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煤厂密度仪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洗煤厂密度仪

第2篇:教案密度的测量,密度与生活

课前问答:

1. 使用量筒时需要注意什么?量筒以什么单位标度?

2. 不规则的小固体怎么测量体积?液体又如何测量体积?

3. 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 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5.1g/cm3和1kg/m3比较,那个比较大?

6.仰视或俯视读数时会对量筒测量的体积造成怎样的误差?

7.热胀冷缩会造成物质的密度如何变化?

教学内容: 知识点一:

测量固体的密度

固体的体积:规则的物体,运用几何知识可以算出来。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1.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测量。

(1)调节___________,称出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量筒,将小石块用细线绑住,往量筒倒人适量水,_____________,然后小心将小石块浸入量筒中的水中(全部浸没),_______________; (3)计算ρ石=

mV

2V1 2.盐水密度的测量。

(1)先用天平称出______________;

(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________________; (3)称出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ρ盐水=m1m2V。

1. 可以用天平测量。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可以测出它的 , 和 ,从而算出它的 。

2.用实验的方法测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时,应该用到的器材有 __ 、 _ 、 和 、 、 、 。

3.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 / m3,一个瓶子能装1kg的煤油,至多能装

kg的水。

4.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分别装在相同规格的玻璃管中,如图10-3所示, 玻璃管A中装的是 ,玻璃管B中装的是 ,玻璃管C中

装的是 。(已知硫酸=1.8×103kg / m3, 酒精=0.8×103kg / m3)

5.用相同的量筒分别测量100g水和煤油,则装 的量筒中的液面较低,如果分别测量50cm3的水和煤油,则 的质量较大。

6.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空心铜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较大的是 球,如果在它们的空心部分都注水,则 球的质量最大。

7.一容器的容积为500mL,倒入400g的某种液体刚好盛满,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 / m3, 若倒出该液体80mL,则剩余液体的质量为 g。

二、选择题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相同质量的水,把相同质量的铜块、铁块、铅块分别放入三只杯子里,水面升高较多的是( ) A.放有铜块的杯子 B.放有铁块的杯子 C.放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确定

9.要想一次尽可能正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 kg / m3的酒精,应使用下列量筒中的(前为量程,后为分度值)( ) A.50mL,5mL B.100mL,2mL C.250mL,10mL D.500mL,5mL

110.有质量相等的正方体A和B,若A的边长是B的边长的,则A的密度是B

3的密度的( ) A.3倍 B.9倍 C.27倍

1D.

11.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体的2倍,乙物体的质量是甲物体的2倍,则甲物体的体积是乙物体的体积的( ) A.4倍 B.2倍 C.0.25 D.0.5

12.用铁和铜制成的两个实心球,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两球质量相等,但铁球体积小 B.铁球质量、体积均比铜球大 C.铁球质量、体积比铜球小 D.两球体积相同,但铁球的质量大

13.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A和B,天平失去了平衡,指针向左偏,比较A和B的密度( )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14.如果用质量相同的铁、铜、铅分别制成相同体积的金属球,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三个球都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空心的,那么铜球、铅球必是实心的 C.若铜球是实心的,则铜球、铅球必定是空的 D.若铁球是实心的,那么铜球、铅球必是空心的

15.三个体积相等,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分别由铜、铁、铝制成(铜铁铝),其内部空心体积最大的是(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无法确定

V甲3V乙,16.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密度为乙4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球一定是空心的 B.乙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两球都是空心的 D.两球都是实心的

课后作业

1.在测定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c.把石块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的体积V2; d.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1)合理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石块密度的计算式是 ρ=

2.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_______ (填“左”或“右”)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____________;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克,体积是_______立方厘米,密度是_________克/立方厘米;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克。

3.如何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密度?

4.一只容积为3×10—4米3的瓶内盛有0.2千克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取一块质量为0.01千克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总体积; (2)石块的密度。

5.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0-4所示,则岩石的质量为 g。在量筒中放入水,使水面到达“30”刻度线,再将岩石放入量筒中,水面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 cm3 ,岩石的密度为 kg / m3。

课外扩展:

大气环流的形成:赤道受热,空气密度变小上升,地球两极的冷空气向中间靠拢,形成简单的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想一想,没有大气环流,地球会是怎么样的?

1.如果没有了大气环流,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难以交换,会使极地更冷,赤道附近更热。

2.没有大气环流,洋流难以形成,海洋生物的分布、气候等将会发生很大的不同。 3.没有大气环流,水汽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海洋上的水只能降落在海洋,而陆地的降水也会流入海洋,最后陆地成为荒漠。

火焰的形状为什么是竖直向上的?

课后问答:

1. 怎么测量吸水性强物体(海绵)的体积?

2.一块长方形且均匀的薄铝箔,如何利用天平和刻度尺来测量出它的厚度? 3.一块铜和一块铁放入同一熔融炉中熔炼,所制成的合金的密度应该是怎样的? 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仰视读数,最后得出的小石块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5.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在测量时忘记将游码归零会造成最后测量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6.如何测量形状比量筒口径还大物体的体积?

第3篇: 骨密度检测仪——骨密度检测

大概受到了一些钙片广告的影响,许多人对骨质疏松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骨质疏松症不是多么严重的疾病,只要吃些钙片,多喝牛奶,那些流掉的骨质还可以再回来的。其实骨质疏松没那么简单,不然也不会与糖尿病、老年痴呆一同被列为世界三大老年性疾病。其实对待骨质疏松,提前预防,及早检查骨密度才是解决骨质疏松的最佳办法。

讲了这么多,究竟什么是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这种流失会造成骨质量减少,使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出中空疏松现象,还会使骨质变脆,大大增加骨折的可能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当一个人的骨骼矿质密度比一个健康女性的骨骼矿质密度低于2.5个标准差时就可被归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最易被忽视

骨质疏松最易引起骨折,而人骨折通常是突发的,骨折之前通常没有什么症状,所以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大家注意到老年人由于衰老,钙质流失会比较严重,但却常常忽略了年轻人由于不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情况也会造成骨质疏松。因此骨质疏松成了特别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之一。

骨质疏松最怕“摔”

意外跌倒造成脊柱骨折、腕关节骨折、髋关节骨折多是有前因的,就是骨质疏松。专家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后果,患者20%会在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死亡,死亡率甚至高于乳腺癌,此外50%的患者在随后的日子里将致残。大约50%的脊椎骨折患者由于当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没能引起重视,但日后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身高减低、驼背畸形、呼吸困难、胃肠道反流等症状。

年轻人也有骨质疏松

有些生活习惯,如酗酒和抽烟,频繁喝碳酸饮料,多做不运动都会引起骨质疏松。年轻人在看自己的骨密度检查结果的时候应该看Z值,Z值是被测患者的骨密度与同龄人的比较值,比如测试患者是25岁,则与25岁年龄人的骨密度值比较。一般Z值-1~-2.5之间属于低骨密度,Z值小于-2.5则属于骨质疏松症,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骨质疏松不只是补钙那么简单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蚀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也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了其形成速度。因此,治疗不只是补钙那么简单,而是要通过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进行综合治疗。另外,现在市面上的补钙产品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酸钙,对人体的吸收也是很有限的。骨头汤中钙含量还远远不及牛奶,同时骨头汤里的大量的脂肪还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无病防病:从儿童开始就要注意多吃牛奶、虾皮、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维生素D、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并且保证光照时间,以激活体内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同时,还要适当进行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通过肌肉舒缩刺激骨骼以增强骨骼质量和密度。

有病早治:当身体出现长时间乏力、周身疼、关节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特别是女性45岁、男性50岁后,每年都应该检测一次骨密度,以便提早发现骨质疏松。

康复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采取雌激素替代疗法、服用降钙素或抑制蚀骨细胞活性药物等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唯一标准。西奈超声波骨密度检测系统,对骨骼状态提供精确的量化评估,对具有骨骼疏松危险的病人和可能发生的骨折危险预报具有非常有价值的预报,可广泛应用于骨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儿保科、妇产科等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尤其对儿童早期骨骼发育、老年人各种腰腿痛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最需要检测骨密度的三类人群:

第一类人群是儿童。

体重低的早产儿、营养不良的儿童、肥胖及超重的儿童;出现过夜惊、多汗、夜间磨牙症状的儿童;挑食,厌食及生活习惯不规律的儿童;有生长痛、鸡胸、O型腿等情况的儿童;以上症状是生活中常见的需要及时检测骨密度的问题,生长发育缓慢、骨骼受过伤或者有骨折情况的儿童更应该去检查骨密度。

第二类人群是是备孕期、孕期及哺乳期妇女。

备孕期、孕期及哺乳期做骨密度检测是为了及时了解骨质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补充钙剂或者调节饮食,做好孕期保健。准妈妈的骨钙的储备过高或过低,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有研究表明钙不足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而且准妈妈和胎儿在这期间的钙摄取量更是大大增加,补充足够的钙剂可以有效预防孕期骨质疏松和妊娠高血压等妊娠并发症。 第三类人群是中老年人。

40~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骨实体逐渐减少,骨质消失率上升。老人长期卧床不动,室外活动减少,骨内的钙、磷大量流入血中,经肾排出体外,钙、磷大量丢失使老年人的全身或不活动部分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老年人常发生负钙平衡,常由于钙摄入减少,或由于钙排出过多,最终必然导致骨质疏松,骨骼的力学性能降低。膳食钙水平对决定骨密度和以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相当重要。 另外经常吸烟、饮酒的男性;经常饮酒和喝咖啡的女性;体力劳动过强及体力劳动缺乏者;饮食不均衡、缺乏钙和维生素D的人群;更年期女性等;这些人群的钙流失严重,身体技能的下降导致吸收也不好,也容易患骨质疏松,一定要重视定期检测骨密度。

骨密度检测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相信做过骨密度检测的人应该知道“T值”和“Z值”。大家能够看懂骨密度检测的报告吗?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

1、“T值”

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骨密度T值划分为三个阶段,各自代表不同的情况: -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 -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质流失; T值﹤-2.5 表示骨质疏松症; 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

2、 “Z值”

“Z值”划分为两个阶段,各自也代表着不同的情况: -2﹤Z值 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 Z值≤-2 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 Z值也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其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检测者的骨密度值与参考值作比较。当出现低于参考值的Z值时,应引起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注意。而Z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同一年龄段的老年人随着骨量丢失,骨密度呈减少态势,其骨骼的脆性也进一步增加,此时更需要参照T值来准确判断骨密度情况。 如果年轻人骨矿含量尚未达到高峰值,应采取饮食、药物同时补钙,加强锻炼,使骨矿含量达到高峰值水平。老年人除药物饮食补钙外,适当活动和晒太阳,能使骨矿物质含量提高或不继续降低。运动和饮食对人体骨矿含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实际监测证明运动员桡骨及脊柱的骨矿含量明显高于普通。摄入钙一样的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不活动的人可保持较高的骨骼健康状态。高钙饮食的妇女其平均桡骨骨矿含量高于低钙饮食的妇女,活动量大而低钙饮食的妇女可保持较好的骨骼指数。

西奈超声波骨密度检测仪产品优势:

★无辐射,无创伤,适用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的骨密度检查 ★操作快速且简单,仪器备有标尺,精确定位桡骨检测部位 ★仪器备有体模和小皮枕,精度高,可测到早期的骨质疏松程度 ★采用多能量超声发射接收技术,双发双收模式

★桡骨或胫骨测量,无需脱鞋脱袜,更卫生,方便医生及病人 ★仪器具备成人和儿童两种软件,实用价值高

★中国人群专属数据库,支持多国语言,软件语言可切换 ★采集数据速度更快和精度更高,产品稳定性更强

★强大的计算机平台,云数据处理技术,使操作变得更加快捷科学,全面支持微软所有32位操作系统,兼容性更加强大。

★标准化设计,合理设计使检测度得更轻松,产品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

西奈超声波骨密度仪适用人群:

1 各年龄段儿童佝偻病的预防及诊断。

2孕妇在孕期

3、6个月各测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时补钙。 3哺乳期妇女钙储备情况检测。

4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5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6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

7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

8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

9 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

第4篇:D1298_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相对密度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相对密度(比重)

或API比重的液体比重计试验方法

此标准方法的固定编号为D 1298,跟在固定编号后面的数字代表标准最初采用,或者修订、最新修订的年限。括号内的数字代表最新核准的年限。上标ε代表由于最新修订或者核准而带来的编辑上的变化。

此标准经国防部相关机构核准。

1 适用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规定了使用玻璃液体比重计,在雷德蒸汽压≤101.325kPa(14.696 psi)下,测定原油、石油产品以及石油和非石油产品液体混合物的密度、相对密度和API比重。

1.2 在参考温度或其他方便的温度下,用比重计测出试验结果,并采用石油计量表,将读数修正到参考温度下的数值。在其他参考温度下的读数仅是比重计的读数,而不是在该温度下的密度。

1.3 用石油计量表,可将密度、相对密度和API比重值,转化为其他参比温度下用其他单位表示的与此相当的值。

1.4 Annex A1中,包含本试验方法所用仪器的检验。

1.5本标准没有对与此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提出建议。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确定适用的管理制度。

2 引用标准 2.1 ASTM标准:

D 97 石油产品倾点试验方法

D 323 石油产品蒸汽压试验方法(雷德法) D 1250 石油计量表使用指南 D 2500 石油浊点试验方法

D 3117馏分燃料蜡出现点的试验方法

D 4057 石油及石油产品手工取样操作规程(API MPMS Chapter 8.1) D 4177 石油及石油产品自动取样操作规程(API MPMS Chapter 8.2)

D 5854 石油及石油产品液体试样混合和处理操作规程(API MPMS Chapter 8.3) E1

ASTM玻璃液体温度计规格 E 100 ASTM液体比重计规格 2.2 API标准 MPMS Chapter 8.1 石油及石油产品手工取样方法(ASTM Practice D 4057) MPMS Chapter 8.2石油及石油产品自动取样方法(ASTM Practice D 4177) MPMS Chapter 8.3石油及石油产品混合和处理方法(ASTM Practice D 5854)

2.3 石油学会标准

IP 389 中间馏分燃料油蜡出现温度(WAT)的差热分析(DTA)和差示扫描量热(DCS)测定法

IP Standard Methods Book,附录A,IP标准温度计规格 2.4 ISO标准

ISO 649-1 实验室玻璃器皿—通用密度比重计—Part 1:规格 3 术语

3.1此标准特指术语的定义:

3.1.1 API比重,n—以60℉时的比重为函数的特殊方程如下:

ºAPI = 141.5/(60℉时的比重)- 131.

5 (1)

3.1.1.1 Discussion—没有规定参考温度,定义中包含了60℉。

3.1.2 浊点,n—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冷却试样的过程中,蜡晶体出现使试样变得浑浊的温度,即为浊点。

3.1.3 密度,n—在15℃,101.325kPa下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以kg/m3作为标准单位。 3.1.3.1 Discussion—可能有一些产品或一些地方选用其他参考温度(如20℃)。如kg/L或g/mL,很少作为首选单位。

3.1.4 观测值,n—在某温度,而不是参考温度下的观测值。这些值仅仅是液体比重计读数,并不是其他温度下的密度、相对密度或API比重值。

3.1.5 倾点,n—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原油或石油产品试样在冷却过程中,能够连续流动的最低温度。

3.1.6 相对密度(比重),n—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液体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在相同或不同温度下的质量之比。两个参考温度应明确说明。

3.1.6.1 Disccusion—常用参考温度包括60/60℉、20/20℃和20/4℃。可能能找到废除使用的术语比重。

3.1.7 蜡出现温度(WAT),n—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原油或石油产品在冷却过程中,蜡固体开始形成的温度。

4 试验方法概要

4.1 使试样处于规定温度,将其倒入温度大致相同的液体比重计量筒中,将合适的液体比重计放入已调好温度的试样中,让其静置下来。当温度达到平衡后,读取液体比重计的读数和试样温度。用石油计量表把观察到的液体比重计读数换算为参考温度下的密度。如果需要,在试验过程中,可将液体比重计量筒及内装的试样一起放入恒温浴中,以避免在测定期间温度变动太大。

5 意义和应用

5.1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密度、相对密度(比重)或API比重的精确测量,对于密闭输送情况,从测量体积转化为参考温度下的体积或质量或者体积和质量,是必须的。

5.2 此试验方法非常适合测定低粘度透明液体的密度、相对密度(比重)或API比重。如果允许足够长的时间使液体比重计达到平衡,也适用于粘稠液体的测定。如果进行合适的弯月面修正,还可以用于测定不透明液体。

5.3 当用于散装油测量时,通过观测与散装油温度接近的试样的液体比重计读数,体积修正误差会减到最少。

5.4 密度、相对密度(比重)或API比重是影响原油质量和价格的因素。然而,石油的此项性质并不能完全确定石油质量,除非与石油其他性质一起综合考虑。

5.5 密度是汽车、航空和航海燃料质量的重要指示,能影响存储、处理和燃烧。 6 仪器

6.1 液体比重计:玻璃制,按照要求在比重计上刻有密度、相对密度、或API比重的单位,应符合E 100或ISO 649-1的技术规格,有关要求见表1。

表1 推荐液体密度计

单位

范围

总范围 600 – 1100 密度, kg/m3(15℃)

600 – 1100 600+101

每个单位 20 50 50 0.020 0.050 0.050 0.050 12

间隔 0.2 0.5 1.0 0.0002 0.0005 0.001 0.0005 0.1

刻度

误差 ±0.2 ±0.3 ±0.6 ±0.0002 ±0.0003 ±0.0006 ±0.0005 ±0.1

弯月面 修正值 +0.3 +0.7 +1.4 +0.0003 +0.0007 +0.0014

6.1.1 使用者应确定本试验所用液体比重计的材料、尺寸、刻度误差能满足要求。如果仪器上带有公认的标准化组织的校准合格证,则仪器应按照合格证进行分类,观察到的读数应按照合格证的规定进行合适的修正。仪器应满足此试验方法的要求,如果仪器没有进过公认的标准化组织认证为合格,则将该仪器划为未认证仪器。

6.2 温度计:测量范围、刻度间隔、最大允许刻度误差见表2,应符合技术规格E 1或IP Appendix A。

6.2.1 可能使用其他替代性的温度测量设备或系统,如果校准系统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玻璃液体温度计的总不确定度。 6.3 液体比重计量筒:由透明玻璃、塑料(见6.3.1)或金属制成,其内径至少比比重计外径大25mm,其高度应使应使液体比重计在使用中漂浮时,液体比重计底部与量筒底部的间距至少有25mm。

6.3.1 塑料制液体比重计量筒应不褪色、抗油样冲击,且材料不能受试样影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不会变得模糊。

6.4 恒温浴:如果需要,其尺寸大小应能容纳装有试样的液体比重计量筒,使试样完全浸没在恒温浴液体表面以下,在试验期间,温控系统应能保持试验温度在±0.25℃以内。

6.5 搅拌棒:可选,玻璃或塑料制,长约400mm。

表2 推荐的温度计

刻度 ℃ ℃ ℉ 7 取样

7.1 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非挥发性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取样应按操作规程D 4057(API MPMS Chapter 8.1)和D 4177(API MPMS Chapter 8.2)。

7.2 挥发性原油或石油产品取样,更适合按照操作规程D 4177(API MPMS Chapter 8.2),用体积可变的取样器使轻组分的损失减到最少,而轻组分的损失会影响到密度测量的准确度。将样品移出取样器,包括取样后转移试样到冷冻容器,需要特别小心使损失最少。

7.3 样品混合—混合试样是使用于试验的试样尽可能地代表整个试样所必须的步骤,但在混合操作中,应始终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对含水或沉淀物的挥发性原油和石油产品混合,或含蜡挥发性原油和石油产品加热时,可能会引起轻组分损失。7.3.1-7.3.4给出了一些保持样品完整性的指南。

7.3.1 RVP大于50kPa的挥发性原油和石油产品—为减少轻组分的损失,样品应在原来的密闭容器中混合。

Note 1—在开口容器中混合挥发性试样,会引起轻组分的损失,从而影响所测密度值。 7.3.2 含蜡原油—如果石油的倾点高于10℃,或浊点(或WAT)高于15℃,在混合样品前,要加热试样到高于倾点9℃,或高于浊点(或WAT) 3℃。只要可能,为减少轻组分损失,样品应在原来的密闭容器中混合。

7.3.3 含蜡馏分油—样品在混合前,应加热到浊点3℃以上。

7.3.4 残渣燃料油—在样品混合前,把它加热到试验温度(见8.1.1和Note 4)。 7.4 有关液体试样的混合和处理的其他信息,见操作规程D 5854(API MPMS Chapter 8.3)。

8 试验步骤

范围 -1+102 -5

ºAPI 5A 5B 5D 11.5.1 换算的严格修正程序,应采用石油计量表中的计算机执行程序,而不是用印刷表格。如果使用印刷表格,需确保知道原来版本的所有勘误情况。这些表中的修正值考虑了液体比重计温度测量范围内碱石灰玻璃的膨胀和收缩,如果需要,可在修正后(11.2-11.4)直接加入到观察的液体比重计读数。

11.5.2 密度由kg/m3换算到g/mL或kg/L,应除以103。

11.5.3 为了把液体比重计读数从一个单位转化到另一单位,可参考使用指南D 1250,用表51(15℃时密度),表21(60/60℉相对密度),表3(API比重)进行换算。

12 报告

12.1 密度以kg/m3表示时,最终结果报告到0.1kg/m3,参考温度下。

12.2 密度以g/mL或kg/L表示时,最终结果报告到0.0001g/mL或0.0001kg/L,参考温度下。

12.3相对密度没有单位,最终结果报告到0.0001,参考温度下。 12.4 API最终结果报告到0.1ºAPI。 13 精确度和偏差

13.1精确度—此试验方法的精确度,是根据实验室间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13.1.1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同一台仪器,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试验,所得到的两个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在正常且正确操作下,从长期来说,二十次中只有一次超过表4中的数值。

13.1.2 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对相同的试样进行的两次独立的试验结果的差值,在正常且正确操作下,从长期来说,二十次中只有一次超过表4的数值。

13.2 偏差—本试验方法的偏差还没有确定。然而,如果液体比重计和温度计是按照国际标准(如NIST标准)进行校准,绝对测量值应该没有偏差。

表4 精确度值 透明低粘度液体产品

参数 密度

相对密度

API比重 温度范围,℃(℉)

-2 – 24.5 (2976) (4276) -2 – 24.5 (2978)

单位 kg/m3 g/mL或kg/L

无 无 ºAPI

重复性 0.6 0.0006 0.0006 0.2

重现性 1.5 0.0015 0.0015 0.5

重复性 0.5 0.0005 0.0005 0.1

重现性 1.2 0.0012 0.0012 0.3

ANNEX

(强制性信息)

A1 仪器

A1.1 仪器检定

A1.1.1 液体比重计:或者证明合格或者通过检验。检验或者通过与一台合格的液体比重计进行比较(见6.1.1),或者在规定温度下用合格的参比物质(CRM)。

A1.1.1.1 液体比重计刻度修正可参考基准面刻度线,落在液体比重计干管内。如果刻度线偏出液体比重计干管,该液体比重计不能使用。

A1.1.2 温度计:对每隔六个月进行一次检验,应符合标准规范。或者与按照国际标准的参考温度测量系统进行比较,或者测量冰点。

第5篇:骨密度

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其脂肪含量及雌激素相关性分析

李少栾(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分析其骨密度及其脂肪含量及雌激素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发病后收治入我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7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75例作为对照组,从骨密度与脂肪含量的测定、雌激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进行骨密度及其脂肪含量及雌激素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研究组在股骨脂肪/密度、椎骨脂肪/密度、雌二醇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雌二醇含量的差异最为明显。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雌二醇含量与椎骨密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股骨密度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研究组的雌二醇含量与股骨脂肪、椎骨脂肪不存在相关关系,而对照组的雌二醇含量与股骨脂肪、椎骨脂肪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应采取增强骨密度、减少脂肪含量的措施以调节雌激素水平,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建议临床进行针对性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绝经期;骨密度;脂肪含量;雌激素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with Fat content and Estrogen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with fat content and estrogen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Methods: 175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were selected in 2013 April to 2014 March in our hospital after onset admitted as study group, 175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conduc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with fat content and estrogen in perimenopausal women. Results:In the femoral fat / density, vertebral fat / density, vertebrae, estradiol level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stradiol and density is not related, but the existence of the weak correlation in the femur density; in the study group of estradiol and femur, vertebral fat fat is not related, and the existence of weak rela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estradiol of femur, vertebral fat fat. Conclusion: For perimenopausal women, the measures of increasing the bone density and reducing the fat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osteoporosis. [keyword] perimenopausal women; bone mineral density; fat content; estrogen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常常造成骨骼疼痛、多发感染等效应,严重者可引起骨折。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雌激素分泌减少、体内脂肪含量低等。围绝经期预示卵巢功能衰退,造成体内卵巢来源的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产生骨代谢的变化。我院近年来为研究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其脂肪含量及雌激素相关性,对1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其对照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发病后收治入我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从中选取符合研究需求者、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175例作为研究组,年龄在49-72岁,平均年龄(63.56±9.91)岁。同时从患者居住社区选取同样处于围绝经期的健康志愿者17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在50-71岁,平均年龄(65.15±7.32)岁。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或代谢紊乱性骨疾病,存在心、肺等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1个月内服用过其他可能与本次研究所用药物疗效相似或冲突的药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均符合均符合1994年WHO建议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其中均经过严格骨密度检测确诊。 1.2 研究方法:

1.2.1 骨密度及脂肪测定方法:

测量对象首先采用平卧屈膝体位进行腰椎骨(L3-L5)骨密度的测定(以下简称椎骨密度),其次采用右肢内收内旋体位进行股骨干骨密度的测定(以下简称股骨密度),测定时选用固定装置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仪器选用DPX-NT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波士顿HOLOGIC公司),测定前进行调零校准,随后由仪器自动分析结果,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3%,骨密度单位g/cm2。用相同的方法测定腰椎骨与股骨干部位的机体脂肪含量。 1.2.2 雌激素含量测定方法:

由于雌二醇的活性强、含量高,且雌二醇是女性体内主要发挥作用的激素,故测定雌二醇含量以代表雌激素的含量。测量对象空腹8h以上后取晨起静脉血液5mL,采用离心分离法获取血清,低温保存后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测定,单位pg/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股骨脂肪、椎骨脂肪、股骨脂肪/密度、椎骨脂肪/密度采用(x±s)的形式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结果显著差异的指标。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骨密度、脂肪含量与雌激素的比较

研究组在股骨脂肪与椎骨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经验发现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更好对不同个体的脂肪含量进行比较,选用“脂

[3]

[2]

[1]肪/密度”的形式进行再一次对比,发现研究组在股骨脂肪/密度、椎骨脂肪/密度、雌二醇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雌二醇含量在两组间的差异最为明显,P<0.0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骨密度、脂肪含量与雌激素的比较

项目 研究组 对照组 t值 P值 股骨脂肪 椎骨脂肪 股骨脂肪/密度 椎骨脂肪/密度 雌二醇 15.95±6.07 28.59±7.79 0.65±0.24 1.18±0.47 25.86±60.58 14.16±5.34 26.35±6.56 0.52±0.23 1.04±0.45 67.87±42.65 0.38 0.41 1.96 2.19 11.8 >0.05 >0.05 <0.05 <0.05 <0.01 2.2 两组中骨密度、脂肪含量与雌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雌二醇含量与椎骨密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股骨密度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研究组的雌二醇含量与股骨脂肪、椎骨脂肪不存在相关关系,而对照组的雌二醇含量与股骨脂肪、椎骨脂肪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详见表

2、表3。

表2 研究组中骨密度、脂肪含量与雌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

股骨密度 股骨脂肪 椎骨密度 椎骨脂肪 雌二醇 股骨密度

1 0.035 0.471 0.012 0.12 股骨脂肪

1 0.17 -0.32 -0.075

椎骨密度

椎骨脂肪

雌二醇

1 0.081 0.062

1 0.093

1 表3 对照组中骨密度、脂肪含量与雌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 股骨密度 股骨脂肪 椎骨密度 椎骨脂肪 雌二醇

3 讨论: 股骨密度

1 0.065 0.62 0.008 -0.15 股骨脂肪

1 0.024 0.26 -0.12

椎骨密度

椎骨脂肪

雌二醇

1 0.045 0.039

1 0.12

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骨含量下降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运动系统疾病,其后果包括骨骼疼痛、多发感染等效应,严重者可引起骨折,故近年来其防治得到日益关注。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年内的时期,即为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末次月经后12个月;围绝经期预示卵巢功能衰退,造成体内卵巢来源的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产生骨代谢的变化。人体体重的构成主要包括肌肉组织,其中又以骨骼肌居多,肌肉和骨同为运动功能单位的组成部分,所以一般认为肌肉的力量与质量与骨密度密切相关,骨质疏松发生时肌肉收缩时可抵消

[4]骨所受变向应力,减少骨折产生的可能性。同时脂肪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机制为体内部分雄激素可在脂肪作用下转化为雌二醇和孕三醇,进而可通过影响雌激素介导骨含量的变化,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首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的骨密度、脂肪含量与雌激素的含量,发现两组在股骨脂肪与椎骨脂肪含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在股骨脂肪/密度、椎骨脂肪/密度、雌二醇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雌二醇含量的差异最为明显。其次分析相关性,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雌二醇含量与椎骨密度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股骨密度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研究组的雌二醇含量与股骨脂肪、椎骨脂肪不存在相关关系,而对照组的雌二醇含量与股骨脂肪、椎骨脂肪存在较弱的相关关系。结论是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与骨骼肌密切相关,骨骼肌的增多可通过增强收缩力促进骨质的重建,最终提升骨密度,相应脂肪含量应减少,骨密度升高与脂肪含量降低均通过雌激素机制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围绝经期妇女而言,应采取增强骨密度、减少脂肪含量的措施以调节雌激素水平,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宋再兴.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4):727-728. [2]肖兰,周勇,李靖.绝经女性6个月健身秧歌前后血清雌激素、细胞因子和骨密度的变化 [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6):561-563. [3]郭俊仙.女性围绝经期血清雌激素与前臂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33-2634. [4]居锦芬,谢静燕,李炜虹.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症状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27(1):19-24. [5]刘君雯.运动对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骨密度及血脂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7(1):19-24.

[5]

第6篇:密度教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2、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 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

3、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从而测量物体的密度,通 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练习天平、量筒的使用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 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 系。

2.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测量 固体、液体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 系。

三、课时安排

第1节 质量及其测量 1课时 第2节 密度 2课时

第3节 凸密度的测量 2课时

第4节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1课时

第一节

质量 第35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三、教学难点

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

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

四、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教师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

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 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教师指出:①由常见跷跷板的道理知道,指针偏左,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偏右,右边平衡螺母向左调;②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横梁也平衡;③天平调好后,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d)天平的使用

让全班阅读课本天平的使用方法部分。

提问:如何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称一个铁块的质量? (板书:天平的使用)

师生讨论后归纳: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质量的方法:①铁块放左盘,砝码放右盘;②向天平盘加砝码要由大到小逐步替换;③铁块质量等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数相加;④测量结束后,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线。 (3)介绍物理天平 (a)物理天平的构造

讲解:实验室也常用物理天平称质量。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4,对照讲台上物理天平的实物,说出物理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物理天平的构造) (b)物理天平的调节

教师边讲边演示:物理天平使用前要先调节底板上的底脚螺钉,让重垂线的小锤尖端跟底板上小锥体的尖端正对,使底板水平;然后再调节横梁上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物理天平的使用

讲解:观察物理天平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及用调好的物理天平称质量方法与托盘天平相同。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看课本天平使用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 密度 第

36、37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得到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学习用图像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质的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究兴趣。

2、通过探究不同物质质量体积的比值不同,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二、重点难点

有关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

3、分米

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的单位:米

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3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cm3和24cm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

三、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Qcm、3.00cm和1.00Cm,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5)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松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

(实验表格见下)

(6)全班学生计算表格内“质量/体积”,将结果填入表中。 2.师生分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

3、1分米

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提问:课本练习2。

三、密度的公式

提问:知道物体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如何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答:由密度定义知道,算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提问:课本练习3。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格式。

四、密度的单位 (1)单位的组成

提问:由例题看出:密度的单位由哪些单位组成? 答: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讲解:如质量单位用千克,体积单位必须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体积单位必须用厘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厘米3。 提问:(1)克/厘米3读作什么?(2)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 提问:课本例题中铁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提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数字不一样,可见,写物质密度时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单位。

请二位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练习1,其余人在笔记本上完成。

四、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

38、39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3.会在器材不全的情况下(没有量筒)测量密度。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密度的测量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实验、测量等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正确实验方法,完成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能够仅通过天平测密度;

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使实验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回顾前面两节课所讲的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密度的定义式。

出示三枚硬币(1角、5角及1元)并提问:1角、5角、1元硬币所用的金属一样吗?

如何来验证你的推测?需要什么器材?采用什么方法?

一、实验原理

提问:测量密度,我们可以依据哪个公式? 依据公式:

二、测量仪器的选择

引导学生观察所提供的实验仪器,根据上个环节讨论出的实验原理并选取主要的测量仪器。 结论:m—— 天平; V=V排液——量筒

三、实验过程

探究活动1:测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明确测量对象:石块 提问:石块的密度可以仅用天平和量筒测出来么?还需要什么辅助的材料或装置么?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及步骤,对于学生方案进行合理的补充和优化。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探究活动2:测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明确测量对象:蜡块

提问:蜡的密度如何测?还用石块的方法是否可行?

引导学生分析测量值偏小的原因:由于蜡块会漂浮在水面。如果仍采用测石块密度的方法,就需要让蜡块浸没在水中。 进一步讨论:根据所给的辅助材料,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在讨论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采用的方法不要引起过大的误差。) 请学生根据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予以指导。 探究活动3:测液体密度 提问:液体密度如何测量? (1)用大头针将蜡块压入水中;

(2)用细线将铁块与蜡块连接,再放入水中。

分析学生所述的实验操作,提示学生考虑所测密度与真实密度相等么? 提示:

不相等,由于挂壁现象,导致V偏小,从而使测量值偏大。 如何改进?展示最终实验方案。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探究活动4:无量筒的情况下,测固体密度 提问:如果现在没有量筒,前面的几个实验还能做么?(提示学生“没有量筒会给实验造成什么样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得到待测固体物质的体积?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替代?) 请同学展示其原理。

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并通过Flash课件展示。 探究活动5:无量筒的情况下,测液体密度 提问:若只有天平,能测出液体密度么? (提示学生借助于上个实验方案得出过程。)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排水法测体积、助沉法

研究问题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 抓不变量,找可变量间的关系。

1.一个溢水杯,装满液体后总质量为460 g,放入一

小块金属后,溢出了30 g液体,这时溢水杯及剩余液体和金属块总质量为520 g,求:该液体的密度多大?(已知:金属=2.7×103 kg/m3) 介绍密度计

最后留下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1.前面讨论的是缺少量筒的情况,如果现在缺少的是砝码又该怎么办呢? 2.我们前面所讨论的测量方法绝对可靠么?

第四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40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 2.学生通过运用密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过程 思考1:

为了安全且能够装载更多的人或货物,飞机必须既结实又轻巧,那么飞机必须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呢? 铝及铝合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飞机制造材料。铝及铝合金优点是密度小,重量轻。

波音公司表示计划制造非金属合成材料的飞机。 思考2:

农民播种时必须选用结实饱满的良种,用什么方法可以既快又准确地选出良种呢 思考3:

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勘探队员如何确 定矿藏的种类呢?

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物质的密度始终不变? 视频:

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和炉火旁。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2.如图所示做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水结冰”瓶子胀破

1.一般物质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固体、液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水不简单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情况下“热胀冷缩”,但水不是简单地遵守这一规律,出现反膨胀现象,水在4 ℃时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 ℃时,密度都变小,体积都变大。

例题:一瓶装有500 mL的矿泉水(密度与水相同), 凝固成冰后体积是多少?

解:∵ m冰=m水=水·V水=1 g/cm3×500 cm3 =500 g ∴ V冰===555.6 cm3 答:凝固成冰后的体积是555.6 cm3。

二、密度的应用 探究活动1:

只用无砝码的托盘天平鉴别水和盐水。 辅助器材:两个相同的烧杯。 探究活动2:

只用托盘天平结合密度表测不锈钢勺的体积。 探究活动3:

只用量筒取40 g牛奶。 探究活动4:

用托盘天平、量筒分别测两种柔顺剂的密度,对比两种柔顺剂等体积(等质量)的价格。 哪种柔顺剂更实惠?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例题1:一个铅球的质量是4 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75 dm3,这个铅球是纯铅的吗? 例题2:某同学测得某铁球的质量是79 g,它的体积是30 cm3,则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1.农民选种子时,经常将种子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其中沉在容器底的种子的密度 (填“较大”或“较小”),是 (填“优良”或“劣等”)的种子。

2.热气球是现代人们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当燃料燃烧加热气球内的空气后,热气球内空气的温度会升高,气球内的空气密度会_______周围空气中的密度,气球就上升了。(填“大于”或“小于”) 3.夏天,若饮料在冰箱冷冻室中冷冻时间太长时,常会出现瓶子破裂的现象,这是因为当温度降低时,饮料中的水分会凝固,其质量______,体积______,密度_____的缘故。

4.一个容器最多可装下 1 kg 的水,则它一定也能装 下1 kg 的( ) A.酒精 B.煤油 C.硫酸 D.色拉油

5.实验探究: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取三块马铃薯 A、B、C,分别测其质量和体积;

配制一大杯盐水;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________,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第7篇:

上一篇:客户沟通记录表下一篇:故事激励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