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室内外专业绘画》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思维及图形表达训练,培养和构建空间意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针对课程当前的教学问题,根据环境艺术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着重对基础教学过程中空间意识的培养体系提出教学改革思路。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空间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空间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论文 篇1: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空间涵义构成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升,这就使其环境艺术设计成了不可缺失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涵义构成是其主要的基础,只有把握好正确的认知,才能使环境艺术设计进一步提升。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手法,还只是单单采用理论和图形的表面层次上,这对提升学生的构造立体思维和空间逻辑思维等相关能力都没有更大的帮助。文章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空间涵义构成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飞速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精神追求也在扩大化。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多。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空间涵义构成是最为基础的课程,这是因为,空间涵义构成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空间创造能力。培养空间涵义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基础。那么,如何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空间涵义构成,这是诸多学者要思考和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阐述建筑空间和建筑设计的含义、空间涵义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特点和空间涵义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完善空间涵义构成的教学,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空间涵义构成的相关含义

随着城市化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开始新兴起来。相比之下,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果还是比较少,但其发展速度较快。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空间艺术、感官艺术、光影艺术和造型艺术等诸多设计。不同类别有着显著的不同点,最为特别的要属空间艺术设计,这是因为空间设计需要单独的空间构造。在空间设计时,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多种多样,并且还在逐步扩展中。现阶段,我国更应该依照大部分学校的资源结构状况,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上制定出相应的重点,围绕重点增加新的知识点,防止教学中出现只有大而空的外形、没有实质内容的现象。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对该学科本身特点的研究,保障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最大化地完善其专业结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将空间作为切入点,仔细分析其核心要素,对涉及环境艺术的领域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内容有针对性。配置其合理的内容,使环境艺术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空间艺术包含建筑空间和环境艺术空间。其中最为复杂的就是建筑空间,建筑空间在三维限定空间范围,并涵盖了四维空间的特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都有所了解,室内设计是对于在建筑物内部空间满足人们对生活和休息需求的设计,环境景观设计是对于建筑外部空间用于美化城市需求的设计。这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单单接受和欣赏艺术,更应该从空间的方面了解建筑的相关概念,并在设计建筑中深入理解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更应让学生从掌握空间涵义构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二、空间涵义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多种多样知识的新兴课程,包含了绘画、建筑和园林等多种类型的知识点。而空间涵义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展现出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也说明了空间涵义构成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传统的造型艺术无法替代的。空间涵义构成是以建筑艺术空间作为主要部分,以其他艺术空间作为辅助的空间系统,空间涵义构成不是简简单单地对其进行基础造型设计,而是进行和设计相关的创作型的表现。环境技术设计主要是对空间进行造型,要遵循人们心理的表现,再依据人体工程学等方面进行,同时要保持自身对空间思维和空间创造的感性与理性。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最为基础的就是构成类的教学,空间涵义构成教学内容主要由空间概念的基础认识、探索空间的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和空间的创新手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涵义构成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理解空间涵义的基本内容,明白空间涵义构成设计需要的语言、步骤和设计手法,掌握其基本规则和形式;同时加强学生对空间中色彩、形态和光线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想,使学生将创造性思想充分运用在景观、建筑和设计等相关设计实践中。

但现阶段,部分学校还是存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对空间相对轻视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到环境中存在的真实物体,却忽视了空间涵义的功能和艺术。这都导致了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评价的标准有较大的偏差。这种片面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妨碍其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环境艺术教学中对空间涵义构成的认知,加强其空间的意识,使学生正确地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涵义构成的特点。

三、空间涵义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空间涵义构成一般都是与建筑空间有所关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位置。建筑空间的特点,不仅仅是要表现出建筑艺术的特点,还表现出环境艺术的特点。建筑空间可以运用三维空间的语言,但设计空间的三维空间语言还是无法运用到建筑模式。这也说明,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并不等同。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涵义构成丰富多彩,产生的形式也是十分复杂并且变化丰富,这是传统艺术设计不可比较的。建筑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充分融合了其他艺术造型的空间特点,形成了新的一种空间形态,教师应正确扩展环境艺术设计这门课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空间涵义构成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特点,调整主要教学内容,将建筑空间的认知和设计的主要原理作为所有课程中的重点。在介绍建筑历史时,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下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使其明白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传承性。可以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将其建筑功能结构进行细化,使学生明白建筑形式和建筑功能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使建筑的空间可以更加富有变化的布局,使各种空间元素更加充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平面草图到立体建模的设计能力,更好地处理建筑物和空间环境之间的关联,为以后设计整体建筑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完善空间涵义构成的教学

要想完善空间涵义构成的教学,需要教师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简单地复制建筑专业的空间构成教学内容。要把造型艺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吸收各种造型艺术的空间理论和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感悟在园林和建筑空间的建造方式,正確地把握环境艺术空间涵义构成表现的技巧。

1.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培养空间意识

空间涵义构成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其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化。部分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往往对空间的实用性考虑不够,对于空间造型表达不清晰,创造力也远远不达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对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感的把握不足。

因此,必须重视空间形态构成的教学,在初期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空间涵义的基本知识理论基础,还要对人们在心理和生理的空间需求进行理论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陈旧的造型艺术空间理念,着重空间意识的培养。以造型艺术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空间表现技巧,领悟园林营造的理念和建筑空间的表达途径,借鉴各行业对空间、时间使用的方式,使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空间审美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教学中,对环境整体的把握和设计中所采用的风格进行研究。部分教师在教学环境艺术时,不重视环境中空间艺术的特征,对地方特有的环境和本土文化也不关注,盲目追求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工艺和材料过分仿效和采用,容易脱离地域文化特点。这样没有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必然不会有足够的吸引力。

因此,教师在教授空间涵义构成时需整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使学生明白环境艺术的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连,空间审美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好这种空间的风格,才能使艺术创造得到个性化的发挥,打造唯一的造型艺术。

3.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空间创造思维的锻炼

设计的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空间创造思维。不然就只能千篇一律地重复传统的空间利用。

教师在教授空间涵义构成时需要随着空间设计发展动态时时更新,通过先进的网络平台了解最新的设计理念,介绍一些优秀的设计空间的案例进行赏析,使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设计思路都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涵义构成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魅力,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即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涵义构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出现一些过于枯燥的理论知识,而要结合相关实践,培养学生对空间涵义构成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龙思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空间涵义与空间构成的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4):221-225.

[2] 计宏宇.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涵义与空间构成教学探讨[J].环境与生活,2014,(20):251-254.

[3] 王智睿,贺庆文.模型空间研究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6):189-191.

[4] 王莉莉.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空间涵义与空间构成的探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2):232-232.

(编辑:秦俊嫄)

作者:倪晓静

空间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论文 篇2:

构建空间意识 训练思维表达

摘要:《室内外专业绘画》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思维及图形表达训练,培养和构建空间意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针对课程当前的教学问题,根据环境艺术教学培养目标要求,着重对基础教学过程中空间意识的培养体系提出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空间意识;空间思维;教学改革

一、课程现状简介

专业绘画作为一种专业技能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专业绘画课程设立之初,作为专业方案表现的唯一途径,主要关注绘画效果及内容上的专业转换,随着专业思考的深入、专业设计技术手段的进步,教学的要求也逐步产生了变化,初期主要强调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及表现效果的真实性,当下更多关注绘画技能的专业性与快捷性。这一变化看似必然,但实际教学需求真是如此吗?

目前看来,专业绘画的优势已逐步被替代,高年级专业教学过程问题突出,从技能技法角度界定课程,其价值逐渐被削弱,这是教学主体面对技术优势的主动选择。围绕快速表现技法和特定形体造型技能训练的教学思路是否需要进行改进,如何提升课程教学价值并更好地服务于设计教学,是当下课程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空间意识与图形思维表达对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设计实际上是根据特定条件,通过空间思维对图形要素进行组织,并以图形表现方式呈现的过程。环境设计根据人居需求,通过人的存在界定周边要素,它不同于建筑与规划设计,更看重人的视角下的空间存在及尺度关系。环境设计在探究空间架构规律、功能特征的同时,也传达出空间所表现的内心特质。环境设计四年教学的体系架构,一直在围绕着空间进行教学,从模型的建造、图纸的绘制,再到三维空间的表现,无不通过图形来表达对空间的理解。但课程往往界定于习得某项技能,却忽视了教学可能和目标的思考。这使我们看到空间意识的无意识培养和教学主体空间意识的自我形成。该课程以整体视角来审视空间和图形的关系,通过图形思维训练,建立较为完整的空间意识培养思路,从对技能的关注侧重到空间事物图形特征分析,来探索利于学生专业素质与设计能力的提升的教学方法。

三、空间意识的构建与课堂实践

该课程对空间意识的培养思路与专业图形表达方式进行辨析,主要通过空间认知的内容、思维认知空间的方法及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三个方面构建体系框架。

1.空间认知的内容。空间认知是指人们对于物理空间或心理空间的尺度、性状、位置等特征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对事物概念的形成、感知系统的反应、客体特征的判断以及主体空间想象等活动内容,认知过程不单单指对于物体性状的辨识,还强调通过这一过程对科学的探索与知识的获取。空间认知过程往往始于空间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辨析、概括等手段提升为理性认识,这也是主体对客体从性到质的辨识过程。空间认知本身就是对客观物理世界的认识,这一过程因主体知识体系不同,认知效率与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偏差,因此空间认知科学体系的架构对于空间分析、空间行为和空间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空间是指物体存在或运动的场所,也就是常说的三维空间,但在教学过程中空间的范畴要大得多,尤其是当代设计教学,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伊顿、克利还是康定斯基,他们始终强调着形式构成体系的研究,空间作为形式表现内容之一,也成为这种延伸力的体现。

课程主要包含图形分析、技法表现和空间透视理论三部分教学内容,这三部分内容看似独立,但在笔者看来其实都是为了解决“像”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很短的学时内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内容并达到预期目标,结果并不理想。其实对“问题”本身的探讨就是对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合理性的探究。使教学从讲授技能技法,转移到思维表达和空间认知范畴,围绕图形间“联系”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推理、概括、分析,并通过绘画方式表达出来,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课程教学特点,我们主要从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图形间构成方式三个方面构建空间认知体系。

2.思维认知空间的方法。认知空间的方式有很多,但如何通过思维方式认知空间呢?这里举一个例子:一个正方形通过一条线分割成两部分,它所呈现的形态有几种可能?

多数的同学会利用直线对正方形的不同位置、方向进行切割,常见的有水平分割和斜向分割,但往往会因一类答案的出现,使得结论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当有人利用一条弧线或折线对正方形进行分割后,这种可能就变得极其有趣(图1)。其实题目设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思维容度,课程往往也会进一步要求,比如根据所绘制的两个平面图形要素,架构出具有相似特征的正方体(图2),再比如通过参考一张照片的空间环境及透视关系,对正方体造型进行环境适应性改造(图3)。随着课程不断深入,要求也会不断地增多,方案的丰富度也会大幅度增强。这过程中,通常会激发大家的讨论热情,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利用空间思维和图形表现探索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法。

当问及同学们想通过设计解决什么问题时,他们往往是无言以对,其实面对“问题”,设定内容关联性,串接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思维认知空间不同于构建模型等手段,其更适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讨论,在推理和思想碰撞过程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方法二是对空间结论的多样性分析,单一的结论分析关注的是对错,多样性的结论却会留意构建空间的过程。经过多样性结论分析,很容易发现同学们对于平面图形、空间图形等内容的关注程度,针对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同学们的空间认知意识。

3.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我们把理论讲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方法,即使聆听者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当习得后也可以将大部分信息转述给他人,而“技能”会受到更多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通过漫长的过程,进行大量的经验积累,因此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更需要严格的针对性训练。从上面的教学案例不难看出,设计教学中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紧密依托于个人空间想象及图形思维表达过程,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想象是创作的灵感之源,图形表达是构思的视觉直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形体概括能力的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

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需要经过由实物分析到图形拆解再到思维重建几个环节,基于现实环境的空间体验与感受时常是能力训练的最佳手段,以建筑及其内外环境作为学习对象,以人体尺度关系构建空间场景,是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图形拆解更应该看成是主观信息图形化的处理手段,是对空间要素由“繁”到“简”或逆向思考的过程。重建作为空间想象能力在空间认知程度和设计创意创新上的集中体现,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和分析信息的重构过程,是联系空间认知三部分内容的中心环节。

四、结论

该课程以《室内外专业绘画》的课堂教学为改革实践内容,关注环境设计专业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针对课堂教学特点,从教学角度出发针对空间认知的内容、思维、培养方法,提出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教学课程设计及目标性任务设定上做了較大的调整。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结合理论知识、主动思考、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课程构建空间意识理论的提出,对学生设计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广泛的影响,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长信.计算机绘画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室内设计,1996,(04):34-35.

作者:田华 莫日根

空间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论文 篇3:

基于环境设计的空间表现研究

摘 要:设计素描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设计素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空间表现,在提高学生空间感悟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设计作品的表现力。简单阐述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及其与空间表现之间的关系,并从光线、光影、黑白灰三方面入手,探讨其具体的空间表现,为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设计;素描;空间表现;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空间表现,准确把握空间虚实层次分布,帮助其恰当处理视觉形式问题的同时,使其能够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加以创造性地体现。因此,教学实践中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扎实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空间表现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空间各要素的正确、灵活处理能力。

一、基于环境设计设计素描及与空间表现的关系

设计素描借助三维空间观念、透视规律、比例尺度以及形体内部结构剖析等各方面表现的造型手法和视觉传达,用以对设计预想图绘制能力的训练,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受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影响,设计素描更多地关注对人居住空间以及居住感受等方面内容。众所周知,人们的生产生活处于不同的空间中,设计素描与空间表现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密切,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设计素描为空间表现提供灵感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通过空间中各种事物线条的勾勒、光影的敏感处理以及黑白灰的巧妙应用,为空间表现提供灵感。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对空间的要求远不止工作、生活的需求,而是上升到精神层次的需求,这一改变无疑给空间表现提出更高要求。而设计素描的出现,可给空间表现提供不同的设计灵感,尤其通过设计素描可将空间的各种元素直观地加以呈现,通过对设计素描作品的深入分析与空间表现需求的对比,给空间表现提供灵感,通过对细节空间的细节优化,使得空间表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设计素描为空间表现提供依据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空间表现往往给人们的感官带来直接刺激,进而对人们的情绪产生影响,因此,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空间表现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诉求。为获得更为惬意的空间表现,需对空间结构、空间中存有的事物、空间明亮变化加以深入分析,而设计素描不仅能够将影响空间表现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呈现出来,还能够通过修改给人们提供多次尝试机会,提高空间中事物、光线、黑白灰等色彩布局的合理性。换言之,基于环境设计的设计素描能够为空间表现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行的依据,防止空间表现与人们的意愿出现过大偏差,从这一层面分析,设计素描能够降低为实现某一特定空间效果的经济开支。在当前设计行业中,设计素描的这一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设计素描源于空间的抽象感知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给空间表现的实施提供灵感与依据,反之,空间表现同样给设计素描带来影响。即,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与其他素描不同,其源于对空间的抽象感知,而忽略与环境设计空间中无关的其他事物,从而更好地为空间表现提供参考。众所周知,设计素描的作品呈现基于对空间的观察与反思,通过数次训练才能掌握一定的素描技能,而训练中需要空间提供素描的范本。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设计素描训练中关注不同空间表现的独特特点,不断提升设计素描技能。

由此可见,基于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与空间表现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前者为后者预期效果的实现提供灵感与依据,而后者作品的呈现需从空间中加以提炼,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设计素描与空间表现均有所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设计素描与空间表现的共同关注,切不可顾此失彼,给设计素描相关技能的掌握带来不良影响。

二、基于环境设计设计素描空间表现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与空间表现关系密切,其往往通过空间线条、光影、黑白灰的布局对空间表现带来影响。为更好地展开教学,有必要对其影响加以逐一分析,使学生更好地通过设计素描掌握空间表现手法。

(一)线的空间表现

室内设计中线的表现力较强,可促进设计师设计构想的直接传达,尤其室内的空间分布、空间的透视关系,借助简单的线条便可加以呈现。因此,教学实践中,为提高空间表现效果,教师应将透视描绘、形体结构描绘当做教学训练的重点,使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线的不同空间表现。例如,教师可从速写线条出发,训练学生的速写构图能力。即,要求学生在透视强烈的室内环境中进行感受与写生。

线条的空间表现,如空间疏松、纵深等可从疏密程度中加以体现,并且通过装饰线、结构线的描绘促使画面的形式感更为丰富,尤其借助线条可排除空间光影的影响。即,学生对客观事物加以认真观察,从中提炼与概括出相关线条元素,在把握客观事物基本特征的同时,将重点放在空间构成上,通过构成原理的有机融入,提高作品的空间结构关系。

总之,线在环境设计空间表现中的合理应用,可将设计师的空间感受、空间布局传达给欣赏者。因此,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增加线表现空间方面的教学内容,在环境设计中提高学生运用线表现空间的能力。

(二)光影的空间表现

环境设计中光影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往往对空间的形式造成显著影响,丰富空间色彩,改变人们对空间的认识。

环境设计素描空间表现内容讲解中,教师应注重考虑光影明暗在空间中发挥的分割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感悟光的灵动之美。众所周知,在不同的空间中,光的明暗程度有所不同,空间与光明暗的融合,使得光的明暗更富有表现力。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这种美,鼓励其应用到设计作品中。不过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对空间光影效果的捕获,并非在作品中对光影再现,而是利用光影实现对空间的划分,构建环境空间体系。因此,教学中教师除要求学生做好传统光影训练外,还鼓励学生注重光、影作用的深入研究,巧妙地运用反影、倒影、投影实现对空间表现的强化,突出画面的层次感。

通过分析室内设计稿不难发现,其主要由各个空间构成,因此,光影训练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室内的床、柜子、椅子、沙发等在室内的光影表现入手,借助写生、默写的方法加以呈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室内外空间架构。这种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学习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光影在空间中的布局关系,为其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三)黑白灰的空间表现

现代艺术为环境设计提供很多可参考的表现形式,如现代绘画中应用的色彩、块面、构图等可被应用于平面图中的表现元素,以体现个性,提高艺术设计的独特性。

通过对室内效果图设计成稿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黑白灰的简洁处理一定程度上反映设计师对空间的整体把握状况,尤其通过合理、理性的处理,会增加空间的跳跃感,使得空间节奏变化更为丰富,使欣赏者能够感受到空间中场景的灵性。因此,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空间层次整体把握的训练,尤其注重讲解空间中黑白灰的布局内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关注景的同时,更应注意空间关系的处理,将影子看做用于分割画面的因素,通过白色、灰色、黑色塑造出光影更为丰富的层次,借助明度层次的适当处理,更好地表达纵深以及空间的结构关系。如此,在比较熟悉的场景中融入理性的构成思维,可增加画面的理性感。教师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促使学生空间表现更为自由,对画面的理解逐渐趋于单纯与抽象,设计也因此变得更为自由与简单。同时,面对空间,学生逐步使用抽象的思维加以审视,处理空间时更加注重秩序感的体现,最终促使设计能力得以无形的提升。

另外,为提升画面语言的丰富性,增强可读性,在对原有明度元素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将线的表现因素融入其中。线条的组织方式、疏密变化改变着空间层次,使得设计感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线之间相互交织形成新的空间关系,以及相同明度下形和量之间关联的引导,促使学生加深对空间的深层次理解以及表现,借助不同的空间量感给欣赏者带来视觉的冲击。不过,考虑到设计是一个整体,环境艺术应将环境当做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因此,要求学生应注重关注主体附近的环境,并重新设计画面上的空白部分。设计期间,处理光影、空间关系、黑白灰等元素时可适当融入主观能动色彩,实现对画面黑白灰空间布局的准确把握,对空间加以合理布局,变化更加丰富,使得画面空间和周围环境的融合更为巧妙,层次感更加突出。

三、结语

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与空间表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基于环境的设计素描可给空间表现的实现提供灵感与实施依据,减少在空间表现不同方案尝试中的经济开支。反之,各种空间表现为设计素描提供训练素材,设计素描实施中通过对不同空间的观察,促进素描专业水平的提升。因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正确处理两者间的关系。

其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理解空间表现,掌握空间表现的相关因素,灵活处理不同因素的搭配,增强空间的层次感,使空间更富有表现力,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线、光影、黑白灰等在表现空间上有着各自的特点,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关注这些元素,并加强相关训练,使学生从中有所感悟,掌握扎实的处理技巧,更好地应用在设计作品中。

参考文献:

[1]赵中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艺术研究,2008,(04):96-99.

[2]邓忠.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4,(08):252-253.

[3]张刚,赵艳梅.环境艺术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J].艺术研究,2011,(01):100-101.

[4]周云霞,余俊,姚岚,梁丹妮.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97-98.

[5]祖松山.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J].才智,2015,(32):27.

作者单位: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张伟

上一篇:公安局刑侦工作总结范文2下一篇:工作总结和发展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