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考试台词

2022-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格检查考试台词

执业医师考试体格检查知识梳理

体格检查

整理:刘中海

一、体格检查的方法

1. 视诊

2. 触诊触诊分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浅部触诊是指深度1cm左右的触诊。

深部触诊有深部滑行触诊、深压触诊、深部冲击触诊。

3. 叩诊 叩诊分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直接叩诊是指用手掌直接拍击需要检查

的部位,间接叩诊是指用一手指作为指板,紧贴需要检查的部位,另一手指叩击指板

4. 听诊

二、一般检查

1. 四大生命体征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人体正常体温为36℃-37℃.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口侧法,体温为36.3℃

-37.2℃,此方法不适合婴儿和昏迷患者。肛侧法,体温为36.5℃-37.7℃,此方法适合婴儿和昏迷患者,腋侧法,体温为36℃-37℃,此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37.1℃-38℃为低热,38.1 ℃-39为中等热度,39.1-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

人体正常呼吸频率为18-20次/分。

人体正常脉搏为60-100次/分。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2次。

人体理想血压为80/120mmHg,正常高值为85/130 mmHg,临界高血压为

90/140 mmHg,一级高血压为91-99/141-159 mmHg,二级高血压为100-109/ 160-179 mmHg,三级高需要为>110/>180 mmHg.测量血压有两种方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怎样测血压:

首先让患者处于平静状态,坐下休息5分钟左右,让心脏位置与肘同高,充分暴露上臂,调整血压计,使水银平面位于0 mmHg,绑好袖带,袖带下端距肘部2-3cm左右,用右手指尖触摸肱动脉搏动,找到搏动最强点,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肘部搏

动最强点,不要放入袖带中,向袖带充气,待听到波动后继续充气,直到搏动消失后,再充气20-30 mmHg,缓慢放气,当听到搏动时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搏动消失时,这时的血压为舒张压。可左右手测量比较。

2. 皮肤 检查皮肤包括皮肤颜色、弹性、有无包块和出血、

3.淋巴结 淋巴结的分布和检查,包括耳前、耳后、乳突、枕骨下、颌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淋巴结。

淋巴结的触诊:

淋巴结触诊的关键是,首先,淋巴结分布广泛,应注意不要遗漏,所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触诊。对于头面部淋巴结的触诊,检查者站于患者身后,采用滑动触诊的手法,按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区、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的顺序由浅入深进行触诊。对于颈部淋巴结的触诊,检查者站在患者前面和后面都可以,当检查左侧淋巴结时指导患者头偏向左下方,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对于腋窝淋巴结的触诊,腋窝淋巴结分胸肌淋巴结、外侧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和尖淋巴结五群。检查者站在患者前方,检查者用左手抓住患者左手,右手检查腋窝的前壁、后壁、内侧壁、外侧壁和腋窝顶部,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

三、头面部、颈部 头面部包括头发和头皮、头颅、眼、耳、鼻、鼻窦、口腔、扁桃体、腮腺、颈部包括颈部血管(颈静脉)、甲状腺、气管。对眼睛的检查包括眼睑、结膜、巩膜、瞳孔、和眼球的运动。

甲状腺的触诊 检查者站在患者前面和后面都可以。分峡部和侧叶的触诊。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2-4气管软骨的前方。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峡部的触诊,检查者站于被检者前方,双手拇指位于胸骨柄的上方,依次向上触摸,可触到一软组织,随吞咽动作上下运动。检查者站于被检者后方,双手食指和中指位于胸骨柄上方,依次向上触摸,可触到一软组织,随吞咽动作上下运动。侧叶的触诊,检查者站于被检者前方,嘱被检者低下头,左手将甲状软骨推向右侧,右手拇指上下滑动进行触诊,

四、胸部 视诊,胸部外形。触诊,包括乳房的触诊、肺的触诊有胸廓扩张度、语言震颤、胸膜摩擦感。心脏的触诊有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叩诊,主

要是胸部叩诊,即叩诊肺,其二是心界的叩诊。

乳房的触诊 乳头位于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隙,乳房触诊的目的是观察乳房内是否有肿块、压痛、乳房的柔软度、触诊规则是。先检查健侧,后检查患侧。左侧乳房的触诊从左下象限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滑动触诊。右侧乳房的触诊从右下象限开始顺时针方向进行滑动触诊。

胸廓扩张度 胸廓扩张度检查的目的是检查胸腔的单侧病变,如气胸、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不张。一般情况下因前侧胸部的扩张度比较大,所以常检查前侧胸壁。患者仰卧,检查者将双手张开,拇指沿着两侧肋缘,拇指尖在前正中线处汇合,其余四指张开,嘱患者深呼吸,对于后侧胸壁的检查,嘱患者坐立,方法如前。

语音震颤 语音震颤检查的目的是检查气管的通畅程度,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发yi音,检查者用双手尺侧缘接触胸部,从上到下,由内到外交叉对比,左右两侧对比双侧对称部位的震颤强度。

胸膜摩擦感

心尖搏动 检查心尖搏动的目的是检查心尖搏动的位置和强弱。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内1-2cm处。心尖搏动的触诊,检查者先用右手掌置于心前区,感觉心脏搏动的位置,再缩小范围用右手尺侧缘或右手食指、中指并拢进行触诊。

心前区震颤和心包摩擦音 心前区的震颤检查目的在于检查心脏瓣膜的病变。心包摩擦音检查目的是观察是否有心包炎。触诊方法同心尖搏动的触诊。

胸部叩诊 胸部叩诊是检查肺部是否有异常、肺界的叩诊、肺下界的移动度。对于肺部的叩诊,先检查前胸嘱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从第一肋间隙开始,沿锁骨中线、腋前线逐步向下左右对比叩诊,在检查侧胸,嘱患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暴露侧胸壁,最后检查后背,嘱患者低头,尽量使肩胛骨向外展(嘱患者双手交叉抱肘)充分暴露后背部肺组织,沿肩胛线左右上下对比叩诊。前面的检查包括肺界得叩诊,关于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我们检查后背,瞩患者平静呼吸,坐立位,沿肩胛线逐步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记下位置,之后瞩患者深吸气并屏住呼吸,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这是肺下界的最低点,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后瞩患者深呼气并屏住呼吸,向上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这是肺下界的

最高点。

心界的叩诊 心界得叩诊在于确定心脏的大小和形状。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界从心尖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一肋尖向上,由外向内至第二肋间隙,右界先叩出肝上界,沿右侧的锁骨中线,在心尖的水平位,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肝上界,沿肝上界至下而上,由外向内逐肋间叩诊,叩出右侧心界。

五、腹部 视诊,腹部外形。触诊包括腹部的触诊和腹腔脏器的触诊,后者包括肝脏的触诊、胆囊的触诊、脾脏的触诊还有液波震颤、振水音。叩诊有腹部叩诊、肝界的叩诊、肋脊角的叩诊、移动性浊音。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了解腹部紧张度和压痛和反跳痛。患者仰卧,双腿屈曲,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腹膜炎的三联征: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 肝脏的触诊 肝脏的触诊主要是确定肝脏的位置和软硬度,有单手触诊和双手触诊,单手触诊是将右手放在腹部,掌指关节伸直,与右侧肋缘平行,当患者呼气时,向下深压,当患者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脏下缘,并逐渐向上,手法就是与腹部运动一致。双手触诊是用左手托住右侧腹部,大拇指放于前侧胸壁,使肝脏前表面接触胸壁,右手方法不变。肋下小于等于1cm为正常。

胆囊的触诊 右锁骨中线与肋缘的交界点即胆囊的压痛点,检查者左手平放于右侧胸部,左手大拇指勾压在胆囊压痛点上,瞩患者缓慢深吸气。如因剧烈疼痛称Murphy征阳性。

脾脏的触诊 脾脏位于左季肋部,胃的后方,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平行,脾门与胰尾相邻,为腹膜内位器官。正常情况下脾脏是不能触及的,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检查者左手绕过患者前面,托住患者左侧胸部,限制呼吸,右手放于左侧腹部,与左侧肋缘垂直,配合呼吸进行触诊,脾脏肿大分为轻、中、高。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肋下2cm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肝浊音界的叩诊 当胃穿孔时,肝浊音界消失。

脾脏的叩诊

移动性浊音 患者仰卧,检查者从脐部开始向左侧叩诊,当由鼓音变为浊音,瞩患者右侧卧位,手指不动,如果叩诊音由浊音变为鼓音,说明有胸腔积液。当腹

腔液体达1000ml时就可以检查出。

液波震颤 患者仰卧,检查者左手掌贴近患者右侧腹部,检查者右手敲击患者左侧胸壁,此法检查腹水,需要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为防止震动波沿腹壁传导出现假阳性,可嘱患者用手掌尺侧缘轻压在脐部。 振水音 患者仰卧,医生以一耳凑近患者上腹部,右手四指并拢冲击上腹部,如能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可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正常人在餐后或饮进多量液体时会出现上腹部振水音。

膀胱叩诊 首先操作者注意仪表和态度,搓热自己的双手手,取得患者同意后,让患者屈膝,膀胱叩诊我们一般取腹中线,从脐部向耻骨联合方向叩诊,正常腹部的叩诊音为鼓音,当鼓音变为拙音时,就是充盈的膀胱,再取锁中线,从脐部向耻骨联合方向叩诊。

六、神经系统检查

1. 12对颅神经检查

2. 运动功能的检查

3. 感觉功能的检查

4. 神经反射的检查

浅反射是指刺激皮肤和粘膜引起的反射,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等。深反射是指刺激骨膜和肌腱引起的反射包括膝反射、跟腱反射。

腹壁反射 患者仰卧,下肢屈曲,使腹壁皮肤松弛。由外向内轻划左右肋缘下(T7-8)、脐水平(T9-10)、腹股沟上(T11-12)的皮肤,正常反应是受刺激部位腹壁肌收缩。

跟腱反射 叩击跟腱

Babinski征 最常用,用钝物从脚后跟沿足底外侧缘划在脚指跟部转为内侧,如出现脚趾向背侧张开为阳性。阳性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Kerning征

Brudzinski征

5.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基本操作

1. 手术区消毒

以腹部手术为例,上至乳头线,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两侧至液中线,如污染区手术,如肛门位置,由外周向中心消毒,如干净区手术,由手术中心向外周消毒,消毒三遍,每次消毒的范围不能超过上次的边缘。

2. 换药

3. 戴无菌手套

4. 穿脱隔离衣

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卷袖过肘,洗手,双手提起衣服的领子,内面朝自己,右手拿着领子,左手顺着袖口穿上,提拉衣领,使左手露出,左手拿着领子,勿让手触及脸部右手顺着袖口穿上,提拉衣领,是右手露出,系好领口,系好衣带和袖子,将袖带在前面打结。

脱隔离衣:解开袖带和扣子,解开袖口,手捏住袖子的外面,卷袖过肘,洗手,解开领口,手捏住袖子的内面拉下衣服过手,用被衣服包住的手捏住另一只手的外面顺势拉下过手,两手退出衣服,拿住领口,使内面向外挂起。

5. 穿脱手术衣

6. 吸氧术

7. 吸痰术

患者仰卧位,铺治疗巾,头歪向一侧,打开吸引器,一般40kPa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一手捏住吸痰管的远端,另一手把吸痰管放入口咽部,远端的手松开,另一只手上下提拉吸痰管,每次抽吸时间小于15秒,一次未吸净,隔3-5分钟再吸。在吸痰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插入深度为浅部7-10cm,深部15cm左右。

8. 插胃管

医生洗手戴口罩帽子,患者半坐卧位,先测一下需要胃管的长度,用两种量法,一,从鼻尖到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位置;二,从前额发际到胸骨剑突。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沿鼻孔插入胃管,插到14-16cm的时候,瞩患者做吞咽动作,继续插入,成人插入胃管的长度为55-60cm.检查胃管是否插入胃中,一,将末端放入水中,看是否有气泡冒出,二,给胃管注射空气,用听诊器检查是否有气过水声,三,抽吸胃管看是否有胃液。

9.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10. 导尿术

11. 动静脉穿刺术

动脉穿刺术:以挠动脉为例,医生洗手戴口罩帽子,患者取仰卧位,腕下垫纱布卷,局部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找到桡动脉,与动脉呈40度角刺入,如见鲜红色的血液直入注射器,拔出注射器,压迫止血至少5分钟。

静脉穿刺术

12. 胸腔穿刺术

13. 腹腔穿刺术

14. 腰椎穿刺术

洗手戴口罩帽子,核对病人姓名,瞩病人侧卧位,头向胸部靠拢,屈膝,双手抱膝,使背呈弓状。定位,两侧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的连线,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消毒皮肤,一般直径15cm左右,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局麻,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拿穿刺针,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此时慢慢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g,或40-50滴/分钟。

15. 骨髓穿刺术

16. 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拆线)

17. 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18. 清创术

19. 脊柱损伤的搬运

20.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21. 人工呼吸

22. 胸外心脏按压

23. 电除颤

24.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第2篇: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操作归纳

体格检查:

胸壁视诊;胸廓视诊;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语音共振;胸廓扩张度;心前区检查; 测脉搏(30秒);测呼吸(看胸廓);;测身高(头臀足跟连线);测血压

测头围(后方绕过枕骨粗隆);

气管检查(

2、4指放于左右胸锁关节,中指置于气管上看在不在中间);

眼球检查(眼前30-40cm嘱勿转头,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甲状腺检查:视诊-大小/对称;触诊(侧叶:左手推气管,右手2/3指推胸锁乳突肌,拇指触诊,嘱吞咽;峡部:自胸骨上角向上摸,嘱吞咽);听诊-血管杂音

腋窝淋巴结触诊(臂稍外展;尖群-中央群(内侧壁近肋骨)-胸肌群(胸大肌下缘深部)-肩胛下群(腋窝后皱襞深处)-外侧群(腋窝外侧))

肺部听诊:前胸-侧胸-胸背部左右对称听诊;并要做语音共振;汇报时还要说胸膜摩擦音 乳房触诊:健侧-患侧;外上象限开始,最后触乳头。汇报:对称、硬结性状、乳头弹性 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先全手掌放在心前区,再用食中二指触诊);

震颤(各瓣膜区均要,小鱼际)

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小鱼际,嘱屏气)

心脏听诊:各瓣膜区,心尖开始(30秒);汇报:心率/心律/异常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眼睑、巩膜、结膜检查:嘱睁闭眼;嘱向下看,翻眼皮!;嘱向上看,大拇指下压眼睑下缘。

汇报:下垂/倒睫/闭合障碍;水肿/充血/黄染/苍白

瞳孔对光反射:直接+间接

扁桃体检查:嘱“啊”,压舌板压舌前2/3;汇报:肿大程度/脓液/假膜

测腋温:先观察温度计是否低于35°C,高于则需甩。测10分钟(口述) 颈浅表/锁骨上窝淋巴结检查

乳房视诊

腹股沟淋巴结检查:上群-腹股沟韧带下(水平);下群-大隐静脉上段(垂直) 呼吸运动检查:类型(腹式/胸式);对称;频率(1分钟);节律;幅度

腹部包块-深部滑行触诊法:右手234指下压腹壁,触及包块,沿包块长径触诊

液波震颤:左手贴于一侧腹壁,右手四指屈曲冲击对侧。还需另找一人小鱼际压于腹中线 振水音:听诊器置于上腹部,右手四指置于腹壁振动胃部,听诊有无气液碰撞声音

膀胱检查:视诊下腹有无膨隆;触诊饱满感;叩诊自脐沿腹中线向下叩至浊音为上界,再向

两侧叩出半圆形边界

肋脊角叩击痛

一些区域: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三肋骨上缘

锁骨中线-锁骨胸骨端和肩峰连线中点的垂线

肩胛上区-肩胛冈以上,外上界为斜方肌上缘

肩胛下区-肩胛下角连线至T12棘突水平

肩胛间区-肩胛骨之间的区域

肩胛下角-双臂自然下垂时的位置,平第7肋间隙/T8棘突水平

肋脊角-12肋与脊柱的夹角

肝脏触诊;脾脏触诊;胸部叩诊(自上而下,左右对比-前胸、侧胸、背后); 肺下界叩诊(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下线);肺下界移动度;

心脏叩诊(左-右/下-上/外-内;左侧2468右侧223);

腹部血管杂音听诊(脐周,脐部两侧上方;汇报“未闻及主动脉、肾动脉或静脉血管杂音”) 肝上界叩诊

双手视诊:皮肤-红肿、皮疹、破溃;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末端-发绀、苍白、杵状指 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Babinski征

双小腿及膝关节检查:视诊;触诊;活动度+浮髌试验(左手固定髌骨上方,右手固定下方,

右手食指按压髌骨了解浮动感(关节积液)50ml))

辨别静脉曲张血流方向:门脉高压时,脐以上静脉向下流,脐以下向上流

腹壁反射:上-肋缘下方;中-脐水平;下-腹股沟上方

脊柱检查:活动度;压叩痛(只用一个手指或叩诊锤叩)

腹部体表标志及四分区法;

腹壁紧张度及压痛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先向左-右侧卧-再向右-左侧卧)

肠鸣音听诊(1分钟)

肛门指检:胸膝位或截石位;带套涂油嘱深呼吸后插入。汇报:触痛/肿块/出血

脑膜刺激征:(去枕平卧)颈僵直:左手托枕左右旋转问疼痛及阻力;右手按胸,左手抬颈

Brudzinski征:抬颈时屈髋屈膝

Kernig征:屈髋屈膝90°,伸膝时下肢屈肌牵拉痛

问答:

潮式呼吸的临床意义:CNS疾病或中毒—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呼吸调节反馈失常 双手触诊用于哪些检查:肝、脾、肾、腹腔内肿块

瞳孔正常直径,缩小意义:3-4mm。有机磷中毒;虹膜炎;吗啡等药物反应

胸骨左缘第2肋间机器样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乳房“橘皮样”变的原因: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局部皮肤水肿、毛囊塌陷

哪些颅神经损害导致对光反射异常:视神经、动眼神经

热型与疾病:稽留-大叶性肺炎;弛张-化脓性炎症;间歇-疟疾;波状-布氏杆菌病;回归-霍

奇金病;不规则-风湿热

腹壁静脉曲张特点及意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上腔V阻塞,血流向下;下腔V阻塞

血流向上。见于门脉高压。

肌张力增高的两种状态:折刀样-锥体束损害-被动伸屈时起初张力大末期减小

铅管样-锥体外系损害-被动伸屈时各方向阻力增加均匀一致

髌阵挛阳性表现及意义: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髌骨上下移动。锥体束受损,膝反射亢进。 何谓脉压,脉压减小临床意义: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减小见于主窄/严重心衰/心包积液 什么是高血压危象:各种诱因--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器官血供--头晕/呕吐/心悸… 脉搏检查内容:脉率/脉律/强弱/紧张度

偏瘫的表现:一侧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常伴同侧面瘫 除外哪些情况可认为颈僵直为脑膜刺激征表现:颈部肌肉病变;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的意义:同侧同节段椎体束受损

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哪对颅神经损伤:三叉神经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区别:眶上表情肌中枢性不瘫痪

三凹征:上呼吸道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嗜睡:病理性睡眠状态,可被唤醒,正确答题及反应,但刺激去除后很快又睡去 马蹄足:腓总神经麻痹或跟腱挛缩—踝关节跖屈,行走时前脚掌着地

操作题:

看清楚题目!所有操作前都要带好帽子、口罩,口述洗手,摆体位,告知患者目的及风险 常规准备好无菌纱布;胶带;治疗巾;棉签/球;手套

1、 皮肤消毒:注意点:卵圆钳头端自始至终不得高于手;每次消毒范围应比前次小

2、 换药:伤口处粘连的敷料用接触镊子夹走

3、 穿手术衣(旧式):穿上后需弯腰双手交叉拈腰带向后递给助手

4、 接台手术换手术衣:要请助手解结并将手术衣自后向前剥下,然后自己内面脱手套

5、 穿脱隔离衣:领--袖--腰;腰—袖—洗手—领—袖

6、 单侧鼻导管吸氧:

准备:手电筒、棉签、湿化器、盐水、氧气管、鼻导管

步骤:检查/清洁鼻孔--连接/检查装置--插入(鼻尖至耳垂2/3距离)--胶布固定/清洁

7、 吸痰:

准备:吸引器、吸痰管*

2、生理盐水;询问有无义齿

步骤:开吸引器电源,测试性能(调负压40-53kpa)--连接/检查吸痰管--反折末端插入后再松开--吸痰时左右旋转,上下提插--吸完咽喉换管再吸气管--生理盐水冲洗吸引管--关开关,处理吸痰管,脱手套,整理器械,询问病人情况

8、 插胃管:半卧位

准备:胃管;石蜡油棉球;20ml注射器;弯盘;别针

步骤:检查--润滑—插入14cm—吞咽—插入(发际至剑突)--抽胃液—固定—反折末端,纱布包起,别针固定

9、 插三腔二囊管:半卧位

准备:三腔二囊管;石蜡油棉球;三把止血钳;0.5kg沙袋;50ml注射器

步骤:前6部同插胃管—胃囊注入200ml空气,血管钳钳闭—拉紧沙袋牵引—抽胃液看止血—如无再往食管囊注入100ml空气压迫止血,血管钳钳闭

10、普通尿管导尿:比下面Foley导尿少了个球囊注水

11、Foley尿管导尿:

准备:中单、导尿包、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注意,男性插尿管时要提起阴茎 步:铺中单—消毒外阴—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再消毒—左手掰开,右手持血管钳夹导尿管插入(男10cm,女5cm,见有尿液流出再进2cm)—夹闭,注水15ml—接引流袋—固定

12、股动脉穿刺采血:平卧位,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

准备:肝素生理盐水、10ml注射器、软木塞

步骤:肝素盐水冲洗注射器—穿刺点消毒—戴无菌手套确定穿刺点—注射器垂直穿入抽血—拔出注射器,排气泡后插软木塞(防止动脉血接触空气)--按压穿刺点5分钟。

13、四肢浅静脉穿刺采血:

准备:止血带

步骤:止血带扎穿刺点近心端—消毒—注射器30-45度刺入—左手松止血带—抽血—压迫

14、胸穿:坐位,抱椅背;胸水穿刺点:腋后线7-8肋间(气胸为锁骨中线第2肋间) 准备:胸穿包,50ml注射器,5ml注射器;血管钳;利多卡因

步骤:消毒带套铺巾麻醉—血管钳夹闭穿刺针末端,垂直进—突破后注射器抽液—消毒覆盖

15、腹穿+放腹水:仰卧位,反麦氏点

准备:腹穿包,5ml注射器;血管钳;利多卡因

步骤:同上—进针斜45°入皮再垂直进—血管钳固定针头,接引流袋放腹水—消毒覆盖—多头腹带加压包扎

16、腰穿:侧卧位,L4/5椎间隙

17、骨穿+涂片:俯卧位,髂后上嵴

准备:载玻片、骨穿包,10ml注射器

步骤:消毒带套铺巾麻醉—垂直进针至骨表面,旋转进针—突破后抽0.2ml(若做培养需抽1-2ml)骨髓滴在玻片上—插回针芯拔针消毒—涂玻片+末梢血涂片(口述?)

18、切开缝合

19、止血带止血+伤口清创+夹板固定

注意点:上止血带处要有衬垫;伤口处理:无菌纱布覆盖,生理盐水洗周围—去除纱布,双氧水,酒精冲洗

20、清创术

步骤:冲洗同上—洗手消毒穿衣带套铺巾麻醉—清创,双氧水再冲洗,引流--消毒覆盖固定

21、搬运伤者

注意点:先检查生命体征,找搬运用具,三人一边,平衡用力。上板后于肱骨、前臂腰、大腿、小腿四个水平固定后搬运。颈椎损伤需过伸位牵引。

22、三角巾固定:两条三角巾均折成条,嘱病人患肢屈肘90°并用健肢托起。一条三角巾绕前臂中下1/3于颈后打结,另一条横绕上臂至对侧腋下打结

23、电除颤

步骤:暴露胸壁—电极板涂导电浆,置于心尖和胸骨右缘

2、3肋间—设置非同步放电—充电(单向360J,双向150-200J)--确认无人接触,放电—听诊若无心跳,重复除颤(口述)

24、面罩给氧:站在患者头顶侧,去枕平卧

步骤:清理口鼻—接呼吸器(8-10L/min)--一手托颌按面罩,一手捏气囊(400-600ml一次,每分钟10-12次)--观察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

25、心肺复苏:平卧硬板。按压胸骨中下1/3(婴幼儿按压胸骨中部)

注意点:先解开衣扣腰带,清理呼吸道。按30:2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频率约100次/min。

问答:

为什么大手术后常规吸氧:因麻醉或疼痛是呼吸幅度受限,导致缺氧

氧气设备的防护: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吸氧的方法:鼻导管、鼻塞、面罩、氧气枕

吸痰操作中,每次抽吸不大于15秒,隔3-5分钟再抽

如吸痰时患者恶心、咳嗽明显:无紫绀、呼困,则可换角度继续抽,如有则需待症状缓解。 开放性伤口什么情况可以一期缝合:6-8h以内;污染较轻可放宽至12h;头面部至24-48h 面罩吸氧适应症: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停止、衰竭;麻醉所需;临时代替呼吸机

同步与非同步电除颤应用:非同步—室颤;同步—除室颤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 固定夹板为何从远端开始:减轻充血水肿

脊柱搬运原则:保持脊柱伸直,避免弯曲加重脊髓损伤

放松止血带方法:每小时放一次,每次放3分钟

术中止血方式:压迫、结扎、缝扎、电凝

腰穿禁忌症:颅内高压,颅后窝站位,休克、濒危状态,穿刺处炎症

股动脉/四肢浅静脉采血不成功其他选择:动脉-桡、肱A;静脉-股、颈V

导尿术适应症:尿潴留;泌尿系手术后;膀胱冲洗;怀疑尿路梗阻

三腔二囊管定期放气:胃囊不超过24h,食管囊不超过8h,以免损伤黏膜

第3篇:2016执业医师考试体格检查自己总结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2.头颈部检查 3.胸部检查 4.腹部

5.四肢、脊柱、肛门 6.神经

抽2题,共计20分。

第一节 一般检查

一、全身情况

1.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发育:身高、体重、头围

二、皮肤

三、浅表淋巴结

1号:测体温(腋测法)

1.患者安静休息30分钟,取消毒后体温计,观察并确认体温计水银柱是否属于低温位置,如高于35度,则甩到35度以下。

2.考生先用手触摸被检者腋窝(查影响体温因素:汗液及有无冷热物体),将体温计置于被检者腋窝深处夹紧。 3.考生口述测量时间(10分钟后读数)

2号.测血压(间接测量法) (1)检查血压计;

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气袖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松紧适宜(1指)。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轻压。肱动脉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5)测量过程流畅;

①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下降

速度2-3mm/s).

②双眼观察汞柱,第一声响为收缩压,声音消失为舒张压。 (6)读数正确;

考生测量完毕,向考官报告血压读数,必要时,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如读数不正确酌情扣分)

3号:皮肤检查

1、颜色:颜色与种族有关,也与毛细血管分布、血色素和皮下脂肪厚度有关。检查颜色注意有无苍白、发红、发 绀、黄染和色素沉着等。

2、湿度与出汗

(1)出汗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结核病。

(2)无汗: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尿毒症、脱水等。

3.弹性: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液量有关。检查部位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皮肤,用示指和拇指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迅速恢复平整;弹性减退时恢复减慢,见于老年人、消耗性疾病和严重脱水患者。 4.皮疹常见皮疹类型有:斑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等。

5.出血点和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的常见体征。直径小于2mm称为瘀点;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伴皮肤隆

起称为血肿。

6.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束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大多分布在上腔静脉引流区域。检查方法是用钝头细物压迫蜘蛛痣中心,其放射状小血管消失。去除压力后义复出现。常见于肝功能明显减退者及妊娠妇女。 7.毛发正常人体毛分布差异很大。与种族、年龄、性别有关。

8、水肿是由于皮下组织的细胞及组织间隙水分过多所致。分为凹性水肿和非可凹性水肿。根据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眼睑、胫骨前和踝部水肿。用拇指指腹轻压胫骨前皮肤,出现凹陷。 (2)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可见水肿。

(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皮肤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并有浆膜腔积液。 9.其他还需注意检查妊娠纹、紫纹、瘢痕、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等。 (3)锁骨上窝淋巴结(同前) (4)腋窝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或站在被检者右侧)。

检查右侧时,检查者应右手握被检查者右手手腕,将其前臂稍外展。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腋窝5组淋巴结: 1)腋尖淋巴结群:位于腋窝顶部。

2)中央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及前锯肌处。 3)胸肌淋巴结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

4)肩胛下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 5)外侧群:位于腋窝外侧壁。

或口述检查腋窝内、外、前、后壁。 ③应双侧淋巴结都要检查。

④口述淋巴结大小、硬度、粘连、窦道情况。 (5)滑车上:肱二头及肱三头肌间触诊。 (6)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膜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上群),再触腹股沟大隐静脉处和垂直组淋巴结(下群)。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上群(与腹股沟韧带平行) 下群(大隐静脉处)

第二节头颈部检查

5号题、眼睑、巩膜、结膜、角膜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 (1)检查内容叙述正确:眼睑有无水肿,上睑有无下垂,有无闭合障碍,有无倒睫;巩膜有无黄染;睑结膜有无苍白或充血,球结膜有无充血或水肿;角膜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溃疡、软化等。

(2)检查方法正确:告知被检者闭眼、睁眼,以示指和拇指捏起上睑中外1/3交界处的边缘告知被检者向下 看,趁机将眼睑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示指向下压睑板上缘,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另嘱被检者向上看,以 拇指轻压下眼睑下缘,充分暴露巩膜和结膜,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6号题:眼(眼球运动、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辐辏反射、眼球震颤检查)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告之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呈“H”型)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快速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

告之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4)眼调节和辐辏反射。

辐辏反射: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示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米远处,匀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情况。

调节反射: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手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米远处,快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情况。

7号题:口唇、咽部、扁桃体检查

1、口唇:观察口唇有无苍白、发绀、水肿、疱疹;

2、扁桃体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

(一)检查方法正确:告知被检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嘱其口张大并发长“啊”音,此时考生用压舌板在被检者舌前2/3与后1/3交界 处迅速下压,在光照的配合下观察扁桃体。

(二)检查内容正确:观察扁桃体有无红肿,判断扁桃体肿大的程度,其分泌物颜色、性状等,有无苔及片状假膜。

9号题、甲状腺检查(须口述视诊内容和报告检查结果,前面和后面触诊可任选其一)

(一)视诊(口述内容):观察甲状腺大小、是否对称

(二)触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 1.甲状腺侧叶触诊

后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站在其后,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 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 查另一侧甲状腺。

前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面对被检者,考生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甲状腺峡部触诊:考生面对被检者,用拇指自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及气管前甲状腺组织,判断有无增厚,嘱被检者吞咽动作.

(三)听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用听诊器钟形体件放于甲状腺部位,两侧均需检查。

(四)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结节、震颤,听诊有无杂音。

第三节 胸部

10号题:胸部视诊(提示:视诊内容与方法及胸部体表表标志)

(1)由考生口述并能在被检查者身体上指出主要胸部体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

胸骨角、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肋间隙、肋脊角、剑突。 (2)胸廓视诊

能口述提到正常胸、桶状胸、扁平胸、鸡胸、肋间隙增宽、肋间隙窄、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

考生能口述:

①呼吸频率:呼吸过速、呼吸过缓、呼吸深度、变化;两侧呼吸是否对称;

②呼吸节律: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呼吸、叹息样呼吸。

11号题:胸部触诊 (1)胸部(廓)扩张度;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以此对比患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2)语音震颤触诊;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

①手掌平放于胸廓的下前侧部(或腋中线5,6肋间),嘱被检者深慢呼吸。

②考生能口述: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粗糙摩擦音为阳性。

12号.胸部扣诊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

①以左中指的第

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与肋骨平行),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

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端的指关节。同一部位扣2-3下。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两侧对比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告之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比较叩诊音的变化,叩诊肩胛间区,扳指要与脊柱平行。(肋间隙--胸壁--背部) (2)叩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

叩肺下界: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扳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逐个肋间进行叩诊,当清音变为浊(实)音时,为肺下界。

分别检查锁骨中线、左右腋中线、左右肩胛线的肺下界位置。

正常肺下界:左右锁骨中线6肋间、左右腋中线8肋间、左右肩胛线10肋间。

肺下界移动度 ①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

②然后告之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③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告之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患者屏气不宜太长。

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

12号题、胸部听诊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

①手持听诊器胸件手势正确。

②听诊的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的、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考生口述在正常人身上能听到哪些呼吸音,并能指出其部位;

能讲出肺泡呼吸音(大部分)、支气管呼吸音(喉部、锁骨上窝、背部T1,T2水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1,2肋间及肩胛间区)能指出相应听诊部位;

(3)考生口述在有肺部疾患人体身上可能听到哪些常见的附加音:湿罗音、干罗音、哮鸣音、管状呼吸音。

13号题:乳房检查

乳房触诊:使用女性胸部模具,须口述检查内容,报告检查结果;

1、考生站位正确:充分暴露被检者前胸部,考生站在其前面或右侧。

2、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的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双侧乳房触诊先由健侧开始,后检查患侧。检查左侧乳房时由外上象限(1)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诊,直至4个象限检查完毕,最后触诊乳头。检查右侧乳房也从外上象限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

3、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双侧乳房有无触压痛,有无包块及其大小、位置、硬度、活动度、压痛,乳头有无触痛,有无硬结、弹性消失。

乳房视诊:

1、考生站位正确:充分暴露被检者前胸部,考生站在其前面或右侧。

2、口述检查结果:双乳是否对称;有无发红、溃疡、橘皮样改变;乳头大小位置对称性;乳头有无回缩和分泌物。

14号题:心脏视诊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卧位)正确暴露胸部。

②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自上向下,必要时与胸部同水平视诊。 (2)考生叙述心脏视诊主要内容;

①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与凹陷。

②观察心尖搏动范围

③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 (3)正确叙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第5肋腋中线内侧0.5-1.0cm,范围2-2.5cm)。

②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搏动范围正常或弥散。 (4)考生口述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搏动名称,并能指出其部位; 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增大、法

四、二狭、肺动脉瓣狭窄。

②剑突下搏动:右心增大、腹主动脉瘤。

③胸骨右缘第2肋异常搏动:主动脉瘤。

15号题: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

(1)被检查者卧位,检查者在其右侧,先用右手掌自心尖部开始检查,触诊压力适当。 从心尖部开始,逐渐触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及三尖瓣区。

(2)在心尖搏动区触诊(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最强点,并能表达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所在体表位置;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

②能够正确指出在锁骨中线内、外。(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

①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嘱患者屏气,检查心包摩擦音是否有变化。

16号试题:心脏间接叩诊(手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

(1)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消瘦者例外); 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0.5cm,

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往上叩诊,第5肋间以上,乳头),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

第2肋间,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左界(cm)(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从心尖搏动点(乳头下方一肋)外侧2cm处图示(同一肋由外向内叩诊)

17号题: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 (1)考生在被检查者人体上能正确指出传统的5个听诊区位置;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肋间。 (2)听诊顺序正确;

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心脏杂音(正常、异常)、心包摩擦音等。

18号题:外周血管检查:颈动脉搏动、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枪击音检查

(1)颈动脉搏动触诊;检查者以拇指置颈动脉搏动处(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触之并比较两侧颈动脉搏动。

(2)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方法正确: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 ,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3)水冲脉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4)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肱动脉或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

19号题:腹部(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 (1)考生口述并在人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7区法。 (2)视诊方法正确;

①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正常不可见)。

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③皮疹、瘢痕、疝等。

20号题:腹围测量

全腹部膨隆需测量腹围。

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一周,以CM为单位。

21号题: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

(1)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手指紧压静脉向

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手指,另一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

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2)口述: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

脐水平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肝门静脉阻塞有门脉高压时 ,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

22号题: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痛)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 (2)腹壁紧张度

①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正常(柔软):按压时腹部有一定弹性,但无肌紧张或抵抗,亦不饱满。

②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触诊时腹壁有明显紧张强直呈木板状,使检查者手指不易下压,有明显抵抗

感觉。或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减低:当手指按压时腹壁软弱无力,失去弹性。 (3)压痛及反跳痛

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各处,特别是与各脏器有关的部位(如上腹部、脐部、右肋下、左腹下、麦氏点等),观察压痛。

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

23号题:肝脾、胆囊触诊 1.肝脏触诊;

①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

②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2.脾脏触诊(双手触诊)(须报告检查结果)

①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告知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腹部,腹部放松,做腹式呼吸,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告知被检者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 ②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

1.仰卧位触诊: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9-11肋处,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置于脐部,右手三指(示、中、环指)伸直并拢,与肋缘大致呈垂直方向。从脐水平开始,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

2.侧卧位触诊:嘱被检者右侧卧位,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9-11肋处,将其脾脏从腰背部向腹部推,右手三指(示、中、环 指)伸直并拢,与肋缘大致呈垂直,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

③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脾脏肋下是否触及。(轻度肿大肋下<2cm,中度肿大不过脐;重度过脐或腹中线) 3.胆囊触诊;

①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

检查者右上腹部,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在胆囊点下方稍左右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

②勾指触诊手法(Murphy征检查):左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告之被检查者缓慢作深吸气,判断Murphy征阳性标准(突然因疼痛 而摒住呼吸)。

24号题: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1.腹部包块:方法同腹部触诊,注意包块描述;

2.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如有大量的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如图。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至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3.振水音:病人仰卧,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连续冲击病人的腹部,如听到胃内气体和液体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就称为振水音.25号题: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叩诊)

1.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左前胸下部肋缘上鼓音区方法正确,能叩出其大致范围。能说出其如何形成。

2.肝脏叩诊: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叩诊,叩诊呈浊音的肋间为肝上界。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或肋下缘。正常上界为肝肺相对浊音界,下界不如触诊准确。肝浊音界扩大的意义同触诊。肝界明显缩小或消失见于胃肠穿孔(膈下积气)、人工气腹、全内脏转位。同时检查肝区叩痛,叩痛阳性提示炎症或者肝脏急剧增大。 3.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4.脊肋角(肾区)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5.膀胱叩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2)自脐部开始,沿腹中线向下叩诊,扳指与腹中线垂直,鼓音变为浊音为膀胱上界。下腹部左右依同法叩诊。

试题编号26: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 (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脐周部或右下腹壁,全面地听诊各区。

②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

(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4-5次/分)、亢进(10次以上/分)、减弱(连续3-5分种才听到一次)、消失(无肠鸣音又称静腹);在脐周或右下腹听诊;

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3)会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

③能说出腹部血管杂音的形成。(说未闻及腹主动脉、肾动脉、静脉血管杂音就行)

27号题:脊柱检查

1.被检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充分暴露躯干,考生站在被检者后面。 2.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 (1)脊柱弯曲度视诊检查

观察脊柱生理弯曲是否存在;有无脊柱侧弯、病理性前凸和后凸畸形

(2)颈椎活动度检查:考生双手固定被检者双肩,嘱被检者作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区,左右旋转运动,观察被检者颈椎活动度。 腰椎活动度检查:考生双手被检者骨盆,嘱被检者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区,左右旋转运动,观察被检者腰椎活动度

(3)脊柱压痛和叩击:脊柱压痛检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自上而下依次按压颈椎、胸椎、腰骶椎棘突和椎旁肌肉发现压痛点时必须重复检查确认。 脊柱叩击痛检查:

直接叩击法:考生以叩诊锤或单一指端依次轻叩各个颈椎棘突。

间接叩击法:考生将手掌置于被检者头部,右手握拳以小鱼际叩击左手背了解有无

第4篇:体格检查证明

体格检查证明(精选多篇)

体格检查:t37.8℃p82次/分r21次/分bp220/110mmhg。急性病容,步行入院,步态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直径约2毫米,对光反射及调节均灵敏。口唇无苍白,颊粘膜无破溃,舌苔正常,舌质淡红,伸舌居中,咽充血明显,后壁见滤泡,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运动正常,触觉语颤对称,未触及皮下捻发感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v间锁骨中线内0.5厘米处,未触及震颤,

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辅住检查:8月1日血常规:白细胞5.810 ∕l中性细胞百分比74% 淋巴细胞比率12.9%红细胞4.4810

∕l 血红蛋白140g∕l 血小板15710 ∕l,生化全套 r-谷氨转肽酶59iu∕l 钾2.94mmol∕l 二氧化碳21.3 mmol∕l 阴离子间隙23.9 mmol∕l 尿酸425.3 umol∕l 总胆固醇5.81 mmol∕l 余大致正常。 x线示心影增大。8月3日胸部ct示1两肺下叶炎症伴双侧胸腔少量积液;2心脏增大,左侧冠脉钙化。8月6日电解质钠134.67 mmol∕l。

目前;8月2日患者感胸闷、心悸加用口服药物

护理诊断:1体温升高与肺部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痰液粘稠引起的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面积减少引起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关

4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过少、缺乏运动有关

5有受伤的危险 与血压增高所致的头晕、心悸有关

6知识缺乏与缺乏高血压病饮食。药物治疗方面有关

7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床单位整洁,限制探视,保持安静。2卧床休息,以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帮助机体组织修复。发热时及时补充营养

和水分,与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和被褥。

3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病人有效的咳嗽,如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应用祛痰

药协助排痰。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期监测血压,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

汗,视力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立即通知医师,一旦发生高血压急症,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应用镇静剂,连接好

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呼吸。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给药,如降压药硝普钠,运用过程中应避光。根据血压变动情况调整给药速度。

5按时服药不可根据自身感觉血压高或低来增减药物,绝不能忘记吃药或试图在下

次吃药时补吃漏服的剂量。避免突然停药,否则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血管意外等负作用。

6鼓励适当运动和从事有兴趣的娱乐活动但不宜打麻将、

下棋。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因屏气用力会使血压突然升高。

健康教育指导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限制钠盐摄入,减轻体重。平常以低盐、低胆固醇、适当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饮料少食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并戒烟、戒酒。2保持生活规律,有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精神过度紧张。保持大便通

畅,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咳嗽。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皮肤损伤、预防感冒及其他感染。3告诉患者在床上活动时,要小心、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易发生危险。不用过热的水洗澡和蒸气浴,禁止长时间站立。4教育病人服药剂量必须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患者每日定时、定位测量血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5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陪伴在病人身边,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如给病人介绍病房的环境、治疗方法,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等。对病人家属也给以心理支持,及时满足病人家属的需要,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

1呼吸系统的五大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2有效排痰的方法?

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湿化、雾化疗法、胸部叩击、胸壁震荡、体位引流以及机械吸 3请问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 4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危因素1性别 男性2年龄男>55 女>653吸烟4糖尿病 5高胆固醇血症

6 家族早发冠心病史 男<55女<65

第5篇:诊断体格检查

第二节 正常肺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认识胸部的体表标志,划线及分区,正常胸廓外形和呼吸运动。

二、掌握语颤检查方法及正常语颤的特征。

三、掌握肺部叩诊方法及顺序,并能区分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及鼓音等。掌握正常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测定。

四、掌握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及正常分布。 [实习内容]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划线及分区

(一)骨骼标志 1.胸骨角

(1)位置 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由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突起形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相连。

(2)标志

①计数肋骨与肋间隙的主要标志;②标志气管分叉;③心房上缘;④上下纵膈交界;⑤第四胸椎的水平。 2.肩胛下角

(1)位置 为肩胛骨之下角。

(2)标志

①当两上肢自然下垂时,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标志;②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③后胸部计数肋骨或肋间隙的标志。

3.第7颈椎棘突

当头俯屈时,最突出的一个椎骨棘突。可作为计数胸椎棘突的标志。 4.锁骨、肋骨、肋弓(肋弓是由第7~10肋软骨构成)。 (二)胸部体表划线

1.前正中线

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其上端位于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向下通过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2.锁骨中线(左、右) 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男性通过乳头部。 3.腋前线(左、右)

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4.腋后线(左、右)

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5.腋中线(左、右)

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

6.肩胛线(左、右)

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7.后正中线

通过脊椎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三)胸部的窝、区划分

1.腋窝(左、右)

上肢内侧面与胸壁连接处的凹陷部。

2.胸骨上窝

胸骨柄上方凹陷部。

3.锁骨上窝(左、右)

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

4.锁骨下窝(左、右)

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

5.肩胛上区(左、右)

背部肩胛冈以上的区域。

6.肩胛下区(左、右)

在背部两肩胛下角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7.肩胛间区(左、右)

两肩胛骨之间,在肩胛下角水平以上的区域。

8.腹上角:由两侧肋下缘汇合于胸骨下端所构成的夹角。一般成人为直角,矮胖体型者常为钝角,瘦长体型者多为锐角。

9.肋脊角(左、右)

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所构成的角。

10.肋间隙

第1~2肋骨之间为第1肋间隙,以下顺推。

二、胸廓与肺部检查

(一)视诊

1.胸壁与乳房

正常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正常女性坐位时一般情况下双侧乳房对称,乳房无发红、水肿和皮肤回缩。双侧乳头对称,无隆起、内陷及溃疡。

2.胸廓形态

正常人胸廓两侧对称,前后径与左右径比例为1:1.5;小儿与老年人则前后径仅略小于左右径或两者相等。

3.呼吸运动

正常人呼吸运动规则,两侧对称。成人呼吸16~18次/min,男性及儿童多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二)触诊

1.胸廓扩张度

正常人两侧胸廓扩张度相等,且均匀一致。观察有无一侧或双侧呼吸活动度增强或减弱。检查方法:

(1)前胸廓扩张度

①将两手掌对称地平放于两侧胸廓下面的前侧部;②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③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④嘱受检查者作深呼吸,比较两侧呼吸运动有无差别(图2-2-4)。

(2)后胸廓扩张度

①将两手平置于受检者背部,约于第10肋水平;②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③嘱受检查者作深呼吸,比较两侧呼吸运动有无差别。

2.胸部压痛

用手指或手掌轻压胸壁,检查有无压痛,疼痛的部位和程度。正常胸壁无压痛。 3.语音震颤

(1)检查方法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对称部位;②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③由上到下,从内到外,双手交叉,左右对比,由前胸到后胸,判断对称部位的语音震颤是否相同。

(2)检查注意

正常人语音震颤一般是对称部位相等,但在生理情况下也有一些差异。男性较女性为强,瘦弱者较胖者为强,前胸上部因距声带较近,故语颤较下部为强;后背上部因骨骼肌较厚而语颤比下部为弱,右肺较左肺靠近气管,且右支气管较粗,短而直,故右胸上部语颤较左胸上部为强。

4.胸膜摩擦感

将手掌或手掌尺侧缘轻轻平贴于胸壁,嘱被检者作深呼吸。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触诊。正常人呼吸时无摩擦感。 (三)叩诊

1.体位

①一般取坐位或仰卧位,姿势对称,肌肉松弛,呼吸平静而均匀。②检查前胸时,胸部稍向前挺;③检查腋部时,将该侧手臂举起置于头上;④检查背部时,两肩应下垂,身体稍向前弯,头略低,必要时取两手交叉抱肩或抱肘位。⑤侧卧位时必须两侧卧位对比叩诊,以除外由体位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2.方法

直接叩诊与间接叩诊法。

(1)直接叩诊法

用右手中间三指的掌面直接拍击前胸部或背部,借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情况。当肺部病变较广泛,如大量胸积液、气胸、胸膜粘连或增厚时,常用直接叩诊来确定病变在哪一侧或大致范围。

(2)间接叩诊法

①将左手中指第2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作板指,其余手指稍微抬起,并离开胸壁皮肤,以免影响音响的传导;②板指应与肋骨平行,紧贴于肋间隙,但叩诊肩胛间区时板指可与脊柱平行;③右手各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板指第2指骨前端。④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⑤叩诊时应以腕关节及指掌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及肩关节参与运动;⑥叩诊动作要灵活,短促而富有弹性;⑦每次叩击后应立即抬起右手中指,以免影响叩诊的音响;⑧在一个部位只需连续叩击2~3下,若不间断地连续叩击反而不利于对叩诊音的辨别;⑨叩击力量应均匀一致,轻重适宜,使产生的音响一致,才能正确地判断叩诊音的变化。

3.顺序

自肺尖开始,向下逐个肋间进行叩诊,从外向内,每个肋间至少叩诊2处,同时左右对称部位对比。先叩前胸,再叩背部及两侧。卧位时应先仰卧叩前胸,然后侧卧叩诊背部及侧胸部。

4.注意事项

①叩诊时环境应安静,受检者体位舒适,并解开衣服充分暴露叩诊部位;②检查者的位置也应舒适方便,否则会影响叩诊效果;③根据胸壁组织的厚薄、病变范围及深浅不同而叩诊力量有所不同。

5.叩诊内容 (1)正常肺部叩诊音

正常肺部叩诊为清音,音响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与肺脏的含气量、胸壁的厚薄及邻近器官的影响有关。一般生理变异为:①肺上叶体积较小,含气量较下叶为少,且上胸部肌肉较厚,故前胸上部较下部稍叩浊;②右肺上叶较左肺上叶小,且右侧胸大肌较发达(以右手用力者),所以右肺上部较左肺上部相对叩浊;③左侧第

3、4肋间因靠近心脏,叩诊音较右侧相应为浊;④背部肌肉较前胸厚,故叩诊音稍浊;⑤右侧腋下部因受肝脏影响,叩诊音稍浊;⑥左腋前线下方因有胃泡,叩诊可呈鼓音。鼓音区的大小受胃内含气量的影响。

(2)肺上界(肺尖) 叩诊方法:①检查者站在受检者背后;②自斜方肌前缘中点开始叩诊;③叩诊音为清音,逐渐向外叩,当变为浊音时用笔作记号;④然后再向内侧叩诊,直至变为浊音为止,用笔作记号。⑤两侧记号间距离表示肺尖的范围正常约为4~6cm。

(3)肺下界

受检查者平静呼吸,于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分别为第

6、

8、10肋间隙。矮胖者肺下界可上升-肋间隙,瘦长者可下降一肋间隙;妊娠时肺下界可上升。左右肺下界大致相同。 (4)肺前界

正常右肺前界基本与胸骨右缘一致,左肺前界相当于心脏绝对浊音区左缘。

(5)肺下界移动范围

叩诊方法:①在平静呼吸时,先叩出肺下界;②嘱受检查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重新在肩胛下角线或锁骨中线、腋中线上叩出肺下界,这时肺下界下降,并用笔作标记;③再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叩出肺下界,再作标记;④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范围。正常人肺下界移动范围为6~8厘米。

(四)听诊

1.体位 听诊时受检查者宜取坐位或仰卧位。 2.方法

(1)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到两侧及背部,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听诊。

(2)听诊时,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平静而均匀呼吸,必要时可作深呼吸或咳嗽几声后听诊,更易发现呼吸音或附加音的变化。 3.检查注意

(1)听诊应在安静的环境进行,以免外界嘈杂声音干扰。

(2)春冬季节室内宜暖和,以排除寒冷刺激肌束颤动,出现附加音,影响听诊效果。

(3)应注意听诊器的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管腔是否通畅,体件应紧贴于胸壁,避免与皮肤摩擦而生产附加音。

4.内容 包括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及语音共振等。

(1)呼吸音 听诊呼吸音时应注意其强度、高低、性质及呼吸时相的长短等。正常肺部可听到四种呼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管状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混合呼吸音)。 1)气管呼吸音 特点:粗糙、响亮且高调,吸气和呼气几乎相等。于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

2)支气管呼吸音 特点:响度强,音调高,吸气时的声音较呼气时短。类似将舌抬高后呼气时所发出的“ha”音。正常在喉部、胸骨上窝和背部第

6、7颈椎及第

1、2胸椎附近可闻及。

3)肺泡呼吸音 特点:声音柔和似有吹风样,类似上齿咬下唇吸气时发出的“fu-fu”

音,音调低。吸气时音响较强,音调较高,时相较长;呼气时音响较弱,音调较低,时相较短。在正常肺组织上都可听到肺泡呼吸音。老年人肺泡呼吸音弱,胸壁厚者较胸壁薄者肺泡呼吸音为弱。

4)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特点:吸气音性质与正常肺泡呼吸音相似,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呼气音的性质与支气管呼吸音相似,但音响较弱,音调较低;吸气与呼气的时相大致相等。正常在胸骨两侧第

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

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此种呼吸音。 (2)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正常人听不到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3)语音共振 当被检查者按平时谈话的音调数“yi”时,在胸壁上可用听诊器听到柔和而模糊的声音,即语音共振。

第6篇:体格检查证明

体格检查证明体格检查证明

體格檢查證明書

暨動力小船駕駛執照(含測驗)核、換、補發申請書

姓名

Name

出生年月日

BirthDate年齡

Age

性別

Sex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

駕照暨國民身分證

統一編號IdCardN0出生地

Birthplace駕照、申請類別

□自用private

□營業用Business

□學習Apprentice

□測驗

戶籍住址

Address

電話

Tel.體格檢查原發照機關、日期

身高體重耳聽力左右耳疾

HeightWeightEarsHearingLTRTDiseases

眼視力左LT右RT

EyesVisualAcuity矯正視力裸眼視力矯正視力裸眼視力

有無色盲眼疾鼻咽喉齒

ColorDeficiencyDiseasesNoseThroatTeeth駕訓機構及其他紀錄

胸部胸部X光(大-片)肺臟聽診雜音

ChestChestX-RayLungAuscultationRale,Rhonchi,Wheezing

心臟脈搏雜音節律呼吸血壓(舒張壓/收縮壓)

HeartpulseMurmurRhythmBreathingBloodpressu

腹部肝臟脾臟盲腸疝氣其他

AbdomenLiverSpleenAppendixHerniaOthers承辦機關審核(主管)

脊柱及四肢畸形骨膜關節

Spine&ExtremitiesDeformityperiosteumJoint

皮膚病神經系統尿糖尿蛋白

SkinDiseaseNervoussystemUrineSugarUrineprotein

血液檢查白血球紅血球血色素身體障礙

BloodW.B.CR.B.CHgbphysicalDisability

梅毒血清反應法定傳染病其他病症

V.D.R.LStatutoryInfectiousDiseasesOtherDiseases

精神疾病語言障礙菸酒習慣

psychiatricDisorderLanguageDisabilityHabitsofTobacco&Alcoho審核(承辦)員

檢驗醫院

(Hospital)

(加蓋印信)

(Endorsed)

檢驗結果(Conclusion)

(請參考體格檢查合格標準勾選)

□合格

□不合格

年月日

YearMonthDay

檢驗醫師

(簽名蓋章)

Signatureofphysician

測驗日期測驗成績筆試實技測驗成績登錄員

注意事項及檢查標準詳見背面

一、醫師注意事項:

(一)檢驗醫師請注意檢查標準。

(二)檢驗醫師核對身份證及相片無訛後,依本表所列各項目詳細檢驗,逐一記載,並請於檢驗結果欄內註明「合格」或「不合格」其不合格者,請註明該受檢驗人患有檢查標準某項某款疾病名稱。

(三)檢驗完竣後,由檢驗醫師簽名蓋章,填寫年月日,加蓋印信。

二、小船船員體格檢查要項:

(一)營業用動力小船駕駛體格檢查合格標準:

1.視力:在距離5公尺,以萬國視力表測驗,兩眼裸眼視力均達0.1以上,且兩眼之矯正視力均達0.5以上者。

2.辨色力:能辨別紅、綠、藍三原色者。

3聽力:無聽力不良致不堪勝任營業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者。

4.疾病:無患有傳染病防制條例所定傳染病且無心臟并癲癇、精神疾并語言機能障礙、運動機能障礙等足以影響營業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之疾玻

(二)自用動力小船駕駛體格檢查合格標準:

1.視力:在距離5公尺,以萬國視力表測驗,兩眼裸眼視力或矯正視力達0.5以上者。

2.辨色力:能辨別紅、綠、藍三原色者。

3.聽力:無聽力不良致不堪勝任自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者。

4.疾病:無因疾病或身體障礙致不堪勝任自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之疾玻身體有障礙,其障礙經以其他方法補救或矯正後,已不致影響自用動力小船駕駛工作者,判定為合格。

三、動力小船駕駛之體格檢查,應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評鑑合格之教學醫院或公立醫院辦理,體格檢查證明書之有效期限為3個月。

四、申請動力小船駕駛執照應檢送之文件:

(一)駕照換、補發應檢送之文件:1.動力小船駕駛執照申請書(以下簡稱申請書)暨體格檢查證明書(補發者免附)。2.原領動力小船駕駛執照。3.國民身分證影本。4.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

(二)參加駕照測驗應檢送之文件:1.申請書暨體格檢查證明書。2.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3.國民身分證或有效之護照正本(驗後發還)及影本。4學經歷證明文件正本(驗後發還)及影本。

(三)學習駕照應檢送之文件:1.申請書暨體格檢查證明書。2.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3.國民身分證或有效之護照正本(驗後發還)及影本。4.動力小船駕駛訓練機構同意指派指導人之同意書、訓練用船及其駕照資料。

(四)駕照異動登記應檢送之文件:1.申請書。2.原領動力小船駕駛執照。3.國民身分證影本。4.最近六個月內一吋脫帽半身相片3張。

上一篇:形容岁月催人老的句子下一篇:体育文化节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