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一道主要的课题。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主要简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现状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1:

高职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高职农村籍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鼓励和扶持农村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提升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意识、加强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应对之策。

[关键词]创业意识 创业能力 农村籍大学生 高职

[作者简介]刘晓辉(197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刘晓音(197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职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1JY053)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农村籍大学生农村创业是解决农村经济落后局面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良好选择。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实现教育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一、高职农村籍大学生农村创业存在的问题

1.农村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举步维艰。农村创业环境不成熟,成本高,风险大,信息闭塞,融资困难,产生效益相对较慢,诸多困难令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瞻前顾后,很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市场需求与就(创)业导向脱节,致使培养出来的农村籍学生陷入了“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2.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意识差。农村籍大学生接受的是农村的生活习俗、文化礼仪和价值观念,且高职农村籍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自卑”的状态,只满足于通过熟练掌握的知识技术来赚取劳务收入,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3.农村籍大学生创业能力欠缺。农村籍大学生家庭成员普遍文化素养不高,因此,农村籍大学生表现出与外界沟通交流较少,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不足,心理调节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弱,缺乏沟通技巧,缺少商业谈判经验等问题。

二、高职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对策

1.建立政策创新机制,鼓励和扶持农村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各级政府要针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实际需要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以吸引、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第一,学业政策推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农村和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有文化、有技术、有奉献精神愿意扎根农村的有志青年,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行政府投资,学院培训培养人才。对于农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愿意毕业后回农村就(创)业的,可参照艰苦行业专业的高考录取办法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单独录取,录取后学校、政府与学生本人签订就(创)业协议,不得违约,实行县政府上报培养计划,市级政府审核汇总,省政府审批并指定所属高校专门培养;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家境贫困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学习费用由政府扶持解决。第二,加强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响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措施扶助高校大学生创业,具体的帮扶措施还应考虑:降低农村籍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在准入方面可以采用适当降低注册资本或分期缴付注册资本的办法,政府部门还需发挥公共管理的职能作用,应做到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农村籍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提供创业补助并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创业政策咨询、项目开发等一系列创业帮扶措施;开设乡镇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安排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3~6个月的创业实训,还可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进行“预热”;在税收方面,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在2~3年内进行税收减免或全额退税,以减轻大学毕业生创业初期的负担。加大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更要依靠民营金融机构的力量,拓宽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

2.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真正提升每个人的创业创新素质,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不满足感,形成个体自我实现的内驱动力。通过创业教育为农村籍大学生播下创业的种子,农村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创业意识启蒙教育期。这一时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讲坛的启动等途径,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充分展现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创业精神,积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对创业思想、创业精神、有关政策、成功案例等广泛地宣传,使农村籍大学生逐步地形成创业意识,认识到创业并非高不可攀。第二,创业意识成长培育期。这一阶段是创业意识和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创业教育,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架构,具体包括“创业企业设计和研发”“市场经济”等创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有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模拟练习、成果评价等模块组成;另一方面,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农村籍生源占大多数,选修课应更多地增加涉农专业,突出“三农”特色,要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实用技术等内容纳入到选修课程体系,让更多农村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激活学生创新潜质,激发创业情感。第三,创业意识实践发展期。该阶段是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实现阶段,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靠纯粹的“知识”或“道理”来宣讲、教育或劝说,是不能够有效提升的,创业意识需要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入而逐渐萌生,把教育教学同生产实践、技术技能、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进而在实践中促使他们增强创业学习自觉性。

3.加强创业实践,加强创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很多农村籍大学生自我信心不足,没有自我发展意识,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了解企业、了解社会,不断增长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与才干,有意识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从更深层次来说,大学生无论创业与否,都应具备创业创新的素质与能力。第一,以赛促学。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丰富的创业活动,如“创业计划设计大赛”“创业作品大赛”“营销大赛”等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校园中逐渐形成一种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创业氛围,鼓励农村籍大学生参加各种创业活动,如撰写创业计划书,了解创业的全过程。通过这些创业活动,可以活跃他们的创业思维,增强他们的研究性的学习能力。第二,调研访谈。用2~3个假期时间完成2份深入的市场调查报告;对2~3家创业企业或3~4名“创业人物”进行调查访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创业历程和创业面临的社会现状,这些调研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了解目前市场状况,加强信息素养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第三,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培养平台,“学、练、做”融为一体。农业类高职院校更是要大力搞好统筹协调,摆脱低层次的创业实践形式,提高实践教学的科技含量,如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培训、农产品加工、产品营销与经营管理、高科技农业等;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行为中了解和认识农业市场形势及地区农业经济特点,按照“产、供、销”“种、养、加”“ 农、工、商”“产、加、销”积极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践一体化,增强农村籍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企业真实资源和环境中创业创新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农村籍大学生作为农村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拥有巨大的创业潜能,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高职院校以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农业现代化、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薛玲珑,吉鸿.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及其发展性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6).

[2]仲耀黎.发挥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0(3).

作者:刘晓辉 刘晓音

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2:

浅谈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 要: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一道主要的课题。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主要简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现状问题。笔者通过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应当在转变就业观念上走在社会前列,在创业带动就业上走在社会前列。高等学校是国家各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有所作为。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基本概念

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校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 开展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尤其我国正处于国家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创业教育,培育社会创新精神,对推动企业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2.开展创业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所包含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来讲就是要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课程和实践过程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而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紧跟时代潮流从而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3.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转型,在稳定以及宽松的氛围下,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特别在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上,希望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去展现自己的能量和才华。早在2007 年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完成的一份调查就已经显示:近万名大学生中,对学校进行创业教育认为非常必要的占 31.96%,有必要的占 44.01%,可有可无的占 15.10%,认为无必要的只占 6.85%。将近 75%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有需求,由此可以得知同学们希望获取一定的创业知识,从而拓展自己未来的发展途径和可能性。这也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常规的职前以及就业教育时要增加或者加强创业方面的教育以满足大学生本身的发展

需求。

4.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依然明显。一方面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对我国就业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接连爆发导致企业招聘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另一方面国内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也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水平,加深了就业矛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介于以上客观事实,高校若能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造的能力,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创业成功的学生还能增加社会岗位数量,解决部分社会就业问题,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已经逐步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但是由于创业教育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学校的创业文化氛围不强。同时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充满兴趣,但对自主创业、参与创业教育缺少真正认同感。

2.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由于提出加强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目前在高校里创业教育基本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大多数是依附团委的素质拓展活动、短暂的专业创业技比赛或简单的创业知识培训讲座活动等,没有从课程安排、师资建设、基地建设、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体制,没有做到“整盘棋”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同时,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也没有很好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甚至偏面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销售产生、学生管理网店、掌握外出拉业务要项目等,没有很好理解创业教育核心是培养具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现代职业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3.专业教师队伍缺乏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资源匮乏。尽管国家近年来比较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多次举办各种创业教育培训班和研讨班,但是由于创业教育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师资力量不足仍然制约着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和实践性都很高,对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要求自然也相对较高。而目前负责学生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是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自身缺乏创业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很难将创业教育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4.创业教育教学内容更新不快

纵观目前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做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一些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随意性很大,一本教材教几年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体现知识更新的与时俱进。同时,没有明确各门创业教育课程在实现创业人培养目标中的任务,明确每门课程讲授给学生,会让学生达到怎么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多是“务虚”的理论,没有突出实用性,体现创业理论教学够用为度的原则,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大多数学校没有很好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设置,如两者课程门数比例、課时数比例等,导致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训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增强实际创业技能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

5.融入社会经济力度不够

虽有许多高校现已设立了自身的校内外创业实践、实训基地,甚至设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但在创业企业的规范指导,实战引导、财务监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很难具备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实业创业活动的能力,大多只停留在为比赛而举办比赛的层面,实效不大。且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含量不高。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当要从以下着手考虑:

1.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

不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创业教育,树立新的创业观念,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持续不断向前发展。高校要确立与时俱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做好创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建立创业教育新体制,设置合理化创业教育目标,为教师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实践做好保障工作。教师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和不断更新创业教育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则要改变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和教师组织的各种创业教育的活动中去。整个学校都要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积极倡导创业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在课内外全面渗透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相应的创业教育。

2.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创业课程设置

高校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通过开设金工、电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夯实专业基础。其次,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的需求,编写创业教育的校本教材,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最后,要充分认识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作用。积极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意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创新实验项目、科研活动、组建创业社团等提高他们的创业、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培养、锻炼,大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拓展了知识结构,初步具备了创业技能,为以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建大学生创业班,创新教育新模式

在学校一些专业商业性质明显的系部或学院,有强烈创业意识或已参与创业活动的学生相对更多,创业的氛围更为浓郁,如商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等,学生活跃在校内校外的创业舞台。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可打破传统班级教育、管理的模式,将不同专业且有创业爱好、能力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创建创业班,着重对这些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强化他们的创业能力。当然,这种打乱常规管理的组班教育,会协及到诸多问题,如学分的认定、专业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是面临新的课题,需要学校管理者进行充分论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以确保这种创业教育模式顺利推进。其中,重点的地方是要完善创业班课程成绩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创业班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不能单靠传统的以成绩论成败,而是要引进经营业绩大小来衡量创业教育的效果。如可根据学生创业团队完成多少创业项目,创收多少经济利益来衡量相对应专业的学习、实践情况,完成考绩指标的,可直接给予课程相对应的学分,不用学生参加课堂的考试。这样的做法是工学结合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寻找创业机会,想方设法取得创业成功,在实践中锻炼创业能力。

4.以一体化为标准,建设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创业教育是一种理论教育,更是一种实践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激情的互动,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创业教育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有很高的情商,在教师的选择上,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是否适合创业教育的开展,还要注意其社会实践经验、工作激情、沟通交流能力等情商因素的高低。在教师的培养上,要建立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创业教育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可以尝试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社会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业教育对大多数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要通过制定学习培训、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的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总之,要按照理论与实践融合、智商和情商互动的一体化标准,建设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5.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创业教育质量追踪评估和工作

研究

要切实提高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必须进行持续的质量评估,大力加强创业研究。应当成立由知名企业家、企事业单位专家、高校教师、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尽快缩短与创业实践之间的距离,缩短与国际上先进的创业教育之间的距离。

6.大力推进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因此,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载体除了课堂教学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就是创业实践活动。高校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地開发创业实践资源和渠道,把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和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走进企业、创业沙龙,与企业家( 创业者) 面对面等形式,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创业教育,参与创业活动,使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和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创业基本素质的热情,锻炼造就出一批未来有作为的创业者。

总之高校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创业教育、培养现代职业人培养的重要意义,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各种创业教育的机制,并且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模式、手段等,才能促进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现代职业人。

参考文献:

[1]王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反思与体系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张晖怀.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2.

[3]马荣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与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 2011.

[4]袁亮.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浅思考[J]. 改革与开放. 2009.

作者:李英

农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

摘要 目前,在国家的不断号召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步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在传统观念、社会现实、教育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有待于进行理性思考,力争探索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理性思考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各高等院校有关人士的重视。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高知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应该积极地去创造工作岗位。因此,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把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国家的不断号召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步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在传统观念、社会现实、教育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有待于进行理性思考,力争探索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涵义与特征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涵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它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人格。要将该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以便满足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新需求。实际上,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就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及适应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创新战略转变的长远之计,也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的一种拓展。

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征

1.2.1 创业教育目标的多样化

一方面能够以创业促进就业,实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具有诚信、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质,而这些品质对他们的综合发展有积极意义,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与此同时,注重创业技能培养的创业教育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或热衷创业的人能够获得谋生的手段或开拓自己的新事业。

1.2.2 创业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创业教育内容要与专业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互相渗透,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模块,分别是创业教育基本理论模块和创业教育基本素质模块。创业教育基本理论模块课程以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工商管理课程为主要内容;创业教育基本素质模块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为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和实干意识等诸多创业理念与精神。

1.2.3 创业教育方式的实践性

为了达到最佳创业教育成效,只有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的指引是不够的,还要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满足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让学生乐创业、会创业、能创业。因此,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尤为重要。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创业教育实施过程变成培养、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场所。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相关各群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2.1.1 创业教育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目前,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偏差:一是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当大老板;二是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瓶颈,只要有资金创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而忽视了知识、能力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三是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认为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可有可无,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今后实际创业的重要性。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开创事业,更重要的是孕育着创新的理念、创造的观念、创新的能力和潜质。

2.1.2 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既没有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实的问题是,高校的创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传授的层面,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真正创业的实践训练,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2.2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比较侧重于形式,即较多地热衷于举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例如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创业计划书大赛、模拟营销比赛等,这些活动固然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一些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系统的创业教育或创业实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业教育教材不统一;二是创业教育课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要处理好创业教育课程同其它专业课程之间,以及创业教育课程内部之间的关系;三是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科内容也没有形成体系。由此看来,设置科学合理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创业教育的实施规程还不完善

我国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创业计划大赛,由于赛事时间、场地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每所高校往往都是在赛前组织几支队伍参赛,能参加比赛的学生数量占不到学生总数的10%,鲜有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如此看出,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校中还没有普及,创业教育在实际上并没有纳入到学校正式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还只是存在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缺乏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实际上,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理念、市场经济知识和创业的基本技能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会对他将来就业或创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其重要的意义所在。所以,各高校必须考虑如何能将其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

2.4 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创业教学团队力量相当薄弱,多是由具有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经过短暂培训上岗,基本上缺乏创业经历。然而,创业教育却要求从教人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因而创业教育授课团队的力量和整体创业教育教学质量都有待于提高。

3 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加快转变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的事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是首要的问题。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过程中。除此之外,还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创业理念,使大学生树立“大创业观”。创业其实不只是开公司、办企业、做老板,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同时,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要树立到农村,到基层,特别是到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去开创事业的思想。如此,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能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状况相符合的积极的“大创业观”。

3.2 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涵盖以下内容:一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对商品交易的兴趣;二是培养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创业能力、创业品质、挫折承受能力等;三是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如融资、注册、企划书撰写、商品营销策略等。通过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启发、唤醒、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质,鼓励大学生思想活跃,培养其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视野开阔,勇于实践、敢于实践、能于实践的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3 不断丰富创业教育形式

一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指聘请有创业经验的实业人员定期来校,为学生做报告或者是开设讨论课,通过此种形式学习企业的创业、发展经验,为大学生实际创业提供借鉴。其二是加强对外联系,即学校主动出面,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沟通,力求为大学生寻找适合的创业项目,寻求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其三是借助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力量,目前,社会上有出现了创业孵化器、青年创业园等机构,也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实际创业机会,高校应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鼓励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商业实体,从小做起,不断积累创业经验。其四是利用开展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现场感受企业经营、管理氛围,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项非常系统的教育工程,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大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创业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事业。所以,高校必须在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从而,不断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与建设,最终实现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

作者:李晓元

上一篇: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论文下一篇:档案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