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二十年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 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 社会的竞争越发激烈,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升高, 尤其是职业素养这一要求。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对于企业、单位的贡献, 工作的积极性等[1]。职业素养不高的技术型人才虽然能够完成自身的工作, 但不懂得为单位创造更多的利润, 对于单位没有归属感, 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也会受到影响。高职院校是社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地、来源地。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就业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 很多研究发现, 现有的高职语文教育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但是还不够深入, 也没有以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 没有充分发挥高职语文教育的特殊性与有效性。本文简单阐述了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2]。

一、职业素养简述

(一)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其实就是指员工在就职期间所展现的人格品质以及基础条件, 也是员工职业需求以及行业规范的一种体现, 也是员工对于职业的态度以及能力。职业素养期间可以分为多个部分, 如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个性、职业价值取向等等。从内容上可以看出职业素养对于每一个员工的重要作用, 职业素养的高低也可以用来衡量员工适应岗位、就任岗位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3]。

(二) 职业素养的特点

职业素养五个特点, 养成性、普适性、稳定性、内在性、发展性。 (1) 养成性是指后天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主要指员工可以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以及就业环境中, 不断学习、不断模仿从而形成职业素养这一能力。 (2) 普适性则是一种在职业素养能够在多种职业中体现出来, 从本质上来说, 职业素养具有强大的统一性, 不管是最高级的技术型人才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技工, 其实都是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 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员工对于公司、单位的贡献。 (3) 稳定性则是职业素养的一种特点, 职业素养其实是一种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培养, 并最终形成的能力。一旦形成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便会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难以轻易改变。 (4) 内在性则是指职业素养其实也是一种从内而外的特点, 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 不断吸取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准确判断自己与岗位之间的差距,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5) 发展性则是指一个员工未来的发展, 员工自身的素质能力、习惯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性, 人们通过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发展从而提升自身能力, 提升自身素养。

(三) 职业素养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本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多为技术型人才[4]。培养职业素养是学生未来就业以及创业的必然要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 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大量专业知识, 也要提升自身素质, 不断提升自我使命感以及责任感, 从而树立健康就业观。其次, 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不仅仅是满足教育部的要求, 对于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也有很大影响[5]。从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现今社会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社会需求以及市场需求,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 进行高职教育改革。

二、高职语文教学简述

(一) 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语文教学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针对性非常强。高职的语文教育其实能够从各个方面找出职业的特色, 应用性非常强。首先, 学生提升了自身的语文学习质量, 能够提升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 能够学会抓重点, 找逻辑, 能够强调事情的轻重缓急。再者, 通过高职语文教育, 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6]。因此, 高职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二) 高职语文教育现状

从学校方面来看,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比较低。虽然语文教育是一门必修课, 但是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完全达不到要求。从教师方面来看, 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对于自我定位不足, 对于语文教育的定位不准确, 过分的依赖教材, 完全没有凸显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理论过分看重, 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但是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效果。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 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也没有认识到高职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即便有个别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但人微言轻,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高高抬起, 轻轻放下。

三、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一) 构建以语文教育、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的教育方案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国家所制定的职业分类、职业等级标准, 从而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方案, 逐步制定存在一定差异但具有职业特点的教育方法, 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的人才培养。语文依然是高职教育中的必修课之一, 但是依然以“读、听、写、说”为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授知识为主, 并没有渗透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方面的内容, 也忽略了语文的自身的技能性, 不利于对高职学生的培养, 也不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高职院校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特殊性, 其次要认识到整改语文教育的必须性, 最后结合本校实际特点、学生专业特点、社会需求、职业素养理念等进行语文教育改革。首先, 将语文教育当成一门综合性学科, 重点培养高职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写作、表达、沟通、交际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判断外界信息, 分析信息, 应用自身能力进行理解。其次, 在教育中, 以教材内容为主, 其次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延伸,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以及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问题探究、理解分析、分辨鉴赏等能力。再者, 在进行听说教育的过程中, 为学生多多创造机会, 鼓励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商务口语交流、营销等等训练, 提升高职学生的听说能力与交际能力。最后, 鼓励学生写作投稿, 适当地可以开设文化宣传, 单位板报等训练,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引入的语文教材具有极高的文学性以及欣赏性, 但是缺乏相应的实性, 因此显得高职语文教育是一门枯燥的、无效的、无用的课程。融入职业素养理念后, 高职语文的实用性便能充分的凸显出来, 以职业为教学目标, 开展语文教育, 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的应用性。首先, 教师可以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进行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职业状态, 通过实践活动, 让高职生能够发现自己在专业中的优势以及缺陷。以导游专业为例, 教师在讲述一篇风景文的时候, 可以在课堂的最末环节或是让学生现场演示, 如何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文章中的地点, 文章中的风景。在游客争执应该先去哪一个风景区时,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 消除游客之间的矛盾, 继续旅游。

(三) 以高职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无法灵活地应用所学语文知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文教育无用的一个主要原因。高职语文教师想要顺利的开展教学, 就必须明确侧重点并创新教学方法, 遵循以学生为本, 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原则开展相应教育。比如将语文教育与社会上的人才需求进行联合, 重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好、书面写作能力强的技术型人才。

比如针对营销专业学生, 可以开发相应的演讲课程以及口才课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使用一定的沟通技巧, 提升语言的说服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开展课程时,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进行活动探究, 最后进行比赛, 提高自我口头营销能力。

四、结束语

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准确认识到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以职业素养为导向, 进行语文教育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深入, 高职语文教学的教育职能不断加重, 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到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高要求, 高职语文教育需要再次进入更深入改革, 全面革新现有的高职语文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 制定新的教学方案, 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在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素养,导向,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冉政.提升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电子刊) , 2018 (5) :741.

[2] 杨婉.演绎精彩课堂, 提高职业素养——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 2018 (14) :99.

[3] 王瑾娟.论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J].现代职业教育, 2017 (34) :190-191.

[4] 何依伊.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革新[J].活力, 2018 (22) :117.

[5] 于玲.新常态下语文学科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接初探[J].文教资料, 2017 (23) :32-33.

[6] 葛娟.高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之探究[J].时代教育, 2016 (10) :123.

上一篇:电厂化学制水处理的工艺与节能分析下一篇:潍坊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