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数字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栏目寄语: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无数的新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们扑来。同时,不少的新技术正迅速进入教育领域,改变着我们全情关注的教育。本栏目将聚合你我他的观点,每期邀请几位嘉宾,对教育领域中的热点、焦点、前沿问题以圆桌形式展开讨论,以期引发思考,推进探索,共同促进教育大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数字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数字素质教育论文 篇1:

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改进研究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虽然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数字媒体运用方面的技能要求较高,但基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诉求,仍然更加注重学生的设计体验、设计构思、设计审美。故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是基于艺术与技能的双向综合素质培养方向。但是以往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知识点过于分散,并不利于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现状,解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改进原则与方法,以期提高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质量和水平,达到素质教育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字媒体艺术;改进策略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概述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整合了科学、艺术、人文等学科理念。在教学范畴内,其广泛涉及到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艺术设计、造型艺术、交互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语言、通信技术等方面的交叉学科知识点,立足于数字媒体的发展理念,在艺术作品创作上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更加突出数字产品的艺术价值。故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维度界定于艺术与计算机技术双重层面,且更加追求数字化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艺术与技术互动性较弱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艺术审美双向教育维度专业方向,其中势必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在师资力量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相关学科知识点分开讲解。但是这样的教学设置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弊端。例如,学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学习了网页设计、3D打印技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方法。这些课程在授课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学生对于软件应用方面的技能掌握程度。而学生在艺术类课程中,更多地倾向于艺术形态、审美价值、文化现象等与计算机技术无关的教学内容。故而,从总体教学形式和课程安排来看,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艺术与技术的双向学科知识点,并不存在较强的互动性。当互动性较为薄弱时,学生并无法真正将艺术理念运用计算机技术充分表达,也无法将艺术作品通过数字化形式充分展现。故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本质诉求并未达成,并未针对学生的艺术技能加以培养。

(二)重点学科解析维度有限

目前,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仅以普通院校设置的专业课程来看,三维设计软件、专业二维动画制作系统、图形图像设计软件Adobe premiere 、Adobe illustrator、Corel draw等均为必修课。技术含量极高,教学时间相对有限,学生学习存在较高的困难度。仅以三维动画制作软件MAYA的教学内容为例,其是用于动画角色设计,或者影视特效设计的主要软件系统,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学科知识点分布。但是成熟的MAYA设计师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在诸多优秀作品中打磨自身的设计经验。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时,针对性知识点讲授也极为有限。故而,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令多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极为有限,无法真正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是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素质教育的主要缺失性问题。

三、素质教育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改进原则

(一)个性化培养,专业化技能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其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个人能力培养、个性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落实于艺术教育维度,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诉求反而更高。对于学生设计作品而言,任何形式的审美价值都有其固定的小众市场。单纯讲授何为标准化作品,并不足以开发学生的个性化意识,更容易令学生照本宣科完成学业目标。故而,个性化的培养方向是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且需要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突出表现。与个性化培养相對应的是学生的专业化技能,当专业化技能较为薄弱时,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也会受限。这种以数字媒体作品为评价维度的教学指标,是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专业化表现,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审美情趣,并将其对于设计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方能展现出专业化技能与个性化培养的综合效果,形成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效果。

(二)开放性课堂,综合性教学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本身是建立在艺术维度与技术维度的交叉性学科,忽略任何一方的教学重点都是素质教育力度不足的表现。在素质教育的宏观理念下,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方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成果。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不能将艺术教育和设计技术分开,必须形成一致性的教育维度,才能在艺术教育中开发学生的设计能力,才能在技术教育中启发学生的设计构思。故而,设计能力与艺术感知交互性需求是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重点,且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双向素质能力分开,无法在综合性的教育维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故而形成较大的学习弊端,学生也无法真正找到自身的兴趣点与专业方向。因此,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必须具有较高的开放性,让交叉学科知识点融聚一堂,让学生能够在艺术价值的审视维度中凝练设计能力,掌握多种数字媒体的设计技术,同时在设计技术的学习中体验艺术审美区间,不断形成更为前瞻性的设计构思。借助开放性更强的学科知识点渗透,增强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综合性特征,才能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效果。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开发个性作品活动

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素质教育实现的基本前提,但个性化发展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之列。必须为学生提供展现自身设计作品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化设计能够得到社会、教师、同学、市场等诸多层面的真实认可。这样的认可是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肯定,也是鼓励学生验证自身设计思维的重点教学思路。可将学生设计作品公布于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性的设计活动,从而为学生的设计作品提供多重评价维度,寻找社会作品的对比窗口。诸如:猪八戒网中定期发布的logo设计招标、VI品牌形象设计招标、宣传海报设计招标、产品包装设计招标、三维动画人物设计招标等等,均可作为学生最为直接的作品展现平台。引导学生定期投标,将自身设计的作品公布于网络终端,赢取投标奖励金,这不仅可以评估学生作品的个性化需求是否得到社会认可,更加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商业设计活动的积极性,使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效果相对突出,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教学路径。

(二)延展专业训练比例

专业素质是在更多的训练教学中不断强化的技能素质,需要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体现出这样的素质教育培养路径,必须增加更多的实践性训练课程。类似课程的设计,需要将艺术教育和计算机技能教育充分结合,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艺术审美层面的培养效果,契合设计能力不断提升的专业素质。如在3D MAX的设计课程中,可以将审美教学突出展现。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后,为学生提出设计主题。而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内成员依据自身的技术能力或审美能力,划分具体的组内设计任务。前期框架、中期素材选取、后期模板渲染等诸多设计步骤,可由不同学生完成。最后,由所有学生对不同小组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甄选出优秀的高分设计作品,由小组成员随堂讲授针对该作品的设计维度思考,以及设计步骤中对于审美价值的深刻感悟。最终审美教育完整渗透在设计过程、作品讲解、设计评价等诸多教学环节中。故而能够真正引导学生从设计作品中感受审美价值,在不断融合设计技术的表现形式后,形成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发挥出训练课程的教学优势,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专业素质教学盲区。

(三)构建双师教学结构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对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需要教师具备多种设计软件的专业技能。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体现出艺术与技能的双重教学维度,展现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效果。为此,势必需要开发双师教学结构,由专业艺术教师和专业设计软件教师互通有无,完成在交叉学科上的知识研讨,共同总结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式。可定期开办讲座活动,由本专业内各科教师进行商议,重新定夺校本课的规划方向,尤其注重艺术教育与计算机媒体技术教育的双向结合点,同期开展双向辅助的教学功能,发挥出双师教学结构的优越性,支持數字媒体艺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改善。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教学需要改善艺术与技术互动性较弱的问题,规避重点学科解析维度有限的弊端。在教学原则上需注重个性化培养、专业化技能、开放性课堂、综合性教学的多种教育维度整合。可充分开发个性化的作品展现活动,让学生作品能够得到多层面认可,获得设计信心和设计价值。可延展专业训练比例,构建双师教学结构,让艺术教育同计算机设计技术充分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改进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伍菲.基于开放式学习与实践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才智,2017(36):116-117.

[2]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艺术科技:15-20,32,127.

[3]吴小燕.数字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5(34):48.

[4]卢珊,吴宗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艺术素质教育整合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5):170-171.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作者:张国锋

教学数字素质教育论文 篇2:

高新技术进课堂 利弊得失怎衡量(三)教研篇

栏目寄语: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无数的新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们扑来。同时,不少的新技术正迅速进入教育领域,改变着我们全情关注的教育。

本栏目将聚合你我他的观点,每期邀请几位嘉宾,对教育领域中的热点、焦点、前沿问题以圆桌形式展开讨论,以期引发思考,推进探索,共同促进教育大发展。

话题引导:随着iPad、iPhone在去年进入美国课堂,教学“数字化”已经成为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方式之一,我国不少学校也开始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引进课堂,一时间,“数字化”的概念传遍教育这片热土,国家大力提倡的优质资源进课堂,无疑肩负着引发教育模式变革的使命。

然而,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校和家长带来进一步的经济压力,在这背后又有他们担忧孩子视力下降、书写荒废、精力分散的良苦用心。数字化教育产品是否到了实现普及的时机?高科技进入课堂是否仅仅是商家炒作的一个噱头?在种种疑问与设想中这一现象因背离传统、开销过大、收效甚小等问题而屡遭诟病,造成试点容易普及难的普遍现象。因此,在“得”的憧憬和“失”的唯恐背后,寻找其中的平衡点成为当下众说纷纭的话题。尽可能地衡量教学“数字化”的利与弊,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对于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反思与定位。因此,我们将分4期,分别邀请一线教师、校长、企业、教研员等,从理论与实践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希望通过思想的碰撞,为更多的新技术寻找一条有效且实际的通向课堂的道路。

主持人:本期我们请来调研“数字化”课堂情况的教研员,与我们共同畅谈他们在研究数字化教学方面的丰富经验。

参与嘉宾

赵亮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吴凝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吕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李玉德 温红杉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

很多老教师反映:“教了几十年的书,现在觉得不会教了”。对于学生而言,对“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的认同感也有所下降,他们逐步对课堂中的信息化设备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主持人:在您听过的众多利用数字化教学的课中,您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较有哪些不同?

吴凝:在对我省学校的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如今的数字化课堂已经普及到了边远学校,并由评比展示课走进了常态课。相比过去,教师也能更为成熟、理性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而这种情况给传统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很多老教师反映:“教了几十年的书,现在觉得不会教了。”对于学生而言,对“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的认同感也有所下降,他们逐步对课堂中的信息化设备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数字化课堂的兴起,从本质上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发生了改变。其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已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而是利用数字化资源与教师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实现对知识的探究、发现、创造、展示。数字化课堂营造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氛围,利于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赵亮:除了在学习活动上发生了转变,数字化课堂还有以下优势:一是展现形式易于接受,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的展示,直观地反映过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二是信息量大,突破了粉笔和黑板的限制,增大了课堂容量。三是成本相对较低,数字实验可以部分替代昂贵的生物化学等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四是共享性较强,传播速度快,素材丰富,易于保存和修改,数字化课堂可以制作一次应用多次,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传输媒体介质进行共享。

温红杉:赵亮老师提到的这些优势其实也引发了课堂中的以下种种变化:直观的学习资源与增大密度的课堂,能够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直观,培养了其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能力。数字化课堂将有效摒弃传统课堂上教师(家长)等外力驱使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使学生在数字化设备的帮助下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意识,现代的数字化设备将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锻炼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激励工具。师生交互的手段和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立体交互,采取交互的平台既可以同步交互(聊天室、电子白板),也可以异步交互(论坛、留言板)。数字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轻松、灵活、选择空间大,更容易体现学生个性差异,教师亦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个别指导,甚至在课外进行远程辅导,实现因材施教。

技术进入课堂的作用是“促进”不是“代替”;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优化”不是“否定”堂;应用策略是“因地制宜”不是“千篇一律”。

主持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软件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赵亮:我发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多个误区:

为技术而技术。目前许多教师过分倚重多媒体技术,但自身的信息能力并不高,他们往往在简单地用文字和图片制作课件,使课堂教学成了幻灯片展示,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反而不如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

思维定势。并不是越复杂的设备、功能越多的软件达到的效果越好,不同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用到的设备、软件也不尽相同。一些教师并不能做到对软、硬件的合理利用。

教案课件“流于表面”。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不应仅仅是照本宣科地将课本知识进行罗列,而应将多媒体教学用在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上,切不可为追求表面形式而滥用。

李玉德: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进行教育教学时,应该注意软硬件相统一的原则。高中和高校应遵循以开源式设备和软件使用为主的原则,这些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较强,开源式的设备和软件有利于他们进行二次开发。中小学则应采用Windows平台和网络相结合的原则。中小学生比较熟悉Windows平台,能较好地和计算机进行交互,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软件也比较丰富;另外,学生在用Windows系统的手持设备时上手轻松,遇到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远程辅导和协助。

教师要处理好与多媒体教学设备、软件的关系。“机器设备能代替教师”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再先进的设备也要由人来设计操作,软件要由教师来选择应用,课件需要教师进行开发,教学过程要由教师来设计。由于多媒体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随意性较大,要设想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来引导。所以在应用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的作用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是用不上了,而是需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吴凝:技术进入课堂的作用是“促进”不是“代替”;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优化”不是“否定”;应用策略是“因地制宜”不是“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字化课堂时,要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做“电子板书”的讲解员,将教学内容电子化、堆砌文字图片,虽加大了课堂容量,图片精美,动画、视频精彩,学生也兴奋地欣赏了一节课,但教师会忽视课堂教学生成性,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只能流于形式。

第二,发挥数字化产品各自优势,真正为教学服务,如运用什么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变抽象为具体;运用什么媒体营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运用什么技术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第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渗透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新技术的掌握直接影响数字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体验。

教师只需适时点拨,以德为先,把握方向,就会让学生在简单、实用、便携的数学化教学环境形成信息素养,消弭数字鸿沟,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提高,发展能力,形成终生受用的信息素养。

主持人:采用数字化教学,应该达到何种目的?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发挥高新技术优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兼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温红杉:数字化教学应该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还要兼顾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种认知工具,更要帮助他们形成信息技能和素养。

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数字化工具创建问题情境,突破重、难点,小组协作讨论,知识能力检测,反馈强化,该过程是由浅层认知向深层能力迁移的过程。如文科类的教学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看、听、读、查感观认知,通过想、思、协、论来突破重、难点,再通过练、说、玩、演来进行知识能力巩固检测,最后通过写、画、做来反馈强化。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数字化教学对教法的有效分解,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数学化设备会潜移默化产生一种兴趣,一种对接,形成一种能力,教师只需适时点拨,以德为先,把握方向,就会让学生在简单、实用、便携的数学化教学环境形成信息素养,消弭数字鸿沟,在耳濡目染中逐步提高,发展能力,形成终生受用的信息素养。

吴凝:谈到采用数字化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我认为首先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充分考虑全体和个体的学习需求,形成阶梯结构的学习任务,将学习内容加载到数字化课堂中,让学生都学有所获。

第二,关注教学目标达成的信度和效度,“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用到多媒体”,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师达成的共识,语文课上音视频代替不了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发挥技术的优势,让技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参与者和帮助者。

第三,借助技术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跟踪和评价学生课堂内外学习进程,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吕强: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教学,创设实践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协作性的学习活动。如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查看、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运用所学信息技术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方面学生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努力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己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同时才能提高学生这方面的信息处理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尽管目前多媒体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多应用,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依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多媒体信息是稍纵即逝的,往往很难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主持人:目前,教育领域正在关注采用数字化教学产品替代原有课本、黑板等实现普及的方法,那么您认为目前是否适合大范围地进行软、硬件更换?如果暂不适合,原因是什么?如果是,那么这将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与学生提出怎样的要求?

吕强:数字化教学终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但在进行普及的过程中,应多考虑实际条件。目前,大部分中小学还不具备完全更换的条件。利用数字化教学产品替代传统教学工具对学校、教师甚至教育行政部门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的良好信息素养是高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设备的基本保障,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数字化应用技能是教师应用数字化设备改进教学的前提。数字化课堂的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思维能力,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那样利用数字化教学替代传统教学是句空话。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制来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形成制度,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

吴凝:对于西部地区的学校,目前大范围地进行软硬件更换我认为不太合适。首先,如要学校和家长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就会举步维艰,目前有的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的更新与维护都成问题,无法承受购买电子书包等带来的经济压力;其次,数字化教学产品应该是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的,但如果仅是电子化教材就失去了数字化产品的优势;再次,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关注身边的新技术,掌握进入学校的高新技术,运用新技术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教师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现在的学生天生就是技术能手,如何引导他们将生活中的技术使用习惯转变为课堂中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师应该潜心研究的问题。

赵亮:数字化教学产品代替原有课本、黑板还是一个长期、渐进和共存的过程。教学层面,尽管目前多媒体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多应用,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依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多媒体信息是稍纵即逝的,往往很难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多媒体课件往往是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这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有就是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需要考虑到。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地利用它为教学服务还需教师更深入地去研究,一味地全盘否定原有的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

编后记:他们大多从教育一线做起,亲身经历过传统课堂与数字化课堂的转变,同时又不遗余力,投身于信息技术教研的工作当中,他们深深体会到这些年来课堂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本期我们请来的教研员,为我们讲述了目前一些一线教师在信息化的教学中所遇到的麻烦,还有一些整合教学仅仅流于表面,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反而使课堂低效,不及曾经的传统课堂。这些现象不单是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便可避免的,关键是将课堂还给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达到数字化教学的目的。此外,数字化课堂表面的光鲜下,还需要广大教师对其的重视和认可,只有不断地对这一趋势所带来的改变进行研究,加强教研力度,才能跟上信息时代教育前进的步伐。

教学数字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字教学资源;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上运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育教学信息高端化的产物,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搭建新的教学平台的前提和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延伸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对比和联想等多种能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天真好玩,爱说爱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变抽象为具体、动静结合、声图兼备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0的认识”时,笔者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屏幕上出现了小白兔、萝卜、篮子,先点击课件,指着一只小白兔并对学生说:“因为小白兔爱学习,兔妈妈奖励给了它两根萝卜。”边说边在小白兔面前出示一个竹篮和两根大萝卜。“同学们,你们看,小白兔看到萝卜很开心吧?”接着小白兔就要开始吃萝卜了。笔者先从篮子里拿出一根萝卜,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篮子里只剩下一根萝卜了。) “用数字几表示呢?” “可用数字1来表示。”接着笔者又取出了一根萝卜,问:“小兔子又吃了一根萝卜,现在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小白兔不知道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白兔解决问题好吗?”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的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注意力不知不觉地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数学知识抽象、单调 ,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不容易產生兴趣。尤其是空间和图形这两部分的知识,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介入,就可以把数学课本上单调抽象的、原本难以展示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把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画面,从而解决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实现了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的要求,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正方形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简单直观地了解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笔者动手设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完形象生动的画、裁、拼等场景和把长方形分割等过程,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裁、拼。这样,学生接受快,轻松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让学生从“看数学”、“背数学”、“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玩数学”,同时还为学生搭建了平台,使其以探究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整个知识的生成和探索过程。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一个反复练习、被动接受、强化记忆、不断巩固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一种以积极的态度,启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合作,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一种科学合理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的分析对比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同时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笔者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调取已经掌握的“20以内的加法”的素材,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解决问题。之后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只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算理和方法。

总之,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了课程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教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的能力。由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广大农村的教学点和不完全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这一现代化的高端教育教学技术已得到了普及,使地处边远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好地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获得了应有的发展。

编辑:谢颖丽

作者:石秀琴

上一篇:情感表达声乐教学论文下一篇:商场工作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