 75%至80%:0分至10分 75%以下:0分

7.营销员持证率(0-20分) 计算公式:

营销员持证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持证营销员人数/监测期内××保险机构营销员总数×100% 注:此指标计算结果以吉林保监局中介监管处统计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100%:20分 100%以下:0分

8.商业险车均保费(0-20分) 计算公式:

商业险车均保费=监测期内××保险机构商业车险业务保费收入/监测期内××保险机构商业车险承保车辆数

指标释义:

“车险业务保费收入”、“承保车辆数”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全省商业车险车均保费水平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达到全省车均保费水平(误差在±50元以内):10分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每100元扣减2分直至0分;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100元加2分直至20分。 9.交强险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0-10分) 计算公式:

交强险已赚保费综合赔付率=监测期(赔款)/监测期(已赚保费)×100%。其中,赔款=赔款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评分标准: 50%以下:10分 50%至60%:10分至6分 60%至70%:6分至0分 70%以上:0分

10.交强险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率(0-10分) 计算公式:

交强险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率=监测期(经营费用)/监测期(已赚保费)×100%。其中,经营费用=专属费用-摊回分保费用+分摊的共同费用;已赚保费=保费收入-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评分标准: 30%以下:10分 30%至40%:10分至6分 40%至50%:6分至0分 50%以上:0分

二、寿险指标(180分) 1.保费增长率(0-20分) 计算公式:

保费增长率=(监测期保费收入-上年同期保费收入)/上年同期保费收入×100% 指标释义:

“监测期保费收入”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的规模保费收入或代理保费收入,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30%以上:20分

10%至30%:10分至20分 5%至10%:5分至10分 -5%至5%:0分至5分 -5%以下:0分

2.新单保费增长率(0-20分)

计算公式:

新单保费增长率=(监测期新单保费收入-上年同期新单保费收入)/上年同期新单保费收入×100% 指标释义:

“监测期新单保费收入”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新单业务的规模保费收入,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35%以上:20分

15%至35%:10分至20分 10%至15%:5分至10分 0至5%:0分至5分 0以下:0分

3.新单期缴业务比率(0-20分) 计算公式:

新单期缴业务占比=监测期内××寿险公司新单期缴保费收入/监测期内××寿险公司新单保费收入×100% 指标释义:

“新单期缴业务比率”以保险统计信息系统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50%以上:20分

21

40%至50%:15分至20分 30%至40%:10分至15分 20%至30%:5分至10分 10%至20%:0分至5分 10%以下:0分

4.标准保费增长率(0-20分) 计算公式:

标准保费增长率=(本年标准保费-上年标准保费)÷上年标准保费×100% 指标释义:

“标准保费”按保监会《关于在寿险业建立标准保费行业标准的通知》(保监发[2004]102号)的规定折算。

评分标准: 10%至25%:20分

5%至10%或25%至35%:20分至8分 -5%至5%或35%至60%: 8分至4分 -5%以下或60%以上:4分至0分 5.短期险赔付率(0-20分) 计算公式:

短期险赔付率=(赔款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分保赔款

22

支出-摊回分保赔款-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短期险自留保费-提取短期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00% 评分标准: 45%以下:20分

45%至55%:12分至20分 55%至65%:0分至12分 65%以上: 0分 6.退保率(0-20分) 计算公式:

退保率=监测期退保金/(上年末长期责任险准备金+监测期长期险保费收入)×100% 指标释义:

“退保金”的口径与《保险公司利润表》中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长期险责任准备金”为《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寿险责任准备金与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之和;

“监测期保费收入”指是指1年期以上的人寿保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

评分标准: 1%以下:20分

23

1%至3%:20分至15分 3%至5%:15分至10分 5%至8%:10分至0分 8%以上:0分

7.承保费用率(0-20分) 计算公式:

承保费用率=监测期(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支出-摊回分保费用)/监测期自留保费×100% 指标释义:

“业务及管理费、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保费用支出、摊回分保费用”的口径与《保险公司利润表》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自留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分出保费”,各项目的口径与《保险公司利润表》中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评分标准: 10%以下:20分

10%至20%:20分至10分 20%至30%:10分至5分 30%至35%:5分至0分 35%以上:0分

8.每元保费现金净流量(0-20分)

24

计算公式:

每元保费现金净流量=监测期内××寿险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监测期内××寿险公司保费收入

指标释义: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口径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表》中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保费收入”的口径与《保险公司利润表》对应项目的口径相同。

评分标准: 0.7以上:20分

0.65至0.7:10分至20分 0.55至0.65:0分至10分 0.55以下:0分

9.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0-10分) 计算公式:

营销员13个月留存率=13月前新增人力监测期末仍然在职的人员数量/13月前新增人力×100% 评分标准: 50%以上:10分 35%至50%:4分至10分

25

20%至35%:0分至4分 20%以下:0分

10.营销员持证率(0-10分) 计算公式:

营销员持证率=监测期内××保险机构持证营销员人数/监测期内××保险机构营销员总数×100% 注:此指标计算结果以吉林保监局中介监管处统计数据为准。

评分标准: 100%:20分 100%以下:0分

第五类指标:管控类指标(80分)

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保险公司的内部管控能力进行监测和评价。

一、内控有效性(0-30分) 监测要点:

1.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涵盖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0-5分)。

2.是否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对各类风险进行持续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与评估(0-5分)。

26

3.业务控制、财务控制、资金控制、信息技术控制是否能得到有效执行,控制措施能否实现控制目标(0-5分)。

4.是否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持续识别、收集、处理、报告涉及保险机构目标实现及经营管理有效运作的内外部信息,以确保经理层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业务信息、管理信息、重要风险信息;确保其他所有员工充分了解相关信息,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政策和程序;确保及时、真实、完整的向监管部门和外界报告、披露相关信息;确保在出现紧急情况或重大突发事件时,相关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报告和有效沟通(0-10分)。

5.是否对内控进行持续性监控,并针对内控缺陷持续改进(0-5分)。

二、管控组织架构(0-10分) 监测要点:

1.管控组织架构是否按上级要求建立健全,部门及岗位设臵是否遵循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协调运作的原则(0-2分)。

2.是否明确各机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传达至每一名员工,使其清晰的了解其岗位的职责和标准(0-2分)。

3.人员是否到位,是否具备岗位要求的相应知识、经验和技能,以确保其有效履行岗位职责(0-2分)。

4.是否明确各岗位的上下级报告关系,并实行有效措施保证履

27

行职责需要的信息(0-2分)。

5.管控措施实施是否落实,如是否设有专门部门或岗位负责有关措施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已执行管控措施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0-2分)。

三、合规情况(0-40分) 计算公式:

违规指数=监测期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次数×10+监测期内受到没收违法所得、责令予以撤换、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处罚次数×9+监测期内受到10万元以上罚款处罚次数×7+监测期内受到10万元以下罚款处罚次数×5+监测期内受到警告次数×4+监测期内受到责令改正、责令退回所收保费、责令转回财产处罚次数×3+监测期内受到通报批评、监管意见书、监管谈话次数×1 责令改正、责令退回所收保费、责令转回财产与其他行政处罚措施并处时不计入违规指数。

评分标准: 15以上:0分 15至10:0分至10分 10至5:10分至25分 5至0:25分至40分

28

29

主题词:保险公司

分类监管

工作规程

通知

内部发送:局领导,办公室,财产保险监管处,人身保险监管处,保险中介监管处,人事教育处,统计研究处。

编录:孙瑶 校对:高媛 中国保监会吉林监管局办公室 2007年 8月6日印发

30

第8篇:要想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搞好学校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上了桌面。这本是一件好事,为何总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今天才提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就被提及。进入到21世纪以后,综合素质评价又在学校刮过一阵子风。又是10年过去,伴随高考新政出台,综合素质评价又被提了出来。

如何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横更在许多学校面前的难题。长期面对应试的要求已经导致众多学校失去了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不仅如此,整个社会都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基本理解和共识。

学校回避综合素质评价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却对学校进行单一评价。这样导致学校根本不敢大胆探索。因为:“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

在“不管怎么做,最后还是成绩说话”的逻辑里,学校不愿意探索和研究。探索有可能犯错,但成绩是不允许犯错的。这样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让很多学校选择观望、等待。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更养成了学校的拿来主义:等他人做好了,领导推动了再说。虽然改革不一定会成绩下滑,但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学校做实验。

要让学校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首先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教育行政对学校评价进行“松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应该从单一的教学成绩评价走向多元的办学成绩评价。多元办学成绩评价至少应该同时包含以下10项内容:

1. 学生培养 2. 教师团队培养 3. 家校合作 4. 教研成果 5. 学校课程建设

1 6. 学校常规管理 7. 学校文化建设 8. 学校品牌建设 9. 管理团队培养 10. 学校的成长性

“用评价督促学校发展”应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的基本原则。 评价不是一刀切评出好的学校,或者曝光不好的学校,而是要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立,让更多学校变得更好,只有拥有更多更好的学校,教育民生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进行学校评价时,将学校作为独立个体,以学校个体现状进行评价是相对客观、公正的。

一、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首先应根据学校现有生源状况对学校进行评估,过程性和终结性的评估应指向“学校是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目的,如果评估仅仅指向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导致各个学校之间进入生源抢夺大战,恶化教育生态。这是典型的“制度使人变坏”。

一所学校的意义不是把好生源、好师资聚集在一起取得好成绩。学校作为组织存在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好的成长。

因此,评价学校的学生培养状况,要遵循“增幅”和“过程性”的原则,根据学校为学生培养所做的努力对学校进行评价,量化标准多元。

二、教师团队是教育事业的财富,学校让教师团队成长为教育的生力军是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不应只重视学历提升、获奖多寡,更应重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理念的转变,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应重点关注学校针对教师团队现状做了哪些培养工作,有何成效,对学生成长有何帮助等方面。

三、鼓励学校进行家校合作。每一所学校的家长群体构成都不同,学校的家校合作模式不能进行简单复制和移植。“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是探索的前提也是探索的方向和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进行多种模式的 2 探索,通过家校育人结果的呈现进行学校评估,而非简单使用是否有家长委员会,是否有家长课堂等单一量化标准。

四、鼓励学校开展自主教研。学校的教研就是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每所学校都能主动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就变成一个高效能的组织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自主教研的评价应该从“文山会海”走向“实效评价”,从看文件、听汇报走向开学看规划、期末看效果。学校自主教研的开展某,是学校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五、课程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立德树人的落实必须依靠学校课程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估应从“开齐课程”的要求逐渐向“课程建设”过渡。鼓励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探索。教育行政部门若无法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只重视数量,就会使学校陷入疯狂开社团活动的误区中,延误学校课程建设的时机,导致学校课程看起来繁花似锦却无实效。另外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都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绝不仅仅是搞活动,而是要通过课程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建设进行评价的重要意义。

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常规管理的评价应从人、财、物的高效使用、资源的合理搭配等方面进行考察。早年进行的ISO9000认证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引入学校无非也是想要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但企业标准未必适合学校环境,随后这项工作不了了之。其实学校管理并不复杂,所有管理的目的都是为师生服务,学校常规管理的流程和秩序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七、学校文化对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都会产生强烈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校外显、硬件文化的建设上,这种“装修式”的文化建设见效快,易量化,可以说深受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喜爱。但是,这种“面子工程”的评价方式,本身对学校文化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校行为和文化走向一种敷衍和功利。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评价应从学校的定位、立意、品位、育人功能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促使学校拥有健康的文化场。

八、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办学行为的规范和自 3 查自省。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组织化特征的体现,也是学校走向良性发展的体现之一。学校品牌建设的评价指标是多元的,学校品牌的建设是学校文化逐渐固化、传承的过程,有助于学校保留良好传统,进行文化传承,同时也有助于督促学校与时俱进,加快自身调整的步伐。

九、学校管理团队的培养是学校持续发展实力的体现。梯队型管理团队的培养要破除“教而优则仕”的传统路子,大量挖掘有管理潜能、熟悉业务的新型管理者。管理团队的培养会提升学校办学和管理品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团队培养的评价应着重在梯队建设、技能提升、理念前沿,实效呈现等方面。将学校落后的管理局面通过管理队伍的打造进行改变。同时为本区域储存学校管理干部。

十、每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根基不同。学校评价如果放在同一起跑线难免有失公允,甚至会无形中增大校长、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同时,同一起跑线的评价方式会促使家长选择现有的优质学校而无视成长性高的学校,这是由不恰当人为评价带来的教育不均衡。许多现有优质学校的绝对教学质量并非优秀,仅仅因为其生源优于其他学校,在以成绩论成败的评价体系里,这些学校脱颖而出。 但这就带来家长在学校选择时的误区,也给区域教育管理和发展带来难度。要改变此种现状、促使每所学校都能良性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就要针对学校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和评估,针对“成长性”进行的学校评价能为学校带去公平竞争机会,激发学校寻求发展动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将教育改革推向了更深,评价学生的目的由“甄选符合单一标准的人”提升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是一种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更接近于“评价”的本质,但是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达成广泛的共识。

“评价”的变化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并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仅仅将评价的变化压给学校当作任务完成,这就与教育改革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如果这一次我们不想再做一个10年一次的“折腾”,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必须改变,只有评价改变了,学校才敢改变,学校改变了,教育改革才走向落实。

第9篇: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我们自己个人的发展,在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下面文库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一:

眼间就要毕业了,回顾过去有很多值得我去回忆的事。

德育方面:身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共青团委的号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以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认真学习了一些伟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无形中有了相当显著的提升。 智育方面:从踏进大学校门那一刻,我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无比热爱,怀有极度浓厚的兴趣,我对自己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本文由资料库搜集整理,认真对待,并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尽最大

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和国家更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体育方面:北京申奥成功对国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从而带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种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尽管很苦,很累,但这都无所谓,因为我明白:只有健康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劳动方面: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不知不觉在成长过程中我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校期间,我经常参加各种义务劳动,打扫公共卫生,我们宿舍良好的卫生状况一直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1. 政治上进心。说什么积极参加党课,政治上积极上进。真不明白这个是什么意思。我党校都毕业了,难道叫我再去复读?老子申请入党两次了,算是上进了,那党拒 绝我,我又有什么办法?老子不仅政治上进,还想当国家领导呢。宪法规定,成年的中国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承认我享受过选举权,以前有选两个不认识的 人中一个当区人大代表,可这有意义么?你既然要选,至少应该在电视露个面,让我们知道你是谁,你至少应该对我们选民承诺,当选后会为人民做点什么,我们才 能评价你工作的如何啊。退一步说,你长的啥样总得让我们知道吧。很可惜,只发了一张选票,上面两个名字,你自己爱在哪里打勾就在哪里打勾吧,真不知道大家 是怎么选,是选名字读起来顺口的呢?还是名字取得有意境的呢?再说被选举权,我很想参加选举,但我不知道该做点什么,应该先去哪里登记,去哪里游说,过程 步骤我完全不了解,恐怕大部分成年人也是不知道的。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难道就这么难么?

2. 关心时事政治。“密切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思想活跃,可评为优”。本人很关心国内外大事,可是关心了有什么用?大学和中学不一样,老师 完全不管学生。我关心了国家大事,导师知道么?每个同学都知道么?既然不了解,怎么给我评分?其次,现在的大学生又有几个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我关心了, 但我却恐怕找不到可以一起讨论的同学,就算讨论了,也就只能自己知道,我们根本就没可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第二课堂”又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根本是莫名其 妙,如果真有这么个关于时事政治的第二课堂,我是很想参加,可是据我所知,我们学院根本就没这种课堂,或者有也不会让我参加。

3. 团结同学。根据和同学的关系程度来评分,关系用优、良、一般、差来区分。我就感觉很奇怪,这个关系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请学校给个明确的标准。

4. 学习态度。首先,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成绩不一定好,学习态度差的同学不一定成绩就差。其次,我学习态度好不好,有没有目的,是否刻苦,给我打分的同学和老师 难道就一清二楚?有的学生不好好读书,是什么原因?学校有想过么?既然能教育出不爱读书的学生,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很多人大学读的不是他们喜欢的专 业,当然有可能就读不好了。很多人其实想好好读书的,可是因为环境的缘故,比如周围的同学都不爱读书,或者学校比较差,不能给予学生学习上必要的帮助,都 有可能促成学生的厌学的情绪。光评个分数有什么用?学校有考虑过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么?中国的教育是彻底的失败!很多人不能读自己的喜欢的专业,很多 人没有什么理想,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填塞式的,从来不给学生接触新事物,培养兴趣的机会。每天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化学之类的以及拼命的做 题。只有到了大学,才有机会接触自己想做的东西,可是已经晚了。更奇怪的是,有的学校规定专业成绩好的同学才可以转专业,专业学的好的同学已经很出类拔萃 了,既然很好了,他们不一定会想转专业。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二:

在校园,看着那些略显青涩的面孔,依稀之间有自己去年的兴奋与彷徨。想想自己大学的日子已经走完了四分之一,心中自有一番感慨。

大一,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那时候的我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害怕,其中夹杂着些许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以下是我对大一的自叙。

大一我参加了很多协会的面试,其中包括学生会。当然,结果很不理想,在学生会的面试当中我失败了,感到很遗憾。协会当中我虽然也去面试了部门的干事,但是结局都一样。所以最后我只是有两个协会的会员头衔。而由于个人的原因,协会的活动我参加的很少,并没有给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带来太多的色彩。不过我还是去听过一些的讲座和报告,也参加了一些学校和学院举行的活动,如百年校庆开幕式,院运会等。其中感到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军训夭折了,那一两天的军训我觉得我还是有些收获的。

本来我大一的学习目标并不太高,而事实也是这样,我只求不挂科,这不是没有志向,而是个人觉得培养一些个人的兴趣才是大学的的目标,结果大一下学期挂了物理,一科我觉得最不可能挂的科目挂了,心里真的很不舒服,特别郁闷的是兴趣也没有养成多少,人变懒惰了。

而在生活上,有点纠结。毕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或多或少有点不适应。有一段时间自己身体很差,胃口特别不好,对学校的饭菜很反感。同时面对新的同学,总还有点不习惯,特别是这里的人很多人说粤语,令我很无奈,不过还是慢慢适应了。

总的来说,我的大一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我也没有像自己当初自我要求的那样表现,整个人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也许是习惯了高中的那种高压迫,强制性的学习,对于大学的的宽松突然有了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没有所谓的压力,似乎也没了动力。大一的我很失败,没有取得令我感到自豪的成就,似乎成了过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大二已经来了,我新的目标就是学习力争全班上游,不挂科,做到不浪费时间,多学点东西,课外的技能多掌握,不再光说不做,告别眼高手低。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三: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迎面而来的是色彩缤纷、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新的一段征程即将启程,立足过去,展望未来,我在此将我的大学生活进行一次总结。

还记得初进校园时的欣喜和迷茫,满怀热情和希望,却都是不知所措的。随着学习和生活的不断积累,热情似乎没有减退,希望反而少了,但是越来越清晰了。尤其是毕业在即,恍如大梦初醒,感觉自己缺少的东西太多了,于是开始快马加鞭。

经过一次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身上的稚气少了,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感性,也让我不断的反省自己,思考人生,探索自己的生命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我走进校园的目的——绝不只是为了找份好的工作。在三年中,我对自身品行的要求甚至超过对学习的要求,我深知这两项东西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品质,而自身修养似乎更容易走向下坡。

对专业的热爱将激励着我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我深知在校期间的学习只是个入门。通过专业实训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我愈发觉得人力资源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而我国才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大多数理论知识都是照搬国外的,缺乏实践经验。我将珍惜剩下不多的在校时间,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对于即将开始的社会生活,我依然充满热情和希望,我将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生添光彩。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

上一篇:公务用车购买申请下一篇:一年级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