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环境污染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基于1998-2017年江西农业农村实时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测算出农村水环境污染物,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关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水环境污染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水环境污染论文 篇1: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针对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农村水污染的特点总结影响水环境的相关因素,旨在通过污染状况的分析,构建针对性的水环境治理策略,以满足我国农村环境的生态化发展需求。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7.015

Key words:Rural;Water environment;Pollution;Current situation;Treatment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虽然这种现象实现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但是整个过程中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为农村环境的生态化带来限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出现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主要包括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水污染缺少集中处理等,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会影响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因此,在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应该结合水环境的治理状况,进行污染防治策略的构建,明确水环境治理的标准,通过水环境政治方案的完善,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构建。

1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分析,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可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村水污染问题,而且也可以实现农村的生态化构建,推动区域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通过文明建设、生产发展以及村容整理等原则的构建,可以实现农村水环境的合理改善,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发展需求[1]。

2 影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因素

2.1 生活污水

在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及生产水平逐渐提升,生活中的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出现生活水污染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有农村居住点相对分散,所产生的居民污水也就相对分散,在污水治理中,会出现污水收集难度大的问题,影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第二,当农村水环境面临污染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性的处理,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最终影响农业生产用水以及居民用水,造成农村水环境资源紧张。

2.2 不合理农业生产的污水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业生产中会使用化肥及农药,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忽视化肥及农药对土壤造成的影响,过分追求农作物的产量,会对土壤以及水环境造成污染。若在农业生产中,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增加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无法满足农村水环境的生态发展需求[2]。

2.3 农业养殖产生的污水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养殖业也是提高地区经济的主要产业。在现阶段农村养殖产业发展中,具体的养殖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禽养殖,另一種是以养鱼为代表的水产养殖。这些养殖虽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3]。

3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

3.1 合理控制农村污水的排放

在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为了实现农村水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应该合理控制农村污水的排放,整个过程应该做到:第一,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相关环境治理部门应该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建设污水管道,将各个住户的污水排入到新建管道之中,之后统一排入到污水处理厂,通过污水的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第二,明确农村污水排放标准。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应该结合因地制宜、资源优化利用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生活水污染管理体系,通过与污水整治技术的融合,形成全新的农村污水治理理念,满足现代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需求。而且,在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中,也应该明确排放标准,结合农村污水治理状况,确定农村污水治理目标、水环境容量大小等治理原则,提高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第三,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当发现乡镇企业污水排放不科学的问题,应该要求企业停产整治,在排水系统达标之后,才可以进行再次运转,以实现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

3.2 优化农村水环境处理技术

结合当前农村水污染状况,在水环境治理中,应该通过人工湿地技术、无动力和分散式处理技术等,进行水污染的物理、化学处理,以达到有效的污水处理效果。例如,在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处理中,应该设置沼气池,在污水经过系统处理之后进行科学排放。而且,在农村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农民对化肥农药有正确的认识,有效减少农药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例如,在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可以要求相关专业人员指导农民进行农药最优使用方法的学习,农民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减少化肥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中,需要污水处理部门提高治理人员的专业性,引导污水治理人员结合工艺处理方案,掌握自动化污水处理方案,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推动现代农村水环境的生态化发展[4]。

3.3 改变农村产业结构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消耗了我国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在现阶段农业产业发展中,应该构建标准化、规模化以及导向化的发展模式,以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通常状况下,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中应该做到:第一,在现代农业体系构建中,应该结合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以及设施农业的建设等,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第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以设置节水型的农业产业,在减少农业生产用水量的同时,避免水污染现象的发生,满足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发展需求。第三,在农存工业产业发展中,也应该将生态发展作为核心,通过生态工业发展理念的明确,减少水污染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积极促进农业经济的区域平衡,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5]。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农村环境发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用水安全,而且为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限制,无法实现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因此,在现阶段农村污水治理中,应该结合水环境治理措施、农村污水排放的控制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进行污水的治理,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学文,曹少飞,王慧娟,张超,马炳辉,韩宝华.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06):58-60.

[2]庞雨欣.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方法的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23):168.

[3]马瑞杰.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7.

[4]张丽娜.浅谈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2):100.

[5]郑乐强.浅析我国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智能城市,2016,2(07):243-244.

收稿日期:2019-03-04

作者简介:张登宇(1984-),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

作者:张登宇 黄豫

农村水环境污染论文 篇2:

基于清单分析法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研究

摘 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基于1998-2017年江西农业农村实时数据,采用清单分析法测算出农村水环境污染物,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时空分布差距较大;第二,江西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水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弱脱钩为主。基于此,提出积极倡导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建议。

关键词: 清单分析法 农村水环境 时空特征 脱钩模型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探索到成熟的过程,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推进,它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但是,农业生态文明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尚有许多难题急需解决,其中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就引起了政界和学界广泛关注。农村水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农业生产的稳定,也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高质量发展 。

农村水环境主要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包括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近年来,诸多学者已对农村水环境相关问题开战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何云等(2016)和姜明栋(2019)认为农村农业发展不能以环境破坏为牺牲,只有农村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进行,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在缺乏直接的统计数据的条件下,许多研究采用清单分析法(姜峰,崔春红,2012) 、输出系数法(刘亚琼,杨玉林,李法虎,2011) 和污染负荷模型法(陆珊,代俊峰,周作旺,2015) 等方法对农村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定量的测度。总体来说,现有文献已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存在几点不足:第一,现有研究大都局限于定性的理论探讨,鲜有学者对农村水环境污染开展深入的量化研究;第二,现有研究大多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评价农村水环境的情况,对农村水环境污染动态演变规律刻画不足;第三,作为水系较为发达的我国南方地区,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仍显不足。

基于此,本文尝试以江西省为例,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系统的量化评估,采用清单分析法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刻画农村水环境的现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农村水环境现状,推动相关农村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出台和落地,进而为我国南方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鲜活的研究素材。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清单分析法是通过确定污染物的产污单元(表1),基于產污单元的产污系数借助核算公式(表2)对环境污染的发生量进行测算的方法,能有效地建立污染物产生量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具体思路如下:通过识别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单元、确定产污系数和核算公式来测算污染农村水环境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发生量。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江西省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等网站。

三、江西农村水环境时空分析

(一)时序特征分析

本文通过对江西1998-2017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近20年全省农村水环境污染物COD、TN和TP的产生量均值分别为24.44、7.77和1.04万吨,其中,TN和TP产生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而COD污染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TN和TP污染量的变化规律极为相似,整个变化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1998-2006年基本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2007-2013年也在相对较低水平上呈稳定增长趋势,大的跳跃发生在2006与2007年之间,TN和TP污染量明显升高。COD污染量的变化以2009年为分水岭,1998-2009总体上升,至2010年后,处于平稳下降状态,具体变化见图1。

(二)空间分界特征分析

按照行政区划并结合农业活动特征,将研究区域分为11个区域,即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和上饶。取1998-2017年的均值分别测算出11个区域的COD、TN、TP 的污染变化(图2),可以看出,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体现较大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污染物产生量的差距较大。总体上来看,其中赣州和宜春污染最多,仅赣州、宜春两地COD、TN、TP污染占据全省6%、74%、 78%,而景德镇、鹰潭最少;其中水环境TP污染主要集中于宜春,其余地区差别并不大;南昌水环境污染较其他地区COD较高,约占87%;而且,COD、TN、TP在各地区同向变动。

为了更直观地描绘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本文根据各地区污染物在1998-2017年间相关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到均值(u),最大值(max),最小值(min)以及分布频率划分Ⅰ、Ⅱ、Ⅲ三级区域,分区区间分别为[min,u]、(u,2u]、(2u,max],级别越高代表污染越严重,结果如表3。

根据分区结果,从污染物的内部结构来看,COD、TN和TP三种污染物空间分布基本相同。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物污染物产生量最多的区域有,赣州、〖JP〗宜春和吉安等地区。可以注意到,省会南昌市污染也较为严重。而污染相对较少的地区主要有,景德镇、鹰潭和上饶,这些地区景点较多,农业种植面积少。

四、脱钩分析模型

本研究选用Tapio模型对经济变化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改变程度进行分析,通过脱钩弹性E测算农村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变化的脱钩关系。具体计算公式为式(1):

式中,E表示脱钩弹性;P表示江西的农村水环境污染;GDP表示江西农村人均GDP;

依据脱钩弹性值的大小,将脱钩类型将脱钩类型划分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和衰退脱钩等6个类型(表4)。

从脱钩弹性变化趋势图(图3)可以看出,脱钩弹性由前期扩张负脱钩到弱脱钩交替变化,中期趋于平稳呈现弱脱钩现状,到后期趋于强脱钩的变动,可将研究期划分为3个阶段:1999-2003年、2004-2011年与2012-2017年。

第一阶段(1999-2003年),该阶段经历了扩张负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的变动过程。此阶段的农业经济与农村污染呈现全面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不稳定,但经济增长总体增长。

第二阶段(2004-2011年),该阶段总体呈现弱脱钩,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农业与农村污染也在上升,但农业农村污染上升的速度小于农业经济增速。

第三阶段(2012-2017年),该阶段为平稳期,脱钩类型主要为强脱钩,是一种理想的生产状态。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农村污染下降,经济增长仍然稳步增长。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清单分析法,基于1998-2017年的数据,测算江西农村水环境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污染,进一步分析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虽然近些年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表现出以COD污染减少为代表的改善趋势,但TN和TP污染物总量上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第二,江西农村水环境污染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类型以弱脱钩为主,总体处于较为理想状态。

基于以上,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积极倡导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例如,利用杂草、落叶等发展养殖业,通过粪尿、塘淤还田等措施发展种植业。同时,合理施肥和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进施肥方式,根据农田的特征,实行配方施肥、深层施肥,以合理控制肥料流失的情况。

第二,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乡镇工业企业来说,应加强水污染治理的科学规划,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一是政府应规划好乡镇工业企业布局,做到科学规划;二是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倡导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作者:晁文文

农村水环境污染论文 篇3: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农村水环境污染已经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地使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土地、耕地遭受损失。为此,解决好农村水污染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对策

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农业之本。然而,近几年来,农村水环境状况存在恶化趋势,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 ,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一、农村水体污染的原因

1、工业和农业的大力发展,导致了水环境的污染

有些农村为了脱贫致富,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乡镇上的工业企业,工业生产出来的废料和垃圾没有进行处理,而是直接的排进了河里。

2、生活污染源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资料,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t。而据2005年建设部对全国部分农村的调查显示,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农村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但农村污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却越来越大。农村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环境,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水体质量。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农村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0.86 kg,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占36.72%,收集堆放占63.28%。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57.03%,焚烧占14.26%,高温堆肥占13.88%,直接再利用占14.83%。堆放的垃圾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垃圾渗透液流入地表径流,或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3、大量使用农药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另外,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灌溉区的饮水安全。

4、养殖场污染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也从猪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1、提高农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宣传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方式,在农村的水资源环境治理中,也要与当地扶贫集合起来,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的有利时机,集中解决农村发展薄弱环节,让水资源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有利于更长远科学的发展。

2、环保的工农业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必须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农村水环境的问题 在工农业生产中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意技术路线创新。首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农业本身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等办法。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进而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沼气,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同时,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教育。其次,积极发展环保工业。用发展工业的理论发展工农业对接产业。要跳出农业讲农业,跳出农村讲农村。农村环境问题表现在环境上,根源在于工业化、产业化、资源化程度不高。农牧业发达的地区,要围绕其资源发展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优势产业,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乡镇企业进园(工业园),就可以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园区内的工业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

3、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提倡农村社区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

加快废水排放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筹集民间资金为辅,加快废水处理设施的上马和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另外,我国目前对农村用水实行无偿使用原则,不像城市居民那样征收水费,这无形中鼓励了浪费用水。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建设“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系统’L 它是人类应用现代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工程和高效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设计建构的,具有使污水净化和资源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4、水土保持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水土流失是加剧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加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改变没有水土保持措施的传统耕作方式,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泥沙、养分和农药的流失,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利用雨洪资源

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利用各种先进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手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时运用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做到了“拦、分、蓄、滞、排”合理安排,严密防守、科学抢险,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运用分蓄洪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天和谐的理念。

总之,我国农村的水环境污染存在极大的问题,而且日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对症下药,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治理和遏制这种不良局面。我们要吸取以前城市环境水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影响与教训,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地去总结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对农村、乡镇等一些欠发达的地区而言,要充分重视其水污染的环境问题,保护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卫生,让农村经济可以在一个健康、持续、和谐的环境中大步向前,推动我国农村环保事业有序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子祥.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分析[J].科学时代.2012f17):45—46.

[2]姜涛.农村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及政策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3):129—130.

[3]宋国君,冯时,王资峰,等.中国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建设[J].环境保护,2009,(09):26—29.

[4]严旭阳,张宏艳,王卓然,等.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9,(4):43—46.

作者:张黎 王莉 范启娟

上一篇:党员民主评议个人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