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历史与社会课既是师生双边活动,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对课堂进行了精心的预设和设计,也难免会出现始料未及的意外。因此,如何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舞,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论文 篇1:

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情景剧

摘 要: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景,通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历史事件重新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从而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历史情景剧;学生主体;激发兴趣

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以传授知识为主,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取决于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提倡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指明了方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校在历史与社学科教学中也大胆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历史情景剧教学。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同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现就本校的历史情景剧教学,谈谈收获与感受。

一、历史情景剧教学的优势

1.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就要尊重和发挥学的主体性,只有当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的“礼乐文明的确立”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历史情景剧教学法。情景剧的表演主要由学生完成,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分析和讨论,他们将本节课的情景剧命名为《梦回西周》,通过学生精心的准备,小型历史情景剧《梦回西周》终于在我校的和谐课堂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在课堂上我通过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中的有关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表演,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了新课。紧接着新课的导入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任务。随后就由我们班的几位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表演了历史情景剧《梦回西周》。在表演中每位扮演者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的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赢得了教师很高的评价。同时通过历史情景剧的表演也将本课的难点和重点突破了。

2.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情景剧教学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内心,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在情感体验中让学生明白历史道理。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历史情景剧教学法的闪光之处在于能通过历史情景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在学生设计情景剧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情景剧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客观历史事件为依据,同时在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设计。而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虽然是以客观历史为依据,但允许学生有个人情感的投入,并在不改变历史真相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学生在设计情景剧的过程中,他们会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充满兴趣,这种兴趣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如,我在设计公开课“维新变法”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自我预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维新变法的背景、序幕、公车上书、变法的措施和过程及戊戌政变这些知识点编排成历史情景剧。通过编排情景剧,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本中的知识点,而且他们在情景剧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情景剧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情景教学法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

二、历史情景剧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新颖、别致的导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

2.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

3.巧设情景剧,通过让学生编排情景剧,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地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4.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景”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景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

(作者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可园学校)

作者:黄莉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历史与社会课既是师生双边活动,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对课堂进行了精心的预设和设计,也难免会出现始料未及的意外。因此,如何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舞,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精心地弹性预设是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的基础

新课程非常关注提倡课堂动态生成。但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它会随着课堂的生成而有效地调整;生成是预设的最高境界,它会随着预设的关注而更加精彩。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因此为了使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生成更具方向性,更富有成效性,就要求教师的预设既要精心,更要富有弹性。

首先,精心预设“教学目标”。教师只有精心预设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理性地对待课堂中出现的“生成”,防止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局面。

其次,精心预设“学生”。学生的思维品质、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预设中应根据这些差异,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调出,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做出回应,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现实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最后,精心预设“课堂活动”。教师对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就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给学生一个适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强调精心的预设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而是要求教师在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因此,我们说生成是来自教师预设中的生成。从预设到生成,让美丽与精彩共存。

二、机智地应对生成是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的桥梁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尽情展现才华的课堂,是充满激情与挑战的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航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航道和美丽的图景。因此,教师必须敏捷快速地捕捉课堂中的闪光点,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以此来开掘学生潜在的智慧。突破预设,让课堂充满生成的美。

面对课堂意外,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应变,化解窘迫。

1.明断暗收,巧妙迁移

对于那些在课堂上喜欢出风头、搞恶作剧的学生,教师要以足够的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肯定他们的长处。教师可借学生的“冒失”进行课堂生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精神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冒失”成为一种课程资源。

2.借机施教,深化认识

学生在课堂上的冒失行为乍看起来与教学极不协调,甚至滑稽可笑。但教师如果对这些突发事件解决得好,就可以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3.暂时悬挂,留有悬念

在教学中,学生有可能冒失地提出一些教师比较难回答、难解释,甚至是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暂时悬挂法,鼓励学生课后探讨,或下课后给予解释。

4.幽默感人,知情知理

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之音”,就能领悟到老师的意图和用心,从而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并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行为。

三、适时地引导生成是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的保障

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不一定都有价值,教师在对学生的生成小心“呵护”的同时,也要做出合理的取舍。如果我们教师能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契机,课堂将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但是面对背离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师就要给予适时的引导,将课堂教学引到预先设定的轨道上,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例如在学习《人权的足迹》一课时,我运用现实入境、激情导入进行教学,发生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当今社会,“人权”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要“维护人权”或者批评某人“侵犯人权”。请大家说一说发生在我们身边与人权相关的故事。

生1:近期经常在报纸、网络上看到学生的自杀事件……

生2(脱口而出质疑道):自杀也是侵犯人权吗?(一些学生也跟随说,是啊,是啊……)

生1: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自杀,给父母朋友带来巨大的悲痛,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影响……(又赢得了一些学生的赞同,对呀,对呀……)

生2:我的生命我做主。难道还要别人做主?(这时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对峙。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出现失控的状态。)

面对争执,我因势利导后,接着表达了如下意思:生1说得有道理,也有法律依据;生2说的尽管没有法律依据,但质疑的精神难能可贵,解开了一个心结。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今后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人权。然后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过程,适时地纠正了学生的偏离。

总之,让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和谐共舞,离不开教师的弹性预设,也离不开教师机智的应对和引导生成。让我们趁着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不断地摸索、发掘,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于历史与社会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钟灵芝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浅议微课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如何充分运用微课的“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效率高”优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以两堂省市优质课课例进行常态对比尝试,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微课运用 课例 课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能针对教学重难点可以反复学习,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近些年开始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普及运用。但微课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实现它的最佳教学效果,这是微课使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2015年的两堂省市《历史与社会》优质课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对微课制作与使用的认识。

一、课例呈现:

课例一:七年级下《红松之乡》

课程标准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

2.能从图中和视频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岭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被、自然资源)的特点。

3.简要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初步理解在经济发展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统一。

教学重点:

小兴安岭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与“红松之乡”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导入新课:微课程视频——《红松的自述》

独白:“亲爱的七(14)班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红松,我的树干粗直,树高入云,伟岸挺拔,是天然的栋梁之才。我生长缓慢,寿命很长,可活七八百年。我浑身是宝,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我可是植物界里的“高、帅、富”。我的树干可用于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等;我的树皮可提取单宁,用于医药中和葡萄酒制作等;我的树脂可提取松香和松节油;我的松针可磨成粉制成饲料;我的花粉可入药,有滋润心肺的功能;我的松子久食健身心,延年益寿,食疗价值高。以松籽仁加工松仁油,每斤售价4000元;再以松仁油提取卵磷脂,每斤售价3.6万元……。

旁白:红松林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气候,防止土地沙化;森林里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独白:我耐寒性强,喜欢温寒,喜歡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我喜欢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对土壤水分要求较高,不喜欢过干、过湿的土壤,在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森林土上生长最好了。接下来请大伙一起去看看我的家乡吧!”

视频同步展示红松的相关图片。

【微课设计说明】

该微课是为了说明红松作为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它所生活的环境特点这一教学重难点而设计,内容以事实性知识为主,展现形式主要以“拟人化”的独白方式展开。在本课教学中是作为导课环节,它与“探林海雪原 觅红松之家”、“品松乡特色 析曲折之路”、“思轉型之方 寻和谐之美”共同构成了本课教学的四大环节。同时为了达成微课的课堂学习效果,本课设计者还设计了一份《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内容如下:

1、红松之家

请结合书本P37图6-3与图6-4分析红松之所以会生长在小兴安岭的原因。

2、红松之宝

请结合书本内容、你所知道的课外知识以及老师发的拓展材料说说红松森林有哪些“宝”?

【课堂使用情况说明】

因为这是一堂市优质课的评比课,刚开始学生、老师都有些紧张,但随着微课的播放,课堂氛围慢慢轻松下来,尤其是以拟人化的独白方式展现红松的“高富帅”环节时,学生不由自主笑了起来,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们对“红松之乡”的探究欲望调动起来了。在《学习单》的配合下,学生很快运用微课中的知识进入了探究状态,顺利导入“探林海雪原 觅红松之家”这一教学环节。这个微课达到了很好的导课效果。

【对比传统导课】

传统导入: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点小食品。(实物展示)——你们认识它吗?——松籽。——对。——你吃过吗?——味道如何?——味道好极了。——是啊,它是小松鼠的最爱。——它长在什么上的?——树木——哪种树?——松树。——对。但不是所有的松树都可以长出这么好看又好吃的种子。它是——红松的种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松之乡。

微课导课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尤其是拟人化的独白呈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习单》的辅助,便利了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传统导课虽然有生活化的特点,但这与解密红松的功用环节有些重叠,显得效率不高。对比微课导课与传统导课,优点是: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效率高。

课例二:八年级下《美国南北战争》

课程标准:2-3-6简述美国内战,评析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国家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观看微课,分析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

2. 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南北战争的主要事件、结果,分析其性质、影响,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等,正确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南北战争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导入新课:展示2009年,奥巴马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时的讲话:

“在我们纪念第16任总统诞辰200周年之际,我能说我对这位伟人怀有特殊的感激之情,是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 同学们,这位总统是谁?为什么说“他让我的故事成为可能,是他让美国的故事成为可能。”?

展示微课视频——《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背景》

旁白:“11班的同学们早上好!还记得美国是摆脱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的吗?没错,是英国!这是美国独立之初的领土。掌握政权的资本家和种植园主都热衷领土扩张,美国通过购买、强占、吞并等方式成为东邻大西洋,西接太平洋的大国。然而矛盾一直与扩张相伴随,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机器生产为主,生产方式先进;南方种植园经济则依赖黑奴手工生产、生产方式落后。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使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资本家有了完全不同的立场。”(视频同步展示美国领土扩张的地图)

对白: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黑人是天生的低等人种,我们南方经济全指望着他们,你们竟然想解放他们?”

北方资本家:“黑人也是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你们把上百万黑人绑在棉田里,我们工厂都招不到人了,让我们怎么生产?”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没有黑奴谁给我们种棉花?英国人喜欢我们的棉花,把棉花卖给英国就可以买回廉价的英国工业品。”

北方资本家:“我们工厂也需要大量的棉花,你们却把棉花卖给英国!我们先进的工业品,你们却从英国人手里购买,你们还是不是美国人?”

(视频同步展示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北方资本家画像及对白)

旁白:一边是拥有大量劳动力、原料丰富却购买英国工业品并反对关税保护的南方,一边是缺乏劳动力、原料、销售市场并坚持保护关税的北方。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那么这种制度下的黑奴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来听一听一段女黑奴的独白:

“24岁时,一个奴隶主买下了我但他不愿买下我六岁的孩子,在那以后我们母子分离了。

在摘棉花的日子里,天蒙蒙亮我就要到棉田里,除了15分钟的吃饭外,其余时间我必须马不停蹄的工作,直到天黑的看不见。在监工皮鞭的驱使下,我必须尽可能快的摘棉花,晚上过称时如果少于标准10—20两,就要提高第二天的上交量,一旦如果不够,就要接受不下20鞭的毒打。

再次见到孩子是我忍受折磨继续活下去的唯一理由,但希望何其渺茫!!”

(视频同步展示女黑奴的被拍卖、摘棉花、毒打等图片并有背景音乐)

【微课设计说明】

该微课是为了解决美国内战爆发的背景这一教学重难点而设计,内容以事实性知识为主,表现形式有旁白、对白、独白。在本课教学中是作为加强对美国内战爆发背景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呈现,它是“一场决定命运的选举”、“一场跌宕起伏的战争”、“一位伟大而悲壮的总统”三大教学环节总的背景,只有对这一背景理解到位,才能正确评价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国家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为了达成微课的课堂学习效果,本课设计者还设计了一份《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内容如下:

自主学习——看微课,提信息

1.美国独立后领土扩张的进程被称为什么运动?

2.美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模式 北方的经济发展模式 。

3.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课堂使用情况说明】

这是一堂省级优质课的评比课,在导课环节结束后,课堂教学进入本课的关键节点——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南北矛盾的焦点。随着微课的播放,在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本家的对白中,双方对峙争论一一呈现,矛盾的焦点很形象化的出现帮助学生很快理解美国内战背景的核心——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随着一个女黑奴的独白的呈现,同学们对黑人奴隶制下南方黑人的水深火热的生存局面有了直观的感受,这为下一环节“一场决定命运的选举”做了很好的铺垫,对林肯和这场战争的评价做了很好的预设。这个微课在3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浓缩了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南北方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度的罪恶三大知识点,呈现形式直观明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美国内战爆发的背景,为本节课顺利演绎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学习单》的呈现也很好的引导学生巩固了相关知识。

【對比传统上课环节】

传统上课:你们知道美国国旗是怎样演变的吗?——PPT展示(美国国旗)——你们发现美国国旗演变的特点吗?——星星在不断增多。——对。——这说明了什么?——美国领土在不断扩大。——很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PPT展示美国领土扩张。伴随着领土的扩张美国南北矛盾开始激化,为什么呢?——北方是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南方是种植园经济。南方拥有大量劳动力、原料豐富却购买英国工业品并反对关税保护,北方是缺乏劳动力、原料、销售市场并坚持保护关税,那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黑人奴隶制。——那要用哪种方式解决呢?——战争。——对。今天我们就走入美国内战。

微课展示内容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尤其是对白、独白呈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习单》的辅助,便利了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传统导课虽然在尽力帮助学生理解战争背景,但与微课相比枯燥,没有情感的渲染铺垫,时间较长,效率不高。对比微课授课与传统上课,优点是: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效率高。

二、教后反思

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相比,使用微课教学在这两节优质课中都体现了微课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效率高”的优点,很好辅助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两节课中,微课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因素:

1、微课定位准确。《红松的自述》这一微课定位是“新课导入型”,这是教师根据新课重难点设计的,以便一上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使用上是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背景》这一微课定位是“知识理解型”,这是教师对本节重难点以旁白、对白、独白等形式进行演绎展示,形象直观,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因为定位准确,这两节微课就在整体上与课堂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2、微课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在《红松的自述》中有旁白和独白的形式,对红松以拟人化的方式进行演绎,缩小了与学生的距离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背景》展现形式有旁白、对白、独白等形式,同时又有背景音乐进行烘托演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微课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为解决本课重难点服务。《红松的自述》微课是为了说明红松作为资源的重要作用和它所生活的环境特点这一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背景》微课是为了解决美国内战爆发的背景这一教学重难点而设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微课展示赢得时间支撑。

4、微课展示后都有相应《学习单》呈现,《学习单》的学习内容针对微课,便于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消化吸收。如《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背景》微课《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1).美国独立后领土扩张的进程被称为什么运动?

(2)美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模式 北方的经济发展模式 。

(3)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这些问题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巩固通过微课所学的知识,防止学生在微课学习中走马观花。

5、微课内容基本呈现的是事实性知识。在《红松的自述》中呈现的知识是:红松的功用,红松生长的环境特点;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背景》中呈现的知识是:美国领土的扩张、南北方矛盾、黑奴凄惨的生活境遇。这些知识都是事实性知识,可以以陈述的方式表达,适合微课的演绎。在微课中也无需师生互动。

6.微课素材选择恰当。基本以图片为主,在《红松的自述》中呈现的图片是红松、红松树干、树皮、树脂、松针等;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背景》中呈现的图片是:美国领土的扩张示意图、南方种植园主和北方资本家形象图、黑奴凄惨的生活境遇图片。直观感强烈,信息量大,素材也围绕重难点呈现。

作者:姚小虎

上一篇:城镇服务环境优化方案下一篇:创业发言稿