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根据当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独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改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思考,对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对当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实验教学被边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明确、考核标准不完善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手段、实验考核、实验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促进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包含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教学,一部分是实验教学。运动人体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也是高校全面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内容。另外,实验教学还能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1.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被边缘化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认为实验教学只是作为辅助性的教学,配合理论教学而设立的,对于实验管理体系、实验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内容的选择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另外,实验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在理论课,使得课程实验教学相互孤立,原本联系紧密的运动人体科学各课程实验教学被分割开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还会使得实验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不能发挥,实际教学中存在实验开课不足的情况。实验教学的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最终使得实验教学被边缘化。

2.实验教学内容出现重复设置

实验课的设置往往只考虑到与相应的理论挂钩,但是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均自成体系,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但其内容又有交叉,然而各自有强调自身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因此,使得有些课程实验内容会出现重复,学生很难形成“生物统一体”的科学整体性概念,导致实验室配置分散、功能单一。

3.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

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目标的游离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体育知识运用到社会体育中。高校体育教学中实验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对于当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以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等认识不到位,落后的教学理念使得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忽略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高举社会体育专业的旗帜,但是实际上却局限于体育专业的范畴。

4.运动人体课程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不完善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没有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综合测试指标体系。实验考核指标及其标准具有随意性,在不同的教师之间,考核的方法和标准则可能不相同,有的考核甚至完全依赖于看实验报告,这种混乱、不统一、不具有科学性的考核方法不能做到在“生物统一体”概念下全面地统筹安排,使得考核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导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考核结果不能将实验教学的真实效果和真实的水平表现出来。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的地位,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摈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体系完善的情况下进一步地独立开展。通过课程的设置,精选教学的内容,转变成为实验教学的模式。

2.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运动人体科学构成的理论课程结构中,以往的课程体系虽然能够形成一个简单的理论体系,但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性不足,制约了该课程的教学发展。因此,总结分析以往的理论课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课程,完善课程内容,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重新设计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和体系势在必行。实验教学的内容设计可以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思路,充分发掘学生的科研能力。

3.把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明确教学目标,对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充分认识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的社会体育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实验教学要求将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社会体育对学生的特殊要求,全面把握教学的内容和方案,重视实验教学在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教学目标与高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4.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评估受到评估方法或评估内容的不科学性影响。传统教学中,学生仅考虑实验的考试水平,忽视了整个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考核。加之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认识,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略实验本身,违背了实验课教学的目的。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结合有效的考核指标,包括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全面把握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思维,为评估学生自我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提供客观的参考。

总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改革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方法、实验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全面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忆冰,于淼.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8:17-18.

[2]金佳,顾兵,肖寒贫.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运动,2012,41:97.

作者:谢奇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根据当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独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改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和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思考,对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运动人体 科学实验 教学改革

[文献编码]dol 10 3969/j issn 0450-9889(C)2011-01-01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体育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学科实验内容,是体育院校中大部分专业都要涉及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而实验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一、目前运动人体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过时

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既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系统完整的设计。这种重学科、重基础理论,轻实践、轻基础技能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理论挤实验”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视不够。加之实验课包含在理论课中,教师往往因课时紧而挤占实验课的时间,学生对许多理论缺少直观理解和操作验证,对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原理也就一知半解。可见,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这种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实验课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重复

在目前的实验教学项目中,传统经典的实验多,现代先进的实验少;验证性的实验多,创新性的实验少;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教学内容分散、重叠和封闭,同时,也欠缺学生开拓性思维、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的设置只考虑与相应的理论课挂钩,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各自强调自身体系的完整,不仅导致实验内容重复,不利于多学科知识的互相借鉴和不同实验技术的综合与融合。

(三)实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讲授式的多,问题引导式的少;教师灌输的方式多,师生互动、个性化的形式少;要求学生被动照搬、步步模仿的多,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新的少。这无疑禁锢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传统的实验教学不仅告诉学生实验项目,还告诉详细的实验原理、使用仪器、测试方法、实验步骤乃至数据记录表格,等等。学生只需按教师指导的过程进行操作,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和细致观察。这种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教学的效果不高。

(四)实验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验考核体系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操作性科学性不够,实验教学缺乏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对实验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激励和约束都不足,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不够。教学评价多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这种评估方式往往只能表明实验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更难以反映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优化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单独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

单独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并在实验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使运动人体实验课成为基于运动人体科学理论课基础之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改变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在独立的实验课程内容中,实验类型应该由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类型合理组成。验证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占大的比例。综合性实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但所占比例不可过高。为了改变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实验习惯,有必要增加部分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在完成基本操作训练的前提下,安排学生选做设计性或半设计性实验。

(二)改革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方法

借鉴合作学习的师生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创设有利的教育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实验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仪器、实验方法,主动去质疑、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求异中学习掌握实验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实验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积极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开发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促进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有机结合。

(三)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在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中,应采取教考分离、抽测制度等措施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并将学生考核结果与实验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确立重心向创新能力倾斜,并有利于全面素质提高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平时的学习研究成果记入课程的总成绩,并做到科学性与公正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评估的可信度。

责编:黎原

作者:侯改霞 习雪峰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篇3:

人文教育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摘 要 近年来,将人文教育融入体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人文教育可以辅助体育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更加完善的综合素质。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领域,人文教育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将人文素养与运动科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端正自己学习体育知识的态度,保持一个科学的求学方法,在运动试验中学会尊重实验基本客观事实,培养其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从而成为具备很高人文素养的运动人才。

关键词 人文教育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 教学

一、人文教育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必要性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属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点课程,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附属于体育的二级学科。近年来,体育专业的发展和兴盛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体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高校开始制定具备创新性的科学培养方案,而这些变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文教育融入体育专业的比例在逐年加大,体育专业的先关人士开始意识到人文教育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当然人文教育对体育课程的融入是必要的,但这种必要不仅仅体现在对体育学科的整体把握,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渗透,更体现在人文教育融入到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体育运动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科学训练,更好地熟悉运动中人体身体机能的变化并逐渐掌握这些变化,不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将人文教育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端正自己学习体育知识的态度,保持一个科学的求学方法,在运动试验中学会尊重实验基本客观事实,培养其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从而成为具备很高人文素养的运动人才。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会通过实验教学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学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从中学会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以及科学合理的体育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对体育生的前途发展和人生成长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人文教育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有效途径

鉴于人文教育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巨大功用,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是体育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能够有效地将人文教育与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结合在一起呢?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摸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教师言传身教进行人文教育

我们知道,文体不分家,人文教育和体育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而教育最好的方式就言传身教。上面已经提到,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会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所熟知和学习,因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会在教学中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信息,使学生在对教师的学习和模仿中受益。教师在运动实验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和体育精神,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因此,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和善地同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分享体育锻炼的经验和乐趣,另一方面要不断巩固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带给学生更好的影响。

(二)将体育精神贯穿到实验教学活动中

体育精神也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事实上任何体育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体育的根本精神,也即坚忍、努力、认真及求知等等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才能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体会到体育的精髓和乐趣。比如在进行人体运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对繁琐的实验程序产生反感,但体育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坚持,且对每一项因素和成分都能够准确把握,少犯常识性错误,体育精神的教导可以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项科学实验,更加尊重人的身体和精神,因此也就会在实验过程中更加小心,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再比如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够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弄虚作假,不蒙混过关,而是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实验任务。

(三)将人文教育延伸到体育人生教育

体育专业的学习只是学生人生中的一段时间,他们终究会走进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足够的人文素养来应对种种的人生选择和困境。因此,在进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时,教师不仅需要做到基本的人文教育,更应该将这一教育拓展到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比如在追求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时,是最求科学的真善美,但是将其进行扩展,可以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再如,人体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人的身体的尊重和敬畏,可以拓展到引导学生思考对人类精神的尊重和敬畏。人文教育的功能是贯穿于各个方面的,不仅需要教师结合人文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更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更远的目光,引导学生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人文教育融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加端正自己学习体育知识的态度,保持一个科学的求学方法,在运动试验中学会尊重实验基本客观事实,培养其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从而成为具备很高人文素养的运动人才。具体言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传达人文教育,可以将体育精神贯穿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将人文教育延伸到体育人生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3〕223号

参考文献:

[1] 王红.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2] 孙睿哲.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城市地理.2015(20).

[3] 王斌,张蕴琨,孙飙.“书生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

作者:李焕品

上一篇:下学期小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德育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