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量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地形图测量

基于航空摄影测量的1∶2000地形图制图研究

摘 要:随着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量试验己经表明无人机测绘地形图的精度可以满足1∶2000地形图的要求。本文结合浙江某村的测量项目,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流程,包括航空摄影、像片控制、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DEM/DOM制作、地形图制作及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等。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无人机 大比例尺 地形图 测量技术 DEM

目前,小型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课题,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升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的性能。下面以浙江某村为例,具体说明无人机航测绘制1∶2000地形图的过程。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作业工序为无人机航摄、地形测量(包括四等控制测量、I级控制测量、像控测量、图根测量、野外补测、外业调绘)、空三加密、地形图制作(包括立体采集、数据编辑工序(1∶2000比例尺一套))、DOM制作、DEM制作、质检验收等工序。

1 航空摄影

该村采取东西向飞行,平均航摄比例尺为1∶23533,平均地面高度为1350m,其相对航高为650m。平均地面分辨率0.13m,满足1∶2000成图要求。本次外业摄影时间为2016年6月5日。

2 像片控制

2.1 影像资料分析

航线间隔及旁向重叠度在30%~40%之间,航向重叠度在65%~75%之间。全摄区无航摄漏洞,航向超出摄区范围3~6条基线。像片倾斜角<4°,旋偏角<8°,航线弯曲度<3%。无人机航摄系统的飞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航线高差小于30m,实际与设计航向小于30m。实际航线偏离设计航线不大于像片上10cm。像片位移误差小于30m。航摄影像清晰、无云影等遮挡,色彩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2.2 像控点布设及刺点

2.2.1 像控点布设

像控点布设:像控点在航线方向上按10~15条基线布设,在旁向上按2~4条基线布设。布设的像控点能够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保证测段衔接区域内没有漏洞。像控点应刺在航向及旁向重叠有5~6张像片的区域内。像控点编号原则:测段像控点编号原则“GP+航片号四位+点序号”。像控点布设完成后绘制布点示意图供内业加密和存档。满足空三加密及数字化采集要求。

2.2.2 像控点的刺点及整饰情况

刺点误差和刺孔的直径均小于像片上0.1mm,且刺透,无双孔。点位说明确切,略图完整明了,刺孔、略图、说明与实地柱位一致。在像片正面上用红色直径为7mm的圆形整饰像控点,并注记点号。在像片的背面用铅笔绘制点位略图和标注文字说明等。

2.3 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坐标可以使用全站仪、RTK等常规仪器进行测绘。像控点的精度和施测要求参照常规航测外业规范执行。本次像控点测量采用双频GPS接收机,已知控制点为加密的一级GPS控制点。为保证像控点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在全部像控点测量完毕后再收参考站。施测现场对点位进行拍照并制作成点位信息表供内业加密使用。将检查合格后的像控点数据进行处理,基线处理采用Compass静态处理专业版软件,得到该村片区像控成果。

3 影像预处理

无人机航摄系统搭载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航拍,然而相机自身的性能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未经过处理的航摄影像畸变差较大,无法直接用于空三测量等后续处理工作。所以,在影像进行空三加密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畸变差改正。在没有室内和室外高精度检校场的情况下,通常是根据非量测数码相机提供的鉴定报告,利用DPGrid系统内的小像幅影像畸变差校正模块对影像进行畸变差改正。

4 空中三角测量

4.1 空三加密经过像点连接、像控点量测、平差计算过程

(1)量测外控点时,先量测测区四周的像控点6个以后进行平差,其他像控点就可以通过预测的功能来找到大概位置达到快速量测的目的。外控点的量测由专业人员进行,并由另外一位专业人员检查。(2)应用外业工序提供基础控制点参与计算,提升空三加密的整体精度;应用外业工序提供的实测高程点检测空三加密精度。(3)量测完后进行最终的平差解算,首先将物方标准方差权放大,进行粗差的消除,然后逐步提高物方权重,确保粗差被全部探测出,最后给合适的权值強制平差。

4.2 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根据连接点(加密点)的影像坐标和少量地面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及其物方空间坐标,通过平差计算,求解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连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称为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空三测量提供的平差结果是影像后续处理与应用的基础。

5 DEM、DOM制作

5.1 DEM制作

首先,根据空三加密成果,对无人机航摄的原始影像进行重样生成核线影像。其次,系统自动匹配三维离散点,得到摄区的DSM。最后,经过自动滤波便可得到DEM。虽然DPGrid系统实现了自动匹配,但是由于现实地物的复杂性(如水体、树木、阴影)以及人工地物的影响,所以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DEM的精度,需要对DEM进行人工编辑。因为DEM是原始航片进行纠正的基础,只有准确的DEM才能保证DOM的精度。

5.2 DOM制作

DPGrid系统全自动生成DOM主要包括:DEM数据处理、影像匀光匀色处理、DOM纠正处理、色调均衡处理以及DOM镶嵌处理。系统生成的初步DOM结果,还要经过人工编辑,对初始DOM成果进行颜色和几何处理,才能真正满足对DOM成果的要求。

6 1∶2000地形图制作

配合DEM将DOM进行校正,然后在拼接生成完整的区域地图。最后,将区域整体导入到VirtuoZo NT软件中进行测图,生成最终的地形图(见图1)。

根据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及地形图图式进行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外业调绘人员利用已有的图纸和测图数据,进行实地调绘、修测、补测等工作。

7 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

采用GPS快速静态方式获取该摄区外业检查点的坐标数据。该树片区抽查了4幅图(占本片区图幅数的10%),共83个检点。对比这些外业检查点的实测坐标与图上坐标,计算出两组坐标的及高程差值。根据点位中误差公式计算出每个检查点的平面中误差。具体计算结果如下。经过整理计算,该村片区地物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72m;高程中误差为0.69m。根据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绘制点位误差分布图。点位误差分布图更直观地反映了每个检查点的误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点位误差分布在0~0.8m之间,其平面精度满足1∶2000地形图的要求。此外,我们将影像数据制作的地形图与已有的1∶2000地形图数据在CASS中进行套合比较。

8 结语

论文分析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摄规范。详细描述了无人机航测系统测绘1∶2000地形图的具体工作流程,并对最终生成的地形图进行了精度评定,基本满足1∶20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 竹林村.几种低空遥感系统对比分析[J].城市勘测,2009(3):65-67.

[2] 姬渊,秦志远.小型无人机遥感平台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8,10(4):46-48.

作者:裴国英

第2篇:高职测量专业《地形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测量专业特点,通过广泛调研及教学总结,从教材选取、课程内容选取、教学方法、测试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地形测量课程改革进行探讨,从而提高高职测量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实质的教学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地形测量;高职;课程改革;一体化教

P217-4;G712

一、引言

地形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对测量的认识也是由本课程开始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测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等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地形测量课程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改革实现地形测量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地形测量基本技能、专业基本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地形测量教学应该面对社会发展和各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分析;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二、《地形测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1.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應以“必需、够用、工学结合、体现技术发展的前沿性”为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够用为度,能够将“生产”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体现测绘技术的新发展、新知识。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核心技能:①基本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使用;②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内业;③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④地形图的绘制;⑤地形图的应用。

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应当更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坚持做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课程实训、仿真性综合实训。

(二)建设主要内容

1.教材改革

教材的选取应体现以下特点:①体现高职的教学特点,在内容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测绘基本技能的训练;②增加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仪器及新方法介绍;③每个项目章节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选用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该教材能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方法、实训步骤、实训要求等,并配有专门的实训记录表及成果整理表,此外,还针对实训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留有思考题,力求使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项目相一致,有助于学生在校实训与社会岗位要求的紧密结合。对于以上教材的选取要求,在教学中可以试着自编教学讲义,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改革

在广泛调研、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以及毕业生献计献策的基础上选取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侧重技能培训、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保证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选取的原则是:①以地形测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测量工作流程”;②以地形测量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引人测量规范、技术标准;③课程内容适度拓展,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以上内容的选取原则,体现了学习过程情境化,工作任务项目化。

3.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的 《地形测量》教学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从时间上讲,这种方法衔接不好,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差不多了,再去实验或实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内容

单纯在理论课上讲针对性不强,如水平角测量,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和导线测量实践练习起来,则针对性很强,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的明确。再如,关于中误差的理解,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测一个角度十几个测回或几十个测回,根据数据去计算,去理解,这样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测试和考核机制改革

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在平时测试中,多出一些个性化的试题,杜绝抄袭现象,在考核中,要改变考核模式,试题多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内容的权重。此外,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也是评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

(三)建设中预计突破的难点

1.测绘项目的选取:如何更合理的选取测绘项目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教学的主导,需要通过与企业、与毕业生的深入交流,课程团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遵循“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归纳出具有代表性、通用性较强的测绘项目。

2.知识点与项目的对接问题:限于课堂的学时数,项目不可能选的太多,但是这些项目中必须涵盖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如大比例尺测图项目包含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水准测量等重要内容。如果选择几个测绘项目,还会出现测绘项目涵盖相同内容的情况,因此要组织好项目与知识点对接的问题,既要做到项目全面包含知识点,又要做到相同知识的适度重复,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3.成效的评估:成效评估有两项内容,其一是考评学生的成绩,可以采用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其二是等效性评估,即评定一体化教学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地形测量》教学,等效性评估是重新审定三者的关系,理想的评估结果是:一体化教学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改革是基于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在《地形测量》课程学习中站在主动位置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老师由始至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倒置,在既定的测绘项目之下,由实践引出理论,实践为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最后,在教学形式上模糊了 “理论”与 “实践”,即实践和理论是一体的,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攀,王倩. 浅谈测绘工程专业《地形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以高职高专教学为例[J]. 矿山测量, 2012.

[2]刘艳,武广臣,李丽. 以项目为基础的高职《测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J]. 测绘科学, 2012.

作者简介:

吴启文,男,汉族,助教;研究方向: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吴启文 邹小丹

第3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摘要: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低空飞行技术和动态GPS定位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提高了地形图测绘的现代化水平。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操作简单,工作成本较小,可以利用在复杂的地形地貌中。本文分析了地形图测绘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地形图测绘

我国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保障是土地资源,因此我国需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开展社会建设工作。在城市建设测量中广泛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提高基础设施测量精确性,可以减少测量工作的成本。在地形图测绘中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1.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优势

1.1概念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一步改进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将航摄仪器安装在飞机上,连续性的拍摄地面,通过测量和调绘地面控制点,最终绘制地形图。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通过操作无人机完成测量工作,通过变换中心投影的透视,反转投影過程的几何。当前在很多行业都可以利用无人机航测,也可以应用在小范围环境中,尤其在地形图测绘中具有显著的发展前景[1]。

1.2优势

1.2.1影像数据分辨率比较高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结合了GPS技术和无人机低空飞行技术等,提高了测绘技术现代化水平,对比传统的测绘技术,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提高航空影像的分辨率,对比其它测绘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减少测量人员的操作误差,因此在地形图测绘中广泛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1.2.2数据获取效率比较高

对比其它测绘技术,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测绘数据,减少测绘成果获取周期,因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可以简化人工操作,同时可以灵活的采集数据,促使技术人员高效的采集数据,降低测绘工作的成本。因此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

1.2.3社会经济效益比较高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成本比较低,这项技术综合了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因此提高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便利性,可以高效获取航拍数据,显著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无人机在低空飞行阶段,可以全面获取航拍影像数据,节省了测绘工作的周期,不仅可以获取测绘成果,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发展了现代测绘技术。

2.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特征

2.1数据准确

对比卫星测量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地理形态调整航测形式,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保障数据精度。利用无人机测量地形地貌,可以结合区域地形提前规划设计工作路线,提高测量工作效率[3]。

2.2结构稳定

在恶劣的地质条件中利用无人机,技术人员根据区域地形合理选择机型,利用无人机续航作用,高效落实测量工作。无人机具有较小的体型,对于起降平台提出的要求比较少,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中利用。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操作设备,高效地完成观测工作目标,避免作业环境威胁到测量工作的安全性,不仅完成测量任务,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环境适应能力强

对比传统续航设备,无人机体积和自重比较小,无须利用专业机场,同时对于跑道也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只需利用平整路面。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适应各种恶劣天气,同时具有广泛的采集范围,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平台控制无人机测量,可以根据测量工作的要求合理规划测量范围和路线,保障整体工作质量[4]。

2.4成本低

对比传统航测设施,无人机的投入成本较低,同时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能,技术人员根据设计要求,高效完成测量作业,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可以控制测量成本。此外无人机测量工作具有较高的精度,充分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性价比。

3.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3.1应用DOM工艺技术

技术人员应用DOM工艺技术,可以二次加工处理相片和数据,再次裁剪采集的测量数据,及时纠正数据偏差,根据系统工作要求,镶嵌处理测量的数据信息,避免出现图像信息失真问题,提高图片信息的清晰度。在测量工作中,技术人员利用DOM技术,需要分析整理图像信息,从而在地形图测绘中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利用DOM技术还可以有机融合图像信息数据,根据测量数据分析实际地形,同时高效处理数据[5]。

3.2设计航测项目航线

在地形图测绘工作中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技术人员需要充分分析测绘区域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情况合理划分区域,设计合理的航线图。在设计航线图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在设计图中标注飞行高度和航向以及航线数量。在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地面控制。为了全面覆盖航测区域,技术人员需要合理布设控制点,进一步提高无人机航测精度,在布设阶段需要结合测绘区域特征,科学的布设平高控制点和基线。此外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分区影像结合部位布设像控点,同时在矿山范围内均匀的布设检查点。

3.3实施空中三角测量技术

在实际测绘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测绘工作要求,采集目标区域的信息,勘察空域和现场环境之后,技术人员需要设立设计规划无人机飞行航线,再开展空中三角测量。利用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利用空中加密技术,加密设计区域空地位置,提高摄像专一性,合理设置加密距离,处理特殊地形,控制高度差,避免影响到工作质量。在平台区域中也可以开展空中三角加密,利用空中三角测量方法,可以合理地规划边缘位置。此外需要利用空中三角测量技术设置空中加密点,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技术人员可以及时调整像素数据,优化数据分析效果[6]。

利用空中三角测量方法,技术人员需要制订合理的空中三角测量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方案之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细节。工作人员在准备数据的阶段需要统一格式,转变影像为jpg格式,此外需要调整相机焦距,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测量路线。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无人机缺乏专业的相机,将会引发数据误差,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利用专业处理软件。技术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录入处理好的图片和数据,合理设定参数,利用软件实现自动定向效果,有效去除多余像点,并且可以相互交错编辑连接点。结束测量工作之后,需要及时处理相关数据,满足整体工作要求,利用合适的软件分析数据。

3.4联测相片控制点

在地形图测绘工作中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需要联测相片控制点,加密摄影测量的控制点,根据测图实际地理位置确定测定控制点。相片控制点关系到摄影成像的准确性,在实际测绘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合理设定相片控制点的数量和位置。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相片平高控制点和基础控制点误差在规范要求以内。技术人员需要准确把握控制基准,结合测绘比例预估基准控制点,结合国家基础控制点落实不同的平面控制点,技术人员可以利用GPS技术完成计算工作,在水平和垂直交叉点建立控制基准。建立了控制基准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利用RTK技术测量相片控制点。但是这一方法只能应用在平坦地面,利用GPS直接测量相片控制点,工作人员需要提前检查相关设备,避免发生数据误差,否则后续操作将会受到影响。[7]

3.5相片调绘

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无人机航测要求,合理的取舍无人机拍摄成片,根据特有的符号形式标记地物和地貌。相片调绘主要是利用判读知识重新调查和补测相片,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开展整修工作。在相片调绘阶段需要利用全野外调绘法,指的是在野外开展无人机航测作业。在调绘之前需要合理设计调绘路线和调绘面积,合理测定区域地物,提升调绘路线的安全性,选择的平坦地区要具备良好的视野。完成调绘工作之后,需要验收无人机,合理调整数据,顺利开展地形图测绘工作。

3.6应用数字线划图技术

在应用数字线划图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开展测绘工作,利用软件转换测量结果格式。在开展测图工作的过程中,结合数据模型提高工作方向精准性,开展数字线划图作业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数据结果,因此要保障图像数据的准确性。利用自动交互方式有序开展作业流程,提高数字线划图技术的精度,严格控制误差。开展测图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定位,对于不同的图片设置特定的颜色和代码以及线形。测绘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性,因此保障数据精度,妥善处理数字线画图的不利因素,获取完整性的数据[8]。

3.7采编内业地形数据

工作人员在采编内业地形数据之前,需要开展空中三角测量工作,计算平面坐标,通过处理平台拼接各个相片,剔除像点的粗差,联测像控点,消除畸变参数,满足地形图精度要求。处理空中三角测量数据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在软件中导入处理后的数据,高效采编地形数据。完成采编工作之后,结合地形图检查所表达的内容,及时处理发现的内容,同时需要开展外业调绘工作,随后生成地形图,注意调整地形图错误,形成最终的地形图。

3.8无人机补测工作

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利用补测工作满足测量需求,确定测量区域范围之后,技术人员需要利用各种技术调整内部参数,提高规划布置的科学性。针对测量盲区,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准确的数据资料,如果发现了问题,需要重新测绘,保障测绘质量,避免重复作业。技术人员需要落实人工辅助测量,有效管控无人机流程,获取精确性的测量数据,科学的完成测绘工作,合理设置预置参数,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9]。

3.9测量立体采编

技術人员需要控制无人机航空摄影细节,同时需要加强分析测量数据。为了保障无人机准确度,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后期数据。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之后,要测绘等高线和水压线,针对测量误差,进行特殊标记,提高地形图准确性。

3.10建立信息采集及单片正射影像

开展地形图测绘工作,测量人员需要整理分析采集的数据信息,顺利开展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准确的绘制测量地形图。针对无人机采集的数据,技术人员需要及时绘制水压线和等高线,进一步控制数据节点。向系统中传输影像资料,加密处理影像资料之后,发挥系统匹配功能,利用DSM系统过滤处理数据,因此获取准确的影像资料。

4.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成果

4.1监测重点区域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力度监管城市发展动态,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更新比例尺,获取精确性的测绘数据。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动态监测,同时可以自动比较DSM检测结果,再套合DOM之后,因此获取检测结果。

4.2城市应急任务需要的测绘资料

城市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应急事件,在处理应急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准确的影像数据,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提供实时性的测绘资料,综合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及时提供测绘资料,及时完成城市应急任务。

5.结语

因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因此在地形图测绘中广泛利用,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类型,提高地形图测绘质量。

参考文献:

[1]郝兰朋.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大比例尺地形图快速更新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0 (06): 265-266.

[2]霍伟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9 (06): 111-112.

[3]王水清.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9 (17): 17-22.

[4]周永丹.浅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 (15): 238.

[5]杨昆仑.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面的应用[J].测绘技术装备,2019, 21(01): 84-88.

[6]史正军,刘明,等;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8, 16 (34): 106+108.

[7]管占楠.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 2018 (11): 105-106.

[8]于晶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 2018 (17): 111.

[9]胡黎霞,王建军,等;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 2017 (03): 153-154.

作者:郝祥侠

第4篇:浅谈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摘 要:本文浅谈作者对三亚东、西河及进港航道进行疏浚整治而进行测量的过程的情况。

关键词:GPS 地形测量 测量技术

1 工程概况

为了对三亚东、西河及进港航道进行疏浚整治及对该河段进行可行性研究,且为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测图比例尺为1∶1000,测量范围:东至东河盐田,西到三亚港务局及港航道,南至鱼港路,北至东西河大桥以北150m,采用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等。

本测区的范围内,既有交通要道三亚东西大桥,桥上车流量比较大,在东西河两侧,高低不等的大小房子互相交错,河中及码头停泊着密密麻麻的渔船。这给地形测量、水深测量及平面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平面控制

由于本次测量范围内,既有公路、洼地、山岭,港口码头等复杂的地形地貌,给测量的控制点的选点上带来很大的麻烦。根据测量规范,应选在便于观测和进设标石的位置。因此,本次的控制点一般选在宽大的河堤上或在较高的房子上,或者宽大的人行道边上,既便于架设仪器又便于凿设标志和号点。本次的平面控制属于54坐标系,平面控制的起点为三亚市测绘院提供的HD1和HD2的两个控制点。水平角观测按I级精度进行,把一台GPS接收机放在位置已精确测定的点上,组成基准台。基准台接收机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测得并计算出到卫星的伪距,将伪距和已知的精确距离相比较,求得该点在GPS系统中的伪距测量误差,再将这些误差作为修正值以标准数据格式通过播发台向周围空间播发。附近的DGPS用户接收到来自基准台的误差修正信息,以此来修正自身的GPS测量值,从而大大提高其定位精度。

(1)仪器设备:使用南方9600型单频GPS接收机4台。(2)测量方法:GPS点观测采用静态观测模式,数据采样间隔位10s卫星截至高度角为15°,有效卫星个数不少于4颗,观测时段长度为一个小时。(3)数据处理:GPS基线后处理和网平差软件采用南方GPS静态处理软件。GPS点测量时采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并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体上采用高斯正形投影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本次1954年北京坐标的中央子午线为108°。经平差处理,各GPS点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 高程控制

由于三亚市测绘院提供的两个控制点的高程为1985国家基准面,根据测绘院提供的三亚港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的换算关系为1985国家高程0.377(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高程控制测量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四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方法进行。四等水准测量。仪器设备使用某测绘仪器厂生产的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本次高程测量,全环路线长度为5km,全程高程闭合差为2.4cm,小于4.4cm的规范要求,闭合差的平差按各测站的长度占全程线总长的权的比例分配。

4 水位控制

由于测区是内河入海口处,外港及内港存在一定的水位差。因此,在本次测量决定设置两支临时观测水尺,一支安置在内港,一支安置在外港码头西南角,且同时进行观测。在水位观测时,每日观测对时,其误差不大于1min,如超限时拨正,且对时及拨正的情况进行登记。在水深测量时,要求每10mim观测水位一次,每次的水位读数取波峰,波谷读数的中数。且观测值读至厘米。

5 水深测量

首先在河道两岸建立一定密度的控制点,布设一定数量的水位站,要考虑到水位站的控制范围与测深精度、瞬时水位差、水位改正模型之间的关系,水位站的密度必须满足控制范围内内插后的水位精度。具体作业时运用GPS和导航软件对测深船进行定位,并指导测深船在指定测量断面上航行,导航软件或测深系统每隔一个时间段自动记录观测数据。测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坐标转换、声速改正、水位改正、时间同步改正、地形图生成等。在水深测量前,先检查平面控制成果,校对基准面与水尺零点的关系。检查测深仪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本次测量采用国产测深仪—— 海鹰牌双频回声测深仪。测深时,选择在风浪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既测深仪记录纸上波峰与波谷之差不超过0.6m的情况下。由于水下测量是反映水下地形地貌的。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反映水下的地形状态,主测深线且垂直于等深线的方向或岸线。测深线间的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在图上测线间距为1.0cm,即在实际上的1∶1000的比例尺应该是10米布设一条测线以满足规范要求。点位的最大间距按规范不大于图上4.0cm,即1∶1000的比例尺的实际间距的40m。其偏差不大于1,的规范要求。测深前测船与水位站进行时间校对,水位观测的测前10min开始,测后10min结束,要把测深仪换能器安装在距测船船长的1/3的船长处,测深仪等各部分安装完毕后进行吃水改正,吃水改正采用静态吃水改正和当测船按测量时行驶的速度行驶的动态吃水改正。水深测量结束后,再对测深仪的换能器的吃水改正进行复检。测深仪测出各水深点水深后,并经过水位改正得出各水深点的水深。

6 地形测量

由于房子高低不等,地形复杂,布置的首控点不能满足地形测量的需要,所以又从首控点推测支导线点作为地形测量的平面控制点。在测量高大建构筑物的位置时,特征点必须是建构筑物的拐角点,这就要求在使用RTK采点时,RTK流动站必须放在紧靠建构筑物的拐角处,这些约束条件就使其不能有效工作。而利用RTK做控制和在一些困难地区辅助全站仪使用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从效率上考虑,RTK在测量时只需要较少的控制点,也就不需要经常的迁站,无论是人员调配、工作效率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 内业成图

由内业人员利用AutoCAD成图软件对经过调整、检查后的水域地形测量数据进行调入、绘制草图后,由外业技术人员根据外业草图进行检查线精度统计,确定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交由质检相关人员检查,确认无漏测、错误现象后提交内业队进行成果图的编绘。

作者:吴文

第5篇:水下地形三维测量技术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多波束测深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长江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探讨了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组成,进而以多波束测深系统用于采砂管理为任务背景,详细研究分析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采砂管理量化监测中的应用流程和监测结果。

关键词:多波束 测深 长江 采砂 监测

1 多波束水下测深系统

1.1 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组成

多波束测深技术是现代水下探测领域的新兴技术,它集成了现代空间测控技术、声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实现了对水下探测目标的高精度和高密度测量。本文用到的SeaBat 7125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精度最高的多波束测深系统之一,它主要由 OCTANS光纤罗经和运动传感器、声速剖面仪、侧扫图像处理系统、多波束数据后处理系统(CARIS HIPS后处理软件)、QTC Multiview底质分类系统等共同组成。整个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1.2 系统特点

(1)SeaBat 7125以带状方式进行测量,波束连续发射和接收,测量覆盖程度高,对水下地形可100%覆盖。与单波束比较,波束角窄,能够完全反映细微地形的变化。单波束是点、线的反映,而多波束则是面上的整体反映。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测量成果更真实可靠,由于是全覆盖,其大量的水深点数据使等值线生成真实可靠;而单波束是将断面数据进行摘录成图以插补方式生成等值线,在数据采集不够时,等值线会存在一定偏差。(2)发射换能器向水底投射出 128°宽的覆盖扇区,接收器同时形成256个动态聚焦波束,测深分辨率为5mm。波束后向散射强度图像和检测到的距河床底距离实时显示在声呐监視器上,且便于快速质量检查。(3)众所周知,测量船只的运动姿态对水下测量的数据影响很大,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测量前和测量时,光纤罗经和运动传感器实时采集船行姿态数据,PD2000 采集软件同步记录船姿态信息,并对船行姿态进行实时校正,进而保证后处理中的水深测量数据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水底情况,而单波束在这方面是无法实现的。(4)CARIS HIPS 后处理软件功能强大,可以根据需要抽取不同比例尺的数据成图,生成的图件类型有测深数据图;水深等值线图、三维数字地形模型(DTM)图、彩色水深图、彩色地形阴影图以及质量控制报告等。

2 多波束测深系统应用于采砂管理量化监测

传统的水下监测方法大多是采用单波束测深系统完成的,它是一种线状反映水下地形的手段,工作量大且精度有限,难以胜任大比例尺和特殊要求的水下地形测量任务。而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测量快捷、高分辨率、高精度、全覆盖等特点,可以现场监视水下地形地貌的细微变化,非常适合水下工程及河道的监测任务。在此背景下,采用多波速测深系统对区域河道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监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据处理方面,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构建Delauny三角网或Grid规则格网来形成水下的DTM,再通过分块处理、四叉树索引来达到水下地形多尺度LOD显示的效果。但是针对区域河段采砂行为的量化监测而言,其核心思想并不是可视化,而是周期性地监测河段砂量开采的变化情况,同时考虑到水下地形数据具有多样性、海量性、复杂性等特点以及提高计算效率减少计算机功耗等目的,本文采用对离散点云数据进行插值拟合而非构建 DTM的方法来处理不同时间采集的多波束水下地形数据,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水深值来进行数据插值,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且不失真。在此基础上,对拟合曲面进行求差计算,从而得出阶段时间内河道砂石资源的变化量。辅助管理者对合理开发利用砂石资源进行决策。数据分析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采集得到的这些多波束点云数据属于大规模离散数据的一种,在这些海量的点云数据当中,偶有临近点间的高程突变(局部不连续),但根据水下地形的特点分析,这些水下高程点的突变一般不是由水下地形的陡然起伏所造成,更为可能的是测量时产生噪声点或无效数据点,需要通过滤波处理去掉无效点。

经过滤波后的离散数据点的曲面重建一直以来是函数逼近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的发展,离散数据的曲面重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离散数据拟合或插值是用一个光滑的曲面或通过一系列无规则的抽样数据来逼近。

在尽量减少计算机损耗和提高计算效率的前提下,海量离散点云数据的曲面拟合可以归结如下:给定有限点集(xi,yi),(i=1,…,n),以及相应的值zi=f(xi,yi)∈R,Ω∈R2是平面的一个界限域,要构造一个曲面S:Ω→R,该曲面S应当尽可能地符合以下目标。

(1)S应当逼近数据,例如:S(xi,yi)≈zi;(2)S应当具有较好的可视效果,并且要有利于以后进一步的处理;(3)对S的计算和评估应当快速且有效;(4)对S的计算在数值上应当是稳定的,例如:采用的方法对于任何数据点的分布均是适用的。(5)应当考虑到数据的局部变动和分布;(6)采用的方法应当易于实现。

在满足以上6个宗旨的前提下,本文采用加权移动平均算法(Weighted Moving Average)对滤波后的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加权移动平均算法用于将离散型分布的数据点转化成规则网格分布的数值,同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插值加密或抽取处理,目的是用地形表面上一系列离散的数据点表示地形表面的连续函数。

该方法十分灵活并且精度较高,计算简单,不需要很大的计算机内存。算法选取离散分布的数据点时,一般考虑两个因素:(1)范围,即采用多大面积范围内的数据点来计算被插点的数值;(2)点数,即选取多少点参加计算被插补的点。这两个因素的实际应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范围的大小是以某个被插值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来确定的。其半径决定与原始数据点的疏密程度和原始数据点可能影响的范围。由于原始数据点分布不均匀,为了保证求解二次曲面方程,要有足够数量的点,但又不能太多,因此,圆半径不是固定的。对于动态变化的圆半径的决定,可以采用逐步变动的做法,如图3所示。

将研究河段内水下地形表面上一系列离散的数据点转化成规则网格分布的连续函数,采用规则圆方法,拾取规格化节点临域范围内扫测值进行拟合计算。对于每一个新点选取其邻近的n个数据点。把新点作为平面坐标的原点,然后用一个多项式曲面拟合。多项式中的各参数由n个数据点求得。

3 采砂管理量化监测的应用工程实例

按照此技术路线于2015年4月25日和2016年4月27日2次分别对长江流域某采砂河段的河床进行了分阶段的测量,前次测量时水面高程为24.247m;后次测量时水面高程为21.978m,其水下地形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2次测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阶段时间内区域河道内砂石资源量的动态变形情况。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拟合插值2次测量得到的多波束数据,并采取俯视的角度进行比较。可得出以下结论:由于采砂活动的进行,截止2016年4月,主河道重点采砂监控区域相比于2015年4月最深处被开挖2.32m,被开挖断面区域大约宽为38.7m,1000m长的河道内被开采的砂石量约为7万m3。

4 结语

本文以长江流域某采砂河段为监控对象,提出了基于水下多波束测深技术的河道采砂量化监测管理手段,并运用相关算法计算出采砂量,具有直观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量,改变了传统监测的落后手段,为河道采砂资源优化利用和有序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多波束测深系统除了能量化监测河道砂石资源的变化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堤防、水库、湖泊及海洋等水域的水下地形测量,进行水下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检测(如抛石护岸等);河道疏浚及港口、码头、桥梁的工程测量;水下管线、电缆等的监测;沉船、水下物体的打捞搜寻等。这套系统的测量效益、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 李成刚,王伟伟,阎军,等.传统多波束系统与具有相干特点的多波束系统的研究[J].海洋测绘,2007,27(2):77-80.

[2] 李涛章,叶松,廖小元,等.铰链混凝土板沉排新技术与施工实践[J].人民长江,2002,33(8):26-29.

作者:王建新

第6篇:无人机在贵州山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无人机航摄系统具备受天气条件和地面状况影响较小,作业方式灵活快速,不需要申请空域、携带方便、转场快等优点。随着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量试验己经表明无人机测绘地形图的精度可以满足1:2000地形图的要求,本文结合贵州某村的测量项目,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流程,包括航空摄影、像片控制、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DEM/DOM制作、地形图制作及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等。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无人机 大比例尺 地形图 测量技术 DEM

无人机航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受天气条件和地面状况影响较小,作业方式灵活快速;第二,无人机平台自身构建及其搭载的航摄设备维护成本低;第三,因无人机飞行高度低,所以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在小范围信息获取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第四,可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影像重叠度,大重叠度的影像能够增强后续处理的可靠性。第五,不需要申请空域、携带方便、转场快等优点。目前,小型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课题,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升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的性能。

下面以贵州某村为例,具体说明无人机航测绘制1:2000地形图的过程。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木测区作业工序为无人机航摄、地形测量(包括四等控制测量、I级控制测量、像控测量、图根测量、野外补测、外业调绘)、空三加密、地形图制作(包括立体采集、数据编辑工序(1: 2000比例尺一套))、DOM制作、DEM制作、质检验收等工序。

1航空摄影

该村采取东西向飞行,平均航摄比例尺为1:23533,平均地面高度为1350米,其相对航高为650米。平均地面分辨率0.13米,满足1: 2000成图要求。本次外业摄影时间为2012年6月5 日。

2像片控制

2.1 影像资料分析

航线间隔及旁向重叠度在30%-40%之间,航向重叠度在65%-75%之间。全摄区无航摄漏洞,航向超出摄区范围三至六条基线。像片倾斜角<4°,旋偏角<8°,航线弯曲度<3%。无人机航摄系统的飞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航线高差小于30米,实际与设计航向小于30米。实际航线偏离设计航线不大于像片上10cm。像片位移误差小于30米。航摄影像清晰、无云影等遮挡,色彩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2.2 像控点布设及刺点

2.2.1 像控点布设

像控点布设:像控点在航线方向上按10-15条基线布设,在旁向上按2-4条基线布设。布设的像控点能够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保证测段衔接区域内没有漏洞。像控点应刺在航向及旁向重叠有5-6张像片的区域内。像控点编号原则:测段像控点编号原则“GP十航片号四位+点序号”。像控点布设完成后绘制布点示意图供内业加密和存档。满足空三加密及数字化采集要求。该村项目区像控网如图1所示:

2.2.2 像控点的刺点及整饰情况

刺点误差和刺孔的直经均小于像片上0.1mm,且刺透,无双孔。点位说明确切,略图完整明了,刺孔、略图、说明与实地柱位一致。在像片正面上用红色直经为7mm的圆形整饰像控点,并注记点号。在像片的背面用铅笔绘制点位略图和标注文字说明等。

2.3 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坐标可以使用全站仪、RTK等常规仪器进行测绘。像控点的精度和施测要求参照常规航测外业规范执行。木次像控点测量采用双频GPS接收机,已知控制点为加密的一级GPS控制点。为保证像控点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在全部像控点测量完毕后再收参考站。施测现场对点位进行拍照并制作成点位信息表供内业加密使用。将检查合格后的像控点数据进行处理,基线处理采用Compass静态处理专业版软件,得到该村片区像控成果。

2.4 该像控网精度

该村片区像控网①精度统计:

(1)线向量检核,同步环、异步环验算:

共验算同步环15个,其中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6.52ppm,限差为:15.0ppm。

共验算异步环9个,其中坐标分量闭合差最大为:Wx = 4.46cm,Wy = 6.46cm,Wz = 6.36cm,限差为: =±21.06cm。

(2)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无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5267,边名:2174-2173 (边长267 m)。

(3)二维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7725,边名:2174-2173 (边长267 m)。最弱点为2259,点位中误差±2.03cm,限差为:±20.0cm。

该村片区像控网②精度统计:

(1)基线向量检核,同步环、异步环验算:

共验算同步环14个,其中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4.48ppm,限差为:15.0ppm.

共验算异步环14个,坐标分量闭合差最大为:Wx=-2.32cm,Wy=18.16cm,Wz=-12.55cm,限差为: =±21.06cm。

(2)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无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4131,边名:2127-G04(边长545 m)。

(3)二维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34023,边名:2174-G04 (边长545 m)。最弱点为1187,点位中误差±4.19cm,限差为:±20.0cm。

从上述精度统计情况可以看出,该村片区像控网精度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3 影像预处理

无人机航摄系统搭载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航拍,然而相机自身的性能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未经过处理的航摄影像畸变差较大,无法直接用于空三测量等后续处理工作。所以,在影像进行空三加密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畸变差改正。在没有室内和室外高精度检校场的情况下,通常是根据非量测数码相机提供的鉴定报告,利用DPGrid系统内的小像幅影像畸变差校正模块对影像进行畸变差改正。

4空中三角测量

4.1 空三加密经过像点连接、像控点量测、平差计算过程

1)量测外控点时,先量测测区四周的像控点6个以后进行平差,其它像控点就可以通过预测的功能来找到大概位置达到快速量测旳目的。外控点的量测由专业人员进行,并由另外一位专业人员检查。2)应用外业工序提供基础控制点参与计算,提升空三加密的整体精度;应用外业工序提供的实测高程点检测空三加密精度。3)量测完后进行最终的平差解算,首先将物方标准方差权放大,进行粗差的消除,然后逐步提高物方权重,确保粗差被全部探测出,最后给合适的权值强制平差。

DPGrid系统中的空三模块为全自动空三软件。系统根据建好的航线列表进行全测区自动匹配,接下来通过自动挑点程序将粗差大、多余的像点剔除。然后,进行连接点的交互编辑,根据刺好的控制点进行光束法平差解算,直到加密完成,输出空中结果(图2)。

4.2 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根据连接点(加密点)的影像坐标以和少量地面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及其物方空间坐标,通过平差计算,求解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连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称为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空三测量提供的平差结果是影像后续处理与应用的基础。

5 DEM、DOM 制作

5.1 DEM制作

首先,根据空三加密成果,对无人机航摄的原始影像进行重釆样生成核线影像。其次,系统自动匹配三维离散点,得到摄区的DSM。最后,经过自动滤波便可得到DEM。虽然DPGrid系统实现了自动匹配,但是由于现实地物的复杂性(如水体、树木、阴影)以及人工地物的影响,所以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DEM的精度,需要对DEM进行人工编辑。因为DEM是原始航片进行纠正的基础,只有准确的DEM才能保证DOM的精度。

5.2 DOM制作

DPGrid系统全自动生成DOM主要包括:DEM数据处理、影像匀光匀色处理、DOM纠正处理、色调均衡处理以及DOM镶嵌处理。系统生成的初步DOM结果,还要经过人工编辑,对初始DOM成果进行颜色和几何处理,才能真正满足对DOM成果的要求。

6 1:2000地形图制作

配合DEM将DOM进行校正,然后在拼接生成完整的区域地图。最后,将区域整体导入到VirtuoZo NT软件中进行测图,生成最终的地形图(图3)。

根据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及地形图图式进行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外业调绘人员利用已有的图纸和测图数据,进行实地调绘、修测、补测等工作。

7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

采用GPS快速静态方式获取该摄区外业检查点的坐标数据。该树片区抽查了 4幅图(占本片区图幅数的10%),共83个检査点。对比这些外业检查点的实测坐标与图上坐标,计算出两组坐标的及高程差值。根据点位中误差公式计算出每个检查点的平面中误差。具体计算结果如下。经过整理计算,该村片区地物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72m;高程中误差为0.69m。根据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绘制点位误差分布图。点位误差分布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每个检查点的误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点位误差分布在0-0.8m之间,其平面精度满足1:2000地形图的要求。此外,我们将影像数据制作的地形图与已有的1:2000地形图数据在CASS中进行套合比较。

8小结

论文分析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摄规范。详细描述了无人机航测系统测绘1:2000地形图的具体工作流程,并对最终生成的地形图进行了精度评定,基本满足1:20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 竹林村.几种低空遥感系统对比分析[J].城市勘测.2009,3:65-67.

[2] 姬渊,秦志远等.小型无人机遥感平台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8,10 (4) :46-48.

[3] 刘小民.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J].测绘科学.2010,35(4):198-199.

作者:杨宇青

第7篇: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导语: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1实习的具体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

(1)方法是采用“s 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2)每测段进行往返测。

限差如下:

1、仪器i角<20′。

2、前后最大距离<100m。

3、前后视距差≤3m。

4、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m。

5、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去尺常数)≤3mm。

6、黑红面高差只差≤6mm。

7、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

8、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

9、环线闭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3)注意事项:

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员、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

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

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相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

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稳定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并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

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和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路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测段成果交有指导教师及时验收。

(4)工作过程:

①验收仪器

②室外测段施测。

③手簿管理(路线长,各页测站高差累积注在页面下方)往返测高差验收。

④按照水准网图,组成环线。构成平差图形,绘出图形标出高差及方向。

⑤内业解算

⑥完成过5秒点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导线的观测:

①导线布设车逼和导线,导线变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一方向中误差6秒)经纬仪,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顺序。

②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

③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读盘为0°0′若干秒。第二测回90°00′若干秒。

④j 观测时要求不同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其主要工作过程:外业选点→外业观测→内业计算(观测整理、平差解算、求坐标形成成果表)。

3、经纬仪导线:

使用j 仪器观测一测回,

①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正负25秒。

②符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 (n是导线折角个数)。

③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xx。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其基本工程过程:外业选点(7—8个点,边长近似相等)→外业观测(左右角度,边长,高差)→内业计算求出坐标和高程。

三、实习目标:

较熟练地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及检验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顺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在实习中,要注意组内每个人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我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2一、实习目的

本次地形测量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以及更好地掌握所有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任务

1、 以5秒网中各点为已知点布设单一导线(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要求导线边为6到8条,边长为100米到150米左右,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一是野外选点、埋设标志(木桩及铁钉),画观测略图;二是利用经纬仪进行测角,致意左右角,要求测水平角及垂直角,记录要清楚,特别是觇标的高度及仪器的高度要即使量取、三是室内进行解算,求出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三角高程)。

2、以四等水准要求测设水准网,高程系统采用1956不黄海高程系统。水准点起算为丹东市规划设计院三等水准网点,校墙角III-3(高程为

13、430米)

3、利用已布设的导线点进行图根二次加密:布设单三角形交会、侧方交会、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各作出一个点并进行解算。

4、测绘山地地形图,比例尺的1:500(根据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定)

三、仪器设备

1、水准测量:DS3水准仪、水准尺、尺垫。

2、经纬仪导线观测:DJ6光学经纬仪、全站仪、花标、钢卷尺。

四、测区概况

本次实习区域为校外实习基地,其地势较为平坦,其中部分地区为耕地、厂矿、居民区、坟地。植被种类较少,无大型野生动物。山路略为崎岖,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技术要求

1、水准测量:

⑴方法采用S3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

⑵每测段进行往返测。往返测限差:仪器检校i角<20″;前后最大视距<100米,视距差≤3米,每站视距累积差≤10米;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3㎜,黑红面高差之差<5㎜;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环线闭合差限差<㎜(公式中K为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⑶注意事项: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者、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响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立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桅顶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或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里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

2、导线观测:

⑴导线布设成闭合导线,导线边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6经纬仪(一方向中误差6秒),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的顺序。

⑵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要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

⑶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度盘为0°00′若干秒,第二测回为90°00′若干秒。

⑷J6观测时要求不用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3、经纬仪导线:

使用J6仪器观测一测回,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25〞。附和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n是导线折角个数)。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

⒋图的测绘:比例尺是1:500,基本等高距1米。采用经纬仪测图。将经纬仪导线点作为测站点,展绘在图纸上(注意检核)。

六、实习经过及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6日至20xx年10月16日我们进行了水准测量实习。

第一天分配到我们组的水准路线是从校墙角Ⅲ-3水准点到已知点V

3、在刚刚领到仪器的时候,先对仪器进行了i角检验,确定仪器本身无毛病后,长带领我们开始了实习作业,我被分配做记录员的工作。起初以为做记录员只要记记数,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当真正的实习作业开始后我发现,作为一个记录员,他的责任很重大,当观测人员将数据报给我时,我必须认真清晰地记录到水准手簿上,并且快而准地计算出“K+黑-红”,“高差中数”,以次来检验每一站的各个数值是否超限,若超限了就要立即重新测量。当遇到了山坡,我们选择了“Z”字型路线进行测量。因为我是女生,组里的同学非常照顾我,没有让我做立水准尺的工作,但是通过观察他人立尺,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尺子一定要竖直立在尺垫上(间歇点和以知点除外),不能前后左右偏移,这样观测者才能得到精确的数值,才能保证误差最小。做为观测者,一定要严格遵循“安置仪器-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3本次实习为期大约一个月,主要是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和东湖分校进行数字地形图的测量,大二期末数字地形图测量实习总结。

首先是信息学部测区,我们被安排到信息学部图书馆后面那一带,相比图书馆前面道主教的地方比较难测量,因为地形复杂多了。虽然主教那边的人和车都比较多,但是因为我们所测的地方房屋多,而且树木容易遮挡视野,所以在进行碎步测量时会比较困难。

我们开始在选取控制点的时候确实遇到许多大问题,因为很多点与点之间无法通视,房屋和拐角是主要的问题,遮挡视野。另外,选点的时候还需要考虑控制点的视线范围广不广,这样就使选点的任务相当重要,点选好了可以事半功倍,选不好就会事倍功半。选点和画点我们选了将近三个小时。开始阶段,我们在测碎步点的时候站点过密,一些不规则的钩或房屋,包括一些已经断裂的地方,我们都去测,回去看点成图的时候才发现点过密不但让成图变得困难,而且测了很多不必要的点。

刚开始测量,对仪器不熟悉的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例如定向没定好,文件夹创建和存取的比较乱。其中一次把全站仪的数据全删除了,幸亏在之前就已经把数据导到电脑上,才避免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来渐渐地明白全站仪的使用后,前面文件创建紊乱及定向错误的事情不再发生。

因为平时操作的不多,最初碎步点的站位比较没次序,加上速度较慢,前两天所完成的进度很少。另外,由于天气炎热,组员难免出现懒惰、情绪闹问题的情况,但是最后得以很好调整解决。熟悉一起操作及碎步测量步骤之后,加上了解了CASS成图的功能后,避免测量多余的点。例如大圆弧,受白纸测图的影响,开始碎步点点数过多,后来发现成图时只需要三个点就足够。

在一个点接一个点的测量中,我们突然发现有些点重复了,这是草图没画好的原因还有就是在对照的时候没有看仔细,实际上草图是分很多张纸的,在对照的时候出错也难免。但小组成员在之后的草图对照中更加的仔细和认真。测量房角点的时候,经常会被各种地物挡住视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铺设支导线,因为在这种地物较多的地方,支导线是必需的。在实际测量中,如果能避免是最好的,因为毕竟支导线对精度有一定的影响,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支导线铺设,尽量减少其对整个地形图的影响,工作总结《大二期末数字地形图测量实习总结》。当然,在测量过程中有些点式没法观测的,这时一般是房屋,遇到这种情况,拉皮尺测量是必需的,尽管这样的精度并不高,但对于1:500的地形图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实习中会遇到众多的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主要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另外,或许测量当中由于一些问题没解决好组员之间会发生矛盾,又或者是因为谁休息过多而引发其他组员的不满等情况,如何好好解决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天实习过后都应当把数据导入电脑,并计算以测范围再判断还需的范围。测量完将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在CASS上面成图。

第二个实习任务则是武大东湖分校,先前本来是决定去龙泉山,但由于一些原因行程有变,最终选择了东湖分校。东湖分校总共有三座小山丘,树木比较多,测碎步点的时候被挡的几率太大,控制点不好选,即使在山顶依然没法通视整座山。等高线的站点不同于地物,因为在CASS成图上,只需要一些重要的点就可以描绘出山丘的地貌。开头在一片山坡上站点也太多,而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有些太短,因为没有具体的标记,跑点的同学容易忘记已经站过的点,于是我们按Z字形的方法跑点,从一边到另一边,避免重复测点或者点间距离过短的情况。虽然以地貌为主,但因为附近有地物的存在,草图依然很重要,地貌点可以大概标记,地物点则需要仔细在草图上表示出来,为以后成图方便。山丘树木太多,一般测得到山丘上部分,下部分就完全被挡住。解决的方法则是在一块较为平坦的地面上选取一支点,再对山丘的下半部分和山脚下的道路进行测量。为时三天的测量时间,但实际上除去提前回校的时间,大概就只有两天的测量时间。因为在测信息学部的时候对仪器操作已经熟悉,在有限时间里面我们小组还是提前完成了任务。碎步点测量莫过于视野被遮挡,解决的方法就是支导线,由于山顶到山脚视野相当不好,支两三条导线是经常地事情,这样精度也相对降低了许多,但对于地貌为主的数字地形图测量还是能满足要求,况且是临时该地点,没有具体的坐标起始数据,定向也是自选方向,因此在最初精度要求就已经很低。东湖分校的三座山并不是连在一起,这对我们的测量十分不利,其中支导线过多是一方面,另外是点不好固定,因为山丘上基本都是泥土,很少水泥,只有在小路上可以找到相对固定的点。泥土因为会松软,点定好了过一段时间有可能就会移位,这就意味着仪器无法真正对中,对各个点的坐标影响比较大。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尽量的保证点不移位,测量的时候尽量的认真和准确,每一个组员都认真仔细的进行测量。因为测完两座山丘后范围依然不够,所以对山脚下的地物也进行了测量以满足任务要求。

地形图测量实习报告

41、水准测量:(1)方法是采用“s 水准仪、中丝法、配合木质双面水准标尺、观测顺序是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要求尺子三丝能读数。(2)每测段进行往返测。限差如下:

1、仪器i角<20′。

2、前后最大距离<100m。

3、前后视距差≤3m。

4、每站的前后视距累积差≤10m。

5、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之差(去尺常数)≤3mm。

6、黑红面高差只差≤6mm。

7、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5mm。

8、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

9、环线闭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线或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算。

(3)注意事项:①各测段采用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站,观测时打伞,记录时须将观测者、记录员、测站的起点及终点、日期书写清楚。②前后尺读中丝时,须调平符合水准气泡,尽可能使前后视距相等,保证测站只有一次调焦。③每站记录员计算完毕,确认无误后,允许观测仪器搬动,后尺方可前移,此时相应前尺变为下一站后尺,不得移动。④在观测中,若确需设间歇点,则可选择坚固稳定的两个点,立尺(不放尺垫)并观测这两个点的高差并在手簿中注明间歇点字样。

⑤立尺人员不得离开尺子和尺垫,沿公路施测时,注意安全,要尽可能在路边立尺,当到达已知点开始返测时,前后两尺应互换。当天成果要由记录员和组长进行检查,测段成果交有指导教师及时验收。(4)工作过程:①验收仪器②室外测段施测。③手簿管理(路线长,各页测站高差累积注在页面下方)往返测高差验收。④按照水准网图,组成环线。构成平差图形,绘出图形标出高差及方向。⑤内业解算⑥完成过5秒点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导线的观测:①导线布设车逼和导线,导线变数6到8条边;边长观测采用全站仪、(精度为一方向中误差2秒)及j (一方向中误差6秒)经纬仪,测导线按前进方向左角观测,记录要特别注意,观测方向顺序。②3个以上方向半测回要归零,观测水平角之后,观测垂直角,二者分开进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记录清楚仪器高和觇标高(精确到毫米),③导线连接角要观测两个测回,第一测回起始方向配置读盘为0°0′若干秒。第二测回90°00′若干秒。④j 观测时要求不同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小于25′,同一测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于35′,归零差小于24′。

其主要工作过程:外业选点→外业观测→内业计算(观测整理、平差解算、求坐标形成成果表)。

3、经纬仪导线:使用j 仪器观测一测回,①连接角,两次较差不超过正负25秒。②符合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40′ (n是导线折角个数)。③导线相对闭合差小于1/xx。各导线边通过全站仪观测。其基本工程过程:外业选点(7—8个点,边长近似相等)→外业观测(左右角度,边长,高差)→内业计算求出坐标和高程。

三、实习目标:

较熟练地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及检验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顺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在实习中,要注意组内每个人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精神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我们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四、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还有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立标尺时,标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并点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

2、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3、在实习前一定要及时复习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在实习过程中要听指导教师的安排,避免由于测量方法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和误差。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4、内业计算必须要非常仔细,因为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的错误,误差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数据都必须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四等水准测量和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均需检查限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通过大家的团结努力,我们还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测量。多天的合作下来,每个同学的脸都亲切了许多。当所有工作做完的时候,大家一起回顾最初的苦,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坚持走过来了,成果拿出来了,大家的心里比什么都甜,但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为时三周的测量实习即将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水准测量。我们第一次做的是从学校到平顶山的水准路线,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做一个奠基的作用。在完成这第一次的任务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工程测量。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只到合格为止。最后在我们上山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只要是上山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在27以上了,这样我们在上山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山,同时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都要格外注意。只到在2天后我们符合到山上的那个点上时,才结束了这次的符合水准路线。

2、角度测量。在角度测量对于我们专业科的学生来说要求非常高,用的是j-2的仪器。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间歇点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但竖轴倾斜误差不能采用此法消除。竖直角观测时采用此法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所以有时候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严谨作风在干活中的重要性,经过角度测量后我们更好的团结到一块。

3、做导线的最后一步是测距。在完成了角度测量之后,邓老师和高老师又让我们见识了一种新仪器:全站仪。教了一些关于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对于全站仪的快速对中整平,在仪器上的一些测距等一些操作,对于这种仪器我们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2位导师兢兢业业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熟悉了全站仪的 基本操作。

第8篇: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异同

1. 要素方面

地籍测量的重点在权属要素,对于常规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

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要素编号外,原则上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予表示。

2.精度方面

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的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地形图,其精度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2. 方法方面

目前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以用于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作要求,野外的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不大,但是后续的宗地图的制作和入库工作量非常大。然而地形测量要求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编辑工作比较繁琐,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后续工作。因此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基础上进行地形图成图,首先要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补测即可。

3. 应用软件方面

当前我国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所运用的软件是MAPGIS,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上一篇:公共经济学下一篇:公司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