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作文教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背诵在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宁市第二中学为例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技能之一,发展中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是七年级-九年级英语学科的众多重要目标中的一个。此外,作文表达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英语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英语书面表达不仅能衡量初中生的语言水平,而且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巩固。新课标已经对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的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做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很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寻求有效的授课方式来帮助七-九年级学生改进他们的英文作文表达能力是必须先要解决的问题。背诵在许多学科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学科中。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方式,它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这些年来,很多研究者为了研究背诵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本文的作者将探讨背诵在农村地区英语学科写作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论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目前的写作现况。且还分析了因为师生对英语作文教学的不够重视,导致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在写英文作文时存在着很多不良的写作习惯。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1、背诵对农村初中学生拓展词汇量的作用。2、背诵对农村初中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方面的作用。3、背诵有助于改进农村初中学生的英文作文的整体水平。本次研究主要是试图证明背诵可以提高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水平。此次实验的对象是来自笔者所工作的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第二中学八年级(2)班和八年级(8)班的共81名初中学生,其中(8)班为实验班,共41个学生;而(2)班是对照班,共40个学生。老师在实验班的教学活动使用的是背诵教学的手段,在实验班,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外,还得背诵一篇老师挑选的范文材料,老师也要对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并加强对学生背诵情况的检查。而对照班则用一般的授课策略。因为要分析探讨实验的结果,笔者在两个班,即实验班和对照班做了书面表达实验前测和书面表达实验后测,且使用了SPS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展开分析讨论。而且,为了更好地了解背诵是否真正对农村地区的学生的书面表达起到了促进功效以及农村初中学生对英语作文的看法等问题,在试验前和试验后都发了调查问卷给学生。同时,在测试班还选了10个学习者接受访谈,为的是进一步知道学习者对背诵法的态度和背诵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背诵能够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农村学生的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在研究实验即将结束时,测试班学生的作文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班的作文平均分。从两个班的后测书面表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词组、连词及语法的使用情况都比对照班的更准确。另外,在对学生的采访中,大多数学习者对背诵有着积极的态度,他们觉得背诵有助于他们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但它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背诵是一种费时费力的活动,这些不足都有待于将来的研究和改进。

关键词:英语作文;农村初中学生;背诵;调查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1.1.2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1.1.3 农村地区初中生英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背诵和输入

2.1.1 背诵的定义

2.1.2 背诵的意义和作用

2.1.3 输入假说理论

2.1.4 显现知识和隐形知识

2.2 写作和输出

2.2.1 写作的定义

2.2.2 写的本质特征

2.2.3 输出理论

2.2.4 背诵输入和写作输出的关系

2.3 国内外对背诵的研究

2.3.1 国内学者对背诵的相关研究

2.3.2 国外学者对背诵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目的和问题

3.2 研究背景和对象

3.2.1 背景

3.2.2 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背诵材料

3.3.2 测试

3.3.3 访谈

3.3.4 调查问卷

3.3.5 评分标准

3.4 研究过程

3.4.1 运用背诵来改进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英语作文的实验

3.4.2 后测

3.4.3 试验后的问卷调查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4.1 实验前测的结果分析

4.2 实验后测的结果分析

4.3 词汇前测和后测结果分析

4.4 问卷调查

4.4.1 实验前的问卷调查

4.4.2 实验后的问卷调查

4.5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实验结论

5.2 对教学的启示

5.2.1 背诵材料的选择

5.2.2 背诵策略的指导

5.2.3 背诵的持之以恒

5.3 研究的局限性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I

附录 II

附录 III

附录 IV

附录 V

附录 VI

附录 VII

致谢

上一篇:环境保护高速铁路论文提纲下一篇:涉外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