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问题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环境问题是指农村居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产中所造成的破坏农村生态环境或者污染农村环境的现象[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环境问题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村环境问题论文 篇1:

浅论农村环境问题与农村环境规划

摘 要: 本文简要阐述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从环境规划角度提出建议,希望能为缓解并最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村环境问题 特殊性 原因 建议

1.引言

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今天,人们开始把视野从城市转向更为广阔的农村。在中国,农村人口高达9亿,且分布地域广阔而分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脱贫致富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暴露的各种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因农村环境问题特有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目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及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都已明确了解决并改善农村环境问题的目标。

2.农村环境问题概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与身体健康,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污染转移及乡镇企业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治理的企业迁往农村,而农村为图眼前快速的经济增长大多欣然接受。这些迁入的企业和当地自身发展的乡镇企业一样,大多规模小,资金技术力量有限,污水处置设备不完善,布局分散不利监管,加之地方保护主义情况存在,使得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偷排河流及农业灌水渠道难以根除。由此造成的水体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生长,还会危害到农民及畜禽的健康。此外,约90%以上的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当地的土壤、水体和空气,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2)由化肥、农药和地膜等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业污染。据统计,我国化肥年使用量达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每平方千米,远超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每平方千米的安全上限。不仅如此,化肥利用率仅为30%—40%,其余60%—70%进入生态环境,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理化性质恶化、肥力下降,还会加剧湖泊、海洋的富营养化。我国地膜年使用量超过60万吨,多为价廉的一次性产品,不利回收,据调查,平均残留量为3.78吨每平方千米,因此,造成的减产损失可达产值的20%。

(3)农民生活污染及由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生活垃圾逐渐集中化,且其中多为难分解的塑料制品等。农村每年产生的约1.2亿吨生活垃圾和2500万吨生活污水,在无处理堆放及随意排放的情况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荀彦平、张有贤,2006)不仅如此,规模化养殖业的兴起带来了一种新的污染方式:养殖业的粪便直排。据统计,我国每年养殖畜禽排放的粪便粪水总量已逾17亿吨。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显示,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由于点多面广是这类新型污染的特点,对于该类污染的治理难度较大,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由此导致的水体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总和相当。

(4)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广大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及开发度不足限制了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很多地区被迫选择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种掠夺式的开采会破坏当地的局部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该类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问题,土地沙化和石漠化问题;局部地区土壤盐渍化问题;草地面积的减少;河流断流及湖泊绿洲的萎缩,地下水位的下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大面积土地破坏。(荀彦平、张有贤,2006)

3.农村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及其原因

为区别于城市中的各种环境问题,总结农村环境问题特点有:污染源分布点多、面广且分散;缺少必要的污水、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设备、场所;影响地域广、人口多、时间长,且潜在危害性大。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经分析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生存困境。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城市的日趋繁荣,农村的经济发展迟滞,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部分自然条件较差地区的农民而言,迫于生计,常以开山修路、毁林种田、过度放牧、开采矿藏等方式改善生活。随之而来的,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漠化、盐碱化等环境问题也因此加剧。较之城市生活,农村的工作机会偏少,农耕生产回报较慢,因此,陷入生存困境的农民们倾向于通过发展工业致富。在资本引进方面,因农村地区投资环境偏差,多以土地及矿产资源吸引资本。以此模式进入农村的各式企业,常常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牺牲了当地生态环境,加剧了农村环境问题。(荀彦平、张有贤,2006)

(2)环境意识薄弱。环境意识尚未在农村地区深入人心,而政府管理层环境意识的缺失造成的危害则更大。基层政府常关注传统职能,偏重短期经济收入,对环境问题则相对忽视。农民群众对环境权认识不深,在切身利益未受损时多轻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时则对自身权益的法律救济不甚了了。

(3)环境投入不够,法制不够健全。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当地政府可能尚无力组建全面的环境保护体系。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完全由国家财政补贴环保支出显然不现实。我国现有的农村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亟待完善,在部分环保领域依然存在立法空白。目前,立法上对于各个不同类型企业的环境保护规定,普遍缺乏针对性,导致实际操作中的执法难度较大。(张浩,2007)

4.从农村环境规划角度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建议

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此类规划于城市中的应用已初见规模,但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关注度不够,因此,农村环境规划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村已有环境保护意识,自觉采取一些环保措施,然而因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必要的引导,往往加大了环保投入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广大农村地区实施环境规划,是近几年我国环保事业亟待采取的措施。

农村环境规划应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让他们长期发展和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环境保障。良好的农村环境规划方案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其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予以重视。

(1)从宏观上规划整个区域的农业生产结构,并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关系,避免过度重复影响其经济性,大力提倡发展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在生态农业中,以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开展农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农村环境问题的恶化得到有效的遏止。

(2)规划要保证经济性并尽量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避免过多的管理成本与税赋压力,必要时可采取政策倾斜、财政扶持。由于农民最为关注的是增收致富,因此,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求农村环境规划建立在经济性的基础上。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予农民关于环境规划的各类指导意见,改善现有制度以激励环保新技术的开发、农业技术推广,并辅以政策资金扶持、合理的生态补偿、有效的环境质量监控管理。(叶安珊,2006)

(3)注重节水节能,从源头控制污染,加强产前预防,弱化产后治理。水资源规划应开源、节流、治污并重,在西北缺水地区尽量回用中水,实行错峰调蓄补充河湖水源;农业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切实加强乡镇企业污水排放监管,避免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饮用水、灌溉水取水河道。同时,加强农业环保技术推广,建立农业污染监测网络与控制体系。对化肥、农药、农膜使用者加强教育和培训,减少施肥盲目性,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提高化肥、农药、地膜利用率。

(4)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注重基层干部素质培养,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保护。相关职能部门应统一协调农业资源的配置,对各企业布局合理化统筹,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地方生态旅游。在干部素质问题上,应将环境保护的相关目标纳入干部选拔与考核指标中,加强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在立法完善问题上,应推动环境保护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推动环保法制进程的同时,也应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教育。(郑环,2006)

5.结语

农村环境保护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百年大计,虽因短期效益较低一度被忽视,所幸现已得到政府及公众的关注。相信在全民关注与良好的环境规划之下,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荀彦平,张有贤.对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年第4期.

[2]李世元.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第2期.

[3]叶安珊.论中国新农村战略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选择.桂海论丛,2006年11月第22卷第6期.

[4]郑环.我国新农村环境规划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1期.

[5]张浩.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甘肃农业,2007年第8期.

作者:陶 演

农村环境问题论文 篇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性建议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早在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包含村容整洁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农村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近年来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在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对改善农村环境问题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环境 环境保护 危害 法律制度

一、前言

农村环境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指在农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从而导致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问题。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我国污染防治投资主要投放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堪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使他们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农业生产发展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障,甚至极易产生全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根基的稳定。

二、农村环境现状

(一)生活垃圾与日俱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得农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从而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多元化,垃圾日产量日益增多。农村生活垃圾由过去的腐菜烂叶等简单结构变成今天建筑垃圾、白色垃圾、废旧电池等的综合体,而且由于农村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没有固定堆放、收集垃圾的场所,各家各户往往遵循就进原则随意将垃圾露天堆放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等,或者直接倾倒进河流里,其中不可降解的污染物质直接导致了今天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为局部区域空气中弥漫腐臭气味、塑料袋满天飘扬、河流严重污染等等,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

(二)人畜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理

人畜粪便在农村得不到行之有效的处理从而导致了环境污染的状况,其中,禽畜粪便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发展养殖业已经成为许多农民致富的主要方式,由此导致了突出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农民及养殖场没有相应的处理能力,没有有污染防治设备和技术,大多数人畜粪便被直接排入水体或者露天堆放。人畜粪便排入河流直接导致了河流水体的污染,使得河水根本无法使用;而露天堆放会导致污染物质渗入土壤或者地下水,影响土质和地下水质。这些都严重的威胁到农民的身体健康,污染农村环境。

(三)农药、化肥大量使用

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大量农药化肥来提高土地生产力,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给农村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由于施用量不当以及施肥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浪费掉,而且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江河湖及在下水源的污染、威胁近海生物、影响人体健康、破坏土壤结构等等。

(四)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之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布局调整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特别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招商引资项目的盲目开展,许多基层干部只顾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对生态环境不管不顾,对引进项目的考核仅仅以经济收益为唯一指标,直接导致大量高污染行业向农村涌进,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三废”超标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五)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激增,每年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令人头疼。由于无法对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很大一部分城市生活垃圾被运到农村堆放,将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不仅占用大量农村和郊区土地,而且给农村带来严重的侵入性污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外源性污染。

通过以上对农村环境问题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够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日益恶化的农村环境不仅给我们的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极大的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保护农村环境的政策性建议

(一)搞好农村规划,建立农村环保目标责任制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 村镇分布与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产业结构相差大。因此, 农村环境污染具有面广、分散、多源性和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与生态保护, 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搞好环境规划, 建设农村固定的垃圾回收点,在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定点、分类收集后集中运送到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以改变农村以往随意丢弃、堆放生活垃圾的现状,减轻农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理性化的态度对待招商引资工作,对引进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坚决避免高消耗、高污染的企业进驻,以避免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不利影响;严格禁止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的转移,政府环境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对向农村转移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责任人进行行政惩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实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 提出明确的环境治理目标, 并将辖区内环境质量作为考核政府主要领导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切实做到环境污染城乡统筹治理, 以遏制目前污染企业在农村泛滥的局面。

(二)加大农业投入,实现农业技术绿色化

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滞后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仍然是我国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的主要途径。应当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禁止剧毒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在施肥方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针对不同成分的土壤进行配方施肥,做到“对症下药”,不仅节约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在生产模式上,也应当推广农业上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因地制宜地推广北方的“四位一体”和南方的“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将一个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变成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是处理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最佳方式,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醉, 将人畜粪便转化为可利用的沼气和沼液、沼渣资源。其中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加以利用,解决农村的能源利用问题,而沼液、沼渣可以作为农作物的肥料进行利用。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几乎没有污染性废物的产生,真正实现了农业上的清洁生产,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三)加大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环保资金利用率

政府对农村的环境问题应当加以关注,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资金,建立专项工作考核制度,对成效明显的可以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应通过国家财政投入、省级财政补贴、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社会融资、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与外国政府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投入:一是加大中央财政对研发农村环保新技术的投入,主要用于研发适合我国区域农村特点的、低成本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二是制定政策,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各类企事业的经济活动和利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环保事业投入,对主动治理和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信贷等优惠;三是在对农村环境保护进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环保资金利用率,农村环保资金的用途就是发挥其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规划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当发动群众和有关政府部门监督环保资金的利用途径,切实保证政府投入的环保资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被地方官员中饱私囊,或是被滥用。

(四)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环境意识的缺乏,和政府部门的缺乏重视。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农民环境意识较弱,农民对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法治的角度看,我们应在环境法中加强有关环境意识教育方面的规定,促进农村环境教育的开展,农村文化站、农技站等应成为环境教育的主力军。各级宣传部门、环保部门、农业职业教育部门、出版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教育形式、传播手段、网络媒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和灌输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自主保护环境的能力,促进农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与生活习俗,培养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生活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保护农村环境意识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农民,更重要的对象是官员和城市居民。官员和城市居民不应认为农村环境与自己无关,而应认识到关系的密切性以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城镇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 城市生存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然而, 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却明显滞后,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形响了数亿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 而且通过水、大气和食品等渠道,取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的生活和健康。所以,我们要对现存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诱发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制度措施,对显存农村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并做好预防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从,刘薇.我国农村的环境安全与农业环境法制建设[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4).

[2]梁正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3).

[3]韦付萍,张攀峰.提升城市说话垃圾管理水平的思考[J].学理论,2011(17).

[4]梁正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析[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3.

[5]陈国锋,张祝平.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6.6.

[6]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经济界,2008(3).

[7]周珂主编.环境法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刘青松主编.农村环境保护[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9]张宝莉主编.农业环境保护[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孙煜

农村环境问题论文 篇3:

浅谈农村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摘 要】 农村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发展问题,还是民生问题。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已经不是单一的发展问题,实质上已经走向了复杂、多元的发展状态。农村环境关系到城市环境,农村环境问题解决不合适,将会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关系长远,影响未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农村环境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关键词】 农村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引言:

农村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仅要求农民提高环保意识、改善生产方式,而且要求政府、环保部门、乡镇企业等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要从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科学技术、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统筹管理,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积极分析当地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认真理清农村环保工作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相关改进对策措施,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1、农村环境污染特征

1.1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数的剧增,垃圾数量逐渐增多,垃圾的多元化加大处理难度,难降解物加大环境污染度,找寻不到更好的处理垃圾方法,所以处理垃圾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垃圾的生成速度,垃圾量日益堆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2环境污染的多地区性,多散在性

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也因为地大,面积大,农村更是占大比例,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比城市重,所以垃圾分布也成多地区性,多散在性。

1.3治理难度大

由于农村在垃圾处理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不高,设备缺乏,经验不足,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环保意识不够强等主观和客观原因存在,而导致环境治理难度大大加大。

1.4社会关注度不高

一方面是农村自身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环境污染不管不顾。另一方面,早期国家政府没有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挽救,而导致污染日益严重。

2、我国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概述

社会由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转变过程中,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居住方式和居住习惯都有质的改变。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大量生产、生活污水出现。伴随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也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居住更加集中,但其配套的生活设施并没有跟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三农建设,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维护。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情况而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药、农用化肥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虽然这些产品在利用过程中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效确保了粮食增收增产,但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地下水、土壤和空气,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往往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2.2居民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农村日常生活中,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燃料废弃物、生活废水、污水、生活垃圾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使用煤炭、秸秆、木柴作为家用燃料,这些燃料的不恰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我国农村每年有大量的生活垃圾产生,这些垃圾在排放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正常处理,往往被随意丢弃,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活居住环境,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2.3农民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实际上,很多农民并不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垃圾随意丢弃、农药化肥使用等都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在农民看来,这些并不是环境污染行为。同时也不具备环境保护的相关习惯,环境保护往往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而对农民来说,获得更多收入和更高品质生活,才是其生活和发展的方向。意识是其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指导和方向,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就会使得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2.4政府缺乏有关管理和系统投入

我国环境监管部门大多只配备到县区一级,大量农村地区既没有环境保护机构,也没有环境监管部门,管理组织匮乏。缺乏环境保护和管理组织,只能使得大多数地区环境治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环境污染需要投入资金治理,而环境保护和监管也需要资金支持,我国日常环境保护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投入精力和资金有限,也使得环境污染加重。

2.5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和支撑点,对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乡镇企业大多具有分布散乱、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程度高等特点,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危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对于农村来说,环境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是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1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较低是影响农村环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多样的手段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采取村广播、印发手册等宣传手段让农民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现状和危害程度,给农民敲响警钟。其次,采取讲座、演讲的形式在农村的中小学开展农村环保教育,通过学生影响家长,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全体人员环保意识的目的。最后,将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有机种植标准、生态养殖技术等环保生产手段介绍给农民,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

3.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污染治理的要求,也无法界定农村环境污染的责任,因此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农村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建立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农村环保管理制度,让农村环境污染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3积极落实环保资金投入

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够实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完善,能够引进科学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进而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因此要扩宽资金渠道,采取多种举措落实农村环保资金投入。首先要了解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积极申请国家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投入方面的资金支持。其次要积极与上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申请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例如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以及养殖场污染处理专项资金等。最后,要鼓励、争取社会投资,尤其是公益性质的投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采取多种举措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

3.4提倡发展生态农业

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农药化肥的使用、地膜的过量使用以及农村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导致了面源污染的加剧。通过分析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发展生态农业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根本途径。要持续、有效的指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积极倡导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鼓励农民使用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生物农药、低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支撑,建立种植养殖生态格局,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农村养殖方面,将禽畜污染环境质量与有机食品生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紧密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4、结束语

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不仅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的危机,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则是其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隐患。一方面,由于农村过去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部完善,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们综合素质不高,环保意识比较差,对环境进行无意识的破坏又无意识的保护,使得农村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另一方面,在中国城乡二元体制,农村是经常被忽视的是国家战略发展的盲点,而农村环境和保护更是被忽视的对象。因此,当下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孙伟男.浅谈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北方环境,2010,03:10-11.

[2]陈雷,张丽微.浅议农村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J].科技信息,2010,27:685+800.

[3]宋凌艳,马民涛.浅谈农村环境问题与新农村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4.

[4]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02:115-119.

[5]段培.浅谈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11:133.

作者:欧阳梦婷 蒋士红 李文君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育论文下一篇:高校体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