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美术设计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导演尹力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中新近崛起的主力干将,他以儿童片起家,以拍主旋律电影而著名。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产电影美术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产电影美术设计论文 篇1:

新时期我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摘要: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力量不断壮大,使中国进入了世界电影大国的行列,然而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阻碍着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着中国电影实力的真正壮大,主要存在在内容题材、制作模式、发行渠道三大关键环节。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使中国电影成为世界电影的主要一极。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 发展 措施

自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若干意见》,“产业化”这个概念开始正式被运用到有关中国电影的各种表述中,并确立和明晰了中国电影实践的市场化方向,9年来,乘改革东风,通过对产业基本方向的遵循实现了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电影票房大幅度提高,电影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世界电影产业同步,成为当今与新闻、出版、音像、广播、电视一道同处文化产业核心层的重要产业门类,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聚焦的领域。

一、 我国电影产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产业的角度分析,近年来电影市场飞速扩大,影院建设突飞猛进,推动创作产量快速增长,电影票房数字不断刷新,实力不断增强,势头令世界瞩目:2011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2012年上半年达80.7亿元,照此推算今年的总票房将超过去年,再创新高,中国无疑已进入世界电影大国行列。

然而,票房数字节节攀升,市场规模持续壮大的背后,却是在电影市场上国产电影所占份额明显萎缩的不争事实: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的500多部国产电影只有1/4能得到放映机会,7成多没有进入市场与观众见面。国产大片市场基本没有盈利。2012年上半年总票房的65%由不到40部进口片瓜分走,共50亿元,而其余100多部国产片票房只有30亿元。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持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以“银皮书”的形式指出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状况:2011年进入美国的14部电影销售收入只有8.59亿元,7部进入欧洲,只比2010年减少一部,发行销售总额却锐减71.6%,在日本、韩国也很低迷,大部分只在艺术院线进行点影,一向稳定的东南亚市场,中国电影的输出规模和与收益状况也同样缩水。结果是,一部中国电影都没有看过的外国观众超过30%,仅看过1—2部的不到20%,选择中国电影作为了解中国文化主渠道的外国观众比例远低于互联网信息,中国电影在承担文化传播的能力方面甚至还不如书籍、报刊、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中国电影产业显然尚没有发挥它应有的良好潜能和效应,这种状况令人忧虑。更严峻的形势是,日渐成熟、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然成为好莱坞征战世界的头号战场,相应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挟裹于艺术与与娱乐之中灌输进来,对年轻观众产生不小的思想影响,威胁我国文化安全,值得高度重视。

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力固然强大,但国产电影自身质量不高,对观众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才是造成这种格局的总原因,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可以分别从内容、制作、发行三大环节寻找到具体根源。首先,从电影的内容上看,对现实人生、社会、生命个体简单化呈现。中国电影传播的文化内容对中国功夫、自然景观、中国建筑等相对直观易懂的文化符号展现得较多,而对汉字、音乐等富含情感与文化内蕴的部分明显开发不足,并且表现乏力,要么特别主旋律,往往是“假大空、高大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始终没有和普通人同呼吸的动机上的平等性,失却鲜活的感染力,要么则是反主旋律,把社会描述成一片黯淡,构成电影表达的正负极现象,常常被观众和评论纷纷指责为题材故事重復、人物雷同、形象干瘪、套路模式化,电影患上了文化贫血症,浮躁、肤浅,甚至荒诞离奇,代价就是无人问津。为改变现状,中外合拍电影,“中国故事+好莱坞团队+世界顶级制片人+全球电影市场”的新的运作模式开始出现,2011年就产生了50部这样的合拍产品,并全部在22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全方位的合作让不少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尝到了甜头,使合拍成为一种情不自禁的选择。然而,让好莱坞讲述中国的故事,其中的“文化折扣”绝对难以避免,中国电影对自己文化解读的主观能动性又何从体现呢?所以从长远看,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最终还是必须靠自己“造船出海”,合拍这种“借船出海”只应该是一种阶段性的尝试。

第二,从制作来看,目前绝大部分国产电影仍采用导演中心制,处于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之中,相比《指环王》、《阿凡达》等国际大型商业电影,缺乏一个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导演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不知道工作方向,主观性、随意性极强,规范性、科学性不足,只有少数精英导演能够凭借自身才华和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电影托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庞大产业的孤独亮点,其成功的工作经验无法推广复制,产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示范效应,是一种各自为阵的孤岛式电影制作方式。中国电影产业需要一种有利于商业电影批量产出,并能促进产业整体制作水平全面升级,顺应现代科学先进的电影产业制作潮流的的制作方式。

第三、从推广渠道来看,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涌入国内“淘金”,黄金上映档期被抢占殆尽,国产电影的市场空间被挤占到几近于无,结果一些年轻电影人的文艺片,尽管口碑和品质都相当不错,如《飞越老人院》、《我11》、《黄金大劫案》等都收益惨淡,其成长的哺乳期还需有利环境的保护扶持。在海外市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渠道主要包括:依靠电影发行企业如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华谊兄弟、新画面、保利博纳等输出;通过世界各大电影节如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东京电影节销往海外,这条路主要输出华语文艺片;通过国内电影节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或在国外举办的中国国际电影节等推广。这些渠道都很难与海外市场无缝对接,因而还不是高效的、具有真正商业意义的发行网络,只能算为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中国电影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发行全球,但实际上只有美国、欧洲、亚太,世界其他地区罕有中国电影发行,海外传播范围仍然狭小。

二、我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一)、国产电影要满足观众的心灵需求。

当新世纪来到它的第二个十年,电影与时代的大变革同步,创作局面日益繁盛,产业规模飞速广大,仍然是影响最广、受众面最多的艺术形式,除了先进制作技术的武装,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强大商业链条的运作之外,最核心的因素还是电影所表现的内容本身始终围绕着直抵观众心灵的感染力来叙事,全方位刻画反映自然和社会所蕴含的生命的力量,这才是电影产业始终站在世界文化产业潮头的核心力量,科技的发达,资本的雄厚,艺术的魅力,都服务于这个核心,所以,中国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繁荣,必须首先从内容题材入手,以征服观众的题材文化视角为产业注入第一强心剂。

第一,要攀登精神高度。凡真正可称为大片和经典的电影,必定有相当的精神高度,娱乐性的美国大片《阿甘正传》、《撞车》,依然有随处显现的正面价值元素对作品起着平衡和规制作用,为铺天盖地的大片铺设了稳固的价值轨道。中国二十世纪早期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凭借扎根现实、直面苦难以及拷问历史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旨趣奠定了在国产电影史上的经典地位。当今中国的现实和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对真善美的渴望、对祖国的热爱、对和谐美好的企盼都是电影应该着力表现和回应的有精神高度的内容,以更高的起点、更远的视界、更丰富的题材关照中国火热的现实,产生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魅力的主流电影,以开放、大气、包容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第二,要真诚地抵达观众情感深处。电影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为大众服务的,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电影应该以一种情感的支持、心灵的关怀、精神的抚慰确立自己的内容坐标,以对情感力量的呼唤、对心灵温度的呵护有力触及这个时代最核心最重要的旋律,才能有效吸引观众。电影没有那么复杂,创作时始终怀着好意地想着观众,真诚地面对历史的荒芜与厚重,真诚地诉说生活的痛楚与欢乐,真诚地烛照人性的温情与暖色,从里到外透着对人的敬意与尊重,让人觉得心里舒坦,愿意以观影的方式度过这段时光,享受声、光、影艺术呈现的心灵之旅,才是电影的永恒魅力。

第三,要呈现当代丰沛的人生。曾几何时,中国电影以表现陈腐的过去吸引了国际的眼光,然而却留下了中国人愚昧的负面印象,之后又承续了武侠和功夫的影视传统,以巨资和大场面将其打造成新款的所谓大片,引发了历史剧、功夫剧、宫廷剧大闹银幕的风潮,企图赢得海外票房,忘记了电影对国家形象、國民形象的支撑作用,丧失了当代中国欣欣向荣的阳刚之气,丧失了国际观众对真实的中国精神的了解与尊重,丧失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宝贵的支撑底色,而陈诚相因的套路最终也让观众视觉疲劳,落得个名利尽失不可持续发展的被动结局。今天,重振和壮大中国电影产业,必须以表征和反映这一伟大时代的画幅为主,展示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下中国人主流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热烈拥抱丰富多彩现实生活的蓬勃生命力,构思其无限的可能性,能够影响、激励和鼓舞观众,对历史题材也要着力开掘民族艺术和优秀民族文化,让国产电影成为中国观众乐于接受的娱乐性精神食粮,海外观众了解中华文化精华和中国风貌的第一精彩窗口,中国软实力的第一生动展示平台。

(二)、国产电影制作要组建规范化的常规军

信息化时代的电影已不再是一项孤岛式的工作,特别是取得巨大市场成功的商业大片,都有一套科学高效的发达的制作流程聚合集体智慧来合力完成,是集体的热情、集体的信任、集体的期待,而非个人的赌注,既是说,导演个人的才华已并不足以完成一件可以横扫市场的时代大片。制片人制就是这样一种能够有效组织团队力量的科学方法,它把电影生产的整个过程视为由艺术、管理、制作、科技、营销几大具有专业化特征的环节构成的一个统一体系,市场定位、剧本策划、概念设计、分镜头设计、三位动态演示、特效技术测试、美术设计、模型制作、演员排练等等关键环节都有专业人才负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形成健全的产业链条和标准化的工业体系,最终打造出质量有保障的作品,为电影开创了一种更加可控的市场前景。近日上映的电影《画皮Ⅱ》票房捷报频传,刷新了内地电影在香港首日票房和首周末票房的记录,并在首周打入国际票房总排名记录第4名,列位《蜘蛛侠》、《泰迪熊》和《冰河世纪》三部美片之后,给低迷的国产电影市场带来了希望,即是采用制片人制,以艺术设计、标准构建、发行营销的系列科学流程把各个节点上的个人能量凝聚为集体智慧的一部成功之作。

(三)、国产电影要建立稳定的发行渠道

电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最后最关键的营销环节,国产电影不能去戛纳只是荣誉问题,不能在国内赚钱就是生死问题,对于国产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发行渠道需要政府行为的干预,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国产片的反映环节减税,并且建立一个规范合理的档期协调机制,阻挡“好来虎”的强势入侵,为起步壮大的电影产业开辟一定的成长空间。在海外市场的推广方面,国产电影在故事设计、剧本编写和生产制作阶段就应该考虑未来如何销售的问题,因为有效的营销是贯穿于整个制作阶段的,真正专业的发行在电影投入制作初期就已经介入,有针对性进行整体设计,这其中包括前期就要广泛充分地把握海外电影市场信息,制定产品如何才能与哪一类海外资讯顺利接触的总体战略,避免产出后被极低的价格买断全球版权,那么即使获得国际市场票房成功,国内出品方也难以分得一杯羹的不利结果,保持高效的国际传播局面。中国电影产业真正强大的一个重要保障是最终建立起高效发达的自主海外营销网络,以“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成为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抗衡的世界电影的重要一极。

作者简介:赵敏鉴,女,白族,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与法学教研室副教授;周群 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党校副教授

作者:赵敏鉴 周群

国产电影美术设计论文 篇2:

“纯爱”的暖流

[摘要]导演尹力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中新近崛起的主力干将,他以儿童片起家,以拍主旋律电影而著名。本文以漫谈的形式对导演尹力的创作做简单回顾,并从主题内容、意识形态、数字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对其新作《云水谣》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导演尹力驾驭大场面和緭描绘手法并举的实力,该片不仅打破了国产爱情电影市场的僵局,且再次向世人证实了主旋律电影也可以赢得高票房的奇迹。

[关键词]导演尹力 《云水谣》

第五代导演是当下中国电影票房保证的主力军,他们总是能左右逢圆,在继承中国电影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向好莱坞学习。制作出一批情节复杂、娱乐性较强的片子。使中国电影在艺术和娱乐上的结合日趋完美。导演尹力就是其中新近崛起的主力干将。

导演尹力的昨日今天

尹力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曾担任过影片《邻居》、《明姑娘》、《清亮的小溪》《加油,中国队》的美术设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导演了六集儿童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不料一炮打响,夺得了电视剧“飞天奖”,电视剧的成功坚定了尹力做导演的决心,也得到了电影、电视界的瞩目。

1990年,尹力又成功执导了儿童故事片《我的九月》。影片浓烈的生活气息以及尹力对纪实美的强烈追求,使中国儿童片的品位提高了一个层次。影片不仅获得了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而且还参加了前苏联莫斯科电影节。该片的成功标志着尹力已成为思想、艺术、风格都相对成熟的导演。

1992年,尹力导演了故事片《杏花三月天》,这是一部描写晋西北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脱贫致富的故事。因此。也有人称其创作颇具“平民意识”,但他所反映的并不是那种浅薄,平庸的平民生活状态。而是提炼出人类生活最本质的精华,“尽精微,致广大”,可以说是尹力的创作原则。

之后,尹力又执导了一系列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如《无悔追踪》、《罪证》和《你的生命如此多情》等,在中国大地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004年,由他导演的电影《张思德》不仅囊括华表、金鸡、百花、金鹿国内四大电影奖项,同时也取得了票房突破8000万的不俗表现,这也是尹力的一个新起点。

今年,尹力一改往日风格。大胆尝试了战争爱情题材的作品,于年底推出了力作《云水谣》,不仅打破了国产爱情电影市场的僵局,而且向世人展示了其驾驭大场面和细腻描绘手法并举的实力,并再次证实了主旋律电影也可以赢得高票房的奇迹。

近3000~-元的耗资、历史与现实交错的双线叙述、横跨六十年的时空、好莱坞式开阔大气的回旋升降镜头以及不俗的电脑特效打造的《云水谣》称得上是国产爱情片之大者。那么。《云水谣》讲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呢?引用网上的一句经典评论就是“一个关于‘一男二女’在战乱中的爱情故事,先后出现的两个女人将整出戏分为上、下两部分,前者苦等一生,后者苦追一世。”因此。有人把它称之为“中国版的《乱世佳人》”或“中国版的《珍珠港》”。但是导演本人则认为:“拿这个片子和《乱世佳人》、《珍珠港》旧比是不合适的,这部影片还是紧扣人物感情发展。战争只是一个桥段和背景,甚至在处理战争场面时,我都刻意没有拍大场面,为了避免主题偏离。”由此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重头在“爱情”,而且是这个冬季最能把你“心里最柔软的东西给你触摸了,焐热了,让你产生共鸣”的一把火。

现代社会“速食爱情”的永恒范本

《云水謠》像《泰坦尼克号》一样以仍在世的女主角作为影片叙述者,追溯一个隽永纯洁的爱情命运故事,编导精心设置了两场偶遇、两场分离(两场追车)、两场重逢的煽情戏,以及那支钢笔、那本日记、那枚戒指、那粒纽扣……很难想象一个认定了《流星花园》里男主角宣称的保质期是7天爱情的年轻观众,在看了这种沧海桑田、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老式”爱情故事后做何感想,是遥不可及的爱情传说抑或童话?而女主角王碧云为了与爱人分手时的承诺苦等60年、终身未嫁的坚守(配角薛子路也是这么一个痴情的人)则更像个天方夜谭。可以说,影片所展现的最纯粹最真挚的爱情于当代就像片中王碧云的侄女——喧闹、物质的都市时尚年轻女子“梁洛施”所言——“绝种”了。因为在喝着可乐,上着网长大的“80后”的心灵天平上,事业、金钱远比爱情重要。“现代社会,自私的女人和小心眼儿的男人太多。”剩下的唯有对这种“纯爱”的不解与好奇。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谈到《云水谣》里的爱情时说,每个人都在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爱。即便这爱的实现遥遥无期,即便这爱伤害着所有其他爱他们的人……与现代人随性的情感相比,他们这种坚持似乎更像是一种信念而并不是因为责任或者承诺。导演尹力也认为“他们坚持的是源自内心深处的那种爱。是爱情抛物线最高点的那种超越了任何功利性的最本质的情感需求”。的确,在爱情观这一问题上,《云水谣》为当下时髦的“速食爱情”提供了一个永恒的范本——忠诚、执著,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是给爱情保鲜的最有效的秘方。

爱情背后的主流意识形态

“寓教于乐”一向是施教者的最高境界。在该片出来以后,媒体一直在问尹力一个问题,那就是:《云水谣》是否像《张思德》一样,还是一个主旋律电影?导演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处理的巧妙且含蓄,并运用了爱情悲剧这样一个最容易让观众产生错觉的载体,把导演要表达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是第五代导演向好莱坞学习的一大成果。

因此,本片更耐人寻味的是隐藏于爱情故事、爱情主题背后的比爱情、人性更宏大、更特指的政治主题与意识形态。其中充满着的主流政治意识,不仅有着台湾“二·二八”运动、抗美援朝战争、支援西藏等历史事件背景。更是把分隔两岸、最后无法见上一面的男女主角陈秋水、王碧云分设置于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地,两人隔着千山万水的苦苦思念、王碧云忠贞不渝的半个多世纪的等待正是台海两岸关系的折射,海峡两岸人民对团圆的盼望!

王金娣后来不惜将自己名字改为“王碧云”,而得与陈秋水相结合(成全一个团圆的思念),并诞有一子陈昆仑:在影片的最后。年老的王碧云通过电脑视频终于与“王碧云”的儿子陈昆仑相见,表达了主创者的良好意愿。而影片结束最后的一个航拍镜头,从西藏雪原到波浪翻腾的大海再到宝岛台湾最后是整个中国版图,不仅解答了影片开始“梁洛施”的疑问——“在人世间。把生者和死者隔开的是什么,把相爱的人隔开什么?”,而且其和平统一的寓意也是极其鲜明的。就这样,一个至纯至真的爱情故事上升到了家国历史的国家寓言,或许这就是导演尹

作者:徐 鹏

国产电影美术设计论文 篇3:

吴宇森:在内地拍电影比任何地方都复杂

《太平轮(上)》的风评似乎不如人意,比如有观众认为情感还没代入,影片就结束了,上部就像下部的预告片。

因为放映时间的限定,原来的版本接近两个半小时,戏比较多,现在要剪到两个小时,有一些戏要放到第二集,(上部)有一些感情还没有到。一个戏,造成缺点的原因只有我自己知道,但原因我是不能公开的。我不能跟观众说这个电影版本因为牵就(时间),有一些戏剪到下集了。放映的时间让人无奈,而在票房决定一切的时候,票房也(让人无奈)。

说到这儿,我看你的表情好像就有一点无奈。

在好萊坞,每一种电影都有固定的观众。但中国内地的电影业比较特殊,现在的观众主要是90后,他们没有经过好片的培养。什么是好片?电影像写书,有一定的章法,有一定的意味。现在受手机文化的影响,讲一段故事需要那么多过程吗?年轻的观众只要画面就够了。

内地电影的运作方式跟海外完全不一样,比如受到放映时间的限制,做一些删减,把故事本来的条理搞乱了。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只好自己找别的方法补救,伤心的当然是自己。我就像《太平轮》里的黄晓明,有一些困扰,只有自己才能明白。

虽然我今天有这么多的经验,还是觉得在中国内地拍电影比任何地方都复杂,比任何地方都失控,比任何地方都辛苦。专业性不足,只有商业的考量,不像外国电影商业、艺术并重。有些电影投资人,希望今天投资明天就能有回报。

内地也是比较奇怪的地方,比如拍历史剧,用不同模式拍就被说不对。为什么我不按照内地原来的模式去做?我做过调查,很多外国人说不看这里的历史剧,因为中国历史片只有仇恨,不是爸爸打儿子,就是后妃要毒死正宫,他们看了觉得很灰色。所以我拍《赤壁》,不像历史剧,是一个娱乐性的电影,因为我要打开市场。

既然困难重重,在《赤壁》之后,为什么还拍《太平轮》?

我来内地的目的是为中国电影尽一份力。我不是说自己伟大,做了这么多年电影,中文片拍了,西片也拍了,我知道那么多,学了那么多,把一些好莱坞的经验带给年轻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现在的成绩不是那么完美,但我可以再找另外的题材,再做另外的尝试,拍出好的中国电影,我不会放弃的。

你在美国拍的几部电影《变脸》、《碟中谍2》等,至今都是经典,当初从好莱坞回来,是因为对那边有什么不习惯吗?

其实我喜欢美国拍戏的制度,他们很有规则,是很正常的电影运作。我到内地拍戏,除了想帮中国电影打开国际市场,另外一个原因,我到底是一个外国人,很难得到心目中理想的剧本。有一些题材牵涉美国历史,他们不会找我拍,有一些艺术性的题材我要拍但又找不到投资人。而且,我已经预料到了好莱坞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内地是一个新开发的市场。其实我没有离开好莱坞。

你从香港到美国再到内地拍片,尝试了很多题材,杜琪峰导演说你更适合拍都市枪战片。你怎么看自己这些年的变化?

我每10年都有变化,第一个10年拍喜剧,第二个10年拍英雄片,第三个10年是好莱坞电影,第四个10年是中国电影。每一次都是尝试,但不一样的题材,我的作风、拍摄的风格、所要传达的意义是差不多的。我到现在一直还在追求,因为没有一部戏是我自己满意的。我在电影方面的最高境界还没有体悟到,从电影里面要找到我的人生,做人做事最高的境界到最后才能够体悟出来。

今天有些国产电影的票房都过10亿了,你怎么看?

时代变化太快,所以,看电影也希望比较快一点。以前我们喜欢一个电影,可以欣赏摄影、美术,一段音乐可以把你感动,或是演员的一滴泪就让你感受很多,但现在观众不要这些了。很少有人会关注一部戏的摄影、美术设计、电影音乐。

你是否也关注中国时下一些导演的商业片,比如姜文的《一步之遥》?

当然关注了,我蛮喜欢他的。基本上我希望大家都好。在内地,我听说有一些好的文艺片,我希望贾樟柯、王小帅他们可以维持整个电影生态的平衡,也可以带动年轻导演。

作者:王茜

上一篇:情况报告范文下一篇:市场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