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时应该按照就业导向的模式来优化教学体系、改变教学理念以及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技能。传统的以知识讲解和考试监督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了。因而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来全面提升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来优化其在各个课程方面的教学模式以及提升相关的教学质量。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中也应该通过建立更具实践意义的教学体系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促进其就业竞争力。

1 研究意义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与其英语实践能力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一些高档次的私立医院或者国内一线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中也越发重视护理人才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英语素质。因而相关教学中应该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来开展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1]。

高等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为国内的各种大、中、小型公立医院以及各种类型的私立医院培养着专业的护理人才,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工作对相关职业人才的英语交流能力、阅读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一旦这一教学工作出现形式化、空心化就势必会导致相关的专业人才在英语素养以及英语实践能力方面出现较大的欠缺,进而影响其工作效果。国内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长期采取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讲解相关的英语知识点上,至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则长期被忽视。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工作承担着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英语医学沟通技能、英语基本护理技能以及日常生活的英语表达技能等任务,而且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过去几十年也大力发展科研教学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背景之下更应该重视对具备英语实践技能的护理型专业人才的教学和培养工作。传统的重视知识点讲解而轻视实践技能训练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了[2]。该次研究的重点如下:(1)对高职院校护理英语教学工作的新模式进行探索并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强有力的依据。(2)探讨如何将在新的教学培养目标之下对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训等进行统筹设计。(3)如何在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教学模式之下组织起有效的教学考评方法和机制。

2 高职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体质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在组织开展英语教学时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应试教学思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消防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英语学习顺利拿下CET-4甚至CET-6等英语等级考试的证书。因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总是围绕着这一目标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听力、阅读技巧以及其他方面的应试技巧,至于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否与其专业实际和今后的就业工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则不在教师的首要考量范围之内,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实施必然会导致大量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不能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学习习惯,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也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是在各大医院内的不同科室来服务于各种患者以及辅助医生完成各种治疗工作。这种客观情况就要求相关的护理人才能够根据医院内不同科室、不同特点的患者有效地切换自己的英语技能,总而言之,英语教学工作应该与医院的实际工作之间产生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然而,实际情况是现阶段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知识面相对比较宽且与医院实际工作场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学到的各种英语技能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满足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这种教学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方向、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需要及时加以更正[3]。

2.2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第一,需要指出的一个问题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一般是由本专业的部分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和开展的,然而这些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往往将主要内容放置在词汇、语法、翻译阅读等方面,而那些真正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口语表达以及英语听力则稍有涉及,护理专业的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自然难以形成非常突出的专业英语实践技能。第二,高职院校使用的护理专业英语教材往往是一些已经沿用多年的老教材且与实际场景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脱节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基础能力、英语学习态度等方面也存在良莠不齐或者积极性不够等问题,这些客观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产生强烈地改进现有教学模式的激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围绕着教材内容讲解词汇、讲解文章的大意甚至于逐条进行翻译。第三,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方式过于松懈。不可否认的一个情况是学校的考核任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然而很多高职类院校的护理专业在组织公共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时还是沿用类似于中、高考的试题考核模式,一般都是由单选题、阅读理解题、英语翻译题以及写作题等几个部分组成。学生们在这种应试化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的引导下自然还是将学习重点放在这些传统题型上,而不是根据专业需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实践能力和英语实际沟通技巧。作为主导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更加习惯于利用这种相对简单的模式来组织学生考核工作。学校方面应该针对这一情况来制定出更具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学考评制度和方法并促进教师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开展教学工作[4]。

2.3 学生自身的问题

第一,很多考进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本身在英语方面就不具备良好的基本功甚至存在明显的抗拒心理,这种客观情况导致不少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热情。第二,不少护理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不太能用到英语,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轻视心理,实际上这种情况才是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在专业英语学习中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的主要因素。第三,有些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就开始沉迷网络、放松学习或者痴迷于各种体育运动,进而导致其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中都难以产生足够的热情和动力,学习态度比较好的学生也仅仅是将通过各种英语等级考试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5]。

3 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3.1 树立就业意识

第一,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相对于数量庞大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还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综合素质更好、业务能力更强的学生才能在就业中获得更加充分的机会。学校只有做好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在后续的学生就业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点对于学校自身的良性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那些就业比较好的院校才能获得更多生源的青睐。第二,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应该将各种英语考试、等级考试等作为唯一的教学重点,而应该在这一基础上引导所有学生根据护理专业在就业过程中对英语的依赖程度来组织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教学工作时应该树立起明确的就业引导意识。第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本身在进入校园的初期对就业难以形成足够的紧迫感,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往往非常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周围其他学生的影响,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的就业情况等还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非常深刻的认知,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来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们树立相对紧张的就业意识,并引导学生们学好包括英语在内的各个学科[6]。

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做好专业英语学习以及公共英语学习,与其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毅力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很多学生在经过高考的残酷竞争之后就对学习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排斥心理,且在后续的学习阶段难以产生足够的热情。实际上,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效果也常常因为这些情况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大量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或者其他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之后都出现了沉迷网络、沉迷游戏或者沉迷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并不是说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就不可以产生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或者个人发展新方向,但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任务还是学好其专业课程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更好的机会和竞争力。鉴于这一原因,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开展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该重视通过广泛的就业宣传和就业指导来全面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护理专业的教学领导小组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大会的方式来引导新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以及校内的学习产生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可以引导一些高年级的已经实现就业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并借此来端正其学习态度[7]。

3.3 在教学中融合就业思想

第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公共英语教材以及专业英语教材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素材,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和实践运用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更新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且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等情况。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英语教学工作时可以根据该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资源以及就业目标等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校本教学内容,而且在这些校本教学内容中要重点突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新要求,将学生的能力塑造作为重点。第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英语语法、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的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及其他类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氛围,将那些原本对英语学习没有足够兴趣的学生或者英语表达信心不足的学生有效地激发起来。第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还需要根据其在就业中的需求来努力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听力,国内的学生普遍在这两个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板,如果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在这两个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可以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加亮眼的表现。

3.4 加强护理专业英语实践教学

第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本质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护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将英语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深入的结合。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两种教学内容之间往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割裂,且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需要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护理学的实际工作场景与专业英语进行充分的融合。而且医院中的儿科、外科、耳鼻喉科等在相关英语词汇的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还需要通过更加细分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掌握。第二,英语实践能力中非常注重学生通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英语听力来形成有效地沟通,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用英语来进行表达。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口语练习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实践表达能力。

3.5 医院之间形成联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应该通过与医院之间形成良好的联合培养机制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一,学校可以定期要求优秀医院的优秀护理工作人员来进行现场讲学,并通过这种模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该专业的实际工作的认知程度。相关的专业护理人员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将英语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加以讲解,并且从医院招收护理人员的角度向学生们分析学好专业英语以及公共英语的重要性。第二,学生在完成校内的学习任务之后一般还需要去专业的医院开展一定时长的实习,通过这种方式对本专业的各种技能以及相关的专业英语形成有效的运用。因此,高职院校还应该通过与专业的医院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培养机制来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同时在相关的实习指导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其英语技能,通过这些实习活动让学生对护理专业在英语方面的实际运用情况产生有效地认识。

4 结语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要求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中,也需要学校通过不断改进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习比重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钱超,黄华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0):60.

[2] 胡小东,霍镜伊,步京都,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7):145,229.

[3] 王志凤.以护理英语为范例的高职行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7):100.

[4] 姜玲红.以职业化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英语情景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5(7):229.

[5]李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36.

[6] 乙晓晓.基于就业市场导向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新东方英语,2019(6):89-90.

[7]王慧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知识文库, 2019(23):109.

上一篇:建筑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课程的开发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