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转变传统学生评价观念,制订合理的评价量规,对于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级评价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任务 协作学习

我任教于较偏僻山村,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条件好点的学生,家中备有电脑,平时会在电脑上玩玩游戏。很多家庭有电脑也没联网,而大部分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前连电脑都没摸过,对计算机感到很新奇。因此,这些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可想而知了。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及其在学习、工作等多方面被广泛应用,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要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要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各位信息技术教师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多年农村小学任教经历,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采用分层策略设计教学任务

对于信息技术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分层策略设计教学任务。对于已经达到预先制定的最近发展区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向理想发展区水平努力。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置难度较低的任务,并进行耐心的个别化辅导,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如在教Flash动画制作一课,既要考虑到技术较好的学生,又要兼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技术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使用相关软件制作一定主题的作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熟悉软件的各项功能,并尝试制作简单的作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学习

在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下,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目前己经开发出若干种教学方法:其一为同伴影响法。皮亚杰认为学习同伴之间彼此交流想法,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同伴比成人更能促使其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协作学习。在学生座位安排上,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座位特殊安排的方法,有目的地将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在基础水平较低的学生的附近,让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水平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不仅减轻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学生辅导工作的压力,还能够调动起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同学之间关系更为融洽,并且做到了相互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进行了知识的交流与研讨,而且做到了语言的交流、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此外还能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环境中工作、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能力。

三、缩小知识重叠面积,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小学各年级信息技术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和重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重组,缩小重叠面积,减少重叠内容的课时需要,更好地以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拓展与延伸。

(一)以竞赛、活动带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目前,小学每年都会开展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如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电脑平面设计、电子报刊制作等。这一活动要求学生不仅电脑技术水平要高,还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在调查数据中发现,有些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比较高,有的学生在审美上比较突出,美术奥赛曾获奖。通过进行信息技术竞赛的专门辅导,组织校内信息技术学生作品比赛,有利于发掘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的拔尖人才,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倡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任何知识如果能在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应用,那么将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提倡学以致用,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学习本身就是信息活动,学习又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生如果能够将所学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特别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更会使其对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价值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学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起来,每次都能赢得高涨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拥有电脑,这些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应该是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时机。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有趣、实用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信息或任务,把信息技术学习外延拓宽至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如掌握网络搜索技能,可以为家人搜索需要的信息。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总之,虽然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好教学任务,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以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责编 金 东)

作者:熊奇辉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 篇2:

农村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评价手段探究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建立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转变传统学生评价观念,制订合理的评价量规,对于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级评价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评价;农村高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教师逐渐意识到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毫无疑问学生评价仍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建立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方式单一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么是让学生上机操作,完成简单的任务,要么是在期中或期末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段考、期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集理论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教师可根据知识模块的不同,采用笔试、机试、作品评价等多种学生评价方式。

2.评价标准单一

在评价标准方面,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都是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明显缺失。这样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很难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客观积极的评价,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二、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学生评价的策略

1.转变传统学生评价观念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相结合的学科,与其他传统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学生评价方式。新课程理念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可见,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评价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评价观。教师需要转变评价观念,对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综合的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

2.制订合理的评价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是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的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合理地运用评价量规,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就向学生公布量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活动的主线,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作用。量规制订好以后,为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时有具体的目标或依据,教师应根据知识模块的不同采用笔试、机试、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比如课题组的课题实验课《Word表格制作》采用的作品评价量规是以评价表的方式呈现的。在上课之初,教师就向学生简单介绍评价表,让学生了解大概的评价指标,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表从内容、技术性、艺术性、合作态度、评价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描述,评价指标易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组评并填写评价表,在评价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 “学会学习”。

3.采用“多级评价法”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课题组通过多次不同的课题实验课发现,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最为有效的评价方法为“多级评价法”。

第一级为学生自评。教师根据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易于操作的自我评价表、切实可行的自我评价指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各方面学习与表现进行反思,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对照反思,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级为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有利于保持和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人都有“与人亲近”的需求,同伴肯定的评价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否定的评价更能促使学生往好的方向改善自己,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

第三級为小组评价。课前教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把全班学生分成平均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到两位基础好、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带领与协助本小组成员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小组之间开展竞争式的合作学习,使组内成员之间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小组合作容易形成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级为教师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传播者,还必须是出色的评价者,对于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良性评价。教师应从爱护学生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评价,更要从学生的角度设想学生对评价可能产生的反应。

学生自评侧重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学生互评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小组评价侧重于小组内学生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能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鼓励的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评价侧重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

三、体会与反思

课题组在实施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因为研究主体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评价方法和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评、互评、小组评,难免存在一定的虚报成绩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学生评价手段研究中不断探究与改进。

总之,评价不是目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学生评价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建立一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Z].河北教育,2002(1):13.

[2] 梁利荣.在教学评价改革中的一些探索与尝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3):2.

[3] 苏晓.浅谈教学评价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6):64.

[4] 白国本.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J].祖国(教育版),2014(4):160.

[5] 朱会艳.浅析信息技术课堂中评价的作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6):22.

[6] 李安琼.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倡导生生互相评价[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15):43.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作者:玉凤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论文 篇3:

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当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通过比较,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即教学目标

自主探究式学习,不是毫无目标的让学生在电脑上瞎操作。例如笔者在讲授幻灯片的操作——设置背景时,就是通过两张演示文稿播放效果的对比,让学生总结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信息技术有其学科的特殊性,信息技术的教学不是“教”,而是“激发”,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激发主体学习的激情,让他们学会并习惯自主学习。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探究式学习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计算机虽然在农村已开设将近十年,但它毕竟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里仍没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只是通过广告,以至于一些学生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所以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为学生们揭去学习计算机的神秘面纱。比如我在上第一节上机课前,首先就放了一段城市学生上机的录像,让学生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比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中,让学生面对并解剖整台计算机,让他们对照书本的图解及有关介绍,自己去了解相关的硬件: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硬盘、什么是内存条等;这样他们也会非常自然的觉得硬盘、内存条等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错误、疑点当堂就解决,也不会留到下一堂课。

三、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

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不同,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灌输。美国科学院组织的由来自美国高等院校的16位科学家,经过几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人是怎样学习的》一文中提到了:什么是知识?它说: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因此,要重新理解学习,学习是建造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同时,要对教学进行理解,教学就是创设一个学习环境,让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下,在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相关内容的时间,直至完成本堂课所有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这些都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误区。

四、营造一种探究、交流、合作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探究教学中,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由于自主探究式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学成果,交换意见,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这样才能广泛、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综合、评价、应用等认知能力。不难理解,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共同探究疑难、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互帮,也可以小组讨论,甚至可以全班辩论,这时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诱导,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五、师生互动E化,评价E化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会借助于机房,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其它在教室上的文化课不同,师生的交流我们不仅可以面对面,对于那些比较胆小学生,我们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即时反馈装置,针对少数不懂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而不是大量地给全部学生辅导,这样就能把不会的学生带上来,也不会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

六、结合多媒体课件总结,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整堂课经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学生与学生间的研究、合作,大部分学生已完成了大半的本堂课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可以用一个课前制作好的课件,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再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一个解释,这样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完成了,就不会认为老师你一个人在吹牛了。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让学生探究式学习,就是这么个道理。

作者:陈霞

上一篇:个人贷款合同书下一篇:公开课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