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环境污染浅谈如何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2022-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随着城镇整体经济的不断推进, 工业污染、城镇生活垃圾等逐渐向农村转移, 由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缺乏环保意识, 不当的生活生产方式、基层环保工作相对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 从而对农村饮用水源、土壤、大气环境质量等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尚处于空白状态, 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性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生活污染源

大部分的农村生活垃圾、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随意排放;城市生活及固体废弃物向农村转移, 缺乏科学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带来了所涉地域的水质、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1.2 农业面源

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农用地膜处理不当造成土壤有机质降低, 土壤理化性状变劣, 肥力下降, 使农业环境遭到污染。

1.3 畜禽、水产养殖业

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规模迅速发展, 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配套、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直接排入农业环境, 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和盐渍化, 未经任何处理的畜禽粪便未加无害化处理带来的农村水污染。

1.4 不良生产生活活动

部分地区农作物秸秆焚烧, 严重污染农村空气;山林、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2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产生的原因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现有的涉及到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二是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 部分基层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监管不力;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滞后;四是环保投入不足, 缺乏实用性强、可操作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五是对农村环境质量还未真正的开展实质性的监测工作, 缺乏相应的监测制度与指导体系。

3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

目前, 大多数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主要是针对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而开展的, 对农村的环境污染防治重视不够, 相应的农村环境现状、质量监测并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大多数监测一般都是在发生、出现问题后事后加强监测的, 没有在监测工作中体现出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方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缺乏制度体系保障

由于地方政府重视不够, 基层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体系保障, 大多数地方农村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基本属于空白。

3.2 缺乏相配套的资金投入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在起步阶段, 现阶段主要以“以奖促制”、“以奖带补”的方式、方法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 与之配套的资金难以到位。

3.3 缺乏人力资源保障

近年来, 城市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扩充、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农村环境监测缺乏具有实际技术能力的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等条件, 不具备监测能力, 而无法及时了解农村环境现状、环境质量变化走向等动态。

4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为了能够及时、确切的掌握农村环境质量, 为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设立区域性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 开展必要的环境监测工作, 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1 健全基层环保工作考核体系,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环保目标考核制度, 将逐步设立农村环境保护监测点,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机制, 及时为保护农村环境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在设备及人员配置等软硬件方面还不能满足建立监测要求的地方, 可寻求技术支持, 在区域范围内先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对照点、监控点, 循序渐进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4.2 加大资金投入, 探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可先选取农村基础条件较好的、有“以奖促治”等资金配套的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创建村作为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先行试点, 对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因子的环境要素为抓手开展监测工作。

(1) 逐步完善试点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合理配置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办公场地、质量管理体系机制等各方面硬件软件设施, 充分发挥监测技术为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服务的技术支撑。制定详实的环境监测计划, 包括布点、采样、样品运输、样品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等, 以保证监测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2) 针对农村环境区域大、污染面广, 涉及到的环境要素复杂的特点, 选取试点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饮用地下水及地表水水源、农田土壤、空气质量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 具体规程可参照相关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 为全面掌握区域性农村环境质量奠定基础。

(3) 对试点环境质量监测状况进行科学评估, 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4) 逐步建立农村环境质量信息平台, 发布平台, 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 发布环境预警信息。

4.3 争取技术支持, 加强仪器配置和人员技能的培训

农村污染面广、污染物复杂, 涉及的行业多, 因此要以扩宽环境监测领域为目的, 配备必须的仪器设备, 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进行技术培训,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形成人员素质高、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 才能确保农村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健全基层环保工作考核体系,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加大资金投入, 探索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争取技术支持, 加强仪器配置和人员技能的培训, 确保农村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污染,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指导意见.

上一篇:“营改增”全面实施后企业纳税筹划新思路分析下一篇:城市公园的改扩建设计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