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体验式教学理论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展示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学科,展示设计课程“临境化”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放在直面社会的设计实战,引进真实案例,走出校门,走进展场、展厅、博物馆,走进地域与民族文化的栖息地。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用概念设计的思路去表现,在不断地进行试验、改良、调整中理解展示的功能性和形式美的规律,培养展示设计的鉴赏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建筑体验式教学理论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建筑体验式教学理论论文 篇1:

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录取率的提高,很多高职院校面临学生入学分数线越来越低的困境,以男生居多的建筑技术专业同样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学生到课率低、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大等。文章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其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全真的工作情景中学习,以促进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对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体验式 实践

[作者简介]张琦(1977- ),女,黑龙江五常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工程预算、建筑工程测量和建筑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辽宁 大连 116035)

2010年以来,高考生源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竞争越发激烈,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面临因学生入学分数线越来越低而带来的系列问题。在此大背景下,以男生居多的建筑技术专业同样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到课率低、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大等成为阻碍专业教学开展的难题。如何让男生居多的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学习复杂的建筑技术技能,已经成为建筑技术专业教学的重点。

一、体验式教学理论

体验式教学理论是指教师按照建筑技术相关岗位理论去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让其亲身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主体建构理论和现代教学论。其实现条件是通过设置一个适宜的建筑技术实践岗位情境,给学生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以提高学生对建筑技术岗位知识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

二、体验式教学实施的价值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习兴趣角度出发,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高职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学习主动性不足、学习兴趣较差等,整体表现为各方面怠于课程学习。而以男生居多的建筑技术专业表现尤为明显,期末考试实际及格率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有必要首先建立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的做法是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建立大量的认知、课程体验和岗位体验等不同层次的体验式学习,给学生以兴趣和信心,让学生边体验边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工作。

2.改革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仍然以大班教学为主。如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测量课程,一个专业教师要管理20~30台测量仪器,并同时实施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只能通过巡回检查等形式与每组学生交流,学生中玩手机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为改变此种困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尝试通过实施项目分组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小组教学和1对1教学成为主导,辅助微课、慕课等,改革专业教学组织模式,让建筑技术技能的学习变得轻松。

3.创新教学管理,让教学管理从此轻松。建筑技术专业技能课程难度要始终保持与建筑行业同步,这与以男生为主的高职学生先天学习动力不足相矛盾,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很多的职业院校中,教学管理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教学秩序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体验式教学尝试以动手实践为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学习,自觉维护教学秩序,让教学井然有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建筑工程的主要岗位技术人员,包括一线的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等,这些岗位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实施相应岗位工作。笔者通过一定的调研和实证,尝试以体验式教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建筑技术专业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以地方区域范围内的建筑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笔者通过调研实证,发现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名称方面具有较大差别,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条件的设计、顶岗实习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体验式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笔者认为,在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中,应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要以建筑企业一线人员为核心,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论证,这关系到实践教学中各种资料的选择和案例的选用;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从本地区建筑企业的岗位需求出发,进行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重构,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课程的名字、教学的先后、教学内容体系均按照建筑企业需要进行设置, “建筑计量与计价”课程名字与企业对接后可直接改为“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技术”。这里强调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直接接触岗位,并通过教学中的项目开展,让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情景下开展体验式的岗位学习,系统地培养其处置岗位工作的各种能力,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2.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完成,要有必要的实践条件,其重点是根据学生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对现有实践条件的提供形式和表现形式进行有效的改善,以符合分组式等多种灵活的体验式教学的需要。这里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仪器的租借使用模式、实训室的开放模式等,都要求灵活地与体验式教学要求相符合。实践教学条件的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工作岗位情景,为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培养服务。在构建过程中,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场所应以工作室为主体,实施理论课在一起,实践教学分组到工作室进行,提倡以教师为主体成立各种工作室课堂,如工程对量工作室、测量工作室等,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岗位体验情景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实践教学辅助设施要全真化,教学资料选用建筑已建项目或在建项目资料,教学设备选用市场上的在用设备;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应参照企业流程进行组织,如到招标中心参加投标、到造价站购买建材信息等。让学生在这样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验中完成建筑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完成岗位学习,并达到培养目标。

3.以建筑工程项目任务为中心开展分组体验教学。以建筑工程项目任务为载体,尝试实施“认知体验—分项工作体验—岗位工作综合体验”的三阶段递进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认知体验阶段,根据项目进度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工程现场参观,系统认知建筑现场和各个岗位工作,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分项工作的体验学习是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岗位工作综合体验学习的效果好坏。因此,分项工作的体验学习要围绕企业实际项目业务工作进行,教师要担任好师傅的角色,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工作体验中完成工作学习。在分项工作学习完成后,实施岗位工作的综合体验。这里的综合体验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校期间安排的各个工作的综合岗位实训,这是分岗位的综合体验;另外一个层次就是到实际企业的顶岗工作。两者的一致性让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便可直接上岗,由岗位工作的体验生直接转变为岗位工作实习生而非试用生。

4.转变教师培养理念,校企合作培养实务工作与教学工作双肩挑的教师队伍。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不只是学校单方面强制推行,而应由教师自发地深入企业顶岗,并且在一线岗位直接承担相应的岗位工作兼职工作,这是体验式教学组织的关键环节。

5.建立完备的建筑技术资料库系统。体验式教学对资料库的使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要借助大量的三维施工工艺仿真技术资料和现场图片、录像等资料,与纸质的建筑施工图纸资料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建筑技术资料库体系,让学生在进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有丰富的历史资料查询,体验式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建筑技术专业体验式教学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印证,从而成为真正的职业建筑人。当然,体验式教学的难点还在于体验式仿真教学系统的完善,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郭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3]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4]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 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作者:张琦

高职建筑体验式教学理论论文 篇2:

展示设计课程结合地域特色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摘 要:展示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学科,展示设计课程“临境化”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放在直面社会的设计实战,引进真实案例,走出校门,走进展场、展厅、博物馆,走进地域与民族文化的栖息地。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用概念设计的思路去表现,在不断地进行试验、改良、调整中理解展示的功能性和形式美的规律,培养展示设计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展示设计;“临境化”体验式;教学改革

近年展示设计教学一直以来借鉴、模仿、学习西方设计形式为主,造成了缺乏自身文化与内涵的创作方式,抑制了本土文化原创力的体现。其不断追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注重展示形式的多元化,而忽略了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地域与民族特色独特个性。另一方面,展示设计教育教学中基本仍然在沿用传统艺术和美术教育的方式,停留在假想设计和“图纸化”教学的状态中,忽视了展示设计的制作实践阶段的学生的“临境化”体验过程,忽略与展示产业需求的结合,以致展示设计的教学结果与社会产业需求产生了差距。通过对展示设计课程的“临境化”体验研究与教学改革,对现阶段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良,做出一个既切合现实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探索。

1 “临境化”体验式教学理论依据

展示设计是综合类的设计学科,需要借鉴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广告创意、舞台美术、展示陈列、多媒体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相关设计学科的知识和理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境化”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建立,把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为丰富有趣的现场情景的教学和具有当地地域特点的教学。

2 “临境化”体验教学的特征

“临境化”体验式教学中,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引领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体会对知识更理性的认知。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强调尊重与信任。体验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对话、交往、理解而达成综合的感知体会,更注重情感的体验与认知。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尽快融入所学课程中,形成更深刻的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灵感,产生丰富的情感式体验。把课堂中引入设计思维、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辨能力与理解力。体验式教学的劣势在于受教学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需要一定的特定活动空间。对学生安全性有一定要求,容易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难度大。

3 融入展示设计教学中的体验式方法

体验式课堂教学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逐渐开展的,对于学生本身知识结构、专业潜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鉴别力,提升学生自我反思、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设计课程必须尝试民族民间美术传统与现代展示艺术观念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展示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展示理论研究与操作实际案例的有机结合。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地域性民族风格,培养学生在现代设计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与实践能力训练。

让学生从地域与民族特色中吸取营养,将地域文化艺术渗透到展示空间、色彩、策划、平面设计等教学实践中,加强对传统文化进一步认识、开发利用,赋予现代设计崭新的艺术生命力。

4 结合地域特色“临境化”体验式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图纸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展示设计和制作等方面的突破,当代展示设计在视觉效果上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展示设计课程应依循地域民族文化的特点,结合实际境况和展示产品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课程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直面社会的设计实战,引进真实案例,走出校门,走进展场、展厅、博物馆,走进地域与民族文化的栖息地。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用概念设计的思路去表现,在不断地进行试验、改良、调整中理解展示的功能性和形式美的规律,培养展示设计的鉴赏能力。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展示设计》课程以实际的展示设计项目、结合地域民族特色作品为课程作业,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和设计水平,构建出具体地域特色教育情境对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1)以模拟实践展现情境。在展示设计模拟活动,对展示设计品牌进行头脑风暴的构思,同学相互进行创意比较、创意筛选、对创意稿件进行深刻剖析。

(2)利用优秀作品案例再现情境,成功的作品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学生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认同案例内容,学生就会接受先进设计文化的熏陶。

(3)到设计现场进行情景体验。对展示设计中的空间尺度、配套环境、材质材料、历史背景等知识进行现场的整理与收集。

(4)體验式教学教师要根据设计任务的内容,采用现代教学多种模式的展示课程教学,引入数字虚拟技术、动画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形象地表现出来。

(5)面向社会、实题实做的“临境化”体验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地域民族特色为设计来源的教学,让学生认知自我、了解传统的文化符号。

5 课程评价体系

课堂作业并不能完整说明课程的实际效果,需要用多重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判。

(1)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中应激能力的表现,把课堂变为具有真实性和情境性的。即更注重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的随机表现,注重学生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设计课程的作业评价、课堂上观察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课堂记录等多种形式,各自占据一定的分数比例。

(3)学生的自我行为评价和同学互评的方式。课堂中的随机讨论和分析剖析,对特定选题进行相对公平与准确的集体评价,是学生在整体的班级环境中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

(4)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对课堂开始的学生水平与课后的实践能力进行比较,着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6 结语

体验式教学通过全面剖析展示案例,从设计选题、调查定位,到设计实务、现场施工与制作等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对设计流程各个环节所必需的技能和素质有完整的认识。在严格选定的体验式教学实践上,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民族和地域的特殊性,最后完成相关设计项目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文影.浅谈体验式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2).

[2] 罗小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地域文化的实践教学探索——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14(19).

[3] 张春新,邓航.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研究[J].当代美术家,2014(02).

[4] 周德富,李金祥.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实践训练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2(08).

作者:蒋迎桂

高职建筑体验式教学理论论文 篇3:

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借鉴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经验,以工程监理专业为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目的在于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专业探索出一条能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且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实践表明,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实现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与行动实践的统一,是一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建筑专业的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行动导向 项目教学 职业工作 活动 单元项目 设计工程 监理

[作者简介]郑惠虹(1969- ),女,江苏南通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监理和工程造价。(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工学结合—顶岗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高职院校工程监理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9)

[

为有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指出工学结合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如何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等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由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注重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对工作过程进行独立计划、实施以及评价的能力,与我国提倡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将充分借鉴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经验,并以高职高专工程监理专业为例,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①具体说来,行动导向教学主要是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模拟的专业环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过程,通过学习者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并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②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实现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那么,建筑专业的职业活动可以通过实训基地、模拟施工现场以及施工录像等形式进行专业环境的创造。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原则。(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对职业培训意义重大的情景设计,学习目的在于行动;(2)学习的出发点构建在行动上,即那些自己可能已做出的行动或是思想上能够给予认同的行动,最终在行动中得到学习;(3)行动必须尽可能由学习者自己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正,最后能够对结果做出评价;(4)行动应该涵盖整体实际职业,例如,应力求涉及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5)行动必须能结合学习者自身经验,并与社会效应相呼应;(6)行动过程应该也是社会过程,其中应包含兴趣取向和冲突调停。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常见的组织形式有:交际教学、建构主义的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及项目教学法。③

交际教学是通过对教学工程中所涉及的人类交往范畴的各种干扰因素中所包含的潜在信息的分析,实现信息解码并将其纳入教学准备之中。④因此,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可模拟施工现场项目的完成情况来实施教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经历了“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过程,行动自由和自我决定是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前提条件。⑤“建构—重构—解构”是指打破原来学科式的课程体系,重构一个新的基于工作的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院校,都在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但尚未形成完全成熟且可推广使用的课程体系。

问题导向的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获得实际的应用能力并掌握相应的知识。⑥为了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成效,教师首先需要完善任务设计,其次要思考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其具体设计可参照下文的工作任务设计介绍。

项目教学法是结合一个接近生活实际的工作活动来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尽量在较高的水平上自行完成目标确定、工作设计、过程实施及工作评价等环节。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呈现,通过工作任务完成,并能得到一个具体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成果。由于项目教学法几乎满足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因而它已成为行动导向学习形式的典型代表。⑦

二、项目教学法在德国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某三年全日制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中的LEP(LEP:具有项目特征的学习单元)就是项目教学法的典型应用。三年的6个学期中包括两个培训阶段:在第一阶段(1~3学期中)设置有三个LEP1~3项目练习,在第二阶段(4~5学期)设计了一个项目练习LEP4和一个项目工作。1~4项的项目练习是单项技能的训练,训练简单的工作任务;项目工作则是综合的训练项目,因此,项目练习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项目工作是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实施时均由教师下达任务书。任务书中有工作情境的描述、学生岗位的介绍、工作中的其他有关人物的介绍及对任务的要求。任务书中不标明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需要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自行规划、自我负责以促进任务的完成。教师则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咨询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在整体上主导学习过程。学生任务需要在课外完成,一般完成项目练习需要2~3个月的时间,完成项目工作需要5~6个月的时间。

由于项目工作以锻炼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所以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将跨专业及跨学科的内容与当前的职业岗位进行整合,从而完成项目任务的设计。如德国某学院金属专业的项目工作设计围绕变速箱的设计展开,涉及手工画变速箱示意图、方案设计、进行驱动轴的加工生产及形成文本资料等九项子任务。一般而言,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半年时间,其中涉及多个学科及多门课程,并需要多个专业教师的配合,以便针对九项任务有九项不同的评分标准,最后形成一张汇总表进行综合评定。在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锻炼其专业技能的同时,协调能力、计划能力、交流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一直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特别是自2005年至今,我院重点建设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能力为核心、素质教育渗透、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新课程,学习、研究及应用项目教学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以建筑工程监理专业为例,笔者所在课题团队在建设课程体系时,依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设计了概貌项目、整体贯穿项目、课程项目及综合训练项目。结合工程监理专业特征及专业核心能力形成过程,以实际工程项目贯穿整个培养方案,将工程项目与培养方案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各课程各自为政、各个案例互不牵连的弊端。实施简单项目和复杂项目相结合的教学,一个项目映射多门课程,一个课程映射多门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项目的认知由浅入深,知识逐步积累。

1.贯穿整个培养方案的项目设计表。以工程监理专业为例,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原理,笔者所在课题团队编制了由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和项目用途等项组成的工程监理专业项目设计表。

在工程监理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认知规律,笔者所在课题团队设计了两条线,一条线以课堂引导教学为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对项目的认知和理解,实现知识的建构;另一条线以学生主导学习为主,计划安排、具体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错误纠正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以期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交流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根据建筑行业的特征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在落实项目的基础上,课程体系总体上将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专业的认知与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学习行业内必备的各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诸如制图、识图、构造、力学、测量、材料及常规软件等;第二模块为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其主要依托若干个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验收、质量、投资及进度的控制能力等。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工程项目将通过实训基地、模拟工程现场及实际已建建筑物等形式展示施工现场,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工作;第三个模块为综合训练与强化模块,针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根据知识沉淀规律,设计以若干项目为主体的训练,通过项目的训练实现对先前知识的系统化、巩固和升华。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项目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要在完成某个具体任务的同时开展行动学习,其重点在于学生的自行规划、自我负责和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成果。下面以《工程投资控制》课程的一个单元项目设计为例,概要介绍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步骤及主要内容。(1)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专业课程的铺垫:由于项目工作是综合性的课程任务,它是跨课程甚至跨专业的,因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如《工程投资控制》项目工作设计,就必须先要具备数学计算知识、概预算原理知识、识图知识等专业基础知识。明确任务:教师要进行任务的设计并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开展收集资料、编写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纠偏及成果提交等活动。相关的教材和讲义辅助:由于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课程必须有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料供学生参考。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回答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是通过师生交流平台来完成的,所以最好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以及时完成对问题的解答及检查任务。(2)项目教学的实施。首先,建立模拟的职业工作团队和工作情境。如某工程施工现场监理项目部总监要求计量监理进行已完工程量的计算及工程计价,以便审核支付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款。其次,作为计量监理工程师的你要明确任务。如手工计算工程量与计价;应用软件进行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比较两者的出入,并说明原因;以邮件、信函、报告三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再次,由工作团队利用两周时间完成项目,且教师对每一个项目任务都要进行考核评价。工作团队自己制订计划,自己分配任务,听取教师每一次的考核评价后再不断地进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以期达到最佳效果。最后,有一个综合汇总表以确定完成的效果。

通过一个学年的课程实施,我院广大师生都深有感触。图书馆有关专业资料的翻阅程度明显提高,建筑专业的网上资料点击率及图书馆专业资料借阅率均居全院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积极向教师请教问题的人数增多,而且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有一定的成就感。

实践证明,行动导向的教学可以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可以解决施工现场实训条件较难实现的问题。因此,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54,55,56,56,56,57.

作者:郑惠虹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为青春领跑(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