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学术论文进行文献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进展做了梳理,并对研究概况进行了评价。【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综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1:

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十分关注,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进行理论概述,在此基礎上展开了详细的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

創业教育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校教育理念,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模式。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尚处于初期探索和研究阶段,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主要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理论概述,并对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展开分析对比,找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优势和特色,将有利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概述

由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可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指的是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所组织实施的以专业技能、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作为对高校大学生传统教育体系的革新思路。

二、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一)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1. 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清华大学“创新环”创业教育模式具备两大支撑体系:一是指导支撑体系。学校专门进行了一些行业专家、资深教授的选拔和任用,由他们共同组建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能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理论、实践指导;二是竞争交流支撑体系。通过组织召开各种竞赛活动,将学科内容、创业知识有机融入到各种竞赛活动中,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创造和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业务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基于素质教育体系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为大学生创业之路提供重要依据。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工作由学校多个部门、机构共同开展。创业教育不同实施阶段的参与部门和机构有所不同。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环节为主,进行了必修课、选修课等教学课目的设置。实践操作环节主要以创业大讲堂、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星期六等形式组成,并且要求大学生前往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实践培训。担任创业教育课程讲授的讲师为学校聘请的中关村业内资深人士、成功创业者和创业校友,共同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讲授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创业教育课题完成之后,学校将给予有创业计划,并且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三万元一次性的创业奖励基金,作为创业的启动资金。

北航科技孵化器作为创业管理培训学院的继承者,进行创业者的继续教育和培养,经过长达三年时间的孵化,将具备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大学生送入北航大学科技园,进行继续深造。该种较为先进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业资源和广阔的创新环境。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模式

1. 哈佛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为典型的“聚焦模式”,该创业教育模式与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主要表现为:从哈佛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中进行具备创业意识和潜质的大学生筛选,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相关测试之后,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课程的设置,将专业基础教育与创业教育紧密关联起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聚焦”创业教育模式体现出专业化、系统化、高效性特征。同时,哈佛大学商学院领导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当然,该校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相关标准和规范由本校结合自身实际所制定。

2.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于1891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较为系统、全面。“磁石模式”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为商学院及其他相关院校在校大学生提供开放、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平台。同时,以斯坦福大學商学院、管理学院为核心,通过进行各类资源、技术的整合利用,吸引不同专业背景的创业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斯坦福大学的“磁石”创业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业综合素养。系统、完善的“磁石”创业教育模式,深受全校师生的推崇,也作为美国较为先进和典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三、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一)创业教育目标比较

21世纪以来,自主创业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极力推荐,基于此背景下,高校普遍针对大学生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旨在增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处于本质的初级目标被逐渐替代,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创业教育体系逐步构建起来。至此,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进一步得到明确和完善,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未进行全面发展目标的设置。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初建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当时以新创中小企业为经济中坚力量,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多,而高校作为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培训主体,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和综合素养,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机遇和多元化职业成长条件。同时,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很强,直接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作用。

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明确、理念清晰;中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逐渐明确,正处于积极探索和研究阶段。

(二)創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处于研究、探索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并不多,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但绝大多数课程为选修课目,并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课程体系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运用类知识。课程教育培训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基于此背景下,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为主的国内高校开始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技能、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传统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改进、创新,并且对课程内容比例、必修选修比例等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应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构建基础所需。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突出针对性和侧重点。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建设体系日趋完善,课程内容涉及到创业意识、技能、精神、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并包含了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同时,课程教学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并附有典型操作案例,坚持专修、选修课程相结合原则,现已开设课程一百多门。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并处于研究和探索时期;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较为完善,突出理论、实践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基础性特征。

(三)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较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师资力量明显较弱,基本上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所需。首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专业教师较少;其次,教师业务技能、专业化素质较低,相当一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并不专业,甚至兼任创业教育工作。如此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不利于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积极主动性的培养。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需求的进一步增大,我国高校开始逐渐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行之有效应对策略的制定。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和工作开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的教师基本上全为专业、专职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负责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进行课题研究和探讨。同时,有条件的高校专门从外部进行客座教授的聘用,引进一些创业成功企业家、创业校友,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专业化辅导。

通过对中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尽管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依然与美国完整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做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邬智,胡冰玉.中美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0(07).

[2]陈慧女.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

[3]王梦倩,邵波,曹小妹.基于中美比较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3).

作者简介:郑娟(1981-),女,河南许昌人,硕士,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郑娟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2: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学术论文进行文献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进展做了梳理,并对研究概况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综述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走进我国是在1989年11~12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事业心和开拓教育”,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也就是后来说的“创业教育”。而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由此,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开始跨步向前。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概述

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输入“大学生创业教育”,发现最早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论文发表于2001年。从2001年至2007年,共有208篇论文发表,并且发表的数量逐年递增,依次为3篇,7篇,8篇,24篇,24篇,50篇,90篇。

从研究者的构成来看,绝大部分是高校的专职教师和行政干部,在可详细查阅作者信息的104篇论文中,专业教师59篇,占总数的56.7%,行政干部45篇,占总数的43.3%。其中专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以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方向为主。行政干部主要是学生就业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服务人员、院党委副书记及团委书记等。

从研究方法上看,绝大部分采用理论研究方法,以叙述性说明为主,通过文字来描述现象的定性研究占95%,通过调查研究的定量研究占4%,还有1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1篇采用历史研究方法。

从研究角度上看,很多是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思路的整理,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很有意义,但是存在很多问题,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有的借用相关学科的理論来分析,比如陈文华和邱贵明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文中运用组织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十大“限制因子”。有的从文化视角出发,提出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在大学文化层面上形成创业理念、创业的氛围。”①有的从创业心理素质角度出发,认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创业教育应从理论和实践的途径,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②有的从课程体系的研究出发,认为“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原理的基础上,设置以实践为特点的模块课程,加强模块课程的相互融合,对课程体系的运作予以保障,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③有的从解决具体类别院校的角度出发,比如王秀霞的《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进展

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目前研究者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因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提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人才说”。“这种说法以培养创业者为指向,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人。这种说法以梁保国、乐禄祉的观点为代表:‘所谓创业教育,就是要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大胆走向社会,自我创业。’另一可称为‘素质说’。这种说法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认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者的素质,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种说法可以以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创业教育国际性会议上给出的创业教育的定义为代表:‘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佣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④第三种是房欲飞提出来的“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成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催生时机成熟条件下的创业人才。”

2、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以下主要的几个观点。一是从国家层面出发,比如张俊、颜吾芟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张毓华认为“创业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从高等教育本身出发,认为发展创业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化的需要,“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⑤。三是从大学生的角度,比如张俊、颜吾芟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⑥,“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⑦

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看法的是张俊和颜吾芟提出的四大问题:“一是认识方面的问题:从目前高校师生的思想状况看,存在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现象。二是师资方面的问题: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的高校还十分缺乏。三是课程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业教育课程同现存其它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创业教育课程内部的逻辑性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考察完善;尚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学科内容等。四是教育模式方面的问题:创业教育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途径单一,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⑧

4、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有效的途径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意义显而易见,目前国内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理念上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思想。二是在政策方面上,政府和社会应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三是在课程体系上,应该建立合理的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原理的基础上,设置以实践为特点的模块课程,加强模块课程的相互融合,对课程体系的运作予以保障,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⑨”四是在师资队伍上,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打造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五是在实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氛围来实现。

5、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些学者提出的模式也尚处在理论提出阶段,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但对于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现把存在的一些模式归纳如下:一是学习创业教育模式,认为“学习不仅是整个创业过程的第一阶段,而且也贯穿在创业实践的整个过程。学习创业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掌握创业的本领,培养创业精神。”⑩二是尝试创业教育模式,认为:“创业尝试的深刻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如下途径:“(1)组织创业计划竞赛尝试创业。(2)安排寒、暑假打工和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到企业、公司从事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3)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环境里,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实际的创业尝试过程。(4)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将获得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然后通过技术市场或其他场所进行成果转让,在技术成果转让过程中尝试创业滋味。(5)在开始创业前,借助已有的便利条件,先进行一番试验性经营以检验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培养企业运作的技巧。11”三是自主创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1)确立创业方向与目标。(2)进行创业可行性分析。(3)自立门户,建立适合自己创业的企业或公司。四是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模式。创业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更新思想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优化创业舆论环境和进行。并且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来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五是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创业教育交流与互动,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6、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我国每年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2007年全国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比2003年大学扩招第一年本科毕业生多出了283万。而社会向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与往年持平,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创业教育正是在世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而劳动力面临就业再就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倡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的观念,掌握创业理论知识,学习创业的技能技巧,锻炼创业能力。大学生从求职转向创造岗位,不仅减少了社会就业压力,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便使学生在毕业以后更容易地融入社会,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不仅是高等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7、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是创业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朱再法、郭亚芳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应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加以检验,应主要从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操作系统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体系。而李国平等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评价方法,设计了质量控制系统结构,主要由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与质量控制系统组成。

三、大學生创业教育研究状况评价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研究方法单薄。研究者主要是运用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方法极少,实验研究方法几乎没有。(2)重复性研究多,创新性研究少。而且往往局限在分析现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存在以上问题无可厚非,毕竟我国的研究起步晚,起点底,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1)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切入,从而提高研究的综合效果。(2)增强理论创新意识。跳出现有研究模式、框架,有创造性地进行研究。(3)加强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同时,借鉴国外经验。■

参考文献

①朱先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⑻.

②李建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素质教育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

③刘素杰.大学生创业课程体中系构建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2).

④房欲飞.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4, (8).

⑤⑥韩丽霞 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⑦姬道兴.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J].职业指导教育与职业,2006,(7)

⑧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

⑨刘素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⑩11熊礼杭.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8).

(作者单位:刘开源,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硕士 讲师;程春泉,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 硕士 副教授)

作者:刘开源 程春泉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篇3:

构建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以期找到目前形势下适合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创业教育;意识;创新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创业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以及就业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大学生创业巨大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1999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逼近以及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境,使得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从1947年哈佛大学首开创业教育先河到现在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发展了60年,经过多年不断地改革,美国高校大学生创业体系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高校中创业教育已经普遍实施。进入21世纪,美国创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在高校中不仅有了很多专门的创业教师队伍,而且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迅速,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1995年、1998年日本政府分别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和《大学生专业技术转移促进法》两部政策法规,大大推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2001年日本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日本大学生掀起了创业的高潮。

1997年在清华大学开展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算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始,随后有很多国内大学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1999年1月公布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是政府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次认可。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由此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政府的引导下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各个试点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了不同模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形成科学的体系还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中才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培养体系。

二 我国高校构建科学创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 创业教育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创业教育的产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机会和条件。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教育应该与社会接轨,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2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社会上生存仅仅依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创业教育学生能有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

创业教育符合当前大学生就业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持续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多。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与社会需求的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社会提供的岗位很少,待业的大学生人数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创业教育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使学生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岗位的创造者。

三 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的因素

1 主观因素

(1)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者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创新意识,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创业意识是指大学生对创业这一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创业意识不强是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对创业认识很肤浅,很少人能够突破自我去认识创业的本质。

(2)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品质。创业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创业者的成功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对自己的创业过程执着、自信,创业过程才会成功。良好的品质是保证创业持久发展的基础,是成功创业的共同特征。

(3)充分的创业心理准备和明确的创业目标。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必要的准备,大学生虽然具备创业的激情、充沛的精力、扎实的基础知识等优越条件,但其创业也存在着社会经验不足、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差等多方面劣势,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勇于创业、善于创业。具备正确的创业目标是大学生创业的内在动力,社会上很多人往往以财富的多少来评价创业的成功,单纯以财富来评价创业的成功往往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热情,所以创业者对财富要有一个正确和清醒的认识,树立自己正确的创业目标。

2 客观因素

(1)高校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自主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系非常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倾向于把学生视作被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强调严格管理和纪律约束,学生的个性在这种环境中往往被抑制。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认可那些惟命是从的学生,而思想活跃的学生则被冷落,从而抹杀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这种管理与评价方式虽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秩序和纪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却容易抑制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转变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这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客观因素。

(2)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三个阶段。家庭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扶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年代,大学生只有在好的创新环境中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所以社会应该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支持,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3)创业资金的融资渠道。在美国,大学生创业资金很多来源于社会机构支持,这些机构提供经费以赞助创业教育竞赛、奖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但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出资支持大学生创业,因为大学生创业经验有限,很难保证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就很难得到支持。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的积蓄,大学生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来看,学校和政府应当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四 构建科学化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1 转变教育理念,形成“教育-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实施“教育-创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育人环境和创业环境,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专长,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社会,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学生具有根据经济结构变化而改变工作类型的创新能力。怎样把创业教育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是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

2 高校融入社会,构建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

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过程存在很多的困难,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条件。高校中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如:在学校中开展创业竞赛,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区等,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的条件。学校应该寻求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将大学生创业的空间延伸到校外,给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3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业评价机制

高校中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大学生创业评价机制,才能保障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学生创业不仅对自身意义重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评价时,不单要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还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不同项目的创业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模式要具体实效,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无论学生选择哪种创业方式,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主要的评价内容。

作者:钮新荣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