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永远离不开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及家庭体育。而我国根深蒂固的农村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济落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导致一大部分农民不得不为处打工谋求生计,致使许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于体育健身娱乐知之甚少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论文 篇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存在被忽视的现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应走所在地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Henan Province

YAO Yuan

(Xuchang College, Xuchang Henan 46100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改革开放政策得以继续深化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的结果。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热点,因为它既关乎一代人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乃至国家未来前途。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思想政治、犯罪、家庭教育缺失、社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抚养问题、成长问题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而健全的人格必须内发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四育。

2007年4月29日起,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人口超过100万〔3〕,他们的体育教育面临什么样的状况,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农村小学(指乡镇行政管理的乡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一)留守儿童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1),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96.09%的教师没有考虑过留守儿童的问题,只有3.35%的教师考虑过留守儿童的问题,但所有教师均没有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有针对性地对待这一特殊群体。说明留守儿童在接受体育教育时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也反映出在农村小学内部,体育课、体育教师不被重视,体育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结果如表2所示)

(1)体育课程实际开课率

调查的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为82.84%,低于全国城乡学校体育课平均开课率87.20%〔4〕的水平,在开设有体育课的学校中,仍存在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反映了体育课程在农村小学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与体育课教学现状

自2001年9月《标准》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实验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之中。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仍有7.26%的体育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标准》,没有一所学校全部实行《标准》,在完全没有实行的34所学校中,100%的教师认为学校根本不具备实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行《标准》与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实际不符。与此同时,在被调查的537名体育教师中,有27%的教师制定了学年教学工作计划,78.64%的教师使用教案教学,100%的体育教师无单元教学计划。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开课率、体育课被占用情况、《标准》实施率及使用教案上课率,无论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规范化方面,都表明体育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均处于明显落后的状态。

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状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操”、班级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等〔5〕。调查中的农村小学有48.04%能够坚持早操,51.47%能够坚持课间操,但仍有25.98%的小学无早操和课间操;27.94%的小学能够组织课后体育活动,15.67%的小学拥有本校的课余体育训练队;36.27%的小学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何时启动,43.06%的学生没有听说过“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课外体育活动的严重不足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被忽视的又一明显表现。

4.学校体育师资状况

由于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调查显示的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802,教师与班级比例为1∶8,绝大部分学校只有个别专职体育教师,更多的是兼职体育教师,而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而针对各级学校学生人数与体育教师人数问题又作了如下规定:“中学每300名学生应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名,小学每400名学生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名”〔6〕。而我省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则远远超出《意见》的规定,这一现象的出现恰恰证明了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的严重不足,不得不全依靠增加班级人数完成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工作。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体育课程的随意教学状态。

5.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现状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中学人均活动面积将达到3.27m2,小学人均活动面积达到2.7m2〔7〕。而我省农村学校调查结果显示为人均1.26m2,低于国家规定,并且38.24%的学校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运动场地。场地器材的匮乏是农村小学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从另一个角度看,硬件条件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农村小学中的实施,至于全国优质课模式及教材,以及推广大课间活动等,只能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绝大多数的城镇小学,而不合乎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体育教育现状

1.家庭人员结构限制了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与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8〕。家庭体育是建立在以夫妻为主体的家庭成员之间、以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基础的各种活动,而留守家庭中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外出打工造成了留守家庭人员结构的不完整,还有农村留守家庭经济贫困使得其家庭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调查的317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50.79%的家庭属于只有父母一方在家(以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留守在家居多)的单亲型留守家庭,45.11%属于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隔代型留守家庭,这两种类型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家庭成员的结构直接限制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2.经济贫困导致无暇进行家庭体育活动

经济生活的贫困造成了家庭体育消费的缩减和体育需求的降低。调查发现,有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简单体育器材的家庭仅占16.72%,但也很少安排体育活动。留守家庭的家长普遍表示,没有精力考虑这些问题,更没有资金购买孩子们喜爱的体育用品,再说每天忙于农活和家务已劳累不已,没有心思参加体育活动。

3.体育意识淡薄是影响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在因素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因此,家庭体育除了表现为有形的体育消费外,还表现为体育价值观等方面。在这一层面上,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以及体育意识的强弱更能够反映家庭体育发展状况。有研究表明,目前有40.2%的农民认为没有必要锻炼身体,有32.7%的人认同生产劳动能代替体育锻炼,有37%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影响生产劳动〔9〕,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是制约家庭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而家庭体育消费及其水平是衡量家庭体育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留守家庭闲暇时间少、经济贫困以及对于体育的认识不足的现状,是制约农村留守家庭体育水平的根本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导致学校体育教育缺失。

(2)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达82.84%,这一比率与全国城乡学校平均开课率87.20%相比偏低,仍存在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由于主观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真正在农村小学中实施。

(3)留守家庭成员结构、经济贫困问题以及体育意识淡薄直接影响了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二)建议

(1)关注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培养身心俱健的儿童。

(2)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应重视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鲜明特点,编写适合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实际的教材,创建适合农村小学的(下转第28页)(上接第21页)体育教学模式。

(3)深化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合理流动,让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生活,以解决留守家庭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体育问题。

(4)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应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体育发展模式,使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能有效地提高家庭成员体育意识;通过社区体育弥补家庭体育环境的不足,这些都有助于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

(5)本研究由于条件所限,存在研究对象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并且尚未对社区的体育功能进行研究,今后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争取为河南省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乐.谁来关心全国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EB/OL〕.〔2007-09-27〕.http://acwf.people.com.

cn/GB/99061/102368/102383/6320710.html.

〔2〕〔3〕全国妇联调查: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EB/OL〕.〔2008-02-27〕.http://acwf.people.com.cn/GB/6928884.html.

〔4〕周君华,原丽英,解毅飞.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4-6.

〔5〕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1986-02-27〕.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

806/2006/3/ma85034845531523600222416-0.html.

〔7〕项乔荣.培养自锻习惯: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万益民.我国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若干关系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21.

〔9〕柳若松,郑文海,雷福民等.我国西北地区农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2):18-20.

(责任编辑:李宏斌)

作者:姚 远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论文 篇2:

西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永远离不开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及家庭体育。而我国根深蒂固的农村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济落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导致一大部分农民不得不为处打工谋求生计,致使许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于体育健身娱乐知之甚少等。通过分析探讨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希望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有所帮助,并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的重视使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更好地发展,让留守儿童健康阳光地成长。

关键词: 西北农村 留守儿童 体育发展 现状 对策

1.引言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同父母双方或父母中的一方一起生活,并且需要委托他人或社会机构照顾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而农村留守儿童则是指户籍和居住地在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而留在户籍所在地,无法与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学龄儿童。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达到28.29%,平均每四个留守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的留守儿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的背景下,对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而其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和扶持农村或边远地区贫困群体受教育,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农村是教育薄弱的地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保证各种体育活动的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西北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的发展的现状

2.1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

唐红明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中认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实际开课率为81.7%,与全国的城乡学校的体育开课率87.20%相差5.5%。农村的某些体育教师根本不会编写体育教学计划,或者执行教学计划的寥寥无几,这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的教学实际不相符合,体育课程的开设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范化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体育经费不足使得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配备上均达不到国家的体育师资规定。大量年轻体育教师不安于农村的寂寞而流失,使得农村的体育师资满足不了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任秀安在河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体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低于普通学生,活动中很容易紧张,害怕与别人竞争,在上体育课时做动作怕做错、怕被别的学生笑话,容易出现消极心理与自我封闭。

2.2留守儿童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唐红明等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中指出西部农村社区没有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有些地方就拿晒粮场当做大人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有些地方虽然有一两块不标准的篮球场在农闲的时候进行体育活动,缺乏指导性,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时间和次数均没有保障。

2.3留守儿童家庭体育发展现状。

吕树庭认为家庭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的时间较长,接触最亲密,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体育锻炼也不例外。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长对待体育的态度和价值观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孩子对待体育的态度。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留守儿童多数由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监护,本来三代人之间就有很大代沟,加之这些监护人的文化水准不高,多数为文盲,他们对待体育的一概不知,或者只知道皮毛,体育意识较淡薄,在他们眼里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行,对于孩子的体育需求从来不满足。甚至有的监护人利用留守儿童业余时间进行家务活动,他们将体育与劳动混为一谈,认为劳动就是进行体育活动。将本属于孩子娱乐的时间用来做家务,使得一部分孩子即使有体育的念头也没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

综上所述,西北农村留守儿童,农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不足,学校体育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内容与农村的实际不符,导致有些项目因场地器材的不足而不能进行;农村社区体育缺乏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指导,同样场地器材得不到保障,农村人们的眼界狭隘,体育意识落后,对留守儿童体育的投入度低。同样在家庭体育中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很低,将体育与劳动混淆,再加上隔代监护,思想观念有差异,使得留守儿童家庭体育既没有时间保障,又抹杀孩子爱玩的天性,导致部分孩子心理出现压抑、孤僻等。

3.对策与建议

3.1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力度,推动、组织与协调势在必得。

大力发展农村的乡镇企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以吸引更多劳动者就近就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的二元模式,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率,让更多留守儿童渐渐走出孤僻、自卑感,逐渐学会与人交往。

3.2政府带头作表率,重视农村公共体育事业的建设。

政府带头作表率,增加对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保证每个村落至少有两块标准的水泥篮球场地和四块乒乓球台。农民投入无偿劳动力兴建农村本地方的公共体育场所,满足留守儿童业余时间体育的需求。

3.3转变政府的职能,发挥乡镇干部的作用。

政府在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逐步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加大对体育与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逐步转变农村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加深对体育的认识,让体育惠及更多留守儿童。

3.4家长转变观念。

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体育对留守儿童智力发育的促进作用,加大对留守儿童体育需求的投入度。

4.结语

要建立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的留守儿童体育服务体系,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林,周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敏.淮北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1):12-16.

[3]常春芳,孙言铭.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毕节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J].体育世界,2014(1).

作者:陈保兄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论文 篇3:

保定市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现状研究

摘要:学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适合儿童的体育活动,使留守儿童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目的

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保定市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较多,不同地域,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保定市不同地域农村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对策,以便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保定市不同地域(经济发达或不发达)农村留守儿童。

2.2研究法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方面的论文、论著,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需要,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

2.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数据,运用SPSss8.0进行统计处理。

2.2.4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3.研究结果

3.1不同地域留守儿童体育课开设情况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应在每周开设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应在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初中每周应开设二节体育课。调查显示:经济发达地域,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时数符合《新课程标准》,经济欠发达地域仅有29%的学校基本符合要求。主要原因,发达地域,领导不重视,追求升学率等欠发达地域,缺少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缺乏。

3.2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通过对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调查表明:经济发达地域,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戏等体育活动为主。欠发达地域,以打沙包、踢毽子、弹玻璃球、跳皮筋等活动为主。

3.3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

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51.4%的留守儿童与同学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8.3%的儿童个人单独活动,有20.3%与兄弟姐妹在一起活动。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差异不大。

3.4留守儿童每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

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就是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可以反映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域有一定差异,经济发达地域,每周1次,占3.4%;每周2次,占25.1%;每周3次,占37.3%;每周4次,占24.4%。经济欠发达地域,每周1次,占8.2%;每周2次,占42.8%;每周3次,占26.7%;每周4次,占22.3%。

3.5留守儿童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

留守儿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段,不同地域差异不大。下午的,占543%;早晨的,占25.1%;晚上的,占12.5%;中午的,占8.1%。大部分农村下午放学时间较早,一些留守儿童放学后,便与同学在一起参与体育活动。

3.6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调查表明,不同地域留守儿童每次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差异不明显;时间比本在21-30分钟,占33.1%;31-60分钟,占30.3%;60分钟以上,占35.5%;20分钟以下,占11.5%。

3.7留守儿童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

调查显示,不同地域留守儿童对所在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有一定差异。发达地域,体育课十分满意的占36%;基本满意的占46%;不满意的占18%。对学校场地器材十分满意的占37%,基本满意的占44%;不满意的占19%。欠发达地域,十分满意的占18%;基本满意的占47%;不满意的占35%。对学校场地器材十分满意的占19%;基本满意的占46%;不满意的占35%。

4.结论建议

4.1结论

保定市不同地域留守儿童体育课开设情况、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对学校体育课、场地器材满意度有一定的差异。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间段、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查体不显著。

4.2建议

学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适合儿童的体育活动,使留守儿童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经济欠发达地域应加强场地器材建设,根据国家《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进行体育器材的配备与场地的建设发展。

学校要利用地理优势,不断地摸索和开发体育资料,并自制一些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

作者:袁玉涛 臧朔

上一篇:书法艺术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