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诚信已成为时下热门话题之一,以大面积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造假为突出现象的会计丧失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作者对会计丧失诚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如何重塑会计诚信提出了切实的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篇1:

浅议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

[摘 要]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会计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会计信用环境,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会计问题。本文分析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的现状,并探讨了如何构建会计诚信体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会计人员;诚信;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114

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我国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完整。可见,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会计诚信的要求更高。虽然目前我国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诚信情况整体表现良好,但是部分企事业单位还存在会计失信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会计诚信体系。

1 会计人员的诚信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由于利益的驱使,作假行为较为普遍,无论是从吃的食品,还是用的商品都大肆造假。在会计领域更比比皆是。剖析会计造假的诈骗案,原因是众多的,有法律、制度规范的不严谨,更有腐败滋生,最简单、最直接原因是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德基不牢,缺德做假账,搞了会计诈骗,危及社会,其危害地动山摇,并无过之。为什么会计做假账,搞诈骗危害社会性的呢? 这是因为会计必须信守职业道德及其精髓诚实守信,即诚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会计职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总和,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是对会计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是会计人员职业品德、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有机的统一体。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我国第一次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我们对于如何建立市场制度的认识很有限,大多是书本知识,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建立市场制度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产权明确,产权不明确就无法交换,资源优化配置就无法实现;二是交换必须平等、自愿、没有欺骗,如果不自愿、不平等、不诚信,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资源优化配置也无法实现。如果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搞市场制度的目的就没有实现,市场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没有了。因此,不搞欺骗,讲求诚信,是建立市场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

2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诚信的现状

目前国内企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的主流现状是严格遵守了法律发挥,业务操作规范,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完整,会计诚信度良好。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诚信状况与企事业单位相似,但是审计质量还有待提高。从上述可以看出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会计诚信的整体状况良好,大部分的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有较好的会计诚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不完善

我国缺乏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造成会计人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一定的道德和舆论约束,使得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缺乏准则保障。目前,西方国家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我国存在人数众多的会计从业人员,目前国内仍然缺乏比较权威细致的文件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供具体的衡量标准,会计人员的诚信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引。另外,我国的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操作性比较差。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没有对会计从业人员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只是做出了一些比较模糊的道德要求,使得会计诚信建设难以开展。

2.2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

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低,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给会计诚信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人数庞大,但是持有中高级会计资格证以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占比非常低,会计人员整体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意识都比较低。另外,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培训和学习中,往往只注重专业技能以及实务的培训,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重视不够,会计诚信建设缺乏基础。近些年来发生的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财务造假事件中,往往都是由一些从业多年,具有非常精湛的专业技能的财务会计人员来执行造假行为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国会计人员重专业技能、轻诚信建设的现状,使得公众对于会计人员的信任度不断降低。

2.3 会计诚信建设的外部环境比较差

目前,我国的会计诚信建设的外部环境比较差,使得会计诚信建设缺乏必要的保障。首先,我国的会计教育体制不利于会计诚信建设的开展。高校的会计教育往往只注重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会计诚信建设缺乏重视,使得很多会计学生缺乏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根据相关的报道,一些高校的会计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不重视会计诚信教育,甚至有一些老师鼓励支持做假账的行为,这种扭曲的教育观念给会计诚信建设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次,我国缺乏良好的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社会环境。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开展的广度和力度不足,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会计诚信建设的环境,使得会计人员的行为缺乏舆论以及制度约束。另外,目前我国对于会计人员的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会计人员违反基本职业道德,进行会计造假等行为的成本比较低,使得很多会计人员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做出违背基本诚信要求的行为。

3 建设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法律法规

市场上不诚信行为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建设的缺失,因此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中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下阶段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针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不能仅仅依靠担保人来代替处罚。立法之前,需要制定会计诚信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各企事业单位各管理部门以及每个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分清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的诚信行为采取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会计技术管理制度要坚持稳定性的原则,过分频繁更换会计管理制度会给单位的不法行为创造机会。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执法的力度,一旦发现不诚信的行为,要根据法律发挥给予严肃的处理,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才能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

3.2 创设和谐的会计诚信环境氛围

首先要依靠现代理念,强化会计诚信坚守意识。虽然国内很多学者就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会计诚信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没有结合现代理念。一些会计人员虽然树立了会计诚信意识,但是坚守不够,同样不利于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其次要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在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行会计诚信教育,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必须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培养其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加强有关会计诚信的培训。最后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下加强会计诚信防治的顶层设计,形成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发挥“1+1>2”的高效机制,加强新开放领域的会计诚信防治措施,以更好的服务现代市场进行的深化改革。做到了以上三点,就能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营造和谐的会计诚信环境氛围。

3.3 构建完善的会计诚信监督体系

3.3.1 强化内部监督强化企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力度,保障各个监控体系之间的独立,是遏制思想不正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造假的重要手段,有效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强化内部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明确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责任,清除会计监督的阻力。②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包括董事会制度、监事会管理、经理人市场等方面。③加强诚信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

3.3.2 强化政府监督政府要根据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以更好的约束会计主体的会计活动行为。政府要科学的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保障会计监督人员与被鉴定者的利益相分离,以消除会计监督人员的担忧。政府还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新发展、新技术、新需求对监督方式进行创新。

3.3.3 强化会计事务所监督要建立以证监会为核心的会计行业监督体系,要让注册会计师协会来行使会计活动的监督,要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制度,要建立审计风险评价机制,要推进会计事务所的体制改革,要在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

参考文献:

[1]丁长伟.浅谈会计诚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18).

[2]白富民.简谈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诚信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刘华清.浅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1).

[4]安致国.浅谈会计人员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39).

[5]赵振兴.论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及对会计人员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4(35).

作者:孙自平

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篇2:

试论会计诚信

摘 要:诚信已成为时下热门话题之一,以大面积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造假为突出现象的会计丧失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作者对会计丧失诚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就如何重塑会计诚信提出了切实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诚信;丧失诚信;诚信工程

诚信是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人的立身之本,而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在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提出的“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的思想中。然而,恰恰是最需要以诚信来标榜的会计职业,近来却遭遇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和造假案,如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到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及法国的维迪旺,致使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已经成为一颗“毒瘤”,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使会计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会计行业的诚信被广泛关注,人们无不对会计诚信提出了质疑。因此,如何重塑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就会计诚信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信任,“言必信,行必果”。会计诚信是什么呢?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朱镕基同志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所作的”不做假账“的题词是对会计诚信最好的诠释。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视为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若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会计丧失诚信会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重大的危害。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设立“小金库“等一些会计丧失诚信的行为,会传递错误信息,误导企业经济行为,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会计信息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二、 会计丧失诚信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

1. 市场经济制度的弊端

诚信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而市场经济制度自身的弊端又正是滋生商业欺祚的温床。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由于市场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各市场主体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指经营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指投资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才产生了虚假的会计信息。经营者一般是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管理,控制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经营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结果经营者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就可能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在投资者对经营者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就必然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供给的增加。因此会计诚信虽为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所能解决的,只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2. 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1)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性。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受制于企业经营者,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的会计利润成为“厂长利润”或“经理利润”,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政府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加之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不可能查出企业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这客观上助长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3)社会审计监督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我国社会审计监督的主体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执业范围狭窄,目前仅对公司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尚未列入注册会计师的法定审计业务范围。另外,社会中介机构的“生命线”——独立性,由于受社会中介机构之间不正当竞争的影响,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必然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

3.利益驱使,失信成本低

当不诚信行为的收益大于不诚信行为的成本时,不诚信的行为就会增加,两者的差距眼越大,社会平均的诚信水平就越低。

会计造假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为动力,会计造假的受益者很多。在利益的驱使下,关键时刻就会舍弃诚信。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最高首长,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来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这就包括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方面的利益。可见,不诚信行为能实现“多赢”,它的收益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还有不少法律条文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些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所受的处罚与造假者牟取的暴利相比,看起来并不怕,威慑力不足。

4. 会计人员的本身素质不适应会计行业的时代要求

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就目前情况看,许多地方和部门对会计工作缺乏正确认识,任用会计人员存在偏见,认为会计是一门非技术职业,别的事情做不来的人干会计还可以,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会计部门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业务训练,而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关系,这就导致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失范,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混乱等。其次,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少会计人员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不熟悉会计法规,不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在会计核算上不是按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而是主动迎合单位领导的作假行为,或在单位领导的授意下,受理假凭证、做假账、编假报表,从而掩盖企业经营过程的实际情况。

三、 重朔会计诚信的对策

会计诚信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会计诚信缺失,要注重法治与德治并重,开展综合治理。

1.建立和健全各项监管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会计法》在加强会计监督方面作了较大的补充和完善,在会计制度上构建了会计监督、社会审计和政府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具有自律性,是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督具有鉴证性,是会计监督体系的补充;政府部门监督具有权威性,是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三者的有机结合,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发挥着积极作用。

(1)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即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直接由家行政机关领导,会计人员由国家委派,统一管理,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代表国家监督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有效地摆脱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变过去的会计人员属单位所有为属全社会所有,从而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起来,会计人员能够排除干扰,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政府部门的监督工作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资源共享。各级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工商、等部门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政府部门除对企业实施监督外,部门之间依照各自的职责也要行使监督权,这就促使政府部门提高对企业的监督质量。

(3)要规范社会审计程序,加大监管力度。针对我国审计工作环境的特点,应当减少各政府机关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影响,保持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中介机构应将会计咨询与审计业务分离开来,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2.加大造假成本,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1)加大处罚力度。首先,要建立并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会计法规体系,过宽的法律条文需要修订,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次,要大幅度提高失信的社会成本与经济成本,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以此为社会经济活动建立起一道保护墙,使失信、背信、无信和骗信行为失去活动空间和立足之地。

(2)尽快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民事责任不仅给造假者明确了经济上的赔偿责任,而且通过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可以有效地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还可以鼓励广大受害者依法诉请赔偿,积极同造假行为作斗争。在美国,违法者一旦染上民事索赔官司,其下场常常是破产兼身败名裂,不但变得一穷二白,而且连东山再起的可能性都不再有。

3.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1)打造信用政府。政府是国家信用的代表,政府失信是最具破坏作用的病毒,政府信用在社会中具有示范效应,因此,推进诚信建设,首先必须从建立信用政府入手。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转变管理方式,变神秘政府为透明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变权力政府为责任政府,使诚信成为一个地区、部门考核的政绩指标。

(2)建立信用档案。现代社会的管理,离不开对人特别是对法人的行为的记录、评判和制约,而记录是评判和制约的前提。因此,推进诚信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失信行为和处罚的记录及相关的披露制度,也就是说必须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在案,便于随时查询,借以支撑和保护诚信,抑制和惩罚失信。

(3)加强诚信教育。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与对诚信的宣传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加大诚信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会计诚信教育上首先要提高社会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使大家共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增强制止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气候和“打假氛围”,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其次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放在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上,包括企业负责人以及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明确企业负责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同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水平: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应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接受后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会计诚信教育迫切要求加强会计道德建设,增强会计人员的使命感,使其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

四、结束语

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难题,并已引起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从国内外不断爆出的会计造假事件,可以看到当今企业造假现象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它使广大股民的投资信心遭到了沉重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努力解决会计诚信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惠昌.诚信—商道之本[J].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2(4).

[2]杭雪霞.谁砸了会计人的饭碗[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4).

[3]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4).

[4]盖地.诚信会计与会计诚信[J].财务与会计.2002(10).

作者:付丽霞

保险会计诚信缺失管理论文 篇3: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分析我国会计诚信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加强会计诚信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行业 会计诚信 经济秩序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没有诚信,也就没有经济秩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使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因此,加快会计诚信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会计人员同本单位负责人意见产生分歧时,只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该坚持原则;在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件中,有38%的会计人员是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的。再加上我们平时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只重技术传授而不重道德教育,使部分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进一步造成了会计诚信的缺失。

(二)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管约束有限。在现有体制下,单位负责人往往是一人说了算,缺乏应有的监督和约束。政府监管的形同虚设、社会监管的乏力、企业内部监管的薄弱,使得部分单位负责人经常运用较低的“诚信成本”来换取很高的相关利益。据统计,在会计造假事件中,有80%以上属于单位负责人授意或强迫所为。

(三)内部控制不力。一些单位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仍很不健全,各部门、各岗位、各员工之间缺乏相互牵制和制约;还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似乎是比较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却只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际控制、监督,使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乏力。

(四)会计及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会计及其相关制度的有效性是会计诚信形成的基础。目前我国在有关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些缺陷,缺乏会计诚信管理制度的立法,会计诚信环境较差,且现有法律法规渊源复杂,缺乏系统性,实际操作难度较大。此外,部分执法者政治、业务素质低下,思想道德腐化堕落,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律法规,甚至以权谋私,践踏法律的尊严,对会计诚信建设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五)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信用评价业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发展不规范,在许多方面都无法同发达国家相比。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信用评价机构不少于40家,但至今没有一家公认的权威机构。大规模的信用数据库尚未建立,无法全面准确记录信用信息,客户群体还比较小,市场竞争无序。而且,已有的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评估公司、投资保险公司不少都有政府背景,由政府投资、控股甚至独资,在独立、公正、公平、公开方面很难有保障。

(六)惩戒与激励的合理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我国对失信者惩戒、对守信者激励的合理机制尚未形成。一方面,对失信者惩罚机制不合理,不仅未给予当事人严厉的惩罚,而且惩罚的范围也不够广。另一方面,守信者往往得不到任何鼓励、奖励,甚至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遭受利益损害。可以说,对失信者惩处不力,实际上也是对守信者的一种相对的侵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一种逆向选择的思路。

二、加强会计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在全行业范围内开展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使会计人员掌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提高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行业应树立依法理财、崇尚诚信、客观公正、敬业奉献的职业风尚和执业观念,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营造会计行业的诚信文化,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诚信宣言,从而使会计人员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有一流的诚信品质,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切实的保障。

(二)提高单位负责人的财务诚信意识。一方面,让单位负责人定期参加财务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最新财务动态,知法守法,增强诚信意识,使单位负责人百分之百地承担会计造假的责任,使其将诚信真正作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在行业监管和处罚工作中的合作机制,建立以财政监督为主体,审计、税务、信贷监督为补充的监督体系,经常性地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强化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大力发展负无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使其提高风险意识和执业质量;通过建立会计委派制度,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等措施,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的监督。

(三)加强内部控制以提高会计诚信质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保证交易的发生都经过必要的授权,并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真实的记录,按照会计准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范编制财务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与此同时,通过建立相关的责任中心,明确职责划分,各部门及人员之间互相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彻底消除“内部控制”即“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防止舞弊,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提高会计诚信质量。

(四)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我们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督、行业自律”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会计行业协会监督机制和自律化运行机制,增强协会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尽快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政府、企业、律师、评估师,还是审计师、会计师等,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并获得赔偿;尽快完善市场退出法规,以利于将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驱逐出相关行业,减少或杜绝会计失信行为。

(五)完善信用体系并规范信用评价。要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体系,约束会计诚信道德缺失。在这个体系下,首先要求政府是一个信用政府,有较高的信用度,并把诚信质量作为考核一个地区、部门的政绩指标;其次,诚信评价机构应该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思路进行,以保证评级的公正性;再次,建立注册会计师“个人信用制度”和会计事务所信用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最后,一旦发现违规,无论是谁,无论问题大小,一律记录在案。

(六)建立合理的会计诚信惩戒与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对违反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惩治力度,使诚信具有刚性约束力。如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对造假单位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或刑事处罚,使其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甚至是判刑的代价。总之,通过对惩戒的实际执行,要使失信者的“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另一方面,要从多方面切实加强对守信者有效的法律保护,建立以道德舆论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将会计诚信优良的记录输入评级机构的数据库中供查询,并加大对诚信企业的宣传,提高其市场知名度;与此同时,在融资、投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其政策优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由表层到深层,从人员、法律制度、体制、信用体系、奖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使我国的会计诚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崔天培、宋健、马春英,谈我国会计诚信危机[J].沈阳大学学报,2007.4.

[2]王春凤,论会计诚信重建[J].企业经济,2007.8.

作者:忻满云 周树森

上一篇:团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乡政府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