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育幼儿园教育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游戏在幼儿园中属于教育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能单单把音乐活动当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在实際活动中,应让幼儿满足活动需要,因为幼儿自己喜欢,才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游戏教育幼儿园教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游戏教育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1:

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摘 要】本文从教育实践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幼儿教育,思索游戏教育的模式。依托多元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技术、游戏场所、民间游戏与传统玩具等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地位,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游戏教育 幼儿园教育 信息技术

在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中,游戏是可有可无的,它的地位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与尊重。家长与社会一直注重幼儿的学习,而忽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与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通常充当了配角,有的甚至被完全忽视。然而,近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向人们证明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 游戏教育在国内外幼儿园教育的历程

日本在创建幼儿教育初期,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要受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日本教师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渐渐形成了自有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也成了儿童游戏的“世界中心”,它的游戏活动也是自成体系与独具一格的。

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陈鹤琴先生,中华民族的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驱者。陈鹤琴提出了儿童游戏的理论,它奠定了我国游戏教育研究的框架与基础,并在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中逐渐融入了游戏。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就提出了游戏必须作为幼儿园的一种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更多地关注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游戏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 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实效,社会、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知识至上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局限,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了游戏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认知功能等教育理论。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如下:

1.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从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与体验过程,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教学关系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自主学习的活动状态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玩是幼儿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幼儿能在其中自主地进行活动与学习。

3.生活体验的认知手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法,给予幼儿不同的认知进程。受到幼儿家庭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与周围同伴之间的交往和认知行为,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三 开展游戏教育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转变幼儿教育的理念,推行幼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得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它融合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把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创设游戏的良好氛围,探索幼儿教育的游戏模式与方法。

其次,信息化技术要逐步引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上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活动情景,有利于优化幼儿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合理与适度。它并不是幼儿教育的唯一手段,应与其他的教育手段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再次,幼儿园游戏活动场地的规划与建设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它肩负着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职责。然而,当前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普遍存在区域狭窄、功能单一、私密性不足与防护设施简陋的弊端。游戏场地不能充分提供幼儿教育的吸引、刺激与激励的作用。

最后,传统的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所以才会经久不衰。传统玩具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简单,充满童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发掘传统游戏与玩具各自的优点,彼此有机结合,促进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健康与聪明的成长。然而,任何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辨识游戏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使得儿童能自觉抵制一些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四 结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与教育的角色肩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

[2]于邦辉.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5~168

[3]刘建国.对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育管理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3):14

[4]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责任编辑:林劲〕

作者:涂颖 刘清平

游戏教育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2:

音乐教育游戏化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游戏在幼儿园中属于教育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幼儿的音乐教学活动中,不能单单把音乐活动当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在实際活动中,应让幼儿满足活动需要,因为幼儿自己喜欢,才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育;游戏化;小班;应用

前言

游戏化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与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的美,享受大胆参与与自由表现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审美与创造,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游戏化体现在音乐教育的一切活动中,方式方法、音乐形式、音乐内容都比较自由、活泼、丰富多彩,使幼儿体验“玩”一样的感觉,让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乐不思蜀。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不同种类的音乐教育。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经验,音乐才能成为幼儿的需要,并被幼儿所接纳。

一、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特点

1.活动内容丰富化,幼儿乐在动中

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的思维和肢体都积极地运转。如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在节奏创编活动中,用拍手、跺脚、拍肩膀,甚至可以拍小肚子、拍屁股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幼儿通过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进行简单的打击乐演奏活动,如在乐器编配中,拍手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拍腿用什么乐器演奏等;还有乐器材料的选择,沙球可以用饮料瓶灌沙子替代、手鼓用小碗和小勺子替代、三角铁可以用玻璃啤酒瓶来替代等;在音乐欣赏中,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等,音乐活动不是单一地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全身心地在“玩”中表现自己,表现音乐。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音乐感知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2.活动组织多样化,幼儿乐在趣中

游戏化的音乐活动组织形式灵活而多样。根据幼儿好玩的特点,音乐活动要注意趣味性,要能激发幼儿兴趣。例如在《森林圆舞曲》的音乐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为幼儿设计了寻宝探险的游戏。通过游戏,幼儿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森林之中,骑着马儿,越过高山,跨越河流,历经千辛万苦,念着咒语找到宝藏。老师在游戏中只是一个“领路者”,活动中适当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满足,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之中。最后,找到宝藏,不但让幼儿感受了音乐的速度和风格,而且使幼儿感受到与同伴一同合作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3.增强活动探索性,幼儿乐在创造中

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提出的幼儿的心理需要,是幼儿发起行动的内部动因。为了满足幼儿对新事物探究、创新的需要,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向幼儿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

在融合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三大国际音乐体系理念后的中国“新体系”音乐理念中,强调立足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活动加强音乐体验,运用创造性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等。这就产生了元素性的音乐教育,即元素性的音乐、元素性的节奏和元素性的动作。在音乐活动中,有许多即兴创作和创编的游戏,例如《拍拍乐》活动,就是通过几个一次性纸杯,让幼儿进行二拍子节奏的感受和创编,从创编1个二拍到2个二拍,最后进行二声部的演奏,幼儿就在这几个小小的纸杯中“玩”得不亦乐乎,同时对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学习和运用表现得积极主动。

二、音乐环境丰富化,激发幼儿生命活力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良好的音乐环境更能带给人们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音乐环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1.选择音乐素材,营造视听环境

在幼儿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视听音乐资料,把音乐环境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可在幼儿来进园、离园、加餐、户外活动、午睡前、起床后等各个环节播放适宜的音乐,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舒适、愉快的音乐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浸润。

2.创设活动空间,营造互动环境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不只是为幼儿提供一个简单的活动室,在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的同时,也要在幼儿园的活动室设置一个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探索、自由操作摆弄的区域,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如各类成品或自制的乐器、听音筒、图谱、节奏谱、表演道具、服装、多媒体设备等,幼儿可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体验和建构有关音乐的经验。为了加强幼儿对乐曲风格特点的体验与感悟,设定以游戏的形式熟悉了解音乐旋律后,通过教师指导,分别运用各种形式来表现音乐,如“身体动作总谱”、打击乐器等来为旋律编配伴奏,并尽量让更多的幼儿来参与到这个创编活动中来。

3.搭建展示平台,营造自信环境

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质,才能有针对性的研究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现状,研究幼儿在律动、歌唱、打击乐、音乐游戏中节奏感知能力、情绪体验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等的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音乐教育活动模式、方法和措施,及时更新变换活动主题,以激起幼儿愉悦的情感和兴趣。

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认知后,他们更愿意通过肢体和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我们结合各种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我的舞台我做主”、“四大发明”、“毕业典礼”、“钢琴童话”等,充分满足幼儿表演展示的欲望。每当幼儿看见自己的音乐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时,他们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样的活动设置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音乐教育游戏化,培养幼儿游戏精神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追求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建构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儿,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通过美的渗透,深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水流声、刷牙声、炒菜声、各种餐具、炊具的敲打声等,都可以成为引导幼儿仔细聆听、适当模仿的游戏环节,让他们在不断探索和创造中,获得喜悦和成功,增强自信,这就是游戏的精神。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总结

我们教幼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是对幼儿而言,音乐活动游戏化就是让幼儿通过体验不同种类的乐曲,带给幼儿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在熟悉乐曲的结构的同时,大胆的想象与交流,以游戏的方式使他们自信地、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全过程。在不知不觉中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性格。让幼儿有热爱生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当幼儿对进行曲有了一定认识后,再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索、讨论交流。

总之,在音乐游戏新鲜和趣味的不断刺激下,幼儿眼、耳、口、脑、手并用,乐在学中,学在乐中,课堂生动活泼,趣味无穷。

参考文献

[1]魏建培.学前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40.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作者简介:赵婷婷(1990.11~),女,汉族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大学硕士毕业,聊城市实验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音乐。

作者:赵婷婷

游戏教育幼儿园教育论文 篇3:

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综述研究

摘 要:如何使得幼儿教学更加合理化以及高效化,成为了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能够满足幼儿园教育开展的根本需求。现代幼儿教育过于超前,在教学内容上多为智力性教学,缺乏一定的乐趣。民间游戏的广泛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趣味化教育,从而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教育;综述研究;

引言

民间游戏是由民间流传出来的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说民间游戏给每个人的童年都带来了很多欢乐。民间游戏除了基础的趣味性特点之外,其在玩法上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为民间游戏主要是人们在生活、劳作等场景中编创并流传下来的,源于民间生活的各个场景中,体现了民间生活的千姿百态。民间游戏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没有过高的要求,民间游戏的取材大部分也源于生活、源于自然,这也是民间游戏能够广为流传并且深受儿童喜爱的关键因素。

一、关于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

为提高幼儿园课程与民间游戏的“匹配度”,同时让民间游戏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在开展之前,首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与发展目标,将民间游戏分为大班、中班与小班等三个年龄阶段的游戏,同时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编制趣味民间游戏资源册。其次,根据民间游戏的组织形式将其分为个体游戏、小组游戏及集体游戏三类,不同组织形式的游戏分别锻炼了幼儿的独立自主性以及团队协作性,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最后,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来开发民间游戏器材,比如可以制作采购龙舟、竹纸、舞龙舞狮、木马等游戏材料,并按照体育、益智及语言娱乐的游戏分类对材料进行整合管理。

二、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实施策略

(一)民间游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活动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提倡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更符合他们身心发育的游戏活动。比如小班幼儿主要是以唱童谣、唱诗歌等民间游戏为主,小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的间隙与区域活动、离园活动等,组织幼儿们来唱童谣、唱诗歌。為刺激小班幼儿的体质发育,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体育类游戏,比如组织幼儿们参与到“竹蜻蜓”“卷鞭炮”等活动中,鼓励他们多运动,让小班幼儿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而针对体质相对较好的中班幼儿,则可以以“丢手帕”“揪尾巴”“小推车”等游戏为主,增加幼儿在户外的活动量,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而针对体能最好的大班幼儿,则可以选择难度稍微大一点的“斗鸡”“脚尖脚跟踢”等活动,后续还可以逐渐让幼儿参与难度更大的“踩高跷”“滚铁环”“跳竹竿”等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将民间游戏应用到幼儿园亲子游戏中

在进行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时,为了更好地应用民间游戏,提升幼儿对于民间游戏的兴趣,幼儿教师可以改变传统以学校教师为主导的亲子游戏的设计和组织。幼儿教师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幼儿家长作为代表,最好选择幼儿的父亲,因为父亲在幼儿的眼中就像大山一样是自己的依靠,不仅有安全感,还能给幼儿的世界带来更多的阳光。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幼儿父亲作为代表来校进行亲子游戏前的讲座交流,给幼儿讲一些自己童年时的有趣游戏,包括游戏的名字、内容、游戏方式以及自己在这些游戏中的一些难忘经历等。幼儿父亲的自身经历讲述更能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对自己的父亲有更深的了解。比如,“运小球”游戏中,父亲将幼儿举过头顶,让幼儿骑在父亲的肩膀上,父亲们快步走,幼儿脖子上挂一个小篮筐,里面装上一定数量的小球,运到另一头将小篮筐里的小球倒进大篮筐中,最先完成的家庭获胜。这个民间亲子游戏让幼儿能够感受父亲坚实的肩膀和来自父亲的安全感,同时也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欢笑中度过了难忘的亲子时光。当年父亲难忘的童年趣事今天传递给了孩子,使父亲与孩子之间有建立起了一座亲密的桥梁。

(三)创编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种类较多,类型较为丰富,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民间游戏的创新和完善,不断拓展和延伸民间游戏的内涵。教师要深入到民间去寻找和发掘民间游戏,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民间游戏的组合和创编,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确保创编后的游戏能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创编内容可以根据幼儿近期学的知识为主题,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延伸。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孩子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将此之时得以利用,带来游戏上的乐趣,从而提高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与此之外,民间游戏的进行当然离不开儿歌的传唱,儿歌更可以使孩子们较快的融入到游戏中,从而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举例而言,在开展跳格子或者石头剪刀布等民间游戏时,教师可以将二者有机融合,提炼出幼儿喜欢的游戏机制,从而使幼儿的趣味性得到不断提升。教师也可以将歌曲、音乐等多元化元素融入到游戏进程之中,确保幼儿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能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幼儿园教育实效性的不断提升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结束语

民间游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活动材料的随意性。将民间游戏有机地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既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可谓一举双赢。

参考文献:

[1]郭红.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J].读与写,2021,18(1):277.

[2]王文雯.浅谈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地开展[J].拳击与格斗,2021(4):99.

[3]刘思宇.民间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具体应用[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1(1):49-50.

作者:李明越

上一篇:年度素质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规划局半年工作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