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外部的推动力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现实需求,内部的动力因素是高等教育自身转型发展的现实诉求。2010年以后大学生创业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聚焦在课程设计、协同机制构建以及比较研究方面,部分学者关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论文 篇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及支持体系优化研究

“创新创业”目前成为中国各大高校的热词,这和时下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是分不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目标的课程教育在中国高校遍地开花。目前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仍需要提质增效,首先需要增强创新创业课程学科基础知识,提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认知,这也是本文的基本逻辑。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英文是“enterprise education”。创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在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从而实践性地从事某项事业或商业活动。创新能力的表现是通过人的行为发现或发明某种事物。创业能力通常是指在个人素质的支持下,利用各种创新活动中的现有知识和经验,用全新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思想以及新成果后形成的力量。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复合型的能力,从而解决各种面临的实际问题,独立完成项目实践。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必然性

(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并面临历史变革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会加快经济的发展及推动经济的变革,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新形势的历史所需,一方面也是应运时代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大学生创业创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并成为未来大学生主要的社会实践选择方式之一。

(二)原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已经在创业教育方面开始了初步的项目探索研究。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创业人口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不足5%,这一数据跟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我国高校在近几年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力求在短时间内铺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惊奇,同时也确实取得了一些亮眼的成绩,但是在这背后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寻求创新创业课程的数量却忽略了质量,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之间出现“水土不服”;学校对应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成果收效不大等。当今,我国很多学校都以创新创业比赛为切入口进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但是普及度相对较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结合当今时代发展规律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也是社会发展之所向。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创新创业课程走进了中国大学的校园,同时对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技术、资金扶持,提供支持和保护,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然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创业是为了解决问题,创新则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创新创业能否成功,在于是否敢想敢做。从敢想到敢做,从空想到理论实践是创新创业的实质,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实施逻辑是什么,它的实施模式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摸索来寻求答案。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国家的大力扶持,相关的部门和各个地方政府之间都在创新创业的设计上下功夫。以广东为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遵循以下文件及指示精神: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国家办公室发布的第36号)〔2015〕。该意见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指导。首先,将总体目标明示世人:2020年,“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學、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引导助人、文化引领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相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其次,明确了高等院校的九大任务及措施。最后,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着力督导落实。

(2)《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广东教育大学(2015)16)。这是为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而制定的,因而其在整体框架上与国办发〔2015〕36号文一脉相承。该意见结合广东实际,提出了十大举措,明确了“完善机制、健全考核、专家参与、加大投入”四大保障措施。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8 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8]20号)。在“200所示范校大胆探索实践,相关工作成效显著”的背景下,这一通知应时而生。通知明确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着力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四、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一)已取得进展的相关探索

2019年,我院学生创业项目“哆咪音乐剧团工作室”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中获奖,实现我院在创新创业大赛中零的突破,荣获铜奖。一直以来,我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1)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同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课程的落地实施。

(2)已经形成了“校-系”协调推进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当前的课程设置并不充分,接下来,我校拟在充分的试点后,以必修课的形式进行铺开。

(3)已经拥有“老中青”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兼职教师队伍。所谓“老中青”,并非年纪之大小,而是其企业经历(创新创业的经历)的丰富与否。目前,我校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兼职教师队伍。

(4)已经制定相关奖励机制、落实相关经费支持。双创工作事关全局。为此,我校积极地推进相关奖励规定的生成与落地,开展各类型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团体或个人参与。

(5)积极参与及举办相关赛事活动,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创新创业的概念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创造更大的附加值。为此,我校积极组织参与相关赛事活动。例如“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等赛事。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难题

目前,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正视,创新创业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实践难题,这些难题甚至是全国各院校的“心腹之患”。

1.认识上:对创新创业的理解较为片面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社会民众、大学生乃至部分院校自身,多数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如何帮助学生成为创业者的教育过程。一组数据表明:40%的调查对象将创新创业理解为教学生如何创办公司、如何赚钱等。这样的认识无疑是片面的,以如此思想为指导的创新创业体系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制度上: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管理、激励

此前,在创新创业课程如何开展的问题上,国内多数高等院校未能设置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部门,而是将工作职责分派给了招生与就业指导部门、学工部门(含团委)等。随着创新创业学院的成立,该问题似乎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创新创业工作需要系统的开展,因而配套的制度也应该逐步跟上,在这个层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及实践。

3.人才培养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尚需无缝衔接

如前文所述我校“在院(系)层面,各院(系)均在每学年的下学期开设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随着课程的构建,必然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如何调和、衔接。从教育成果上看,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无法分离,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4.师资上:创新创业方面专业的师资力量存在短板

创新创业课程既是理论课程又是实践课程。从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往往由校内专任教师、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专任教师往往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及理论功底,但在创新创业上可能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授课教师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难给予有效指导,这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制约。

五、“三全育人”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研究

(一)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依托学校、教师、行业、专家、政府五维一体的全方面合作,进行课程前端的课程开发、编写教材、教学方法确立、实践教学等形式丰富的活动,打造一支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在岗能力提升等多种形式的延展学习,更好地为各大高校输送创新创业专职或者兼职教师。

(二)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

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同时,结合专业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二者紧密结合。打造创新创业基础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

(三)以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同时也作为学校成果的量化指标。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三者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人为本,要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任务,以创新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思政教育必须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实行课程思政的全覆盖,使创新创业课程高效落实。

(四)以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通过创新创业等一系列专项比赛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以赛促学,从比赛中培养学生群体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通过比赛认识自己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问题和差距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赛促教,通过比赛带动课程改革,教学能力的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五)强化理论建设,推动双创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在认真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中紧抓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这一主线,提高创新创业工作的规划性、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学校课题《构建校、企、行相融合贯通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获2018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通过课题科研提升双创工作的内涵,强化理论建设,指导双创课程改革,师资培育,建立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理论转化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体系,搭建一个学校、社会资源相融合贯通的在线开放平台,全面促进学校双创工作的健康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论课程,更应该是实践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引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进一步创新。待理论建设成熟时,总结经验,出版双创教材,进一步指导双创工作建设。

六、总结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改革;树立大学生主人翁意识,打破以老师为主的学习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还是要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创新和创业的势头,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变化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创新创业创造动力”的提出体现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发展目标。作为高等院校,必须要立足于新时代这一背景,继续精准发力、砥砺奋进,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全面梳理、合理设计、长期规划、深化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增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何以一周三提“创新创业”[EB/OL].[2015-07-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19/c_1115967769.htm.

[2]严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創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804/t20180411_332854.html.

[4]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在穗举行[EB/OL].http://www.gdhed.edu.cn/business/htmlfiles/gdjyt/xwfb/201712/515750.html.

[5]马耀锋,李红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02):95-98.

[6]王大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EB/OL].[2019-05-28].https://doi.org/10.16660/j.cnki.1674-098X.2019.04.218.

[7]欧阳茹.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发展路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3-15.

[8]郭宇,牛慧,朱学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16-18.

[9]包云.五年制高职“三行三众”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5):55-57.

[10]孙瑜.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系统改革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5):4-7.

[11]屈颖.新时代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5):152-154.

责任编辑陈春阳

作者:孙琳

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论文 篇2:

近十年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评述

摘 要: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外部的推动力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现实需求,内部的动力因素是高等教育自身转型发展的现实诉求。2010年以后大学生创业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重点聚焦在课程设计、协同机制构建以及比较研究方面,部分学者关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趋势展望看,今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应重点关注创业教育目标精准性以及创业教育如何形成具有合力的协同机制两个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一、大學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缘起

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变革,高校学生就业双向选择政策体系的逐渐完善而引发的新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难题。在政策层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经历了政府宣传倡导、制度引导支持、深入推进等三个基本阶段,政府主体从最初的观望者、管理者、评价者最终演进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参与者,大学生创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经费、制度等支持。同样学界的相关研究也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在本世纪初,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早期的相关研究停留在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挖掘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要的时代价值这一初始问题上,没有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路径、影响因素、基本目标做进一步的思考。 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2016年,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达到了818篇的数量,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几乎是同步推进的,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渐推行、深入发展、转型升级多个阶段。梳理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现实需求是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外部推动力量,无论是创业实践还是学术研究,均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规格的需要深入探索的,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也处于高速发展转型时期,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身情况十分复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自身转型发展的现实诉求是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部动力因素,当前高校发展转型升级,应用性本科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等内力推动必然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发展变革,2015年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充分表明了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中对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关照。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篇名,在知网进行检索,运用知网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研究起始于本世纪初,2010年起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且逐年热度增加,2016年发文累计达到818篇(图1)。

而通过对近十年发表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论文的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图2),大学生创业教育仅仅以“创业教育”为问题主线,涉及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就业问题等诸多方面,特别是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创业问题是其教育的难题和重要议题,因此也受到学界的特别关注。从关键词出现频次来看(图3),前五位依次是“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

除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上关注的焦点比较聚焦外,相关数据表明,研究大学生创业的机构分布也有特殊性,并非985、211等国内研究重点院校对其关注较多,更多的是许多地方性院校对大学生创业问题关注颇多,体现出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倾向,排名前五位的发文机构依次是温州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中南大学。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争论

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早期聚焦对意义、价值的探究,例如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李振山,2003),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走创新创业之路”(董晓峰,2003),对“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房欲飞,2004)等,实际上,即使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学界的关注点已在逐步发生转变,如果说从早期看,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其直接推动因素的话,那么近些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和高校内涵式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多元化等现实性问题结合起来,有学者就此提出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自雇型创业、技术型创业、产品型创业等多元化创业人才”[1]的价值理念。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呈现多元化态势,研究重点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学界长期以来关注到课程体系构建、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两个基本问题,但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本身起步较晚,课程设计相关研究还多停留在对各个高校、地方性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的总结之上,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系统性、科学性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在相关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了比较好的课程设计思路,如提出“以能力提升为基点的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利用慕课优势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等等,这些研究对指导教学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协同机制问题的提出,主要来源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产学不一致这一显著问题的关注,一般认为,创业教育理念失范、创业协同機制障碍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效不彰的主要原因。但基于此再进一步讨论协同机制问题时,学界观点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和观点,一是从高校创业教育内部改善课程,实现产学协同,例如有学者提出实施产学协同的高职大学生创业知识素养培育及创业实践能力培育等方面建构基于产学协同的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3];二是从外部机制优化,适应高校创业教育协同的基本思路,,例如有学者提出构建“教-孵-创-投”四维帮扶体系,构建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协同发展新思路[4]。第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这类研究主要聚焦在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成功创业教育的经验提炼上,并进一步思考对我国创业教育开展的启示,例如有学者通过分析认为,百森商学院、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各有千秋,代表了美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5]。通过对国外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有学者提出了我国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做到的几个方面,如政策扶持,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建立“创业指导团队”等[6]。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学者关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市场机制的趋利性与大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可能产生激烈冲突,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市场挑战,应对市场环境下的学习和创业问题,严格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不能划等号,但因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创业教育内容和目标的独特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被纳入其中得以关注,有学者甚至指出,增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能“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功机率”[7]。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趋势展望

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而言,我们还缺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土壤,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是两种路径,一是设置相应的创业课程,将创业教育嵌入原有的课程体系之中,这种教育模式既有创业教育与原有课程的结合,也有针对创业教育比较新颖的学习模式,如创业比赛、创业团队建设、创业学术活动等,但更多是由于原有资源、师资、办学理念等路径依赖,尚无法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实效并不显著;二是依托企业、市场机制乃至国外优秀创业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基本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加重创业教育课程地位等方式,优化创业教育的内外部环境,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契合度。原有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拘泥于对课程体系、创业模式、教育目标定位等细枝末节问题的修正,难以解决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在教育价值上寻找准确位置,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立场出发,拓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空间和发挥其应有价值,从研究趋向来看,今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第一是随着高校应用性本科的转型、高校双一流建设进行加快,针对不同高校类型、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地域需要的精准性创业教育问题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大学生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契合的问题,实际上,从实践来看,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有追求共性,忽视专业特性的问题,要改变这一问题,需要后续研究者就大学生专业特点、创业要求、制度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思路,但这又需要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沟通参与到研究中来,无疑增加了研究的难度。第二是尽管已有许多研究关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但大学生创业协同问题本身是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问题,如何兼顾各方利益,寻找大学生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利益均衡点,从而提升机制运行实效,也会成为进一步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既要做到内部的内容体系、教育目标等的一致性,还要从外部考虑师资队伍建设的专兼合作、管理服务的协调整和、创业路径多元化等具体的协调路径问题。

参考文献:

[1]万荣根,曲小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2]韩晨光,等.能力基点:理工科大学生创业创客教育课程设计及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5(2).

[3]林明惠.慕课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4]曾一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协同发展探析——基于制造业人才培养的视角[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3).

[5]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6]吴红枝.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之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7]李婧.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J].经贸实践,2017(2).

作者:李江波

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论文 篇3:

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析

【摘 要】从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入手,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遇到的困难,并提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高校 大学生 教育

众所周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和就业规范,还为广大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条件,在推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只有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其应有的创业能力培养及就业指导作用,才能以实际引导和指挥作用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受到广大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学生的数量日趋上涨,而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职位数量有限,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始缩减人才需求,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按照当前的市场就业形势,在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市场和创业形势将会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将会持续下去。从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导致现阶段“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外部原因。国内经济在由量变向质变转换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退让给新型节能型产业,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弹性的增长空间不大。此外,高等教育体系科学合理化进程还在逐步完善中,仍缺乏完整的现代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尤其是就业择业指导工作方面。第二,内部原因。我国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择业及创业的认识不足,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失衡现象,面对工作常出现眼高手低现象。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正确指引下,高校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指导思想响应了十八大号召,并且扭转了以往以公务员铁饭碗为主导的就业观念,逐步重视创业型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而大学生在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工作下,也逐渐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但是,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高校大学生党团工作结合度不够、与专业教育相脱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融合度不够、缺少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缺乏实践基地、欠缺专业能干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等等。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落实力度以及可操作性仍不够,高校对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党团组织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具体的工作研究不够,同时没有发挥鼓励创业大学生积极入党的指导作用,没有重视创业者党支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预期效果不突出。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势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拥有完整的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拥有明确的党组织构架,且每一层党组织职权分明。在日常政治指导及教育过程中,领导高校各党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开展各项就业指导工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各方面服务,引导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激发自主创业潜力,为众多寻求创业信息的大学生指出正确方向。

其次,高校基层党组织拥有较多社会资源。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党组织机构、共青团就业创业组织等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与高校所在省市的人才市场机构、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共青团省(区)委组织等建立长久合作关系,为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创业提供各方资源。

再次,高校基层党组织拥有较高的服务意识。高校基层党组织所做的一切创业教育工作,都是为大学生团体服务,可以说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核心就是为大学生服务。在校园生活中,高校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创业就业活动、讲座的组织领导者,还是创业实践活动、创业信息交流工作的号召者,可以在服务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

最后,高校基层党组织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是一个尊重高校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观念、支持大学生创业自立的组织,并且在支持学生创业过程中,凭借自身政治优势及广泛的群众组织来维护大学生创业者的利益。在高校党组织的号召领导下,在高校党组织的热情引导下,大学生才会更加自信、更加有勇气。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创业指导及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无法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高校基层党组织基于大学生就业现状,在高校日常教育之外,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的是大学生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与社会挂钩的多元化校园实践活动,但没有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有机结合,在创业机制构建上未能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保持高度一致。由于忽略了高校育人育才大局体系的构建工作,从而导致部分高校基层党組织未能及时考虑到每一个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忽视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工作带来许多隐患。

(二)大学生党员创业意识普遍欠缺

因为高校各系的党总支还未针对党员培养设置系统的创业教学框架,只是针对大学生党员群体展开理论意义及就业引导辅导,因此,高校各系的党总支现阶段面向党员展开的教育过于片面,多数党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意识,其创业理念、创业思路等还有所欠缺,还未深入涉及鼓励拥有创业热情、创业理念的大学生积极入党,无法从根本上带动大学生参与创业,无法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缺少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创业教育模范,导致很难把握大学生多变复杂的创业心理,也很难起到大学生创业带动作用。

(三)未能发挥好高校共青团的作用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也发挥着很大作用。但是,现如今高校基层党组织并未充分认识到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往往高度重视高校各党总支的就业创业服务作用,而忽略共青团在服务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培养有创业意识的党员,带领高校学生会、社团推动就业的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各体系之间由于日常工作差异及职能不同,无法充分发挥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基于大学生创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融合一体,尽可能提供不同行业的创业培训班,循序渐进地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将SIYB、KAB创业专项训练引进高校,从培训机构系统的课程方面展开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侧重讲解大学生创业技能的重要性及创业的步骤,包括如何获取不同行业创业渠道、如何展开创业起步、如何防范创业中出现的风险等,以课程的形式进行系统性创业教育,切实培养并提升新一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其次,培养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积极入党,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常性开展面向大学生党员的创业讲坛,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创业的兴趣,将大学生创业基地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的摇篮,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促使拥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党员的创业知识和就业意识不断增强。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基层党组织中的各党员、辅导员更要带头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要注意培养创业者党支部,把创业扶持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创业教育能力。

再次,大学生基层党支部需要围绕创业风险、创业要点及创业企业的重点需求,依靠自身积累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定期组织授课和演讲,以及专业的创业沙龙,邀请企业创业人士、政府部门、高校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出席,有条件的高校尽量建立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拓展创业实践的领域,开展创业辅导和经验交流,在第一时间帮助大学生认清创业本质,正视未来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切实培养创业型大学生人才。

最后,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树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长远观念,不但要从高校各系的党总支工作入手,还要将创业培养意识贯穿到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中,顺应新时代对大学生创业者提出的要求,站在当前大学生创业模式最前端,促进大学生传统就业观念的转变,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凭借其求真务实的服务精神,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政策指导下,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明确指示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将大学生创业观与市场经济需求相互结合,积极开展以当前市场需求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实践指导,客观分析当前社会因素对创业的影响,以及不同行业创业今后的趋势,充分发挥各系的党总支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昊哲.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刘蕾,姚娇娜,梁广东,等.就业指导在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

[3]马众,谢瑞峰,邱东,等.基于就业能力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2(35)

[4]李炳论.从学生党建工作角度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32)

[5]王树芹,曹伟杰,袁海平.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2012ZZZ041)

【作者简介】谭小燕(1974- ),女,广西百色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创业指导;林 震(1965- ),男,广西南宁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创业指导。

(责编 王 一)

作者:谭小燕 林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