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节水增收工作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节水增收工作方案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节水增收工作方案1

一、抓特色促增收。一是着力培育了红枣、辣椒、洋葱、甜美南瓜、日光温室、饲草种植等六大支柱产业。辣椒、洋葱、日光温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村累计栽植红枣2000亩,红枣年产量达600吨,创产值120万元;日光温室171座,年收入171万元,全村农民每年从六大支柱产业取得的收入就达900万元,占全乡农民纯收入的78%。二是发展特色养殖。抓大户建小区、抓改良建体系、抓特色建品牌、抓规模建基地,稳定猪鸡生产,适度发展肉牛,重点突破养羊。做到了圈舍暖棚化,饲草基地化,畜禽良种化,防疫程序化。全村发展养殖小区2个,规模养殖大户250户。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全村输转富余劳动力320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00人,就地输转120人,劳动技能培训1200人,引导型培训400人,劳务收入达到60万元。积极鼓励农民走出家门,离乡不离地,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共发展个体工商户46多户,参与二、三产业的人数达到120多人;积极鼓励农民利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40多人。

二、抓项目促增收。培育了一批与特色产业联系紧密,示范带动能力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一些带动农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村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个,共吸引外资1200万元以上,薛百乡农丰瓜菜集散中心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加快了全村农民增收的步伐,项目资金的注入有力地推进了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抓产业化促增收。产业化发展己经开辟了全村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天地。蔬菜产业着力推广了优良品种和标准化无公害栽培,坚持“发展串季,开发保健,扩大保鲜,就地加工”的思路,种植己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全村辣椒、洋葱、洋芋、南瓜、日光温室瓜菜达到3200亩;畜牧产业己向“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转变,畜牧业生产呈现出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快、出栏率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畜牧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建成瓜菜集散中心和建民食品厂等果蔬保鲜、加工、贮藏和运销龙头企业4家,产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社员1000多人,农产品经纪人达80多人,农业产业化己具雏形。

四、抓销售促增收。龙头企业靠广告订单建市场、靠新品种引市场,靠产品质量稳市场;合作社为农民穿针引线,搭桥牵线,发挥着提供信息、签订合同、组织成交、传授技术、组织运输,提供各种服务等功能;经纪人全年活跃在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和周边县市,产品销售窗口搬到了外省和水陆码头。农民成了坐地商,经纪人忙着跑“龙套”,农民种什么,他们卖什么,从瓜果蔬菜到猪、羊、牛、鸡到粮食油料,什么生意都做。农民经纪人不仅把大批的农副产品远销外地,又把大量的市场信息带给乡亲邻里,他们不但跑市场问行情,而且从报纸、电视和互联网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农民直接掌握了市场动态流向,种什么,怎么调,心里都有一本明白帐,农民种植水平也越来越高,种植花样不断翻新,仅辣椒就有大棚椒、露地椒、秋延椒,样样都是抢手货,一年四季新鲜蔬菜不脱档,田里农活无闲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全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之路。全村年增收200万元。

五、抓节水增效促增收。积极推广节水增收新技术、新措施,在农区内部突出发展棉花、葵花,在风沙沿线区突出发展甘草、饲草。全面推广了以日光温室、棉花为重点的膜下滴灌技术,以地膜棉花、玉米、葵花为重点的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技术,以玉米、葵花、辣椒为重点的垄沟灌溉技术,以小麦、棉花、葵花、甘草为重点的小畦灌节水灌溉技术。在节水措施上,重点推广了大块改小块、智能化用水、推广低耗水作物、管灌、种植药草产业、日光温室、小弓棚瓜菜、渠道衬砌等十项节水措施。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种植业效益。全村共安装智能化取水设备92套,推广种植节水作物10个品种,架设节水输水管道1500米,年节水53万方,节约成本12万元。宋和村还进行了综合节水试点示范,在所压减的林间耕地全部安排种植甘草、苜蓿等草本作物,已栽植以红枣为主的退耕还林450亩,移栽甘草400亩,种植紫花苜蓿200亩。建设日光温室171座,同时还实施了高效节水综合工程,6个社日光温室全部配套低压输水管道和滴灌设施共6500米。共安装机井智能化节水设备9套,十社新农村住宅全部配套了生活节水设施,全部安装符合国家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修建排水系统,回收利用生活废水,每户修建1座集雨水窖,抽取用于绿化用水,形成了一个智能计量、采集结合、循环利用的全方位的节水系统。为全乡节水增收树立了样板。

农民节水增收工作方案2

一、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大讨论活动进展情况

(一)加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为了让群众充分理解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并参与到这活动中来,真正把节水增收产业的选择、方案的制定,既符合《规划》治理的要求,又符合老百姓的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节水增收产业和发展模式。我乡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乡村社三级干部、村民小组会议等各种会议23场次,印发《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节水增收入户工程”的相关学习资料5000份,在全乡上下广泛学习宣传,让全乡干部群众明白开展这样一场大规模活动的意义所在,以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能够从思想上理解,行动上支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奠定群众基础。

(二)精心组织,做到调查摸底有的放矢

按照乡上制定的安排意见,我乡设计了与县上节水增收模式相对应,并具有针对性的《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农民自主选择调查表》5000份,按照户均一份,统一表式,统一印发,统一培训,逐户填写,并确定各村书记为该村“节水增收入户工程”第一责任人,村委一班人全力配合,乡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全程指导监督。据统计本次调查摸底,全乡共发出入户调查表4030份,收回3878份,从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全乡约有95%以上农户选择种植节水作物棉花和葵花,面积25466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58%;

2、选择采用膜下滴灌的七个村,共计3337亩;选择一膜两用的六个村,共计1332亩;全乡各村普遍选择垄沟灌溉,共计8522亩;

3、日光温室自主选择的共有47户;选择大拱棚的有四村共有59户扣建59座;小拱棚建设集中在四个村,共计1893亩;

4、全乡劳务输转合计1310人,其中长期687人,短期623人;

5、全乡选择养殖业的农户达1358户,暖棚面积达58.2万平方米;

6、林果业以红枣为主,主要集中在三个村,面积2679亩;

7、沙产业普遍选择甘草种植,集中在沿边沿沙村社,面积4595亩。

(三)制定方案,做到村村有计划、户户有打算

在各村完成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提出本村经济发展的节水增收计划13份,并帮助农户拟定发展计划3800多份,真正做到了村有实施计划,户有具体打算,从而为进一步做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认真制定全乡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实施方案

按照县委提出“三坚持一拓展”的发展思路,结合我乡实际和群众自主选择调查汇总结果,我乡制定了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实施方案。

(一)坚持抓好日光温室建设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坚持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在全面做好日光温室示范点的同时,抓好新棚的搭建,以及旧棚建设,同时做好种苗繁育、市场销售、技术服务和农民培训等工作,做到力度不减,要求不变。确保所有日光温室按时定制,并在春节前产生较好效益。同时制定了全乡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日光温室建设力度,力争每年发展日光温室500座以上,五年累计完成3000座以上。

(二)大力推进养殖业发展

大力发展以圈舍饲养为主的暖棚养殖,全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使全乡草畜业步入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重点在村建设以规模养羊为主的养殖小区,在村建设以规模养猪为主的养殖小区,村重点发展规模养牛小区,其它各村整社推进以养羊、养猪为重点的规模养殖,力争每年新增养殖小区2个,整社推进规模养殖示范村3个、示范户80户。当年完成养殖小区5个,入驻60户,完成整社推进3个。

(三)在拱棚建设上求突破

通过观摩学习、算账对比,城近等村的许多群众自愿选择搭建拱棚,根据这一情况,乡党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村大量种植小拱棚的优势,大力发展大拱棚,使我乡在拱棚种植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力争当年新建大拱棚100座。

(四)加快推进劳务输出步伐

按照“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要求,加大劳务培训力度,不断拓展输转渠道,扩大输转规模,推进劳务输出向技能型、长期稳定型输出转变,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使我乡的农民工能“走得出去,站得住脚,拿得回钱”。同时依托劳务输出基地,打响大坝劳务品牌,力争年内完成农民培训6000人(次),生态移民90人,劳动力有组织输转132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80万元。

(五)抓好甘草等特色沙产业种植

根据我乡实际,按照县上提出“三压三扩”和“三个三分之一”产业布局的思路,突出“节水、高效、特色”原则,利用我乡甘草种植的优势,大力发展以甘草为主的沙生药材种植。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以甘草为主的药草产业1000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2000亩。

(六)全面推进种植业节水合成技术的运用

围绕水资源配置方案,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压缩洋葱、辣椒、无壳葫芦等高耗水作物面积,发展日光温室瓜菜、棉花、食葵等低耗水作物面积,全面推广农艺节水技术,以日光温室、棉花为重点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以地膜棉花、玉米、葵花为重点推广一膜两用免耕栽培技术,以玉米、葵花、辣椒为重点普及垄沟灌溉技术,以小麦、棉花、葵花、甘草为重点普及小畦灌节水灌溉技术。稳粮扩经增效,粮食播种面积1.1万亩左右、占总配水面积的27.2%;棉花、食葵等节水作物共2.8万亩,占配水面积的52.2%;拱棚西瓜、辣椒、洋葱等其他作物0.7万亩,只占配水面积的18.6%;其他作物占配水面积2%。通过优化结构布局,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业效益。

(七)大力推进政策扶持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国家投资、招商引资、银行融资和启动民资“四轮驱动”,积极争取实施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节水工程建设、通村油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六小工程”建设等新农村建设项目。

1、加强水利和基本农田建设。每年衬砌各类渠道18公里,新增大田滴灌0.5万亩。

2、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每年完成通村道路铺油5公里。

3、切实抓好农村小康建设。坚持新建和改建并举,在经济基础较好和群众参与程度高的村加快小康住宅建设力度。大力推行“四化五改”为主的户用沼气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4、加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外销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力争五年内建成2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3个生产资料连锁店和1个劳动力市场。

(八)积极建立专业组织为主的市场营销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广大群众的自我参与式管理,巧妙地市场对接,生产出适销的产品,确保销得出,效益高。年我们成立养马湖日光温室瓜菜专业合作社,今后,我们将成立棉花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拱棚西瓜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村村有专业合作组织或营销大户,逐步完善营销网络体系,继续强化“蜜瓜”、“哥哥呀”日光温室瓜菜和城进西瓜等品牌的宣传力度,用足用活外贸出口政策,进一步拓展中亚市场。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切实解决农民卖难的问题,确保农民减地不减收。

上一篇:监测工作方案汇总下一篇: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