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且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以人为本”, 这必然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笔者将“以人为本”融入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来, 旨在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全能型人才。

一、将“以人为本”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是大势所趋

医学模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医者关系的和谐, 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医患关系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矛盾, 在这种矛盾的驱使下, 现如今的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护士的职责仅仅是单纯的发药、打针及执行医嘱, 现如今机械的医疗护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1], 临床实践中逐渐萌生出一种渗透着“人文关怀”的全新护理模式, 因此, 现代护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要以“以人为本”为主要方向[2], 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驱使着教师提前将“以人为本”教育观融入护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门课程中。因此, 只有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才能较好的掌握《人体解剖学》这门基础课程, 为临床工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及结构的学科, 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且实验课的比重较大, 因此, 实验课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3]。

(一) 课前准备

实验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标本知识。在课前开展集体备课, 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课前集体讨论, 把每次实验课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确定下来, 确定哪些知识点是重点, 哪些知识与临床相关, 哪些知识和后续课程知识联系较大, 将重点知识分为“重点、次重点、微重点”三个级别。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明确学习目标,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 课堂教学

将“以人为本”引入实验课堂教学, 实验课的开展要围绕“实验课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模型 (患者) 为本”的层级递进关系。“实验课以教师为本”即教师是实验课的主导, 是课程进展的引领人, 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 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引出“未知”的知识, 这样逐级递进的学习过程, 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又能使学生记住标本,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以学生为本”即课堂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情况, 大多数学生刚进实验室看见新模型会很有兴趣, 可是十几分钟之后就会失去兴趣, 这时就迫切的要求教师调整学生的学习步伐, 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学生以模型 (患者) 为本”即学生要以模型为中心, 护理人员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 观察尸体、标本、模型、挂图等是便于以后的护理操作工作, 所以需要学生将模型视作患者, 对模型抱以尊重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 在解剖学实验课上我们要求学生都必须亲自动手观察标本和模型, 并且轻拿轻放, 只有亲自触摸才能加深印象, 进而掌握其特征。

(三) 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采用“双考核”模式, 一种是每次实验课结束前, 以提问方式让学生在标本上辨认某一个器官的形态结构, 分数计入期末总成绩。另一种是学期末进行综合性实验考核, 以学生抽签的方式随机考查学生任意一个标本。“双考核”模式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激发学生对解剖学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效果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 大大的提高了护士的人文理念、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技能、心理素质等, 使她们掌握了一套适合自身的观察标本的方法,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思考, 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为学生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护理工作人员奠定基础。

四、存在问题

(一) 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待加强

某些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 这就使她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造成了她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差, 这种生长环境形成的性格, 需要各科教师长期共同协作, 共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患者的意识。

(二) 实验考核应明朗化

有些学生在考核的时候回答错误, 教师往往碍于女生的面子, 保护女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敢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回答错误, 这就惯成了学生“只能听好话, 不能听差话”的现象, 使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学习缺陷, 不利于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应该将实验考核明朗化, 使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掌握哪些知识, 还应该做怎样的努力, 利于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 笔者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 进行教学改革初探,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全能型人才。

摘要:笔者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 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实验考核3个方面设计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 旨在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提前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的全新护理模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实验课,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夏玉斌.以人为本整体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22) :98-99.

[2] 陈素艳.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1, 9 (8) :132.

[3] 张丽萍.试论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J].黑河学刊, 2008 (6) :107-108.

上一篇:探究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