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进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只有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得到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1:

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

【摘要】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国各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障碍,更是影响我国人体解剖学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本文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措施进行探索总结,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人员;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在具有枯燥、繁多的特点,其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对人体解剖学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提升解剖教学水平具有推进作用。

1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水平

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软件及硬件环境是实验室建设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改造和完善时,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标准为参照。在人均使用面积、结构合理化的设计理念等各个地方对实验室进行改善。同时在改造中,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标本等的结构比例、实验室的物资数据库建设、实验室设施和布局等,以便于保存人体标本,增大人体组织结构标本的库存量,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

1.1优化实验室的标本等的结构比例标本及其展板建设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较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人体组织结构标本是实验室的基础。实验室标本种类繁多,例如小标本、大体标本、盒装标本、骨骼标本和模型标本等。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实验室标本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且以普通的局部解剖标本居多,而血管铸型标本等特殊标本严重不足。而层次分明、各种组织结构比例合理的标本能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增强学生对人体整体结构的认识和记忆,有助于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从长远看,建设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必须重视视标本建设,优化标本结构比例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1.2实验室的物资数据库建设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展示图和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实验室正常运作的硬件基础,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标本、展示图和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其对教学等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推动作用。其次,数据库一旦建立,能够方便地查找各种实验室物资的库存、使用、维护等情况不仅能够很好的记录,以及及时打印成各种报表,以便实验人员查询。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1.3改善实验室设施和布局通过对我国人体解剖学教学整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已经成为国内教学的主流,可见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完善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重点。而纵观国内外,断层解剖学实验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断层解剖学实验室的建立是高水平解剖学教学的保证。同时随着各种标本的完善及各种实验设备的更新,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应该做进一步改善,如面积的扩充、通风设施等,以及标本、设备等物资的合理布局,其对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都至关重要。

2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和有序的基石,是各项工作良好运转的依托。其次实验室人员良好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及实验设备和仪器等资源的维护,对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托和基石。實验室的管理制度一般由实验员管理职责、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管理职责、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和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器赔偿制度等组成。因此完善的管理机制至少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等。可见只有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的管理

2.2实验人员的素养首先,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高素质的实验队伍的建立及其积极性的激发,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但纵观我国的教育体制及现状,可以看出,在众多高校中,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较低,往往会受到歧视等。因此高校教育者应该相应的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赋予其教师编制等,从而极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提高实验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知识层次,并是其应得到尊重和肯定,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日常管理,实验室必须重视对实验人员的培养。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解剖学教学能力的培养;二,培训标本制作技能;三,提高对实验室设备等物资的维护能力。以上工作表明,实验管理人员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顺利开展和运转的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正确、有序和合理地开展管理工作成为可能。

3建立多媒体网络解剖学实验室

大量研究表明,有限的实验室教学证严重影响着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引入其中,且其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解剖学作为形态学科,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是利用标本、和挂图等辅助教具的直观教学,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而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各种动画下过进行演示,能够直观地反映人体结构构成,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拓展教学思路的重要方法,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之,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提高了高校的教学水平,更能提高实验实人员和学生的整体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更.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基础医学教育》,2004年第04期.

[2]罗嘉伦,涂腊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第05期.

[3]王家增.人体解剖学探究型实验教学的探索《解剖科学进展》,2011年第04期.

作者:彭建安 郭萍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2: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进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只有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得到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环境建设与管理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进行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我校及解剖学教研室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窗口。如何改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并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来谈谈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自己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1、加强实验室的环境建设

1.1 建设宽敞、明亮、设施良好的实验室

我校以前的解剖学实验室位于实验楼的一层,由于周围各种建筑相对密集,造成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差,室内弥漫着甲醛溶液气味,另外由于没有地下室,处于一层的实验室相对比较潮湿,而受到实验室占地面积的限制,我们只能将挂图柜子堆放于楼道,显得拥挤而又杂乱。2008年8月,我们的新校终于落成,实验室明亮宽敞,总面积达600m2左右。其中包括有一个标本陈列室,一个尸体陈列室,一个尸体贮藏室,及一个挂图室和两个模型室。每个实验室有12组灯,每组2根40W的日光灯,照明效果非常好;2扇门,4扇窗户,每扇窗户上均安装有换气扇,保证空气流通;在实验室的前后门附近各安装2只水龙头,方便清洗和打扫卫生。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实验室“潮湿、采光差、通风不良”等不足和缺陷,使得实验室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

1.2改进标本和尸体的保存方法

传统的保存液为福尔马林,其挥发性和刺激性都比较强。如果标本瓶盖密封不好,或者将浸泡后的尸体捞出给予学生示教时,将会对师生的身心造成极大地伤害。现如今,我们改变了标本和尸体的保存液,改用甲醛溶液配以甘油和工业乙醇,标本和尸体的保存效果非常好,而实验室的刺激性气味和以前相比却明显减轻。

2、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2.1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应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并在实验室内悬挂《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条例》、《标本、模型损坏赔偿制度》,使得全体师生能依章办事,有章可循。

2.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实验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应是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自2006年以来,我校要求实验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专科以上学历,而且要经过短期培训,使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听课,有条件的还要进修学习,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为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解剖标本的管理

2.3.1骨骼标本

在我校每个实验室,均配有一副完整的成人骨架。即标本陈列室一副,尸体陈列室一副,两个模型室各一副,将其悬挂于每个实验室的前面,以便示教。另外,全身各部的游离骨共8副,按头颅、躯干、四肢分箱存放,上课前每个实验台放一副,刚好满足两个模型室八个实验台的要求,课后由实验技术人员将其归类,放置于每个实验台下方以便下一次的使用。

2.3.2肌肉与血管、神经及内脏标本

在我校,以上标本均存放于标本陈列室。大家知道,这些标本若长期暴露于空气,可能会变得干燥,甚至霉变,尤其是血管、神经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破坏。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标本用保存液浸泡,采用瓶装或者盒装。在此之前,我们已将相关的数字或者文字符号贴附于相应的结构上,另外,在瓶外也贴上该标本的名称,以便同学们对标本的观察。这些标本按系统或者部位存放于透明的陈列柜当中。上课时根据实际需要,随用随取,注意轻拿轻放,以免发生碰撞或者落地打碎,下课后及时放回原处,并注意定期维持保存液的浓度和量,以防标本发生干燥和霉变。

2.4解剖模型的管理

在我校,共有两个模型室,每个模型室有4个实验台和放置模型的透明橱柜8个。这些模型基本上是按照系统存放于橱柜内。实验员根据实验课的需要,在课前将有关模型放置于实验台,每个实验台一套,课后及时清点,如数收存于陈列柜内。由于模型的制作多以聚氯乙烯为原料,还有部分模型系石膏制作而成,且均为中空性,极易破坏,应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既不能在模型上乱写乱画,也不能用模型互相敲打或与硬物碰撞,以免影响模型的视觉效果或使用寿命。

2.5解剖挂图的管理

自去年以来,我校已建成十余个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解剖学的理论教学,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多媒体实验室在我校还处于空白。因此,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之一,挂图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年来,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共同装裱挂图600余幅,极大地丰富了解剖学的教学资源。我们将挂图装裱后按系统分类并编号,储存于挂图柜内,实验课前按教学需要悬挂,课后由实验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收取,着重维护其完整性和可重复性,挂图损坏应及时修补,若破损、褪色而影响视觉效果时应及时更换。

2.6电教资源的使用、维修和管理

目前我们的实验室电教资源还不够丰富,仅有幻灯机、幻灯片、录像机及DVD和光盘等。这些由实验技术人员专门保管、维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媒体教学将会引进实验室。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简单的维修常识,出现一般故障能及时排除。课前必须认真检查每台设备能否正常启动运行,课后检查有无异常现象,确认无误后关闭设备,切断电源,盖好罩布,关好门窗,确保安全,平时应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2.7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

搞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工作,对于每个实验室都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为此,在每次课后都要安排学生认真打扫室内卫生,在课余时间,我们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也要定期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大扫除。为了减少标本保存液散发的气味对师生的损害,我们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每次上课前半小时打开实验室所有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上课期间打开所有的排风扇,以便室内气体充分流通。

总之,只有搞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才会使实验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得到有机地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各种硬件设施的配置与校方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实验技术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致力于实验室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长民,王明,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 [J] 解剖学杂志,2008,31(2):252

[2] 郭勇.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79-80

作者:王 琦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3:

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摘 要: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高校医学专业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但是高校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到师生安全与学校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多个层面总结了高校构建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为强化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体系 医学专业

医学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且漫长的过程。在发展历程中,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对于医学科学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高校的医学专业教学中,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实践知识的重要场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安全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与难点。伴随着高校的发展,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引进了更多先进的实验器材与设施,进入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针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提高对实验室教学的重视程度,因此各种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这样虽然推动了高校实验室教学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点课程,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教学具有着内容多而复杂的特点,并且由于课时长、参与学生人数多,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当前高校医学专业实验室针对人体解剖学开设的实验项目包括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等,面向医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开展教学,实验室教学课程多、任务重,实验室的利用率很高。解剖实验标本具有其特殊性,需要有完善的安全措施。部分高校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没有构建起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缺少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监督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在实验中存在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因此实验室教学结束后难以保证规范化处理残渣废液,出现试剂没有妥善保管的问题,缺少安全防护举措。安全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实验室有各种安全隐患。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时,需要与毒性强、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的化学品接触,需要使用易碎裂的玻璃容器,同时还需要操作带水、带电、高温的设备,因此实验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点

(一)建立组织体系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建立院系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明确职能部门,学校还要成立安全管理领导机构,组成人员要覆盖院系负责人、教学管理及实验室管理的负责人。针对安全管理,学校还要设立检查小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还要有专职的安全员。针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还要明确实验管理的安全责任人,要针对安全管理签订责任书。

(二)建立及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针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有完善的制度,学校方面要制定出内容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为了保证制度的执行,还需要制定配套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此外,学校针对安全管理还需要完善《实验室学生守则》,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在管理方面,高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实验室负责人的安全职责》《实验室管理员的安全职责》。针对实验设施、器材的管理要有详细的《操作手册》。针对实验室的管理,高校安全检查小组每学期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落实高校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的安全检查要有完整的内容记录,检查中如果发现隐患要依据流程加以处理,并存档备查。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检查小组要结合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要依据计划内容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全员实施必要的安全教育,并对安全教育过程形成记录并存档。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要在相应位置张贴安全告知语,要在实验区域设置安全警示牌,还要通过多途径向师生宣传实验室的安全常识,如编写《解剖实验室安全风险提示》,面向全校师生发放,让师生明确在实验室的安全义务与责任,以提升其安全意识。

(四)实验室环境管理

针对环境管理,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要在入门明显处安装安全管理牌,内容要体现安全责任人、危险品的种类、安全措施、应急方式,还要结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特点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内部危险系数较高的区域要张贴警示标志。另外实验室的门需要设置观察窗,采用外开门的方式以便发生危险时室内人员逃生。在实验准备阶段,标本与模型要注意有序摆放,实验完成后要检查各类物品是否完好并及时归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要注意保持卫生,实验室内不能随意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实验药品如具有易挥发、有毒、有异味等特点要放置在通风柜内,用后及时封存,实验中要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控制外泄量,操作者要佩戴防护用品。

(五)实验室的消防水电管理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要注重消防安全工作。公共区域以及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内要依据标准配备足量、有效的消防器材,摆放位置要保证方便使用。消防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要求不能有损坏,不能过期,保证具备使用条件。在实验室的醒目位置还要有应对紧急情况的逃生线路图以及应急指示灯。针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管理要保證用电安全。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内保证用水安全,下水道要通畅,在实验课结束后需要检查水龙头与水管的情况,确认没有发生渗漏或破损。在停水停电时要检查实验室内水龙头与用电设备的情况,保证处于关闭状态。在高校放假前安全检查小组需要全面排查实验室内的各类用电、用水设备,并关闭电路总控开关与供水管道的总阀门。在使用电器设备时,要规范操作,防止触电。实验室要定期检查电器设备是否漏电,严禁使用漏电的仪器。

(六)实验室标本残渣的存放

人体解剖实验较为特殊,使用的部分标本可能存在细菌、病毒,部分标本还会携带病原体,如衣原体、结核杆菌等,因此实验操作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并引发环境污染。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涉及有增殖过程的项目,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个体受到危害,防止环境受到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生物防护有着详细的规定,并发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指针》,对实验操作中的环境保证、设施使用、防护方法以及风险防控有详细的说明,实验室要依据相关内容指导操作者注意安全防护。在局部解剖项目中,实验室要配备专用残渣收集桶。收集桶要注意防止发生破损导致渗漏。残渣装满后要注意扎紧,在外面要贴上内容详细的标签,内容要体现“标本残渣”与扎口时间。残渣在收集后要单独存放,保证环境的干燥、通风。实验室管理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实施无害化处理。

(七)化学试剂的管理

有些实验使用的化学试剂可能危害到人体健康,高校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中的标本要采用化学试剂灌注的方式进行浸泡处理。制作标本时,包括漂白、透明化、染色、封缸等多个工序,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化学试剂。人体解剖学实验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部分试剂具有强腐蚀性,还有部分试剂有剧毒性、易爆性,对化学试剂实验室要依据相关规定严格管理,借助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消除安全隐患。化学试剂要保证标签信息的完整,封口要牢固可靠。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要建立台账,台账的内容要详细,账物要保证相符,台账记录要标明化学试剂的名称、数量、保存地点、购入时间、批号、规格、危险等级等信息。化学试剂要注意分类储存,要依据酸、碱性分别储存在抗腐蚀专用柜中,严禁混合存储。化学试剂如为易制毒品,要妥善存于专用试剂柜中,妥善保管。化学试剂如为易爆品,要存于特制防爆柜内,要保证避光,放置于低温、通风处。日常用于灌注或浸泡标本的试剂要放置于凉爽通风区域,标签要保证完整,用后要及时清除溅、洒的液体。残余废液可以使用吸引装置加以回收。针对废液的管理要由有专人负责,形成记录,废液要由专业回收部门来妥善处理。

(八) 解剖器械的安全管理

人体解剖学实验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解剖器械,并且参与实验的学生较多,因此许多高校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的解剖器械。解剖器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器械的管理要择成专人负责。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要以班级为单位登记领取,用后要及时归还,解剖器械严禁带出实验室。使用器械要依据标准来操作。解剖器械在使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并将表面擦拭干净后存于干燥通风处,以防锈蚀。对于不能随意处理的解剖器械,实验结束后要统一回收处理。

三、小结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针对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安全管理体系要考虑到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控,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体解剖教学的正常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提高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以及事故防范能力,消除安全隐患,为高校相关专业教学创造安全可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實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2]柏永刚,刘文,车永哲等.解剖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

[3]尹东,张红军,黄诗冰.实验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J].化工管理,2019(2).

[4]陈容容,魏东盛,靳永新等.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

(作者单位: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黄菊芳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成本控制会计核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