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户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该文分析了上黄镇农村现状及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乡镇农技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关键词:农业科技入户;农技推广;重要性;做法;成效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体现,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科技入户农业科技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科技入户农业科技论文 篇1:

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摘要】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它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入户到田的快速通道,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和效率,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本文就科技入户工程实践,提出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农业科技入户 提高 成果 转化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旨在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针对性科技需求,提高农户接受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建立农民依靠科技促进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科技入户工程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构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难题。

几年来的科技入户实践证明,如何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田间到位率和搞好科技队伍的建设是科技入户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新技术推广体系

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一个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过程。通过试验、示范可效可有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推广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品种田、新技术应用田的展示,可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的样板。

2.因地制宜,选择推广实用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分为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高新技术属基础科学范围,实用技术在生产上直接发挥作用,在实用技术中包含高新技术的内容。高新技术近年内在农业生产上不会有新的较大的突破或在生产上起作用,即在近期内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以现有的实用技术在生产上发挥作用。实用技术是物化技术和劳动技术的结合,其特点是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农业科技成果多、信息量大,因此,各种技术成果需有选择地进行推广。实用技术既可以是先进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应以适合本地自然经济条件作为选择的出发点。选择的原则是:

2.1要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所选的技术措施推广应用后,能促进或不破坏生态的良性循环,不能因某项措施的推广给生态造成危害,给土壤带来后遗症。例如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和各种低残毒农药的研制推广,可进一步取代有机氯等残毒农药;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可有效地保护黑土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做到耕地永续利用;降解地膜的推广可进一步取代不易降解的地膜,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2.2新技术要适应本地的资源状况应有利于开发及利用本地的丰富资源和廉价资源,有利于积存稀有资源和珍贵资源。例如在人多地少的地区应选择推广能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实用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人工免耕播种机播种技术,既能保证春季土壤墒情,又能节约机械播种费用;面对我国磷肥、钾肥资源匮乏的状态,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农肥、灰肥使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减少磷、钾肥的用量。

2.3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这是实用技术选择推广的重要标准,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根本体现。

3.加强技术服务工作

为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采用多种手段层层抓好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3.1组织科技人员下乡直接向农民传授技术,对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3.2开展科技培训通过举办各种专业、各种形式科技短训班,面向生产者,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技术问题。

3.3搞好科技信息传递和宣传工作通过广播、学术讲座、印发科技手册等,向生产者介绍当地各种应用技术,推动生产技术科学化。

4.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4.1做到技术指导员专业对口,量才使用聘请的技术指导员一定要专业对口。对农业科技人员的量才使用要根据科技人员的水平,合理安排课题,大才大用,小才巧用。

4.2 技术指导员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注意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以提高科技人员的水平,改善科技人员质量构成。

4.3 强化推广项目中科技人员的组织结构 农业科技的发展,使科研和技术推广越来越多地采取协作和联合攻关的形式。就一个课题也要组成攻关小组,形成塔形结构。高级科技人员应少些,中级科技人员应多些,一般科技人员和科普人员更多些,以便使各级科技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4.4开展全员性培训 本着专业科技队伍与群众性科技队伍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开动各种宣传教育机器,对从事农业的全体劳动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业余教育、专业培训和科普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5.强化农业科技入户工作

通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以集中开展与分散组织相结合、入户活动与农时相结合的科技培训、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科学技术普及等为主要方式,创新机制,注重实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动实现科技常下乡、科技长在乡活动的发展。

作者:王福祥 苗永建

科技入户农业科技论文 篇2:

上黄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综述

摘 要:该文分析了上黄镇农村现状及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乡镇农技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入户;农技推广;重要性;做法;成效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体现,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溧阳市上黄镇连续多年实施部省稻麦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围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切实加强培训,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点直接到人”,强化入户指导培训,示范辐射带动,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农民科技种田水平,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1 上黄镇农村现状

溧阳市上黄镇总人口3.63万人,8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农村劳动力1.4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 533hm2,其中水田面积1 200hm2,种植方式以实行稻-麦(油菜)轮作为主。由于农村年轻力壮的人员外出务工,年龄稍大的文化素质低,农技知识较缺乏,凭老传统、老经验从事农业生产,存在着盲目施肥、用药现象,很难把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导致种田投入高,收益低,新型农业实用技术难以应用到位。为此,把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作为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措施,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2 农业科技入户的重要作用

2.1 加快了农业技术推广步伐 开展科技入户实现了示范户与技术指导员的直接对接,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了示范户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水平,架起了科技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技术指导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农户“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农户需求,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的推广应用步伐,有利于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性措施。

2.2 是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当前,由于盲目施肥、用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生态污染、品质安全性差等问题突出。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可以推广应用先进的机械化育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的问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3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科技入户工作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平台,组织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意,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对面的示范、手把手的指导、心连心的服务,了解农民之所急、所盼、所想,把实用技术真正用到生产中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增进了农民的情感,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

2.4 提升了技术指导员的综合素质 在农业生产中,技术指导员要想全面掌握生产技术,提高指导能力水平,不但应具备丰富的高产栽培理论,病虫防治、土肥、种子等相关综合知识的应用,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较好的沟通能力。技术指导员通过省、市、县举办的专项技术培训机会,及时掌握最新农业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自身科技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开展科技入户指导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意识,与农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解决科技工作者与农户生产经营脱节的矛盾,锻炼了技术指导员的意志,提高了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

3 具体做法

3.1 遴选示范户,明确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年初,通过上黄镇8个行政村分别择优遴选种植、园艺、农机科技示范户270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15~20户农户,对示范户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种植面积等信息登记造册,以方便指导员与农户进行及时沟通,并且根据示范户的需求,制订科技入户工作方案,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在稻麦种植前,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3.2 宣传发动,开展培训 按照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有关要求,制订切合生产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施方案。在培训内容上,一是依据农业生产季节当前农事开展培训;二是对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措施等内容开展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根据农户实际需求,按生产季节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和分散培训,采用邀请专家授课,田头现场培训,组织实地观摩等形式,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10多期,参训800多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1 000余份。

3.3 入户指导,增强效果 在农业生产各个关键环节,每个技术指导员按照工作职责,认真做好示范户前期播种、幼苗期管理、大田准备、科学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指导工作,全年入户天数达120d能上能下,确保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做到关键时期主动入户,农户需求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到户,提高科技入户的满意度。

3.4 发放物化,推进入户工作开展 为充分调动示范户参与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的积极性,镇农业部门协调资金采购肥料、农药,及时发放物化补贴,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使示范户真正体会到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带来的实惠和效益。

4 主要成效

4.1 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效 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上黄镇粮食持续增产增效,全年粮食单产超吨粮,名列全市第一。通过2014年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优质的服务,使科技示范户掌握了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示范户的水稻单产平均达10 267.5kg/hm2,比普通农户的单产增加783kg/hm2,增产8.26%,增收2 345元/hm2。

4.2 建设高产示范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在示范村建立稻麦高产示范方,由技术指导员亲自抓好关键环节技术的指导和落实措施,在生产关键时期组织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进行现场参观,增强感性认识。该镇坡圩村的水稻高产方,经市县专家组验收,单产达到11 455kg/hm2,为大面积生产树立了高产典型,充分发挥了示范效应。

4.3 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量提高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技术指导员上门送农业信息、送新技术,为示范户解决实际问题,切实解决了农技推广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坎”,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到了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培训工作更加扎实,农技资料发放更加及时,田头服务更多更细,农户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4.4 提升了科技示范户的种植水平 通过实践,科技示范户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学到了先进推广技术,掌握了高产栽培技术等科学种植知识,实现了全面增产增收,增强了示范户的示范带动效果,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运用农业科技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责编:张宏民)

作者:霍士春

科技入户农业科技论文 篇3: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工作的思考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农业生产和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留守的农业劳动者的素质相对较低,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不足,加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偏低、农业增效迟缓、农民增收困难。因此农业部于2005年在全国100个县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提升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云南 农业科技入户 绩效评价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自2005年开始启动。文山州广南县是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部唯一部级试点县;省级选择保山市隆阳区、昆明市寻甸县、曲靖市宣威市、昆明市晋宁县、红河州建水县五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为省级试点县。共推广14个左右主导品种和22项左右主推技术。云南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广泛依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示范机构,构建了“省级专家—县级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普通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受到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工程实施4年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所实施的试点县中,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都能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推广示范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

一、云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的意义

云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云南基层广大的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户,对农民(示范户)进行主体培训,通过提高示范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发挥示范户带动作用,加大主导品种、重点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粮食生产。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农业科技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贡献,有必要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引入绩效评价,其核心是强调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目标、效率、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

二、云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实施的效果

1、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云南省在长期的科技示范推广过程中,摸索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农技推广机制。在科技推广示范的过程中引入绩效评价机制,使省、县、乡各部门、各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均与其责权利挂钩,有效激励技术指导员真正愿意走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变农户“上门要技术”,为“技术送上门”。

2、绩效考核制度逐步完善

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规范农业科技传播的制度,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人员的积极性。为完善和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体系,云南省引入自下而上的考评制度,考评重心下移,增加农户考评的份量。如广南县引入“70%”的考评指标,规定一位技术指导员指导的示范户有70%的对其不满意,就可以启用淘汰机制,对该名技术指导员予以淘汰;一位县级首席专家联系的技术指导员中,有70%的技术指导员对该名首席专家不满意的,该名首席专家一样被淘汰。

3、绩效评价创新更多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随着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传播的深入,各级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创新了一些新的推广示范方法,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就是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绩效评价主动性的表现。在高产创建和高产竞赛中,通过土地流转和中低产田整治,在品种技术、整地播种、肥水管理、技术培训、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既有效利用了土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改变了农民粗放种粮习惯,增强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大面积推广高产栽培品种和技术奠定了基础。

4、绩效评价的观念逐步形成

各试点县在绩效评价中,经过几年的工作努力,绩效评价的观念逐渐形成。广南县实行风险金抵押制度,规定每年从2月至11月每月从高级农艺师工资中扣60元、农艺师扣50元、助理农艺师扣40元作为风险抵押金,所扣风险抵押金与项目责任目标挂钩。

除此之外,在绩效考核中,还实行末尾淘汰制。每年末,根据绩效评价表,对县级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进行绩效打分排名,将排位末尾的县级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予以淘汰。如2007年,寻甸县按绩效考核结果,实行末尾淘汰制,淘汰了9名技术指导员、103户示范户,并依程序补充9名技术指导员、103户示范户。

三、云南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建立和完善一套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较长过程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的目的是通过引入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绩效评价的各被评价主体实施评价,并有利于变被动为主动,将评价结果与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主体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基层农技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励先进,淘汰后进。但是建立这样一套科学的、运行良好,评价客观,且成本较低的绩效评价体系,能涵盖农技推广体系中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评价侧重点等的复杂性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有关各方对绩效评价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缺乏理解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体系推广时间不长,绩效评价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还缺乏成熟的经验。现在来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工作对人们,特别是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示范户固有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为什么要评,怎样评及评价的公平性以及评价靠后所带来的压力如何化解等均有所抵触。因此评价可能会变成走过场。

3、评价指标的设置有待调整和细化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主要由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绩效评价的结果两部分构成,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自评结果、电话调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组织管理、培训、宣传报道、专家综评等方面,每个方面又进一步分解成很多个可量化考评的指标;绩效评价的结果用于评价绩效好坏,探索奖励,激励先进等,经过这几年的实施,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指标过细,定性指标较多且难于获得指标数据,评价结果拉不开档次等。在2005—2008年的绩效评价中,一年内省文山县对县级14个专家的绩效评价结果均为100分(满分100分),这实际上淡化了绩效评价的权威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约束力,达不到“激励和惩罚”的目的。

4、对省级专家的评价不够

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省级专家的评价,或者说评价降低了省级专家在农技推广示范中的责任。实际上,作为某种主推品种或技术的首席专家,对全省的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成败,应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首席专家推广的品种和技术产生问题,对全省的影响之大,应该是很难估量的。

四、对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绩效评价建议

随着2009年云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而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正在面临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起重要作用的绩效评价机制,应该在中间起到核心的作用。

1、规范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增加和确立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适当时候引入结果公示制度,将绩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各级专家、农技推广人员晋级、晋职、评优等的主要依据,将对示范户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更换示范户和追责的一个依据,以此来增强绩效评价的约束力。

2、科学调整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增加自下而上的评价份量

为增加绩效评价体系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应该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改革,引入上下评价,自下评价制度,考评重心下移,对示范户的评价由技术指导员和辐射户和普通户来共同完成,以辐射户和普通户为主;对技术指导员的评价,除上级部门和负责的县级专家外,引入示范户评价,并逐渐增加示范户评价的权重;对县级专家可以由省级专家、下级技术指导员和示范户三方来共同评价。

3、增加对省级专家的评价权重

省级专家在推广体系中处于金字塔塔尖,某产业的省级专家在全省该领域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带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增加省级专家的责任,让其责权利更为明晰,并有人为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风险买单,对于省级专家,则主管部门,各县级专家,随机抽样的部分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和普通户均应有对其进行评价的权力。

4、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体系,建立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库

农技推广评价结果的运用,是农技推广示范绩效评价的核心问题,对于事关产量增加和收入增长的示范户、辐射户来说,可以有一个问责的平台,使绩效评价好的得到奖励,绩效评价差的得到相应限制和处罚;对于主管部门来说,也可以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体系,建立一个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库,使评价结果应用制度化、常态化。

(注:本文系云南省农业厅项目——《云南省科技入户情况调查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正洪、夏胜平、尹丽辉: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科技入户的目的和意义[J].湖南农业,2008(4).

[2] 尹丽辉、夏胜平: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意义、目标及作用[J].湖南农业科学,2006(2).

[3] 刘滨、康小兰:潘晓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绩效评价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西省3个试点县的实证[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 管红良、汤锦如、戴云梅:农民采用新技术过程、文化素质和推广方法关系的研究——以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淮安市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05(2).

[5] 陈志英: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5(4).

[6] 刘辉、李小芹、李同升: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和动力机制分析——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3).

[7] 张志国:杂交玉米推广与种业发展[J].玉米科学,2006(5).

[8] 王子齐、吴敬才:农业科技传播新体系及其主要模式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作者:李学坤 张榆琴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论文下一篇:食品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