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管理平台

2022-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气象信息管理平台

基于H3C智能管理平台的气象信息广域网监控

摘 要:为了提升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支撑能力,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通过分析气象广域网现状及业务需求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利用H3C智能管理平台的网络管理工具和NQA模块实现链路监控、网络设备等各种资源之间的智能联动,达到网络资源动态调配和最优化利用的目的。为气象信息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高效的网络传输环境,保障各类气象服务的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H3C智能管理平台;拓扑;NQA;链路备份

0 引 言

甘肅省气象信息广域网是全省各类气象业务信息收集与分发的重要网络传输平台,近年来随着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气象信息传输时效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整个复杂的网络,实现全省重要业务不中断的要求,成为甘肃省气象部门在实际运维管理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结合全网实际情况使用H3C智能管理平台(iMC)网络管理工具,实现了全网可视化的监控管理和链路备份功能。

1 甘肃省气象信息广域网结构

甘肃省气象信息广域网由省级、地市级及县级三级传输网络系统构成,结构复杂,设备众多。包括一个省级网络中心,14个地市分中心及69个县级传输网络平台。省级网络中心由一台H3C SR6608负责全省市级100M MSTP+IPRAN线路接入,一台H3C SR6608负责全省互联网VPN及3G备份线路的接入;地市分中心由一台H3C MSR 5660负责向上至省级中心的MSTP专线及向下分管县站的MSTP线路的接入,一台H3C MSR 5040作为互联网VPN及3G出口使用;县级传输网络平台H3C MSR 3640作为专线MSTP出口使用,H3C MSR 3020做作为互联网VPN及3G出口使用。全网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通过三条线路使气象网络组建成基于三链路双设备的备份冗余网络。

2 使用H3C智能管理平台进行全网监控

iMC智能管理平台具有很多功能,最基础的就是网络设备监控管理功能。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将其增加到iMC中实现集中管理,iMC可以自动完成设备识别、获取设备配置及运行信息、计算相关网络拓扑、自动采集设备性能指标等操作。

2.1 网络拓扑视图监控

iMC智能管理平台根据纳管设备MIB中的LLDP等邻居协议获取到设备的邻居关系,计算得出设备之间的链路,并且通过设备trap上报与主动轮询双向确保,快速准确发现网络故障,在拓扑中展示设备和链路性能监控数据。在iMC中添加网络设备之前,需配置源设备和目标设备SNMP参数,必须与iMC上配置一致,以便iMC和网络设备能进行正常通信。

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已将全部广域网网络设备纳入iMC智能管理平台,管理员可以根据网络的组织结构灵活地绘制出自己关注的网络拓扑视图,使用显著的颜色把故障状态直观地反映在拓扑中的设备和链路图标上。通过查看拓扑即可知道网络的整体运行状态,可以很方便地对设备和链路进行管理维护。

2.2 网络拓扑视图监控存在的问题

信息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对设备的运维管理仅仅依靠网络拓扑视图监控是不够的,因为运营商专线存在设备及中继故障、二层故障不易发现的问题,严重影响专线用户的感知[1]。当运营商专线中间环节某处出现故障但设备接口都正常时,iMC的网络拓扑图显示线路依旧是正常的。iMC检查线路中断的机制有两种:

(1)设备发送trap信息至iMC,iMC匹配预设的trap机制产生告警。如果两端设备的端口状态都是up的,就不会产生trap信息;

(2)通过平台预设的轮询机制去检查网络设备的端口状态。

上述情况,当两端设备的端口在物理层和协议层都是up状态时,就不会产生告警,导致监控线路的通断产生盲点,只有当设备不可达时,才会知道线路已经故障[2]。气象观测业务对网络运行中断时限要求很高,最重要的就是预防业务传输中断,有故障要及早发现处理,因此需要结合更加完善的监控手段。

2.3 基于NQA技术的链路监控

为了满足气象业务监测实时性的要求,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根据我省气象广域网结构,区分主备链路特点,设计省市分级管理技术方案,完成了基于网络质量分析(Network Quality Analyzer,NQA)技术的监控模块开发、测试等工作。NQA技术适用于H3C等系列设备,通过发送测试报文,对网络性能或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网络丢包率、网络时延、网络抖动等性能的监测[3]。通过NQA的测试结果,用户可以及时了解网络的性能状况,对网络故障进行诊断和定位。

H3C智能管理中心NQA管理模块主要提供与网络性能监控有关的NQA特性网管侧的管理。管理员根据业务需求对NQA任务进行管理,对已经创建的NQA实例任务进行监控,并实时产生告警,同时通过实例拓扑的链路状态展示链路联通性,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的变化,及时通知业务模块进行相应处理。

2.4 NQA监控配置步骤

基于我省气象广域网网络结构,需要在iMC中进行如下的NQA配置:

(1)自定义ICMP-Echo作为监控指标(NQA种类),ICMP-Echo不仅能够测试不可达率、丢包率、错误率和环回时间,并且选用ICMP-Echo作为监控项可以實现NQA和拓扑的结合;

(2)对主链路MSTP和备份链路VPN配置NQA实例,导入创建的NQA种类(ICMP-Echo)和NQA等级(NQA-TEST、VPN-NQA)。根据电信专线MSTP和VPN备份线路各自的特点,分别自定义NQA阈值(不可达率、传输率、最大RTT、平均RTT)。可以针对不同发送端口创建多个NQA实例,在拓扑上也将根据这个端口的告警影响对应的链路状态,目前全网共计手动创建实例150余条;

(3)按业务定义NQA分组:针对MSTP和VPN,管理员将相同业务类型的NQA实例划分到同一NQA分组,以实现对基于业务种类的NQA实例监控和达成率的计算,如图1所示;

(4)NQA实例部署完成后,会以设置好的时间周期测试NQA实例,生成实例拓扑,实现对全省网络设备、专线链路和备份链路的实时监控,如图2所示。发现告警时,可以进入拓扑查看联动显示结果。

NQA实例配置完成后,在网络设备上使用display current- configuration命令可以查看NQA的相关信息。当管理员在iMC上监控到某个NQA实例达成率为0时,可在网络设备上使用display nqa statistics命令来查看NQA测试的统计信息。

3 配置NQA、Track和静态路由联动实现链路备份

NQA技术还可以实现路由自动切换,保障网络可靠性与稳定性[4]。Track的用途是实现联动功能,联动功能是通过配置若干策略,在特定事件发生后,根据监测模块的监控结果关联应用模块的相应策略,从而实现路由控制[5]。Track模块和NQA监测模块之间通过Track项建立关联,Track模块根据监测结果改变Track项的状态。甘肃省气象信息广域网备份路由器采用NQA、Track模块和静态路由联动,利用NQA测试例来监测静态路由所在链路的状态,实现静态路由有效性的实时判断。以市级备份路由器为例,市级备份路由器采用双出口上网(一个接口连接电信、一个接口连接联通),公网两条链路采用主备模式,关键配置如下:

在市级备份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下一跳地址为电信VPN网关,通过NQA监测电信VPN网关是否可达。当电信MSTP和VPN线路都中断时,NQA发现电信VPN网关不可达,它将通过Track模块通知静态路由,将该静态路由项置为无效,转而使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通过联通3G线路将数据发送给省级备份路由器。如果NQA发现电信VPN网关可达,则通过Track模块通知静态路由,将静态路由项恢复为有效。利用NQA与静态路由联动,确保在电信MSTP和VPN链路故障时能快速切换至联通3G链路,实现了全省传输线路的动态实时备份,有效地保证了关键气象数据及时、高效、连续的传输[6]。

4 结 论

甘肃省气象信息中心针对甘肃省气象广域网特点设计管理监控方案,利用H3C智能管理平台提供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网络拓扑视图与NQA监控,保证线路冗余及断线自动切换,确保了甘肃省气象信息广域网各种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张龙江,王元杰,王蕾,等.面向互联网IP专线的层次化保护体系探讨 [J].山东通信技术,2019,39(1):19-21+24.

[2] mth7920306.IMC 利用BFD产生Syslog来监控线路通断状态 [EB/OL].(2016-10-19). https://blog.51cto.com/muyun/1863361.

[3] 何天玲.电力信息网络双通道故障自动探测策略的实现 [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11):94-98.

[4] 洪行.基于NAQ技术的双链路网络配置与应用 [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29-31.

[5] 金豪.基于NQA策略的RRPP优化机制 [J].通信技术,2018,51(11):2650-2654.

[6] 华连生,季刚,唐怀瓯,等.关键气象数据不间断传输的3G应急解决方案 [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24(12):200-204.

作者简介:张明(1984—),女,汉族,陕西蓝田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作者:张明 罗雪梅 梁桐睿 薛文静

第2篇:省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设计

摘 要:为满足气象部门对气象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设计了一个省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首先介绍了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平台定位、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随后提出了基于SOA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并对平台的三个层次进行了说明;接着在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平台数据表设计;最后对平台实现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气象信息 共享平台 体系结构 服务

气象数据和产品是气象预报预测、决策服务、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和支撑[1]。随着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建设和气象业务规范的逐步调整,气象信息在内涵与外延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种类和数据量都呈几何级数增长[2],这对传统的气象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国各省(市)都纷纷开展了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3-6],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面对不断膨胀的数据量,以及新的气象业务需求,现有的气象信息共享系统面临信息共享交互程度不高、信息交互不方便、信息缺乏有效规范的组织形式、共享数据类别不全、扩展不方便等问题,因此需要重新规划以数据库为核心的省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规范气象信息从收集到服务的业务流程,实现全部气象资料和产品的高效存储管理及常用资料的质量控制,完成常规、自动站、雷达、卫星等资料的有效应用。主要包括:(1)建立起与新型业务技术体制相适应的数据收集、处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确定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数据管理和共享办法。(2)建立高可靠的应用服务系统,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各类探测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分发业务需求。(3)建设更快捷、更可靠的信息存储检索系统,以适应气象科学研究、业务运行、部门和行业间对信息共享、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

1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围绕两个目标开展:一是建立数据接收的快速通道,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为共享服务提供高效、规范的数据;二是统一数据管理各项功能的操作,提供规范、友好的操作界面,建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结合两个设计目标,共享平台首先定位为气象信息共享数据的源头,负责存储、管理气象资料数据,最大限度的将省、市、县相关部门气象资料存储在统一的平台之上,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访问服务;其次,平台提供一个可扩展的气象信息存储服务框架,满足未来气象业务和探测手段不断发展、资料种类不断增加的需要,并提供对已有功能模块进行扩展、定制的支持。

为此,平台遵循“可靠稳定、构件封装,先进成熟,开放扩展,统一规范,便捷维护”的总体设计原则。整体采用框架设计,各子模块之间功能独立,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组合,各子模块之间没有直接耦合,而是通过数据库之间的联系由框架进行组合;同时,框架程序利用构件技术,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设计。在框架的组织下,平台的适应性、灵活性增强,同时通过复用、可配置等技术降低了平台的开发和维护风险,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2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为实现由业务资源服务应用的无缝化,气象信息共享平台采用如图1所示的体系结构,即从上到下分为应用层、服务层和数据层。

2.1 数据层

数据层是平台各种数据的来源,包括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行业共享库、实时专用库和目录文件。在各类数据库中既存在结构化数据,也存在诸如文档之类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的格式均不相同,如按传统的方法实现,工作量大,难以维护。因此平台构建了数据访问逻辑构件和业务实体构件,为各种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数据接口,以实现不同来源数据的统一处理,做到程序与数据源松耦合。

2.2 服务层

服务层包含了大量的服务,这些服务在流程引擎的驱动下,与业务流程绑定,组合成为功能更为强大的组合服务,供不同的业务模型调用,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该层服务采用SCA1.0标准来实现,将构件库中的构件,装配成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其他构件、服务或者其它系统。该层提取了气象共享服务的共性需求,通过数据服务、策略服务、业务服务、流程服务和表示服务为气象部门内部各业务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撑。

可以看出,平台通过把与气象数据共享业务相关的功能模块,以标准化的服务形式进行封装,形成一系列网络环境下的服务,然后通过结合业务进行流程编排,即可完成相关功能的定制。

2.3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完成平台搭建并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平台运行模式采用基于B/S的方式,根据业务要求,技术架构的选择需要具备较强的伸缩性、开放性和安全性。考虑到JAVA EE的特点,平台应用层开发运行环境选择基于JAVA EE的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平台。

3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数据表设计

省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管理的气象数据主要包括区域自动站数据、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探空数据、加密观测数据、农气数据、雷达数据和卫星数据。其中:(1)区域自动站采集的数据包括区站号、日期时间、风速、风向、雨量、气温、湿度和气压等,这些数据通过GPRS传输到位于移动的服务器中,并存入数据库,之后再定时导入到省局的数据库中;(2)地面气象观测站所观测的要素比区域自动站多,共有53个要素,但包括所有区域自动站的观测要素;(3)探空数据由探空报和高空报组成,包括PPAA、PPBB、PPCC、PPDD、TTAA、TTBB、TTCC和TTDD;(4)加密观测数据不是按时次每日记录的数据,也没有固定由哪些站点观测,因此加密观测数据一般由用户不定时人工上传,且用户上传的加密观测数据为文本格式(非结构化),因此上传之后平台需自动将文件中的各数据项解析出来,存入数据表中;(5)农气数据包括农气咨询中心内部业务系统收集的数据和业务系统产生的上报文件;(6)雷达入库数据包括雷达速度强度图(图像文件)和雷达基数据;(7)平台接收卫星系统传输的数据(图像文件),并直接存储至后台核心存储设备中;卫星包括风云二号卫星云图和风云三号卫星数据,其中入库数据为风云二号卫星云图(图像文件)和风云三号卫星观测原始数据及图像文件。

为了实现上述气象数据的管理,平台主要设计以下数据表(限于篇幅,此处仅列出表名):等值面配色信息表、等值面表、行政区划表、农气AB报表(保存农气报的基本观测数据信息)、农气AB报作物表(保存农气报的作物生长信息)、农气AB报灾害表(保存农气报的灾害信息)、负氧离子观测数据表、区域自动站降水分钟数据表、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表、自动站侯数据统计表、自动站旬统计表、自动站日要素统计表、自动站日风表、自动站数据报监控表、自动站月统计数据表、micaps结构的探空报数据表、探空报基本信息表、等值线图片信息表、雷达回波图信息表、卫星云图信息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表、土壤水分月统计表、台站基本参数表、气象台站类型表、台站类型表和能见度观测数据表。

4 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功能设计

结合气象信息共享的业务需求,平台整体由气象数据应用、数据入库管理、台站管理和系统管理四大模块构成。其具体功能划分如图2所示。

4.1 气象数据应用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自动站数据、基本气象要素、农气数据、雷达回波图、卫星云图数据、土壤水分数据、人工地面观测数据和探空数据的查询、分析和统计。其核心可归纳为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分析、WebGIS展示和数据下载。

(1)数据查询。

数据查询为数据应用的主要方式,包括自动站数据、区域自动站数据、土壤湿度观测数据、能见度观测数据和负氧离子观测数据的查询。可以根据选择的站点、时次、时段、要素(可选多要素),以表格形式显示查询结果;同时实现表格行列可自定义、查询结果可打印、查询结果可生成TXT文件供用户下载、查询结果可导出为EXCEL文件等功能。

(2)数据统计分析。

可统计和查询任意时段内某要素的平均值、该时段内极大值和极小值;统计时支持站点可选、时次可选和要素可选,站点为单站、多站,时次为单一时次、连续时次;可统计和查询任意时段内单站气象要素值,提供曲线图。

(3)WebGIS展示。

采用开源WebGIS平台,在“自动站图集”的基础上,实现基本的地图操作功能,包括地图放大、缩小、察看全图等;实现自动站点空间定位及实时数据查询显示(气温分布图、降雨分布图、风力分布图、综合信息图、气象要素按数值大小绘制全省分布的色块图等)。

(4)数据下载。

选择任意时次/连续时次、任意站点、任意观测项目数据后,生成文本文件,供用户下载。

4.2 数据入库管理

包括入库参数配置和日志管理两个子模块,实现本应用数据库与基础数据库的表、字段对应信息的配置,以及相关数据操作的日志管理功能。

4.3 台站管理

实现台站类型管理和台站基本信息管理。

4.4 系统管理

实现平台内的用户管理、用户类型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工作;该模块具有自主功能,能根据增加的栏目或功能将管理内容自动添加到管理系统中;能够实现所有栏目和功能的权限指定,具有自动和自主增加权限功能;能够对每类气象数据的每个要素或字段指定浏览/下载/修改/添加/删除等控制权限;能够进行用户级别设置,可自定义不同级别,每个级别能划分不同权限;能够对不同用户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级别指定,能对同一用户同时指定不同级别,能对用户单独添加某种权限;能够对每个管理模块根据不同内容进行详细指定,如日志管理可划分为系统日志、用户日志、管理日志、数据日志和权限日志等。

5 结语

该文从提高气象信息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高效共享服务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省级气象业务和服务的实际应用需求,对省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个基于SOA的省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完成了省级气象资料和产品的高效管理,实现了常规、自动站、雷达、卫星等资料的有效应用,具有结构合理、可扩展性强、升级维护便捷等特点,可满足不同业务部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季刚,盛绍学,江双五.安徽省气象信息共享平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2):210-214.

[2] 马渝勇,徐晓莉,宋智,等.省级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4):505-512.

[3] 吴昊旻,姜燕敏.丽水市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2010,38(3):357-362.

[4] 马渝勇,方国强,向继涛,等.省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4):1374-1377.

[5] 王素香.对山东省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思考[J].山东气象,2009,29(3):52-53.

[6] 丁敬达,刘焕成.论我国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J].2007(8):68-70,71.

作者:刘文清 魏乐 罗飞

第3篇: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情报监测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科技信息监测平台经科研人员不断研究挖掘,平台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已经逐渐趋于完备。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我国气象信息采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气象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同时还能实现对不同信息的针对性处理,并对未来气象变化做出态势分析。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气象单位开展各类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气象信息采集;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建设

科技信息監测平台主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1,2]。当前,我国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该时代背景下,网络数据处理正面临着重大难题。为此,云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无法比拟的数据挖掘优势,也使得我国当代信息建设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快速转变。气象信息搜集工作是人们广为关注的一项焦点问题。将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应用到当代气象信息搜集工作中,能实现气象研究领域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由此,本文主要探讨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1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分析

1.1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架构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4]。此外,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还能够对最终得到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且可以直接由平台发送至网络。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能直接对接网络用户,实现了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还能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分配,合理应用。平台所具有的监测服务,可以应用于一些情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便于开展各类情报调查。科技信息监测平台的功能和工作方式如表1所示。

1.2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的功能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是当前科研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实现了对信息数据发展态势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的功能。科研辅助科技工作者进行各项研究工作。同时,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还能对科技主题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追踪和动态监测。科技信息平台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类原始信息进行整合,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完成后的成品信息可以应用于各类科研机构对原始信息做出的初步报告制作工作中。通过对这些文件进行再加工,能最终得到半结构化信息,对其进行数据的发展态势分析。平台对原始信息进行汇总,能进一步提升平台资源占有率,便于开展各项工作。图1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系统框架。

1.3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的信息获取一般分为自动抓取以及手动添加两种。其中,信息的自动抓取主要由平台进行自主操纵,但需要在平台系统中建立完备的数据库,以实现对某一路径下的信息源进行存储,当有类似的数据信息出现时,平台能对此类信息进行自动抓取,并对其进行存储。自主操纵则需由用户进行手动添加,并且将之存入平台的数据库中。科技信息监测平台信息获取主要基于平台的共享检测功能。表2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共享检测目标体系。

2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当代气象信息工作中应用的优势

第一,科技信息监测平台操作简单,维护便利。当前,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一些专利引文数据库中的应用,能满足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数据信息搜集及处理的实际需求,而且借助平台内部所具有的诸多功能,可以提升引文数据库的工作效率。由于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能启用智能化云端服务,因此无需对服务器进行操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需对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对应的用户进行直接操作,用户通过提交各类申请,就能对平台终端进行自主控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领域需求,制定快速监测服务。第二,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能实现精准化目标监测。通过精准跟踪等功能,可以为不同用户准时推送相关信息,实现了对用户的多元化控制。第三,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还能对平台采集到的全部信息进行关联分析,从中挖掘出潜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解决。第四,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能提供多种类型的情报加工功能,因此,借助平台,再辅助各类人力资源以及设备资源,能组建资源库,借助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能生成研究报告、年报等文件。第五,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还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以及扩展性。借助科技信息监测平台,通过接入复用平台资源,能直接与用户进行对接,可以满足平台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以及平台数据的维护与宣传。

3 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工作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科技信息监测平台主要应用于图书馆、情报研究工作中。借助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能对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搜集,还可以了解科研情报,对专题研究结果进行实时跟踪。而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工作中的应用则能满足气象信息采集工作的全部要求。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具有指令识别功能,能对各类重要的计划、决策、项目等多个目标进行同时管理。而且,借助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还能为用户提供资源搜集功能。用户只需打开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就能及时自主选择,便于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源。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还具有资源组织功能,可以实现自动搜集资源,并自动对搜集到的资源进行评估和识别,最终进行资源情报价值计算。整个资源选择过程无需人工对其进行操作,平台系统就能准确地进行操作选择。此外,科技信息监测平台还能形成情报服务产品体系,实现动态情报搜集等。

4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信息采集工作中的应用。当前,随着我国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将以云计算技术为主的科技信息技术引进气象信息采集工作中,能提升气象信息采集的精准度。而通过借助中国气象局大力发展大数据信息化服务,还可以为天文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并进一步展开各类气象信息研究,对我国气象信息服务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在未来,应更为积极地研究科技信息监测平台在气象领域的应用,并且积极围绕数字化建设进行大胆的假设构思,争取早日突破气象领域内部学科服务的壁垒,实现我国气象信息工作的高效运转,有力运营。

参考文献:

[1]樊亚军.水文气象与视频监控在海事监管中的融合应用[J].中国水运,2019(6):42-43.

[2]孙国栋.交通气象道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6):104-106.

[3]周步伟,杨云,殷彬,等.高速公路团雾气象信息采集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9(2):44-47.

[4]涂平平,姚仕伟,韩晖.基于GPS和4G的移动交通气象监测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9):328-330.

作者:余璐

第4篇: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基层气象信息员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基层防灾减灾意识和业务素质,增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市委组织部、市气象局联合下发了通知,在全市1500多个行政村党组织发展一名党员或村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气象信息员,并要求抓好信息员的气象信息预警预报业务培训。为及时启动培训工作,使广大基层党组织正确接收和传播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准确组织群众开展避灾自救工作。市气象局、市远程办决定通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业务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全市各村级党组织气象信息员及全体农村、社区基层党员。

二、时间安排

2010年12月15日至2011年1月31日。

三、培训内容

1.气象信息员培训科普电视片,时长约48分钟(培训课件存放位置:远教—科普天地--气象信息员培训科普电视片); 2.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方法,时长约24分钟(培训课件存放位置:远教—科普天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方法)。

四、收看方式

1

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集中组织点播收看。有条件的站点还要通过远教喇叭播放一次以上,扩大培训范围。各站点在组织集中收看中要注意学习考勤、学习讨论记录等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应训人员按时到课。

五、组织管理

为推动培训工作开展,本次培训列入市远程教育站点“星级化”管理考核内容。各县(市、区)气象局、远程办要紧密配合,认真做好本次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督查工作。

2

第5篇:气象信息网络中心管理制度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试行)

第一章 目的

第一条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担负着全市气象业务和公文信息的传输任务,传输信息量大,时效性要求高,为加强全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对全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

加入本系统的各单位用户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 范围

第四条 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由市局及各县站的通信网和资源网两部分构成。通信

网由路由器、交换机、电信部门的通信设施(如光端机、SDH网、Internet宽带网等)、PCVSAT单收站、DVB-S卫星接收站、CMACast卫星接收站等组成;资源网 由所有连接在通信网上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服务器、业务系统等组成。

第五条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有关的专业应用软件等。 第六条

系统软件是指:操作系统(如 Windows XP、Linux等)软件。

第七条 业务系统包括:地面测报系统、高空探测系统、micaps系统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

第三章 管理职责

第八条 本市气象信息网络的设置分为市县两级(各县区具体负责人详见附表)。系统建设实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技术标准和规程。系统运行实行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九条 市局办公室和各站负责系统硬件的统一规划、购置、调配、报废,并登记备档。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中心负责对全市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技术指导和安装维护。各业务使用单位负责系统的监控和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清理。

第四章 网络管理

第十条 PCVSAT单收站、DVB-S卫星接收站、CMACast卫星接收站、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通信设备原则上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连续运行,不得无故关机。

第十一条 各业务使用单位负责按计划每日定时巡视设备运行情况,清除各种设备的灰尘。遇有大风、暴雨、雷电和降雪等天气时,应密切注意卫星接收天线和室外单元(ODU)的状态,及时清理天线表面的堆积物,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必要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保证设备安全。在保障系统运行和系统安全发生矛盾时,应以保证系统安全优先的原则处理。

第十二条 语音系统中运行的硬件的配置和相关参数的调整、应用,应由市局网络保障中心统一分配使用,并登记存档。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更改。

第十三条 投入业务应用的软件的安装、升级与维护,应严格按照技术手册进行操作,并记录存档。自行研发的业务应用软件,必须遵照《气象软件设计规范》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投入业务应用时必须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业务用机严禁上INTERNET网、安装游戏软件。

第十四条 网络数据库是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每周进行一次备份操作。数据库的备份由各数据使用单位自行负责,备份介质应加注标签,并由专人妥善保管。

第五章 维护管理

第十五条 市局气象信息系统的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统一由市局网络保障中心负责。业务应用软件的维护由使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市网络保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电气设备、防雷设施的安装和检修维护由市局办公室和各站负责。

第十六条 硬件维护遵循“预检为主,临修为辅”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定期进行硬件设备的维护、维修制度。系统应有详细的结构示意图,建立设备的配置、维护维修等的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 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都必须做双备份,软件及其载体(包括系统发行包、生成系统的拷贝、技术资料和详细说明等)加有标签由专人妥善保管。

第十八条 凡故障设备均应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传往上一级维护部门,以保障整个系统的通畅运行。

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电气设备的安装和检修维护,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由具备资格的专业人员操作。输出配电柜各单相交流电分别由接线排各分路火、零、地三线一组给设备供电。电源插座三孔当面向插座时:上地、左零右火。电源插座上的零、地之间的交流电压值不应大于2伏,地线结点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2欧姆。定期对接地电阻和电器连接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隐患、故障及时修复排除,并记录归档。

第六章 机房(工作室)管理

机房(工作室)是气象信息系统设备摆放和业务操作的重要场地,各使用单位自行管理。应建立和完善机房(工作室)管理制度,制定管理细则,凡进入人员必须自觉遵守。

应考虑机房(工作室)和设备布局要有足够空间。各类缆线要有进出通道,信号、电源布线要严格分开,并要有适度余量。配电柜必须做三相五线制安排:即火、零、地各一排,并配有明显标志,不得使用插入式熔短器,空调等重负荷用电器和检查维修要单独供电。

机房(工作室)的装修要采用阻燃、防静电材料;要有防鼠、防火、防尘、防盗、防水等措施。室内不得使用电炉、烘干等装置,不得使用、堆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品,严禁吸烟。

第七章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全市七县区网络安全管理负责人xxx,责任人xxx,各县区分管责任人见附表1。

除网络管理人员外,其它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登录全市的主、辅节点及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盗窃、破坏网络设施,这些行为被视为对气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破坏行为。

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重要设备应由网络管理人员专人进行管理,注意维护和保养,要定期对重要仪器设备进行核查,并随时登记设备使用状态和维修纪录。

非网络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在网络中心动用机器设备,因工作需要使用时,必须进行登记,经网络管理人员指导或协同下进行操作。

对网络及用户的安全管理由网络运行单位具体负责。为确保业务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各单位应定期对系统中应用软件进行维护清理,消除隐患,清除垃圾。严禁非业务软件的安装、运行和拷贝。

对分配的用户名、口令等应注意保密,不得借用和泄密。加强对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所在目录的管理,不得随意完全共享。对合法用户的存取权限,由管理人员按用户需求及有关规定进行等级划分,并登记备案。非网络管理人员严禁

使用各种软件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和测试。不得制造或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得扫描端口导致网络系统或联网计算机系统发生诸如阻塞、溢出、处理机忙、资源异常消耗、死锁、瘫痪等运行异常。未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不得切断他人的网络连接。

第二十九条 上网机器应加装防火墙或安装防毒卡、防毒软件,定期对硬盘进行防毒查毒。用户不得使用未经查毒或带毒软件。发现病毒应及时清除,防止扩散和蔓延,不能清除的病毒应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对于气象信息专网以及重大服务器(数据库,dvbs,micaps等系统)和业务软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件系统(地面测报软件,高空探测软件,财务软件等)要做好及时备份,并且要定期检查备份线路和设备,确保备份线路和设备运行正常。当主线路或主设备出现问题,要立刻启动备份线路或设备,确保业务正常开展。

网络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建立机房值班制度,做好防火、防水和安全保卫工作。

第八章 事件处置及应急方案

通信网络故障:首先启动备份线路,然后由各县区网络管理人员自行排除,如果1小时之内没有排除,网络管理员应及时向当地县(支)电信局申告故障,并通知市(州)局网络管理人员,积极配合电信局解决。如果在2个小时没有解决的,县站业务人员或市(州)局网络管理人员向地(市)州电信部门申告,同时向省气象局信息中心申告,并及时督促排除故障。3个小时内未排除的,由省气象信息中心申告至省数据局运维部主任协调解决。

业务系统故障:立即启用备份系统,确保业务正常开展,然后,本局网络管理人员要对问题系统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若遇技术问题可与市局信息网络中心或厂家联系配合解决。

第九章 罚则

对违反本规定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赔偿损失。

对违反本规定的用户,应及时提出警告。严重时,可采取限制使用、停止使用等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违反本规定或严重损坏通信、网络设施,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根据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管理规定,应予以处罚并调离原岗位。如同时触犯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各单位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 本规定由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6篇:医院信息管理平台

LIS 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

概述:其设计思想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业务处理为基础,以提高检验科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将医学检验、科室管理和财务统计等检验科室/实验室所有工作进行整合,全面改善检验科室/实验室的工作现状。LIS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无缝连接,成为HIS子程序,实现信息全院共享。

产品特性:

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样本,简化样本传送签收流程,避免样本传送差错,提高检验科室及相关科室工作效率。

支持ASTM联机接口标准,与各种检验仪器设备联机,联网仪器的检验结果自动采集到系统中;支持检验数据手工录入。

支持双向联机通讯,无需人工在检验仪器上输入测试项目,无需人工样本排号,利用样本条码管理对仪器实行自动控制。

检验申请单与检验报告单完全分离,避免检验报告单受到污染。

检验报告全面中文化、电子化和规范化,便于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分析病情。

对各类检验数据自动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完成检验科室工作量的月、季、年度报表。

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为质控分析和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基于网络的检验申请确认和自动计费系统,可杜绝检验费用漏收。

提供急诊检验报告计算机网络查询,加速急诊检验报告的传递,并确保其准确性。

实验数据管理与试剂、仪器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可跟踪仪器使用效率、决策设备采购周期,实现成本与效益核算。

支持对临床诊断和医院管理的铺助决策,支持科研和教学。

系统优点:

1. 建立长期患者临床检验档案信息库该系统实现医院林建档案信息化,为及时、准确实施医疗诊断和医院资料共享奠定了基础,实现临检结果的长期储存与多次反复对比使用。

2. 建立检验报告单计算机自动查询系统实现医院窗口服务电子化及一系列的便民措施患者通过查询可快捷、准确、卫生、方便地取到检验报告,而且可以查询历史检验数据。提高了检验窗口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营造出一个轻松地就医环境。

3. 检验报告科学规范、清晰美观该系统将各项检验内容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并采用了西文名称汉化。临床检验报告单设有系统检验种类、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提示等栏目,检验结果一目了然,方便了临床医生和患者阅读。

4. 完善了检验科的数据库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检验业务水平该系统实现了所有版本化检验结果审核自动化、室内质量控制网络化,提高了检验质量,促进了临床医生诊断准确率,相对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和医疗费用。并为检验科专业人员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非专业性事务工作。

RIS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

概述:

系统以病历方式存储,实现影像科病人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病例信息的大容量存储及检索。完成病人预约、登记、检查、诊断报告等工作流程的自动化。R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将HIS挂号与医疗器械完美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方便放射科内部管理工作,而且大大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其中包括病人排队叫号系统、放射科管理系统。系统提供的强大统计分析功能,为医院做病理分析、疾病统计提供了高效而准确的手段。该系统经不断升级,更加成熟,稳定。渐趋完美,在实施和维护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较符合医院习惯流程及中国实际情况。

系统优点:

以多种方法简化医生操作,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几乎不用汉字键盘输入。集成Web Server功能,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查看病历;安全性高,实现系统内数字签名。

系统组成:

RIS系统由预约登记模块、检查模块、图像及数据获取模块、检索模块、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远程会诊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的组合在不同的工作站上使用。

▲ 预约登记——患者预约安排、检查登记,实现病人信息、检查申请单的输入,患者预约检查安排情况的查询与修改。

▲ 检查——检查安排情况的显示,患者病例的显示,检查报告单和病理统计单的输入。

▲ 报告——网络系统中任一节点查看图像同时编写报告,图像与报告可同屏显示也可双屏显示。 ▲ 统计检索——多种条件进行统计检索,包括检查工作量、检查费用、病理分类、病人病历等。 系统扩展:

可与医院HIS、PACS系统连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PACS系统

概述:

遵循SICOM.3国际标准,实现对DICOM格式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存档、查询、浏览、打印、标准图像格式输出工具、以及光盘刻录环境,可视化编辑图文报告,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可与HIS系统无缝连接,调用病人的信息。

产品功能:1) 排队叫号实现工作站直接呼叫待诊的病人姓名或编号,取代人工呼叫

2) 双屏显示显示内容是单凭的两倍,避免了频繁接触切换界面的繁琐操作,视觉轻松,视野开阔,减少疲劳。

3) 采集图像采用高清晰图像采集卡采集图像,或DICOM3.0接受图像;可通过快捷键,鼠标,脚踏开关等多种模式采集,可把采集到的图像整合,防止影响信息丢失,使图像输出效果更佳。

4) 数字电影剪辑录像具有挑帧功能,在回放时,可逐帧浏览,医生可从中选择提取有代表性的图片添加进报告单,可把录像进行逐幅分解和合并,可插入标题文字和图像,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制作工作。

5) 查询系统不同时期的病历图像可以同时显示进行对比,能以任意项目作为条件进行搜索查询,支持模糊查询模式,查询到的内容可以报表形势打印,精细的统计模块,功能丰富,真正代替了手工统计方式。

产品优势: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特点——100%图像原始质量;完全支持DICOM。

影像采集方式——DICOM方式、DICOM网关,视频采集;标准图像文件录入。

数据存储:文字信息——数据库中保存,多种备份方式。

图像数据——文件系统中保存,DICOM格式,可选择是否压缩。

存贮方案——提供几种存贮、集中/分布存贮、分布存贮等多种数据存贮选择方案。

网络性能:Datebase Servet——数据库服务可用NT、UNIX、LINUX等;数据库采用MS-SQL、DB等。 DICOM Server——支持各种DICOM服务,提供多种接口将设备转换为DICOM格式,包括视频图像和物理介质的胶片,实现与其它支持DICOM的设备及PACS互联。

WEB Server——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组成全院的影响INTERNET网络.安全连接——采用内部底层协议传输影像数据、可高速进行数据传输,安全性高。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主要功能——窗宽窗位的调节;图像的放大/缩小;反白(正负片);图像增强;恢复到图像的原始状态;测量功能;标注等等。

显示方式——电影回放;图像的转存和复制;打印和照相;图像比较功能。

系统具有光盘累计恢复、数据库备份、设备备份、数据库逻辑检查和纠正等多种恢复方法。扩展性强,标准模块化设计,可与医院各种医疗信息系统(HIS/RIS/LIS)顺序链接。

新蓝海移动工作站

概述:

移动工作站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移动以来终端(如PDA)为硬件平台,以先进的WLAN技术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结合条码及射频技术,全面实现了HIS想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具有智能识别,随时调取当前患者病史资料、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各种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以及既往住院资料的查询功能,并且具备开医嘱写病历,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等执行功能,不仅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提高了效率,而且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医生的医疗过程执行得更为准确,患者的医疗过程更加安全。

系统优势:

★ 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差错率。

★ 改变操作模式,缩短操作时间,为挽救病患争取时间。

★ 及时准确提供病患所有资料,随时随地掌握病患的最新情况。

★ 减少医护人员的无谓的反复奔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医护人员有更充裕的时间思考处理病患的病情。

第7篇: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

亮点工作汇报

随着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日益扩展,涉氨、涉粉尘、石油管道、钢结构施工等安全生产事故趋于多元化频发态势,迫使我们不得不亟待解决监管力量不足、行业监管技术人才极度匮乏的窘境。我局本着“薄处先通,细处先断”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用以弥补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求。——这也是XXX市安监局强化监管、科技兴“安”,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的由来。

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总体布局分三步走,共创建四个平台、一个中心简称四加一工程。

第一步:我局与沈阳航天航空大学合作,开发适应XXX市地区安监管理的数据软件——既XXX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具体由三大信息平台构成,即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平台、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系统平台、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

1、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平台,设有网络终端设备和移动执法终端设备(XXXXXXXX—XXX型),通过企业每十天一次自查自报排查信息,真正实现隐患排查整治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和监管。首批移动执法终端设备共X部已于XXXX年1月9日已装配到位。

2、安全生产执法监察系统平台,于XXXX年5月正式开通,可实现安监局与各企业、平台内企业与企业间横纵向数据交换和信息传输,做到了下情上传、上令下达,确保政令畅通、方便快捷和监管高效,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3、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利用该平台可对企业所在地做卫星定位,区域间显示企业数量,规模相关数据。便于统筹监管。

第二步:大力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身边隐患随手拍”活动,旨在发动全市民众查找安全隐患,并在特殊时段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现已接待群众举报,取得良好成效。

第三步:为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我局积极探索新思路筹划建立 “安全生产信息监控中心”利用先进的网络监控设备对辖区内生产经营企业进行24小时监控,配合“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将主动出击严密监控与企业自检自查无缝网络对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网络化、即时化科学管理。

第8篇: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

1、软件平台规划目标

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无线网络、数据库、高清影像采集等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既达到对涉案财物的规划化管理,又不增加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最终做到涉案财物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长期保存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具体的规划目标有如下几项: 1.1无纸化办公

通过在线申请、在线审批、FRID射频识别、联动抓拍等技术,实现涉案财物的出入库和流转的无纸化办公。 2.2涉案财物编码唯一性

系统将会对涉案财物进行唯一性编码,全省范围内只要登录涉案财物系统,即可以查看该涉案财物的状态,存放位置,保管人,流转记录等。

1.3涉案财物位置变化自动记录

通过采用FRID射频识别技术,当绑定了RFID射频识别标签的涉案财物通过相关的监控位置时,会自动记录其经过时间和位置(大的涉案财物室出入位置变化)。 1.4任意授权电脑端可以查询到当前涉案财物状态和位置

在任意授权电脑端可登录涉案财物系统可以查看涉案财物相关信息或对涉案财物进行申请、审批等操作。 1.5电子标签和条码信息记录

涉案财物可采用条码和电子标签两种方式记录,可打印张帖于涉案财物包装袋,通过识别仪器可直接读取该信息,减少信息的来回输入。 1.6规范业务流程

通过与一线办案民警的广泛接触调查、研讨,真正根据办案、保管的需求制定规范流程,减少系统使用的工作量,使系统的使用更加切合涉案财物使用的实际。 1.7方便监控、查阅、统计

系统将会对进出涉案财物室的涉案财物进行自动抓拍人员,并保存相应的记录,以便于追溯。通过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到相应的历史记录,当前状态、位置和责任人等。

2、系统概述

“公安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一套完善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严格按照《涉案财物管理的规范》要求并结合多年从事涉案财物管理的业务专家之经验,利用射频技术、网络摄像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研发的集涉案财物追踪、监控、案件和涉案财物信息录入、涉案财物照片采集保存、查询、自动盘点、统计分析等功能的综合涉案财物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公安涉案财物自动追踪管理系统”还是一套多级管理系统,将全省所有的涉案财物室三级联网管理(省、市、县),从而实现涉案财物的平台化管理目标,该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数次得到公安等部门科技奖励。 2.1电子标签编码

根据不同涉案财物的种别和保存位置,本系统为每件涉案财物建立唯一的标识码进行电子案卷化管理,并用射频电子标签(EPC)进行识别和区分。涉案财物被从涉案财物保管室调出及归还时,监控系统能自动以非接触方式对涉案财物上的射频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并启动网络摄像机抓拍记录,没有办理调出手续或取错涉案财物的情况,系统能通过声讯报警进行提醒。通过选配的手持盘库机,结合相应的盘库软件,几千上万件涉案财物可以在十几分钟之内完成盘点工作。系统的网络化功能,提供了涉案财物分类统计分析,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更好地监督和指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高效的平台。

2.2存储位置分配

本系统将涉案财物与电子标签和物理存储位置一一对应,支持涉案财物的分类保存,提供安全的涉案财物保存保管方式。自定义物理存储设备的类型,图形化显示存储设备的使用状态,同时系统与智能柜智能联动,保证涉案财物的安全性。 2.3规范流程

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及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对涉案财物从登记入库到出库、移交、销毁、遗失的完整管理链条进行规范管理,不留盲点;涉案财物交接有据可查,明确责任,随时追溯。实时统计分析涉案财物保管和出入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涉案财物被从涉案财物保管室调出及归还时,监控系统能自动以非接触方式对涉案财物上的射频电子标签进行扫描并启动网络摄像机抓拍记录,没有办理调出手续或取错涉案财物的情况,系统能通过声讯报警进行提醒。 2.4部署灵活,三级联网

系统部署灵活,可单个涉案财物室部署也支持网络部署,保持与现有警用系统的数据兼容型和扩展性。系统的网络化功能,支持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的三级联网(省、市、县三级)管理的信息共享,部署灵活,上级部门拥有权限可实时、直观的对下级部门的情况进行远程访问查询,同时数据流实现本地和远程上级部门的双重备份,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可访问性。

“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产品可单独部署在基层涉案财物管理单位,也可和实验室等其它系统等无缝融合,实现了涉案财物大平台应用;本系统支持云存储,提供与现有警用系统接口。

系统架构图

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项目是搭建一个涵盖设备自动化基础数据采集、设备管理、设备调拨、智能化预警及分析和业务流程管理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公司具有多个成功的项目案例和完善的实施方法,可以提供成熟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全省或者全市的三级联网涉案财物大平台,实现所有涉案财物室的统一管理和调拨;提升涉案财物的管理效率、梳理现有资源;建设一套适合当前涉案财物管理并具有未来良好扩充性的信息化平台。

3、“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信息平台”工作流程

4、功能模块

涉案财物登记编码 :以案件为线索进行涉案财物资料的登记,为每件涉案财物绑定一个唯一的电子标签。

涉案财物即拍即导 :使用专用图片采集设备,可以很方便地为涉案财物留存图片资料备查 ;也可对既有照片利用系统功能快速导入。

智能查询和追溯 :可根据案件名称、勘查号、涉案财物名称、标签号等多种方式,快速查询涉案财物的基本信息、存放位置、使用人和涉案财物状态。并可追溯其出入库记录,对涉案财物历史调取和归还等过程进行查验。

涉案财物调用 / 归还管理 :办案人员需要调取或归还涉案财物时,根据需求对涉案财物进行领用出库或审批出库 (或入库),并记录相关人员信息。

涉案财物状态维护 :对涉案财物装备进行状态查询,实时更新其保管状态,损毁情况 ;也可根据实际变化进行报损或报失处理。 逾期未还提醒 :涉案财物调用如超过归还期限未能归还,系统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置或延期。

报表统计 :系统能够按照涉案财物的十二种分类,实时统计在库或出库的涉案财物数量,正常或损毁情况等,同时可进行统计、报表输出。统计结果可按报表、直方图等形式直观显示 ; 系统自动识别和记录涉案财物出入情况和时间,留存出入抓拍照片,如有非授权出库,进行声光和信息提示,同时可选择自动闭锁门禁系统,直到人工授权。

实时查询:在任意地点随时查询所辖单位的涉案财物管理情况、涉案财物状态、数量和存放位置。

实时盘库:系统能够实时查询统计所辖单位在库、出库、损毁、移交等各类涉案财物数量,以及存放情况;对所辖各单位涉案财物进行汇总,并同时进行统计和报表输出。

通知管理:向各单位实时发送最新通知,涉案财物管理规定和相关管理文件。

协同办公:利用公安内网进行互联,实现单点工作到协同工作的平台应用。

远程管理: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上级单位能够查询所辖单位的涉案财物信息和存放状态,调用其涉案财物信息,实时掌握案件及涉案财物情况,了解对案件有价值信息。

信息共享:同一级公安部门领导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进行调取其它单位的涉案财物情况,对案情分析方面远程提供涉案财物协助和资料支持,为实现案件串并分析和异地联合破案提供帮助。 上级管理机关可对下属单位涉案财物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对违规涉案财物操作进行管理。

可以省市公安机关为中心建立涉案财物管理数据中心,与市、区、县公安局、派出所联网,实现全省的涉案财物管理的三级联网涉案财物平台。

5、重要功能展示 主要特点

信息分级管理

上级单位可以及时了解下级单位的案件、涉案财物管理情况,实现对下级单位的有效监督管理。

分布式采集,集中存储

通过各单位涉案财物控制器将采集到的各种涉案财物数据上传到上级服务器中,减少了存储数据服务器的数量。

系统界面

5.1、基础数据录入

1、登录界面

通过分级设置,不同单位级别的用户登录系统时,将具有相应的权限和功能界面。上级单位可以查看下级单位的案件、涉案财物信息。

2、用户管理

用户角色分别为超级管理员、单位管理员、涉案财物管理员、涉案财物操作员。单位管理员只有管理本单位系统设置的权限。涉案财物管理员只有管理本部门设置的权限。

3、下拉内容管理

通过下拉内容设置,可以设置系统中下拉菜单的内容选项。

4、单位管理

设置单位的名称以及案件、涉案财物的单位起始编码。

5、部门管理

部门只有本单位的系统管理员才有权限添加,修改。

6、人员管理

单位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本单位各部门的人员;涉案财物管理员只能添加、修改本部门的人员。在添加人员时,需绑定人员电子标签。 5.2、案件信息

由涉案财物管理员或涉案财物操作员添加案件信息,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类型、案发时间及地点等案件信息。 5.3、涉案财物信息

在收到涉案财物时,由涉案财物管理员或操作员登记涉案财物名称、类型以及数量,选择涉案财物相关的案件,并与电子标签绑定。 5.4、涉案财物入库记录

在涉案财物信息登记完毕后,由涉案财物管理员或涉案财物操作员持人员卡携带涉案财物进入涉案财物室,系统自动扫描人员和涉案财物的电子标签信息,记录人员和涉案财物的入库时间,并触发摄像机拍摄现场画面。 5.5、涉案财物出库记录

涉案财物管理员或操作员持人员卡携带涉案财物离开涉案财物室时,系统自动扫描人员和涉案财物的电子标签,记录人员和涉案财物的出库时间,并触发摄像机拍摄现场画面。 5.6、涉案财物操作

在有涉案财物出库时,系统在客户端界面上的系统消息处显示出库提醒,涉案财物管理员或操作员可以点击系统消息来进行涉案财物出库处理。包括案件调用、涉案财物移交、销毁、遗失、损坏等处理操作。 5.7、涉案财物追溯

列出涉案财物的详细信息、相关案件信息、历史出入库记录以及处理记录。查看涉案财物的图片、涉案财物历史出入库的图片。

第9篇:信息化管理平台施工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公司→区总公司”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 我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公司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五、信息中心人员急需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总体需要完成的项目

(一)优化局域网和数据中心

以满足公司未来信息化建设对硬件及网络需要为目标,优化局域网拓朴图,整体规划机房设备配置与局域网架构,选择技术成熟,性能价格比好,适用稳定的产品,按需逐步配置。按区公司要求布置与区公司局域网间的通讯途径。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上下一致、全面覆盖的数据中心。

(二)建立集成应用平台,搭建应用系统

建立与区公司相统一的系统平台,建立自身的内部局域网,独立部署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与区公司建立互信机制,根据授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三)建立视频会议

系统覆盖公司所属网点,可以组织全公司开会,同时也可以接收区公司或转播区公司视频会议。具体功能有:召开远程固定会议室之间的可视会议;召开移动桌面可视会议;实现远程培训教育(数据双流);与公司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接口;点与点间的可视沟通;与电话系统集成。

二、具体实施内容

依据我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信息化平台决定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部分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一)综合管理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建立以公司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项目在公司本部、业主、各县网点之间有效执行。为项目提供Email、Ftp、数据库、WWW、视频会议、文件共享等服务。

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完善的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接口,能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做到统一用户登陆界面和统一账户,避免各功能模块间形成信息孤岛和员工在不同界面间进行切换而降低系统的易用性。采用插件式管理,为以后后续开发的系统能顺利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经营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使领导层对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细微环节进行监控,实现管理的真正过程化控制;实现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管理与传递,实现工作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统一;决策管理者可随时对各种相关历史、计划数据进行浏览查看,统计分析,随时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同时加强决策管理者对所有业务过程的直接控制;提供各部门间信息的无缝衔接,使信息能及时、准确传送,形成集团的人、财、物统一管理。

六、系统实施安排步骤

(一)总体安排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尽快完成公司局域网铺设以及外网连接。

第二阶段: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运行。这个阶段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办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的使用,提升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为下一部全面信息化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视频会议及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公司、所属单位和各个科室。

第四阶段:一年之年内,结束试用期,全部投入运营。

(二)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环境。

第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据总体规划,完善现有的信息化主干网络架构,包括:必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深化优化管理流程,完成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阶段:对每个科室人员进行操作能力优化和技术指导培训。 第四阶段:对信息化建设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全面进行评估反馈。从根本上让信息化设备发挥优良性能。

上一篇:主题餐饮空间设计案例下一篇: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