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社会各界一些爱心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递增,200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大约是2290万人,2013年总数上升到6000万人,2015年增加了一百多万,也就是6102.55万人。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和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很大的政策帮助和爱心帮助,许多孩子可以随父母进城读书,因此这一数量快速下降。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大约为900万人,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值得人们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概述

农村留守儿童,即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在偏远的农村与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照顾的一个儿童群体,主要集中在偏远地区。这一群体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东部地区也快速发展起来,西部地区各方面发展落后,因此许多人纷纷选择到发达城市打工以养家糊口;另一方面,当时的户籍限制并不宽松,政策不完善导致儿童就学出现问题,儿童无法跟随家长到打工地进行就学,因此只能让孩子留在家乡接受教育。另外,父母在城市务工十分辛苦,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所能居住的环境有限,儿童并不适合在此居住。父母的缺席,使孩子的教育也成了极大的问题。

政府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时,最为担忧的除了儿童情感上缺少陪伴以外,还有教学问题。农村地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制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环境落后,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提高,认为学习枯燥乏味,再加上缺少父母的管教,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许多儿童家里缺少劳动力,儿童需要承担一些劳动,因此将大量的时间进行家庭劳动,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久而久之便对学习不太重视了;有些孩子因为家距离学校太远,遇到比较恶劣的天气,只能放弃去学校;只有家里环境稍微好点的,才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这就导致班级里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留守儿童的内心普遍脆弱敏感,不管调皮捣蛋还是沉默寡言,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很没有安全感,往往会通过夸张的行为,比如打架、捣乱等来引起别人的关注。因此,对留守儿童来说,健康的心理对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这些儿童缺少家庭教育、缺乏情感沟通、缺失安全保障、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许多留守儿童变成了问题儿童。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缺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新课改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不再坚持以教育者为主,而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这些教育理念在农村实现并不乐观,尤其是对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来说,这只能是书本上的美好愿望。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要。甚至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中,学生的分数是划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标准。对家长、教师来说,成绩非常重要,考试成绩可以证明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以证明学生是否优秀,除了成绩以外,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培养并不重视。再加上在偏远地区学校教学设施的贫瘠,对儿童来说,学习的过程大多是枯燥的,教学设施的缺少无法发掘出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长。有些孩子在学习上虽然缺少天赋,但在唱歌、跳舞等方面却很有天赋;有些学生心灵手巧,手工能力十分娴熟,但教育条件不支持他们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除了专业学习以外,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此外,他们的课外学习时间非常少,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因此大多数家庭可以承担学生特长的学习任务,但农村留守儿童则将大量的时间用到了干农活、做家务、写作业上。因此,他们只能以课本为主,通过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来换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否则就放弃读书,跟随父母进城打工,补贴家用[1]。

(二)代际抚养为主,缺少家庭教育

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或者是由亲戚代为照顾,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代际抚养教育问题,家里老人并不能随着社会而进步,因此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他们都会选择视而不见,这就会使孩子随便找个借口不去学校,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会变得不够坚定;二是老人在孩子眼里缺乏威信,即便老人有心督促孩子学习,孩子也是敷衍了事,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或者获取其他权益的手段,并没有用心学习;三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无法形成互补性教育问题。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新课改的一项措施,在传统的观念里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学校一方的事情,只要把孩子放在学校,学生的教育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对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等都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完善,只有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三)道德素养不高,缺乏心理教育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培养力度有待加深。其中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都不注意品行方面的问题,打架斗殴、欺负同学、辱骂等行为经常发生。再加上儿童年龄较小,没有自主判断能力,不良行为容易“传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文雅礼貌的词汇成了他们的口头禅,经常随口而出。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情感世界无法受到重视,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将自己的情感封锁起来,这也是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的原因。他们在缺乏安全感的同时也很不自信,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能做的绝不依靠他人,甚至与父母的感情也很疏远,不会有过多的沟通交流,要想得到他们的信任,打开他们的心扉,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数据表明,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学习两极分化,情感慰藉缺失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落差,尤其是在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目前这种差距仍然在拉大,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学习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有学校环境方面的问题,还有家庭情感上的教育问题,这也是导致他们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现阶段,虽然农村贫苦地方有许多学生考进名牌大学,但与城市学校相比依旧是少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常年不在身边,一般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上学,家庭教育和监督的缺失让其对学习不能进行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家庭贫困,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学习能力降低,学习热情减少,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感情得不到照顾,心灵就会受到伤害,患上心理疾病[2]。

(五)心理教师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位

留守儿童的心理相对来说不够健全,感情的缺少让儿童自身不能正确地看待事物,从而导致患上心理疾病。目前,许多研究数据已经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素质明显低于正常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素质。农村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且由于农村偏远地区的劳动人民思想还相对比较保守,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种错误的、不科学的认识,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治愈,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加上农村基础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很难留住教师,导致农村教师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缺位。

三、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综合素质

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刻不容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这项工作:首先,设置专门的教育资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中有一项是教育扶贫,政府应严格落实政策,对教育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为农村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扶助行为。但仅靠政府还远远不够,应通过鼓励社会爱心人士、企业、众筹捐赠等方式为农村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其次,增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近年来,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在不断加强,有了资金支持后,农村学校各方面的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都会得到提高,吸引当地大学生回家,为家乡的教育建设出一份力。同时招聘各个专业的教师,避免出现一位教师带多个课程的情况,实现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这样更有益于开展素质教育,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使农民工返乡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通过解决父母外出务工的问题,让父母留在家里,这就需要有吸引农民工留在家乡发展的条件。一方面,政府可以在农业方面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这样既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也解决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充实了农村的劳动力。同时,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既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为农民工培训一种谋生的技术,促进农民向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家乡找到适合的工作,在劳作的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孩子,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三)强化父母监护责任,构建关爱网络

留守儿童的出现与父母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孩子理应理解父母的辛苦,明白他们的苦心,但却忽视了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对父母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明白自身职责,强化他们的监护责任,争取父母双方或者至少有一方留在孩子身边,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构建关爱网络,让留守儿童教育扶贫制度落到实处。在合理分配教育扶贫资金的条件下,成立有针对性的帮扶小组,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慰藉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防止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实现精准呵护,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

(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创建家庭式教育环境

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教育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些深刻变革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和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目前,许多农村地区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一些地方的农村探索建立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基础教育学校,这种学校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不回家,住宿在学校,学校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和学习上的帮助,同时也能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见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教师的爱,补上他们心灵上的感情缝隙。这种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如果硬件上跟不上,软件就未必能及时补上,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重点是给予孩子心灵上的一份家庭关爱。目前很多农村学校还无法完成这种爱的环境的创建,所以,一定要加强家庭式教育环境的建设工作,强力推进关爱型学校建设,笔者建议一些学校可以设置生活教师岗位,让专门的生活教师来照顾这些学生,扮演他们生活中的“爸爸妈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种校园环境的创建需要投入较多的建设资金,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五)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实现线上家庭教育

新的科技手段可以很好地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当前,互联网技术发达,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许多地区都实现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学校要将留守儿童的线上家庭教育进行完善,建立完整系统的留守儿童线上家庭教育机制,落实到责任教师,建立定期教育会议制度,组织留守儿童线上和父母亲见面聊天。这里就要求学校和企业,以及教育部门进行工作协调,首先教育部门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完善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建立信息机房,为每个留守儿童创建家庭网络教育环境,让孩子在线上和家人团聚;企业要根据学校的安排,为家长留出线上家庭教育的时间,减轻家长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政府部门可以为学生或者家长提供一定的手机话费补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线上家庭教育活动中来;学校要重视这种教育活动,设立专门的负责教师岗位,建立留守儿童线上教育基本信息台账,实地走访调查留守儿童线上教育真实情况,定期和家长开展交流互动活动,确保线上家庭教育不流于形式,不敷衍了事,真正落到实处,不断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事业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摘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成为在大众视野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教育和健康成长等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为此,新时期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措施的研究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查阅资料,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出发,尝试探讨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措施,以期有助于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教育机制,综合素质

上一篇: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66例观察下一篇: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