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稳定在在校生总数的20%~25%之间,特别困难学生占比为5%~8%,但这其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却呈逐年上升趋势。相较于普通学生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造成他们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相对更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是社会和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多角度探索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期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成才。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突出表现

(一)自信心匮乏,自卑感十足

在高校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来自于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和农村,他们所处的环境大多闭塞、科技落后、收入水平低、物质基础差等,由于外在的条件有限,迈入高校他们发现自己外在各方面都与其他同学们无法比较,使得他们怀揣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受到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在面对外在条件差异和自信心匮乏的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尊心极强,且不能正视自身问题,产生极度敏感的心理防护,对于集本活动和同学之间的关心产生抗拒和扭曲心理。

(二)思想包袱重大,焦虑心理明显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考上大学不仅是他们本人飞越现实的最佳途径,同时走出贫困地区、走入高校的他们还背负着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兴盛期望,这些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学业都有着极高的期望值,对未来过高的向往使他们步入高校面对差异和困难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落差,各种高压下的心理包袱让他们产生明显的焦虑自闭情绪而无法自解,长久压抑下,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三)内心极度敏感,虚荣心理作祟

相对于大数学生来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对自身不足的过度敏感,他们比一般人更渴望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肯定和尊重,这些学生会从很多细节上来伪装自己的心理恐惧和心理上的敏感脆弱,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他们很多人无法抗拒现实的差距诱惑,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伪装自己的虚荣心理和行为,虚荣攀比心理越来越强,甚至为了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而走上犯罪道路。高校如果对这类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不够,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甚至丧失了价值观,极有可能在虚荣心理的作祟下丢失掉本来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人生正确的规划方向而走向歧途。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

(一)学校因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重要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定与稳定,更影响着他们的成人成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不容忽视的对象[1]。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的心理成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由于高校是多元化教育体系,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涉及方方面面,如除了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侧重于学生综合发展,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偏低,综合文化面较窄,无更多人际交往与综合学习能力锻炼的机会,致使他们在学校中,要面临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学习压力。第二个方面,高校由于是学生以后走向社会重要踏板,所以学生家长一般都非常重视,给予各方面支持,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家长,一般会给学生充分的经济支持,使得在高校中许多学生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种经济基础多数无法实现,从而致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落差,产生心理问题。第三个方面,如今,虽然我国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资助和补助制度,但仍有一定缺陷,如只注重学生生活物质的资助,而忽视了思想,心理补助教育,从而致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层面缺乏教育,心理问题滋生。

(二)家庭因素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往往会因为生活环境比较贫困、偏远,生活质量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从而排斥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同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父母工作较好的学生,不容易产生抑郁心理。而那些父母工作不稳定,从事个体经营家庭情况下的学生,容易产生偏执,焦虑的心理状态。所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家庭因素,来自于家长的职业、收入、素质等因素。

(三)社会因素

目前,各类智能手机,新型电子设备逐渐占据了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不能缺少的生活必备品,面对生活的需求和其他突发事件,家庭贫困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负担。同时,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风气逐渐波及到高校校园生活中,使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落差加大,从而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并且随着社会环境和心理落差相融合之后,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出现严重失衡。

(四)个人因素

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就是学生自身经历、性格等因素。在学校中,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由于自身家庭情况,往往处于自卑状态,同时因为经济原因,把自己封闭于学习之中,或者在空余的时间去做兼职,以此来躲避与人际交流,赚取生活费、学费缓解家庭经济。这样的性格与经历导致学生不愿意积极参加外界的各种活动,心理失衡。并且这种个人因素不利于学生以后成长与相处,久而久之会因自身会产生偏执心理和自卑心理,阻碍人际关系发展。

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成因的解决措施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数量和比例也呈迅速增长趋势[2]。因此,为防止经济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学校未来教育,政府、社会、高校三大主体越来越重视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三大主体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制定了完善的教育资助体制和心理帮扶工作,以此来通过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和高校的教育工作来资助、引导这些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朝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发展。

(一)做好经济帮扶工作,树立经济屏障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主要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因此,要想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必须做好经济帮扶工作,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所在。现在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于贫困学生群体十分重视,首先从学校角度,设置了奖助学金、免减学杂费等,给予他们帮助,同时还有很多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设立企业奖学金、提供工学结合的勤工俭学岗位等,通过大力拓宽助学渠道,培养他们积极借助自强自立的自我经济独立行为,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劳动获取经济自由与自信心的树立;其次从政府角度,给予了他们无息助学贷款、生活补助等经济帮扶政策;最后从社会角度,给予了他们高度关心,并且很多社会爱心人士还通过各种捐助方式对这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帮助。总之,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各大高校,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群体皆高度重视,并根据其相应情况采取了措施,从根本问题上做了对应经济帮扶,相信这种经济屏障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健康保障。

(二)做好心理建设,提高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专业水准

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外在条件催化产生的,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经常体味到社会的一些不公正待遇,在心理上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变化。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高校要注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从学校内部上讲,学校要通过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心理咨询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工作服务,让他们遇到任何问题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辅导员。对于学生由于经济压力大而可能引起心理问题的事情都要做好心理辅导,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学会克服心理问题和面对现实困难的能力,缓解心理压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和坚韧的性格。同时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可借助校外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和机构对学生进行介入治疗,及早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三)完善机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对于高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所有学生及整个学生生涯的。在高校,除了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要针对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思想道德高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得到消除。具体为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理解学生的困惑,取得学生的信任,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了解他们的心理成因,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有健全的人生态度和独立人格[2]。

(四)拓展途径,建立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

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场持久战,各大高校是这场战争的主导,只有完善的校内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让他们自信地走向未来。学校不仅设立心理辅导机制,通过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为学生上思想、心理辅导课,还可以邀请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现实激励讲座,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学校利用各种援助手段、家访、针对性的访谈、档案归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条件和心理问题的可能变化进行信息的收集和跟踪,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和特定的心理引导,确保对每个学生负责,对他们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干预引导,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以保证他们的人生是朝正确的方向行进。对于在校的学生,学校要常组织团体性心理辅导、多播放真实的励志性影片、多组织诚信教育报告等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强、自爱、自信是自己成功的不二法门,通过各种激励学生的资助自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和自助的快乐。另外高校还可以为这些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免去基础等级考试、专业技能考试等所需要的费用,让他们在经济受到帮助的同时也将个人能力提高。学校必须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的心理辅导长效机制,教书与育人同步进行,保证走入社会的他们是一个心理健全、人格独立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五)依托载体,共同努力建高和谐的校园文化

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学生在形为表现、语言表达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这是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而校园文化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高校要利用好校园文化的作用,建设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让贫富差距在学生身上缩小,学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理解的,他们在人格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个体,让校园文化感染每一个人,陶冶每一个,人人和谐友好的学习向上。

四、结语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问题[3]。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政府、高校和社会应通过不同的手段对这些学生给予物质和心理上的帮扶,对这些学生着重加强心理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切实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的明天创造无限的可能。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相应增加,而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篇文章将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

参考文献

[1] 顾高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成因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57-58.

[2] 闵珍.新形势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247+241.

[3] 郁晓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与疏解[J].中国成人教育,2015(20):44-46.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