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工作报告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特色小镇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特色小镇工作报告

巨鹿县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调研报告

摘 要: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巨鹿特色小镇调研活动为背景,分析巨鹿特色小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总结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路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特色小镇的快速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旅游 特色 小镇

1 巨鹿县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巨鹿县总面积631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近年来,该县围绕“经济强县、美丽古郡、幸福巨鹿”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立足乡村特色,先后打造了“柳洼风清小镇”“寻虎红色教育小镇”“王庄皇韭小镇”“东辛庄合舜花木小镇”“金玉庄金银花园艺小镇”等一批旅游小镇,同时结合市场群体需求,建设了棘园红采摘园、长青果园、鑫行蔬果采摘园等一批特色采摘园。

柳洼风清小镇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种植各种柳树3万余棵。该村结合村域村情,以“柳洼风清”内涵为立足点,建设了老柳树广场、“风清湖”、五柳庄园、柳编馆等亮点工程。2016年,柳洼被巨鹿县确立为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该村围绕“柳洼风清”主题意境,种植了金丝垂柳、青垂、馒头柳等各种柳树600多亩,约3万棵。同时随着人们追求自然、环保、艺术的趋势,柳编又受到了关注。该村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柳洼柳编分公司”,着力发展柳编、老粗布等传统手工艺品。

红色教育小镇寻虎村距离县城3公里,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该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共有25人在战场牺牲或被捕就义,因此又被称为“英雄村”。1996年该村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先后规划建设了革命烈士广场、英雄之家、卧虎藏龙等景点。

皇韭小镇王家庄村位于老漳河畔东侧,邢德公路南约500米处。韭菜种植是村庄的主导产业,以韭菜种植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2016年,王家庄村将历史文化与韭菜产业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皇韭小镇”。

合舜花木小镇东辛庄村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该村农业主导产业为生态花卉型苗木种植。立足村域发展基础,目前,该村正以“小园变大园、小村变花园”为发展总基调,重点打造自身合舜花庄品牌,努力把东辛庄村打造成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金银花园艺小镇是在金玉庄村的基础上经过旧城改造建成的。金玉庄村位于巨鹿县南2.5公里处,坐落于双万亩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园区,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金银花,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结合村色村情,该村就地取材,大力发展金银花盆果制作,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实现三产有机结合。已建成邢台东部独具特色,宜居宜游,良性发展的美丽乡村示范区,成为都市人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2017年以来,巨鹿县以举办五彩杏花节为平台,结合乡村特色旅游,将柳洼风清小镇、寻虎红色教育小镇、金玉庄金银花园艺小镇作为分会场,各分会场结合各自特色,通过举办手织布工艺、柳编产品现场制作,红歌比赛,老军人讲故事活动,品尝金银花茶,金银花盆景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美景加特色,先后吸引游客超过40万人次/年。

2 巨鹿县特色小镇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

2.1.1 旅游板块初具规模

巨鹿县于2016年先后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洪溢河生态新区概念规划》等一批以特色旅游为重点的规划,并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了洪溢河生态走廊、老漳河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金银花生态旅游观光园、现代畜牧养殖片区和沿定魏、邢德线景观区等项目;扶持培育了沙土岗采摘园、巨成生态农业园等30余家采摘园,旅游业的引擎带动作用进一步明显。

2.1.2 特色旅游村逐年增加

近年来,巨鹿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注重乡村特色旅游和一产的有机融合、加大文化内涵的融入,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形式,巨鹿特色旅游小镇纷纷涌现。

2.1.3 采摘游的兴起

巨鹿县特色采摘近乎贯穿一年四季,备受旅客欢迎。小长假期间,鑫行草莓采摘园日均接待游客近3000人;紀寨采摘园几乎天天爆满,西哈口西瓜采摘备受热棒。近年来,为迎合附近市民的自驾游市场需求,巨鹿县各种特色采摘园的发展规模正逐年扩大,服务群体辐射周边县市。

2.2 劣势

2.2.1 缺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近年来,巨鹿县乡村休闲旅游有了一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因为:一是由于这些特色小镇大多较为偏僻,在饮食、排污等后续服务方面较为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游客旅游愿望;二是旅游小镇建成后,公共基础设施后续投入不足,使得一些小镇摆脱不了低质量、低收入的初始状态,尤其是巨鹿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也使得一些旅游小镇在配套设施建设上跟不上市场主体的需求。

2.2.2 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该县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当地农民,其不论文化基础还是综合素质能力都较低。尤其是,大多旅游点的管理群体就是由村干部和本村村民组成,经营模式较为粗放,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导致在经营理念、服务水平、创新竞争等方面明显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3 知名度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根据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划分,巨鹿县特色小镇处于引入培育阶段,小镇的各项服务设施、配套接待能力不完善,游客规模,旅游收入都有待提高,再加上商业运营的缺乏,营销手段的落后,因此巨鹿县特色小镇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特色,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问题。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提出加强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到2020年建设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2016年河北省也确定了10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政策的支持使小镇的建设如雨后春笋,全国各地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小镇,小镇运营市场变得异常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小镇必须提高知名度,塑造个性化高认知度的品牌。

3 巨鹿县特色小镇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系统

全域旅游通过全行业全要素的整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特色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的复合体,具有多功能性,因此基礎设施功能分区必须完备,特色民居、多功能公寓为游客提供舒适惬意的游住服务。公共景观建筑、图书馆、综合超市、游客服务中心、商贸、生态和谐共存。因此加强特色小镇的交通道路、建筑设施、商业设施、旅游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小镇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管理手段,提升特色小镇层次、优化生态环境。

3.2 突出小镇特色,加强区域联动和整体布局

全域旅游理念是串连区域内的所有资源,使之充分流动,获得最优配置和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一个特色小镇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具有极强的延伸性,小镇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向周边延伸,会与临近小镇、村庄做到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因此,在全城旅游的视角下,大区域的总体定位和整体布局至头重要,区城内的小镇应该是各具特色的,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上能够联动,形成互补,共同发展,共同获益。巨鹿县特色小镇未来的努力方向是借助区域联动,合理布局,整合旅游需求对小镇进行清晰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做到一镇一品、一镇一业,改变小镇的同质化现象,深层次挖掘内在文化,创立特色产业,打造独一无的亮点,形成差异化景区,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以小镇综合开发为平台的全区域旅游。

3.3 引入商业运营,创建品牌,提高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镇的特色是立足的根本。小镇的特色主要以个性化和品牌化体现出来,因此为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小镇的认知性,必须采用多种营销手段,进行品牌建设。除了采用传统的营销方法外,还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技术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策划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并重视营销互动,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小镇的影响力。借助巨鹿金银花、枸杞、红杏等特色果品观赏采摘节,举办传统美食,特色文化体验等,吸引游客驻足,形成口碑效应,提升影响力,从而增强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4 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路径

4.1 特色化定位

特色化定位是防止趋同化、同质化,实现差异化发展的手段。因此,必须要在特色两字上作文章,要突出自身的地方特色。特色化定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区域特色。每个小镇都有自身的区域特点,这个区域不仅包括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区域内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每个小镇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内涵,这就成为旅游活动中最具辨识度的因素。二是产业特色。特色小镇追求的是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因此,特色小镇必须要有自身核心产业的“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小镇产业链持续发展。三是生态特色。为迎合广大民众追求绿色、自然、健康的目标,小镇不论在环境建设上、团队服务上都要突出生态自然的特点,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四是文化特色。人文因素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内容,也是小镇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只有深挖小镇独有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小镇占据独一无二的特色之巅。

4.2 市场化主导

随着小镇建设的逐步深入,政府功能将发生变化,企业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有能力的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全过程,使他们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鼓励企业在特色小镇投资路、水、电、通讯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将招商引资作为小镇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开展针对性招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基础产业,提升小镇的层次。同时也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在政策引导、规划制定、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搭建政策扶持平台,加大服务力度。

4.3 项目化运作

项目化运作是特色小镇培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项目化运作可以借鉴但必须超越招商引资的经验与理念,确保项目选得准、立得住,长得大,把多元化作为特色小镇项目化运作的基础。可从以下几类项目运作:第一,文化产品项目。对地域文化产品进行深入发掘,举办文化产品艺术展,展示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领域的创新、再生与融合。通过产品制作展示,集中销售特色产品,组建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联盟、创建资源信息共享交流平台,让人们现场体验产品制作,在体验乐趣的同时,了解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与历史价值。第二,教育拓展项目。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如红色教育小镇可以作为学生教育拓展的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解历史、体验生活、忆苦思甜的场所。通过学生的教育拓展活动,提升小镇知名度,促进小镇旅游发展。第三,居住体验设施项目。根据小镇特色文化,建设各类体验酒店、主题客栈、生态式客栈,为游客提供体验式的住宿环境与活动环境。通过居住体验设施的建设,让游客能够在特色小镇进行停留,从而带动更多项目的开展。

4.4 对接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模式是特色小镇现代化发展重要元素之一,尤其是特色小镇的宣传推广上,需要进行全媒体营销,建立以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新媒体相结合的全媒体营销体系,这不仅可提高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而且还有利于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育持续客户,扩大市场需求量。另外利用互联网的快捷和互动参与度高的特点,开辟论坛与信息受众群体进行互动交流,支持在线预订和支付、网络消费,便利旅游评价与分享,根据信息反馈了解消费者需求后进行特色小镇的营销推广,传播特色小镇的形象,促进特色小镇知名度的提高。

4.5 PPP融资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投入,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起一套特色小镇开发保护的专项、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避免开发利用过度。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推行PPP融资模式,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合适的融资模式可以借鉴以下几点:一是对于具有明确收益的项目,可积极动员企业资金进入,以加快特色小镇项目建设;二是,对于特色小镇的各项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可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来吸引民间资本;三是,地方政府可制定一些鼓励性政策,减少社会资本进入的障碍,动员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和运营中;四是,建立融资机构,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融资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为其发展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明亮.西青区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

[2] 郭永久.特色小镇建设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添动力[J].人民论坛,2017(27).

作者:孟玉锋

第2篇:文化导入理念下特色小镇“特色”建设

摘要:当下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伴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特色”已经成为特色小镇建设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在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依托丰富的特色资源,出现了大量以文旅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但大多缺乏更全面的文化融合考虑,因而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区域文化的“共性”中失去了自身的“个性”。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瑞丽市畹町特色小镇为例,以文化导入为核心出发点,重点探讨文化与特色小镇产业、空间、风貌的融合模式,以实现特色小镇从建筑、格局等外部特征,到产业内涵的“特色”塑造,以期对其他多元文化地区特色小镇“特色”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文化导入;特色小镇;中缅边境;民族村寨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7.014

Culture Import Lea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Border Characteristic Town Construction: Taking Yunnan Ruili Wanding Characteristic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XIE Jing

[

[

引言

自2014年浙江省開始特色小镇建设实践,新常态下我国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模式研究也日趋成熟,“立足产业、发展特色”已成为建设特色小镇普遍认同的观点,而小镇建设模式应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也基本形成共识。可以说,特色小镇的“特”应重点体现在产业、功能、形态、机制四方面。

目前,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403个特色小镇中云南省仅占13个。但截至2017年底,通过克尔瑞大数据统计,包括住建部全国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及其他部委各自垂直领域的小镇已达2000多个,从分布来看,云南省排名第三。可以说,云南省特色小镇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处于初期阶段。从主导产业来看,我国特色小镇以文旅产业为主,占比已达到47%,而其中尤以云南为主,占到文旅产业的22.95%。总体来看,云南省特色小镇具有一定规模,且多数拥有优越的自然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与创新利用,一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致使其面临区域同质化、产业支撑薄弱等问题。因此,对于云南省来说,如何将自身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导入到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形态等方面的建设中,实现小镇的“内涵”发展,应是其当下特色小镇建设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云南省瑞丽市畹町陆港风情特色小镇规划为例,探讨在边境多元文化区域如何通过文化导入,实现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与外在形象兼具“特色”。

1相关文献解读

1.1特色小镇内涵解读

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导入,首先应明确特色小镇的内涵,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各省区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各自特色优势,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小镇概念及内涵。

2015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特色小镇建设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积淀和地域特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浙江省定义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 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在云南省,特色小镇是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浓厚的人文底蕴、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产业、城镇、人口、文化等功能有机融合的空间发展载体和平台。姚兵解读特色小镇:“特”就是要“特别”;“色”就是“景色”,指环境 ;“小镇”则是生活社区的概念[1]。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是一个依托特色资源条件,以特色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产业为发展核心动力,以多功能特色空间为载体,人居环境美好,建筑及整体格局符合当地历史风貌,且具有社区职能的新型聚落。也就是说,特色小镇的产业、空间,以及整体环境、建筑等风貌建设是小镇整体特色的核心体现。

1.2文化導入的“特色”建设方法

“特色”是当下特色小镇建设关注的核心,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丰富,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文化是小镇的灵魂,是小镇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只有将特色小镇的文化与产业、空间、风貌等方面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小镇的特色建设。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笔者提出以下文化导入方法。

1.2.1文化导入产业

一方面,要利用传统的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和娱乐文化等,完善配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另一方面,还应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传统产业积淀,进行整合提升,形成“文化+传统产业”的特色主导产业格局。最后,还应遵循小镇当今发展规律,探索新生产业,借助传统文化优势,引入创新理念,打造“创新+文化+新生产业”的新兴产业模式。

1.2.2文化导入空间

首先,应注重与区域文化的竞合,在融入区域文化大格局的同时,注重挖掘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实现与周边差异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小镇应结合内部各个区域现状特征及文化积淀,合理布局各个功能空间,并对各空间提出相应的建设要求,以更好对小镇整体特色空间建设进行管控。最后,应依托各类开放空间及道路交通网络,搭建深入感知不同特色空间的慢行系统,并注重其中特色空间节点建设,最终形成特色小镇点、线、面全方位的特色空间建设。

1.2.3文化导入风貌

村落格局、街区尺度、人居环境、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都是特色小镇的天然名片。建设有特色的小镇风貌,要以文化特色为引领,把控建筑整体的色彩与风格,以达到和谐、统一,还需注重建筑群落格局的文化特色建设,使小镇在满足现代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呈现历史文化的记忆,传承建筑特色与传统生活方式。

2畹町特色小镇文化导入基础

2.1.畹町小镇现状概况

畹町镇地处云南省西部,南与缅甸九谷市相邻,西、北隔瑞丽江与瑞丽市相望,东北与潞西县接壤,具有“一城两国”的独特景观。畹町是傣语“太阳当顶”之意,畹町之名见之于典籍,可追溯到汉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驿站。随着“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畹町必将成为中国西南经济出口战略中的国际大通道重要节点(见图1)。

研究范围内的芒满村是一个主要以傣族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全村以发展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其他产业以传统的边境商贸及新兴的汽车制造为主,包括北汽瑞丽、水产品交易市场和长合水果交易市场。

2.2深度挖掘,梳理特色文化

畹町作为边陲小镇,受到邻国不同文化的冲击和洗礼,在这个过程中畹町的文化在不断地融入新的文化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所以畹町的文化创新拥有不同于内陆地区的文化创新,畹町的文化富有更多特殊性、可能性和未知性。通过对畹町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出如下几方面主要文化。

2.2.1边贸文化

秦汉时期畹町已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驿站,到了清朝末年首次出现跨国商号,商贸活动迅速发展,1952年8月,畹町更是被批准成为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口岸。纵观历史发展,形成了畹町口岸边贸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畹町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如今,在“一带一路”世界大趋势下,作为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万里边关第一镇,在对外经贸及人文交往方面,有着中国任何一个特色小镇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人文优势。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机遇,畹町应充分挖掘边贸文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边贸坤乾盛世。

畹町小镇暨芒满口岸片区,东邻畹町老镇区,向西通往瑞丽市,东南侧由分割中缅两国的中缅界河环绕,是中缅文化交融之地(见图2)。

2.2.2边关文化

畹町地处边关,却也曾是挽救中国命运的重要通道,曾经的风云变迁为畹町留下了独有的“碑、馆、桥”三大历史文化符号。

(1)畹町桥。畹町桥是一座界桥,连接缅甸与中国。他饱经沧桑,见证了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顽强与不屈,也见证了中缅友好交往的历史。畹町桥曾重修,现已成为中缅通商的通道。

(2)免费对外开放的中缅友好纪念馆、中缅勘界纪念馆、中缅两国勘界畹町会议旧址馆、中国远征军抗战纪念馆、国际邮票展览馆、滇缅公路抗战历史纪念馆、古董车收藏馆。馆内大量珍贵藏品,都是那硝烟四起的年代,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强的参观和研究价值。

(3)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海外侨胞“爱国无悔、报国无怨”、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报国情怀,感天地、泣鬼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2.2.3傣文化

傣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傣文化主要挖掘的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瑞丽自然景色秀丽,历史文化璀璨,民族风情淳朴,是傣文化的发祥地。畹町与缅甸的九谷镇隔河相望、鸡犬相闻,两国民族文化、边民文化交融。现有民族民俗收藏馆、民族古兵器收藏馆、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收藏馆等,馆内有大量展示地域文化的特色藏品。远古的民族器皿、中南半岛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展示的佛像、泰国的皮影及大量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服装、饰品、工艺品等。畹町回环特色村寨也是畹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生活的集中区域,很多民俗文化濒临失传,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畹町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3畹町特色小镇文化导入策略

3.1文化导入产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特色产业是小镇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挖掘现有资源,梳理整合多元文化,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寻找符合当地历史文化积淀及历史发展规律,且自身已具备一定基础优势的产业,才能形成文化、产业、旅游立体发展的整体格局,才能打造符合小镇发展需求,具有生命力的特色产业。

3.1.1文化融合助推旅游产业

畹町邊关文化遗存丰富,边民文化融合,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首先,对现有村庄进行改造提升,利用传统古建筑及老街区进行改造更新,保留原有文化脉络,同时,导入新元素、新功能,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充分展示当地建筑特色,推进畹町全域旅游的建设。另一方面,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多维度展现畹町文化魅力,同时导入艺术、设计、文化创意等功能,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体系,为旅游加值。

3.1.2文化传承引领主导产业

畹町对外贸易历史积淀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既有的通商市场及文化交流资源,以畹町口岸为核心,借助先进的科技平台、优势的人才资源及政策的倾斜扶持,将畹町的传统边贸产业升级,打造成连接印度洋的跨境国际商贸平台。同时,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交易、物流以外的金融服务、会议会展、技术及人才服务等上游产业,通过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畹町特色小镇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主导产业。

3.1.3文化创新衍生新兴产业

2013年12月,北汽瑞丽落户畹町,这是畹町适应当代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新的生产方式,而畹町外贸文化的积淀使畹町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新的生产模式与传统文化优势在此有机融合,这将成为畹町甚至中国制造业实现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因此,畹町特色小镇应依托传统文化优势,注重对新生产业的科技创新,同时延伸其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加工制造、乘用车进出口等实体产业,并拓展汽车主题公园、汽车竞技、技术研发等第三产业,形成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试验、质量管理等更为全面的产业体系,打造符合小镇当下发展规律的“创新+文化+新生产业”特色产业格局,形成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新兴产业。

3.2文化导入空间,搭建特色支撑载体

空间是小镇发展的重要载体,挖掘区域文化,注重“点、线、面”文化和而不同的空间结构建设,通过廊道串联区域文化形成“和”,通过分区引导注重各节点“不同”的特色塑造。

3.2.1文化共性助推全域发展

依托区域文化共性,以商贸物流功能为主导,带动畹町镇区的更新活化和全域旅游的产业升级。畹町特色小镇与镇区联动,依托边关文化为核心打造要素,塑造沿界河区域的小镇形象展示面,结合畹町区域的其他城镇建设空间营造各版块功能延伸,建设全域十里界河风情长廊。

3.2.2合理布局建设小镇“特色”空间

充分尊重小镇现状特色,挖掘整合小镇多元文化,打造小镇特色的功能空间布局。首先,芒满公路连接中缅两国,大量物资、人流在此交融,是两国文化联系纽带。利用这一优势,全面整合沿线文化资源,在小镇内打造一处集中展示及体验边贸文化、边关文化、傣文化的小镇客厅。同时,结合小镇内各地块文化特色,建设传承现有自然风貌、人文特色、产业特色的功能空间,并提出相应建设要求,控制、指导后续建设,才能更好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整体空间格局(见图3)。

(1)陆港风情区

以芒满村为核心,充分利用传统民族村寨的文化价值,依托区域边贸文化积淀,打造一城两国文化特色的“生态链+生活圈”,该区域整体风貌、建筑特色等充分延续历史格局,生活区体验传统生活方式,商贸区展示两国通商文化,在此区域是文化交融、展示、体验的核心区。

(2)国门物流区、北汽制造区、涉农产业区

借势边关贸易优势而成,主要展现小镇的现代产业风貌,同时,注重民族元素的融入。

(3)生态度假区

与缅甸一河之隔,依托现有生态公园,提升配套服务职能,形成传统风貌与现代服务职能相融合的区域。

3.2.3慢行系统品味文化底蕴

建设“步行+自行车为主体”的小镇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提供便利、环境优美且配套完善的慢行空间系统,提升慢行出行率,让更多的人可以徜徉其中,深入感知小镇不同的历史文化。

首先,打造步行商业街区慢行系统,使人们在休闲、购物过程中能欣赏传统商业建筑,在购买当地特色产品时能深入感受边关传统商业氛围。沿界河建设慢行路线,沿路融合两国不同的文化。然后,依托小镇道路,打造贯通商业街慢行线及沿河慢行线的慢行系统,该慢行系统可选择骑行模式,沿途可以全面、充分地领略传统商贸文化、民族文化、生活文化等。最后,通过整个慢行网络中局部特色开放空间的建设,形成小镇完善的特色慢行体系(见图4)。

3.3文化导入风貌,直观呈现特色积淀

挖掘畹町特色小镇文化元素、符号,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发展需求相结合,塑造小镇独有的特色文化风貌与环境,是小镇文化最为直观的展现。

3.3.1整体风貌管控,实现区域协调、统一

畹町特色小镇具有多元化、多功能、多产业的特点,因此,小镇整体形象的景观风貌基调为以下两点:一是小镇整体的建筑风貌塑造应和谐统一,在建筑色彩和建筑语汇上,应与畹町所在地区的民族建筑有所呼应;整个小镇形成一个具有连贯性、相互呼应的“民族风貌”。二是小镇不同功能的建筑群落,其建筑风格在服从小镇整体的“民族风貌”的基调下,应充分与其自身功能所定义的建筑表达形式相结合,在传统民族建筑的风格中,根据其自身的功能特色,有机地加入满足其现代功能的现代建筑元素(见图5)。

3.3.2建筑风格管控,体现鲜明个性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符号是文化的积淀与延续,而建筑的色彩展现了历史文化各自鲜明的性格,不同的建筑类型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各自独有的形制与韵味,深刻地反映了小镇印象,通过对建筑风格及色彩中文化元素的梳理与保护,实现从微观元素到建筑形体,再到整体建筑格局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导入,同时结合现代生产与生活空间需求对传统建筑规模、布局进行调整,才能在满足当今发展需求的同时,依然可以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气息。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明确不同功能建筑的建筑形式与色彩要求,保证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整体风貌和谐统一。

(1)民族建筑风格建筑

充分展现云南民族建筑特色、充分尊重历史和地域文脉。在建筑造型上,此风格的建筑充分吸纳畹町地区民族建筑的艺术语汇,并有机结合现代社会必需的使用功能,将现代元素无缝融入传统的建筑形式中。此建筑风格的建筑立面以米色系为主,建筑屋顶以棕红色为主,整体造型中局部点缀金色等艳丽色彩,作为整个建筑群落的视觉亮点。

(2)乡建民居建筑风格

充分展现云南当地民居风貌,充分尊重当地材质及做法。在建筑造型上,体现质朴、乡野气息。建筑整体色调以暖灰色、木棕色系为主。

(3)生态宜居建筑风格

充分展现民族与现代的结合,充分尊重当地材料与生态技术。在建筑造型上,此风格的建筑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风情色彩,但其表现形式更为现代与简约,与现代宜居生活的功能诉求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建筑色彩上,建筑立面以暖黄色系、暖灰色系为主,建筑屋顶以棕灰色系为主,其整体色彩较之第一类“民族风情建筑风格”更为素雅与平和。

(4)工业建筑风格

因畹町特色小镇内有制造及物流园区项目,为了使其与整体建筑风貌统一,在客观展现工业建筑特有形象的同时,应适当局部加入民族元素,尊重建筑功能与民族元素的结合,使之与整个小镇的“民族风”相协调。在建筑造型上,大尺度的厂房及仓储建筑等,其在整体建筑体量上可保持现代风格,但可在进出入口门头、连廊、入口雨棚等位置使用一定的民族建筑语汇,使其与小镇的整体建筑风貌有所呼应。建筑色彩上,“工业建筑风格”以暖灰、米色、暖黄色系为主。

4结语

特色缺失已成为当下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小镇硬实力的体现,那么文化就是补齐小镇软实力的重要一环。边境地区小镇往往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却由于缺乏全面的文化融合,盲目发展文旅产业,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因此,笔者认为这类文化资源丰富的边境小镇,想要真正做到“特色”发展,应当坚持文化导入的核心理念,将文化—产业—空间—风貌相融合,实现价值的内部循环。产业是小镇发展的动力之源,要实现产业的“特”,应当在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发掘历史积淀形成的独有优势,拓展相关手工业、制造业、商贸物流产业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根植于当地,又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特色产业。此外,还应注重文化元素符号的挖掘,注重传统生活、生产模式的传承,将文化核心要素导入到整体空间、风貌格局,才能营造出产业、环境、建筑相融合的整体风貌,生产、生活空间别具特色的“特色”小镇。此方法较为有效地将小镇生产、生活空间通过“特色”引领实现和谐统一,但是,本文在文化导入生态空间,以及在机制的文化创新方面的思考与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兵.特色小镇的特色建设[J].城乡建设,2017(24):9-10.

[2]吴一洲,陈前虎,郑晓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7):123-127.

[3]冯云廷.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空间—文化三维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7(6):92-95.

[4]邵高峰.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概述[J].建设科技,2018(2):19-21.

[5]陈晓蓁.我国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云栖小镇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7.

[6]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21-22.

[7]王璐.特色小镇产业生态链及其空间载体构建研究——以余杭艺尚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75-79.doi:10.3969/ j.issn.1002-8439.2016.03.017.

[8]郭湘闽,杨敏,彭珂.基于IP(知识产权)的文化型特色小镇规划营建方法研究[J].规划师,2018,34(1):16-23.

[9]吴榕,季翔.基于产业与文化角度对于特色小镇特色空间的研究[J].中外建筑,2018(2):56-58.

[10]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32(12):57-62.

[11]宋维尔,汤欢,应婵莉.浙江特色小镇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6(3):34-37.doi:10.3969/ j.issn.1002-8439.2016.03.009.

[12]單彦名,马慧佳,宋文杰.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培育认知与解读[J].小城镇建设,2016(11):20-24.

[13]陈燕.简析旅游开发中的云南少数民族特色小镇[J].小城镇建设,2017(8):48-53.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08.007.

[14]王星,徐也.旅游型小镇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小城镇建设,2017(6):41-45,67.doi:10.3969/ j.issn.1002-8439.2017.06.013.

[15]何苏明,蒋跃庭,赵华勤.基于产业与文化的特色小镇风貌塑造——以《浙江青田石雕小镇景观风貌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6):93-98.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7.06.022.

作者:谢静

第3篇:特色旅游,去小镇!

特色旅游,去小镇!

试想,如果一个地方拥有旅游资源,把旅游选定为特色产业,从当地文化中挖掘出特色,从而形成旅游资源和产品,它所形成的竞争力将是永恒的。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促成诸多小镇的选择,那就是在日益紧张的城市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乌托邦”。

提起特色小镇,不少人会浮想联翩:江西婺源那漫山曼谷的黄灿灿的油菜花,和点缀其间、灰白相映的徽系古宅;绍兴安昌布满桥栏的翠绿的爬山虎,和屋檐下点缀着的红灯笼:四川杨梅小镇那满山坳的紫红杨梅,还有那一年四季开不败的百色鲜花……这一切似乎都与旅游景点脱不了干系。

的确,在12了个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中,与旅游相关的特色小镇有88个,占总数的69.29%,第二批国家特色小镇中有144个,占小镇总数(276个)的52.17%。

虽然休闲旅游只是“中国特色小镇”的特色之一,但大多数小镇不约而同地将旅游业选作自己的特色化发展。

试想,如果一个地方拥有旅游资源,把旅游选定为特色产业,从当地文化中挖掘出特色,从而形成旅游资源和产品,它所形成的竞争力将是永恒的。此外,还有另一个原因促成诸多小镇的选择,那就是在日益紧张的城市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乌托邦”。

那么,这些形形色色的旅游特色小镇,如何做好旅游IP,如何建造人们理想中的“乌托邦”呢?

在国际上,旅游IP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但国内旅游IP的打造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不过相关专家表示,伴随着消费者的标签意识,国内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已经慢慢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IP形象和產品,也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万亿元。东风强劲,就看特色小镇如何搭乘。

生态小镇——海南石山镇

初入夏,黝黑的火山石与茂密植被交相辉映,满眼都是火山田园风光。

走进石山镇,道路两侧全是褐色大块火山石干垒而成的低矮篱墙,火山石之间留下的一个个圆孔,光线从孔隙中透过,荧荧闪亮,仿佛走进旧石器时代。

如果你还想看点儿其他的,那就去火山石斛园吧。园里四处都是浓密的树荫,凉爽宜人。石斛花优雅芬芳、三角梅如火怒放、玉叶金花幽香浮动,还有成片的黄花梨、沉香、重阳木。幸运的话,还能看到松鼠爬到木瓜树上偷吃水果的情景。如今的石斛园,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百花园”。

风情购物小镇——天津佛罗伦萨小镇

在中国体验意大利风情,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去天津佛罗伦萨小镇就可以了。

佛罗伦萨小镇是中国首座纯意大利风格的休闲文化中心。为了重现16世纪意大利小镇的生活场景,这里的设计不管是外观还是步行小径,甚至廊柱和门廊的每一处建筑和装修细节都独具匠心,所选用的材料也是意大利古典风格的体现。

如果你是一个购物达人,那恭喜你来对了地方。佛罗伦萨小镇还是一个大型高端名品折扣中心和休闲文化中心,设有奢侈品、国际名品、运动和户外以及休闲四大特色购物主题体验区。200余家意大利顶级奢侈品牌和世界时尚名牌商铺不仅物美,而且价格甚至低至l折,非常诱人。

爱情小镇——九色玫瑰小镇

爱情的模样是怎样的?也许在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的九色玫瑰小镇里能找到答案。这是中国第一个彩色村庄,也是第一个玫瑰爱情主题小镇。

小镇里共有442栋传统庭院房屋,刷成了9种颜色。从远处看,小镇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田野和树林的环抱中,搭配上凌乱的色彩,倒是有一种乱中有序的美感。走近看,每一户人家都保留着丽江村落民居的样子,感觉既传统又很跳脱。走在街巷中,还可以欣赏墙上的3D画。也许你刚路过一片“破墙而出”的玫瑰,转过街角又会看到一个美丽的傈僳族姑娘,再后来碰见龙猫在那时有时无的铁轨边向往着诗和远方……

农业旅游小镇——杨梅小镇

每年6月,位于四川成都的杨梅小镇都会举办“杨梅节”,推出一系列杨梅采摘活动。被称为“城市氧吧”的杨梅小镇,整片山上种植着郁郁葱葱的杨梅树。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不禁口舌生津,仿佛满嘴都是酸酸甜甜的感觉。

杨梅小镇占地3000多亩,景区内拥有西部的杨梅产业和三角梅和玫瑰花树及海棠、紫樱花、荆花、千层红、观赏桃花、绣球花、月季、双色茉莉、茶花、格桑花、牵牛花、野菊花……上百种花卉,使得景区365天花开不断。

作者:田芝

第4篇: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 年,建设成容纳 400 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 4 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 38 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 15 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 500 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 万元安装路灯 60 盏;投入资金 270 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 935 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 300 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 14 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 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新建、扩建、修缮、整合挖掘历史文化等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三资融合”。因地制宜,精准导入特色产业,引进

勤农饲料加工、蜂蜜山水泥管厂、黑龙江湖润湾田观光蔬菜棚室、莆田系养老养生等产业项目。

2 、带动作用

全镇 83 条渔船,近 200 户农家游,直接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 3000 人,实现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增加了农业产业附加值,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推进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协同发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

(二)营造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1、土地利用情况

建设成容纳 400 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 4 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 万平方米;引进的勤农饲料加工项目、湖润湾田太阳能温室果蔬项目可带动 300 人就业,同时在洽谈利用 8 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引进莆田系资金开发养老养生产业。

2、项目建设情况

先后引进投资 6000 万元占地 1.6 万平方米的兴凯湖水产品加工厂、投资 8200 万元占地12.2 万平方米的勤农饲料加工厂、投资 1250 万元的良好湖泊项目、投资 700 万元占地 1.1万平方米的蜂蜜山水泥管厂和投资 3 亿元的黑龙江湖润湾田田园综合体项目;新建完成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投资 500 万元新修硬质路面 8.35 公里和村级文化广场 9 个、完善了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80 万元在莲花、蜂蜜山 2 个景区建设公共厕所 3处 190 平方米。

3、主要成效

白鱼湾镇南依兴凯湖,北倚蜂蜜山,境内有 21 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气候宜人,是一处生态旅游区。镇区环境优美,水泥硬质路面通村通户,街道整齐,卫生优良。2016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 2 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 138 户,安装路灯 140 盏,新建铁栅栏 1 万延长米,修建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 5.7 公里,石砌明排 2.2 公里,新建花坛 2 个,全镇 9 个村 2 所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保护

在蜂蜜山建设 7000 年前新开流文化陈列馆;挖掘出黑龙江省兴凯湖冬捕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徐义宝,把渔民传统的每年祭祀活动演变为今天的“渔猎把头节”;春季开湖季节有“开湖节”、“杏花节”等活动。

2、文化传承

在蜂蜜山建设 7000 年前新开流遗址文化陈列馆,每年在兴凯湖边进行“渔猎把头节”祭祀活动,乡村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弘扬传统文化,在杏花开放季节举办“杏花节”,让群众在享受高雅文化生活的同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开发胜利村祥发东庄园东北抗联国际交通站红色遗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主题教育,引导全镇干部群众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弘扬革命传统美德。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1、基础设施建设

镇内交通便利,修建了组组通、户户通硬质路面 5.7 公里,石砌明排 2.2 公里。2015 年投入资金 500 万元,新建村级文化广场 3 个,新上太阳能路灯 85 盏,新修硬质路面 8.35 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全镇修整边沟、平整树台 12 万延长米,栽种花草 10 万株,紫穗槐 20 万株,新建铁栅栏 6000 延长米,安装太阳能 135 户,新建花坛 2个。2016 年投入资金 300 多万元,建成湖沿村和蜂蜜山村 2 个美丽乡村重点村,安装太阳能138 户,安装路灯 140 盏,新建铁栅栏 10000 延长米。投入资金 500 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各一处。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全镇 9 个村 2 个学校全部完成文化广场建设,新修硬质路面 14 公里,完善湖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修石砌明排 2.2 公里以及公共服务大厅、供水供热设施、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站和 6000 平米集贸市场。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1、规划建设管理创新

一是规划为纲。制定了《白鱼湾镇加快培育建设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立足我镇区位优势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准确定位我镇在农业、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挖掘产业优势、旅游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小镇。

二是宜居为先。坚持精而美,按照节约集约发展、“多项融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 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 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不超过规划面积的 50%。

三是产业为根。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带动本地发展的产业项目,以产业带动小镇发展。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 500 栋阳光温室生产绿色果蔬、集结镇边 280 公顷耕地与京都集团开发湖边鸭蛋、溜达鸡等绿色养殖业,走订单农业发展之路;依托 3 万亩水田发展生态农业,培育有兴凯湖特色的鱼湾香稻。

四是特色为本。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整合镇内蜂蜜山景区、白鱼湾景区、莲花旅游景区,利用绿色蔬菜开发生态菜馆,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民宿游”“农家游”特色旅游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产业。

2、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建有综合服务大厅,以“便民利民、公正规范、廉洁高效”为目标,推行四个一(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水、给一个满意的答复)的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升镇村便民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将行政许可项目全面纳入服务中心,权力下放,实行窗口服务,做到窗口受理、全程代办。

二是搭建与群众沟通平台,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临时性救助对象的救助工作,按照首问责任制的要求,限时审核发放,减化程序,方便群众。

三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对纠纷重点村、重点户、重点人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为核心,以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推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引进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集约土地 1500亩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集体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土地收益不减少的情况下进入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增加 3 万元收入。企业产品采用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模式。线上销售主要使用 PC网上平台(公司主网站商城)、天猫旗舰店、京东一号店、顺丰优选、追味寻源、移动端微信公众商城等网上平台,主要营销大米,粗加工干菜,杂粮,山珍(菌类、干果等)白鱼湾香鸭蛋,白鱼湾湖产品等;线下销售主要利用礼品团购、商超、大宗贸易供货等方式进行,主要营销蔬菜类等不易保管的产品。

4、省、市、县支持政策

市政府对落户小镇的产业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免收一切手续审批费用,三年内不缴纳地方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内涵有待提升。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没有文化创意,缺乏个性和特色。

2、要素制约较为突出。我镇土地指标十分紧缺,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小城镇要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来提高其建设标准、档次和品味,但目前我镇比较缺乏这类人才,现有的技术人员也已适应不了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3、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资金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根本动力,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第5篇: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具体要求: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浙江省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浙江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评估奖惩等,大部分特色小镇成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展沟通协调与服务,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市乡镇特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14年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氾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6篇:【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农业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大部委局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小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等,都对中医药健康旅游做出了规划部署,鼓励中医药企业开发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文化小镇。

2、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

日前,国务院下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森林小镇、低空旅游特色小镇。

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着重提到了旅游+城镇化。根据该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支持发展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加快推进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大力拓展森林旅游发展空间,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国有林场等为重点,完善森林旅游产品和设施,推出一批具备森林游憩、疗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

3、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求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等负责推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同时,农业部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中,也涉及小镇建设内容。

4、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工业文化特色小镇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将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有序推进工业文化城市、园区和企业试点示范。

5、住建部:美丽宜居小镇

截至2016年12月28日,住建部已连续公布了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2016年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各地自愿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农委)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审查,确定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等95个镇为美丽宜居小镇示范予以公布。

6、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国家级特色小镇

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去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申报流程汇总 1. 申报条件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不具有镇一级行政管理职能,也不是产业园区、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各市选定上报的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规划建设、运作方式等方面,符合下列条件。

(1)产业方向:与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聚焦支撑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地域传统特色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每个小镇需明确一个主攻产业,突出“一镇一主业”。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2)空间布局:一般位于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周边及交通轴沿线等适宜聚集产业和人口的地域,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严格划定小镇边界,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建设用地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3)有效投资: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金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创意、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的总投资额可放宽到不低于15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20%。

(4)功能定位:立足特色产业,培育独特文化,衍生旅游功能以及必需的社区功能,实现功能有机融合。一般特色小镇要按3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4A级以上景区标准建设。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建设现代化开放型特色小镇。

(5)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鼓励采取企业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的发展模式。政府主要在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服务。

(6)综合效益:有效投资、营业收入、新增税收、市场主体数量、常住人口等实现爆发式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创业平台。

2. 申报材料

(1)规划方案: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包括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如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明确特色小镇的四至范围、产业类别。

(2)建设计划:有分的投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额、投资计划、用地计划、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以及相应的推进计划。

(3)业主情况:简要介绍特色小镇建设主体的公司名称、实力、资金筹措计划等。可附上已建成运营项目案例。

(4)扶持举措:特色小镇所在设区市、县(市、区)政府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措施。

(5)基本情况:如实、完整地填写《特色小镇基本情况表》

3. 分批审核

根据申报创建特色小镇的具体产业定位,坚持统分结合、分批审核,先分别由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初审,再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联审、报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 3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定后公布。对各地申报创建特色小镇数额不搞平均分配,凡符合特色小镇内涵和质量要求的,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4. 动态管理

特色小镇实行创建制,按照“宽进严定、分类审批”的原则推进。制定考核办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公布达标小镇,兑现奖惩政策;对连续2年没有完成建设进度的特色小镇,退出创建名单。

5. 验收命名

通过3年左右的创建期,对实现规划建设目标、达到特色小镇标准要求的,由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组织验收,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第7篇:【特色小镇】东海水晶小镇

小镇名称: 规划面积: 基本情况 东海水晶小镇 |

所属产业:

时尚产业

3km² |

小镇位置:

东海县中华北路

东海水晶小镇总占地面积452亩,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一期已建成363亩,投资32亿元,二期投资金额18亿元。通过东海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集聚区,辐射周边生态生产与生活,致力打造集旅游、文化、消费、创业为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圈。

建设空间

规划面积(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亩):3000亩;规划常住人口:30000人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建设模式

小镇以水晶产业为主导,楼友会运营为主体,集“七个+”于一体——大数据+、新媒体+,互联网+、双创+、金融+、物流+、旅游+。结合水晶产业、水晶贸易、水晶文化、水晶创新、小镇旅游,以八大模块为核心创新水晶小镇建设。打造水晶创新平台、水晶旅游集散中心、水晶文化展示、博览中心及博物馆、水晶交易区、水晶智能仓储物流区、水晶商业、服务区、金融服务中心 、创新总部基地。

1、水晶创新平台:水晶创业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区+创新孵化基地,形成水晶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科技金融三大产业集群。

2、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东海水晶+温泉旅游;打造水晶电子商务交易综合平台。

3、创新产品博览中心:进行产品、文化展示,提供创业大数据以及博览交易洽谈服务。

4、水晶交易区:水晶城

1、2号馆的水晶交易区。

5、水晶智能仓储物流区。

6、创新总部基地:引进三大产业集群总部企业,打造以水晶产业为核心的创业生态环境。

7、水晶商业服务区:完善水晶产业服务配套。提供创业酒店及配套;创意生活街区(用餐、咖啡、小型购物、邮局、银行等);休闲区(商业走廊);生活配套。

8、金融服务中心:引入创业投资、产业基金,打造水晶产业基金服务中心。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现有基础

东海水晶小镇将以特色小镇模式整合周边生态,通过并引入颐高特色小镇O2O产品——云巢七彩,打造围绕水晶的旅游、购物、大数据、物流、展会、创业、金融等七大创新项目的叠加融合,颠覆传统市场和产业的商业模式、经营主体、投资营销以及信息对接,进一步提升东海水晶产业的知名度。并以水晶小镇的辐射与群聚效应,使主导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凸显品牌效应和产业集群,带动东海消费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升级,推动东海经济增速发展。

功能集成

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或企业社区服务平台规划面积(平方米):15万平方米

景区服务功能建设标准和预计建成时间:2018年

已有科教文卫和其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水晶城场馆内配有餐饮、博物馆 、超市、影院、银行、物流、保险、会务会展、拍卖等功能,提供旅游、工商、质检、税务、公安、城管、邮政等公共服务。 智慧社区规划情况:打造专业的水晶电商网站,进驻国内顶级电商平台的的东海水晶馆。引进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完善产品营销设计体系,产品鉴定服务体系,产品售后客服体系,物流仓储管理体系。提高东海水晶的电商运营能力,提升东海水晶的品牌影响力,开拓水晶销售的线上新渠道。

特色小镇 |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第8篇:从“平凡”小镇到“特色”小镇

——以浙江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

摘要:近年来,从国家层面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浙江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先驱者,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两会”上,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我们受到浙江桐乡市河山镇委托,共同为打造河山特色小镇贡献一点努力。本论文以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中落实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时探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河山镇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0、引言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如此描述小镇美景。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在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创造出人们认同的精神空间。如何从其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出发,尊重人的情感与文化传统,达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目标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6年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明确提出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早在2015年年初的浙江“两会”上,浙江省即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 2016年5月26日,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研究,10个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

1、特色小镇的特点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

根据《意见》,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半个西湖,而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

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

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

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特色小镇扑面来。浙江省省长李强说:“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历史传承、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实际的重大决策和行政创新。”

特色小镇,特色创建。目前小镇主要有三种创建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做好大规划,联手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2、特色小镇的构建的技术路线

一个特色小镇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不仅仅需要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小镇发展的情况进行预计,并对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给予规划预留,建设过程中逐渐落实规划理念,而且在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等阶段,不断协调、不断调整,逐步达到特色小镇的要求。一个集产业发展、商业繁荣、文化特色、环境宜人的特色小镇,需要小镇上级主管部门、小镇管理单位、规划技术人员、投资开发商、民众等多方面的协作推动。

根据时间先后以及每个阶段主体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可将特色小镇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需要各方协调控制,共同为打造特色小镇贡献自己的努力。 1)规划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小镇产业规划等条件,梳理小镇发展的前景,小镇发展的模式,明确小镇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定位,挖掘小镇发展的特色优势,进而确定小镇合适的发展路线和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镇的整体产业调整延伸、小镇风貌控制、小镇特色打造、小镇的旅游规划等。为设计阶段做好铺垫。 2)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细节设计确保规划阶段的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尤其是主镇区街道、建筑(尤其是沿街建筑)、公共空间(滨水带、街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标识标牌、市政管道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对于其他地区以控制风貌为主,保证整个风格的协调统一。 3)实施阶段

根据实施过程中不同情况,尤其是不同投资资金情况,制定不同的实施建造策略,并在产权、股份、分红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规划设计的内容能顺利推进下去,使得项目得以实施运行。 4)管理阶段

在具体工程施工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完成后,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平凡”小镇构建特色小镇遇到的问题

3.1“平凡”无“特色”

无数的小镇,因为自身自然优势不足、产业落后、人气不足,十分“平凡”,缺乏自然水山、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的“特色”,这些小镇在大量特色小镇的包围下,只能是辅助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逐渐成为附属角色。这比将失去自身特色,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3.2因为“平凡”导致缺乏人气

“平凡”的小镇,自身发展是依附于城市或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导致大量的人才涌入城市或其他小镇,导致自身人气严重不足。加之自身缺乏各种文化设施、和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使得小镇空心化。

3.3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困难

“平凡”的小镇,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吸引力不足。开发商面对一个人气不足,没有特色小镇,开发兴趣不足,缺乏发展的信心。导致投资资金不足,小镇更加难以发展。 3.4上级指标的虚高

“平凡”的小镇受制于上级规划指标的虚高,建设用地的有些地块高达3.0,这种指标是需要建设高层建筑的,但是这又不符合小镇的发展。试想,这样的高层建筑,有谁会来买账? 3.5百姓改造意愿不足

在城市的改造过程中,尤其是小城镇中,百姓的意愿是跟随利益驱动,缺乏资金投入的“平凡”小镇,要通过百姓的自发改造,是十分困难的。

4.河山风情小镇的构建

4.1河山镇概况 1)区位交通分析

桐乡市河山镇地处地处桐乡市西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东邻石门镇,南靠洲泉镇,西临德清县新市镇,北接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位于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境内,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在河山设有互通区,距上海市中心120千米,邻杭州市中心45千米,离苏州市中心70千米。1.5小时交通圈内,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2)文化背景

河山镇历史悠久,蚕桑文化底蕴浓厚,遗址遗迹丰富,历史人文众多。 (1)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桐乡河山镇与南浔区善琏镇交界处的含山上蚕花朵朵,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游人如织。石门、洲泉、河山、大麻、崇福等地的许多蚕农纷纷上含山争相轧蚕花,一方面是祈求蚕神保佑蚕茧丰收,另一方面则是借蚕“嬉春”,进行民间狂欢活动。包括拜蚕花童子忏、水上“拜香船”、水上“标杆船”杂技、水上“踏白船”竞渡、抬“蚕神菩萨出会”、水上“拳船”、摸蚕花奶奶等。

文化活动

(2)丰富多样的历史人文

千年古刹--崇庆禅寺、桑阴鱼肥--俞家湾桑基鱼塘、漫画大师陵园--丰子恺陵园

崇庆禅寺丰子恺 (3)规划设计范围

地域范围:为河山镇域范围,用地总面积39.2km2。

重点规划设计范围(规划镇区范围):北至现状道路、西至镇界、东至临杭经济区概念规划路网、南至现状河道,用地面积9.83km2。

规划范围

3)产业分析

河山镇正逐步形成以绢纺(织)业为支柱产业,建材为重点产业,化纤、服装、五金为依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工业增加值8.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37亿元,实缴税金1.49亿元,利润2.02亿元。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在职职工14071人,以电气机械、绢纺织为主。个体经营户2429户,实现税收1781万元。2015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绢纺(织)名镇”称号。 4.2规划阶段 4.2.1定位

以蚕桑文化基底,以卷纺(织)业、服装产业为依托的近现代风情小镇。

大力发展桑基鱼塘农村旅游,推动卷纺(织)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服装产业向服装设计、服装材料研究等上游产业发展。建设以近现代风情为主要风貌的风情小镇。推进河山镇向传统产业延伸、文创产业、旅游产业发展。 4.2.2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

镇区以新老结合的模式进行发展建设,新区严格控制风貌,老区逐步改造风貌,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营造良好生活、工作、旅游环境。

以各个行政村产业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例如桑基鱼塘旅游、果园旅游、光伏旅游等,并结合镇域内的文化遗址活动,打造特色旅游路线。

旅游路线规划

2)特色风情

深度挖掘河山文化、产业优势,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重点突出小镇的风情,在建筑建设改造中,严格控制风貌,建造骑楼、拱券等构建,营造一种复古的、具有近现代风格的街道。以风情吸引投资、以风貌吸引旅游、以特色吸引产业,全方位吸引人气。 3)绿色生态

疏通水系,建立清水平台、水中木栈道等,形成水上交通体系。完善河山绿化网络,增加市民休息公园及公共活动广场,构建江南水乡风情。多用绿色清洁能源(光伏)、多用透水铺装,多设雨水收集池,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江南小镇。 4.3设计阶段

鸟瞰图

4.3.1新区设计

河山镇向着南侧发展,新建地块以居住、商业、办公为考虑,重点打造沿慕仁港河的近现代风情商业街,并结合产业发展,提供文创办公、商业展示、商品销售等内容。以平安路和慕仁港河交界口为核心,重点打造河山新的商业中心。

新区总图

4.3.2老区设计

河山镇的河山大街为原镇主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山大街已显破败。街道两侧建筑多以老房、危房为主,无论从使用还是风貌上已经不符合现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经营需求。以近现代江南风情为主,打造一条集产业发展、文化展示、旅游目的地、市民生产经营生活为一体文化商业街。

改造效果图

4.4实施阶段

根据资金情况,将实施分为两种情况。 4.4.1资金投入充足 以开发商整体开发为主,重点打造新区和老区,兼顾周边行政村旅游开发。政府部门着重打造水系、公共景观及其他公共空间。政府部门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与税收优惠。 4.4.2资金投入不足

以政府引导开发为主,重点改造河山大街等老区域,依靠有条件的允许建筑面积增加,明确产权等政策,鼓励现业主进行自我改造。政府有关部门控制审批及整体效果。公共部分由政府出资进行改造。

改造实施:原建筑鉴定为危房后,在整治范围内,政府无力出资回收产权,由原所有者自行原址重建,在满足建筑风格统一,建筑投影范围不扩大,骑楼宽度达到3m的前提下,允许加建部分一层,补偿一层的范围由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审核确定。

实施控制

4.5管理阶段

出资主体为开发商,具体管理在于开放商,政府有关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只进行行政管理审批。若出资主体为个人,政府有关部门成立管理委员会,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无论管理方为谁,需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5.问题解决策略

5.1缺乏“特色”

表面上看河山镇缺乏乌镇的好水,缺乏德清的好山,缺乏云栖小镇的高新产业,但是我们深入挖掘。发现河山虽然没有好水,但水资源也不差;虽然没有德清的山,但各类文化遗迹资源也不少;虽然没有高新产业,但只要把绢纺产业、服装产业加以延伸,发展以服装设计为主导的文创产业也是可以的。所以说是“平凡”仔细下挖,还是有很多“特色”可以发掘的。 5.2缺乏“人气” 小镇空心化,核心是百姓收入不高,小镇设施不足。若以政府力量发展一条商业街,建设一批文化设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以政策优惠鼓励人才进行创业创新,先留下一批人,再吸引一批人,逐渐形成人气,逐步发展。 5.3缺乏资金

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和强而有力的招商策略,依靠逐渐起来的小镇风情和人气,能让开发商看到投资的前景,投资资金会逐渐吸引过来。 5.4自发改造的盲目性

前期依靠百姓的自发改造,百姓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时需要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改造方案,严格控制增加的建筑面积,严格控制立面效果。并引导百姓进行业态的逐步调整。

6.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需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协作,共同建设、共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慧意(上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6.11.18

第9篇:【特色小镇专题】新津白鹤滩亲水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成都市水城新津县,处于成都市半小时交通圈范围内。新津县距成都市区19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0公里,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四川省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的必经之地。项目总规划区域面积约10700亩,总投资60亿元。

项目位置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二、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

项目地块位于新津县岷江北岸,西北至五津镇,东至杨柳河以东,南临岷江河堤。地块南侧对岸为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及“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主题公园。区域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

项目区位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交通条件

新津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川西平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成昆铁路、川藏公路(国道108线)、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大件路等4条快速通道与成都相连,成都到新津的交通线路有大件路、成雅高速,以及未来的成绵乐城际快铁;规划的轻轨(成绵峨)通过项目地块。

项目交通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3、自然环境

项目区域包含“白鹤滩生态湿地”保护区,占地面积约为621亩,现状为白鹤滩滩涂湿地,属未利用用地,生态资源品质突出。白鹤滩为岷江成都段重要的湿地,湿地区域占据最好的地理位置,以及最好的自然景观。

白鹤滩湿地现状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4、水资源

从目前新津县城总体规划来看,项目地处城市发展的留白区域,紧邻岷江,聚水优势。该地块区域有“五水汇聚”的聚水文化优势,即新津五水(南河、西河、羊马河、金马河、杨柳河)在项目地块西侧汇入岷江,由此形成的五水汇聚的“聚水文化”与都江堰表现的“分水文化”遥相呼应。“聚水文化”是项目资源的一大亮点,也是新津水城区的文化之魂。

5、历史文化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天涯若比邻

“初唐四杰”王勃写给友人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五津是指岷江在川西河段上的五个著名的渡口,从都江堰以下到键为一段的岷江中,当时有五个渡口,其中之一就是新津。新津的得名是因东汉年间,李严在此开凿渡口,古代渡口称为津,开凿一个新的渡口就称为新津。新津是以前南方丝绸之路止的一个险渡,有道是“走遍天下路,难过新津渡”。

“初唐四杰”王勃写给友人的诗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2)历史文化资源——飞虎队基地

新津机场始建于1928年,抗战开始后被指定为空军基地。是二战期间亚洲著名的大机场,有宽阔坚固的跑道,可供美军最新式重型轰炸机 B-29 的起飞降落。新津机场是新津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新津近代历史的一个标记。新津机场现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随着成都双流机场第二跑道的全面启用和城市的发展,机场的搬迁是大势所趋,整个区域将会形成真正的新津“城北新城”。

新津机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6、体育产业资源

四川省水上运动中心,地处本项目所处的岷江南岸。位于县城东南1公里处岷江之滨的水上运动场,系国家级体育建筑,占地千亩,其间建有水域面积达700余亩的A级国际比赛标准型水上运动场。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功能俱全,该中心不仅国内居冠,在亚洲也堪称一流。

四川水上运动中心位置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7、经济资源

新材料基地位于成都市新津县。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高复纤维、硅材料、合成树脂、稀土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三、发展定位

项目以体育产业为切入点,以亲水运动休闲为核心、以水文化为主题的运动、健身、休闲、保健为特色,以商业配套为辅助,以新津的民风民俗为根,打造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相结合,现代田园风光和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集运动健身、休闲度假、生态居住于一体的亲水性白鹤滩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四、功能分区

项目划分为四大组团:湿地高尔夫运动功能区、五星级酒店商务功能区、亲水休闲运动商业功能区、商业服务业配套功能区、高端居住功能区。

项目功能分区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五、项目规划

(一)湿地高尔夫运动功能区

该功能区位于规划区南侧,占地约1843亩,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湿地高尔夫、健身步道、生态湿地公园、自行车道、高尔夫会所。

湿地高尔夫运动功能区规划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湿地高尔夫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生态湿地公园

健身步道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高尔夫会所

(二)五星级酒店商务功能区

五星级酒店商务功能区为配套亲水运动休闲中心,服务区域的体育、商务和旅游产业,承接商务、接待、会议、会展的功能。建设项目包括:豪华大堂、豪华客房、国际会议中心、大宴会厅、健身中心、顶级商务会所。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五星级酒店商务功能区规划区域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国际会议中心

豪华大堂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三)亲水休闲运动商业功能区

亲水休闲运动商业功能区集休闲、运动、餐饮、商业功能于一体,该功能区位于规划区西侧,占地205亩,建设项目包括:亲水运动休闲中心,运动健身中心,服务中心,高尔夫主题酒店,集中商业配套区、网球公园,露天游泳池。

亲水运动休闲功能区规划区域图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大型室内恒温泳池

水疗会所

室内网球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瑜伽房

接待大堂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室外露天泳池

露天网球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四)商业服务业配套功能区

商业服务业配套功能区由A、B、C三大地块组成,涉及教育、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配套功能,建设项目包括中学,综合商业体,风情商业街,商业裙楼和商务公寓。

商业服务业配套功能区规划区域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综合商业体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风情商业街

(五)高端居住功能区—欧洲风情小镇

高端居住功能区欧洲风情小镇包括德式风格、英伦风格、地中海风格和简欧风格住宅区。

德式风格住宅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英伦风格住宅区

地中海风格住宅区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简欧风格住宅区

六、项目思路

项目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自然环境优势、水资源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体育产业资源优势等,以亲水运动为主题,围绕运动、健身、休闲20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和保健方向寻求突破口,打造现代田园风光和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的运动休闲综合体。

21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上一篇:建材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下一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