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台服务合同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息平台服务合同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电网建设合同管理

摘 要: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对工程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同管理工作应该结合实际进行管理创新,吸收传统合同管理的精髓,借助信息化平台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

一、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电网建设合同管理的实施背景

(一)电网建设任务繁重,合同管理日益复杂

随着电网建设不断发展,电网建设工程衍生的合同不断增多,合同管理难度逐渐提高。在合同制作与管理上,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签订合同的数量也随之剧增。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电网建设合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原有合同管理模式难易满足各参建方的管理需求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业主有义务将合同信息全面转达给参建单位。但随着合同签订数量的增加,参建方无法快速了解项目的合同进度情况;采用用手工或 EXCEL 汇总合同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而且准确率还无法保证;

二、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电网建设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以输变电工程项目为对象的标准化项目合同管理机制

通过数据连接引入经法系统合同数据,利用系统智能识别合同所属输变电工程项目,并以输变电工程项目为对象建立标准化合同管理机制,优化合同管理结构,增加合同管理维度多样性,提高项目合同管控能力,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合同管理系统中不同的角色赋予相应的操作权限。与合同管理相关的系统角色可以分为合同管理员、合同审批人员。

(二)通过合同类型智能识别实现合同分类管理。

通过数据连接引入经法系统合同数据,利用系统智能识别合同所属类型,按照不同合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业务规范性,提升合同管理业务精细化程度,保证合同类型划分便捷性及准确性,为实现合同快速查询业务提供管理基础。

建立标准化合同命名规则,规范合同名称。合同命名规则建立示例:“项目名称”+“单项工程名称”+“合同类别”+“合同时间”+“合同编号”。合同分类标准包括:供用电类合同、购售电输电类合同、工程建设类合同、买卖类合同、运维检修类合同、财务资产金融类、技术服务类合同、信息化建设合同、后勤服务类合同、运输仓储类合同,宣传与公关关系类合同、咨询委托类合同、劳务服务类合同、战略合作类合同及其他合同。通过接口采集经法系统数据,系统对合同名称智能解析,获取项目名称及合同类型信息。

(三)实现合同审批业务、合同会签业务自动提示

对项目基础信息进行人工维护,包括“输变电工程类型”、“工程开工时间”与“工程投产时间”。依据“工程开工时间”自动进行项目合同会签提示。新建立项目“输变电工程类型”字段为“在建工程”,由合同承办人员确认完工后,进入系统将“输变电工程类型”字段改为“完工工程”。新建立项目“工程开工时间”与“工程投产时间”默认为空,由合同编制人员进入系统录入“工程开工时间”与“工程投产时间”。

当用户打开OA时,系统自动提取账户信息,根据当前账户信息,提示当前账户需要审批的合同名称及合同会签信息,提示以右下角小弹窗方式实现;通过同步OA系统用户信息及权限,利用本系统合同审批提示对合同审批人提醒,有效提高合同审批业务流转效率,避免因合同审批业务滞后引发项目周期风险,节省项目时间成本。同步OA系统用户信息及权限,根据项目基础数据中“工程开工时间”,提前三个月对项目相关用户向合同起草人进行项目合同会签提示,在当前的系统中,合同待办事务的提醒仅仅是通过在系统界面中提供灵活多样的提醒方式。比如说邮件方式,或者短信方式,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更加及时的获取自己待办的相关事宜。即使用户无法使用系统的情况下,在获取待办事宜后,可以委托部门内的其它合同管理人员来完成相关事务,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提供数据库高级查询功能,快速查询各建设项目合同签订状态

合同管理系统提供了合同的综合查询功能,可供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关注人员查询自己关注的合同,或者利用查询出的结果分析一段时间内合同执行的情况。提供不同维度的合同查询功能,包括项目维度和合同类别维度;设置项目名称、关键字、时间、输变电工程状态、合同类别、合同金额等查询条件,快速定位合同,查询结果按项目维度展现,并可查看合同內容。设置合同类别、关键字、时间、项目名称、合同金额等查询条件,快速定位合同,查询结果按合同分类维度展现,并可查看合同内容;同时提供全数据库高级查询功能,提高合同查询效率,强化合同管理水平。

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电网建设合同管理的实施效果

(一)有效提高合同审批业务流转效率,节约项目时间成本

该系统开发前,每一份从起草开始到合同签订完成,至少需要花费2个月的时间。该系统开发后,每个合同平均节省工作时间10天以上,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节约了合同管理员签字、盖章的时间和精力,大幅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办公设备的消耗和纸张的浪费也得以控制。合同管理人员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合同文本的研究、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专业工程中,合同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合同管理规范化

通过信息化合同管理平台的建设,签订合同按照年份自动汇总形成台账,提供合同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合同编码也按照企业内部编码的规则统一生成。审批流程不仅规范而且较之前更高效。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合同新建、审批、制作、归档等业务的程序化,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作者:吕大娥 陈虹

第2篇:基于HRP平台的公立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随着医院的发展,传统合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医药发展的管理需求。作为医院资源规划平台,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主要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医院资源,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基于此,在医院合同管理中应用HRP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医院合同内部控制,提高医院合同管理效率,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HRP;合同管理;内控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1.04.040

[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相关管理人员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对合同管理的影响作用,且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例如,相关学者在研究中以网络为基础,在合同管理方面应用知识管理方法,构建了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建立了合同数据库、专家库以及知识库等模块;还有学者指出构建合同内部控制系统时要以控制为导向,注重合同的准备阶段、签订以及合同履行等,有效控制合同每个阶段和环节的风险,使合同控制处于实时的动态过程。签订合同最重要的目的是约束双方的交易成果,即合同款的收付。作为合同风险的直接衡量指标,合同款收付可以通过会计角度控制,增加合同辅助核算方式,实现合同明细管理信息化。

1 医院传统合同管理现状

我国医院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是以纸质文件为主,合同流动形式均为纸质。合同由各部门起草后,再经由相关部门修改与审核合同的完备性、实用性以及合法性。合同审核没问题后,再由负责人找各级领导签字确认,同时加盖单位合同专用章。完成上述过程后,合同正式生效,并进入合同执行环节。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医院按照要求履行付款义务后,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要填写好报销单,签字确认后交给财务部付款。通过上述流程可知,这种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合同签订的效率较低,合同需要多人经手,且领导不能随时查看合同的状态;②医院没有专门的科室或者部门收集与管理管理,一旦需要查询合同,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为合同没有统一归档处理,精确查询困难;③合同变更修改管理非常麻烦,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需求变化,医院要及时补充或者变更合同,手动记录与修改容易出现错误,导致后期再次查询出现问题。

2 醫院经济合同履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2.1 合同执行记录不完整

通常情况,医院不会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但是合同涉及的部门会安排相关人员统一保管合同。尽管这种操作方式能够缓解合同管理给医院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实际上仍未能解决合同实时共享、精确查询等管理问题,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在合同执行环节,大多分部门记录合同执行过程,且由于不同部门的业务内容不同,各部门登记的内容和侧重点存在差别,导致一份完整的合同数据出现零散问题,无法全面体现合同信息的价值。另外,这种管理记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合同执行周期内的进展情况。

2.2 难以追溯合同之间的关联性

经济之间存在关联性和连续性,医院的同一个业务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内,可能与其他商家多次签订合同,特别是医院需求变更后,需要修改与补充合同,而本应该存在关联的合同,由于纸板形式而无法建立动态关系,合同追溯存在较大困难,且不利于医院评价历史交易情况,需要重新拟定合同。不仅如此,医院消耗物质种类较多,数量庞大,所以医院与同一个供应商签订多个合同是常态,这种合同管理通常根据不同业务部门进行分类处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合同管理的困难,但是供应商一对多的情况,割裂了医院与供应商的有机联系,不能按照供应商统计分析采购情况,导致医院不能根据合同情况分析自身与某个供应商的交易关系,进而无法科学评价供应商信用。

2.3 合同效期和标的物控制困难

医院合同效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合同本身的效期;第二,标的物的资质效期。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扩大,合同数量呈指数增加,仅仅依靠纸质合同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医院当前的动态管理需求,而医院过分依赖供应商对合同效期的提醒容易出现负面问题。另外,医院还存在原合同未废除而再次签订新合同、超过合同效期的采购或者超合同范围采购等情况,给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问题。

2.4 特定合同与相关经济事项或标的物缺乏关联

医院有些经济合同对应特定的项目,如科研项目;而有的合同与某些特定设备相关,如进口仪器等。传统合同以纸质文件管理为主,合同信息没有纳入信息管理中,项目档案或者医院固定资产档案没有与合同建立联系,即不能通过合同信息查询资产情况,也不能通过资产情况查阅合同内容,后期设备维修与保养是否超过质保期也无从得知。

2.5 合同执行记录与会计记录相互独立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医院各部门应根据合同条款和财务审批流程,在申报付款申请并获得领导批准后,将合同、发票、审批报告等凭据送交财务部门,由其审核后办理价款结算及处理账务等。各部门对合同执行的时间、事由、金额等要建立台账,但这些台账脱离财务系统独立存在,与会计记录没有关联关系,不利于复核合同执行情况,也不便于事后的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

3 基于HRP平台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措施

3.1 明确建设目标

医院合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将控制理念、流程、方法等管理要素,以信息化手段整合到医院信息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平台实现合同管理与控制,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护合同信息的安全,实现交易处理的有效性、精准性、完整性,有效控制合同效期内的合种风险问题。

3.2 制定完善的管理业务流程规划

3.2.1 合同订立

合同订立之初,先由相关部门谈判、起草合同。在合同调查阶段,要详细搜集合同相关内容信息,并与被调查对象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建设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HRP)信息管理平臺,并单独设立信息板块,用于记录、发布、储存合同签约对象的基本信息、企业经营信息、业务活动、信誉、资质以及能力等。通过分析搜集的信息,能够有效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使合同管理更加规范,同时也为合同签订提供决策支持,避免风险问题。不仅如此,还要在HRP平台中增加合同起草功能,构建标准合同框架,设置不同合同模型。待合同修改或者填写完成后,系统可以对比分析新增合同与系统内部信息,发现错误内容时会及时提醒。合同起草完成后要及时提交,进入审批流程,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并由专业小组进行复核,审核通过后签订合同。

3.2.2 合同履行

合同履行要基于HRP平台完成,合同签订后,合同负责人要将合同体现的信息全部录入管理系统中,并详细核对合同签约对象的基本信息、合同金额、编号以及签订日期与合同效期,选择合适的收付方式、确保合同到期提醒等。同时,将合同纸质文件及相关文件扫描成电子版上传到HRP管理系统,以附件形式归入电子版合同中。通过HRP管理平台,可以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便捷操作,比如,可以设置收付计划,提前一个周提醒财务部门做好合同收付款工作,财务人员要将合同提醒信息提交给职能部门领导,待领导查阅批复后反馈给财务部门,然后财务人员再根据合同信息进行收付款操作。履行一项合同后,财务部门需要将结算合同转到对应部门进行归档。因此,在HRP平台上,医院要划分相应部门,给不同级别人员赋予不同权限,通过该平台实现各职能人员的分工合作。后台可以查询到合同的全部信息以及整个履行过程的节点信息,大幅提高医院合同管理效率及合同风险控制水平。

3.2.3 执行追踪

要在HRP管理平台构建合同执行跟踪反馈机制,将合同进度信息及时录入系统中,并根据经验,提醒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实现对合同的实时监管。合同执行到关键点,相关负责人会收到提醒,且系统会每隔几个小时就弹出信息窗口,提醒有关人员应该进行什么操作。另外,还可以根据合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提醒模式,规避因违约带来的经济风险。在履行过程中,系统会根据已经设置好的程序生成和监测相关条款,同时监控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根据录入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合同信息化管理,从合同登记到完结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查询。

3.2.4 风险防范

在HRP管理平台中,系统根据合同的形式建立风险数据库,可以梳理合同不同环节的风险点。比如,物资采购合同、基建合同、收支合同等,系统自动审核,并提示和防范合同不同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将风险防范问题根据金额权限推送到不同部门负责人,提高他们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

3.2.5 合同归档与评价

医院所有的合同及相关文件均以电子版存档在系统中,通过电子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分析签约对象的资信、执行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分析结果可以作为风险评价依据,也可以作为今后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

4 结 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医院构建基于HRP平台的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不仅可以解决医院传统合同管理的弊端和短板,还能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预防合同管理风险,进而有效控制内部风险,降低经济风险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淑琴,梁金凤,于丽平,等.建立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推动公立医院内控建设[J].卫生经济研究,2017(8):65-68.

[2]孟薇,潘琮,彭卓,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难点及其对策[J].经济师,2020(2):230-232.

[3]苑丽敏,库晓峰.浅议公立医院合同管理风险控制[J].经济师,2019(4):240-241.

[4]李姗姗.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合同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136-137.

[5]傅玉,王友俊,孙飞.基于HRP平台的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8(2):181-183.

[6]余廉,范慧明.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5(8):56-58.

[7]徐伟亚.完善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5):55.

[8]路剑波.内部控制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的运用[J].管理观察,2019(28):161-162.

作者:陆敏

第3篇:信息不对称下节能服务外包合同的设计

摘要:本文考虑一个风险中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和一个风险规避的用能企业在节能成本上具有不对称信息,采用一个能源费用节约额的线性函数作为用能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的支付,建立了一个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来研究节能服务外包合同的设计。研究发现最优合同是效益保证和效益共享两种形式的结合,即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单位支付一个保证的节约额,然后双方共同对最后实现的能源费用节约额进行分享,且保证节约额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分享比例随节能服务公司的效率、节能绩效的不确定性和用能单位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节能服务外包;最优合约;效益保证;效益共享;斯坦伯格博弈

Design of Contract in Energy Service Contract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ENG Hongguang1, LUO Jianwen2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2.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2, China)

Key words:energy service contracting; optimal contract; guaranteed savings; shared savings; Stackelberg game

1引言

节能服务外包(Energy Service Contracting)是指公共或私人机构将能源相关的服务外包给外部公司,这些服务包括能源审计、可行性分析、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资金筹措等。外部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专长和必要的预付资金来完成节能服务,而从最终的能源成本节约中获取相应的报酬[1,2]。在我国,节能服务外包通常也被称为合同能源管理,将节能服务外包的机构通常被称为用能企业,承接节能服务外包的外部公司通常被称为节能服务公司[3~5]。据统计,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653.37亿元,比2011年增长32.24%;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为557.65亿元,比2011年增长35.21%,实现节能量1828.3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570.9万吨[5]。

节能服务外包中能源管理合同的类型主要有确保节能效益型(效益保证型)、效益共享型和设备租赁型三种[3]。其中前两种皆为基于绩效的合同。Larsen等[6]调查了美国3265个节能服务项目后发现,约68%的节能服务项目采用了基于绩效的合同。在确保节能效益型合同中,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单位提出一个节能效益的保证数额,如果项目实施后的实际节约额低于保证数额,两者间的差额由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单位补足,如果实际节约额高于保证数额,超出的部分作为用能单位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报酬。也就是说,在确保节能效益型合同中用能单位的收益即为保证节约额,而与最后实现的节能额无关,所有的风险都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而在效益共享型合同中,最后的实际能源费用节约额由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按双方约定的比例共享,即最后总的节能额中去除由用能单位分享的部分之外即为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风险也由双方共同承担[3,7]。

无论是效益保证型还是效益共享型合同,都意味着风险从用能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的转移[1]。其中第一种风险来自财务方面,例如燃料油和燃气的市场价格是节能服务公司几乎无法控制的,合同签订后燃料油和燃气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最后实现的能源费用节约额难以达到保证的数额[8];第二类风险来自技术方面,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技术的不够成熟使得能源费用节约额存在不确定性[9]。这两种类型的风险可归结为绩效不佳风险(Underperformance Risk),即实现的能源费用节约额低于预期[10]。

不同的能源管理合同意味着收益与风险在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之间不同的分配。每一方都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但是节能项目越复杂,对合同条款规定和谈判的成本越昂贵。从经济学上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用能单位无法准确地观测到节能服务公司的努力水平,这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节能服务公司因为具备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专长在估计项目实施的成本上具有更为充分的信息,这会导致逆向选择问题[2]。因此,用能单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支付结构使得节能服务公司不仅能揭示真实的成本信息,而且同时还能激励节能服务公司努力工作。

彭鸿广,等:信息不对称下节能服务外包合同的设计

Vol.33, No.6预 测2014年第6期

目前已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了确保节能效益型和效益共享型这两类支付形式在实际节能服务项目上的具体应用和绩效表现。然而很少有文献去关注如何基于节能服务公司的效率、风险水平等因素去设计节能服务合同。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主要考察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能源管理合同的设计,为用能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文献回顾

Sorrell[2]对“能源服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财务角度看服务中的主要投入是能源,服务中要求专门的能源转换设备,提供诸如空间供暖、照明、制冷和动力等服务。Oikonomou等[11]考察了能源服务和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能源效率关注的是能源消费与获得的能源服务数量之间的技术比率,终端能源节约额则指的是通过能源效率改善或行为变化引起的最终能源消费的降低额。本文假设能源费用节约额完全由能源效率改善引起,而不考虑用能单位能源消费的行为变化。节能服务结合了外部公司的技术支持和必要的能源节约投资的筹资行为,最后利用能源费用的节约来获得支付[1]。尽管节能服务合同在范围、深度和筹资方法这三个维度上各不相同,但其本质的特征在于必须具备改善绩效的激励,节能服务外包还包含依据合同约定的决策权的转移[2]。

目前对节能服务外包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向在进行。第一个方向利用经验数据调查节能服务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以及公共和私人部门中不同节能服务合同的应用。例如,Larsen等[6]调查了美国在1990年到2008年之间节能服务项目为用能单位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公共和私人部门项目的效益费用比,以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采用基于绩效的合同的比例。Xu等[12]则采用系统方法具体分析了酒店建筑中实施节能服务的成功因素。沈超红等[13]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发现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不同的合约安排对节能项目的实施效果会产生显著性差异:一方面,节能服务公司在拓展市场的3种合约安排——现销、融资租赁以及合同能源管理中,合同能源管理最为有效;另一方面,节能服务公司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售后回租的合约安排,可以实现设备的无限供给。

另一个研究方向则利用经济学原理从理论上研究了节能服务外包决策的问题。Sorrell[2]和田小平[14]都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不同情形下不同能源管理合同的适用性。Sorrell[2]指出交易成本通常由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导致,由于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阻碍了对合约行为的有效监控,因而总会出现合约一方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例如节能服务公司宣称能源费用的节约是由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而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其他方面。田小平[14]认为用能企业的节能服务外包决策受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机会主义、业务复杂性和市场竞争性等六个因素的影响。韩贯芳和闫乃福[15]从关系契约的角度研究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方之间的契约关系,分析了双方契约关系的特殊性并提出了治理这一契约关系的两种治理模式——双边治理与统一治理。陈剑和吕荣胜[16]发现外购节能服务的搜寻、签约、履约、监督等交易成本的居高不下抑制着节能服务的需求方——用能单位外购节能服务,为此必须通过税收与补贴的治理形式,纠正节能服务市场,增加供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也可被置于广泛使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框架中来进行分析。根据不对称信息来自于隐藏信息还是隐藏行为,委托代理问题可分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希望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风险厌恶程度变化时最优合约是基于结果的还是基于行为的[17]。Eisenhardt[18]指出委托人越是风险厌恶,基于结果的合约越是具有吸引力,风险转移的成本越低。一个同时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典型方法就是提供一个菜单合约供代理人选择[19]。通过提供一个要么接受要么离开(TakeitorLeaveit)的菜单合约,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让另一方进行自我选择[20]。尽管菜单合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理论研究,例如销售人员管理[21]和健康系统改革[22],但在节能服务外包领域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信息不对称下节能服务外包中的合约设计。

3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考虑用能单位将节能服务外包给一个节能服务公司的模型。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支付依赖于能源费用节约额的水平。由于线性函数得到广泛采用[23,24],本文也采用这一形式,假设用能单位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支付为

p=α+β(g-c)(1)

其中g和c分别代表节能合同实施前后的能源费用,因此g-c代表总的能源费用节约额。α代表固定支付,与最后实现的能源费用节约额无关;β代表总的能源费用节约额中由节能服务公司分享的比例,0β1。当α=0时,支付结构变成了完全的节能效益共享型。当β=0,α>0时,用能单位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固定的金额,这一金额与最后的能源费用节约额无关。一旦α和β商定,能源管理合同中的支付结构便确定下来。

假设最后实现的能源费用节约额由节能服务公司的努力水平e和一个随机变量θ决定[24,25]

c=g-e+θ(2)

为了得到更易于分析的结果,假设θ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因此最终能源消费节约额的期望值等于节能服务公司的努力水平。θ代表了由于能源价格变化或技术原因导致的能源节约绩效的不确定性。

假设节能服务公司的努力水平不能被用能单位准确地观测到,或者即使能但准确观测的成本过于高昂,但最后实际的能源费用节约额可以准确地测量。因此用能单位的收益等于能源费用节约额减去对节能服务公司的支付

Rcl=(1-β)(e-θ)-α(3)

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为

Rco=α+β(g-c)-C(e,g)(4)

其中C(e,g)为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包括为完成节能项目必须的设备投资和人力资源成本等。借鉴Chu和Sappington[25],假设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为

C(e,g)=kgλe2(5)

其中0

假设节能服务公司是风险中性的,而用能单位是风险规避的。采用负指数效用函数来表达用能单位的效用[21]

Ucl(Rcl)=-e-rRcl(6)

其中r代表绝对风险规避度。用能单位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πcl=(1-β)e-α-12γ(1-β)2σ2(7)

其中12γ(1-β)2σ2为风险贴水。显然,α和β的大小取决于参数k,我们希望将α和β表示成k的函数,以使节能服务公司在选择合同时报告自己的真实类型。

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之间博弈的顺序如下:(1)用能单位提供一个菜单式的合约{α(k),β(k)}供节能服务公司选择。(2)节能服务公司决定是否参与博弈,如果决定参与他将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α和β的值。用能单位根据其选择可以判断出节能服务公司的类型k。(3)支付结构确定后,节能服务公司选择自己的努力水平。(4)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项目改造,实现的能源消费节约额得以明确。(5)双方观察到总的能源消费节约额后,用能单位按照事先确定的支付结构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支付。

用能单位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菜单式的合约,不仅能使节能服务公司揭示其真实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使用能单位的期望收益最大化。

4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合同设计

为了发现最优合约,本部分采用逆向归纳法来解决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之间的斯坦伯格博弈问题。博弈中用能单位为领导者,节能服务公司为追随者。首先分析节能服务公司对菜单式合约{α(k),β(k)}的反应,然后再推导出用能单位的最优策略。

4.1节能服务公司的最优反应

给定菜单式合约{α(k),β(k)},节能服务公司的期望收益为

πco=α(k)+β(k)e-C(e,g)(8)

节能服务公司的目标为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收益。为了确定自己的最优努力水平,节能服务公司解决如下的优化问题

maxe{α(k)+β(k)e-C(e,g)}(9)

将(5)式中的成本函数代入(9)式,可以推导出节能服务公司的最优努力水平。由(9)式的一阶条件可得β(k)-2kgλe*=0,由此得到命题1中的结论。

命题1给定菜单式合约{α(k),β(k)},节能服务公司的最优努力水平为

e*=β(k)2kg-λ(10)

由命题1可以发现,节能服务公司的最优努力水平与α(k)无关。将(10)式代入(5)式可得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为

C(e*,g)=kgλe*2=β2(k)4kg-λ(11)

将(10)式中的e*和(11)式中的C(e*,g)代入(8)式,可得节能服务公司的期望收益为

πco=α(k)+β2(k)4kg-λ(12)

4.2最优合同中的支付结构设计

将(10)式中的e*代入到(7)式,可得

πcl=(1-β(k))β(k)2kg-λ-

α(k)-12γ(1-β(k))2σ2(13)

如果类型为k的节能服务公司假装自己的类型为k^,那么他的努力水平将为e(

k^|k)=β(k^)2kg-λ,成本为C(e(k^|k),g)=kgλe2(k^|k)=β2(k^)4kg-λ,期望收益为

πco(k^|k)=α(k^)+β(k^)e(k^|k)-C(e(k^|k),g)

=α(k^)+β2(k^)4kg-λ(14)

节能服务公司的个体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要求

(IR)πco=α(k)+β2(k)4kg-λ≥0(15)

(IC)πco(k|k)=α(k)+β2(k)4kg-λπco(k^|k)

=α(k^|k)+β2(k^|k)4kg-λ(16)

(16)式意味着

πco(k^|k)k^|k^=k

=α′(k)+β′(k)β(k)g-λ2k=0(17)

进而有

α′(k)=-β′(k)β(k)g-λ2k(18)

用能单位的问题因此转换为解决(15)式和(17)式约束下的优化问题

maxα,β∫kk[(1-β(k))e*-α(k)-12γ(1-β(k))2σ2]dF(k)(19)

由(15)和(18)式可得

πcok=α′(k)+β′(k)β(k)g-λ2k-β2(k)4k2g-λ

=-β2(k)4k2g-λ<0(20)

由(20)式可知节能服务公司的期望收益随k的增加而降低。此外还有

πco=∫kkβ2(ξ)4ξ2g-λdξ(21)

将(21)式代入到(15)式,可知α(k)和β(k)之间的关系为

α(k)=∫kkβ2(ξ)4ξ2g-λdξ-β2(k)4kg-λ(22)

由此(19)式可转化为

maxα,β∫kk[(1-β(k))β(k)2kg-λ-(∫kkβ2(ξ)4ξ2g-λdξ-β2(k)4kg-λ)-

12γ(1-β(k))2σ2]dF(k)(23)

命题2节能服务外包中最优的菜单合约由下式决定

β*(k)=kg-λ+2k2γσ2(k+F(k)f(k))g-λ+2k2γσ2(24)

α*(k)=∫kkβ*2(ξ)4ξ2g-λdξ-β*2(k)4kg-λ(25)

证明考虑到有

∫kk∫kkβ2(ξ)4ξ2g-λdξdF(k)

=F(k)∫kkβ2(ξ)4ξ2g-λdξ

kk-∫kkF(k)d∫kkβ2(ξ)4ξ2g-λdξ

=∫kkF(k)f(k)β2(k)4k2g-λdF(k)(26)

因此(23)式可转换为

maxα,β ∫kk[(1-β2)β2kg-λ-12γ(1-β)2σ2-

F(k)f(k)β2(k)4k2g-λ]dF(k)(27)

对(27)式应用变分法可以得到(24)式。结合(22)式,可得(25)式。证毕。

由(25)式可知当k≠k时,α*(k)k>0,因此有α*(k)<α*(k)=-β2(k)4kg-λ<0。由(24)式可知0<β*(k)1。当k≠k时,最优的合同既不是单一的效益保证型也不是单一的效益共享型,而是这两种形式的混合,此时用能单位的收益包括两部分:(1)保证节约额。由于α是负数,所以|α|可以被解释为节能服务公司支付给用能单位的保证节约额,即无论最后实现的能源费用节约额是多少,用能单位最后获得的收益中总是包括这一保证节约额。(2)共享节约额。用能单位除了能获得保证节约额之外,还能获得最后实现的总节约额中的1-β*(k)部分。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则为最后实现的能源消费节约额中的β*(k)部分减去支付给用能单位的保证节约额。只有当k=k时,β*(k)=1,此时合同成为完全的效益保证型合同,即节能服务公司拥有全部的能源费用节约额,但须向用能单位支付一个固定的保证节约额,此时的情况可视作混合形式的一个特例。

命题3最优合约中节能服务公司在总的能源费用节约额中分享的比例越高(低),他需要向用能单位支付的保证节约额也越高(低)。

由(18)式可知,α*β*=-β(k)g-λ2k<0,考虑到α<0,于是我们有命题3。

命题4能源费用节约额的不确定性越强(弱),总的能源费用节约额中由节能服务公司分享的比例越大(小)。

由(24)式可得β*(k)σ2>0和(1-β*(k))σ2<0,因此容易得到命题4。命题4中的结论意味着当节约额的不确定性增强时,风险规避的用能单位愿意将更高比例的节约额让渡给节能服务公司,而愿意要求更高的保证节约额。

当σ=0时,β*(k)=kk+F(k)f(k),α*(k)<0。这意味着即使当能源节约绩效不存在不确定时,最优合约依然是保证效益型与共享效益型的混合。

命题5用能单位风险规避的程度越强(弱),能源费用节约额中由节能服务公司分享的比例越高(低)。

由(24)式可得β*(k)γ>0,因此可以得到命题5。命题5显示,当用能单位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时,他更愿意得到一份现实的能源节约额,而不是去从未知的总节约额中去分享,因而更多的风险被转移给节能服务公司。

当γ=0时,用能单位为风险中性,此时β*(k)=kk+F(k)f(k),这意味着当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皆为风险中性时,他们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总的能源费用节约额。当γ→+∞时,β*(k)→1 ,意味着此时用能单位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所有的能源费用节约额都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而用能单位只需要一份固定的保证节约额。此时,支付结构变成完全的效益保证型。

5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个斯坦伯格博弈模型来解决节能服务外包中最优合同的设计问题。我们采用了线性合约并考虑了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在节能成本上具有不对称信息。研究发现最优的合约是效益保证和效益共享两种形式的结合,即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单位支付一个保证的节约额,然后双方共同对最后实现的能源消费节约额进行分享。保证节约额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分享比例随节能服务公司的效率、节能绩效的不确定性和用能单位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我们的分析对用能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在设计能源管理合同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多数的能源合同管理中都会涉及到新的能源转换和控制设备的投资,新投资的资金来源包括内部筹资、租赁筹资和外部筹资。在我们的分析中仅考虑了资金完全来源于节能服务公司内部的情况,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考虑租赁融资和外部融资的情形。此外我们的分析中节能绩效风险只是在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之间分配。在节能服务外包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其他形式的风险转移机制,例如能源节约保险,后续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风险转移机制对最优合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rown I. European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J]. Energy Policy, 1988, 16(3): 297301.

[2]Sorrell S. The economics of energy service contracts[J]. Energy Policy, 2007, 35(1): 507521.[3]戴彦德.节能投资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J].北京节能,1999,(1):57.

[4]张琼文.合同能源管理的3000亿市场猜想[J].经济,2010,(8):4547.

[5]陈向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广进入快乐与痛并存的时代[J].节能与环保,2013,(2):2627.

[6]Larsen P H, Goldman C A, Satchwell A. Evolution of the U.S. energy service company industry: market size and project performance from 19902008[J]. Energy Policy, 2012, 50: 802820.

[7]Vine E.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the energy service company(ESCO)industry[J]. Energy Policy, 2005, 33: 691704.

[8]Davies H A, Chan E K S. Experience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in Hong Kong[J]. Facilities, 2001, 19(7): 261268.

[9]Tylock S M, Seager T P, Snell J,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under policy and technology uncertainty[J]. Energy Policy, 2012, 47: 156163.

[10]Mills E. Risk transfer via energysavings insurance[J]. Energy Policy, 2003, 31: 273281.

[11]Oikonomou V, Becchis F, Steg L, et al..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efficiency concepts for policy making[J]. Energy Policy, 2009, 37: 47874796.

[12]Xu P P, Chan E, Qian Q. Success factors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for sustainabl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retrofit(BEER)of hotel buildings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1, 39: 73897398.

[13]沈超红,谭平,李敏,等.合约安排与节能服务项目的市场拓展[J].管理学报,2010,7(11):16601664.

[14]田小平.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节能服务外包决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101107.

[15]韩贯芳,闫乃福.节能服务公司(EMC)与用能方的契约关系研究——个关系契约的视角[J].建筑节能,2010,38(1):7477.

[16]陈剑,吕荣胜.节能服务的经济学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6):5156.

[17]Salanie B. The economics of contracts: a primer[M]. Cambridge: MIT Press, 1997.

[18]Eisenhardt K M.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1): 5774.

[19]Kreps D. 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 theory[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20]Wang G H. Bargaining over a menu of wage contract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 295305.

[21]Lee C Y, Yang R. Compensation plan for competing salespersons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3, 227(3): 570580.

[22]Pope G C, Kautter J. Minimum savings requirements in shared savings provider payment[J]. Health Economics, 2012, 21: 13361347.

[23]Bajari P, Tadelis S. Incentives versus transaction costs: a theory of procurement contracts[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 32(3): 387407.

[24]Holt C A. Uncertainty and the bidding for incentive contrac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9, 69(4): 697705.

[25]Chu L Y, Sappington M. Procurement contracts: theory vs.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9, 27(1): 5159.

作者:彭鸿广骆建文

第4篇:信息平台委托开发合同

系统委托开发合同

甲 方:

乙 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达成本协议。双方申明,双方都已理解并认可了本合同的所有内容,同意承担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忠实地履行本合同。

一、合作内容

乙方为提高XXXX信息管理化水平与服务效率,向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特委托甲方开发XXXXXX工作平台(一下简称“系统”),详细要求见附件。

二、合同期限

(麻烦补充一下)

三、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所开发系统是自行研发的,保证不存在任何侵权问题。

2、甲方将严格按照乙方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进行系统的开发设计。

3、甲方开发的系统不得含有病毒,不得含有黄色,反动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

4、甲方所开发系统的所有权,版权归甲方所有,乙方只有使用权。

5、甲方只对乙方提出的书面要求进行开发。

6、甲方交付系统时将对乙方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

7、如需提供短信功能,乙方必须提供短信平台及短信平台数据接口。

四、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托付甲方所开发的系统保证不含有反动,黄色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内容,否则甲方将不予开发。

2、乙方必须保证对甲方所开发的系统不作任何侵权行为,如不进行拷贝,篡改,泄露给第三方使用等,否则甲方将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3、乙方托付甲方开发系统时必须以书面形式(一式二份且加盖公章)详细地说出需求模块,提供给甲方各项技术指标。

4、乙方托付甲方开发的系统在签订合同之后如需增加其它功能,必须以书面形式呈交给甲方,甲方做改动并酌情收取适当费用。

五、乙方验收标准

1、乙方验收时,不得对甲方所开发的系统提出附加条件。

2、甲方所开发的系统符合乙方呈甲方的附件要求及各项技术指标即为合格。

3、甲方完成系统开发工作,乙方应在三日内组织验收,超过七日不验收,视为验收合格。

六、费用结算方式

1、该系统乙方付给甲方费用总金额元整。

2、甲乙双方签订合同当日,乙方将预付保证金元整(占总造价%)。

3、甲方交付系统当日,乙方验收合格后付甲方人民币 元整(占总造价%)。

4、甲方收取完开发费用后,免费为乙方维护系统个月。

5、免费维护期过后,乙方如需甲方对该系统继续进行维护,甲方将提供有偿服务。

6、付款方式。

七,违约责任

1、由于乙方未及时提供系统开发所需的信息而导致甲方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甲方不负任何责任,并有权向乙方提出延期要求,延期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

由于甲方原因未能按时完成系统的开发,乙方有权向甲方提出索赔,具体额度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超过合同中乙方支付费用总金额的10%。

八,争议解决

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共同协商解决。

九,合同终止

1、任何一方终止合同,需提前10个工作日书面通知对方,并说明正当的终止理由,由双方代表签字后方可终止本合同。

2、由于战争、地震、火灾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工作中断,双方均不承担责任,待条件恢复后,由双方协商确定合同内容的变更。

十,附则

1、合同签订前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合同签订后,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对本合同有关条款进行变更或者补充时应以书面形式确认。

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3、本合同的详细要求见附件,附件具有同待法律效率。

甲 方:乙 方:

代表人:代表人:

年 月 日年 月 日

第5篇:支付平台服务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文中,以上单方称“一方”,两方合称“双方”)

本服务合同(以下称“本合同”)由以下两方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北京签署,以昭信守。

鉴于:

甲方是中国著名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商,其创办的____________网(www.______________.com)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财经网站。______支付平台,即_________网上结算支付系统,能提供通用性强、快捷便利、功能扩展空间充分的网上结算支付服务及认证服务。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此:双方就乙方使用甲方支付平台,享受在线认证结算服务达成如下合同:

一、定义与解释

除非本合同中另有定义,下列词语均应具有以下特定涵义:

1.1 日、工作日本合同所指之日为日历日,本合同所指之工作日系指中国政府规定的除法定节假日之外的工作日期。

1.2 ______支付平台指甲方开发的能够提供在线支付、在线续费以及银行卡同用户______帐号之间资金划拨的网上计费支付及用户认证服务系统。?

1.3 乙方网站指乙方拥有的域名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网站,包括主站和所有镜像站点。

1.4 服务费指乙方因使用______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认证结算等服务而向甲方支付的费用,该费用按照乙方用户通过该系统向乙方支付款项金额的固定比例支付。

1.5 运行年费保证商户在______支付平台上的网上支付功能正常运行的运行维护费。

1.6 技术接口及安装调试费指乙方因使用______支付平台提供的技术接口及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安装和技术调测的费用。

1.7 特约商户帐户乙方在______支付平台开立的商户帐户,乙方随时可查询帐户的交易帐务明细和余额,在甲乙双方确认无误的情况下,该帐户内资金属于乙方所有,乙方有权划拨该帐户的资金到乙方指定帐户。

?

二、声明及保证

每一方均声明及保证,自本合同签署之日起有资格从事本合同项下之交易,而该等交易符合其经营范围及国家法律之规定。

?

三、有效期

3.1 有效期

本合同有效期为壹年,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计。

3.2 延期

任何一方可在合同期限届满前九十日内,向另一方书面提议延长,经双方一致同意,可签订续约合同。任何一方在收到对方书面延展合同的动议或邀约后,应在收到该书面延展合同的动议或邀约之日起十日内,对此书面动议或邀约做出书面回应或承诺,并受该回应或承诺的约束。如在上述期限内未做书面回应或承诺,视为拒绝。

??

四、服务方式

4.1 链接

乙方网站主页应有______支付平台的图标,表明甲方的支付平台做为乙方网站在线支付手段之一,乙方网站需要在线支付的功能直接链接到甲方支付平台,用户点击后进入甲方相关支付页面,实现在线支付。

4.2 结算流程

用户在乙方网站选购商品或服务发生网上支付行为,进入______支付平台;

用户选择______支付平台中的支付工具付款;

用户输入该支付工具的卡号和密码,确认交易后,电脑提示交易结果是否成功;

交易成功后,______支付平台负责将用户的款项从用户的支付帐户上划拨到乙方在______支付平台的特约商户帐户上,到帐时间与银行相同;

乙方可随时查询在______支付系统的特约商户帐户的交易帐务明细和帐务余额。

4.3 服务保证

甲方保证支付平台正常运行、支付款项及时准确成功划拨(遇不可抗力除外), 同时向乙方提供控制管理后台,乙方可通过控制管理后台进行帐务结算和明细查询。

甲方保证不断扩充其业务范围,让更多的银行连接至______支付平台,并免费提供给商家如同现有联网银行的一切服务,不再收取升级费用。

乙方保证在销售、配送、结算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服务,因乙方或者其相关商户的原因与顾客产生的任何纠纷与甲方无关,均由乙方负责协调解决并承担全部责任。

乙方保证其利用支付平台经营的业务符合国家法律要求,不得利用甲方的服务从事任何违法活动,如果乙方违反前述规定,甲方有权立即解除本协议,因乙方的违法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五、费用及结算

5.1 支付平台服务费为乙方用户通过甲方支付平台向乙方支付款项金额的_____%;

5.2 甲方负责按照乙方调款指令将收到的用户支付给乙方的款项从乙方在______支付平台的商户帐号上划至乙方指定帐户,金额以甲方系统的记录为准;

5.3 乙方应定期向甲方支付服务费;在甲方依据乙方资金调拨指令向乙方划款时,由甲方从乙方在______支付平台的帐户中扣除;

5.4 首年年费于合同签定后四个工作日内付清,首年年费为??元。以后年费按年收取;

5.5 乙方应将一次性支付的技术接口费----元及技术调测费----元,与首年年费一并付清。

?

六、禁止商业使用

6.1 本合同终止之后,任何一方不得将另一方的品牌和标识用于商业目的。

6.2 合同有效期内,未经甲方事先书面许可乙方不得将______支付平台以出售、租赁等形式给其他用户使用,否则乙方将按甲方年费标准的5倍向甲方支付罚金。

七、保密义务

一方必须对从另一方所获取的商业秘密严格保密,在未事先取得另一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八、不可抗力

如遇到自然灾害、战争、**、政府干预或其他双方不能预见、不能克服、不能避免的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任何一方无法履行本合同项下的义务,受影响一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尽量减少不可抗力可能给对方带来的损失,并于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通知合同对方,且于发出该等通知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向合同对方提交不可抗力的证明文件;如果继续履约存在可能性且符合订立本合同的目的,合同双方应当继续履行本合同。

九、违约

如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违约方在收到守约方要求纠正其违约行为的书面通知之日,应立即停止其违约行为,并在十(10)日内赔偿守约方因此受到的所有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因此赔偿所引发的一切合理费用和支出)。如违约方继续进行违约行为或不履行上述赔偿义务,守约方除就其所有相关损失而获得违约方赔偿外,亦有权提前在违约方收到书面通知收件日当日终止本合同。

十、税务

每一方应按中国法律之规定,各自缴纳与自身经营有关之任何税款。

十一、争议之解决

11.1 协商与调解

11.1.1 对于因本合同的解释及执行而产生之争议,应首先由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和(或)经由中立之第三方调解来解决。

11.1.2 如争议未能于前述方式在开始协商后三十(30)日内解决,则任何一方均可将有关争议提交仲裁。

11.2 仲裁

11.2.1 任何提交仲裁之争议应提交设在中国北京市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依据该仲裁委员会届时的仲裁规则审理。

11.2.2?在仲裁过程中,双方仍应继续履行本合同未提交仲裁之部分。

十二、附则

12.1 修改本合同惟经双方签署之书面合同,方可修改。

12.2 本合同之未尽事宜应按照中国法律之规定执行。

12.3 本合同以中文制成,一式肆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三份,乙方一份。自双方委任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正式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

(行号:_________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篇:家政信息服务平台协议

家政服务企业加盟协议

甲方:968938福建省海峡家政信息服务平台

乙方:

为了搞好市民家政服务工作,更好地方便市民生活,发展家政服务企业,经双方友好协商,特约定如下协议:

(一) 甲方通过热线电话(968938)、网站及其他媒体把乙方提供的服务项目的基本信息免费向市民发布。

(二) 乙方必须具有营业执照,应具有一定的服务资质,须向甲方提交营业执照证书及企业基本信息和服务项目资料。所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否则视为违约,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三) 甲方应及时、快捷地将市民的需求信息反馈给乙方,以方便乙方安排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服务。

(四) 乙方对甲方提供的市民需求信息应认真对待,向市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合理收费。乙方对其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后果负全部责任。

1、服务时间:服务企业在接受甲方的服务指令后,应及时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2、服务规范:服务企业的工作人员应注重服务形象,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如上门服务过程中还应保持市民房间的清洁,不准乱动市民其它用品,工作完毕协助清理好现场的卫生。

3、服务收费:企业应先与求助者谈妥服务价格,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开始服务,事后不得随意提价,特殊情况须征得求助者同意。服务企业不另收取上门费。

4、家政服务类企业必须为其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意外险

5、法律责任:乙方必须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乙方在为市民、法人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乙方工作人员过错或发生意外使被服务对象造成损失和伤害,乙方应对被服务对象依法承担民

事以及(或)刑事责任。

(五) 市民对乙方的投诉,经调查属实,视情节轻重,甲方向乙方提出警告或解除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自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年内)乙方被警告三次的,本合同自动解除。乙方如希望重新加盟,则需经一年后,才能提出申请,并经甲方审核认可,方可重新签约。

(六) 甲方有权在甲方选定的媒体上发布对乙方的表扬、批评或警告信息。

(七) 乙方如需使用甲方的名称、标志、网址、电话号码等,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使用。否则,视作侵权,并赔偿甲方的经济损失。

(八) 甲方向乙方承诺:本着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的原则向市民推荐服务企业。乙方不得向甲方工作人员使用小恩小惠手段,否则视作违约,情节严重作行贿论处。

(九) 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如双方合作愉快则本协议自动顺延到下一年度,无需另签协议。

(十)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平等协商解决。本协议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日期:

第7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服务合同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特签定本合同并严格地执行和履行本合同。

一、服务内容:

(1)乙方为甲方提供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包含:建立微信服务号(以下简称服务号)、建立微网站、二维码生成、服务号建设等;

(2)乙方为甲方提供服务号的培训与系统维护服务(从系统开通之日起); (3)甲方通过电话和邮件等方式向乙方提出技术服务,乙方有义务及时响应和认真服务,确保甲方服务号的正常使用;

(4)如推出新功能,甲方需要使用,乙方需要二次开发,工作量过大需另订协议,作为合同的附件,另收开发费用。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提供在职人员与乙方联系;

(2)甲方保证不利用乙方建立的服务号进行传播违反法律的信息活动,否则乙方将有权立刻停止对甲方提供服务;

(3)合同签订后,甲方提供各种必要资料和授权;

(4)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费用。如因乙方过错未能如期完成合同的约定内容,甲方有权要求终止,并按未完成服务项目,要求乙方退还相应款项。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提供在职人员与甲方联系;

(2)乙方按合同相关约定,为甲方提供服务号的开发、服务;

(3)乙方在要求的期限内,完成合同约定项目,并通知甲方进行验收; (4)乙方不得将甲方提供的商业资料传播、出售给第三方。

四、合同金额及付款方式

(1)本合同金额总计:人民币 元整。大写 仟 佰 拾 元整。

(2)甲方需在签订合同后一次性支付合同金额 %的预付款给乙方,合计

元(大写 : 仟 佰 拾 元整); (3)甲方在验收之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合同剩余金额 元(大写: 仟 佰 拾 元整)。

五、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有证据表明对方已经、正在或将要违约,何以提出中止履行本合同,但应及时通知对方; (2)双方除不可抗力之原因,任何一方如单方违约,均应承担全部违约责任,并应向另一方赔偿由此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3)因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战争、罢工、停电、停网、政府行为、官方关闭等造成服务不能执行时,双方通过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本合同自动转换为运营模式。

六、未尽事宜补充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反签字、盖章后生效,两份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日期: 日期:

第8篇: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前言

从2009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上,国家测绘局表示将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半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平台建设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平台建设案例,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建设规范。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在2010年的国家测绘局局长会议上再次重申“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的力量,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结合了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工作计划,逐步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最典型的省份就是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了《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该《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运行机制和应用服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地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及时更新,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和系统重复建设的难题。这对其他尚未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地区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也离不开各个业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很多企业在建设各地平台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各个地区在建设平台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避免再走弯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政府部门,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统筹规划和大力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一、 平台总体构架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一)数据层

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等。其是在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在线浏览标注和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化挂接等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模式,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协同服务。

(二)服务层

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服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二次开发接口库。门户网站是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访问界面,提供包括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浏览、地理信息数据存取与分析处理等多种服务,并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普通用户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得所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则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在平台地理信息上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

(三)运行支持层

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存储备份、安全保密系统、计算机机房改造等硬环境和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软环境。

“公共服务平台”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组成。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三级节点分别依托国家、省(区)、市(县)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具有相同的三级技术架构。节点间通过网络实现纵横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向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图4-2给出了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的连接关系。

二、 主要建设内容

各级节点和信息基地的建设需依据《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专项规划》、《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设计指南》及相应的标准规范,组织开展数据层、服务层、运行支持层的建设,同时需结合各自的空间尺度和服务特色确定建设重点。

图4-2 “公共服务平台”节点的连接关系

(一)主节点建设

一是开发并部署“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总体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其中门户网站是普通用户访问地理信息平台功能的入口;总体服务与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标准的访问接口,支撑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实现分级服务注册管理及用户注册管理,并负责信息交换与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组织管理、符号化处理、地理信息查询分析、数据提取等功能以及符合互操作规范的调用接口,支持在线服务的发布。

二是根据在线服务的需要,以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内容提取等整合加工,形成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持续管理维护与更新。

三是建设与主节点规模相适应的数据存贮和服务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安全保密体系,并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办、防总、国家减灾委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分节点的联通。

(二)分节点建设

一是部署分节点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 二是以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基础,整合加工并管理维护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三是建设本级节点软硬件、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实现与主节点、本区域相关政府部门及信息基地的联通。各分节点可以直接利用国家级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本级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及相关信息基地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

分节点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三 ) 信息基地建设

一是部署信息基地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

二是以1:2000、1:1000、1:5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加工并维护管理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三是建设本级节点软硬、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实现对本区域公共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存贮管理,实现与分节点及本区域相关政府部门的联通;

四是作为主节点的信息基地,为平台提供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数据资源,并负责其更新与维护。

信息基地可以直接利用主节点或分节点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信息基地的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信息基地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平台服务与管理模式

一、服务模式

“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直接向各类用户提供权威、可靠、适时更新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多种开发接口鼓励相关专业部门和企业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增值开发,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表5-1给出了平台的基本服务模式。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公众和企业三大类用户,每类用户又可依据使用方式分为一般用户和开发人员。

二、平台管理模式要实现平台主节点、分节点、信息基地协同服务,必须按照一致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对服务和用户进行管理。各级地理信息服务机构需要制作符合平台要求的服务内容、部署各类符合标准接口规范的服务软件系统来实现服务发布。还要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完成服务注册,并对自己发布的服务进行访问权限控制和管理。平台运行管理机构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对平台中各类注册服务和注册用户实现综合管理,包括对服务注册信息审核、用户信息审核、用户权限管理、服务状态监测以及用户行为审计等。对服务的管理依托多级服务注册中心进行,主节点、分节点与信息基地采用星形拓扑连接方式。各服务注册中心负责所辖区域网络内服务的分级注册、服务状态监控、服务组合,并向上级服务注册中心汇集注册信息。对用户的管理采用分布注册、集中认证和分布授权的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行政归属在任何服务节点或信息基地进行注册,其注册信息统一集中存放于平台主节点。通过统一认证中心的身份和权限认证,用户即可在全国范围实现单点登录。

对特定服务访问权限的申请和获取,由该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地处理

第9篇: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

摘要: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的共享,不仅可以保证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减少政府重复投资和保证空间数据的一致,同时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还可以对复杂的地学和社会经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便政府部门决策的制定。阐述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的总体构架、以及基于Skyline软件实现这些内容的方法,介绍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该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各个相关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的测绘保障服务。 关键词:面向服务,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服务平台,Skyline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人口等信息急剧增长,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共建共享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面向服务时代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据统计,城80%以上的政府部门都需要使用地理信息。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实现多种社会经济信息的集成与融合,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分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许多政府部门存在着利用手段不当、应用水平不高、地理信息滞后、部门之间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同时,各单位部门建立的电子办公平台也是相互独立的,导致空间数据更新力度不同、无法统一,也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带来了隐患。目前我国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基本上是采用磁盘拷贝或简单的网络文件共享方式进行的,给数据使用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空间数据提供部门也要不断对分布在不同部门的空间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工作量大,而且更新时限难以保证。为了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跨平台、跨部门的共享,本文以Skyline软件为基础,旨在建设一个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以基础地理框架数据为核心,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公共的、面向服务的、开放的空间定位平台,为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

2 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

ISO、OGC和FGDC等标准化组织在2005年底依据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和地理信息共享特性制定了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出了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接口概念,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相同方式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而无须掌握数据源的位置和内部结构。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的基本思想是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遵循上述标准开发各自的Web服务。其他的地理信息系统或者客户端通过调用其Web服务的服务接口访问其可以提供的地理数据,而且不同Web服务之间也可以直接调用彼此的服务接口进行交互。Web服务为用户屏蔽了地理信息系统

以及其内部数据结构的差异性,而且通过网络使用户能够访问到更多类型、更广范围内的地理信息。

Skyline是美国Skyline软件公司发布的地理信息三维显示、浏览与分析软件,它具有类似于Google earth 的全球三维地形及影像浏览、地物建模与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等功能。Skyline软件是利用航空影像、卫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其它2D或3D信息源,包括GIS数据集等创建的一个交互式环境。它能够允许用户快速的融合数据、更新数据库,并且有效地支持大型数据库和实时信息流通讯技术,此系统还能够快速和实时地展现给用户3D地理空间影像。Skyline是独立于硬件之外、多平台、多功能的一套软件系统。另外,Skyline软件支持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基于Skyline软件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此服务平台在该软件的基础之上来创建。

本文提出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是基于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和扩充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依托城市电子政务内网和互联网,建立省、市、县分布式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和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和公众日常生活等提供“一站式”在线三维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集成应用,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维护、更新的政策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

(1)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依据统一技术规范,整合多尺度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基于网络化运行环境的地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2)提供一站式的三维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建成分布式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信息三维浏览、标图制图、导航定位、信息加载、数据分析等网络化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及二次开发接口,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在线三维地理信息服务。

3 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设计

3.1 总体结构设计

本平台主要采用B/S结构,即客户端通过浏览器(Browser)访问服务器,基于门户网站实现各种功能的展示和二次开发接口调用。本平台由四个层次构成,即运行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1)运行支撑层

运行支撑层中包括的平台标准体系和运行环境体系两部分,贯穿于整个平台。平台标准体系包括平台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和应用规范;运行环境体系包括网络、计算机、存储备份系统、安全保密体系、环境设施和管理办法等。如图3-1所示:

图3-1 运行支撑层示意图

(2)数据层

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三维模型、元数据等。其是在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在线浏览标注和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化挂接等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模式,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协同服务。数据的处理、存储、编辑等由数据管理系统来实现。各级节点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与管理模式,所有数据资源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如图3-2所示:

图3-2 数据层示意图

(3)服务层

服务层是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服务管理系统、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二次开发接口库。门户网站是共享平台的统一访问界面,提供包括认证服务、目录服务、元数据服务、地理编码服务、数据接口服务、定制查询、数据发布服务、二次开发服务、地图应用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并通过交换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普通用户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得所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则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在平台地理信息上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图3-3是总体结构中服务层的显示:

图3-3 服务层示意图

(4)应用层

应用层是各级政府部门、专业部门和社会公众基于平台服务建立的应用系统的集合。从用户角度看,平台是一个信息服务机构,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完成对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所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使用。

图3-4 应用层示意图

3.2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建设

平台涉及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的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它是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整合和在线阅览标注等网络化服务需求,依据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经过内容提取与分层细化、模型对象化重构、符号化表现、安全保密处理等加工形成的以面向地理实体、分层细化为重要特征的政务版和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

维景观数据等。如图3-5所示:

图3-5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3.3 基于Skyline的地理信息共享

基于Skyline的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与发布流程如下:

TerraBuilder创建的三维地形数据库(MPT)通过TerraGate直接发布MPT,或者结合Direct Connect直连模块发布原始影像数据;本地矢量数据以及WFS和WMS通过SFS实现网络发布,最后在TerraExpolore Pro平台上加载,配置三维场景制作成FLY文件,进行IIS网络发布,以及开发定制B/S架构的应用程序,实现用户基于网络的应用与服务。图3-6是Skyline软件数据管理与发布的流程图。

图3-6 Skyline数据管理与发布流程

4 主要功能

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是基于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符合国际通用的开放式服务标准,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组件和资源,能够保证用户既能实现地理信息的在线获取与应用,也能使用这些服务组件或资源快速建立各种专题应用系统。其具有以下功能:

4.1认证服务

通过认证服务接口的调用对用户使用各项服务的资格进行验证,以接口的形式提供认证服务,确认用户可否获得授权调用相关服务。

系统用户访问平台提供的其它服务必须携带用户身份信息,否则将无法访问。系统用户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返回给系统用户一个凭证;系统用户每次访问平台的服务必须携带该凭证。认证服务可用Cookie或Http的头信息来实现。涉及保密的数据和接口需要采取IP限制,严格限定用户和用户登录的地址。

4.2目录服务

网络目录服务(Catalogue Service for Web)提供网络发布、发现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的功能,完成将空间数据与服务的元数据注册到目录服务中以方便管理和查询。OGC CSW是行业公认的、开放的标准在线目录服务接口,提供了用于发布与访问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以及相关资源信息元数据的网络目录服务接口。OGC CSW服务访问接口支持HTTP协议,共享平台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采取标准HTTP协议的“请求-响应”机制进行交互。

目录是根据政务人员或社会公众的业务需求,按照统一的目录体系标准,生成地理信息资源和共享专题信息资源目录,为政务人员、社会公众或应用程序提供准确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和定位服务。目录按行业、专题、地理空间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关键词、用户定义等多种方式展现。

4.3元数据服务

通过提供元数据注册,按标题、关键字、摘要、全文、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数据类型等方式的元数据查询,元数据下载,元数据在线编辑,以及数据的图形预览等功能,方便用户准确了解数据情况。

4.4地理编码服务

通过提供基于地名地址匹配的地理编码服务功能,如地名地址信息的规范化处理、智能匹配、为匹配数据的地址化、专题数据图层生成等等,将外部的专题部门非空间数据与地名地址数据库中的信息建立关联,实现专题数据的空间定位。

4.5数据接口服务

平台提供的数据接口服务包括网络地图服务(WMS)、地图要素服务(WFS)和网络覆盖服务(WCS)等,各市县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为外部应用系统提供访问符合OGC WMS/WFS规范的空间数据访问接口,平台还将提供KML服务,使空间数据能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平台发布的WMS/WFS/KML服务接口能支持常用的GIS平台(例如ArcGIS、SuperMap、

MapInfo、MapGIS等),其WMS/WFS/KML服务接口能相互调用。

4.6数据发布服务

通过提供专题数据的发布服务功能,以支持其他部门将自身可共享的专题信息以规定的形式发布为共享数据,提供其他用户访问调用。数据发布时,要求以规定的形式(WMS、MFS等)进行,并将其数据的访问接口在平台上注册。

4.7服务注册管理服务

通过提供对于第三方服务的注册管理服务功能,支持服务的注册、查询、聚合和链接,如:服务源数据采集、服务元数据有效性检查、服务注册、服务元数据查询、服务元数据自动更新、服务状态监测、同类型服务聚合以及在线服务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等。

服务注册与反注册:对在本平台发布的服务进行注册,将需要注册的服务向一个目录服务进行登记的活动。提供与上一级节点的服务注册接口,允许管理员将市级注册的服务上传注册到省级国家级总节点。允许服务的反注册,也就是将服务从平台服务目录中删除。服务注册应支持主流GIS软件发布的空间数据服务,基于OGC CSW 规范建立。

服务审核:对注册到平台的服务进行审核验证,确保服务符合平台规范。

服务运行控制:服务状态监测,显示平台服务的运行情况,对服务的启动、停止、重启、刷新等操作。

服务聚合:平台提供客户端、Web服务层和服务层三个层次的服务聚合能力,用户可以在少编程甚至不编程的情况下,能够非常方便的在平台上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标准网络服务。也可将多个平台的服务聚合到一块后再发布成一个新的服务。

4.8二次开发接口服务

通过提供标准的二次开发接口函数,并支持在已有服务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次开发接口库的用户是专业应用系统开发人员,主要通过接口调用平台提供的基本功能。二次开发接口以支持浏览器端开发为主,需要支持现有比较成熟的开源JavaScript接口库,或设计并实现基于JavaScript的浏览器端开发接口库。随着其他浏览器端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适时设计开发相应的接口库,以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开发。

利用业务系统定制向导,用户只需经过简单的配置,如设置系统部署的服务器IP 地址、虚拟目录地址,选择通用GIS 功能(如放大、缩小、量算、查询等),在图层目录中勾选系统所需图层,即可定制属于自己的业务系统。提供各种API和接口,允许授权用户链接、

引用本平台提供的地图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进行应用系统开发。

4.9三维地图服务

三维地图服务指基于遥感影像、DEM和各类矢量数据提供具有真实地形感的、可灵活交互式的景观服务。三维地图服务包含网络地图服务(WMS)、网络要素服务(WFS)、地名地址服务、三维地形服务、三维模型服务等,向用户展示虚拟现实的三维景观。

为方便用户浏览发布的三维地图服务,平台提供专门的三维显示客户端软件的下载,并支持满足OGC规范和通用成熟软件厂商发布的二维地图服务的叠加显示。对二次开发用户,三维地图服务作为标准Web Service提供。

为提高三维地图显示和访问效率,发布的三维地图服务已按三种不同的缓存模式:完全数据缓存、部分数据缓存和按需缓存,构建了三维地图缓存。完全数据缓存是平台默认提供的三维地图发布模式,用户可快速浏览任意区域和任意比例尺下的数据。

包括:可视化浏览服务、地图标绘服务、空间查询服务、空间统计服务和空间分析服务等(如:空间量测、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日照分析、通视分析、视域分析、空间影响分析)。图4-

1、4-2分别显示的是空间量测服务与空间分析服务:

图4-1 空间量测服务

5 结束语

Skyline软件家族系列产品为网络和非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三维交互世界的窗口。让用户在本地或网络环境下进行基本数据生成、数据传输、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等。产品能够分离开或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用户化的特殊定制。初始化界面和在线帮助工具能够帮助用户设

定适合自己的三维世界窗口来解决特殊的商业案例。

基于Skyline软件建设的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开创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新模式,通过集成的三维地理信息服务,降低了地理信息的使用门槛。平台集成了丰富的数据和功能,可以快速地为政府职能部门构建业务地理信息系统。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公共事务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资源普查与开发、环境保护与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区域与城镇规划、智能交通与移动通信、防灾减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领域,为各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服务,提升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共享能力,促进城市稳步建设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的测绘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测绘局.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规划(2009-2015)[G].北京:国家测绘局,2009. [2]. 陈军,蒋捷,周旭.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09:7-11. [3]. 彭明军,樊玮.面向服务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09,7(6):59-61. [4]. 王延亮,储晓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2):71-76. [5]. 徐开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2006,4(3):41-48. [6]. 张立朝,潘贞,王珂珂.面向服务的地理系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北京测绘,2008,3:5-8. [7]. 袁存忠.基于Skyline的福建省三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研建.测绘通报,2009,2:54-57.

上一篇:医疗器械质量手册生产下一篇: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