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如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论文 篇1:

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系统 确保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畅通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创新驱动。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职能,而且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还发挥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推进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近几年,高校科技成果产出有了大幅度增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同时,高校也面临着的不容忽视的新挑战。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众多的科技成果要么停滞在论文或专利层面,要么就是由于轉化经费的缺乏,梗阻在实验室或中试车间里,导致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来源,确保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畅通,是时代的赋予高校的历史重任。

一、“中试空白”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般现实写照

科技成果在实验室的成功,并不代表企业能照搬科技成果,按图索骥地进行生产。在应用到企业生产前,为解决生产技术问题,降低未来生产的风险,需要对科技成果进行进一步实验,因为来自高校的科技成果,毕竟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生产的规模不同、面临的风险因素不同。

高校研制出的样品必须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中试环节是对研发出的样本进行测试的环节,需要消耗较多的资金、人力等,通过中试生产出小批量产品,然后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试销,并记录相关数据,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过该阶段,可以大大提高以后商业化、产业化阶段的成功率。

一般来说,研发、中试和生产的要素投入比约为1∶10∶100。国内高校的科研投入虽有所增加,但用于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高校基本无力独自进行中试,加之目前的考核导向问题,高校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发表论文上,很多科技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中试工作,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只能草草收兵,致使成果成熟度不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试空白”现象打破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连贯性,对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过程构成了严重阻碍。这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薄弱环节。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科技成果只有同社会、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高校由于人才聚集、科研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裕,成为催生科技成果产出的高地,但科技成果数量高,并不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数量也高。据不完全统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科技成果从产出到转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其中最大的困扰是来自转化资金的缺乏。缺乏转化资金是科研人员遇到的一个难题,这也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少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范围有限

高校科技成果一般发端于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自身的专业,通过申请国家级、省级、校级公开招标的课题(纵向课题),或接收企业委托而确定的研究项目、研究方向(横向课题)从而确定科研项目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项目,配置不同金额的科研经费,限定不同的完成时间。

科研经费的使用限定在从项目开始到产生科技成果为止,有一定的期限,且在使用范围上有严格的限定。科研经费分为社会科学项目和自然科学项目经费。这些经费和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定,不能挪作它用。社会科学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资料费、调研差旅费、会议费、计算机使用费、咨询费、打印费、成果鉴定费等,自然科学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有: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这些经费均为带帽下达,且管理严格,使用范围有限。

随着科研成果在规定的期限内产出,科研经费的使用也到此为止,即使科研经费没有支完,也需要上交相关部门。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不含科技成果转化经费,导致科技成果转化不能顺着科技成果的产出持续深入进行,转化路径受阻。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的科研资金投入每年在大幅提升,科技成果的产出从来不缺乏经费的支持,甚至经费有支出不完的情况,但在成果转化的后续重要环节,却没有带帽而来的经费支持。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缺乏

高校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可用资金,来自本校一定比例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高校“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各省根据国家的奖励比例,出台了各省的奖励比例,各高校根据各省的奖励比例,出台了各校的奖励比例。据不完全调查,一般情况下,高校可以留存1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用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需求。

由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才刚刚起步,每年高校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收益本身就非常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有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才实现“零”的突破,每年转化收益总计不到百万元,学校留存的资金不过十几万元。此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更是杯水车薪。因此,高校缺乏可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积累的资金。

(三)高校科研人员自有资金不足

我国高校的科研人员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距离富裕的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资金积累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成果转化的需要,科研人员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高校科技成果在转化中以转让模式为主,没有采取自行转化的模式,科技成果转化采取一卖了之实为不得已之举。

相比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由于存在硅谷这样的创新创业的热土,科研教学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手中握有多年来积累的自有资金。教学科研人员,在专业方面,既是指导学生学业的教授,又是指导学生的创业导师;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他们既可以担任导师,又可以担当天使投资家,使科技成果从产出到转化可以持续进入良性循环。

(四)科技成果转化承接方投资意愿不足

科技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高校由于教学科研的需要,储备了大量的高端科研设备,有国家级、省级的实验室,科技成果来自教职工多年理论积累和反复试验,基本上是原创性成果,技术创新性强,商用价值高,对社会经济贡献度大。高校科技成果由于其创新性高、商用价值高等优势,一直以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承担方--企业的青睐。同时,又因高风险、高投资等因素,致使企业投资意愿不足。

1.高风险

科技成果从研究、开发、商业化到产业化,每一步都要跨越相应的障碍,在转化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困难,经受多种考验,具有多重风险。科技成果转化要跨过“魔川-死谷-达尔文海”,可以说是步步曲折,步步驚心。

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开发所经历的障碍被称为“魔川”,是由技术的不确定性造成的。科研人员要在资金的支持下,进行大胆的探索、试错,以克服技术的不确定性。从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障碍被称为“死谷”。大学和企业在技术发展和推销过程中的信息、动机的不对称以及科学、技术和商业企业之间存在的规范不同,形成了大学研究成果走向市场的障碍。跨越死谷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增加投资、尽快实现新产品销售。从商业化到产业化所经历的障碍被称为“达尔文海”,这是由市场优胜劣汰竞争造成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高投入

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大量中试资金的支持,而且投入的资金没有产出的效益。同时,商业化、产业化的还需要雄厚资金支持,最终的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产生高收益,还具有不确定性,因为科技成果转化毕竟存在高风险因素。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通常是依靠企业和风险投资机制来解决,但当前企业生存压力大,金融机构处于规避高风险的考虑,致使科技成果的无论承接方的企业,还是投资方的金融机构,往往在高风险面前望而却步,不愿冒然高投资到科技成果转化领域。

由上可见,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方高校和承接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资金支持不足,使科技成果转化常常被困中试及商业化与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不足,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受阻的重要因素。

三、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系统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受阻之处,往往是资金缺乏保障之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支持,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由政府资助、企业资本、产业基金、社会捐赠、风险投资、以及高校自有资金等构成的多渠道资金支持体系,尤其要积极引导风险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风险资本与创业投资公司的作用,共同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瓶颈难题。

(一)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法规,对实施创新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化。

高校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使创新创造成为一种价值取向,以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使高校成为创新创造的热土,要树立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千方百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受阻路径,不仅让科研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还要让科技成果在祖国大地上成长、成熟,并为企所用,为民谋利。

全力打造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架设起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构建更为合理科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是时代的期盼,是历史的重任。

(二)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在实施科技创新,打造宽松的政策和法规环境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科技成果产出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国家每年投入到高校的科研经费依然呈增长态势,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与质量也在稳步上升。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也是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还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

由于科技成果在二次开发与孵化中存在较大技术风险,中试经费的缺乏成为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风险大的项目研发和中试,政府财政资金提供重点支持非常必要,以确保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支持主要做好三点,一是在科研经费使用上,项目主管单位要拓宽资金使用的范围,允许科研经费在转化方面也能得到使用,不必局限在科研成果产出使用上。二是单独设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高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建立健全中试资金支持保障机制。

目前,为了更好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重大瓶颈,开展科技攻关,对重大的科技成果,地方政府资助高校、企业等建立了中试基地及实验平台,但对于高校每年递增的众多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这样的中试基地显然不够,还不能有效解决更多的中试资金缺乏问题,还需要对众多的中试给予资金支持,建立更为广泛的中试资金支持系统。

(三)借助“双一流”建设  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了整体安排和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通过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任务的完成,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一流大学,是一个追赶发展、提升内涵的历史性的机遇,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意味着有更多的发展资金支持。高校要用好这些资金,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路径。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和實力,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推动校企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彰显应有价值。

高校要着力解决“中试空白”现象。科技成果只有进行中试之后,才能提高产业化的成功率。据统计,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因此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建立旨在进行中间性试验的专业试验基地,通过资金、装备条件与技术支持,对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

设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经费。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中,高校的科研运行机制与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要进行有效结合,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力度,实现科技成果创新价值。

(四)加大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高校科技成果的承接方为企业,为了吸引企业对科研项目进行投资,提高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吸纳度,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投资主体,高校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在成果转化的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技术特征、市场环境等因素,灵活选择成果转化的最佳阶段,并选择合适的转化模式与之匹配,应鼓励企业早日介入成果转化,真正做到双方知己知彼,既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又能降低交易成本,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获得资金的支持打下深厚的基础。

金融机构要做好信贷资金服务,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难题,扩大信贷种类,放宽有效担保的方式,拓宽科技成果转化的贷款规模,要从信贷有关政策以及资金的投放上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逐步倾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缺乏,要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视角,系统加以解决,要逐步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化投资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企业、成果持有人、社会融资的份额,拓展成果转化的资金来源,分解投资风险,打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资金循环体系,确保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畅通,有效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结合,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2018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项目“创新驱动战略视角下宁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项目号:18NXJY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熊莉萍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论文 篇2:

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如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知识经济

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命题。而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必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认识

1.1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指的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1.2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

1.2.1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具有限定性国外并没有采用“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法。按照我们现有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并非等同于每一项科技成果都是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需要与生产“嫁接物化”,才能从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直接生产力,这里存在一个从发明设想到开发试验、再经过设计试制到产品生产、并最终成为商品投放市场占有市场份额的持续发展过程。国外(指西方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企业独自承担完成,过程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运作高效,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性障碍,这里科技成果就是技术,其过程也被称为技术创新,并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创新理论予以解释。国内,此过程主要是由互相独立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分别承担完成,即研究开发在科研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在企业进行,两者之间如何衔接就成为带普遍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如果仅从过程的角度来衡量,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外技术创新是基本等同的概念,它们都是发明-开发-设计-试制-商品化的阶段动态过程,是使科技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不断逼近的过程。

1.2.2科技成果转化的界定存在不确定性提起科技成果转化,首先涉及到科技成果鉴别和科技成果转化成败判别两个方面的评判,到目前并没有形成公认统一的标准,尚存在诸多争议。关于科技成果的衡量标准,究竟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成熟度才算是科技成果。目前较多采用的是以鉴定作为科技成果的认可标准,为正确判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我国从1995年起施行修改后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并规定仅对应用技术成果进行鉴定。虽然鉴定办法也增加了保证质量的措施,但鉴定水平评价与成果实际转化效果仍相距甚远,“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并不一定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1.2.3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科技成果转化要经过复杂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研究与开发阶段。根据新思路、新设想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研究,或进行样品、样机研制,获取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其成果转化可达到技术水平转移和应用的程度,这也是技术风险最大阶段。二是中间试验阶段。对实验室及R&D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和十倍、数十倍的放大试验,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其成果转化可达到扩大应用推广的程度。三是工业性试验阶段。在中试基础上按照工业化生产和市场的要求,设计出适宜的经济规模,进行工业化试生产,对产品质量、消耗成本、生产环境进行监控、考核,同时将产品规模投放市场销售,并核算其经济效益,其成果转化成败的标志是产品的工程化成功和商业成功,即在市场上销售并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四是产业化阶段。将成熟或基本成熟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大批量生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其成果转化完全以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来考核。由此可见,科技成果转化伴随着科技成果研究、开发、试验的进展和成熟度的提高而在时间、空间上相应发展,这种发展同样应遵循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和急功近利的态度来看待科技成果转化,不能指望科技成果今天开发、明天就能产业化,对科技成果转化应有战略性的长期考虑。

2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拥有的科技成果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己研究生产的科技成果;二是与大学和社会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共同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三是为了企业自身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引进购买的技术成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2.1成果的产生是否以市场(或企业需要)为导向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致使许多研究项目在立项时没有考虑企业的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费用花在技术的先进性、新颖性的研究上,而且有一种“惯性”存在,使得许多研究者长期甚至一生都在某一个领域中摸索,其研究成果很少甚至没有一项成功运用于生产中。

2.2科技成果本身的技术适应性问题

有的成果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脱离这种环境条件就不一定能适用。

2.3科技成果技术成熟性问题

一项科技成果要应用于生产,必须是一项比较完善而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的成熟是体现在该技术的全过程、全方位上的,而不是局部的技术突破。

2.4科技成果的配套设施装备问题

有不少科技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只注重工艺技术的软件部分 ,而不注重硬件部分的配套研究,因为许多科研成果都是在小型实验室中完成的,试验研究所用的装置是简化的、是以工艺拉通为主,不能很好地考虑产业化的装备问题。

3企业如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也是促进地区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面对创新发展的需求和压力,国内许多城市都抓紧制定政策、出台措施,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吸引,努力争取新一轮人才竞争优势。在此形势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目前的一大重要任务。因此,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采取三大举措

在持续多年的竞争压力下,我们在政策上的突破创新余地已非常有限了,但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有所作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力气推动:首先,推动人才立法。力争从法律上保证人才工作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优化人才发展大环境。再次,推动增加投入。呼吁建立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其增长与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强化政府资金对人才开发的引导作用。最后,推动加强宣传。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和设立“创新人才奖”,表彰奖励为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形成关心、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3.2构建三大平台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服务的三大平台:建立健全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加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力度,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建立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银行、创业投资、产权交易、证券等为依托的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平台,建立行业性的创新服务中心,为不同行业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3.3壮大五个载体

载体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载体人才就无用武之地,政策再好也留不住人。吸引各类创新人,必须具有能够满足人才的岗位,让人才满意的薪酬制度,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要在原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建好五大载体,即:以开发区及其区内迅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为依托,建设区域性创新人才载体;以大专院校、研发机构为依托,建设骨干性创新人才载体;以留学生创业园为依托,建设吸纳海外留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载体;以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建设以吸纳博士、硕士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载体;以重大项目和重要活动为依托,建设“两栖”式的柔性创新人才载体。

3.4完善五类政策

为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落户,应该有计划地完善以下五类政策,营造更加宽松良好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目录、紧缺人才培养目录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发布机制,制定政府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创新人才培养使用鼓励办法;完善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政策,深化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行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制,改革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完善创新人才分配激励政策,推行年薪制度,设立区域人才薪金标准晴雨表,探索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股份期权激励办法,鼓励智力参股,建立多元化分配体系;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政策,探索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四要素构成的人才素质模型和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人才评价结果与人才使用更好地结合;完善创新人才配套服务政策,落实创新人才安家、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相关措施,做好人才引进的后续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戴汝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大成智慧[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10).

[2] 陈亦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刘培森,蔡贞文.发展继续工程教育,提高科技人才创新能力[J].软科学,1999,(4).

[4] 陈成鲁.社会人才学[M].海潮出版社,1989.

[5] 《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组.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研究[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作者简介:袁晓斌 (1964-),男,江西修水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创新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作者:袁晓斌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论文 篇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的作用及转化机制研究

摘要:在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的情况下,研究技术经济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校技术经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高校科技成果中有效机制问题,对推动高校科技发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人;作用及转化机制

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设备、工艺,还与投资、管理、营销等环节密切相关。在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的今天,光靠科技人员或一个研究群体,或靠管理、行政部门来负责成果转化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谈不上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进入企业第一线,必须有参与转化各阶段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技术经纪人等多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共同努力而完成科技转化工作。高校技术经纪人是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催化剂,是促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

1 目前高校技术经纪人特点

(1)有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少,执业经纪人更少。由于技术经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80年代我国培养了一批技术经纪人后,一直没有培养,到90年代末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在高校当中逐渐培养了一些。上海目前有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只有500多人,执业经纪人200多人,而上海高校有技术经纪人资格证书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执业技术经纪人只有十几个人,有技术经纪组织的高校基本没有。

(2)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真正下海以技术经纪为主业的更少。从事技术经纪的人员大部分是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以学校科研管理为主兼科技成果转化,以本校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为主,技术中介则为副业,技术经纪人员基本是拿国家工资而无中介报酬。

(3)科技人员和教师出身的较多。他们对于科研或教学工作比较熟悉,有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金融、法律、财经、企业管理、商品流通等专业知识及市场意识较薄弱。

(4)从事初级、单一的中介业务较多,参与系统深入的业务较少。目前技术市场上的技术经纪活动,以简单中介为多,技术经纪人活动的空间比较狭窄,真正从头到尾参与技术转化全过程的不多。他们的促销、洽谈能力很强,但是多数人的业务职责只到签订“意向书”为止。深入洽谈、签订合同以及合同实施、项目建设等深层次工作,则很少参与。

(5)业务渠道和经济来源不畅通,其地位作用并没有获得普遍承认,因而技术经纪人的报酬比较低廉,没有和他们付出的劳动以及创造的社会价值直接挂钩。与其他行业的经纪人相比,高校技术经纪人的生意比较清淡,业务收入比较微薄。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的作用

技术经纪人是指活跃在科技项目和投资资金之间,就某一具体项目成果与投资机构或所需企业进行对接而实施斡旋沟通的专业中介人士。一个项目最终对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技术经纪人的沟通和运作,而对于技术经纪人来说,能否更多地做成项目交易或成果转化,最为关键的是能不能够掌握足够的科技项目、市场信息和合理有效的运作模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在技术市场中应起到特殊作用,为高校科技成果的买卖提供各种中介服务。如何实行高校科技成果与社会经济的有效结合,从微观角度分析,关键在于高校科技成果与投资机构或所需企业在技术商品交易领域中的有效结合,具体地是在签订技术合同(如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等)中的有效结合,即一方愿出售,一方愿购买,从而完成交易。高校科技成果的交易,直至最后交易成功,有赖于较高知识水平、较强能力和良好素质的技术经纪人充当中介,为二者的有效结合牵线搭桥。

(1)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开拓市场空间,捕捉市场机遇,提供市场信息。高校技术经纪人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积累了技术市场买卖双方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完备程度要远远大于技术交易中的任何一方,通过掌握的信息和对专门知识的投入,实现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准确度。利用信息优势对技术供需双方进行有效的配对,降低整个技术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率。

(2)为高校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评估、议价和双向选择交易额。高校技术经纪人应对高校科技成果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估,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议价,并将技术成果与适宜的技术卖方相匹配,促成技术成果的成交。

(3)组织参与高校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高校技术经纪人要善于组织科技人员及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并在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要进行充分沟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商业化开发的各个环节,为科技人员出谋划策,组织协调。

(4)在签订和履行技术合同中全方位服务。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了解双方各项条款是否表达清楚,是否符合合同法的要求,是否将技术标的内容、技术指标参数、支付金额条款、技术知识产权、供需双方的责任、义务、保密条款、违约责任以及合同争议解决方法等条款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由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是买卖关系,而且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不但要考虑学校的利益,也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加强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合同不仅是对当事人的约束,亦受法律的保护,促使双方能够认真履行合同。

(5)融资中作参谋、中介协调和监督服务。技术经纪人除了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牵线搭桥外,还要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向银行贷款或与风险投资公司相结合,广泛吸取各方面的资金,为科研人员和企业实现成果转化所需融资作参谋,解决成果转化及后续开发资金的后顾之忧,在整个过程中应起到协调和监督,并为实现成果的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培养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人是一座桥梁,一面握着学校的科技成果,另一面牵着资金持有方。经纪人不是单纯的掮客,而是既要懂经营又具有合作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必须对市场有深刻理解,对于成果和资金的对接过程有很高的领悟力,同时还要有强大的策划水平,对项目进行包装、推销和实时跟踪的能力。一名高素质的高校技术经纪人除了应具备一般经纪人素质外还应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素质。

(1)综合的科技知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要不断了解各个时期科技发展趋势、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动向。在具体从事经纪活动中,还要对所经纪的技术先进水平、成熟程度、实用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该技术内在质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技术经纪人所经纪的技术是不固定的,必须覆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综合性知识,并对单一学科的外延和多学科交叉都有所了解和掌握。由于技术交易涉及到科技、经济、法律等许多方面,要求技术经纪人掌握多个领域的科技知识。①专业知识。技术经纪人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科技常识,而且要对所经纪的特定的专业技术领域熟悉或精通,达到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对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试制、规

模生产的全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就不能开展深层次的技术中介服务。②经济知识。经济活动是属于经济领域的,因此,技术经纪人必须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与自己从事业务有关的金融、财会、统计、管理等方面的经济学知识。为了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企业购买技术,技术经纪人要熟悉该技术用于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质量、工艺标准及管理情况。③市场知识。技术经纪人是在科技商品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活动中的中介人,要能运用各种科技、经济信息,可行性论证调查技术商品的市场情况、供应状态及发展趋势。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以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技术经纪人必须对技术交易中涉及到的《技术合同法》、《专利法》、《税法》、《企业法》、《民法》等要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技术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的技术交易的法规要非常精通;必须熟悉技术合同的洽谈、签约及协调,还要熟悉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条约的相关知识等。

(2)特定的工作能力。技术经纪人应具有广泛猎取和筛选科技信息的能力。技术经纪人接触面广泛,能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要善于分析和利用掌握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传播信息,以其客观地位而客观地反馈信息,以其独特的联想力和判断力,运用信息去发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向科研人员反馈这种机会,提高科技人员研究方向的准确性,促进技术推力与需求引力的耦合,使科研工作既适应市场又引导市场,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高校技术经纪人应能对技术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和论证,对技术项目的现有和潜在的市场进行准确的调研和预测。作为中介,职业道德要求技术经纪人不仅要促成技术交易,更重要的是要对交易双方负责,使其都能从中获取应得的利益。要做到这种“双赢”,技术经纪人应对所要交易的技术进行认真而客观的可行性研究,对技术成果的转化前景要心中有数。

技术商品与其他普通实物商品不同,一般人很难对其价值和质量作出正确判断,这使得其交易过程比较复杂,影响成败的人为因素较多。因此在技术交易过程中,经销策略和经销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经纪人是技术交易的组织者,他应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洽谈能力;同时作为买卖双方的纽带和桥梁,他还应具有较强的公关和社交能力,应在科技开发和生产两个领域广交朋友,成为友谊和合作的使者。

(3)高尚的职业道德。高校技术经纪人和企业在促进成果转化的同时,一定要诚实信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诚信更为重要。以诚信为本,保证双方的利益,保证科技成果的成熟性与可行性。无论受哪一方委托,为了促使双方公平、公正地交易,技术经纪人应本着诚实守信的精神履行自己的应有职责,遵守职业道德。

4 高校成果转化中发展技术经纪人是必然趋势

从高校来看,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科研人员的长期封闭,致使经济意识、市场观念淡漠,选题大多不结合实践,也由于在评价鉴定科技成果时只注重学术价值而忽视社会经济价值,致使科技人员往往只注重成果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原理上的合理性,而忽视实践上的可行性与造价上的经济性,所开发的成果大多只是实验室的成果,科技成果不成熟性、不配套、市场适应性差,在我国高校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大约只有10%-15%。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特别是技术经纪业,让技术经纪人成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由于技术经纪人的业务活动是穿梭于科研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能及时了解什么是社会急需的技术和适用的技术,懂的哪些技术的成熟度高,哪些技术尚待配套和二次开发;熟悉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条件及发展趋势。因此,在技术经纪人的信息提供、技术评估、咨询服务、中介协调、资金融通等职能的作用下,能有效地激发技术市场的潜在需求,促使生产部门主动地向高校科研人员提出新需求、新课题,也促使高校科研人员主动地为生产部门排忧解难,不断根据社会需要推出新的科技成果,进而不断完善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

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的转化机制

(1)加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不到15%,离高校科技工作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充分认识到加强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高校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发挥技术经纪人在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懂科技、懂法律、了解市场、善于经营、诚实信用的技术市场经纪人队伍。针对需要成果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咨询服务,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不断地向企业提供市场、法规、金融等相关的最新信息,实现成果的彻底转化。只有这样,高校的科技成果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成为企业与研究单位都信赖的伙伴。

(3)改革高校技术经纪人队伍的体制,实现技术经纪人职能跟政企分离。高校技术经纪人要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大力支持高校的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性的科技型技术经纪人服务机构,而这些服务机构应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同等政策。

(4)加大政策力度,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奖励等应与工作业绩(经济效益)挂钩,利益分配向技术经纪人倾斜,对技术交易中成绩突出的技术经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激发技术经纪人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经纪人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其他经纪人活动还差很大距离,高校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应快步发展。打破瓶颈,提高技术转化率,同时还需政府和社会共同营造政策环境和推进实施。近期上海市科委以政府扶持的形式颁布了《上海市技术经纪发展促进资金管理办法》,以通过减少会费降低技术经纪人的入门门槛(对获得技术经纪人资格并成功注册的执业经纪人可获得70%注册费的补贴),以风险资助降低技术经纪人的活动风险,以激励资助支持和保护技术经纪人开展技术经纪业务、提高技术转移成功率,这对发展壮大高校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技术经纪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技术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康德宝

上一篇:文化节策划方案(精选2篇)下一篇:小学学生养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