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历质量管理

2022-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住院病历质量管理

儿科住院病历质量缺陷分析

【摘要】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科住院病历书写质量,保障儿科诊疗质量与安全。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本院共计1059份儿科住院病历的质控资料;将病历质量缺陷归分为两类:一类为规范规制类缺陷;一类为内涵质量缺陷;总结并分析病历中凸显的质量缺陷问题,结果:1059份儿科住院病历质控结果凸显病历内涵质量缺陷,与规范规制缺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科病历书写在格式规范、规制上很快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但内涵质量并不同步提高;实现儿科病历质量持续改进,需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 儿科; 住院病历; 质量管理

儿科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风险性比较强的学科。儿科病历是对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护理措施的全面客观的科学记载[1];儿科病历质量反映出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儿科的诊疗技术水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及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随着2010年3月1日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实施及电子病历的推行[2],儿科病历书写在格式、规范、规制上很快适合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简称《规范》)要求,尽管《规范》对其具体内容的书写作出了规定和要求,但病历内涵质量却并不同步提高。文章针对儿内科住院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探讨质量管理措施,以实现儿科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诊疗质量与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共21个月(随机抽每个月病历50份,如当月有患儿死亡则另加一份死亡病历)儿科住院病历1059份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其中含9份死亡病历、3份纠纷病历。所查病历占同期儿科出院病历约8.16%,病历涉及小儿呼吸、消化、感染、新生儿、神经、血液、心血管、泌尿等专业。

1.2 研究方法

1.2.1 以卫生部2010年3月1日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2011年9月江西省卫生厅下发的《江西省住院病历内涵质量评估标准(试行)》为质评标准[3],对抽取的归档病历进行质量检查。

1.2.2 将病历质量缺陷按性质归为两大类:一类是书写格式、规范、规制上的缺陷,为规范规制缺陷;另一类是在书写内容、诊疗质量、诊疗安全方面的缺陷,为内涵质量缺陷。

1.3 观察标准 (1)分别统计规范规制类缺陷与内涵质量类缺陷在1059份病历中凸显的例数,比较两类缺陷的发生率;(2)重点分析儿科住院病历中凸显的质量缺陷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历中两类缺陷的比较 1059份病历中内涵质量类缺陷发生率为42.02%(445/1059)明显高于规范规制类缺陷的9.16%(97/10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0.282,P<0.01)。

2.2 1059份儿科住院病历凸显内涵质量类缺陷(包括书写内容缺陷、诊疗质量与诊疗安全缺陷)情况详见表1、表2。

3 讨论

3.1 病历质量缺陷分析

3.1.1 规范规制缺陷 本文结果显示儿科住院病历书写在时限性、合法性、格式规范、规章制度執行、知情告知等方面基本符合《规范》要求,规制规范类缺陷发生率为9.16%,明显低于内涵质量类缺陷的42.02%(P<0.01),说明病历凸显出内涵质量缺陷问题。

3.1.2 内涵质量缺陷

3.1.2.1 书写内容缺陷 由表1得出:(1)入院记录:主诉书写缺陷达13.03%。主诉不能导出第一诊断,如主要症状有遗漏,不能准确反映患儿的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或主诉拖沓冗长超过20字。45.23%现病史描述不符合质量要求,对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缓解或加剧因素以及演变发展情况描述不全面,对伴随症状、有鉴别意义的阴性、阴性症状(体征)没有深入挖掘记录。个人史未重点突出与诊断相关的内容:如新生儿出生史,腹泻儿的喂养史,传染病患儿的预防接种史,体弱儿的生长发育史等。既往史记录千篇一律,如“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几乎写成了常规。现今小儿绝大多数已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何必再问“肝炎、结核病”史。体格检查记录缺陷达45.42%。其中无血压记录,心率、呼吸频率与病情不符的占21.53%;重要体征描述不全面性、不准确的占23.89%:如皮疹的性质、大小、分布情况未详细描述;重症肺炎不记录鼻翼扇动、三凹征情况;肺部听诊不描述啰音的特征、部位;心尖搏动位置与患儿年龄、疾病不相符;腹部、神经系统体检描述简单。这些问题反映了部分医生对儿科病史的采集、小儿体格检查技术不娴熟,耐心、细心不足,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儿的生理、病理特征等掌握不全面。(2)病程记录缺陷有超过889处之多:病例特点没有突出个体疾病特点;日常病程记录对患儿病情演变过程、病情判断的连贯和前后呼应不足;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缺少对病史补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分析、检查与治疗的指导;会诊意见书写不明确;出院医嘱含糊不清;死因分析不全面、总结经验教训不够深入等,均反映了部分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核心制度落实不严等问题。(3)其他:包括护理记录、化验单、病危(病重)通知书等方面。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表现在尿量、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呕吐、皮疹等方面;血常规报告单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的设置与患儿年龄不相符;病危(病重)通知书上危重病情填写不详细等缺陷。

3.1.2.2 诊疗质量、安全缺陷 由表2得出:(1)诊断方面存在440处诊断缺陷问题:如诊断名称不规范;诊断依据未抓住重点、要领记录;鉴别诊断的病种选择不当,甚至将不相关的几个疾病进行鉴别;更正诊断不及时。从检查结果、病程记录分析,诊断不及时、漏诊、误诊占7.65%;从纠纷病历、死亡病历分析存在常规项目检查不及时、异常检查结果不分析、重要征象被忽略、危重病情不评估、抢救记录过于简单等安全隐患。(2)治疗方面有92处缺陷问题:主要表现在药物、治疗措施应用不合理,治疗方案不“规范”,如支气管哮喘或者处理不规范、新生儿黄疸选择蓝光治疗、早产儿应用PS之前未严格评估病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小儿退热药、镇咳药的不合理使用、小儿抗菌药物的滥用均显示质量与安全问题,反映了部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诊疗质量重视不够。

3.2 病历质量改进措施 随着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实施及电子病历的推行,儿科病历整洁划一,项目齐全;外观感觉上有提高,但内涵质量却无进步。儿科病历的书写在内容、程序、方法和分析判断等方面与成人有诸多不同之处:儿科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较成人困难,临床资料的获取有其特有的专科特点[4];儿科疾病与年龄相关,疾病谱也不一样;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易反复[5];所以提高儿科病历书写质量,需在内涵上多下工夫、管理上持续改进措施。

3.2.1 强化病历书写质量意识教育 质量教育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6]。应引导儿科医务人员转变质量观念,由被动的质量管理转变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由要我提高质量转变为我要提高质量,将质量教育贯穿于日常医疗工作中[7],为实现儿科病历质量持续改进夯实基础。

3.2.2 加强儿科医师素质培养,提高科室整体水平 病历内涵质量的高低与经治医师的医疗水平及个人素质休戚相关,而年轻医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多个环节因素共同作用且是一个长期过程[8]。医院应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提高儿科医师业务素质,健全长效培训机制[9],从源头上提高儿科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

3.2.3 规范核心制度执行记录 病历内涵质量的体现在很大比例上依赖于各级医师的查房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的相关记录[8]。对于三日未确诊、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佳、疑难复杂及急危重患儿,应狠抓三级医师查房、病例讨论、会诊、抢救等核心制度的记录,保证记录的内涵质量。

3.2.4 制定儿科住院病历质控标准 质量无止境,质控亦无止境。首先病历质控要以内涵质量为核心[10],并认为应达到如下要求:(1)要重点体现儿科患者的诊疗质量与安全;(2)要反映儿科患者个体的特殊之处,见病历如见患儿;(3)要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情演变的真实、全面、动态过程;(4)要反映对疾病的分析与判断;体现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操作的全貌;(5)要达到诊断、治疗、护理的科学正确。其次病历质控要有标准[11],按实际出发,分阶段提高;结合儿科临床路径,制定适用的儿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

3.2.5 建立病历质量三级检控体系 一是儿科医生的自我检控:病历书写者是第一责任人,对自我书写的病历反复自我检查,自我提高,从源头上预防缺陷的发生[12]。二是上级医师检控:主治医师、副(正)主任医师、科主任应随时指导和定期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及时纠正错误与偏差;从环节上预防和阻止质量缺陷的发生[13];三是医院质量管理部门(组织)负責环节与终末质量检控[14]:定期、不定期对儿科运行病历、归档病历实时监控[15],并将检查结果与儿科医生的业务考核及晋职晋级挂钩。

总之,儿科病历不仅需要有规范的格式、全面的内容,而且应具备一定的内涵质量.提高儿科病历内涵质量,需要强化各个环节管理,需要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薛辛东,杜立中,毛萌.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2.

[2]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Z].2010-02-04.

[3]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住院病历内涵质量评估标准(试行)[Z].2011-08-10.

[4]秦炯.儿科程序诊断[M].第1版.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1.

[5]徐虹,陆铸今,陆国平.儿科急诊[M].第1版.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

[6]任真年.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00.

[7]刘长伟.某医院住院病历质量缺陷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2,32(5):45-47.

[8]韩晨光,李玉明,王佐妤.医院病案质量控制策略与经验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6(11):72-73.

[9]厉传琳,陈英耀.我国住院病案质量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0):49.

[10]车莉.提高病案管理及病历书写质量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病案,2013,14(1):37.

[11]熊小江.新世纪医院诊疗质量管理务实[M].第1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68.

[12]张剑非.633份终末病案的质量分析及对策[J].中国病案,2012,13(6):26.

[13]莫秀东,赵晓华,李强.关于对病历排序的基本原则及方法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2,32(5):80.

[14]李宝珍.病案质量管理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6):37.

[15]刘京.住院病案终末质量控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10):1022.

(收稿日期:2013-10-08) (本文编辑:蔡元元)

作者:刘志英

第2篇: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对传统病历质控方法及实行电子病历以来质控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2011年实行电子病历以来出院病历的质控结果,明显好于2010年的病历质控结果。结论:信息化的开展实现了电子病历的全面自动监控功能和人员质控相结合,使病历质量大大提高,是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病历以传送速度快、共享性好、存储方便、长期管理使用成本较低等显著优点,为医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保证住院电子病历的质量,对住院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住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

传统住院病历的质量管理方法:传统住院病历的质量控制方法:①主要是对终末病历进行质量检查,但患者均已出院,只能对病历质量进行考核、评分、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起一个指导作用。②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做不到每份病历均进行检查,覆盖面小,发现问题几率小,浪费很多的人力,且很难做到跟踪检查,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性差。

住院电子病历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①全面病历内容的质量监控及时限监控:依据《山东省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制定全面病历质量监测内容,质控系统能够对运行和终末病历分别进行监控,如:入院记录监测:主诉不超过20个字;病历缺项检测;医嘱明细监测:死亡医嘱前必须有病危医嘱;病程记录监测:输血液制品、会诊、转科当天要有病程记录;手术申请、手术记录及会诊记录监控;体温单和护理记录等全部信息监测。病历时限监控主要针对病历的完成时限进行把关控制,病历完成时间的时限监控,是病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针对待填写、待签字的病历,根据事先定义的规则系统自动提醒,如“病重患者至少每2天1次病程记录”、“病危患者至少每天1次病程记录”、“48小时内有主治以上查房;1周(168小时)内至少有1次副主任以上查房”等等。主要针对运行病历进行监测,要求并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按时完成规定时限内的内容,避免超时限的质量问题。②对电子病历进行自动评分分级其方法是:从患者入院后开始,自动、实时、动态、连续评分分级,医师每次签名时触发系统对该病历进行一次规则监测,系统自动给出当前的得分值,并列出缺陷项目及扣分值,及时向住院医师及质控人员提示反馈信息。③手术过程监控:手术为医疗活动中易发医疗纠纷的环节,故手术过程监控尤为重要,通过手术过程监控及病历与医嘱联合监控保障手术安全。监测规则如:“中等以上手术要有术前讨论(术前72小时完成)”、“术后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并且手术通知单上的术者要与术后记录术者一致”、“有手术通知单者首页背面要填手术名称术前常规检查项目”等等,系统的监测结果描述在列表之中,缺陷得到及时提醒和纠正。④缺陷自动提示:书写电子病历时,对一些重要关键字及关键内容,设置为必须有的,缺少时会自动提示,如书写外伤患者主诉时,把疼痛设为关键字,当主诉缺少疼痛关键字时,则病历不能被保存,提示医生完善病历。肺炎患者如果没有胸片时系统同样会提示报警,要求医生给患者做胸片检查。⑤院感质量控制: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医生在电子病历系统中直接上报。院感科可以通过程序自动搜索疑似院感病历,及时与科室沟通进行早期干预,由回顾性监测,变成前瞻性监测,有事后管理,变成事前干预。信息采集由系统自动完成,减少差错。加强了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医师在下抗菌药物使用医嘱时,系统会及时提醒是预防性用药或治疗性用药,治疗性用药要求有微生物检查结果,使抗菌藥物的应用更加合理。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监测系统具有快速、稳定、安全、高效、依从性好的特性,丰富了医院感染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系统的使用对全院患者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分析,重点部门重点管理,将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从亡羊补牢转变为防范于未然,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院感管理更加科学有效。⑥医疗过程监控分析:医疗过程监控根据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医疗行为进行监控统计,根据事先定义的规则可以看到每份病历的超出定义规则的警告描述,并形成饼状图直观看到科室及医生在医疗行为中的数据分析图。⑦进行院级、科室、医生三级监控管理:医院领导、质控部门、科室主任或质控医师根据质控权限,动态审查正在书写的电子病历和已完成的电子病历,对疑难危重及重大手术病历进行跟踪检查。质控部门定期下科室进行现场检查,对病历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进行抽考,及时发现并制止虚构病历行为,以确保病历最基本的质量[2]。

作者:张春玲等

第3篇:电子病历系统对提高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及加强病案管理的作用

【摘要】 目的:探究电子病历系统对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及病案管理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应用纸质病案管理)的300份设置为参照组,另外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应用电子病历系统)的300份设置为研究组,观察两组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调取时间、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病案首页中疾病编码错误、诊断信息错误/不规范、手术编码错误、手术操作信息错误/不规范、身份证信息错误、住院费用信息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病案调取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病案管理当中,应用电子病历系统,能够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缩短病案调取时间,提升病案管理质量,建议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电子病历系统 住院病案首页 填写质量 病案管理

病案,是完整记载每例患者诊疗、护理过程的文件,其中,首页中信息最为关键,是整个病案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病案的浓缩[1]。住院病案能够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整体素质,而且是临床研究的珍贵资料、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因此,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及病案管理质量对于医院自身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2]。以往,医院多应用纸质病案管理方法,书写缺乏规范性,容易发生错误,而且不易于存储、查阅,不仅影响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也增加了病案管理难度。电子病历系统,是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使用信息系统生成的数字化信息,便于存储、管理、传输及重现,而且电子病历系统下数据关联,极大降低了错误率[3]。本次以我院为例,将电子病历系统与纸质病历系统进行对比,探究前者对于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管理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应用纸质病案)的300份设置为参照组,另外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期间(应用电子病历系统)的300份设置为研究组。参照组:外科病案82份,综合科病案105例,儿科病案82份,呼吸科病案31份。研究组:外科病案79份,综合科病案113例,儿科病案81份,呼吸科病案27份。两组病案科室分布情况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案管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纸质病案管理方法,患者入院后填写纸质病历,病案室管理员對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为有需要的医护人员提供查阅服务。

研究组:应用电子病历系统管理方法。主要应用仪器包括高速连续扫描仪、数码照相机、计算机。患者入院后填写纸质病历,病案室管理员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应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扫描、处理相关资料数据,然后进行编目、核对,最后将数据录入电脑,并建立数据库、备份数据。经上述数字化处理后,医护人员能够经计算机登录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查阅病案资料,快速调阅、打印、统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调取时间、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评分。

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评价:将所抽取病案交由病案室编码员、质控医师予以核对,参照《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4]中相关规定评价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疾病编码、诊断信息、手术编码、手术操作信息、身份证信息、住院费用信息填写等,统计相关信息填写的错误率,错误类型包括漏填、漏项、不完整、编码错误、逻辑关系矛盾。

病案调取时间:病案调取开始至完成所使用的时间。

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根据病案完整性、病案分类情况、调阅难易程度等对病案管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病案管理工作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借助SPSS 26.0系统,行统计分析,基于分析结果予以描述,计数资料:“n(%)”,χ2检验;计量资料:(),相关数据对比以t检验;P<0.05有意义。

二、结果

2.1 组间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对比

参照组住院病案首页信息错误或不规范发生率较高,疾病编码错误、诊断信息错误/不规范、手术编码错误、手术操作信息错误/不规范、身份证信息错误、住院费用信息错误发生率分别为3.67%、4.00%、2.33%、2.67%、5.00%、5.33%。而研究组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显著提升,疾病编码错误、诊断信息错误/不规范、手术编码错误、手术操作信息错误/不规范、身份证信息错误、住院费用信息错误发生率分别为0.67%、0.67%、0.33%、0.33%、1.33%、1.00%。研究组上述错误/不规范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χ2=6.369、P=0.012;χ2=7.314、P=0.007;χ2=4.561、P=0.033;χ2=5.527、P=0.019;χ2=6.577、P=0.010;χ2=9.186、P=0.002),差异显著(P<0.05)。

2.2 组间病案调取时间对比

参照组病案调取时间为(21.37±5.08min),研究组为(2.45±0.42min),研究组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t=24.340,P<0.001)。

2.3 组间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对比

参照组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79.62±5.41分),研究组为(93.70±5.60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t=11.858,P<0.001),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病案室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病案管理。病案为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入院诊疗资料的重要文件,不仅对于了解患者的诊疗情况、医院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医疗技术、司法鉴定当中也具有重要法律意义,原则上需要保存30年[5]。医院的病案管理质量,尤其是病案首页信息填写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自身发展。优化病案管理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并为医患维权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支持,减少医患纠纷,进而改善医患关系。传统的纸质病案管理模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容易发生错误,而且不易于存储和调取,导致病案管理质量不理想[6]。我院在2020年以前仍应用纸质病案管理模式,住院病案首页信息错误或不规范发生率较高,疾病编码错误、诊断信息错误/不规范、手术编码错误、手术操作信息错误/不规范、身份证信息错误、住院费用信息错误发生率分别为3.67%、4.00%、2.33%、2.67%、5.00%、5.33%。上述错误与纸质病案管理缺乏规范性、无法有效关联相关数据及时发现错误、人为统计容易发生错误等因素有关。而且,研究发现纸质病案管理模式下病案调取时间超过20(21.37±5.08)min,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不足80分(79.62±5.41)。以上分析证实,传统纸质病案管理模式存在明显不足,会影响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及病案管理质量,需要予以改进。

电子病历系统是在数字化背景下形成的新型病案管理系统,应用了大量数字化成果,弥补了纸质病案管理中人工管理方式的不足,如:

(1)应用逻辑校对数据:电子病历系统能够以信息化手段对相关填写内容做逻辑校对,通过在线监控,科学、准确、规范住院病案首页填写,提升其填写质量[7]。

(2)通过数据关联提升病案首页填写准确率。电子病历系统将患者一般资料、入院诊断、临床治疗、出院等信息均输入电脑当中,并将病案首页相关信息与电子病历中入院记录、治疗记录、出院记录自动关联,自动纠错,病案室编码员、质控医师可以及时发现,在线修改,降低错误率,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及整体病案管理质量。

(3)自动导入病案首页信息并构建标准数据库。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人工整理病案的模式,能够自动将相关信息数据导入病案首页,准确、快捷、方便,病案管理员能够直接调取相关信息;而且,在电子病历系统背景下,可以通过控制必填项、设置未填写项信息提醒等方式,保证填写的完整性,以便病案管理员及时查缺补漏。电子病历系统的上述优势,可以全面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从而降低信息填写错误、信息填写不规范发生率,保证填写准确性、完整性及分类合理性,保证病案管理质量;而且,医护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经电子系统快速调取病案信息,极为方便。

我院于2020年开始应用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显著提升,疾病编码错误、诊断信息错误/不规范、手术编码错误、手术操作信息错误/不规范、身份证信息错误、住院费用信息错误发生率分别为0.67%、0.67%、0.33%、0.33%、1.33%、1.00%,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而且病案调取时间(2.45±0.42min)较参照组明显缩短(P<0.05),病案管理工作满意度评分(93.70±5.60分)较参照组明显提升(P<0.05)。

本次研究结果与谢友勉等人[8]较为一致,表明本次研究结果可靠。充分证实,电子病历系统能够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及病案整体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便于病案调取和应用,应用前景可观。

综上,在病案管理当中,应用电子病历系统,能够提升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缩短病案调取时间,提升病案管理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建议大范围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王蕊,程玉梅.病案编码多地协同办公模式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9,20(04):43-45.

[2]郑丹,王晓倩,王苏平.病案引导联合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在传染病护理教学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08):71-74.

[3]李超,潘琦,盖媛媛,等.病案无纸化实施中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J].中国病案, 2020,21(02):12-16.

[4].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暂行)和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2016(05):28-35.

[5]王伟,陈东.浅析医疗机构病理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9,1(01):76-78.

[6]袁方剑,商建国,肖辉.关于减少纸质病历翻拍工作量的系统改造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 2020,15(08):145-147.

[7]李巍,付凌雨.信息化病案管理在医疗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病案, 2020,21(04):9-11+118.

[8]谢友勉,袁方,许学军,等.电子病历系统改造对病案首页质量的影响[J].中国病案,2020,21(01):40-42.

作者:谢镇玲

第4篇:住院病历质量管理制度

(一)病历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大病史书写、病程记录、化验报告单、影像报告单、病理报告单、医嘱单、护理记录、病历首页等所有病历内容。

(二)病历质量管理的直接责任者为临床医护人员。

(三)病历质量管理分为环节管理、终末管理。共分四级质控系统:

1、环节管理中的重要关节点:病区主治医师或住院总医师,各病区负责自查30%出院病历,做到有问题及时纠正。

2、环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点:病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把关在院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及内涵质量,把关出科病历的终末质量。

3、终末管理环节:病案室设专职人员检查病历,每月随机抽查归档病历,不少于总出院人数的30%。

4、最高质控系统: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抽查归档病历,总结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四)出院病历必须出院7天内及时归档,归档前临床医护人员完成病历书写及各项检查记录单粘贴。

(五)医务处不定期对在架病历书写进行质量检查,每月初由医务处组织全院医院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住院总对病历进行全面质量检查。

(六)每月对病历质量检查进行汇总,对优秀病历予以表扬并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病历予以批评并一定的罚款。

附奖罚措施:

(一)对首次发现乙级病历的医师,发放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二次查见乙级病历的医师,除责令其限期改正外,扣发奖金100元;三次查见乙级病历的医师,给予全院通报批评、扣除当月奖金的处罚。对于查见五份以上乙级病历的医师,暂停其执业并扣除年终奖金,取消当年的晋升晋级资格,并参加院部组织的病历书写学习班,直至医务处认为其病历质量合格后方可享受原有待遇。对于医务处抽查病历得分前5名者,每份病历奖励100元。

(二)对医技和辅助科室的检查报告单,参照临床病历要求,要做到文字清晰可辩、描述客观科学、不缺项目、保证诊断符合率。出现差错者参照上条进行奖罚。

第5篇:住院病历书写质量标准

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II)

1、按规定内容和格式书写。(15分)

2、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20分)

3、使用笔的颜色要正确。(3分)

4、使用中文及阿拉伯数字。(2分)

5、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20分)

6、病历由相应人员书写并签名。(5分)

7、上级医务人员修改并签名。(5分)

8、按规定时间内完成(5分)

9、每页须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及页码。(5分)

10、各项记录要有正确时间标示。(5分)

11、记录结束时签名。(5分)

12、申请单、报告单填写完整。(5分)

13、患者需签字同意的检查、治疗要有签名及谈话记录。(5分)

第6篇:住院病历管理规定

根据《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相关病历管理规定,同时参照省立医院住院病历管理办法,现拟定我院住院病历管理规定。内容如下:

一、病历归档

1、 住院病历自患者出院当日起暂规定3日内归档病案室,(按照病

历管理规定是出院24h后即归档),遇节假日顺延。

2、 严格执行院内病历交接制度,各病房建立出院病历登记本,由

病房工作人员派专人送达病案室,双方查收后签字。

3、 病历归档时间:每日下午(17:00前)。

4、 病案室按照(暂定由病房每日传送)出院病人名单,自出院时

日起3个工作日计算病历迟送天数,如迟送超出3日即为不合格病历。迟送每超1天按1分累计,予以记录后上报医务部质控部门,医务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 病案室工作人员每天按照归档病历的时限,及时催交未归档的

病历,并及时查找原因,确保病案按时归档质控。

6、 为了保证归档病历的完整和安全,住院病历归档后,除病历检

查、评审、复印、处方点评及因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需提供原始病历外,一律不准外借。若因科研教学需要调阅病历,需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可以在病案室内查阅。

7、 任何人不得随意损坏、损毁、涂改、伪造及窃取病案资料,或

因保管不善造成病历丢失的,按规定给予处罚。

二、病历质控管理规定

1、出院病历归档前,由病房医生及护士完成初级质控并签字。

2、病历归档后在病案室内进行病历终末质控,由医务部指定质控医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病历归档后3日内完成,并按质控标准进行质控。

3、对质控不合格的病历,病案室电话通知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48h内到病案室修改(如遇责任医生外出开会等原因,需提出申请并告知病案室,经核实后适当顺延,但最长不能超过10天)。如超时未改或无法更改则按病历评级及评分标准执行。

4、病案室工作人员对质控合格的病历进行ICD编码和首页的录入,并上架归档。

5、医院病案质控小组每月将病案质控结果汇总上报医务部及病房主任,按照我院病案管理条例进行奖惩。

三、病历复印

1、住院病历复印暂定出院后20天复印,由病房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告知或发给患者由病案室提供的《住院病历复印温馨提示》单。按照规定到门诊一楼大厅“审证复印室”复印病历。

2、若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请务必在入院时告知患者提前复印相关化验单及检查报告单,否则,住院病历只能在出院后20天才能复印。

3、所有病历资料内容均需由病案室“审证复印室”窗口提供,盖病案室骑缝章有效,其他部门及工作人员不允许擅自复印提供。 本规定自2014年7月5日起正式执行。

第7篇:住院病历质量持续整改方案

在贯彻山西省新的(2010年版)《病历书写规范》中,我院成效显著,质量稳步提高。为使病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现提出年内整改方案。一是在书写格式与形式上完全符合《规范》;二是病历书写的客观、准确、及时、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杜绝不安全因素;三是在病历中完全充分体现核心制度的落实,包括三级医师查房、签名以及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等;四是提高病例的核心质量,如诊断的准确性、全面性,依据充分,原则正确,方案合理,医疗措施及时等。五是满足医保部门对病历记录的要求。

整改之一书写格式与形式的整改意见

在贯彻执行新的《病历书写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或补充以下意见。

1. 首页与一般项目:原则上首页不准空项,确实无内容填写的可

划“一”。联系人姓名、电话不可缺失,主要指可做决定的直系亲属;病理诊断必填,未做病理检查者写“未做”;疾病编码、手术编码临床医护人员不填写,属合理空项;有过敏药物时用红笔书写药名;病历中的所有签名必须签全名,字迹可辨。

2. 入院记录

① 取消“最后诊断”栏目,包括补充诊断,修正诊断。更正、补充诊断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体现。

② 与现有病有关的近期院外检查、化验应写明医院名称、日期。省

市三级医院的检查报告原则上可做为诊断依据。

③ 病人提供的病名、药名等书写时应加“”。

④ 既往史:完整病历要求记录系统回顾(9个)

⑤ 待诊诊断时至少列2个疑拟诊断病名。

⑥ 病理产科要写入院记录

3. 首次病程记录

按新规范格式书写。主要内容有病例特点,拟诊讨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定诊断),诊疗计划。

4. 病程记录

① 单独设立专业书写的有:术前小结(规范47页式样)、各种病历讨论记录(术前、疑难、危重、死亡等)、出院记录、死亡记录特殊治疗记录单等。

② 单到标题书写的有:首次病程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产后病程记录,上级(主治、主任等)查房记录,转出记录、转入记录。不再写“出院小结”。

5. 出院记录

书写要求与式样分别见规范(36页、54页)

6. 红笔书写内容

① 过敏药物名称及皮试“+”号(入院记录、首页、医嘱等处) ② 重整医嘱、术后医嘱、产后医嘱、转科医嘱处划红线。 ③ 上级医师对病历批改的内容、日期和签名。

④ 化验报告单黏贴后,在眉头处对异常结果的项目名称。

7. 医嘱

①见规范39页、343页要求。药名用通用名,符合输液医嘱分组、分步书写,重要的要注明静点滴数。“XX(药名)加入小壶”用法书写不妥。

8. 化验报告单

按先后日期由上而下整齐粘于专用贴纸上,单与单之间距离1cm,眉头上方由左向右分别注明日期、项目名称,异常结果时,项目名称用红色笔书写。

9. 排列顺序

见规范3

53、354页

10.

按时限要求完成各项病历记录。

第8篇:住院病历复印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院住院病历复印管理制度:

一、住院病历复印时间:根据我院工作实际及相关规定,原则上我院住院病人复印病历的时间为患者出院 7天后。

二、住院病历复印唯一合法地点:病案复印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将病历在其它地方复印(复印时间:本院正常办公时间)。

三、本院病案室工作人员受理下列人员和机构复制或者查阅病历资料的申请,并依规定提供病历复制或者查阅服务:

1、

(一)患者本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

(二)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或者其代理人。

(三)公安、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险以及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部门

2 、病案室工作人员负责受理复制病历资料的申请。受理申请时,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形式进行审核及做好登记工作,必要时请示医务科。

(一)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二)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以及代理人与患者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和授权委托书;

(三)申请人为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法定继承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四)申请人为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代理人的,应当提供患者死亡证明、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与法定继承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代理人与法定继承人代理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及授权委托书。

(五)公安、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险以及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部门,因办理案件、依法实施专业技术鉴定、医疗保险审核或仲裁、商业保险审核等需要,提出审核、查阅或者复制病历资料要求的,经办人员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后,病案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患者部分或全部病历并做好登记工作,必要时请示医务科:

(1)该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保险或者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部门出具的调取病历的法定证明;

(2)经办人本人有效身份证明;

(3)经办人本人有效工作证明(需与该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保险或者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部门一致)。保险机构因商业保险审核等需要,提出审核、查阅或者复制病历资料要求的,还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患者死亡的,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死亡患者法定继承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按照规定末完成的病历复制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病历尚未完成,申请人要求复制病历时,可以对已完成病历先行复制,在医务人员按照规定完成病历后,再对新完成部分进行复制。

六、病历复印的内容:

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制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体温单、医嘱单、住院志(入院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出院记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理报告、检验报告等辅助检查报告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病历资料。

第9篇:《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说明

在中国医院协会病案专业委员会的主持下,邀请了多个学科的专家(包括临床医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病案信息管理专家、医学统计专家及计算机管理专家)的共同参与,历经多年的实践、交流、沟通和探讨,编写了《住院病案书写质量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全国各地、不同等级医院的病历书写质量监控医师的意见,并做了多次的补充和修改,使本《评估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它将用于医院评审及各类检查中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病历环节质量的评审及终末质量检查等。现将本《评估标准》简要介绍如下:

一、《评估标准》的制定原则:

1、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2、遵循医学伦理

3、培养临床医师的临床思维

二、《评估标准》的特点

1、突出三级医师职责,加强各级医师对病历书写的责任。

2、适用于数字化管理,可以进行计算机网络传输,能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连接。

3、符合病历书写质量监控医师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程序,具有可操作性。

三、《评估标准》的设计:

1、评估规则: (1)单项否决 将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项规定中对病历书写明确提出的项目为单项否决的内容,使各级医师真正认识到病历书写在这些方面是不可以被忽视的,对于已经出现的违法、违规事实,应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单项否决仅作为对一份不合格病历处罚的规则之一,不会影响因病历书写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事件的依法处理,仅限于对行业内部的管理。 (2)重要项目

有些项目的缺陷直接影响了临床医学记录的完整,不能客观地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的过程。会对病人的医疗或费用造成某些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碍于医院的名誉,不利于医师的培养,甚至对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可能由此承担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中所涉及的责任。在出现这些缺陷时,将在处罚中占有相当的权重。以此使各级医师警觉,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对重要的评估项目应给以重视。 (3)非规范化书写

这一部分是指不规范的书写或书写中存在缺陷及空项/漏项等。出现这类问题,虽然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不符合病历标准化评估规则、规范化的书写要求,造成信息不全、信息中断、信息丢失或信息不准确。有损于医院管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凡是病历中要求的项目必须认真准确填写,不得空项、漏项。

在项目设计上这一部分没有细化,主要考虑到这一部分涉及内容较多,而且有些新的内容和问题可能随时出现。为避免内容过多、过细,而新的问题出现时又难以归属而影响评估,因此未规定具体内容,目的是方便质量监控医师操作。

2、结构设计:

根据病历的基本书写顺序而进行的内容结构设计,基本符合质量监控医师的工作习惯,同时便于计算机管理。内容包括:

1、 住院首页

2、 入院记录

3、 病程记录

4、 手术记录

5、出院记录

四、操作程序:

(一)住院病历评估标准设百分制进行评价。

(二)用于住院病历环节质量评估时:

1、先用单项否决的方法进行筛选,如病历中存在单项否决所列项目之一者,为不合格病历,不再进行病历质量评分。

2、经单项否决筛选合格的病历,根据评分标准找出病历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予以扣分,扣分>25分为不合格病历。

(三)用于住院病历终末质量评估时:

1、先用单项否决的方法进行筛选,如病历中存在单项否决所列项目之一者,为不合格病历,不再进行病历质量评分。

2、经单项否决筛选合格的病历,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质量评分。

3、对每一书写项目的扣分采取累加的计分办法,最高不得超过本书写项目的总分值。如:病程记录部分总分值50分,在病程记录部分扣分累计最高应为50分,不得超过该分数。

4、总分值为100分,≥75分为合格病历;<75分为不合格病历。

五、各项说明:

(一)单项否决: 将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规定中对病历书写提出明确要求的内容为单项否决的项目,也是病历书写的最基本要求,各级医师必须做到。

单项否决仅作为对一份不合格病历处罚的规则之一,仅限于对行业内部的管理。

第一条病案首页医疗信息未填写(空白首页)

系病案首页中临床医师所填写的内容,应在患者出院前由住院医师准确、完整地

填写,出院病历不应有空白首页出现。

第二条 传染病漏报

住院医师在接收传染病患者后应按规定上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病案首页中详细填写。

第三条 血型、HBsAg、HCV-Ab、HIV-Ab书写错误

住院医师应将患者住院期间检查的血型、HBsAg、HCV-Ab、HIV-Ab的结果准确填写在首页血型、HBsAg、HCV-Ab、HIV-Ab一栏中,不得有误。

第四条 无入院记录 入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

检查、辅助检查(指患者入院前作的检查)及初步诊断和书写医师签字等。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住院医师完成。入院记录应由住院医师书写,大专院校在医院实习的医师不得替代住院医师书写的入院记录。

第五条 入院记录未在24小时内完成

入院记录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在环节质量检查中对超过此时限而医师仍未完成入院记录,为单项否决。

第六条 首次病程记录未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首次病程记录须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在环节质量检查中对超过此时限而医师未完成病历书写,应为单项否决。

第七条 首次病程记录中无病例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之一者 首次病程记录中无病例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诊疗计划应逐项记录,不得缺少四项中任何一项。

第八条 患者入院48小时无主治医师、72小时无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的首次查房记录患者入院48小时内须有主治医师的首次查房记录,入院72小时内应有副主任以上职称医师的首次查房记录。

第九条 医师未在交、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交、接班记录或无交接班记录

住院医师进行交接班时,应书写交接班记录。交班记录须在交班前完成,接班记录应

在接班后(即交班后)24小时内完成。

第十条 24小时内未完成转出、转入记录或无转出、转入记录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转科时,由转出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出该科室前书写完成转科记录转

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该科室后24小时内完成转入记录。

第十一条 对危重症者不按规定时间记录病程

危重患者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病程,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程。

第十二条 疑难或危重病例无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对于确定诊断有困难或治疗不顺利的病例,必须有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的查房

记录,或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第十三条 抢救记录中无参加者的姓名及上级医师意见

抢救记录中须详细记录参加抢救的医师姓名,尤其是指导抢救的上级医师,除记录医师姓名、职称,还须记录抢救、治疗意见。

第十四条 无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及有创检查、操作知情同意书或无患者/家属、医师签字

在为患者实施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有创检查、操作前,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或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由其委托的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或近亲属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以下四种情况之一:

1、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2、由于患者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3、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4、收费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当患者需要作以上检查和治疗时必须填写知情同意书。

第十五条中等以上手术无术前讨论记录

因患者病情较重或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前需在上级医师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各个科室的中等以上手术应在医务处(科)备案。

第十六条 新开展的手术及大型手术无由科主任或授权的上级医师签名确认 经医院主管部门准入后开展的手术及大型手术在病历中必须有科主任或授权的上级医师签名确认后,方可实施。

第十七条 无麻醉记录

为患者进行全身、椎管等麻醉时须作麻醉记录,使用《麻醉记录单》记录;一般局部麻醉、臂丛麻醉及无痛人流手术可以不写麻醉记录。

第十八条 手术记录未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

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由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手术者签名。

第十九条 无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是由术者书写的反映手术一般情况、手术经过、术中发现及处理等的特殊记录,手术记录应当另页书写。

第二十条 植入体内的人工材料的条形码未粘贴在病历中

植入体内的人工材料(包括人工晶体、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人工血管、支架等)于术后将人工材料的条形码粘贴在病历中。

第二十一条 无死亡抢救记录

死亡抢救记录是指患者临终前的抢救记录,如患者或家属放弃抢救,应将临终治疗情况及患者或家属的意见以及在场的上级医师意见详细记录,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签字。

第二十二条 抢救记录未在抢救后6小时内完成

因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第二十三条 缺死者家属同意尸检的意见及签字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解,病程记录中应记录死者家属同意尸解的意见并由死者直系亲属签字。

第二十四条 缺出院(死亡)记录或未按时完成出院(死亡)记录

出院记录是指经治医师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内容包括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诊断、出院情况、出院医嘱、医师签名等。

死亡记录是指经治医师对死亡患者住院期间诊疗和抢救经过的记录,内容包括入院日期、死亡日期、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重点记录病情演变、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等。记录死亡时间应当具体到分。

出院记录应在患者出院前完成,死亡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第二十五条 无死亡讨论记录

死亡讨论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一周内完成。

第二十六条 产科无新生儿出院记录,无新生儿脚印及性别前后不符

产科病历必须有新生儿出院记录,并有新生儿脚印。注意分娩记录与婴儿记录中的性别一致,准确无误。

第二十七条 缺住院期间对诊断、治疗有重要价值的辅助检查报告 住院期间所做的一切检查报告单均应按时间顺序分类粘贴,其内容应与医嘱、病程相符。尤其是对于诊断有意义、对治疗有价值的检验报告不可遗漏。尤其是患者住院期间曾输血但未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肝功。

第二十八条 病历中摹仿或替他人签名

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的医务人员签名,各项病历记录所需医师、患者或家属签字时必须由本人亲笔签署,不得由他人摹仿代替签字。

第二十九条 缺少护理记录或整页病历记录,造成病案不完整 护理记录是住院病历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的客观过程。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患者可以复印护理记录。因此,护理记录是不可缺少的。 病历应按规定顺序排列,并标有页码,以保持病历的完整,中间不得缺页、少项。

第三十条 涂改/伪造/拷贝病历造成原则错误/计算机打印的病历无书写者的手工签名

指用刀刮、橡皮膏粘贴或在原书写字迹上涂改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编造病情、伪造病历,计算机书写病历时拷贝病历并出现明显错误。

计算机书写病历须按顺序打印,字体应为黑色仿宋体五号字,每次病程记录书写后须有书写者的手工签名,长期、临时医嘱单中必须有医师、护士手工签名。各种各类计算机打印的检查报告单须有检查者手工签名。

(二)、其他问题: 【病案首页】

主要诊断选择错误

指病案首页中《出院诊断》第一项“主要诊断”填写错误。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是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疾病,即对健康危害最大、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

无科主任、主(副主)任医师签字 病案首页中科主任、主(副主)任医师一栏应及时填写。

医院感染未填写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医院感染,应上报医院感染卡,并在首页‘医院感染名称’一栏中将医院感染名称准确填写。

药物过敏未填写

患者有药物过敏史,应在首页‘药物过敏’一栏中填写过敏药物的具体名称。

不规范书写

此项涵盖内容较广,包括首页中的所含项目(除以上所列项目外)书写不规范、空项、漏项及填写有欠缺等等,每处扣1分。如: 门(急)诊诊断填写错误或漏填; 入院诊断填写错误或漏填; 出院诊断有缺陷、不确切;

出院诊断名称填写不全或主次错位; 诊断符合情况未按实际情况填写; 入院情况填写错误或漏填; 出院情况填写错误或漏填;

有病理报告,主要病理诊断未填写或填写不全; HbsAg、HCV-Ab、HIV-Ab漏填; 输血量未填或填写错误;

抢救次数、抢救成功次数未按实际情况填写; 随诊、随诊期限未按实际情况填写; 麻醉方式填错或漏填; 切口愈合填错或漏填; 手术操作名称漏填;

手术操作名称填写有欠缺; 手术时间填写错误或漏填;

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未填写。

【入院记录】 无主诉

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是入院记录中重要的项目,不能遗漏。

主诉描述有缺陷

指主诉重点不突出、不准确、含糊其词,主要症状(或体征)的持续时间不准确。 无现病史

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是入院记录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现病史描述有缺陷 这一条包括;

1、对患者本次发病诱因、病情演变过程、主要症状特点叙述不清、不准确;

2、对患者本次发病的伴随症状、发病后治疗经过及结果、睡眠、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记述不清楚;

3、缺少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

4、未记录与本次疾病虽无紧密关系、但仍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

5、病史简单者描述不具体、病史复杂者记录欠条理性、主线不清。

主诉与现病史不符

指主诉中所记录的症状、体征、时间与现病史所描述的症状、体征及时间等内容不一致。

无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这三大病史依次记录,不得缺少其中任何一项。

无体格检查

是入院记录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应当按照系统循序进行书写。

体格检查记录有缺陷,遗漏标志性的阳性体征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体格检查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一般要与主诉、现病史及初步诊断相吻合。不得遗漏或臆造体征。

无辅助检查记录

患者入院前的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结果应当写明检查日期,如是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的检查应当写明该医疗机构的名称。

无专科检查 专科检查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不得遗漏及空项。 专科检查记录有缺陷

专科检查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并注意查体准确、与临床实际相符合,避免前后矛盾。

无初步诊断或初步诊断书写有缺陷

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不得遗漏。书写初步诊断时应当主次分明,注意疾病名称的规范,不得臆造疾病名称。可使用通用的外文缩写,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疾病名称可以使用外文。

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签字和确诊日期

住院医师应在书写完成入院记录后认真签写全名,注意清晰可认。

主治医师应及时书写确定诊断,按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书写,要求清楚、准确并签写全名及确诊日期。

不规范书写

这一项内容中包括:入院记录中的所含项目(除以上所列项目外)书写不规范、空项、漏项及填写有欠缺,每项扣1分。如:

患者一般项目填写有欠缺,包括项目不全或不准确;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记录简单、不准确、有遗漏或其他欠缺; 体格检查顺序颠倒、表格病历某些项目有遗漏; 专科检查记录有欠缺;

辅助检查有缺项,如无检查日期、无医疗机构名称、结果记录不准确等;

其他入院记录中所含项目(以上没有列出的内容)的书写不具体、空项、漏项等欠缺。

【病程记录】

对病情稳定的患者未按规定时间记录病情

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一次病程记录。

无阶段小结

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由经治医师每月对病情及诊疗情况作一总结。每月应有一次病情小结。术前讨论、转科记录及交接班记录可代替阶段小结。

治疗或检查不当

治疗不当包括:滥用抗生素、用药目的不明确、用药与检查结果不符、对于患者出现的异常表现或检查结果治疗不及时,延误病情等等。

检查不当包括:检查目的不明确、未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做相应的检查或阳性结果未及时复查而延误病情等等。

病情变化时无分析、判断、处理及结果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病程记录中未记录具体变化情况、病情变化的原因及采取相应措施等。或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没有记录。 检查结果异常无分析、判断、处理的记录

对异常的检查或化验结果在病程记录中未能及时分析原因,亦无处理意见。

重要的治疗未做记录或记录有缺陷

患者的治疗方案,或对诊断及预后有意义的治疗,在病程记录中未能描述或记录简单,不能体现治疗的意义。

未对治疗中改变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说明

病程记录中未记录更改药物的名称及更改原因,或采取其他治疗方式的依据。

无上级医师常规查房记录

上级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随时查房,病程记录应反映三级医师查房,按期进行。

上级医师查房无重点内容或未体现教学意识

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重点分析,不可仅以一句“同意目前诊断”词语代替查房意见,三级医院的上级医师查房应体现教学意识,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应有国内外新进展。

无会诊记录单或会诊记录有部分项目未填写(空白)

会诊记录(含会诊意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其他科室或其他医疗机构协助诊疗时,分别由申请医师和会诊医师书写的记录。 会诊记录为另页表格书写,请会诊科室的医师应在当天的病程中简要记录会诊意见及执行会诊意见的情况。

请会诊记录及会诊记录均应填写完全,不应有空白部分。 自动出院或放弃治疗无患者/家属签字 患者因某些原因要求出院、或放弃抢救及治疗必须在当天的病程中详细记录患者或其委托的直系亲属的意见及要求,并由患者本人签字。患者本人无行为能力者可由其直系亲属为代理人签字。

操作无记录

包括进行腰椎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肾脏活检、各类插管等操作必须在操作当天的病程中详细记录操作前的准备、操作过程、结果及患者一般情况、术后注意事项等。

无术前小结记录

经治医师在患者术前对其病情作的总结,内容包括简要病情、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手术名称和方式、拟施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等。

无手术前术者查看患者的病程记录 术者应在患者手术前(未实施麻醉前)查看患者,注意患者一般情况、精神状态,确认病变部位、手术方式和术前、术中注意事项等等。

无手术前/后麻醉师查看患者的病程记录 麻醉师应在患者手术前查看患者,检查患者一般情况、精神状态,了解病变部位及拟施手术名称,确定麻醉方式。注意患者是否能够承受所实施的麻醉方式及术前、术中注意事项等等须详细记录。

麻醉师应于患者术后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包括神志、血压、心率及术后对麻醉的反应等。并详细记录。

手术记录内容有明显缺陷

手术内容明显缺陷包括:手术记录不为手术者书写并且术者未签字;术中所见描述不具体;手术过程、切除组织、术中处理记录不清;送检标本无数目、无去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记录不具体。

无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是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完成的病程记录,应另页书写。

术后3天内无上级医师或术者查房记录

手术者于患者术后1天(或至少3天内)应查看患者,3天内应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术后3天内无连续病程记录

经治医师应于患者术后连续3天每天至少1次记录有关患者术后情况的病程记录。

缺出院前一天记录

患者出院前一天须有病程记录,应记录患者出院时的症状、体征、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出院注意事项。

缺出院前上级医师同意出院的记录

患者出院前一天应有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出院的意见。

不规范书写

这一条是指病程记录中除上述情况以外的项目在书写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和不足,或没有按要求的格式书写。如:

首次病程中“病例特点”描述不准确、不具体或罗嗦等; 诊断依据简单或重点依据不足; 鉴别诊断之鉴别点不明确; 治疗计划简单;

病程记录简单,病情变化记录不具体或重点不突出等; 对阳性或有意义的阴性检查结果分析不够;

对检查及治疗目的、结果以及用药后的副作用记录不详细或有欠缺; 会诊记录有欠缺;

病程记录反映会诊意见及执行情况有欠缺;

上级医师查房意见记录简单、不准确或书写不规范等;

交接班记录或转科记录、阶段小结格式不正确或书写有其他欠缺; 操作记录简单或不完整、不规范等; 术前小结书写格式不正确或内容简单; 术前讨论书写格式不正确或记录不全等; 麻醉记录欠缺;

手术记录描述不清、缺项等; 抢救记录有欠缺;

术后首次记录不详细或记录有欠缺。

【出院(死亡)记录】

出院记录中无主要诊疗经过的内容

出院记录是经治医师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应在患者出院前完成。其中诊疗经过是出院记录的重要内容。

无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内容

经治医师应将患者在出院前的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情况在出院记录中“出院情况”一栏中详细记录,可以供其他医师参考。

死亡记录中未写明死亡原因

死亡记录中应简要分析、记录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死亡记录中死亡时间不具体,或与医嘱、体温单时间不符

死亡时间应具体到分钟,须与临时医嘱单及体温单记录的死亡时间相吻合。

无出院医嘱

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出院带药、门诊复查时间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应详细、具体地在出院医嘱中交代清楚,以便患者院外继续治疗及后期的病情恢复。

不规范书写

这一条是指出院(死亡)记录中除上述问题以外的某些内容书写不规范、空项、漏项及填写有欠缺,每项扣1分。如: 缺入院时主要症状; 缺入院诊断;

缺辅助检查结果;

治疗经过不详细(无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 出院时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记录有欠缺; 缺出院(死亡)诊断;

出院(死亡)诊断填写有欠缺;

出院带药不详细(无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 出院记录缺医师签名;

出院(死亡)记录缺项或内容不全;

出院记录中其他项目书写欠缺,如:患者一般情况空项或遗漏等以上未提及的某些欠缺等;

死亡记录中抢救及治疗经过内容简单、不具体及其他欠缺; 死亡讨论记录内容简单、缺项或讨论无重点及其他欠缺; 死亡讨论项目不全如缺记录日期等。

【辅助检查与医嘱】

医嘱(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符

是指长期医嘱中的护理级别与实际病情不符,如患者痊愈出院,而长期医嘱为一级或特级护理,未停病重病危;又如患者死亡时,医嘱仍是普通护理未下病危及病重。

检查报告单与医嘱或病程不吻合者

患者应根据医嘱进行各项检查,并在当天的病程中记录检查项目名称、时间、方法及结果。因此,患者的检查报告单与医嘱、病程记录必须符合。

<, STRONG>不规范书写

这一条是指检查报告单与医嘱中除上述问题以外的某些内容书写不规范、空项、漏项及填写有欠缺,每项扣1分。如: 住院超过48小时缺血尿常规化验结果;

病历中已记录某项化验检查结果,缺化验检查结果报告单; 报告单、化验单粘贴不规范,不整齐或未按要求做标记; 送检单填写有欠缺;

辅助检查报告单书写错。

【书写基本要求】

病历不整洁(严重污迹、页面破损) 病历纸沾染血迹、污迹或页面撕毁、皱折及破损等影响整洁。

字迹潦草,不易辨认

各级医师的病历书写或签名应当文字工整,字迹清晰,可以辨认。

未按规定使用兰黑墨水书写

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复写病历可使用蓝黑色油水的圆珠笔。不规范、空项、漏项及填写有欠缺,每项扣1分。

不规范书写

此项是指病历书写中出现的其它(以上未涉及到的)问题、欠缺和不规范用语。如:

病历中字迹潦草可以辨认 ; 病历中有错别字;

病历续页缺姓名、住院号、页码号; 医师签名不全; 医学术语不规范;

药物剂量单位书写不准确;

医嘱书写漏项(手术、操作、治疗、检查等); 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抄写有欠缺。

上一篇:2009学校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应聘会计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