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形测量教学方法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隨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测图方法不断改变,本研究在总结目前数字测图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数字测图课程内容重构为房产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三大模块,并分别采用全站仪测图、全站仪结合GNSS测图和无人机测图三种技术,按照项目流程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字地形测量教学方法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字地形测量教学方法论文 篇1:

高职测量专业《地形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测量专业特点,通过广泛调研及教学总结,从教材选取、课程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测试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地形测量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从而提高高职测量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实质的教学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地形测量;高职;课程改革;一体化教

P217-4;G712

一、引言

地形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对测量的认识也是由本课程开始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测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等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地形测量课程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改革实现地形测量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地形测量基本技能、专业基本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地形测量教学应该面对社会发展和各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分析;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二、《地形测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1.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應以“必需、够用、工学结合、体现技术发展的前沿性”为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够用为度,能够将“生产”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体现测绘技术的新发展、新知识。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核心技能:①基本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使用;②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内业;③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④地形图的绘制;⑤地形图的应用。

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应当更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坚持做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课程实训、仿真性综合实训。

(二)建设主要内容

1.教材改革

教材的选取应体现以下特点:①体现高职的教学特点,在内容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测绘基本技能的训练;②增加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仪器及新方法介绍;③每个项目章节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选用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该教材能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方法、实训步骤、实训要求等,并配有专门的实训记录表及成果整理表,此外,还针对实训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留有思考题,力求使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项目相一致,有助于学生在校实训与社会岗位要求的紧密结合。对于以上教材的选取要求,在教学中可以试着自编教学讲义,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改革

在广泛调研、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以及毕业生献计献策的基础上选取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侧重技能培训、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保证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选取的原则是:①以地形测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测量工作流程”;②以地形测量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引人测量规范、技术标准;③课程内容适度拓展,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以上内容的选取原则,体现了学习过程情境化,工作任务项目化。

3.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的 《地形测量》教学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从时间上讲,这种方法衔接不好,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差不多了,再去实验或实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内容

单纯在理论课上讲针对性不强,如水平角测量,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和导线测量实践练习起来,则针对性很强,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的明确。再如,关于中误差的理解,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测一个角度十几个测回或几十个测回,根据数据去计算,去理解,这样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测试和考核机制改革

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在平时测试中,多出一些个性化的试题,杜绝抄袭现象,在考核中,要改变考核模式,试题多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内容的权重。此外,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也是评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

(三)建设中预计突破的难点

1.测绘项目的选取:如何更合理的选取测绘项目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教学的主导,需要通过与企业、与毕业生的深入交流,课程团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遵循“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归纳出具有代表性、通用性较强的测绘项目。

2.知识点与项目的对接问题:限于课堂的学时数,项目不可能选的太多,但是这些项目中必须涵盖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如大比例尺测图项目包含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水准测量等重要内容。如果选择几个测绘项目,还会出现测绘项目涵盖相同内容的情况,因此要组织好项目与知识点对接的问题,既要做到项目全面包含知识点,又要做到相同知识的适度重复,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3.成效的评估:成效评估有两项内容,其一是考评学生的成绩,可以采用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其二是等效性评估,即评定一体化教学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地形测量》教学,等效性评估是重新审定三者的关系,理想的评估结果是:一体化教学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改革是基于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在《地形测量》课程学习中站在主动位置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老师由始至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倒置,在既定的测绘项目之下,由实践引出理论,实践为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最后,在教学形式上模糊了 “理论”与 “实践”,即实践和理论是一体的,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攀,王倩. 浅谈测绘工程专业《地形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以高职高专教学为例[J]. 矿山测量, 2012.

[2]刘艳,武广臣,李丽. 以项目为基础的高职《测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J]. 测绘科学, 2012.

作者简介:

吴启文,男,汉族,助教;研究方向: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吴启文 邹小丹

数字地形测量教学方法论文 篇2:

基于测绘新技术和工作流程的数字测图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隨着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测图方法不断改变,本研究在总结目前数字测图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数字测图课程内容重构为房产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三大模块,并分别采用全站仪测图、全站仪结合GNSS测图和无人机测图三种技术,按照项目流程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本研究将课程考核方式变为由考勤及上课表现、项目实践计划汇报、项目成果报告、项目实践考核、期末试卷考核五部分构成的多方位考核,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知识与能力素质并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字测图;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数字测图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对数字测图课程的理论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TK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测图提供了新的方式。但是,教师在数字测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上述方法和技术完全融入其中的还很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数字测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完善课程建设。

一、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数字测图课程内容与测量学内容有部分类似,如果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数字测图课程内容为主进行讲授,一方面会与测量学内容有较多重复,另一方面数字测图新技术没有融入课程,会导致课程与测绘市场需求脱节。如果在传统的数字测图课程内容基础上,把新技术内容全部融入本课程,在课时量固定的情况下,教师很难讲完所有内容,此时就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目前,野外数字测图技术主要有三种,即全站仪野外数字化测图、GNSS-RTK野外数字化测图和无人机野外数字化测图。因此,教师可以以这三种技术方式为主线讲授数字测图课程,按照项目流程化的方式进行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可以不讲或者略讲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通过以上对数字测图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数字测图新技术的分析,本研究将本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重构为三大项目模块,具体如下:

(一)房产测量模块(采用全站仪测图技术)

本模块内容主要依据全站仪进行房产数字地形测量的工作流程来组织,主要包括项目概述、全站仪控制测量方案设计与实施、全站仪野外房产地形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图的检查与验收等。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采用全站仪进行房产控制测量、房产细部测量和房产图绘制等相关内容的知识和技能。

(二)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模块(采用全站仪结合GNSS测图技术)

本模块内容主要依据全站仪结合GNSS技术进行某区域地形测量的工作流程来组织,主要包括项目概述、GNSS控制测量方案设计与实施、全站仪结合RTK技术地形测量、地形图绘制、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等。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采用GNSS技术进行控制测量、RTK与全站仪结合进行地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绘制等相关内容的知识和技能。

(三)地籍测量模块(采用无人机测量技术)

本模块内容主要依据无人机技术进行某区域地籍测量的工作流程来组织,主要包括项目概述、飞行航线设计、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地籍成果的检查与验收等。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利用无人机进行地籍测量的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方式改革

数字测图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知识讲授、组织野外实习,虽然也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和野外实践学习,但有些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很难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无法独立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测图技术,提高学习兴趣、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对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即按照项目工作流程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项目任务下达

教师将项目的基本概况和完成此项目的具体要求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本项目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二)项目任务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对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及具体要求进行解读与分析,按照分析的结果讲授相关知识。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南方测绘公司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数字测图软件进行教学,使知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每个小项目讲授完以后,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讨论,查漏补缺,使每名学生都能掌握。

(三)项目任务实践学习

在学生学完每一个小项目或任务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实践学习,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演示法和讲解法进行教学,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认真的态度和遵循相关测量规范的重要性。其次,将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完成实践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学生制订实践方案并进行汇报

各组学生在经过以上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后,需要在课下通过总结和查阅资料制订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案,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打分。该分值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学生单独进行任务实践

学生依据自己制订的实践方案,到相关区域进行野外独立实践,以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能力。

(六)成果提交与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以后,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交成果报告。教师根据成果报告的规范性、质量等进行打分。该分值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基于数字测图课程特点、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测绘行业对测绘技能的需求等,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考勤及上课表现、项目实践计划汇报、项目成果报告、项目实践考核、期末试卷考核五个部分。

(一)考勤及上课表现(10%)

学生应按时上课,旷一节课扣20分;请假或迟到一次扣5分。学生上课应认真听讲,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讨论,上课如有玩手机、交头接耳、睡觉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每次扣5分。

(二)项目实践计划汇报(15%)

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完一个项目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后,须制订一个具体的项目实践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打分。此項考核主要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项目成果报告(15%)

学生在实践项目结束后,要提交项目成果报告,教师根据项目成果报告的规范性、质量等进行打分。

(四)项目实践考核(30%)

项目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项目的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等任务。项目实践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项目实践考核的评分主要从完成时间和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

(五)期末试卷考核(30%)

期末试卷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试题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分析题等,主要考核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方法的更新,数字测图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本研究结合数字测图项目工作流程和测绘新技术,将数字测图课程内容重构为房产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三个模块,分别采用全站仪测图、全站仪结合GNSS测图以及无人机测图等测绘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教学。同时,对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整体的改革,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以试卷为主的考核方式,变为项目流程化的教学方式和多方位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既让学生学到了新颖的测绘技术知识和技能,又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项目计划书的编写、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成果的整理等内容,还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等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效军,刘春,童小华,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卓越课程改革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9).

[2]花向红,向东,邹进贵,等.从测绘技能大赛引导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3).

[3]高井祥,肖本林,付培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

[4]江健,寿杨侃.无人机倾斜摄影在1∶500地形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标准化,2019(4).

[5]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等.数字地形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6]丁婷,杨彬.GPS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3(S2).

责编:红 茶

作者:钱跃磊 石宏斌

数字地形测量教学方法论文 篇3:

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该文以师范院校培养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背景,对当前测绘工程专业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信阳师范学院的培养模式为例,对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实践体系以及实习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建设性的探讨,给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测绘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自复杂问题[1]。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多数高等院校认为成人教育的学生普遍来自企业或单位,已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实践教学可以从简,甚至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这样的认识较片面[2-6]。我国成人教育的学生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大量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设置,不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们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成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强,毕业生很难适应企业特定的岗位要求,在此情况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很有必要。

目前很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都开设有测绘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7-8]。因此,在教学环节,除了给学生们安排必要的理论课,还需要安排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以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专业实习为基础,集中实习与毕业设计为重点的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将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作用。为此,该文根据测绘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结合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近两年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对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1 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培养现状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的深度融合和相应产业的快速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的服务范围也相应地扩展到陆地、海洋、深空、互联网等领域。多尺度、个性化、智能化、全天候的测绘服务型需求会越来越多,比如时空基准统一的四维地理信息服务、泛在位置服务、协同精密定位服务等[9]。为了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测绘科技技术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服务意识逐渐增强,测绘科技服务工作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等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各方面对测绘科技服务保障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需要加大对测绘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调研,了解到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由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各专业学院抽调专任老师讲课。基于此,大部分继续教育学院都是沿用各专业学院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而继续教育学院的生源质量又达不到全日制大学生的水平,导致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方面显得比较吃力,成人学生自身的行业特色没有很好地挖掘。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很明确。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全日制教育培养目标为导向,强化理论课程体系的学习,忽视专业实践教学。(2)理论课程体系设置形式化。沿用全日制教育的理论课程设置,而没有根据成人高等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3)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轻视成人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较差。

2 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以上现状,结合该校的特色和测绘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确定了该校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1 理论教学体系

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对成人教育测绘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需要更加全面地进行调研和规划,以期建成能适应社会广泛需求的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为此,信阳师范学院依据测绘工程专业的特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组织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对继续教育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理论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在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开设了相应的实验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理论的专业课程有GPS原理及应用、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摄影測量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专业课都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实验课。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专业课中实验课的课时占比均在30%左右,从而保证了学生通过实验课更好地掌握专业课所学知识。

上述理论教学体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逐步积累和深化,专业知识层层递进,体现了理论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在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理论教学体系。新的理论教学体系按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3个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在每个方面都会有相应的实验教学进行补充。专业基础课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养,如数字地形测量学等。专业核心课重点传授学生运用所学的测绘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行业内的一些热点和难点,比如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主要用于解决测绘数据处理问题。专业限选课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不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目前该体系正在成人学生教学中试运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专业实践体系

集中实践环节主要有摄影测量实习、控制测量实习、GPS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整个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教学的环节。该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研究,根据测绘学科的最新发展和用人单位对测绘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实践体系。以期培养适应现代化测绘的高端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该专业教师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实践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设新技术课程。比如无人机测绘及其应用、InSAR技术及其应用、GNSS空间环境学等,此外,还开设了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比如Python编程、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将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编程水平。

(2)实践教学措施。目前我们主要联合全站仪和GPS接收机进行大比例尺数字地形测量,此外,还利用无人机测绘进行大范围的数字地形测量,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程和实习指导书。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数字地形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教学,实现了由常规数字地形测量到无人机测绘的转变。

(3)测绘数据处理。测绘数据处理目前主要是用国内比较流行的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将测绘高新技术引用到实践教学中去,这将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通过借助虚拟仿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手段多样化,进而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可以将实践教学实习开设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此外,实习过程中,任务下达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独立开展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实习老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实习基地建设

测绘工程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们学习完相应的专业课后,需要通过相对应的实习来巩固所学的专业课理论。从2016年至今,地理科学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首先,依托学校资源建立校内综合实习基地,比如校内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等,不仅满足了专业课实验教学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开展一些校内基础实习,比如数字地形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以及GPS实习等。其次,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省内外测绘单位共同建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校与测绘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企业为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场地和技能训练,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难题,从而实现校企共赢。近几年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双重保障,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赢得了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3 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的成人学生的前提条件,该文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求信息,构建高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并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给成人教育学生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良好教育环境。虽然该校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有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对测绘人才的需求,该专业教师将进一步加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现代化测绘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玲,张旭东.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9(46):30-31.

[2] 张高兴,林金堂,贾秀丽.转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9(11):175-177.

[3] 吕伟才,赵祥硕,余学祥.人工智能时代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0):190-191.

[4] 张淼.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1-233.

[5] 徐建辉,肖辉军,李鹏,等.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滁州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10):109-112.

[6] 张高兴,林金堂,贾秀丽.转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9(11):175-177.

[7] 张淼.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1-233.

[8] 王志红,雷勇,任传建,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导刊,2019(3):59-60.

[9] 宁津生.测绘科学与技术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44(1):1-9.

[10] 马东岭,郭秋英,丁宁,等.成人高等教育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145-146.

作者:牛继强 张兵兵 沈毅 林昊

上一篇:人防办目标执行工作报告下一篇:工信局宣传教育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