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促进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管理人员和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的建设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辅导员工作责任大, 任务种类多, 要想优化辅导员工作, 需要结合其工作环境特殊性进行分析。在以职业化为发展导向的建设背景中, 优化辅导员工作, 需要结合其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结合创新辅导员工作, 提升其工作能力, 优化辅导员工作思路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管理导向的建设意义

高校是社会人才输出的重要端口。结合我国高校建设趋向与制度化, 现代高校建设更关注人事管理现代化人力资源建设。高校在优化教职工管理建设中, 应当注重对整个教职工管理环境分析, 对内部管理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态度, 积极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对于发挥高校建设, 促进企业内部管理, 优化整个施工建设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高校辅导员社会人才辅导任务。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建设模式得到了认可和推广。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 “职业化为导向”, 也就意味着现代化教学正在趋向与社会化人才建设, 职业化就业发展途径。辅导员是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以及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兼具教师以及干部的双重任务。在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职业化引导, 结合学生学习专业, 为其讲解现代化思想政治教学以及管理建设, 结合辅导员特殊的职业需要, 建立一个完善可行且合理的考评计划, 并优化整个科学绩效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以及具体化的思想政治引导以及职业化建议, 降低学生生活中的不满情绪, 抑郁情绪, 提升其学习质量。

二、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压力

(一) 社会变动很大

结合我国现代发展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人们生活需求与社会生产发展不平衡。在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物质需求发生重大变动, 且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社会风气, 对高校学生造成了错误影响。在社会贫富差距变大, 行业差距以及地域经济差距逐渐明显的背景下, 大学生的就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90后, 很多大学生心理认知存在问题, 会出现心浮气躁、迷失方向的行为。这些错误的意识对正处于人生边缘的大学生而言, 是一个特殊的挑战, 一些学生为了躲避压力会被现实所迷惑, 沉迷于一些不切实际的网络游戏和购物消费。可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压力大, 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要顺应社会变动, 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二) 网络化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化教学中,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提倡的是“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教学, 但是在网络化教学影响下, 学生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观念都发生变化, 网络虚拟的环境中, 学生的认知观以及就业观发生了改变, 很多大学生都只关注于自我利益, 没有注重群体利益以及集体意识, 没有责任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一些大学生喜欢在社交网络中和陌生人聊天, 但是稍不注意就会被不法分子所欺骗。同时, 一部分学生害怕毕业就业生活, 因此在虚拟网络世界里面不断迷失自我, 这些错误的思想行为方式, 降低了大学教学的意义, 也没有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

(三) 性格和感性认知方面存在障碍

结合近年来毕业95后大学生就业发展来看,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频繁换岗位和工作, 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知识认知。这很大程度上因为学生没有注重社会物质教学以及自我情感需求的融合。大多数毕业生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王子, 在独生子女热潮下, 很多学生都习惯了被家人关爱和呵护, 一旦受到社会影响, 就会收到多元化的文化抨击, 这也会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造成影响。另一方面, 优越的物质环境让95毕业生不愿意吃苦耐劳, 期望不需要好的付出, 就能够丰衣足食。可见, 缺乏正确的引导, 大多大学生思维情感敏感, 不愿意吃苦, 任何事情都喜欢特立独行, 唯我独尊, 这种错误的个人主义观念, 不适合其职业化发展, 对其未来成长以及生活化管理都有着严重影响。

以上可知, 结合我国大学生教学改革, 我国当前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和行为意识, 辅导员作为改善教学质量, 引导大学生转换教学观念, 实现职业化教学的重要对象, 应当注重思想政治引导, 不断提升自己教学能力, 结合学生职业化教学发展意义, 对优化辅导员工作建设进行创新改善。

三、对于优化新时期建设下, 辅导员职业化引导能力的提升措施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以及思维教学的关键。为了提升学生教学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时代建设发展, 科学分析时代建设脉搏, 结合创新的科学模式以及方式, 改善教学环境, 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思维认知途径。结合教师的职业定位以及专业建设要求, 本文结合新时期建设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引导能力提升提出了以下参考建议。

(一) 注重综合能力提升

在进行职业化教学基础上, 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人标准化就业能力以及特殊职业化建设发展的建设。整个高校辅导员在进行专业化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时代建设发展, 结合其职业认知以及职业建设认同和学生职业规划等方面,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化职业认知能力, 结合辅导员队伍建设, 全面结合职业化建设发展需求,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1. 科学设置辅导员人数

在院校内部辅导员设立过程中, 相关领导应当注重学生心理行为成长, 帮助学生调整个人生活行为习惯以及心态。及时处理个人情绪问题, 如恋爱受挫、考试焦虑等问题。

由于辅导员工作特殊, 其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学生, 为了保证管理质量, 建议院校结合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科目合理设置教师数量, 并在带班人数以及班级教学过程中有一定规划。建议高校在教室配置方面应当注重1:200的人数比例, 不然教师教学能力不能提升。

2. 辅导员平台教学

结合辅导员教学, 建议构建一个专业化和合理化教学平台, 例如一个心理研究会、创业交流会等, 为学生提供更多富的教学环境, 通过学术研究谈论以及论文探讨等, 能够推动辅导员职业化教学。此外, 为了提升和改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 辅导员也可以采取党委活动以及班级活动的方式, 提升整个班级教学质量。结合定期的教学活动, 最终实现学生和辅导员的职业化规划教学。

(二) 创新辅导员评估体系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考核既要接受教师系列的考核, 又要接受管理系列的考核。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质是做人的工作, 其工作无法量化, 无法单纯用数值进行标准化核定, 因此, 辅导员考核面临考核不全面、考核区分度不高等困境。正是因为辅导员做人的工作性质, 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年限、业绩表现、学生评价和同事评议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 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综合确定评定等级, 把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职级提升、职务晋升、岗位调整的主要依据。高校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细化符合政策的辅导员考核规定, 根据高校特点以及辅导员队伍情况具体组织实施, 重点考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与此同时, 辅导员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评价标准明确化, 评价内容透明化, 评价形式公正化, 应充分发挥考核在辅导员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的激励作用, 进一步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归属感和职业的认同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新时代建设下, 职业化教学成为了辅导员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建议教师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变化,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摘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改革,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 我国高校辅导员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我国结合人才化建设发展, 在2017年出台了《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 这对我国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和专业化建设提出了引导。本文结合“职业化发展为导向”, 对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进行相关分析, 以期能够创新教学质量, 优化辅导员素养, 创新我国人才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发展,高校辅导员

参考文献

[1] 何贵林.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5, 7 (6) :20-23.

[2] 李永山.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分层培训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 (4) :134-137.

[3] 施冰滢.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J].价值工程, 2016, 35 (32) :250-252.

[4] 李永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 2015 (1) :82-85.

[5] 陈君芳, 胡昱东, 章贝贝.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 011 (12) :94-96+91.

[6] 肖晓哲.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体系研究[J].高校辅导员, 2011 (3) :33-34+50.

[7] 陈艳梅.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6 (23) :72-74.

上一篇:浅谈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措施下一篇:国企改革形势下的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与规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