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主体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以创新创业的概念以及本质的角度看, 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主体性发展得更加优秀。其包含了两个方面, 其一是创新教育, 其二是创业教育。当前, 还是有一些业内人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同, 主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分不清创新跟创业之间的主次关系, 还不认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其实, 创新创业教育的涵盖面很广, 培养学生创业不过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创新的思维带入到学习以及生活中去, 最后让学生实现对自身有益的自主发展, 让职业精神根植在心中。

2 创新创业教育定义与内涵

2.1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目标是能够培养出不仅拥有创新能力还能拥有创新意识以及思维的全方位创新人才, 能够面向整个社会进行创新活动, 以已经具备创业意识以及需求乃至于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人为目标群体, 系统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创业能力提升的教育。

2.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以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 以高校内的全体学生为对象,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为目标, 最后让学生能够开创个性并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

2.3 学生主体性

当前针对学生主体性在国内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其经历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价值论的过程, 本文认为, 以价值论对学生主体性进行解释更加符合实际。整个过程最需要体现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 之所以坚持这个就是因为要体现如何创造价值, 加强学生跟外界的沟通, 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学习”从而向“主动学习”逐渐转变, “课堂学习”转向“实践学习”, “机械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 此后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定位进行转变, 不仅仅只是教育对象, 摇身一变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提高整个流程中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意义。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主体性

高校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其参加活动时能否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性、创造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为自我发展中的主体性, 这些问题归于教育跟发展过程, 意味着在整个教育期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其二是其于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 这些问题归于教育的目的以及结果、要将学生塑造成未来社会的主体人物。从而将学生的身份转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从而真正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且还能跳出个体的局限, 向社会化迈进。

4 主体性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策略———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国教育创新来说意义极大, 很多教育创新活动都是从这里推出来的, 其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极为重视, 将发展学生主体性放在第一位, 以各种方式结合各方面资源, 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

4.1 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激发学生自主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适合的校园氛围,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来说, 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相应环境的建设, 其中有校园的硬环境, 也包括软环境。硬环境的内容是提供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物质保障, 创业孵化园或者实验室还有需要的系列硬件设备必不可少, 软环境就是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否浓厚, 其中主要有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研究氛围。

4.2 构建综合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能动性

全面统筹协调好核心课程与创新创业体系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能够全身心, 多方面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打造出教师与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一起创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要强调实践对创新创业的意义, 让整个活动基于实践同时还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把一系列实践活动都纳入到整个实践体系内, 从而丰富实践的内容, 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各种实践活动中的内容, 还可以接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 且趣味性更浓从而使得主观能动性性更强。

结束语

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来说, 创新创业教育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过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 也需要各方面的环境以及方法上的帮助, 在整个过程里,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坚持完善课程体系, 同时将社团加以利用, 从而让学生能有更广阔的舞台体现自己、锻炼自己, 充分认识到其主体地位和能力以及价值, 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教育方面也应该不断的完善,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 其便是学校主动应对变化的产物, 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主体性发展得更好, 同时针对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性乃至于创造性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本文将从教育的系列概念和目的方面入手, 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的实际教育案例, 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主体性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上一篇:南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探讨下一篇:株洲服装企业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