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新思维

2022-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务电子地图是一种“活”的地图, 其可以非常方便地将一种或多种普通地图或专业 (专题) 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分层组合、拼接、增加、删减等, 形成新的实用地图, 还可以对其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放大、缩小和裁切等。政务电子地图可以十分方便地与卫星遥感影像、航空影像以及其它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拟合、挂接显示等, 生成各种类别的新型地图。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 强大的地理空间信息发布能力和空间分析特性, 结合大型数据库技术和信息表现技术 (Ajax、Sliverlight等) , 搭建城市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大幅提升国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网络化服务水平。

1 政务电子地图制作的现状和需求

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入, 传统的基础测绘电子地图日益无法满足各政府部门的应用需求, 具体表现如下。

(1) 传统的基础测绘电子地图主要包括水系、境界、交通、居民地、地形、植被等各类空间自然要素, 缺乏城市政务管理和公用咨询需要的社会经济方面的要素信息, 因此无法满足政府部门社会经济信息管理与整合的需求。

(2) 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周期通常为“2348”, 即1∶500地形图至少每2年更新一次;1∶2000地形图至少每3年更新一次;1∶10000地形图, 平原地区至少每4年、山区至少每8年更新一次。鉴于大多数政府部门对电子地图的需求为1∶10000和1∶2000, 3~8年的更新周期远远不能满足政府部门的实际需求。

所谓政务电子地图是指在基础测绘地形图的基础上, 删除一些测绘专业要素 (如测量控制点、等高线以及一些涉密信息等) , 增加一些具有普遍共享性的属性图层 (如行政机关、公共服务及设施和名胜古迹等) 。数据涉及到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要素的地理实体信息, 如交通及辅助设施、水系、植被、行政区划、建筑物、地名点、公共服务及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和科学观测站等。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具有多部门关注和使用频率较高、非仅某一专业部门关注的特点, 其主要作用将是为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一张统一的地理底图。同时, 区别于传统基础测绘地形图的更新周期, 政务电子地图将基于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一年一更新, 保证数据的高现势性, 为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很显然, 政务电子地图在信息内容组成、现势性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基础测绘电子地图, 可以很好地满足众多政府部门的应用, 为业务管理和决策分析提供支撑。

2 传统的1∶2000政务电子地图数据采集建库主要技术路线

2.1 各项数据成果的制作关系

(1) 首先是对城市1∶500基础地形图数据进行整理。

(2) 利用已有的数据,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样本地图数据。

(3) 在制作样本地图数据的同时, 以城市1∶2000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底图, 进行在城市政府部门具有共享性的部分自然、社会、经济等政务要素进行采集更新、加工处理。

(4) 按照1∶2000的比例尺提取建筑物、旅游景点、道路、水系、绿地、重点单位等数据, 经加工处理、地图整饰后形成政务电子地图。

2.2 各比例尺数据的制作关系

从城市市1∶500基础地形数据库中整合、更新, 加工制作完成1∶500数据。基于1∶500数据, 缩编制作1∶2000数据。基于1∶2000数据, 通过采集更新、地图整饰, 制作1∶2000政务电子地图。

2.3 数据采集、加工、入库流程

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 首先调查并整理目前已有的基础地形图, 如现有1∶500基础地形图等。然后根据本项目的数据制作标准及处理规范, 对基础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及转换, 如图层处理、坐标转换、格式转换等, 形成符合国家标准的1∶2000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工作底图。接下来就是将整个建库区域分成多个工作区, 由不同的工作小组按工作区在工作底图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的内容既包括在政府部门内具有普遍共享性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政务要素的几何形状与位置, 也包括相关的属性。采集的方式包括内业数据采集和野外数据采集。其中内业采集主要是根据基础地形数据、影像图和各种文字资料进行, 野外采集一般是使用测量专用的设备和软件进行。采集时可以是对原有工作底图的修正和添加, 也可以是完全重新采集。采集后形成的数据集要进行内业处理与集成, 涉及几何要素规整、几何要素属性赋值、分区数据合并、接边处理、地图整饰等。城市政务电子地图对数据质量有严格的要求, 所以在整个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 国土资源信息发布平台的应用

目前, 应用较多的国土资源信息发布平台设计采用ASP.NET技术的分布式应用体系, 采用B/S技术, 底层数据层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或oracle进行管理;中间层业务逻辑层提供GIS应用服务和其他查询、统计、汇总服务;前端表现层采用浏览器形式, 用户使用本系统不需要安装、下载, 只需要输入IP地址或者域名就可以登录使用。

基础架构层:基础架构层是系统部署和运行的基础, 包括主机、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1) 数据服务层:包括GIS数据服务和业务数据服务。

(2)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子系统的核心部分, 又分为数据访问层、应用支持层、业务功能层和业务展现层。

(3) 信息门户:信息门户是指信息发布与查询对内子系统提供的门户网站功能。系统用户通过信息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业务系统。

(4) 系统用户层:在使用瘦客户端的设计时, 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软件即可。

3.1 系统应用示意图

应用流程说明如图1所示。

(1) 用户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上, 通过输入特定URL或者点击功能按钮的方式, 向子系统应用服务器的业务数据管理模块发出“查看基于GIS的政务要素信息 (如政务电子地图) 或土地管理业务统计信息”的请求。

(2) 业务管理模块首先从业务数据库读取相关政务要素属性信息, 然后将政务要素属性信息和用户的查看请求发送给GIS引擎, 同时将详细的政务要素属性信息或土地管理业务统计信息发送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3) GIS引擎接收到设施部署信息和用户查看请求后, 根据查看请求从GIS数据库中读取相关的图层数据, 并将图层数据和政务要素属性或土地管理业务统计信息叠加合成为GIS地图, 发送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4) 客户端浏览器显示基于GIS的政务要素信息或土地管理业务统计信息。

3.2 信息发布平台基础功能模块

基础功能包括:地图浏览、图层控制、图属互查、空间分析、查询统计、权限管理、数据导入导出 (更新) 功能。

4 技术特点

4.1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海量数据管理方式

政务电子地图具有信息含量丰富、更新维护频繁、数据量大的特点, 如何更好地使用政务电子地图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和WebGIS技术政务电子地图信息发布系统, 但对数据管理的要求要能达到使用高效。如何存贮和管理海量的空间信息, 并能提供大量用户通过网络对其进行并发查询访问的快速响应服务, 数据整合采用了采用ArcSDE这是一个较为优秀的平台组合。

4.2 S D E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数据库管理软

件, 它用以支持超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对多用户并发空间数据访问的快速响应方面的应用

SDE采用真正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 是高性能、面向目标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并提供一系列用于管理和访问大型分布式的地理数据的功能, SDE为系统开发者和集成商提供了一个高效能分布式和多用户的实时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它由一个多线程的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程序接口 (API) 组成。

5 结语

基于城市政务电子地图的国土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对内可整合地政、矿政和测政等国土资源信息, 形成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对外可做各政府部门如公安、消防、城管、规划、建设等部门信息化基础性平台, 应用前景好, 涉及面广, 对推动政府信息发布、提高政务公开和建设服务型政府都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政务电子地图主要是为所有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提供一个统一的地理空间基准 (坐标系统) , 相当于建筑框架结构中的楼板, 起着基底的作用。地理空间基准是由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参考椭球模型和地图投影系统等组成, 它是遥感影像、政务信息图层、地理编码数据等其他空间地理数据的空间基准。同时, 电子地图作为空间信息可视化的主要形式, 在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中以简洁、高效、灵活的方式承载、传递和发布着丰富的空间信息。

关键词:政务电子地图,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家耀, 等.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M].武汉:测绘出版社, 1993, 6.

[2] 龚建雅, 等.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3] 李德仁, 关泽群[著].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4] 李满春, 等.GIS设计与实现[M].科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数学软件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科普网络平台信息质量及传播力比较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